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实用15篇)
时间如流水般飞逝,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把握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总结,为未来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一
其中还有许多不惟人知的奇妙趣事,美丽动人的景物。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花儿呢?更是艳丽夺目。有缅桂花,芳香扑鼻,香的像兰花。夏天有珠兰、牵牛,牵牛花是短命的,还有薄命的秋葵,美丽的凤仙,真是数不胜数。还有一种奇妙的野草“万把钩”它结的果实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很难清除。
这些东西都很有趣吧!看了这之后,我深深的陶醉并沉迷在此,其中的乐趣还无穷呢!
山丹丹一种很漂亮的花,可以入药,还有紫红诱人的葡萄,沁人心脾,还有香甜的槐花,弥漫在整个春天。啊,真美!我仿佛亲眼看见如此优美的景色。
作者把这些优美的景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他细微的观察深刻的描写,都使人仿拂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视觉的享受。《人间草木》刻画的如此醉人、优美,仿佛只有融入大自然才能真切体会。
说到生活,肯定少不了美食,文中对于食品的描写更是让人垂涎三尺,那美味简直是人间极品。
高邮的咸鸭蛋可是不同凡响。那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蛋黄发红,散发诱人的香味。不似别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说到美味自然少不了作者钟爱的咸菜茨菇汤、气锅鸡、火腿,还有昆明的牛肉等祖国各地的特色佳肴。气锅鸡特别鲜嫩,汤清如水,而且鸡想扑鼻,看着这生动的描写,我不禁口水潜溢。
作者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如此独特的见解,一定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而且了解的风土人情也相当之多。作者了解到各地区的人们口味迥异。山西人爱吃醋,爱吃酸。无锡人爱吃甜。四川人爱吃辣,等等的异域风情。作者竟能对各地的风土人情知之甚详,看来作者是一个喜欢游历,善于观察的人。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二
在人生的旅途中,读书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带给我们无限的收获和启示。当我们安静下来,凝聚心力,沉浸在书海中的时候,草木的声音也可以传递给我们新的思考和体验。
第一段:草木的诉说。
草木无声,但在风的吹拂下,它们会有着自己的声音。它们和书籍一样,也诉说着一本无声的书。这本书展现着世间万物的精彩,一切生灵之美在其中都得到充分地体现。草木的声音就像书籍一样,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和意义,帮助我们看到那些原本无法看到的东西。通过草木之声,我们能够从自然中获得新的洞见和体悟。
第二段:从草木到书本。
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锻炼思维并提升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书籍可以向我们传授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同时也可以开拓我们的想象力,唤醒我们的灵感。草木之声和书籍一样,都是一种灵魂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相遇。草木的声音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热情,而书籍则在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段:草木的感召。
草木之声是自然中最原始最纯粹的声音之一,它到达我们的耳朵,却并不会带给我们压迫感或冲突感。反而,草木之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灵感和凝聚感。同样,当我们在读书中,也会感受到一种被激励和鼓舞的力量,尽管这些力量来自作家的笔下,仍旧可以与草木的声音对等。因为在读书中我们也能接触到一些历史的烙印和人类的重要经验。
第四段:经历的变化。
自然的声音和书籍对我们的引领,让我们发掘到了更丰富的自我。通过草木之声和书籍的启示,我们关于自己和世界的认识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更愿意去探寻那些深层的想法和理念,去了解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内涵和价值。这些都是对自我认知与体验的改变与提升。
第五段:生命之声。
草木的声音是一种很真实的生命之声,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当我们在读书中,我们也接触到了作者的思想和心灵的抒发。就像草木之声一样,这些思想和抒发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在这里与公众产生了交流和互动。草木之声在自然中传递了一种无尽的生命力,而读书则在书籍中传递了一个永恒的思想和学问。它们虽然看似不同,却都体现了生命力的脉动与生命力的存在。
草木之声和书籍看似独立,但它们其实是相互作用的。草木之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秩序,而书籍则让我们了解到人类文明的源泉和进程。两者的相互交汇,让我们对自己、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得到了更多人生的启示和体验。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三
看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惹起我无尽乡思。
汪曾祺,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对他是一无所知,真是很惭愧!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终于买到了他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
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读汪先生的这本书,觉得心里暖暖的,静静的……。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四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对汪曾祺文章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了《端午的鸭蛋》中红亮冒油的咸鸭蛋上——平实亲切、饱含生活味儿。
少不更事的我,盲目沉醉于题材壮烈、情节跌宕、发人深省的大部头经典,期许着哪一天被某书醍醐灌顶,对汪曾祺这类朴实无华的作家并不上心。朋友推荐,才有幸拜读汪老先生的《人间草木》。我本对它毫无期待,可是读文伊始,我就痴迷其中无法自拔了。
汪曾祺写院子,写花卉,写枸杞子,写葡萄,写昆明的雨天,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像是一位在山间信步而行的老农,把昨晚赶路时马车不小心抖落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院子里的杂草,幽径边的野花,雨后冒出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却被汪老描写得那般引人沉醉,我不觉惊醒,它们都是我们遗失的美好啊。
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饮食,从节日讲到各地风俗,从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讲到对老师的感恩,从自己的家人讲到个人的写作历程。这其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他细致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他不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转而描写生活中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位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
回想以前,总觉得在校生活单调枯燥,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身边的景色视若无睹。我不知校园操场边上有块不小的石头,我叫不出教学楼下树木的名字,我从未欣赏过墙角盛放的花,我甚至不认识同在一层楼的同学……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忧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之心境。读罢掩卷,再一次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不禁放慢脚步,嘴角上扬,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它们妆点了我的美好生活。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五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小品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他的笔尖下总是有着一连串的惊喜:清晨薄雾里带着露珠的洁白的缅桂花,明亮、丰满而使人丰满的昆明的雨,饱涨着花骨朵的木香,自得其乐的栀子花,巷子里卖杨梅的苗族女子柔柔的声音,联大那些令人难以忘却的师友,抑或是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抱膝闲看一切的“活庄子”般的闹市闲民。汪曾祺先生一生都对生活投入真情,那水洗般的文字有种洗涤一切红尘世俗的力量,赋予了作品无限的生命力。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六
书面的手感很好,翻开即是汪曾祺先生亲笔画的6幅水彩画插图,夹着明信片书签,看着亲切淡雅。汪曾祺是老派士大夫式的玩家,用他儿子汪朗的话说,就是"老头子是个杂家,肚子里有不少东西,能画两笔画,能写两笔字,新诗旧词也都能写上两句,还会唱几段昆曲。"当然,最受读者喜爱的还是他的散文。
5月25日是王世襄先生诞辰之日,《三联生活周刊》于先生百年诞辰时做了一期专题《王世襄和他的朋友们》,汪曾祺是王世襄朋友中较年少的,长者有张伯驹、陈梦家、朱家溍。这群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学问是玩出来的,在跌宕起伏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着自己的精神标准,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冤不乐。何为"不冤不乐"?王世襄先生的解释是,大凡天下事,必有冤,始有乐。历尽艰辛,人人笑其冤之过程,亦即心花怒放,欢喜无状,感受最高享乐之过程。倘得来容易,俯拾皆是,又有何乐而言。
《人间草木》的序是汪朗写的,很接汪曾祺的文气。两代人能这样互相调侃,不戴高帽不为亲者讳,更是难得。如果不是这篇序,读者可能不知道,汪曾祺很多写草木虫鱼、写花花草草的文章,冲淡平和,有闲适之气,是在___戴着"右派"帽子,被整被审查写完交代材料,甚至是在农场下放改造时写的。他写《葡萄月令》的那篇,开篇即是:"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这是汪曾祺发配到张家口的一家农科所改造时,写的在葡萄园劳动时的感受。文中丝毫没有怨气和悲惨的调子,一切都是那么美。那是一种在劳作中的充实和暖意。
汪朗说,这个老头儿,即便是在倒霉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很放松,很有味儿,还带着一点幽默,真是不可救药。他写菊花,"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他写螃蟹,"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呢?螃蟹的样子很凶恶,很奇怪,也很滑稽。凶恶和滑稽往往很相似。"带着点哲理的冷幽默。他写西南联大时《跑警报》,"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联大同学跑警报时,成双作对的很多。空袭警报一响,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恐怖的战时气氛,却被他写得生趣盎然。
玩家得有趣,对生活、对自然、对知识和美有天然的亲近和情趣,还要有心,有情。
有心是对生活中的无用之事也能熟练掌握和撷取。在《三联生活周刊》的那期专题中,汪朗写了一篇回忆长文《"老头儿"三杂》。汪曾祺是个杂家,在写《西南联大中文系》时亦提到。看杂书的习惯,在大学时就有了。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开的课,他喜欢的就上,不喜欢的就不上。像闻一多先生、沈从文先生的课,他是听得很认真的,朱自清先生的课,有时就溜号,觉得朱先生上课一板一眼,不太适应。汪曾祺虽然白天上课溜号,晚上却没闲着,总泡在中文系的资料室里看书,有时一直看到天亮,然后回宿舍睡觉,接着逃课。汪朗说,老头儿虽然是搞文学创作的,家里的文学书却很少。"___"之前,家里的书满打满算不到一书柜。别说什么孤本善本,就是人们熟知的中外名著、大师文集,都和他嘴里的牙一样,残缺不全。
家里虽然没有像样的书,但老头儿书却读了不少。剧团的同事说,团里的书都让他翻遍了。"当时北京京剧团在虎坊桥,离琉璃厂很近,他没事常到那儿的中国书店翻腾旧书,一次找到了一本清代状元吴其睿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他不知用什么理由,居然动员剧团资料室把这样一本书买了下来,认真研读了好几遍。这样的书,整个剧团恐怕不会有二个人感兴趣,纯粹就是给他买的,简直是岂有此理。"(汪朗序)因此,汪曾祺写草木时也会引经据典,说道颇多。写《紫薇》那篇,有一段长长的细节考证:
从《韵语阳秋》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两件事。一是"爪其本则枝叶俱动".紫薇的树干的外皮易脱落,露出里面的"嫩肤",嫩肤上留下外皮脱落后的一片一片的青色和白色的云斑。用指甲搔搔树干的嫩肤,确实是枝叶俱动的。宋朝人叫它"不耐痒花",现在很多地方叫它"怕痒痒树"或"痒痒树".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好像没有人解释过。二是花期甚长。这是夏天的花。胡文恭说它"繁极曝衣天",白居易说它"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但是它"花至七夕犹繁".我甚至在飘着小雪的天气,还看见一棵紫薇依然开着仅有的一穗红花!
这样的文字,真需要有心的杂家,平时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来。
《人间草木》分五章,但五章里面真正谈到草木的只有第一和第四章,谈《人间草木》和《记忆的味道》。第二章是谈草木鱼虫的,第三章是游记,第五章是师友故人。
有情的文字在最后一章,相比较汪曾祺写花草、写游记、写鱼虫的文章,我更喜欢写人的这一章。尤其是回忆老师沈从文的两篇,叶开在编《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时,散文卷首先就收入了沈从文和汪曾祺回忆沈从文的文章。
"他常流鼻血。血液凝聚力差,一流起来不易止住,很怕人。有时夜间写作,竟至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滩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点点滴滴,还原出大先生为人处世修业的赤子情怀。写和沈先生最后的告别,汪曾祺的文字也是极淡的。"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进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隐忍的悲痛,让人更觉心酸。
心中有情,无论是写人,写草木,亦处处含情。汪曾祺写过一首诗:"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最后一句真好,人间送小温,文字传达出的,都是人间的暖意。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七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这句话是汪老写在人间草木前的一个题记,虽然我没能有幸看到那些花儿,但也能感受到温暖。一果一蔬,皆是人间至宝;季节供养了人间万物;游遍东南西北,写下七篇小记,包含人间百景;西南联大虽小,却也有着数不胜数的师友与汪先生的九页趣闻;从从容容的面对衰老与死亡,平平静静,无喜无忧,无欲无求而终。
走过昆明、四川、福建,游过泰山、桃花源、岳阳楼,再了解一下美国,四方游记就写完了。七载云烟,亲身经历一遍联大的生活,感受金、沈、吴、闻几位联大名师的课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散了。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八
《人间草木》一书曾经听过很多人的推荐,但我向来不喜跟风,总特意和别人错开来,于是别人读完之后说“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转过头去读别人的书。再后来,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别人的评价,只要对我眼缘的书,我都搜来看看。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标题已是足够清晰明了,大致内容就讲些草啊花啊,对于我这种平时毫无雅兴去观察花鸟鱼虫的人来说兴许还会很无聊。但是,翻开书之后,我还是惊呆了。
人间草木啊,一草一木,处处都是家的气息。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自己的家乡的板栗,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评论家,亦无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带给你触动,能给你共鸣的文字玩弄者吧。
从开始对草草木木的叙述,到后来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结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齐活了。你会发现原来山丹丹过一年开花的时候会多开出一朵,枸杞头也可以作为野菜,葡萄原来也能开出花朵,而北京的许多人都对养鸟情有独钟。罗汉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气粗犷而苏州紫金庵的则是秀气书生。我做摘抄时,在书里抄了不少菜谱,韵味十足,每一笔每一画都那么亲切。改天也要亲手试一试,汪曾祺老先生在吃与制作上面颇有心得。到后来写人时,汪先生回忆了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动荡但又愉悦的日子,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却拥有充盈的生活。无事下下茶馆,跑跑警报,闲时读读书,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校风已是不言而喻,这与当时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开的。作者写到沈从文先生的时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对面教授课,字如珠玑,你不能不感叹“妙”。同时,汪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要理,例如,小说的对话要接近人物,要“朴素”。当然金岳霖老师也是有趣得很,终生未娶的他养了一只大公鸡,吃饭时可与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古有归田园的陶渊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还是要自己活出乐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九
曾经听过很多人的推荐,但我向来不喜跟风,总特意和别人错开来,于是别人读完之后说“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转过头去读别人的书。再后来,心性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别人的评价,只要对我眼缘的书,我都搜来看看。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标题已是足够清晰明了,大致内容就讲些草啊花啊,对于我这种平时毫无雅兴去观察花鸟鱼虫的人来说兴许还会很无聊。但是,翻开书之后,我还是惊呆了。
人间草木啊,一草一木,处处都是家的气息。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自己的家乡的板栗,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评论家,亦无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带给你触动,能给你共鸣的文字玩弄者吧。
从开始对草草木木的叙述,到后来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结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齐活了。你会发现原来山丹丹过一年开花的时候会多开出一朵,枸杞头也可以作为野菜,葡萄原来也能开出花朵,而北京的许多人都对养鸟情有独钟。罗汉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气粗犷而苏州紫金庵的则是秀气书生。我做摘抄时,在书里抄了不少菜谱,韵味十足,每一笔每一画都那么亲切。改天也要亲手试一试,汪曾祺老先生在吃与制作上面颇有心得。到后来写人时,汪先生回忆了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动荡但又愉悦的日子,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却拥有充盈的生活。无事下下茶馆,跑跑警报,闲时读读书,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校风已是不言而喻,这与当时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开的。作者写到沈从文先生的时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对面教授课,字如珠玑,你不能不感叹“妙”。同时,汪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要理,例如,小说的对话要接近人物,要“朴素”。当然金岳霖老师也是有趣得很,终生未娶的他养了一只大公鸡,吃饭时可与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古有归田园的陶渊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还是要自己活出乐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十
看草,看虫,看鸟,看人。既看也品。做一个寻常的品茶客那样,不用精细,也尚不是个门外汉。知道茶香需人静,端坐着,让檀木的盅口里的线香袅袅地生出些烟。乍一看,一只狻猊正俯卧在盅肚子上,狰狞着面目却自是闭目养神。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个六角的闲亭,从檐柱上的大斗拱看来,就知道是个宋代以来的建筑。但从那如水般潋滟的漆胶,还有如誊写炮制似的几副柱身上的馆阁体楹联金字来看。不难想见得到是现代能工巧匠为能再现古厝而刻意修葺的。飞檐的六角各刻上一只螭吻,鱼口向外张开。遇到下雨,水从斜斜的椽子上流下经由鱼口吐出。这种式样并不少见,较古人划时空存在的我们,早在村里的祠堂上司空见惯。
龙生九子,除了上面两位。还有在琴首处的囚牛,刀柄上的睚眦,房梁四角的嘲风,钟环上的蒲牢,石碑下的霸下,服役衙门做门环处的狴犴,砚台碑文上方戏珠的负屃。说来陌生,见得亲切。中国人行文从简,也运用在这图腾上。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点出几个重点,而少罗唣之声。做老师的,善留余意。做学生的,则要能举一隅而反三隅。比如说讲树吧!当然,象由心生,山水植物,假的也罢!真的也好!亭外的花木扶疏之中,你也要挑得一个代表。再借由此展开来去,尚不说全,不讲究从上到下,不讲究王公贵族的那套,要左右贵贱,等级分明。要像做古文字的人,认得一个,便认出一切带所有这偏旁部首的。一托一大批。
我说,紫穗槐吧!乱石拼砌而成的甬道旁,少不得这些防风固沙的乔木科树木。出了围墙之外,或是在公路旁,或是远在新疆戈壁滩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可我总不能十分确定每次都认得出它,那些神兽的胞兄胞弟亦是。鹅耳栎、梧桐,各种栎树混在一起,你也就蒙圈了。那是从构造上说的,我接下来说,椴树、桤木也都不为过了。但从功效上来看,紧接着,我就又会想到,常在沙漠上可见的芨芨草、梭梭、红柳。这一类又是一方的代表,虽大致相同,而已颇具归类上的不同。我以为的,这是一隅。另一隅,当论性质上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从一个大的领域跳到另一个大的领域上的。死物说到活物,或是活物说到了死物上。蒺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都带了草字头,前面加了个铁字——铁蒺藜。便完全不是一个样了。那是在监狱的围墙上,通了电的铁闸门上,或是同街垒一道镇压暴乱或反暴行为的障碍物之一。铁蒺藜可以扎进树皮里,树木照常生长,它也就被永远地留在树身里。它们一圈一圈地箍起来,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中并不乏其存在。德国人的集中营或是前苏联时期的“古拉格群岛”都有它们留下过的痕迹。
最后,再来看看这诸位。坐着品茶的先生小姐。他们的人事档案封在黄皮的纸笺里,他们的品行你也大可以从同他们接触过的人那里听说得来。那做书的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就是常听人说的。善于各种皴法的他,有一枝常带在身的“鼠须笔。”来人请教写字,都一贯写在那种冷金笺上,字也是规规矩矩,漂漂亮亮的。做诗钟,嵌字格,正格或别格。写字的时候,身子直挺挺,一处动而全身动。由此,我要用竹子来形容他。竹子不弯,一节一节,是他的脚和手。竹子里更有一种苦竹,长在山石的背面,常年照不到阳光。因此每长一寸,都付出了比其他竹类更艰辛的历程,也因此,它的竹身更加坚韧。我想,这当可算作第三隅了吧!以物思人,这是对付人的本领,看来不坏!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十一
世界上,一草一木都有爱。春花秋果,万物生长,秋收冬储,哪怕只是落叶,也蕴含着浓浓的情愫,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然而,这些感受是经历了很多,赋予了世间万物的人才体会到的。所以,爱草木就是爱人。
诗人张九龄说:“草木自有心,何必求美。”汪曾祺先生应该是最明白这句话的人了。正因如此,他笔下的一草一木,才显得那么的人文和精神,这是其他散文所没有的美。
汪曾祺在散文集《草和世界上的树木”。
文章中对葡萄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先生以自己的经历和细腻的感悟写出了葡萄的前世今生。葡萄在他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我仿佛听到了,葡萄喝水的声音,甘泉在葡萄藤间流淌的'声音,是那么美妙,那么沁人心脾。一串串的葡萄丰满诱人,水润惹人喜爱。
每当读到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个老人陪你坐在满是冬日阳光的小花园里,时而指着腊梅树,跟你讲趣事关于他的过去,有时会开玩笑地告诉你,“塔罗斯可以从煤里长出来”。
汪曾祺先生正是对这些“人间草木”的一种纯粹的爱,一种寄托着自己的感情却又不想据为己有的爱。或许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一株植物就是一段往事,一段深情。
散文后半部分,王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在《一路走好》中,他将自己的右派经历视为人生之幸,如此洒脱,令人羡慕。王老的文笔总是平淡朴素,却充满了他的人生智慧。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十二
一花一世界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岁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大部头,所以对这样一位被以平实称道的作家,并不上心。是老师推荐,才去拜读了《人间草木》,书里头,他写院子、写花卉、写昆明的雨天,写枸杞子写葡萄写北京人遛鸟,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间闲庭信步的老农,把昨晚上赶路的马车不小心抖露出的零碎细软一一拾起来那样。
院子里的杂草、野花,雨后冒出来的菌菇,路边姑娘叫卖的栀子花……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们不太会去停下来关心的事物。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向往“深刻”,借由“深刻”带来成长的满足。“平凡”、“平常”,这是我们有意去避讳的字眼。其实成长并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园里总是脚步匆匆,总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挤出那么一点时间来学习。却往往忽略了许多身边的景色。记得有一亲戚曾说:你们八中门口那个爱的雕像还挺好看的,我上次去办事看见了。我的心里一惊,我在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从来没注意到那雕像有爱这个字呢,亲戚路过一次便几下了,实在是惭愧,我只得应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总是觉得在学校的生活单调,却突然发现自己甚至没有好好去观察我的生活,学校的树我叫不出来名字,学校的小书屋我从来没进去过,住在一层楼里的同学我叫不上来名字。
而汪曾祺写《人间草木》,从花草讲到食物,再到各地风俗,然后是他在西南联大的大学生活及对老师的回忆,最后是自己的家人及写作。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细致的观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他并不像许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悲凉孤独之感,而是喜欢描写自己简单的快乐,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受到他的乐观与豁达。然而,我们都知道,汪老吃过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间草木》少有华丽的辞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内心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的描写,淡淡的热爱和豁达的心境。书毕,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脚步,上扬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围的一切,属于我的生活。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十三
曾经听过很多人的推荐,但我向来不喜跟风,总特意和别人错开来,于是别人读完之后说“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转过头去读别人的书。再后来,心性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别人的评价,只要对我眼缘的书,我都搜来看看。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本以为标题已是足够清晰明了,大致内容就讲些草啊花啊,对于我这种平时毫无雅兴去观察花鸟鱼虫的人来说兴许还会很无聊。但是,翻开书之后,我还是惊呆了。
人间草木啊,一草一木,处处都是家的气息。
记忆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对于人来说,它是相通的。别人回忆的时候,你的记忆点也会被触发。于是,我就像刚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长了一次。我看见自己的童年里的夏天,看见自己的家乡的板栗,看见带有温度的花草与景观。我并不是作家或是评论家,亦无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带给你触动,能给你共鸣的文字玩弄者吧。
从开始对草草木木的叙述,到后来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后以人物结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齐活了。你会发现原来山丹丹过一年开花的时候会多开出一朵,枸杞头也可以作为野菜,葡萄原来也能开出花朵,而北京的许多人都对养鸟情有独钟。罗汉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气粗犷而苏州紫金庵的则是秀气书生。我做摘抄时,在书里抄了不少菜谱,韵味十足,每一笔每一画都那么亲切。改天也要亲手试一试,汪曾祺老先生在吃与制作上面颇有心得。到后来写人时,汪先生回忆了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动荡但又愉悦的日子,物质上并不富足但却拥有充盈的生活。无事下下茶馆,跑跑警报,闲时读读书,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校风已是不言而喻,这与当时培养出那么多人才是分不开的。作者写到沈从文先生的时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对面教授课,字如珠玑,你不能不感叹“妙”。同时,汪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了沈从文先生的写作要理,例如,小说的对话要接近人物,要“朴素”。当然金岳霖老师也是有趣得很,终生未娶的他养了一只大公鸡,吃饭时可与他并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这大概就是《人间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说“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古有归田园的陶渊明,今有生活中城市里的汪曾祺。人生啊,还是要自己活出乐趣,才可以感染他人。
下面是些摘抄。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昆明好多人家用仙人掌辟邪)。
秋葵命也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短短几句,已是清楚明了秋葵的花朵了)。
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都是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最后一句话真像梦)。
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
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诩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和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
有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太可爱了,马同学)。
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我们中国人是打不倒的!)。
他(金岳霖)谈到兴浓处,忽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说着把右手从后脖领伸进去,捉出了一只跳瘙,甚为得意。(金老师真是个可爱的老头)。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十四
《人间草木》还描写了作者在联大上大学的一些岁月,他和几个朋友总是爱泡茶馆,而且一泡就是大半天,作者的一些优秀小说,散文,都是在泡茶馆时写下的。啊!作者真是不同凡响。
在联大那时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风格迥异。但大多数衣服都是非常破旧,还有人穿的鞋露着脚趾,后跟烂了。虽然那时联大的师生破衣烂衫,但每天孜孜不倦的作学问,穷且益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学习。
在联大的那段岁月中,对于作者来说,还有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跑警报。抗战时期,一有警报就要往外跑,真是激动人心啊!那时自然也死了一些人,毁了一些房屋,意在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但是昆明人是不会被威胁到的,中国人都是坚强的,我们青少年也是坚强不屈的。
沈从文、金岳霖先生、闻一多先生都是作者在联大对作者有深远影响得人。事隔多年,作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真是耐人寻味。
人间草木的读书心得篇十五
书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就来说说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我经常听老师提到汪曾祺的文章,却一直未曾读过。一次老师将这本《人间草木》借给了我,甚是惊喜。
书中写的却是些生活的小事或很平常的景物。第一大章《人间草木》写的是作者童年的花园、儿时的风景与美轮美奂的四季轮回。“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在作者笔下,小到一只是天牛,大到一朵冰心蜡梅,都是那么柔美,那么可爱。真没想到,原来作者的童年也是那么自由、快乐。这让我不禁想到写《呼兰河传》的萧红,在两个不同的作者笔下,有同样幸福的孩提时代、快乐的童年时光,更同样有着浓浓的思乡情。
《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则写了他在西南联大生活的七年。作者曾在西南联大被日军的飞机轰炸过,失去过一个母亲、一个继母。面对这一切,作者用生动、朴实的笔调写下《平淡人生》这一章,他没有用多少华丽的词藻,只是做了一个讲述者,将他波澜起伏的人生说得“平平淡淡”,这一从容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四方食事》,则收集了作者所品尝过的各地美食中的上品,读了让人不禁垂涎三尺。
值得一提的还有汪曾祺的文笔。他的文笔很“奇”,奇在他总是很细腻地描写一件事,却并不怎么写自己的感受。整篇文章几乎没用过“激动”、“高兴”这一类词,可作者的感情却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这,就是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一本触人心弦的散文集。
:必须要赞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