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优秀20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书面形式整理并表达出来的重要工具。如何与观众进行互动和沟通,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演讲中来?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语言表达观点、传递信息或者表演的文体形式,它可以在各种场合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一起来看看吧。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一
“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总体素质差不多时,为什么这个人就比那个人优秀呢?就是这个人的附加值比那个人高。我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班级的领袖,就因为我球比他们踢的好。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捆绑式火箭。”
“生活中只有5%的比较精彩,也只有5%的比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而人都是被这5%的精彩勾引着,忍受着5%的痛苦,生活在这90%的平淡之中。”
“天天约会,天天送花的人,我见的多了,但最后都离婚了。就像放礼花,偶尔节假日放放,会显示出它的夺目、璀璨,但天天放,总有一天会把炸药包引炸。”
“小胜中有小失败,中胜中有中失败,大胜中有大失败,在你享受胜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对于失败你能扛的动吗?在所有素质中,我宁愿把心理素质放在第一位。恕白哥直言,你们今天遇到的所谓困难,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另我们羡慕的事情。把自己那颗薄薄的心,磨出老茧来,使其变厚,而不是脸皮变厚。”
“人只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更改的职业,那就是做人,只有把人这一撇一捺写大,才能做好别的事情。”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二
开场:我是被绑架来的,因为这并不在这次我南昌计划中,前天晚上易建东教授恳请我替学生加这一站,不仅仅我们是很好的朋友,财大这个位置蛮特殊的,我6点05的飞机要飞,他强调这离机场很近。此刻站在这里,原本不可能站在的地方。既来之,则安之。
【在大学里一定要去珍惜维系和发展一辈子很难再遇到的集体友情】。
书萍曾有一句话:人到中年,友情之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结下的情谊最深。以后你们大多在一个行当,一生当中有许多交集,没有很多利益纠葛,为什么这么强调集体友情,我既不反对也不同意大学谈恋爱,但不要提前谈恋爱走入两人世界而丢掉一生难得的集体友情。
【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让自己的心脏更大,学会面对失败,同样面对成功也是很严峻的考验。对于心理素质不强的人几乎演变成自卑压抑,对于心理素质强的人愈挫愈奋。让我衡量一个人专业素养心理素养很多层面,心理素质是我照顾的优先方面。
【在大学期间用自己的脑子思维】。
在座的同学也许发现刚进大学和高中同学没什么差异,也许你们高中45个同学,有的去了清华复旦,有的去了南昌大学,有的去了财大,是什么让你们4年后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第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用你们的专业思维方式看世界。但是你们有没有用你们的眼光看待世界?人的成功也取决于思维方式的成功,一个思维方式不断学习变化的人会更强,一个人云亦云的跟随者则不强,一个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性更高的人。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不可替代。我们总是想做到和别人一样,但是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这点比如我们干新闻的,每天围绕不超过5个的网站找选题,新闻不再具有垄断性,拼的是你在传播发布新闻中你是否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就是挑战,这就是竞争。
【学习和工作与未来的关系】。
【大学校园中你终将面向社会】。
社会需要的不是成品,我需要的是看到你不断可成长进步的人,我屡次招聘,我从不看他现在的水准,看他有没有很大生长空间。你不会电视我可以教你,而你仅仅会电视而不会其他,我又如何教你?我的选择不要求你立刻为我师傅。于是,我招聘进来的有新华社的,报纸的,各行各业的,现在成为我们那的中间力量。我用人是得知道这哥们抗打击能力强不强?抗表扬能力强不强?很大一部分人折在第一二次成功上,厄止了原本相当不错的生长空间。另外我格外看重人格,这是一种直觉,无法衡量人格人性,相当不错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合作,所以做人是一个人永远无法改变的行业。时代不管怎样变迁,终极权衡人的标准变化不大,100年前坚信有人和我这般讲过,50年后也这般。93年我问过一位上海哲学家:为什么我们的科技医学进步如此之快,为什么现代人需要一两百年前的人的音乐抚慰心灵,他说:人性的进化是很缓慢的。
很多人问我:“你真的是手写的书?真的不会打电脑,发邮件?”“那你怎么知道犀利哥呢?”我当时很同情这位朋友,这是怎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呢?对,相当多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说到思维方式,很多下意识的习惯是不对的,比如考试的时候上大学的时候,连工作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记笔记,我劝他们:该记的不记你也会记得,不该记的记了也记不住,100个计笔记的99个都没有再翻过。有了电脑我一定要会吗?会了固然可以,对于我来说,已经习惯了手写和思维之间的同步速度,我不打电脑是因为我等不及我的脑子,因为它更快。朋友相处恋人相处,都是因为优点而走进,但是因为接纳对方缺点而相近,没有觉得的对错,生活都是如此。
【我们带着什么离开大学】。
70%女的结婚理想有房,我觉得太浪漫了,应该是100%。现实生活中不会100%26到30岁的男人有房,中国女性都单身了吗?人们总是因为别的因素选择结合,就像我和我的太太那时居无定所,前景不明朗,但是那是我们最快乐幸福的时光,非常简单的想就能把简单做到不平淡来了解生活是这样的,你走向社会才能适应。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平淡的,只有做好迎接平淡的准备,才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冯友兰说过人生三个成功标志。
立言。《道德经》在25岁之前别翻,否则你翻了以后不看可惜了。立言靠的是天赋。
立功。立功需要机缘,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还需要机缘巧合。
立德。大成功的标志,最容易也最难,需要你每一天约束自己,积极向上,去准备迎接挑战。
要么天赋要么机缘巧合要么坚持每一天。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现在算成功吗?我说不算,运动场上有个项目如同人生,我一直喜欢跳高。跳高,越过一个高度就要摆上一个新的高度,在不断向上的过程中,即使你身边的竞争对手全没了,你已经拿到了冠军,你也一定要升,注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才是人生。因此很多人说,白岩松你很成功。我说:“那是临死前才可以念叨念叨的”。
很多人包括我讨论过一个问题,现在年轻人压力很大,我们对你们要关爱但不必溺爱。这一代因为有了互联网,可以把委屈拿出来说一说,把他们的压力和委屈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这一代,包括上一代,哪一代敢拿出来说一说呢?现在蚁族很难,漂泊在北京确实不行就回老家,我们那一代连成为蚁族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们解决不了户口,没有粮票,必须遣返回原籍。人不拥有自由,连痛苦的权利都没有,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媒体和中国的环境居然给大家描绘了这么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饼,所以大家以为每个人都要有一套住房,丈母娘告诉他:没有住房不能娶我女儿!曾经我从一个校区的六层搬到另一栋的六层,我厚着脸皮说:搬在一个小区,可不可以便宜?他说:对不起,我们得加钱,我们不算路程只算楼层。季羡林老先生当年去德国,二战爆发十年回不了祖国,你说那一代容易吗?49年出生的新中国的同龄人,在61,62,63三年自然灾害,长身体的时候吃不着东西。决定去上大学了,66年_爆发这事取消了,谈恋爱吧男女不分,那时候男女特征一样,性别掩饰的越没越好。等我要结婚了,70年代中末期,突然面临残酷的选择:您是回城?还是高考?还是结婚?好不容易熬完了多生几个孩子天伦之乐了,计划生育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时代,却下岗了。等到有一天孩子千辛万苦毕业了,找工作困难了。你们苦还是这代苦?没有一带人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固然好,因为在回忆中。青春好在于可以尝试可以花大把时间改正错误,人生中无数次第一次在考验我们,我们上大学有一首诗: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可见大家都还在沼泽地里,所以希望大家放大青春的最美好的日子,把平淡的日子过好。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三
各位,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这一个月正处在厦门的读书月,我是受出版社的“裹挟”,来跟大家谈阅读之美,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稍微悲哀的事情。今年台里头做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都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一件事,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说到国际吃饭日,没有。那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有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前不久在apec上,普京送给了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我看完细节之后发现,只有俄罗斯能做,中国做不了。是他们技术很高科技吗?没有。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这面跟咱们的手机一样是正常的,另一面是跟kindle一样的、像水墨一样的屏幕。我为什么说中国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排名是很靠前的,脑海中能诞生(这样)一个手机,一个屏幕是正常的彩屏,另一个屏幕是墨迹的屏幕,只有爱读书的国度才可能把它研发,他才会把一个手机跟阅读和使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而我们设计成两个屏幕,一定是为了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而不是考虑是否更适合阅读。
同样的道理,今年八月份我去法国巴黎的时候,大家知道,八月份的时候,巴黎人民非常可爱,把整个巴黎全部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见着中国人的可能性会比见着法国人的可能性更大,他们都去度假去了。就在探讨这个度假的事情当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中方的高级官员跟我说了一番话,给我的触动非常深。他说该怎么看待法国人像命一样地扞卫这一个月的休假?中国人经常会觉得法国人太懒啦,一到夏天钱都不挣全跑啦,都去度假了,海边或者其他(地方)什么的。我们非常容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法国人是怎么去面对、思考、解读这一个月呢?在全世界,如果论有创造力的国家来说,法国,是最好的,甚至可以不加之一对吗?比如说在诺贝尔文学奖,法国有多少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包括法国的电影,现在我依然是法国电影的狂热爱好者,只要看一部法国电影,当然,也是他不错的电影中的一部,我就几乎从来没有失望过。在我最喜欢的三部电影当中,就有一部是法国的……法国人认为法国之所以有创造力跟这个月休假紧密相关,因为每年他们有一个月去保证安静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经常有发呆的时间,让他们了解生命。每年都要休息一个月,宁可少挣点钱,在这背后是一种对生命更透彻的理解。
生命不止是使用,还需要奖励,而我们对生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口号上会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我们的实际行径中往往是“活到老,挣到老”。钱永远没够,大家都在忙碌着,其实中国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忙”。“忙”就是心亡,那你可以仔细追究一下,“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有多少人心是死的?”他的这番话触动了我,法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国度,跟他经常要停下来,面对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与自己对话,与时间和空间对话紧密相关。后来我总结,想要有创造力,需要有三个条件:有钱(有一定的闲钱),有一定的闲人,还有一定的闲时间。没有这三点,想有创造力,不可能的。
去年是《东方时空》创办二十年,它在1993年创办,为什么(发展)几年就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专题节目?那种创造力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就从这三个“由于”来的:由于进行了改革,大量的人可以进来,不合适的人可以走,每一个栏目的人都会有一点富余。这种富余就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也有了生存的压力,这就需要更有创造力和干得更好。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当时搞改革,钱制片人可以支配,干得好的人可以多给,干得不好的人可以少给,有一点闲钱。第三个由于不是满员,同时还可以吸纳社会的大脑,优秀的人云集在这里,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和智慧,创造力就诞生了。那样的几年时间里,永远是前面在播节目,后面就有人在研发新节目,所以,很多新节目都不是领导指令的,而是我们自发推动的,像《实话实说》这样的节目,领导没让做这个,一看还不错。创造力就是这样诞生的。
……。
人家说一个外星人如果掉入地球,掉到其他国家命运可能相同,掉入中国会有不同的命运,要看它掉入哪个省。如果掉到陕西,就会把它埋上,一百年后再挖出来。如果掉浙江义乌,就制造一批模型。如果掉在东北,训练训练上二人转舞台。要是掉北京,更搞笑了,“赶紧问下是什么级别要不不好接待。”(笑)所以我们会有我们此时的特征,你就会去想我们现在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吗?当你看多这样事情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种本源,此时此刻有多少中国人会去做无用的事呢?但是创造力就恰恰跟无用的事联系在一起。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四
老子有云:无私为大私。
白岩松认为人性生来就是自私的,承认人性自私的一面才是不逆人性而动。当每个人为自己干活的时候,同时也就为别人做了。无私为大私,规则必须建立在一种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维系它。他的这番话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五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八十年前到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八十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停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八十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六十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六
过去的20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鲁大学我才知道,其实它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是很平均。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如果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我要讲五个年份,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的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了(他的哥哥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遇刺)。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哄堂大笑)。
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了起来,也在全世界站了起来。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梦想,甚至是领袖的一个梦想。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但是我并不关心这一切,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
很显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时候,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对于世界来说,似乎都有些问题(众笑)。
1978年,__年之后,我10岁了。
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个只有20万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离北京的距离有__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报纸的话,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新闻这个说法的(众笑)。
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哥儿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美元。因此,即使10岁了,梦想这个词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我母亲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个人把我们哥俩抚养大。我看不到这个家庭的希望,只是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
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时候,不管是中国这个国家,还有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该记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31年的开始。
历史将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还是大的国家,其实当时谁都没有把握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的年份,该讲1988年了,那一年我20岁。
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今天在中国依然还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口号当中的“美帝国主义”(众笑并鼓掌),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
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众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众笑)。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非常狂热地去喜欢上摇滚乐。那个时候,正是迈克尔·杰克逊长得比较漂亮的时候(哄堂大笑)。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已经进行了__年。
那一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就在那一年,因为放开了价格,引起了全国疯狂地抢购,大家都觉得这个时候会有多久呢?于是,要把一辈子用的食品和用品,都买回到家里头。
这一年也就标志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众笑)。
当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是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有一个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我说:“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30岁。
我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成为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我开始明白我所做的许多事情不仅要考虑我自己,还要考虑孩子及他们的未来。
那一年,在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顿。也许在美国你记住的是性丑闻。但是,在中国记住的是,他那一年访问了中国。在6月份他访问中国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和__进行了一个开放的记者招待会,然后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个开放的演讲,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当克林顿总统在上海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记者问道:“这次访问中国,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我最想不到的是这两场讲座居然都直播了(笑)。不过,直播让中国受到了表扬,而美国却受到了批评(众笑)。”当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批评。在北大的演讲当中,由于整个克林顿总统的演讲,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译。因此,他翻译的那个水准远远达不到今天我们翻译的水准(听众大笑并鼓掌表示对现场翻译的感谢)。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国观众,是知道克林顿一直在说话,但是说的是什么,不太清楚(众笑)。
所以,我在直播结束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番话:“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美国包括美联社在内的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的这句话。但是,我说的另外一句话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报道?我说:“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当然也是在这一年年初,我开上了人生的第一辆车。这是我在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个人的喜悦,也会让你印象很久,因为往往第一次才是最难忘的。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__这一年,这一年我40岁。
很多年大家不再谈论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了,但是在这一年我听到太多的美国人在讲。看样子奥巴马的确不想再接受耶鲁占领美国20年这样的事实了(耶鲁大学一直盛产总统,而出身哈佛大学的奥巴马终结了这一事实)。
他用“改变”以及“梦想”这样的词汇,让耶鲁大学的师生在他当选总统之后举行游行,甚至庆祝。在这个细节中,让我看到了耶鲁师生的超越。
这一年,也是中国梦非常明显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梦想,注定都要遭受很多的挫折才能显现出来一样。无论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们期待了很久的梦想。
但是,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这一切都变得没有我们期待中的那么美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样的。8万个生命的离开,让整个__年中国人度日如年。
我猜得到在耶鲁校园里头,在每一个网页、电视以及报纸的前面,也有很多的来自中国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为这些生命流下眼泪。但是,就像40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却让“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让人觉得极其有价值一样,更多的中国人也明白了,梦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度过了自己的40岁的生日。
那一天,我感慨万千。虽然,周围的人不会知道(众笑)。因为时间进入到我的生日那一天的时候,我在直播精彩的比赛。24小时之后,当这个时间要走出我生日这一天的时候,我也依然在直播。但是,这一天我觉得非常的幸运。因为,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40岁,让我意识到了我的故事背后的中国梦。正是在这样的40年的时间里头,我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一个遥远边疆的小城市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全人类欢聚的一个大的节日里头,分享以及传播这种快乐的新闻人,这是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而在这一年,中国和美国相距并不遥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总统据说度过了他作为总统以来在国外、一个国家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菲尔普斯在那儿拿到了8块金牌,而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边,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祝福。当然,任何一个这样的梦想都会转眼过去。在这样的一个年份里头,中美两国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同时发出了“我有一个新的梦想”的时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应该。美国面临了一次非常非常艰难的金融危机,当然不仅仅是美国的事情,也对全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昨天我到达纽约,刚下了飞机,我去的第一站就是华尔街,我看到了华盛顿总统的雕像,他的视线是那么永久不变地在盯着证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众笑)。而非常奇妙的是,在这个雕像后面的展览馆里正在举行“林肯总统在纽约”这样的一个展览。因此,林肯总统的大幅的画像也挂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国旗(众笑)。我读出了非常悲壮的一种历史感。
在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我对我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国发生了这样状况的时候,也许中国人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大家会说:“你看,美国又糟糕了!”(众大笑)但是,今天中国人会格外地希望美国尽早地好起来,因为我们有几千亿的钱在美国(鼓掌,众大笑),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等待着装上货船,送到美国来,如果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好起来的话,在这些货品的背后,就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增长的工资,是他重新拥有的就业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这不是一个口号的宣传。
在过去的30年里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30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一个边远小城市的孩子,一个绝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机会在耶鲁跟各位同学交流,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师和教授。中国经历了这30年,有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爷爷奶奶依然守侯在土地上,仅有微薄的收入,千辛万苦。他们的父亲母亲,已经离开了农村,通过考大学,在城市里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而这个家庭的孙子孙女也许此刻就在美国留学,三代人,就像经历了三个时代。但是在中国,你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现场的很多个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家庭也许就是这样。对吗?(鼓掌)。
那么,在我们去观察中国的时候,也许你经常关注的是“主义”、“社会主义”或其他庞大的政治词汇,或许该换一个视角去看13亿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他们并没有宏大的梦想、改变命运的那种冲动,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奋的那种品质。今天的中国是由刚才的这些词汇构成。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众笑)。
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哄堂大笑,热烈鼓掌)。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一个中国。他们忽视了13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鼓掌)。
但是,我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我相信现场在座的很多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实的美国,用自己的耳朵去了解最真实的来自美国人内心的想法。无论再用什么样的文也很难再改变他们对美国的看法。因为,这来自他们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希望非常多的美国人,有机会去看看中国,而不是在媒体当中去看中国。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所有的同行(众笑,鼓掌)。
开一个玩笑。其实美国的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美国的朋友去看一个真实的中国。因为,我起码敢确定一件事情,即使在美国你吃到的被公认为最好的中国菜,在中国却很难卖出好价钱(众笑)。就像很多很多年之前,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流行着一种叫加州牛肉面,加利福尼亚牛肉面。相当多的中国人都认为,美国来的东西一定非常非常好吃。所以,他们都去吃了。即使没那么好吃的话,由于觉得这是美国的也就不批评了(大笑)。这个连锁的快餐店在中国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美国,在加州四处寻找加州牛肉面(众笑)。但是,一家都没有找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加州是没有这种牛肉面的(笑)。
于是,这个连锁店在中国,现在处于消失的过程当中。你看,这就是一种差异。但是,当人来人往之后,这样的一种误会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最后我只想再说一句。
40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仅仅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好,谢谢各位!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七
这可能是我在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当中可能很少会提及的字眼,但是它可能无处不在。20__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社论叫《伟大的一年》,当这一年过去的时候你回头看这篇社论题目的确非常准确,然而定性为伟大的时候,那是因为一切我们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等等。但是想不到会有雨雪冰冻灾情,尤其想不到会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样一系列的事件混杂在一起,印证了伟大的一年这样一个标题的正确,正是因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这一年才可以写进历史。
从哪儿说起呢,讲一个故事吧,一个13岁的四川女孩,名字叫黄思语,她是映秀小学的一个学生,大地震发生的瞬间,她被砸在了废墟的下面,后来她被送到了华西医院截肢了,再后来送到北京要装假肢,当我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她一直在笑,小姑娘漂亮得让人心疼,陪着她的是她的妈妈,一直在北京进行治疗,她们家只有四口人,但是一场大地震让这个家庭在三个地方生活,几个月他们都没有见面。20__年的11月底,因为集善嘉年华这样一个公益的活动,组织方把他们一家人给团聚了,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哭,现场几百人都在哭,同情,心疼,不忍,然而当我们流着泪水的时候,突然在我的心里又生出了一种羡慕,为什么,因为这个家庭几乎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你知道,他们有爱,又亲情,有思念,尤其重要的是有希望。
一场特别大的灾难让我们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但是这样大的代价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些被你司空见惯的你都不觉得是什么的幸福,其实一直都守护在你都身边,只是平常,甚至显得平淡的日子里头,你都不太在乎了他而已,在平常的日子里头,在回家变得非常容易的时候,你不觉得它怎样,但是20__年的年初一场雨雪冰冻灾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于是你发现那一瞬间你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开父母还在的房门,进去吃一顿非常温暖的饭,什么都可以放弃。其实回家往往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吗?就像今年神州七号升空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知道,只有当回家的那一瞬间,我们才可以一起鼓掌。我们共同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去见证了神州七号所有的成员安然回家,他跟我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当他着陆而来,当他回家了,我们就像一个家人一样,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奇怪,20__年几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后都容易让我这个刚刚进入40岁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机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人说是次贷危机,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其实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买房,想有个自己的家,最后这种愿望太强烈了,产生了次贷危机吗?但它金融危机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们。
很快这一年就要过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那顿饭没吃,鞭炮没有响起,饺子没吃,这一年就算没过去,那总得记住一点什么是吧,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梁漱溟老爷子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人这一生啊,总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顺序是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
是啊,我在想,我们年轻的时候奔三十而立的时候,总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争取有房子,有钱,有名等等等等,后来你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朋友,为人对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发现,离起点越来越远了,好像人生的终点似乎看得见某些迹象,就像我觉得什么是40岁——40岁就是敲开了一个年老的大门,而还守护着青春的尾巴一样。这个时候你要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内心所提出的这样的一种问题的话,你会每天过得非常难,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样如此吗?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像在纪念改革开发三十年的时候,__说的哪句话一样,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那么我们会不会问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出发得太久,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了。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八
同学们:
下午好!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
看到热气腾腾的这个场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对我来说,大学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晚上在广州,因为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我们大学的几个同学,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为他们是你一生的朋友。
第一个,在大学里一定要珍惜、维系和发展那种一辈子很难遇到的集体的友情。舒婷有一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面所结下来的同学情谊,可以贯穿一生。
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丢掉大学四年在你这一生里无法复制的这种集体友情。即使你在谈恋爱,也要融入集体当中,去分享那种骑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自行车去踏青,一帮人昏天黑地地打牌,考试前一起临阵磨枪的这样一种记忆。
第二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锤炼自己非常坚强的心理素养。我们总谈一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身体素质很好,但我衡量一个人经常是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才可能成功。在大学的时候你会面对失败吗?你学会面对成功吗?我工作这么多年,回头去看,是有一颗还比较强大的心脏帮了我足够多的忙。我也有机会看年轻人的成长,有的时候会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哪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发现,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容易成功。因为打击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会演变成一种自卑、压抑;对于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反而越挫越奋。拥有一颗还算强大的心脏,这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条件。
(挤在会场外面的人太多,白岩松中断演讲问:“外面还有多少人?如果你们愿意,台上可以容纳三百多人,大学应该不拘一格。”结果外面听众欢呼涌入,讲台上坐满了人)。
第三个,大学期间一定要学会用脑子开始思维。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跟同龄人是没有区别的,是什么让你们在4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学校里专业的设置与其说是给你们专业知识,不如说让你们习惯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大学毕业后,我已经习惯了用新闻人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有的同学学法律,他们已经学会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学理工科的同学,会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跟什么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强,获取自己更加稳定的位置和向前进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很难。我们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个月挣的工资很低。比尔·盖茨经常飞来飞去还打牌,却那么有钱。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随便把我们拽过去培训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从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
不可替代性需要你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需要你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我们经常说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但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比如说干新闻的,每天对我们的考验都是拥有独家新闻。但现在这个时代,新闻没有越来越强的独家占有的可能,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在传播和发布新闻的当中,你的竞争性强吗,你的独特性强吗,你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具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这就是挑战,这就是竞争,都跟思维方式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第四个,学习、工作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我曾经见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来实习,我问:“校友?”“校友,广播学院的。”“几年级?”“一年级。”“从明天开始本单位不接受你实习,回去上课。”我当时还是有点小权力的,把他撵走了,我不能够接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实习。你知道你要什么吗?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吗?你不能够拥有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包括知识的训练、思维方式的训练的时候,实践对于你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个,你终将要面对社会,社会需要的并不是拿了就能用的成品,而是需要可成长、可进步、可学习的这种人。我多次参加过招聘,我从来不看他现在所达到的水准,我看的是他具没具有再生长的空间。我__年招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没有看到过电视的优先,为什么?因为媒体会进入一个跨媒体的时代,你不会电视,我可以教你啊,但你仅仅会电视而不会其它,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来了立即就成为师傅,你可以是我的学生,但你将来有机会成为师傅。那批招进来的,新华社的有,报纸的有,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电视的。这些人现在是我们的中坚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其次,我特别在意心理素养。我得知道这哥儿们抗打击能力强不强,这姐儿们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给我哭。为什么柴静在一篇博客上说,白岩松有一天告诉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我是在悄悄地提醒她,你是一个新闻人!新闻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矿难随时会发生。有一次,柴静来了以后,我告诉她,请赶紧回家,收拾行李,一个小时之后,西源机场起飞,青海地震。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其实工作也不相信。
另外,我衡量一个人的新闻素养,不仅仅是看他抗打击能力强不强,我还要看他抗表扬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够强。有相当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头一两次的成功上。头一两次的成功,飘飘然了,原本有一个还不错的上升空间,就被他自己给堵住了。
此外,我当然是格外格外格外地看重一个人。有人问,你用什么数据来看一个人是不错的?我凭直觉,我能感觉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合作的时候,只有人格、人性相当不错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合作的团队当中,才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远也无法改行的行业。
时代不管怎么变迁,终归衡量人的标准变化不大。1993年我曾问过上海的一位哲学家,为什么现在的医学、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都如此之快,但人们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音乐去抚慰心灵?哲学家就回答了一句话:人性的进步是很慢很慢的。
有一个人很逗地问过我,你既然没有发过邮件、打过电脑,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唉,我当时就特别同情这个朋友,我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会打电脑固然可以,对我来说,我已经习惯了写字跟思维之间这种同步的速度。我之所以不打电脑,是因为我等不及我的脑子,它更快。
最后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而聪明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
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老公在那儿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在那儿看报纸;夫人在那儿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儿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一会儿泡完脚说,睡吧。我问这种状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人生励志语录)。
前两天公布了一个中国人的婚恋状况报告,说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对方必须有房,希望对方有房才能结婚,男性百分之五十。我觉得百分之百的女性都希望有房,而现实生活中,不会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有房。不会,中国永远都做不到。那么中国的女性都单身了吗?(全场大笑)。
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结合的,就像我跟我的夫人也是在居无定所、前景不明朗的时候结合的,但是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非常简单去想,就能够把平淡过成不平淡的滋味。其实我绝大多数的时间极其平淡,报题、想选题、看报纸、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欢跳高,这并不是我擅长跳高,而是因为它像人生的一种比喻。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太像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在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是,不必溺爱。有人说,我们现在买不起房子,我们太痛苦了。谁说二十七八岁的人就可以买得起房子了?日本等国家一般是四十来岁才可能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住房,中国人就非常性急。本人拥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都32岁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连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你说,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流行的一首诗的第一句就是“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可见,大家也正在沼泽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去享受这个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所以,期待你们的将来。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九
各位,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社会推广阅读是一种悲哀。
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无用”与“有用”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堂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都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着?”“你直接告诉我一个什么?”我每次都回答我不是卖大力丸的,我治不了“急”病,只能是说一些慢道理。
但是现在的人觉得慢道理不叫道理,你必须要告诉我一剂药吞下去立马要见效,只有一种药真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剧毒的毒药。你只要吃下去,保证两分钟后啥事儿都没有了,你吃吗?所以,有用的药恐怕都需要时间。
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看名片、递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没用,撕了,因为你用不着他。就在一个又一个筛选名片、把没有用的名片一张张撕掉的过程中,你(错过了)生命中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人嘛,有趣的朋友越来越少。
曾经有一次我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陈丹青非常认同我的看法。陈丹青他们干的这活儿有什么用?请问画家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没用啊,大前年我去了浙江富阳,也就是着名的《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到了那儿之后,我详细地了解了黄公望的故事。老爷子九百多年前到富阳,之后也被边缘化,六七十岁了才在边缘的山里画这幅《富春山居图》,城中心都是领导、企业家、达官贵人,黄公望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把这幅图在寂寞中画完,画完给了一个僧人“无用”。
一个寂寞文人感叹自己无用,恰恰遇到一个叫“无用”的僧人还喜欢这幅画,送了。九百多年过去了,城中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这幅无用的人画的无用的画可是真有用,成了这个城市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甚至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都谈到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它有用吗?没用。真没用吗?有用。
汉的精髓。
海子写过“今夜我不想人类,我只想你”。这是海子最伟大的一句情诗,依然是大白话,但是它有我们最浓缩的东西。当一个民族有持续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读诗厌恶诗,而且把它边缘化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读书应追求乐趣,抛弃功利。
今天下午,也有学生跟我沟通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喜欢读书,但我的很多同学都去看美剧等等,我是不是需要坚持”等很多这样的问题。(其实)炫耀读多少书和炫耀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都挺招人讨厌的。另外,当用“坚持”这样的眼去说读书时,已经坏了,读书是一种乐趣。
有人问我,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功利性的结果,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定最有用。但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书肯定就是新华典啊。(笑)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剩下的、所有的书都像小溪流从源头出发,长江黄河在开源的地方都是涓涓细流,然后不断地有水系汇入其中,然后不断地、慢慢地壮大到长江和黄河如此之辽阔。
你能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哪条汇入的河流让黄河成为黄河,让长江成为长江?我当然无法回答,我这一路上汲取的这么多营养,到底是哪个营养塑造了我。有人问我读了多少本书?我说无法回答你一个数,此时此刻我什么样就可以反过来告诉你我读了多少书,因为它变成了我。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是一种最大的乐趣,不是我的结果让我得到了乐趣。
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着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内容),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乐趣。
天我在来的路上看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这种热泪盈眶我觉得很好,我还有热泪盈眶的时候,我还知道自己是谁。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知道你还容易被什么所感动。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路》,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比如说邓稼先的爸爸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在抗战爆发的时候,他的儿子即将要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儿子,学科学吧,科学有用。”这句“有用”的确反应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心声,但是如果没有哲学系他所拥有的境界,(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在国难当头,抛离这一家子的传统?最后,邓稼先(成为了)我们的两弹元勋啊!
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蒋介石决定彻底抗日就是在头一天,南开被炸之后第二天作出的决定,蒋介石讲了一句话:“中国在,南开在。”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我那时候眼泪就下来了。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而)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现在应该提倡越来越多的人去做看似无用的事。
我每周必须跑五天的步,非常无用的事儿,但是在跑的过程中慢慢成为一种享受,你跟自己对话,把自己放空。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的确,当我跑完步的时候,累的是双脚,但心和脑子都缓和过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辩证法。
大学是止于至善,这是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永无止境。创新需要具备的素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我们过去对自由的理解是狭隘的,真正的自由在内心。面对最小的宇宙和最大的人心,只要可以探究的而且能得出一定结论的就不算辽阔,无法掌握的是最辽阔的,人心是最辽阔的。创造就是对固有牢笼的挣破。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不会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是将有用的和无用的相结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我舅舅是中学数学老师,以前每天都跟我玩一个游戏,每天都给我出一道题,但缺德的是他往往先画一条辅助线,让我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当时我是一个孩子,只是每天去完成一个任务,总能找到,因为任何一个平面几何题都有一条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辅助线能把它搞定,很多年后,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从那时候开始,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止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一个答案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要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创造力和不同就在这一个小细节上诞生了。你要知道,第一条辅助线是功利的,第二条辅助线是无用的,但是第二条辅助线提升了我,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我找到第一条辅助线,得10分,ok啦,我完全不需要再去找第二个答案,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的训练,深深成为了今天的我。我不相信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了答案我也从不绝望,我再去找第二个答案就好了嘛。所以我称之为第二条辅助线,而它恰恰来自于不功利性的无用的训练。所以未来中国的创造,一定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类,开始有第二条辅助线,开始做无用的事情都被鼓励。
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因此他的话对我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他是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一个大家会看到一个相通的地方,而不是聚集在这,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的缘由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儿,而且感谢这件事儿,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如果这就意味着老了的话,那自己恐怕早已老去,因为每一次同学聚会,局面都大致如此。上学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被挖掘出来,知道的不知道的都知道了,然而聚会前后那几天怎么过的,好像都忘了,因为注意力都在聚会当中。
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学聚会。而我,也经历过,昨天晚上刚刚和高中同学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点,小学同学已经在家门口守候,中午喝之前,还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还有初中同学的聚会,万万不可被酒冲昏了头脑,可酒杯一端,誓言烟消云散。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学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开创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因为“开学了”。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学们在一起,不用说《士兵突击》,不用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要酒下得顺利,同学们和自己都会很释然:这小子没变,还是咱们的那个老同学。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只好合上杂志,再没看剩下的半本。没办法,感同身受。
大学同学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学如马三立般留下一个经典感慨:每次咱们班聚会,我都只记得前半截,后半截都是下次聚会时同学们讲给我听的。因为每次后半截,我都喝多不记事了。
其实,好多人恐怕都和他一样。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用意十分明显,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在同学的聚会中,常常会有笑话。比如一位男同学对一位女同学敬酒,真诚地借着酒劲说道:“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满座哄堂大笑,男同学只好干杯为敬。
聚会时,同学们的惯常语是“没变没变”,大家互相陪着慢慢变老,自然觉得彼此没变。但隔一会儿走进校园,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自己当初上学时年龄一样,大家才哑然失笑,“没变没变”,纯属自欺欺人。
有聚会就离不开音乐,一次,我们将过去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与舞曲,编辑成二张cd,长达两个半小时,聚会中的舞会,正是在这过去的旋律中行进的,而在这熟悉的旋律中,大家似乎得以安慰,不觉年华老去。
还有一次聚会,晚餐也结束了,舞会也结束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就席地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所有现在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就更宏大,毕业二十年,于是组织了全年级的聚会,之前光策划会就开了近十次,最后几百人云集校园,踢球、跳舞、大联欢会。组织者尽力,同学尽情,学校尽心,成为又一段难忘的记忆。以至于一年后,很多同学又要组织庆祝大聚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聚会。
聚会固然好,然而副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现实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甚至让你产生幻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现实的混乱世界里。而同样难的,是从干干净净的同学友情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拥有距离的环境中。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正因此,才有了同学聚会的价值,也才使同学聚会日益时尚并大踏步向产业方向发展吧!
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互相牵挂。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一
以下演讲稿是白岩松在中国农业大学所作的一篇演讲,他在演讲中与农大学子们畅谈青春和责任的话题,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跟岁月的谈判,人们要学会妥协才能实现双赢。
中国人的逻辑习惯非黑即白。只要发现了谁的一个缺点,头一天还热情相拥呢,一转眼就“这个人怎么这样”。可是,你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啊。当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时,理性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近半年我常常讲,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讨论道德。比如去年,中国人讨论最多的,一个是老人跌倒了没人敢扶,怕被讹,一个是小悦悦事件。大家在那儿感慨,中国人现在良心滑坡、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当下的中国人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会比一百年后更好。内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性就是这样,看周围的环境是激活了我们的好,还是激活了我们的坏。这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有时候还跟改革有关系。比如说,十五年前,两车一撞,车上的人下来就打,因为结果的胜负决定谁赔偿;现在比较文明,两车一撞,车上的人下来,保险号一抄,还可能互相递根烟,走了。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不是因为讲文明,而是因为车辆都强制上了保险。为什么老人跌倒了会没人敢扶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有覆盖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如果老人跌倒以后,知道不会给孩子添麻烦,他就不会讹人了。
我觉得,当下的中国,需要营造一种双方都懂得妥协的氛围,共同前进。权力要懂得妥协,对自己要有所克制。我觉得公众的妥协在于,我们可不可以变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绪化?我们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时,也能自责和自律?我觉得,可能这是最关键的。我们未来的十年,就是要看会不会形成一种妥协的平衡点。任何单方面的妥协都不可能实现。现在很多事件、冲突,都是因为非理性的公众和非理性的权力撞上了。但是,这两者之间谁先谁后,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公权力要先妥协。媒体更多的是要约束公权力,要通过对常识的扞卫和对理性的呼吁,慢慢地让这个社会的理性建立起来。
现在,好像每一个人都很苦闷,不像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突然沉默,不理过去了,然后一门心思玩经济挣钱。现在,中国人重新来到一个十路口,开始迷茫:物质上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幸福。怎么办?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我觉得恰恰需要理性——很简单,逼迫双方妥协,从自己做起。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二
各位,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社会推广阅读是一种悲哀。
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无用”与“有用”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堂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都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着?”“你直接告诉我一个什么?”我每次都回答我不是卖大力丸的,我治不了“急”病,只能是说一些慢道理。
但是现在的人觉得慢道理不叫道理,你必须要告诉我一剂药吞下去立马要见效,只有一种药真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剧毒的毒药。你只要吃下去,保证两分钟后啥事儿都没有了,你吃吗?所以,有用的药恐怕都需要时间。
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看名片、递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没用,撕了,因为你用不着他。就在一个又一个筛选名片、把没有用的名片一张张撕掉的过程中,你(错过了)生命中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人嘛,有趣的朋友越来越少。
曾经有一次我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陈丹青非常认同我的看法。陈丹青他们干的这活儿有什么用?请问画家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没用啊,大前年我去了浙江富阳,也就是着名的《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到了那儿之后,我详细地了解了黄公望的故事。老爷子九百多年前到富阳,之后也被边缘化,六七十岁了才在边缘的山里画这幅《富春山居图》,城中心都是领导、企业家、达官贵人,黄公望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把这幅图在寂寞中画完,画完给了一个僧人“无用”。
一个寂寞文人感叹自己无用,恰恰遇到一个叫“无用”的僧人还喜欢这幅画,送了。九百多年过去了,城中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这幅无用的人画的无用的画可是真有用,成了这个城市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甚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都谈到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它有用吗?没用。真没用吗?有用。
汉字的精髓。
海子写过“今夜我不想人类,我只想你”。这是海子最伟大的一句情诗,依然是大白话,但是它有我们最浓缩的东西。当一个民族有持续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读诗厌恶诗,而且把它边缘化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读书应追求乐趣,抛弃功利。
今天下午,也有学生跟我沟通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喜欢读书,但我的很多同学都去看美剧等等,我是不是需要坚持”等很多这样的问题。(其实)炫耀读多少书和炫耀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都挺招人讨厌的。另外,当用“坚持”这样的字眼去说读书时,已经坏了,读书是一种乐趣。
有人问我,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功利性的结果,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定最有用。但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书肯定就是新华字典啊。(笑)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剩下的、所有的书都像小溪流从源头出发,长江黄河在开源的地方都是涓涓细流,然后不断地有水系汇入其中,然后不断地、慢慢地壮大到长江和黄河如此之辽阔。
你能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哪条汇入的河流让黄河成为黄河,让长江成为长江?我当然无法回答,我这一路上汲取的这么多营养,到底是哪个营养塑造了我。有人问我读了多少本书?我说无法回答你一个数字,此时此刻我什么样就可以反过来告诉你我读了多少书,因为它变成了我。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是一种最大的乐趣,不是我的结果让我得到了乐趣。
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着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内容),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乐趣。
天我在来的路上看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这种热泪盈眶我觉得很好,我还有热泪盈眶的时候,我还知道自己是谁。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知道你还容易被什么所感动。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路》,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比如说邓稼先的爸爸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在抗战爆发的时候,他的儿子即将要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儿子,学科学吧,科学有用。”这句“有用”的确反应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心声,但是如果没有哲学系他所拥有的境界,(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在国难当头,抛离这一家子的传统?最后,邓稼先(成为了)我们的两弹元勋啊!
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蒋介石决定彻底抗日就是在头一天,南开被炸之后第二天作出的决定,蒋介石讲了一句话:“中国在,南开在。”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我那时候眼泪就下来了。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而)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现在应该提倡越来越多的人去做看似无用的事。
我每周必须跑五天的步,非常无用的事儿,但是在跑的过程中慢慢成为一种享受,你跟自己对话,把自己放空。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的确,当我跑完步的时候,累的是双脚,但心和脑子都缓和过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辩证法。
大学是止于至善,这是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永无止境。创新需要具备的素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我们过去对自由的理解是狭隘的,真正的自由在内心。面对最小的宇宙和最大的人心,只要可以探究的而且能得出一定结论的就不算辽阔,无法掌握的是最辽阔的,人心是最辽阔的。创造就是对固有牢笼的挣破。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不会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是将有用的和无用的相结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我舅舅是中学数学老师,以前每天都跟我玩一个游戏,每天都给我出一道题,但缺德的是他往往先画一条辅助线,让我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当时我是一个孩子,只是每天去完成一个任务,总能找到,因为任何一个平面几何题都有一条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辅助线能把它搞定,很多年后,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从那时候开始,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止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一个答案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要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创造力和不同就在这一个小细节上诞生了。你要知道,第一条辅助线是功利的,第二条辅助线是无用的,但是第二条辅助线提升了我,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我找到第一条辅助线,得10分,ok啦,我完全不需要再去找第二个答案,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的训练,深深成为了今天的我。我不相信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了答案我也从不绝望,我再去找第二个答案就好了嘛。所以我称之为第二条辅助线,而它恰恰来自于不功利性的无用的训练。所以未来中国的创造,一定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类,开始有第二条辅助线,开始做无用的事情都被鼓励。
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因此他的话对我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他是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一个大家会看到一个相通的地方,而不是聚集在这,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的缘由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儿,而且感谢这件事儿,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励志的名言警句。
1、梦想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宝物之一,它等待你的珍视和实践。——邹金宏。
5、一切活动家都是梦想家。——詹·哈尼克。
6、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10、梦境总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11、如意算盘,不一定符合事实。——奥地利。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三
各位财大的同学:
下午好!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众笑)。
看到热气腾腾的这个场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对我来说,大学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晚上在广州,因为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我们大学的几个同学,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为他们是你一生的朋友。
第一个,在大学里一定要珍惜、维系和发展那种一辈子很难遇到的集体的友情。舒婷有一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面所结下来的同学情谊,可以贯穿一生。
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丢掉大学四年在你这一生里无法复制的这种集体友情。即使你在谈恋爱,也要融入集体当中,去分享那种骑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自行车去踏青,一帮人昏天黑地地打牌,考试前一起临阵磨枪的这样一种记忆。
第二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锤炼自己非常坚强的心理素养。我们总谈一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身体素质很好,但我衡量一个人经常是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才可能成功。在大学的时候你会面对失败吗?你学会面对成功吗?我工作这么多年,回头去看,是有一颗还比较强大的心脏帮了我足够多的忙。我也有机会看年轻人的成长,有的时候会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哪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发现,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容易成功。因为打击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会演变成一种自卑、压抑;对于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反而越挫越奋。拥有一颗还算强大的心脏,这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条件。
(挤在会场外面的人太多,白岩松中断演讲问:“外面还有多少人?如果你们愿意,台上可以容纳三百多人,大学应该不拘一格。”结果外面听众欢呼涌入,讲台上坐满了人)。
第三个,大学期间一定要学会用脑子开始思维。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跟同龄人是没有区别的,是什么让你们在4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学校里专业的设置与其说是给你们专业知识,不如说让你们习惯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大学毕业后,我已经习惯了用新闻人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有的同学学法律,他们已经学会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学理工科的同学,会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跟什么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强,获取自己更加稳定的位置和向前进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很难。我们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个月挣的工资很低。比尔·盖茨经常飞来飞去还打牌,却那么有钱。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随便把我们拽过去培训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从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
不可替代性需要你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需要你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我们经常说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但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比如说干新闻的,每天对我们的考验都是拥有独家新闻。但现在这个时代,新闻没有越来越强的独家占有的可能,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在传播和发布新闻的当中,你的竞争性强吗,你的独特性强吗,你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具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这就是挑战,这就是竞争,都跟思维方式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第四个,学习、工作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我曾经见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来实习,我问:“校友?”“校友,广播学院的。”“几年级?”“一年级。”“从明天开始本单位不接受你实习,回去上课。”我当时还是有点小权力的,把他撵走了,我不能够接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实习。你知道你要什么吗?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吗?你不能够拥有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包括知识的训练、思维方式的训练的时候,实践对于你是没有意义的。
我知道现在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心猿意马,总觉得要尽早地去实践,好像就跟未来的工作建立了关系;有相当多的学校大四的毕业实习和论文形同虚设。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毕业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并且毕业实习鉴定成为我们很重要很在意的东西。而现在很多的学校管理不严,导实习的时候是放羊的状态。
没有看到过电视的优先,为什么?因为媒体会进入一个跨媒体的时代,你不会电视,我可以教你啊,但你仅仅会电视而不会其它,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来了立即就成为师傅,你可以是我的学生,但你将来有机会成为师傅。那批招进来的,新华社的有,报纸的有,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电视的。这些人现在是我们的中坚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其次,我特别在意心理素养。我得知道这哥儿们抗打击能力强不强,这姐儿们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给我哭。为什么柴静在一篇博客上说,白岩松有一天告诉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我是在悄悄地提醒她,你是一个新闻人!新闻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矿难随时会发生。有一次,柴静来了以后,我告诉她,请赶紧回家,收拾行李,一个小时之后,西源机场起飞,青海地震。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其实工作也不相信。
另外,我衡量一个人的新闻素养,不仅仅是看他抗打击能力强不强,我还要看他抗表扬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够强。有相当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头一两次的成功上。头一两次的成功,飘飘然了,原本有一个还不错的上升空间,就被他自己给堵住了。
此外,我当然是格外格外格外地看重一个人。有人问,你用什么数据来看一个人是不错的?我凭直觉,我能感觉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合作的时候,只有人格、人性相当不错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合作的团队当中,才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远也无法改行的行业。
时代不管怎么变迁,终归衡量人的标准变化不大。1993年我曾问过上海的一位哲学家,为什么现在的医学、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都如此之快,但人们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音乐去抚慰心灵?哲学家就回答了一句话:人性的进步是很慢很慢的。
有一个人很逗地问过我,你既然没有发过邮件、打过电脑,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唉,我当时就特别同情这个朋友,我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会打电脑固然可以,对我来说,我已经习惯了写字跟思维之间这种同步的速度。我之所以不打电脑,是因为我等不及我的脑子,它更快。
最后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而聪明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
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老公在那儿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在那儿看报纸;夫人在那儿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儿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一会儿泡完脚说,睡吧。我问这种状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
前两天公布了一个中国人的婚恋状况报告,说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对方必须有房,希望对方有房才能结婚,男性百分之五十。我觉得百分之百的女性都希望有房,而现实生活中,不会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有房。不会,中国永远都做不到。那么中国的女性都单身了吗?(全场大笑)。
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结合的,就像我跟我的夫人也是在居无定所、前景不明朗的时候结合的,但是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非常简单去想,就能够把平淡过成不平淡的滋味。其实我绝大多数的时间极其平淡,报题、想选题、看报纸、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欢跳高,这并不是我擅长跳高,而是因为它像人生的一种比喻。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太像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在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会应该关爱你们。
但是不必溺爱。有人说我们现在买不起房子我们太痛苦了。谁说二十七八岁的人就可以买得起房子了?日本等国家一般是四十来岁才可能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住房中国人就非常性急。本人拥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都32岁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连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你说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流行的一首诗的第一句就是“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可见,大家也正在沼泽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去享受这个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所以,期待你们的将来。
谢谢各位!(掌声不止)。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四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息过,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从不能自产汽车到汽车大国、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号……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发展强大,逐渐变成了世界强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那些为国捐躯、舍身报国的人:甲午大海战、鸦片战争、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七七事变……这一场场战争,一位位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无不是中国人民誓死扞卫自己的领土,绝不容忍外敌侵犯的最好见证。
在十四亿中国人里面,有些人却不平凡,他们的惊人义举、无私奉献一次次震撼我们的内心,他们被亲切的称为“最美中国人”。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刹那,她用柔弱的身躯推开了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下。最美妈妈吴菊萍看见两岁女孩从十楼坠落,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徒手抱接坠下的女孩,自己的手臂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女孩最终获救了。
这些平凡而有伟大的故事告诉我们:好人是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的,我们也要像她们一样,无私奉献自己,做一个“最美中国人”,圆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五
本文目录。
同学们:
下午好!
好了,接下来,就让我出声,你们就不用出声了。
看到热气腾腾的这个场面,就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涯,对我来说,大学是一生当中最美好的四年。前天晚上在广州,因为做亚残运会的志愿者,我们大学的几个同学,即使很晚,也要一聚,因为他们是你一生的朋友。
第一个,在大学里一定要珍惜、维系和发展那种一辈子很难遇到的集体的友情。舒婷有一句话叫“人到中年,友情之树和头发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树日渐凋零。”但是,在大学里面所结下来的同学情谊,可以贯穿一生。
我既不同意更不反对大学期间谈恋爱,但是千万不要丢掉大学四年在你这一生里无法复制的这种集体友情。即使你在谈恋爱,也要融入集体当中,去分享那种骑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自行车去踏青,一帮人昏天黑地地打牌,考试前一起临阵磨枪的这样一种记忆。
第二个,在大学期间一定要锤炼自己非常坚强的心理素养。我们总谈一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身体素质很好,但我衡量一个人经常是用心理素质去衡量,一个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才可能成功。在大学的时候你会面对失败吗?你学会面对成功吗?我工作这么多年,回头去看,是有一颗还比较强大的心脏帮了我足够多的忙。我也有机会看年轻人的成长,有的时候会很好奇,哪些人更容易成功,而哪些人不可以。到最后就发现,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容易成功。因为打击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会演变成一种自卑、压抑;对于心理素质足够强的人,反而越挫越奋。拥有一颗还算强大的心脏,这是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条件,而不是你可以选择的条件。
(挤在会场外面的人太多,白岩松中断演讲问:“外面还有多少人?如果你们愿意,台上可以容纳三百多人,大学应该不拘一格。”结果外面听众欢呼涌入,讲台上坐满了人)。
第三个,大学期间一定要学会用脑子开始思维。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的时候,跟同龄人是没有区别的,是什么让你们在4年后发生了很大的区别?学校里专业的设置与其说是给你们专业知识,不如说让你们习惯用专业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大学毕业后,我已经习惯了用新闻人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我有的同学学法律,他们已经学会用法律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学理工科的同学,会用理工科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
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跟什么成正比呢?跟你的不可替代性是成正比的。不可替代性强,获取自己更加稳定的位置和向前进的速度就更快,但如果你随时可以被替代就很难。我们有的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一个月挣的工资很低。比尔·盖茨经常飞来飞去还打牌,却那么有钱。没办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而很辛苦的那些工作,随便把我们拽过去培训不到一天,立即就可以从事那工作,也就是不可替代性太弱。
不可替代性需要你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维方式,需要你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我们经常说我也能和别人一样,但你能做到别人无法和你一样吗?比如说干新闻的,每天对我们的考验都是拥有独家新闻。但现在这个时代,新闻没有越来越强的独家占有的可能,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在传播和发布新闻的当中,你的竞争性强吗,你的独特性强吗,你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具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这就是挑战,这就是竞争,都跟思维方式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第四个,学习、工作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我曾经见到一个年纪很小的孩子来实习,我问:“校友?”“校友,广播学院的。”“几年级?”“一年级。”“从明天开始本单位不接受你实习,回去上课。”我当时还是有点小权力的,把他撵走了,我不能够接受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实习。你知道你要什么吗?你知道你需要填充什么吗?你不能够拥有一个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包括知识的训练、思维方式的训练的时候,实践对于你是没有意义的。
第五个,你终将要面对社会,社会需要的并不是拿了就能用的成品,而是需要可成长、可进步、可学习的这种人。我多次参加过招聘,我从来不看他现在所达到的水准,我看的是他具没具有再生长的空间。我xx年招聘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没有看到过电视的优先,为什么?因为媒体会进入一个跨媒体的时代,你不会电视,我可以教你啊,但你仅仅会电视而不会其它,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来了立即就成为师傅,你可以是我的学生,但你将来有机会成为师傅。那批招进来的,新华社的有,报纸的有,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电视的。这些人现在是我们的中坚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其次,我特别在意心理素养。我得知道这哥儿们抗打击能力强不强,这姐儿们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给我哭。为什么柴静在一篇博客上说,白岩松有一天告诉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我是在悄悄地提醒她,你是一个新闻人!新闻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矿难随时会发生。有一次,柴静来了以后,我告诉她,请赶紧回家,收拾行李,一个小时之后,西源机场起飞,青海地震。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性别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其实工作也不相信。:转载请保留本出处,谢谢!
另外,我衡量一个人的新闻素养,不仅仅是看他抗打击能力强不强,我还要看他抗表扬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够强。有相当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头一两次的成功上。头一两次的成功,飘飘然了,原本有一个还不错的上升空间,就被他自己给堵住了。
此外,我当然是格外格外格外地看重一个人。有人问,你用什么数据来看一个人是不错的?我凭直觉,我能感觉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合作的时候,只有人格、人性相当不错的人,才有可能进入合作的团队当中,才可以激励别人,也被别人激励。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远也无法改行的行业。
时代不管怎么变迁,终归衡量人的标准变化不大。1993年我曾问过上海的一位哲学家,为什么现在的医学、科技等各方面的进步都如此之快,但人们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音乐去抚慰心灵?哲学家就回答了一句话:人性的进步是很慢很慢的。
有一个人很逗地问过我,你既然没有发过邮件、打过电脑,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唉,我当时就特别同情这个朋友,我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好即坏。会打电脑固然可以,对我来说,我已经习惯了写跟思维之间这种同步的速度。我之所以不打电脑,是因为我等不及我的脑子,它更快。
最后一个,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离开大学校园,我们要带着什么去走向社会呢?上大学的时候,我与你们一样,都浪漫地憧憬着大学生活,大学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走进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复一日。而聪明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转化为幸福,不聪明的人会善于把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
我给你描述一个婚后的状态:老公在那儿看电视,拿着遥控器在那儿看报纸;夫人在那儿织毛衣,偶尔看下电视;孩子在那儿写作业,一晚上没多少话。一会儿泡完脚说,睡吧。我问这种状况怎么样?很多大学生说,快离了吧。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对于相当多的四五十岁的人来说,这是能想象的一种最幸福的生活。生活不会是天天放礼花的,礼花之所以好看是偶尔放一下,天天放的话,受不了。(人生励志语录)。
前两天公布了一个中国人的婚恋状况报告,说百分之七十的女性要求对方必须有房,希望对方有房才能结婚,男性百分之五十。我觉得百分之百的女性都希望有房,而现实生活中,不会百分之百的男人都有房。不会,中国永远都做不到。那么中国的女性都单身了吗?(全场大笑)。
人们总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而结合的,就像我跟我的夫人也是在居无定所、前景不明朗的时候结合的,但是那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非常简单去想,就能够把平淡过成不平淡的滋味。其实我绝大多数的时间极其平淡,报题、想选题、看报纸、做直播,然后回家,大致如此。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做好了迎接平淡的准备,才有可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如果认为生活都该是辉煌的,那就注定平凡。有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是不是现在成功了呢?我一直都喜欢跳高,这并不是我擅长跳高,而是因为它像人生的一种比喻。你有没有发现跳高的一个特点:越过了一个高度,就一定要摆上新的高度。即使当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了,他已经是冠军了,他一定要再升一厘米,过了他就会还要再升,也就是说,他一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太像人生了,人最理想的一辈子,就是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
很多人在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非常理解,全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是,不必溺爱。有人说,我们现在买不起房子,我们太痛苦了。谁说二十七八岁的人就可以买得起房子了?日本等国家一般是四十来岁才可能拥有自己比较稳定的住房,中国人就非常性急。本人拥有自己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都32岁了,是在租了八年的房子之后,连我们的孩子都是在流浪的路途中生的。你说,哪一代人的青春容易?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流行的一首诗的第一句就是“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可见,大家也正在沼泽地里。所以,去放大青春中那些最美好的东西,去享受这个日子,把平淡的日子往幸福那靠;所以,期待你们的将来。
返回目录。
以下演讲稿是白岩松在中国农业大学所作的一篇演讲,他在演讲中与农大学子们畅谈青春和责任的话题,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跟岁月的谈判,人们要学会妥协才能实现双赢。
中国人的逻辑习惯非黑即白。只要发现了谁的一个缺点,头一天还热情相拥呢,一转眼就“这个人怎么这样”。可是,你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啊。当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时,理性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近半年我常常讲,不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讨论道德。比如去年,中国人讨论最多的,一个是老人跌倒了没人敢扶,怕被讹,一个是小悦悦事件。大家在那儿感慨,中国人现在良心滑坡、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觉得,当下的中国人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会比一百年后更好。内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人性就是这样,看周围的环境是激活了我们的好,还是激活了我们的坏。这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有时候还跟改革有关系。比如说,十五年前,两车一撞,车上的人下来就打,因为结果的胜负决定谁赔偿;现在比较文明,两车一撞,车上的人下来,保险号一抄,还可能互相递根烟,走了。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不是因为讲文明,而是因为车辆都强制上了保险。为什么老人跌倒了会没人敢扶呢?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没有覆盖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如果老人跌倒以后,知道不会给孩子添麻烦,他就不会讹人了。
我觉得,当下的中国,需要营造一种双方都懂得妥协的氛围,共同前进。权力要懂得妥协,对自己要有所克制。我觉得公众的妥协在于,我们可不可以变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绪化?我们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时,也能自责和自律?我觉得,可能这是最关键的。我们未来的十年,就是要看会不会形成一种妥协的平衡点。任何单方面的妥协都不可能实现。现在很多事件、冲突,都是因为非理性的公众和非理性的权力撞上了。但是,这两者之间谁先谁后,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公权力要先妥协。媒体更多的是要约束公权力,要通过对常识的扞卫和对理性的呼吁,慢慢地让这个社会的理性建立起来。
现在,好像每一个人都很苦闷,不像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突然沉默,不理过去了,然后一门心思玩经济挣钱。现在,中国人重新来到一个十路口,开始迷茫:物质上差不多了,可是还不幸福。怎么办?在这个迷茫的时候,我觉得恰恰需要理性——很简单,逼迫双方妥协,从自己做起。
以上内容由应届毕业生本站站整理提供。
返回目录。
以下内容是白岩松在厦门大学的演讲稿原文,他和大家分享了他关于阅读的看法,他认为阅读不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不应以“有用”、“无用”去衡量,读书应追求乐趣。
各位,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来了之后才知道不好讲,为什么?年龄层相差太大,36到42(岁)的一群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你怎么把一家两代人融合在一起还要给他讲呢?讲养生上一拨听,下一拨不听;讲励志,下一拨听,上一拨不听;讲成功,底下(有)一半儿人都有经验,很难,所以,聊聊天吧。
对于人们的身体、肉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那我很纳闷,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这样一种现状?我觉得这件事情恰恰印证了此时此刻中国的某种悲哀和某种觉醒。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叫有用的事?与升官有关的,与发财有关的,与出名有关的。比如说在我们的学堂里,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现在的学子提的问题都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功利性极强,“我该怎么办?”“应该怎么着?”“你直接告诉我一个什么?”我每次都回答我不是卖大力丸的,我治不了“急”病,只能是说一些慢道理。
但是现在的人觉得慢道理不叫道理,你必须要告诉我一剂药吞下去立马要见效,只有一种药真能达到这个效果,(那就是)剧毒的毒药。你只要吃下去,保证两分钟后啥事儿都没有了,你吃吗?所以,有用的药恐怕都需要时间。
现在中国人很有意思,看名片、递名片。回到家一看,这哥们没用,撕了,因为你用不着他。就在一个又一个筛选名片、把没有用的名片一张张撕掉的过程中,你(错过了)生命中有趣的人,留下的全是有用的人嘛,有趣的朋友越来越少。
曾经有一次我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陈丹青非常认同我的看法。陈丹青他们干的这活儿有什么用?请问画家有什么用?诗人有什么用?没用啊,大前年我去了浙江富阳,也就是着名的《富春山居图》的富春,到了那儿之后,我详细地了解了黄公望的故事。老爷子九百多年前到富阳,之后也被边缘化,六七十岁了才在边缘的山里画这幅《富春山居图》,城中心都是领导、企业家、达官贵人,黄公望用了六、七年的时间把这幅图在寂寞中画完,画完给了一个僧人“无用”。
一个寂寞文人感叹自己无用,恰恰遇到一个叫“无用”的僧人还喜欢这幅画,送了。九百多年过去了,城中的达官贵人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这幅无用的人画的无用的画可是真有用,成了这个城市招商引资的最大名片,甚至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都谈到了这幅《富春山居图》。它有用吗?没用。真没用吗?有用。
海子写过“今夜我不想人类,我只想你”。这是海子最伟大的一句情诗,依然是大白话,但是它有我们最浓缩的东西。当一个民族有持续二十多年的时间不读诗厌恶诗,而且把它边缘化的时候,你就知道我们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问题。
今天下午,也有学生跟我沟通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喜欢读书,但我的很多同学都去看美剧等等,我是不是需要坚持”等很多这样的问题。(其实)炫耀读多少书和炫耀多少财富没什么区别,都挺招人讨厌的。另外,当用“坚持”这样的眼去说读书时,已经坏了,读书是一种乐趣。
有人问我,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个功利性的结果,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定最有用。但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书肯定就是新华典啊。(笑)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剩下的、所有的书都像小溪流从源头出发,长江黄河在开源的地方都是涓涓细流,然后不断地有水系汇入其中,然后不断地、慢慢地壮大到长江和黄河如此之辽阔。
你能知道是哪条汇入的溪流、哪条汇入的河流让黄河成为黄河,让长江成为长江?我当然无法回答,我这一路上汲取的这么多营养,到底是哪个营养塑造了我。有人问我读了多少本书?我说无法回答你一个数,此时此刻我什么样就可以反过来告诉你我读了多少书,因为它变成了我。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是一种最大的乐趣,不是我的结果让我得到了乐趣。
现在去中国的书店,最显着的特点是有这样几摞书。第一个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第二个是关于养生的书,第三个是所谓的畅销书。这涉及到人们所关心的(内容),要过关,要长寿,要有谈资,怕被时代抛弃,其实全具有功利性。但是有很多好书不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有过程。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得到很多乐趣。
天我在来的路上看的这本书,一次又一次地让我热泪盈眶。这种热泪盈眶我觉得很好,我还有热泪盈眶的时候,我还知道自己是谁。当你知道自己是谁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知道你还容易被什么所感动。我来的路上看的是《西南联大行思路》,是张曼菱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有太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地方。比如说邓稼先的爸爸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著名教授,在抗战爆发的时候,他的儿子即将要去昆明读西南联大的时候,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儿子,学科学吧,科学有用。”这句“有用”的确反应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某种心声,但是如果没有哲学系他所拥有的境界,(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儿子在国难当头,抛离这一家子的传统?最后,邓稼先(成为了)我们的两弹元勋啊!
南开大学在1937年7月29日被炸成一片废墟,当时的校长张伯苓写了一句话“物质之损失我毫不挂怀,南开之精神将在这个废墟上永远。”蒋介石决定彻底抗日就是在头一天,南开被炸之后第二天作出的决定,蒋介石讲了一句话:“中国在,南开在。”张伯苓的儿子从军学了飞行,最后驾驶那种简陋的飞机,在与日本人的战争中阵亡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校长公子。我那时候眼泪就下来了。这都是一些无用的叙事,藏着这种无用的阅读乐趣。(而)你的人格就是在这种无用的事情的一步步熏陶过程中,慢慢健全独立起来。
我每周必须跑五天的步,非常无用的事儿,但是在跑的过程中慢慢成为一种享受,你跟自己对话,把自己放空。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跑步,的确,当我跑完步的时候,累的是双脚,但心和脑子都缓和过来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辩证法。
大学是止于至善,这是我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永无止境。创新需要具备的素质: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我们过去对自由的理解是狭隘的,真正的自由在内心。面对最小的宇宙和最大的人心,只要可以探究的而且能得出一定结论的就不算辽阔,无法掌握的是最辽阔的,人心是最辽阔的。创造就是对固有牢笼的挣破。所谓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就不会有创新,一所好的大学是将有用的和无用的相结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件事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我舅舅是中学数学老师,以前每天都跟我玩一个游戏,每天都给我出一道题,但缺德的是他往往先画一条辅助线,让我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当时我是一个孩子,只是每天去完成一个任务,总能找到,因为任何一个平面几何题都有一条两条甚至三条四条辅助线能把它搞定,很多年后,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深深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因为我从那时候开始,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止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一个答案的时候,我总是下意识地要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创造力和不同就在这一个小细节上诞生了。你要知道,第一条辅助线是功利的,第二条辅助线是无用的,但是第二条辅助线提升了我,塑造了我。作为一个学生,只要我找到第一条辅助线,得10分,ok啦,我完全不需要再去找第二个答案,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的训练,深深成为了今天的我。我不相信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当别人有了答案我也从不绝望,我再去找第二个答案就好了嘛。所以我称之为第二条辅助线,而它恰恰来自于不功利性的无用的训练。所以未来中国的创造,一定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发呆,开始思想,开始与众不同,开始另类,开始有第二条辅助线,开始做无用的事情都被鼓励。
人类的进步是由科学家的好奇推动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杨振宁跟我说过,物理学到尽头是哲学,而哲学学到尽头是宗教,所有的东西是一个大圈,因此他的话对我是有相当的说服力的,他是这个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一个大家会看到一个相通的地方,而不是聚集在这,他之所以给我讲这句话的缘由在于他经常做无用的事儿,而且感谢这件事儿,就是读大量的金庸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返回目录。
以下内容是由应届毕业生本站站为大家整理的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稿全文,白岩松以他的故事为线索串联起了中国当代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正在腾飞的中国形象。
过去的20年,中国一直在跟美国的三任总统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鲁大学我才知道,其实它只跟一所学校打交道。透过这三位总统我也明白了,耶鲁大学毕业生的水准也并不是很平均。
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如果要起个题目的话,应该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我要讲五个年份,第一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的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了(他的哥哥约翰·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遇刺)。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哄堂大笑)。
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的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了起来,也在全世界站了起来。但是,当时很遗憾,不仅仅是我,几乎很多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梦想。因为当时中国人,每一个人很难说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梦想,甚至是领袖的一个梦想。中国与美国的距离非常遥远,不亚于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但是我并不关心这一切,我只关心我是否可以吃饱。
很显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时候,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对于世界来说,似乎都有些问题(众笑)。
1978年,xx年之后,我10岁了。
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个只有20万人的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离北京的距离有xx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报纸的话,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见。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存在新闻这个说法的(众笑)。
那一年,我的爷爷去世了。而在两年前的时候,我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亲一个人抚养我们哥儿俩,她一个月的工资不到10美元。因此,即使10岁了,梦想这个词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我从来不会去想它。我母亲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个人把我们哥俩抚养大。我看不到这个家庭的希望,只是会感觉,那个时候的每一个冬天都很寒冷。
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时候,不管是中国这个国家,还有中国与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那是一个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该记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交,那是一个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两天之后,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那是中国改革开放31年的开始。
历史将两个伟大的国家、一个非常可怜的家庭就如此戏剧性地交织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还是大的国家,其实当时谁都没有把握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的年份,该讲1988年了,那一年我20岁。
这个时候我已经从边疆的小城市来到了北京,成为一个大学生。虽然,今天在中国依然还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它变得很具体,它也不再是那个过去。
口号。
当中的“美帝国主义”(众笑并鼓掌),而是变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细节。
这个时候,我已经第一次尝试过可口可乐,而且喝完可口可乐之后会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真的是如此接近(众笑)。因为,它几乎就跟中国的中药是一样的(众笑)。
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非常狂热地去喜欢上摇滚乐。那个时候,正是迈克尔·杰克逊长得比较漂亮的时候(哄堂大笑)。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改革已经进行了xx年。
那一年,中国开始尝试放开很多商品的价格。这在你们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当时是一个很大的迈进,因为过去的价格都是由政府来决定的。
就在那一年,因为放开了价格,引起了全国疯狂地抢购,大家都觉得这个时候会有多久呢?于是,要把一辈子用的食品和用品,都买回到家里头。
这一年也就标志着中国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了。当然,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市场经济也会有次贷危机(众笑)。
当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对于耶鲁大学来说是格外的重要,因为你们耶鲁的校友又有一个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我说:“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接下来又是一个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30岁。
我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节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经成为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我开始明白我所做的许多事情不仅要考虑我自己,还要考虑孩子及他们的未来。
那一年,在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主角就是克林顿。也许在美国你记住的是性丑闻。但是,在中国记住的是,他那一年访问了中国。在6月份他访问中国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和进行了一个开放的记者招待会,然后又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个开放的演讲,这两场活动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当克林顿总统在上海即将离开中国的时候,记者问道:“这次访问中国,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我最想不到的是这两场讲座居然都直播了(笑)。不过,直播让中国受到了表扬,而美国却受到了批评(众笑)。”当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批评。在北大的演讲当中,由于整个克林顿总统的演讲,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译。因此,他翻译的那个水准远远达不到今天我们翻译的水准(听众大笑并鼓掌表示对现场翻译的感谢)。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国观众,是知道克林顿一直在说话,但是说的是什么,不太清楚(众笑)。
所以,我在直播结束的时候,说了这样的一番话:“看样子美国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时候要从语言开始”,美国包括美联社在内的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我的这句话。但是,我说的另外一句话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报道?我说:“对于中美这两个国家来说,面对面永远要好过背对背。”
当然也是在这一年年初,我开上了人生的第一辆车。这是我在过去从来不会想到的,中国人有一天也可以开自己的车。个人的喜悦,也会让你印象很久,因为往往第一次才是最难忘的。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这一年,这一年我40岁。
很多年大家不再谈论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了,但是在这一年我听到太多的美国人在讲。看样子奥巴马的确不想再接受耶鲁占领美国20年这样的事实了(耶鲁大学一直盛产总统,而出身哈佛大学的奥巴马终结了这一事实)。
他用“改变”以及“梦想”这样的词汇,让耶鲁大学的师生在他当选总统之后举行游行,甚至庆祝。在这个细节中,让我看到了耶鲁师生的超越。
这一年,也是中国梦非常明显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伟大梦想,注定都要遭受很多的挫折才能显现出来一样。无论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奥运会,还是神舟七号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们期待了很久的梦想。
但是,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这一切都变得没有我们期待中的那么美好。这个时候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国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样的。8万个生命的离开,让整个xx年中国人度日如年。
我猜得到在耶鲁校园里头,在每一个网页、电视以及报纸的前面,也有很多的来自中国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为这些生命流下眼泪。但是,就像40年前,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却让“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让人觉得极其有价值一样,更多的中国人也明白了,梦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度过了自己的40岁的生日。
那一天,我感慨万千。虽然,周围的人不会知道(众笑)。因为时间进入到我的生日那一天的时候,我在直播精彩的比赛。24小时之后,当这个时间要走出我生日这一天的时候,我也依然在直播。但是,这一天我觉得非常的幸运。因为,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40岁,让我意识到了我的故事背后的中国梦。正是在这样的40年的时间里头,我从一个根本不可能有梦想的,一个遥远边疆的小城市里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全人类欢聚的一个大的节日里头,分享以及传播这种快乐的新闻人,这是一个在中国发生的故事。
而在这一年,中国和美国相距并不遥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总统据说度过了他作为总统以来在国外、一个国家待得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菲尔普斯在那儿拿到了8块金牌,而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边,所有的中国人都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祝福。当然,任何一个这样的梦想都会转眼过去。在这样的一个年份里头,中美两国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同时发出了“我有一个新的梦想”的时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应该。美国面临了一次非常非常艰难的金融危机,当然不仅仅是美国的事情,也对全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昨天我到达纽约,刚下了飞机,我去的第一站就是华尔街,我看到了华盛顿总统的雕像,他的视线是那么永久不变地在盯着证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众笑)。而非常奇妙的是,在这个雕像后面的展览馆里正在举行“林肯总统在纽约”这样的一个展览。因此,林肯总统的大幅的画像也挂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国旗(众笑)。我读出了非常悲壮的一种历史感。
在离开那个地方的时候,我对我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国发生了这样状况的时候,也许中国人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大家会说:“你看,美国又糟糕了!”(众大笑)但是,今天中国人会格外地希望美国尽早地好起来,因为我们有几千亿的钱在美国(鼓掌,众大笑),我们还有大量的产品等待着装上货船,送到美国来,如果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好起来的话,在这些货品的背后,就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增长的工资,是他重新拥有的就业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这不是一个口号的宣传。
在过去的30年里头,你们是否注意到了,与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紧密相关的中国梦。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在过去这30年的时间里头,让个人的命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一个边远小城市的孩子,一个绝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机会在耶鲁跟各位同学交流,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师和教授。中国经历了这30年,有无数个这样的家庭。他们的爷爷奶奶依然守侯在土地上,仅有微薄的收入,千辛万苦。他们的父亲母亲,已经离开了农村,通过考大学,在城市里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而这个家庭的孙子孙女也许此刻就在美国留学,三代人,就像经历了三个时代。但是在中国,你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现场的很多个中国留学生,他们的家庭也许就是这样。对吗?(鼓掌)。
那么,在我们去观察中国的时候,也许你经常关注的是“主义”、“社会主义”或其他庞大的政治词汇,或许该换一个视角去看13亿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他们并没有宏大的梦想、改变命运的那种冲动,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奋的那种品质。今天的中国是由刚才的这些词汇构成。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中国人看美国,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经常有人说美国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你看我们这儿什么时候能这样(众笑)。
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头,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在看中国。但是,我猜测可能拿反了(哄堂大笑,热烈鼓掌)。因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缩小了的、错误不断的、有众多问题的一个中国。他们忽视了13亿非常普通的中国人,改变命运的这种冲动和欲望,使这个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鼓掌)。
但是,我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我相信现场在座的很多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会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实的美国,用自己的耳朵去了解最真实的来自美国人内心的想法。无论再用什么样的文也很难再改变他们对美国的看法。因为,这来自他们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也希望非常多的美国人,有机会去看看中国,而不是在媒体当中去看中国。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所有的同行(众笑,鼓掌)。
开一个玩笑。其实美国的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美国的朋友去看一个真实的中国。因为,我起码敢确定一件事情,即使在美国你吃到的被公认为最好的中国菜,在中国却很难卖出好价钱(众笑)。就像很多很多年之前,在中国所有的城市里流行着一种叫加州牛肉面,加利福尼亚牛肉面。相当多的中国人都认为,美国来的东西一定非常非常好吃。所以,他们都去吃了。即使没那么好吃的话,由于觉得这是美国的也就不批评了(大笑)。这个连锁的快餐店在中国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美国,在加州四处寻找加州牛肉面(众笑)。但是,一家都没有找到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加州是没有这种牛肉面的(笑)。
于是,这个连锁店在中国,现在处于消失的过程当中。你看,这就是一种差异。但是,当人来人往之后,这样的一种误会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最后我只想再说一句。
40年前,当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句话“我有一个梦想”传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仅仅有一个英文版的“我有一个梦想”。在遥远的东方,在一个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也有一个梦想。它不是宏大的口号,并不仅仅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属于每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国人,而它用中文写成:“我有一个梦想!”
好,谢谢各位!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六
“在大学一定要成为一个热血青年,用你们的热情去激活人到中年的那种落寞,不要在这个年龄里去嘲笑很多人为国、为民担忧的那种热情,不要在这个年龄里就变的那么势利,只想到自己。否则在你年老的时候,拍着孙子,给他讲故事时,你会张不开嘴。”
“年轻的最大魅力就是不断犯错误,而有时间去改正。乐观面对困难,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心理素质。”
“在大学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兼容并蓄的人,我最痛恨的就是大学这个‘专’字毁了我。如果我当初多学点文科性的东西,我想我一定比现在优秀。记得我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杨振宁教授时,他说,‘物理研究的尽头就是哲学’,其实很多门课程是相通的。我认为中国最优秀的人往往是‘杂交’的。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七
在200x年1月1号的人民日报上,有一篇社论叫《伟大的一年》。
当这一年过去的时候,你回头看这篇社论的题目,的确非常准确。然而定性为伟大的时候,那是因为一切我们在那一年,可以想得到的很多的事情:改革三十年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等等。当时想不到会有雨雪冰冻灾情,尤其想不到会有汶川大地震,也想不到金融危机。然而正是这样一系列的事件混杂在一起,印证了伟大的一年。这样一个标题的正确。正是因为有一系列的事件,震撼了我们的心灵,这一年才可以写进历史。
但是200x年的'年初一场雨雪冰冻灾情,突然阻隔了很多人回家的路。于是你发现那一瞬间,你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在冬夜敲开父母还在的房门,进去吃一顿非常温暖的饭,什么都可以放弃。其实回家往往是一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吗?就像今年神州七号升空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欣喜。但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知道,只有当回家的那一瞬间,我们才可以一起鼓掌。我们共同在那样的一个傍晚,去见证了神州七号所有的成员安然回家。他跟我们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当他着陆了当他回家了,我们就像一个家人一样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奇怪,200x年几乎所有的事情好像最后都容易让我这个刚刚进入40岁的人去想到家。年底金融危机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人说是次贷危机。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其实不就是所有的老百姓想买房想有个自己的家。最后这种愿望太强烈了产生了次贷危机吗?但它金融危机毕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在提醒着我们:很快这一年就要过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那顿饭没吃、鞭炮没有响起、饺子没吃,这一年就算没过去。那总得记住一点什么是吧?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梁漱溟老爷子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人这一生啊总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顺序是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大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是啊我在想:我们年轻的时候、奔三十而立的时候,总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争取有房子、有钱、有名等等等等。后来你要解决人和人之间大关系: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朋友、为人对手等等等等。但是走着走着你又突然发现离起点越来越远了。好像人生的终点,似乎看得见某些迹象,就像我觉得什么叫40岁——40岁就是敲开了一个年老的大门,而还守护着青春的尾巴一样。这个时候你要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幸福是什么?你如果不能回答自己内心所提出这样的一种问题的话,你会每天过得非常难。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不同样如此吗?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就像在纪念改革三十年的时候,胡锦涛说的那句话一样: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那么我们会不会问一下自己,我们有没有出发了太久,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了。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八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梦”。
人生如梦,梦想是帆,正确的梦会为我们的人生道路引领方向。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认为每个人的梦想又与我们国家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哲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就是中国梦。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19世纪中期,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我国大门,大肆抢夺我们财富,连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园明园,也被八国联军一夜之间洗劫一空,毁之一炬。二十世纪初,日军全面侵华,在中华大地上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并意__,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那时起,许多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前仆后继、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在先烈们用生命和理想换来的和平年代里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一定要承上启下,接好先辈们的棒,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建设好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从而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十九
就业还是考研?白岩松给了一个很干脆的回答:骑驴找马。“如果有机会获得一个满意的社会职务那就先步入社会满意者;如果没有机会那就继续求学;如果喜欢继续求学,那就接着求学,更关键的是还得考得上。”白岩松用幽默的语言回答了同学在求学与就业之间的困惑。
“我就是一个本科生”
白岩松坦言:“我有无数次机会成为硕士、博士,但我不想没投入就镀一层金。我不会虚弱到没有博士学位就感觉自卑的地步”白岩松还说有学位而没文化的人太多了,同样有文化而没学位的人也有很多。他希望同学们关注的是自身的修养而不是一纸文凭。
白岩松的演讲稿框架篇二十
“孔子学院影响世界最根本的障碍是连他(传播者)自己都没有影响到,又如何去影响别人哪?”
白岩松从问题的根结出发,提醒孔子学院的准教师们:文化的传播过程也是一次发掘内心的过程。
“孔子学院传播的理念是否深刻地影响了你自己?你是否相信?”用中国的一句古语:信则灵。如果说在市场经济下都信仰人民币的话,那么每个人的信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中国很难有同样的信仰。白岩松发人深省的话语让在场的学子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收获不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