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通用22篇)
社会是我们奋斗的舞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总结应该突出重点,突显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而非罗列事实。总结范文中可以寻找到与自身情况相类似的案例,对照着写作,会更加有针对性。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一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注意活用教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二、重视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1、优化教学目标
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2、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3、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4、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二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措施。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科任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也是指挥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以免上课时被学生问得张口结舌,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所以教师要积极参加专业培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构建高效课堂作下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厚重积淀。通过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要能够解读教材,重新构建自己的课程,能够跳出教材去教教材,这样就能够为高效课堂指挥,去引领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在这种课堂形式下,老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的学习只能被动的接受,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只能搞题海作战。大量的课业负担,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占用,学生的素质发展只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为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形式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革,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合作讨论,凡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需要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之发生在学生需要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留白”,即在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驾驭和安排。这样一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被改变,教师的角色也会发生改变,会由过去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习的点燃者。
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教师的一张嘴。对于抽象的概念、定律和一些知识点,教师单凭言传学生很难理解。再者说来,教师有时候只注意板书知识点,课堂的效率在不知不觉中就会降下来。由于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现在它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的热点。把多媒体和课堂教学整合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信息整合为一体,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不在为板书所累,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对课堂教学更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采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会为高效课堂插上翅膀。
教师的业务成长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反过来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课改形式下,教师要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课堂的成功之举,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记录下“败笔”之处,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记录下学生课堂的见解,让学生创新的火花闪耀,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通过写教学反思,教师能够真正解读教材而创建出属于自己的课堂高效教材,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为高效课堂增砖添瓦。
三、高效课堂的五项标准。
高效课堂一般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
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配合内容,激趣启智,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快节奏、高密度;小组活动:分工合作、积极思维探究;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思维深刻;生生互动: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活动与作业:自主、探究、个性。
教学能力。
清楚准确地交流;巧妙运用提问与讨论技术: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训练学法、学科思想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反馈。
学情反馈及时;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作业适中;考试、测验等都能够很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教学组织与管理。
课堂活而有序,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物理空间管理合理。
四、学习高效的六会习惯(1)会预习。
养成习惯,坚持预习;了解教材,重点预习;掌握步骤,分层预习;开动脑筋,积极预习;温故知新,便于预习;尝试笔记,高效预习;合理安排,灵活预习。(2)会听课做好准备,迎接听课;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认真听课;多方配合,高效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区别类型,灵活听课。
(3)会复习。
掌握步骤,正确解题;思维要活,格式规范;限时作业,提高速度;有错必纠,弥补缺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小结,探索规律。
(5)会总结。
明确目标,存心记忆;掌握知识,理解记忆;积累经验,概括记忆;培养兴趣,积极记忆;分析矛盾,对立记忆;分类归纳,系统记忆;寻找异同,对比记忆;利用图形,形象记忆;编拟歌诀,趣味记忆。
五、高效课堂的本质。
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三
首先要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
再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这么个故事:一位父亲陪他2岁多的儿子去逛超市,同时他也总是认为儿子也喜爱超市,可每次逛超市时孩子的哭闹、不安等情绪又令他费解。终于有一天,孩子在超市摔倒了,这时,父亲赶紧蹲下身去扶小孩,也正是在这一瞬间,父亲忽然发现了什么。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超市几乎是闪动的篮子和人的裤腿等,怪不得孩子每次到超市时总是很胆怯、很害怕地紧抓父亲的裤腿不放。至此后,父亲每次去超市时总是把孩子挺在肩膀上,那么,这时孩子眼中的超市是令他流连忘返的琳琅满目的商品。
同样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现在的教学不允许孤军奋战,每个教师的力量十分有限,要提高整体的实力就必须协同作战,备课组建设对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备课组要加强教师的分工与合作,要各自承担一定的教研任务。既讲个人改革创新,更倡导集体合作共赢。
为了增强教研的实效性,必须完成六项任务:1.课程分析;2.学情分析;3.设计理念;4.学习目标;5.教学流程;6.课后反思。之后由备课组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全体参与,群策群力,智慧共享,共同提高。
制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立足学生的角度思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设问的有效性,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明确性、开放性等方面注意。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加强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点。教学设计中要有“学法设计”,真正实现从“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集体备课时,仍把重难点在展示汇报环节的具体体现作为重点来准备,学生说到了怎么处理,汇报不到如何点拨„„从而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让预设和生成同时在课堂中闪光。备规律、备学法、备要点、备启示,分专题备课、说课,极大地调动了科任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积极性,教研活动也成为同头教师交流切磋的时机和平台。尤其有效地克服了教师个体教学内容的随意增删和发挥,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具备了必要的前提。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应该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他应当如星辰,远望象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该“照亮”自己时,便会在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找一种生命的意义和追求。
回顾历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打造高效课堂绝不是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一定要务实,下真功夫。打造高效课堂是永恒的课题,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并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争取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四
金
香
祁县王村中学。
祁县王村中学冯金香。
面对当前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需要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书呆子。需要的是能听说读写、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格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近几年来我特别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供了课堂效率。
一、优化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作为教师要“三带进课堂”,即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尊敬的话语送给每个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个学生,用真诚去浇灌学生的个性,使个性在课学时上得以张扬,用受心去呵护学生的天性,使天性在课堂上得以释放,用智慧去开启学生的灵性,使屡性在课堂上得以还原,用热爱和尊敬学生的行为,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强调一是要依据课标要求,紧贴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规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向中。第二、切实抓好“备课、讲课、说课、评课”四环节,对每一环节都有具体要求。第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发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合作,将集体智慧达到最大化,这是优化过程的主旨。第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应该全面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话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一)、注重四个结合。
1、活动课与作文课相结合,走出写作文“怕”的困境。
针对学生发愁作文的普遍现象,我大胆开设了活动课,人所皆知,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具体的材料学生就会胡编乱造,导致作文失真失实。开高活动课,不仅丰富了写人素材,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成语接龙比赛”活泼而激烈。“我当啄木鸟,纠正错别字”比赛新颖别致,学生欢呼雀跃。“我们当小记者”活动有趣而热烈,每搞一次活动,速写作文。实践证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具体生动形象。
2、课文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打破阅读量“少”的瓶颈。老舍说过:“只有入口成章,才会出口成章”。初中学生知识面窄,只知道学习课本知识,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他经常筛选典型阅读题、好文章,让学生欣赏领悟。教给他们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同时要求大量地读一些名著,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阅读写作能力,通过系统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高了。张艺杰是出了名的偏科生,连续两次语文不及格,然而经过训练后,成绩直线上升,中考取得了108分的好成绩。高燕、常桂敏两大文豪,每次考试总会捧回年级第一的桂冠。有时四大阅读题竟一分不丢。
3、激活兴趣与开发思维相结合,改变教语文“死”的陈规。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大胆开设了每周一次的素质水平测试。我精心筛选有创意的中考佳题。为实基础加一些基础题,如写带龙字的成语,写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一单位拟广告词,脑筋急转弯„„学生感到新鲜,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开发了学生思维。
4、课文内容与板书设计相结合,转变学语文“苦”的感受我的板书标新立异,耐人寻味。既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最主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历次公开课我的板书设计都会别出心裁,受到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例如:《春》、《海燕》、《七颗钻石》、《小石潭记》、《周总理。你在哪里》等课文的板书的确让学生收益匪浅。
(二)倡导五种课型。
1、朗读达标课。关于语文课的性质,张志公先生曾说,语文课应该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可纵观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对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读”的环节比较薄弱,已远远不能适应语文素质教育的训练。“达标”的要求是发音准确、不漏、不加、不错、不重读、句读分明、声音高低轻重缓急符合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在两个月内人人过关,朗读达标。这样,出现了早读时间,书声朗朗;有的同学在课外,在家里,也面对墙壁,摇头晃脑,大声朗读,争取早日达标的可喜现象。实践证明,有效的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增强语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激发感情,提高鉴赏水平。
3、阅读积累课。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订阅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语文报刊杂志,如《语文报》、《作文周刊》、《青少年日记》、《作文成功之路》、《中学生阅读》等,集中在早读、晚自习时进行阅读,并每周抽出两节课到阅览室上阅览课,要求学生分类整理课外阅读资料,同时可作简要的评注,搜集材料。同时,把自己搜集的精彩语句、片段登在后面“报刊摘抄园地”上,向全班同学推荐,资源共享。为写作积累材料,并在期末组织了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一篇作文经过几道手续,好些同学的文章自改锦上添花,互改如虎添翼。这样,一改昔日“作文课外作篇篇有抄袭”的不良风气,既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又把竞争意识引进了课堂,训练了学生快速书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角色转换课。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努力使小课堂既成为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阵地。学生固然是教学对象,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作为教师,理应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个性的发展和主体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他们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些自读课,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扮演“小老师”登台讲课。这种方法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如高燕同学在讲《答记者问》一课时,现场组织答记者活动,同学们手拿自制的话筒一问一答,极为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从小羡慕教师这一职业,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的心情多么激动啊!感谢老师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卢宇同学用自己讲课的亲身感受写的《今天我来当老师》作文获得长城杯全国作文大赛二等奖。
另外,每天一上语文课,用三二分钟时间,由一名学生发布一则新闻,大到国际国内时事,小则学校班内消息。一名同学讲成语,说出成语典故、含义等。按座位一条龙顺序,全班轮完一次,进行成语接力赛(词头接词尾),并选出成语接力赛领先者和最佳新闻发布者。这样,使同学们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的习惯,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和说话的能力。在期末全年成语知识大赛中,我班名列前茅。
四、优化评价体制。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要想让学生健康发展必须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因此,我的家长会不是告状、批评。而是给家长讲解育人经验,通过学习家长真正懂得了家庭教育应当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向注重教育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五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六
2010年3月20日到21日,笔者与几位老师一起到成都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的学习。听了张康桥老师执教的宋词《如梦令》,虞大明老师执教的作文《我的父亲母亲》,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桃花心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张华毓老师执教的《夜莺之歌》。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讲座《有效的阅读教学》,虞大明老师的讲座《提升高段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李政涛老师的讲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长气息》,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她与施久铭老师的《小学语文质量手册的制定与实践》,崔峦老师的讲座《加强教学策略与质量评价研究,大力提高语言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认真地学习,我收获良多,以下几种观点给我的触动尤其大:
一、优秀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副好口才。(窦桂梅)。
整个社会,包括教育系统内部,我们评价一个老师很厚道的时候,总是会说“他不爱讲话”、“他的话不多”,似乎能说会道就意味着张扬——岂不知这恰恰是该教师的弱点。其实“不会说”或者“不肯说”,是不该作为教师“本分”的。
朗读是一门专业,是一门学问。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懂得基本的理念基本的常识。
母语是可亲的,优秀语文教师都能够懂得,触摸她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快乐地诵读意蕴灵秀的句子,徜徉于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名著,何其幸福。只有那些能通过朗读这样一个诗意的途径充分感受并传达母语温暖的教师,才有可能借助并运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带到母语温暖的怀抱中。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其语言是一个兴奋源,感染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兴趣的浓度、思维的效率及亢奋状态持续的时间。可见,优秀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副好口才。
不同体裁的课文就要用不同形式朗读,而这,就是在建设语文教师的第二重专业生活!
站在讲台上的你,面对学生,必须要改变早已习惯了的话语方式,规范遣词造句的语法,加强语言的魅力与感染。或者说,你必须要在原来的基础语言上“放大”一些、“美化”一些。渐渐,你就会在这样场合的逼仄下被迫“营养”自己,而到了那习惯成自然的一天,你蓦然回首也许会幡然领悟,这样做给自己带来的意义是多么重大。不仅众目睽睽之下,觉得自己语言中听,更重要的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后,你的日常教学也将被赋予这样的美感。
二、读写相融,夯实习作基础。(虞大明)。
1、阅读教学中应渗透和包容习作;习作教学应以阅读教学为基础。
2、抓准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提升思维品质,发展言语素质。
3、把写作为情境任务,驱动阅读,读写共进。
4、写写读后感,梳理阅读成果,奠基阅读人生。
三、名师眼中的“好的语文课”。(李政涛)观点一: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仍然陷在‘围场’内的探索上——教程怎样设计,课件怎样制作,多媒体怎样应用,学生怎样调动„„语文课已经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窦桂梅)观点二:
“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窦桂梅)观点三:
“真实朴素,平常普通,然而却是一天也不能离开的。这样的课堂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样自然,教师是在为学生上课,而不是给听课的人表演。”(窦桂梅)。
四、我的好课观。(李政涛)。
“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武凤霞)。
五、如何让语文课充满生长气息?(李政涛)。
(一)让生长的前提。
“我们不应把儿童看作未完成的作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规训儿童,也不应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应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并且从儿童的视角来2关照我们的教学,是改造我们语文课堂的起点。”(薛法根)。
(二)让生长的方式1.开放的生长2.扎实的生长。
重文体体悟的时候,别忘了语文知识教学。
重文体体悟的时候,别忘了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各种学习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口头交流的时候,别忘了在笔头上落实(批、划、注、笔记)(1)扎实在于清晰。
“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薛法根)。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七
学习心得。
迎龙小学刘庭波今天,我到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参加了由全国教师教育协会、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学会协办的“2010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特级教师赵志祥主持。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呀!听课的教师齐声为她喝彩。
接着,听了窦老师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她从三个方面做了演讲:
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二、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三、团队引领回到教师。通过她幽默活泼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名师所作出的努力,也了解的窦老师精彩教学的支撑,更了解了作为一位小学校长带领着一个团队为小学语文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在她的介绍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清华附小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及编写的过程和实践等。
在下午,听了由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执教的《桂林山水》。王老师讲得特别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加以体会。在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总之后,抓住“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领学生畅游了一番美丽的桂林山水。
接下来来自上海市的骨干教师戴建荣又把我们带到了荒凉的大漠边,领略了《古诗二首》。在戴老师幽默的讲授中,同学们跟着他采用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方式——吟诵,学习了《凉州词》和《出塞》。戴老师采用平、仄声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吟诵古诗。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诗。
在古诗教学后,戴老师做了“浅吟低唱学古诗”的讲座。他说:吟诵,说来玄妙,但如果你真的去接触了,你会觉得她是美妙的。我们不妨从“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做起。吟她千遍也不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
2010.12.12。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八
新课改要求我们:减轻同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让我们认识到,不但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要求同学会,教学效率要求同学会的快。
深入钻研教材主要应掌握新知的生长点;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掌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掌握教材的关键处。只有钻研教材,才干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学才干驾轻就熟,精讲精练,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规范》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一起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就要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从同学已有经验和知识动身,引导同学开展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以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同学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根据同学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为同学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发明性的设计适合同学发展的教学过程,把同学学习的兴趣充沛地激发出来,课堂教学效率一定会明显提高。
1、为同学建立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发明的、生成的教学,总之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要尊重同学之间的个性差别,尊重同学之间的认识、分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进行动态的生成的对话,,不只在知识信息方面,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方面,使得每个同学,尤其是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在这种宽松宜人的环境中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见解,使同学建立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2、为同学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教师充沛利用同学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扮演等,或创设虚拟与同学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同学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交流、反思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把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做了延续,小灰兔见小白兔给老山羊送白菜感到很羞愧,下定决心向小白兔学习,也要自身动手,开辟菜园种地,它们俩一起翻地、下种、浇水、捉虫,小灰兔想能和小白兔有一样的好收成吗?同学很快提出“它们的菜园一样大吗?”这个建设性的问题,接着出示面积相等的一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引导同学把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剪拼生长方形,从而协助小灰兔解决问题。 发明性使用教材和挖掘教学资源是新课程赋予教师发明性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激发同学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
3、让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必需摒弃以往课堂教学“教师发号施令,同学唯命是从”,必需进行同学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同学学习的动力所在、兴趣所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四、鼓励性语言的评价。评价的重要目的,那就是激励同学的学习热情,增强同学的胜利体验,协助同学树立信心,促进同学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同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取得进步,教师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达;对数学学习方法和过程方面独特的个性,教师要善于由衷的赞叹;对敢于质疑的同学,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教师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让激励始终随同着同学的学习生长,让同学始终坚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不时加强同学学习数学的劲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长期有效机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只是我个人从这几个侧面谈了几点不幼稚的看法,敬请各位老师批评、赐教!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九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课堂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能自由驾驭课堂,收放自如:要动能动,要静能静,要思能思,要看能看,要停能停,学生没有一个睡觉、说话、开小差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收获,都有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实习过程中,深切的体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如此的重要。因为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一所中等学校,学生成绩不是很好。高一共有5个班,重点班有2个。而我在的高一(3)班是普通班,学生德育基础、纪律观念薄弱。多数学生成绩基础处于中等或者中下层次,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因此刚开始在(3)上课,有睡觉的学生,有听课听不懂干脆不听的学生。整个班的课堂气氛不活跃,一个班能有一半的学生听课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我总在想办法如何让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愿意听课并听得懂。总的来说,就是让课堂教学更高效。经过快两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那么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准备教案。还要多考虑上课时候可以出现的情况。
这样我们才能以防万一。
2.2每写一份教案之前,要清楚这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最好先根据课本,把课本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再看看有哪些需要补充的课外知识点。接着明确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2.3知道要讲的内容后,就要想办法突破难点。在讲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的时候,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可以用生活中哪些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事例,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例如:在讲函数的定义时,(函数:在)举例子:人照镜子,镜子中的人与真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笑,镜中的人就笑,人哭,镜中的人就哭。镜中的人随着人本身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镜中的人是真人的函数。有时候,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某些知识,可以稍微画一下简笔画,(例如:初二的数学课本中的一道题:弹簧原长为3厘米,每增加1千克的物体,弹簧伸长0.5厘米,求物体的增加量x与弹簧伸长量y的关系?这时,我们可以把弹簧的原长和挂物体后的长度在黑板上画简图)运用图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明白。
2.4在写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清楚哪一个知识点接着哪个知识点。哪些知识点需要叫学生上背板写过程,哪个环节让学生口答。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老师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我却不认同,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会更有效果。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然后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此外,还要经常性的叫同学上来回答问题,回答错误了也没关系,鼓励他们这次回答错误,老师、同学帮你纠正错误,那么你就会永远记牢,下次就不会做错了。经常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不仅可以让部分不听课或睡觉的同学因为怕自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而不得不听课,还可以带动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够培养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4.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a.上课主动举手并被老师叫到,回答意思相近,每组每次加1分,全错不扣分。b.课堂上认真听讲,大声发言,回答正确的组,每次加1分。(错的不加分)c.每次作业(资料)全交的组,最后加3分。每次作业(资料)能够自己完成的组,加10分。
d.每组组长认真记录自己组的加分情况,课后到我这登记。
e.上课聊天,影响老师上课,老师提醒一次减1分,之后被老师警告的减2分。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荣誉与共,都是与你有关系。组员有责任和义务跟自己的队员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回答问题,互帮互助,互相监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上面是本人实习后对课堂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但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行调整。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是基础。真心关爱学生是前提。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
一.对有效课堂的理解:
有效课堂是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参照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灵活多变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启发讲解,组织指导学生练习、实验来促进学生的学,也可通过示范,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间接促进学生的学习。总之,有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每节课都实实在在的收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能到能。
二、对自己课堂的低效的追因分析:
1、教师讲授时间太多,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空间太少,导致知识没落实,能力没发展,学生厌学严重。
2、课堂缺少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动笔书写。教师急匆匆地以讲代练,或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运用,没有给足学生充分思考练习的时间,追求一个答案,没有达到练习预设目标。
3、生物实验设备不足,致使课堂缺乏生动形象,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
4、学生整体生源素质差,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从小就缺乏培养,学习习惯差,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自己课堂的整改意见:
目前,我校由于生源等原因,的确存在无效和低效教学现象。特别是我们初中生物,升中考试不考,致使学生不重视,无效低效教学更为突出。要改变这现状,我觉得我们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备好每节课:
我们备课时,要先独立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本学科确定自己的教学模式,然后再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参考别人的备课,吸纳别人的智慧去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备目标、备师生活动、备练习、备板书、备学生。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效上课。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一
我参加了临高研训中心在第一思源学校组织的培训,聆听了王xx老师关于《基于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专题报告及观摩口语交际课《可能》,领略了专家的教学风范,真实而自然,整合构新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等。
学生是发展是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我们要坚信学生是可以学会的,就像鸭妈妈带领小鸭们上台阶一样,给学生机会,拯救他们。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有新意,不能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适度,让学生有成功感和成就感,得到进步和收获。其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活动对其来说就是享受,愉快的体验,也会越来爱学。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二
讲评试卷的答案时,原本为了节省时间,把正确的答案先让学生对照了一遍并改正了过来,然后我问学生:哪一题不懂?请针对你不懂的题目说出题号来。于是一个学生就说第5题不懂。我便认真地讲解了一遍,又接着问:还有哪一道题不懂?需要我讲解的请举手。结果又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第8题、第12题、第15题、18题都不懂,我都做错了。我又将这些题目讲解了一遍,然后再问:还有哪些题目需要我讲解的?于是,又有一些同学提出了问题。如此这般,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我中途的问来问去,耽误了很多时间,实质是说了很多费话,看起来学生在主动地找错误,主动地询问老师,寻求正确答案,但却效率不高,真是欲速则不达。倒不如直接从头到尾把试卷讲评一遍,只要根据题目的难易,顾及重点,讲透难点就没有问题了。
在教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播放视频:一只刚出生的小狗依偎在狗妈妈的怀里吃奶,随着小狗的长大,慢慢地经过主人的训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大小便,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算术计算。学生极为投入地观看视频,被小狗可爱的表情逗得大笑不止。一分多钟的视频一放完,我抓住时机及时提问:为什么小狗一出生就会吃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为什么小狗要经过训练才能学会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大小便呢?聪明的小狗经过训练学会做算术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一连几个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并试图猜测答案。接着我便引入到我们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这种通过有趣而又与我们所需要的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短片导入新课的方法,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得较为常见,这样导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意中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增强了感性认识,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又省去了教师课前组织教学的时间,让精彩的视频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谓一举两得,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经过反思,我认识到,作为教师,在选择视频内容上要注意两个原则:其一,趣味性原则,视频内容要适合学生胃口,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其二,相关性原则,所选取的视频要能呈现出与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关连,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课导入的效率。又如我在教学《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一节中,一走进教室,见到学生的.纪律还可以,就随便问了一句: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家养的宠物狗吗?(学生答:见过,我还很喜欢呢。)另一学生还补充说:我们家也有一只。我又问:你们有谁不吃肉的吗?有学生就说:那不成了和尚了吗?接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一个一个不停争着发言。我见气氛被调动起来就转入正题:看来你们在生活中与动物接触的机会还真多,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动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于是开始进入第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这种问题情景导入法,能够尽快切入主题,设置学生熟悉的话题进入课堂,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兴趣,被老师牵引着进入学习内容,融入课堂情景中,用时短,效率高。同样的道理,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时,由一句俗语引入: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同学们想知道这里面包含有什么生物学原理吗?由此展开新课的教学;在学习《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时,在课前出示了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张血常规化验单上各数据分别代表什么?各有什么功能?怎样判断这些数据是否正常?这样的导入法,都是从学生身边的现象、事实入手,通过设置疑问,创造了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冲突,给学生留有思维上的“空白”,从而激起学生通过学习来填补“空白”的欲望,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教学初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时,我便利用从人教版下载的课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流程,对课件进行了修改,添加了一些染色体和基因方面的图片,补充了“小羊多莉的身世”的视频,同进将课件中的字体加大加粗,更为美观大方,教学中还辅以几根木棍做成的染色体和实验室提供的dna模型加以演示,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结构特点,在一节课中很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带着成功的喜悦,让我想到几点: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的今天,利用课件上课已成常态,课件的好坏对教学的有效性有显著的影响,但课件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唯一教学手段。新课教学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途径,应该保证新授课有30分钟的时间,而且应该让学生全力参与,不管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应该时刻想着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三
有效课堂的标准说法不一,华师大叶谰教授认为一节有效课堂是一节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有生成性的课、真实有待完善的课。而高老师借助太湖石,认为一节有效课堂应该具备瘦、透、漏、皱四个特点:
一、瘦(精选)。
瘦的内涵是教学内容要少而精,紧扣“核心知识”的人人过关;一课有一得,得得有联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必须明确的各个关系(误读课程的三维目标)。之所以这样,我们应该利用好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切合学生实际,切实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切记不要面面俱到。
【案例反思】对于复习课的教学,决不能“炒冷饭”。我们从理论上清楚知道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温故知新,温故:就是回忆、整理,唤起旧知,进行知识框架的建构,重温基本技能的要领。知新:应用、拓展,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运用“新”的能力和知识。一节有效的复习课,要做到知识梳理是有效率;查漏补缺是增效益;拓展提升是见效果;迁移是提能力等。所以复习课三维目标确定非常重要,同时一节课的明线和暗线确定是费一番心思的哦!
二、透(通透)。
透的内涵是教师吃透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知识;教师吃透学生,明确教学的起点等。作为初中科学老师千万不能忘记你的学生已经在小学有过4年学习科学历程,所以在实施教学时,在教师确定好三维目标时,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握序列性要求,注重问题设计的节奏性。特别是借班上课课前调查学生,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案例反思】在进行《升华和凝华》教学时,从最常见的樟脑丸和固体清新剂的分析,以及渗透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到难些的雾凇,出示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判断方法就可较轻松的分析,再到粉状物的判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合理的坡度、跨度。再到两个灯泡和自然现象的解释。使每个问题都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往往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漏(留白)。
漏的内涵是课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提高教学的思维发展等。高老师带给我们的一句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老师是背景,学生是风景。”据专家调查研究表明在德国课堂中学生占用80%,教师占用20%。从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教师的角色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主体的地位要不动摇,教师就要努力做到一节课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四、皱(节奏感)。
皱的内涵是课堂要有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学生学习有兴奋点、有欲罢而不能休;有新的生成、有认知冲突、有教学意外课堂教学活动是对课前预设的不断修正、补充、改进、调整及再设计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不断变化的。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学生的探究空间,引导自主探究,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发展。
【案例反思】七上《汽化和液化》教学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影响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但是在实验前先要把实验方案设计出来,方案都合格的才可以做实验,可以画图表示,并完成活动任务单。教师事先简要地介绍一下桌上的'仪器。下面是大家交流实验方案的热闹情景:
学生1:我要研究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将一滴水滴在铝片上,在相同的环境中保持液体的温度和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一样。
教师边画图,边追问,你是如何保持液体的表面积不同呢?这时,学生思维火花激起,有学生说,将棉花签划开;有学生说,将铝片轻轻晃动。老师说,还是用玻璃棒最好不会吸水,为了节省时间用酒精为好。
学生2:我要研究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在汇报了理论性可行的实验方案后,教师又抛出一个令人发省的问题:“研究这个实验需要花很长时间,这节课可能很难完成,你有好办法吗?”由于上面实验方案启发,生马上很快作出回答,把液体的表面积涂开大一些。这时,老师蹲下来与学生说话,我在实验室里用棉花签浸足酒精涂相同大小相等的印迹。
学生3:我要研究同种液体蒸发的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这学生回答得很流利,当然是对的。师温馨提示,同学们你想过没有酒精灯使用要注意安全;铝片很薄要注意安全;加热后的铝片是热的要防止烫伤;酒精灯离铝片要远一些否则水容易沸腾,请在操作时都记在心上哦!
只有点化价值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做到有节奏感,才会使预设问题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生机,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智慧创造,才会使课堂演绎得更精彩,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课堂是追求的课堂,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让我一直超着这个目标前进罢!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四
心理活动课教学,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品这门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一开始我努力想把他上成思品课,在备课时,创设情景、课堂活动、课堂讨论、设计问题这些环节我都精心设计。欲使每一堂课都以思想品德课的模式呈现。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心理活动课中的不理想,使我认识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于是我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活动观念,发现心理健康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授课内容、方式、语言都与一般文化课有着一定不同。它涉及知识领域广泛。在活动中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行散神不散而实践这一教学要求就需要依托课堂讨论来完成。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讨论。通过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成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在讨论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现将课堂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情况反思如下:
各班按4——6人为一小组,但这样的分组导致有些小组参与性强,有些小组成员因比较内向或不善于言语表达又缺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织引导而参与性不高,往往围坐在一起讨论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讨论成为他们闲聊的机会。这样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面对这样情况,指定较活跃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有讲述、整理、发言视情况轮流完成。每讨论一个问题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同时,记入班级管理记录中。这样讨论时声音轻了,一些不太爱动脑筋、懒惰、内向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不在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同时提醒强调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要把自己小组的精神智慧展现给其他小组。比看谁合作最好,谁精神最可贵。当发言学生做到这一点时,应及时鼓励称为:某组精神。学生的团体意识争强了,把每个小组的特点都展现出来。
例如:《如何与老师沟通》一课时安排三次讨论“有关赞美老师的颂词”“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关心”,一些学生害于面子不发表言论,课堂死气沉沉。心直口快的学生一说讨论马上就高兴手舞足蹈唠起闲嗑了。认真学习的学生抗议了。喜欢玩的学生高兴了,教学效果不佳。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只选择一个讨论价值的问题去讨论以达到活动课目标。
以后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设计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值得讨论,而且讨论目的是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
这样整堂时间宽裕教学过程清晰,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一开始,为鼓励学生要听完他们的发言,如果思路对的,我就说:“很好”“好的”回答和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我就会说:“你的想法很特别,很好”如此一来学生听得稀里糊凃心里直嘀咕到底对不对?我还总是重复学生的语言。这些话都是无意义的。对于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此一来讨论显得单调,有时会让学生偏离活动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比较茫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后来听了几堂示范优质课后。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一方面,备课时,备学生这方面不充分,考虑问题的角度单一,加上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上应变能力、个人素质、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我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问题设计不够生活化,上课时没有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过程生硬不灵活。之后在点拨引导时我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他们的生活状况来看待他们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反面的回答,我不自己做判断。而是请其他同学说说对这个回答的看法。这样,师生点评、生生点评使得整堂课的点评和引导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点评和引导实在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留心,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进步。我想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吧!
通过课堂讨论,课堂就会变得形式生动内容充实。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成功地驾驭好课堂教学这一过程。需要自己把握课堂纪律,备课充分。特别要备一些“特殊学生”。同时,选题要典型、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情趣、点评要深入,语言要恰到好处,有幽默感。这些都需要自身具备高超的调控能力。而能力的拥有无疑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索实践,才能有所进步和创新。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五
小学科学。
【内容摘要】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阵地,怎样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们要更关注情趣、真实、心灵、智慧;有效的措施则是:课堂要有效地互动,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要有真切地体验,学生要大胆地创新。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教师遵循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有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从教师的角度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的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要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实施小组合作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小组合作是科学课常用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掌握知识,活跃课堂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取长补短,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启发学生去探索那些单独不能解决的、但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去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全程作适时引导,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1、有效课堂的人本性。
人本性是有效课堂属性。教学的对象是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地发展,促进人性价值的提升。有效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的交往互动充满了民主平等理解关爱的氛围,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探究找结果。
有效课堂的人本性还包括对教师个性特点和教学方式的尊重。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尊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鼓励教师异构课堂,发展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2、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发展性是有效课堂的本质特征。学生有发展,教学方可算有效。有效课堂是包括差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有提升;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习得,情感等方面有发展。教师有新的发现和经验的积累;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知少到知多,技能从不熟练到熟练,情感由不喜欢到喜欢。师生在课堂学习生活中都有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有效。对于差生而言,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教师要致力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这是有效课堂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少数人发展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发展特征包括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有效课堂的层次性。
课堂的有效性是个相对的标准,不同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有效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注重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更强调人本属性,强调人的自我需要,自我感受和自我价值的提升。学生不是掌握知识的工具,而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历程。因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担负起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职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这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挥。
一.提出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开放性的问题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是猜测的多样化,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学生的回答就产生了“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的”的结果,学生在试图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下,产生了却越来越多问题,思维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活跃,进一步产生对问题探究到底、弄清真相的冲动。这时教师的适时引领至关重要。
在《植物的生长靠什么》一课时,学生提出了有关绿豆芽的生长许多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生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生2: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泥土吗?
生3: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通风吗?
生4:天气冷热和绿豆芽的生长有关系吗?
生5: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生6: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生7:绿豆芽的生长需要肥料吗?
生8:绿豆芽的生长需要喷洒些农药吗?
……。
学生提出的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科学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
问题一: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分吗?
问题二: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问题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温度吗?
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探究。因此要求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的、最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方向。
二.激发兴趣,创设条件,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空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四年级上册《热传导》一课中。
首先出示杯子相同、水位相同的两杯水,比较哪个杯子里的水的温度高。
板书:杯子相同、水位相同,冒出水蒸气多的温度高。其次出示水位相同,温度不同的两杯水,温度是如何传导的?板书:水位相同,杯子里的水是从高温传向低温物体。
又如,在教学《叶里的“加工厂”》一课时,教师用几片很普通的叶,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学生看到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叶子后,跃跃欲试,都想自己能够用手摸一摸,亲自拿在手里看一看,这样参与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就更加强烈。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生活动安排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作为探究学习活动主体的小学生,对纷繁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安排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给他们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探究性课堂的有效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和时间,不断激发学习主体意识,积极发挥主体主观的能动性和创造精神,通过自主习得,自主研究,自主创新,以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发展。在《热传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玻璃棒、小木棍、竹筷、塑料尺、细铝棒、细铜棒、细铁棒等材料,学生观察材料后就提出: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材料都能传热?金属材料传导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一实验完后,学生从这一实验结论中引发了联想:液体、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本领呢?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自主学习的欲望越强,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越能得到培养。
在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择的材料必须是发声时能看到振动的物体。我们为学生准备了皮筋、锣、金属薄板三种物体,使学生研究时要用拨、敲、抖不同方法使三种物体发出声音,从中找到物体发出声音的共同特征。当学生提出有些物体发声时并没有看到物体振动时,老师在仪器台上准备了鼓、音叉、有水的培养皿、豆子、泡沫塑料小球等材料。让学生自行选择材料继续实验。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本质的规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
四.交流质疑,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核实。
由于探究性学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获得更正确的认识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后,首先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在交流过程中,常会因意见不同产生争执,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如:你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再来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好吗?探究性习首先在西方发起,而我国对此并无系统介绍,人们从零散的资料中很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来学科学,是只重视过程不重结果。这种提法无疑对过去那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具有补偏作用,但却又走入了另一极端。事实上,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探究活动的结果,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识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作指导。加捏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存在的。由此可见,探究学习不轻视也不能轻视结果。探究过程与结果是不可分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之中,是知识的内核与脉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探究的构成又要重视探究的结果。
五.关注细节,发展科学素养。
在一次科学课实践的课堂上,有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他说的有明显错误但是当时并没有同学指出或更正。课后我调查了好几个同学,原因是刚才发言的同学成绩非常好使得他们不敢质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不能仅仅拘泥于形式,要从真正意义上让他们再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长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探究性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林萍。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卢敏玲。
庞永欣。
植佩敏。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六
首先,教学组织要有效。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在教学时,可针对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却,经常提醒学生的座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另外,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只关注少数尖子生,而应关注所有学生。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热情,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点,关注全体听、说、读、写、书,多给全体学生思考、想象、体验、感悟的机会和时间。其次,学生讨论要有效。随这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最后,课后练习要有效。课后练习不在多,而贵在精。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做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它更是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鞭策动力。语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选择有个性的教学策略,实现创新型教师的角色转变,不断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七
经过这次理论学习,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具体场景,促使学生情感的体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等因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去创设。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的吸引力。创设情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使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几个方面:(1)真实性,不能为了教学的需要而创设一些虚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虚无漂渺,教学情境和现实情境并不相悖。(2)数学性,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等同于生活。过多的无关紧要的信息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去创设情境的意义。情境创设要紧扣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设定。(3)发展性创设情境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如缺乏主观感感觉可以用多媒体,需要深化认识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动手操作的,决不能简单替代。(4)趣味性,创设情景要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生的自觉性。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贴进生活的数学问题更容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联系生活实际时要注意选取现实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进行加工作为教学素材。同时要注意开放性的多元性,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的学习过程。
教师不是圣人,每一堂课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教到老,学到老,特别是面对新程改革,很多教师都面临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用才方法解决。所以我们在上完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课堂的情境设计,教学导入引用实例,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都要进行总结,找出的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断地反思,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取长补短,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乐于学习,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美和趣味。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八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听了陈老师的报告,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做好教学的前提条件。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首先要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化、系统化的梳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讲透。对于教学,只是做到这一点远远不够,还要准备课本以外的内容,注重知识的拓展。
其次要加强分析学情(包括知识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同一学校不同班,采取的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心”观察研究、分析总结,不能图省事,千遍一律的重复一个教学方法。
教师在分析透彻、深刻掌握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陈老师在教学《数学思考》的过程中,她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一节课的始终,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作为老师,陈老师就好像一名顾问,一位与学生交换意见的长者,当学生茫然无助时,对某个问题不知所措时,她再进行适时的点播和引导,使他们能更好的,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来。
课后反思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课改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尝试,真正的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十九
有幸听了李辉老师执教的《文具店》,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触颇多。
在本课教学中,李辉老师在复习了上节课的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后,为学生创设了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欲望强,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李辉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然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整准确地语言表述倍数问题的意义,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从李辉老师的课堂中不难看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讲题中思路明确,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解题策略。
虽然是节公开课,但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经常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在独立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辉老师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而必要的练习是本节课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练说练讲,练习做,同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李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二十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它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但由于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以及法治教育方面的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在相关教育活动开展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导致在具体教学环节当中,教师的教学理论过于落后,教学内容设定的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各种突出教学矛盾的存在,严重抑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
1.整合学科主题,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覆盖面积的最大化。
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内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一门单独设立的理论教学科目,其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不仅与学生日常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小学生正在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科目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这一鲜明的课程设定特征,就决定了教师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学生形成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素养,就要实现自身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的跨学科开展,使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不仅仅停留于课堂之内的道德理论化授课。
2.推崇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
相比对道德与法治理论性课业内容的背诵和记忆,小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课堂之上,就成为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3.应用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将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结合应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的教育目的。举个例子,同样是在教师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德育认知观念时,教师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划分协作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开展以“我们一起做”为主题的课堂动手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讲解爱心折纸方式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当中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爱心的折叠任务。在实践环节过后选出折叠任务的优胜组,派出小组代表为班级内其他同学讲解通过合作互助获得优胜的游戏心得。通过折纸实践小游戏的开展,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深入体会团结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之上,实现自身道德与法治和核心素养的完善和发展。
4.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核心目标。
我们的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到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如在《生活面面观》的设计中,我们可考虑结合“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要求,认真研究,梳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社会责任到身心健康的培养,从学会学习的能力到实践创新的能力都进行了认真的条分缕析,充分体现授课教师对于教材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及所教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共通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学单元内容的具体价值的准确把握。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法治》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引导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学科核心目标,明确每项活动设计的意图与指向,帮助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为成为“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珍爱生命的人”。
5.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应重视课上合作交流。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要求,能更好地使学习成为一种合作关系,通过人际交往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过程,它更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即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的能力。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我们应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效度。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而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对合作学习的目的任务的要求、对小组的分工合作、职责的指导,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使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其次,我们还应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质量也影响着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应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让学生的认识从自己学习体验感悟出来,从实践中体验出来的,更好地引发个体与群体的思维碰撞。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会出现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才会呈现出了动态的生命活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各个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小学是学生成长以及认知的初期发展阶段,负责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认知观念的教学重任。只有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中发挥的重要影响,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思考课堂之于学生的意义与价值,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分享学习与成长。当能力、情感等成为教师着重关注的课堂学习内容时,“就有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教师将自己置身于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教师,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必须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科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真正“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匠心独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去粉饰、表真情、除平淡、显生机,真正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体现出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促进每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更充分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金亚慧.对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j].學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2]文圆.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从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说起[j].学园,2015(2).
[3]张紫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6(7):3-13.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二十一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作为新时期的品德教师,更应该义不容辞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致使其成为新一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依照现有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地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教师也应当及时地从过去地教学形式中走出来,积极创设教学新模式,以达到增效肩负的教学目标,提高道德课堂的趣味性,灵活运用现有教材,巧妙引入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法治宣传方面的视频,并积极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以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创造有利的条件。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随着新时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也迎来改革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教师自身来讲也是有极大裨益的。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摒弃原有固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对现有教材进行灵活使用,适时设置课堂提问模块,激活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以增加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和粘连性,从而有效改善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气氛。
把书本中的例子进行灵活运用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退换货的问题?”通过提问彻底激活了初中生潜在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集思广益开动脑筋想象一下正确的处理方法接着教师用课本中的实例进行融合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的根本性质培育学生正确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不仅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在部分教师眼里,多媒體设备依然是一个短板,对其使用不得其法,容易产生消极回避的心理,久而久之,多媒体教学设备成了摆设,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而,广大教师应当团结互助,帮助那些不会使用多媒体的教师消除抵触的心理,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起来,真正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课堂当中,认识到其发挥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一起观看法治视频,创设良好的课堂意境,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探究。
例如,在学习“我们崇尚公平”这节课时,教师依据。
教学设计。
对文中的公平定义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公平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辨证的看待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理解公平的相对性特征。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观看与公平相关的视频在观看结束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影视资料中的案例分析公平与不公平的相对性引导学生学会理性看待社会中不公平的事件帮助学生树立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和公平合作的意识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摒弃固有的错误意识以培养学生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和打击时的解决能力不仅增进了师生彼此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提高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教师单纯地赐予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课,而是在于教师地引领和指导,学生由学习的受体变成学习的主体,促使其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自由探索。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的老师,要主动创设适合初中生心理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情境,并大力开展合作探究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以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去体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全部过程,慢慢培育其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把本文中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并板书,接着教师引出一个话题,如:“受到不公正的评价时,你该怎么办?”组织学生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和思考,在学生进行自主交流和探究时,教师负责一旁指导和纠正,并结合以往学习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效分析,如晏子使楚过程中,晏子是如何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不同案例中维护尊严的不同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明确每个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和荣誉权等。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延伸学生的思维渠道,以慢慢形成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必学的科目之一,也是重点培育学生思想品格建设不可或缺的学科。因此,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跟随新课标政策,依据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特质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和探究心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灵活使用教材案例,以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巧妙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看相关法治视频,搭建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堂情景,并广泛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延伸学生的思维管道,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做贡献。
参考文献。
[2]唐宗隆.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52.
课堂有效的教学研讨篇二十二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新,它往往以小组形式展开,通过小组成员的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小课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主人公意识,为将来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好扎实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时,笔者注意转换教师角色,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测量》时,笔者要求学生测量太阳的高度。
可是,有的学生测量的太阳高度是70度,有的学生测量的太阳高度是65度。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笔者趁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自主探究:“请各小组成员共同找出导致太阳高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
是太阳光通过十字形孔后的阴影没有重合吗?是地势不平引起的吗?还是没有调节好太阳高度测量仪的底部微调旋钮?……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无形中掌握了测量的技巧。
一些复杂的实验需要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等。
这样的分工,不仅使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实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在担任某一角色的时候,必须认真完成任务。
如在用温度计测量热水降温过程中各级时间点的水温实验中,笔者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份实验记录,让他们明确实验要求,在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以完成实验记录的质量和速度来记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了科学的概念,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还培养了探究兴趣、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空气的性质》的实验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笔者举起一个干净的空烧杯,杯口向下竖直按入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想:“水会进入杯子内吗?”然后,笔者竖直拿出杯子,请一名学生亲自来检测杯子内是湿的还是干的。
学生检测后,说:“杯内是干的。”接下来,笔者把倒立的杯竖直按到水里后慢慢倾斜,让学生观察会产生的现象。
学生观察到有气泡从杯子内冒出来,水槽内的水进入杯子里。
此时,笔者问学生:“有气泡跑出杯子,水就能进入杯子内;没有气泡跑出杯子,水就不能进入杯子内,证明杯子里面装满了一种东西,它是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空气”的结论,笔者趁机总结:“杯里装满的东西是空气,即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最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自主探求、验证这个结论的正误。
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实验探索成功了。
这时,笔者又说:“需要杯子、水槽等几种仪器,再加上水,这个实验才算成功。
如果缺少其中一种仪器或者水,这个实验能成功吗?”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要互相配合,才容易成功。”当学生意识到“只能合作,才能成功”,就为以后的积极探究、加强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形式不拘——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延伸、综合、重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拓展信息技术。
在教学“怎样搭配食物”时,笔者尝试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笔者把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学生查找食品,如蔬菜、水果等知识;第二组学生了解食物的来源,第三组学生了解食品的营养。
在自由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有些学生到学校网络教室上网查资料,有些学生向教师询问……学生们的劲头十足,“玩”得不亦乐乎。
一节课过去了,学生们都收获了累累硕果。
“老师,我们是上网查到的资料,知道了水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多吃水果身体有益。但是,有些水果多吃了,却对身体有害,如荔枝,吃多了会上火……我想把这些资料做成网页的形式,这样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知识。”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的收获,笔者适时地表扬了他们:“你们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完成了这次活动,搜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学到这些知识以后,我们可以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改善自己的饮食,让自己长得更壮实。下面,就请你们汇总资料,然后想想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顿时,课堂上又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有些学生把资料做成图册,有些学生把它做成网页形式……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两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可是他们好像有点意犹未尽。
在玩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既体验了学习的喜悦,又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三、时空开放——强调科学教学的生活性。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把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来源、讲用途,可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时,笔者组织学生观察附近的工厂污染空气的情况,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社会和大自然,获得了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对自然课的浓厚兴趣。
四、总结。
探究导学是今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学习的探究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答的方法等,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作者:陆芳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