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优质18篇)
教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情进行设计,因此在编写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的编写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次数,整式的概念。
2、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系数、次数。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背景。
预习要求:
2、试着完成p85议一议中问题(2)。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还可以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二
1、掌握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学会由数到形的转化,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倒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概念及相互表示,掌握单位互化。
3、掌握幂的概念及表示。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相反意义的量知识点2: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及有理数分类。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知识点4:相反数知识点5:绝对值。
知识点6:倒数知识点7:乘方知识点8:多重符号的化简。
知识点9:科学记数法。
[典型例题]。
例2.把下列有理数按要求分类。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三
2.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四
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会计算代数式的值。
2、在计算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感受数量的变化及其联系,感悟整体代入的思想。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想。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凝激思--------引题。
工地上有一堆圆形钢管,第一层有2根,第二层3根,第三层4根,……。
你能说出从第一层到第八层共有多少根吗?到第n层共有多少根呢?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五
1.图形的三种变化方式:点动成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___动成体.
2.矩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_______.
3.右图中的图形2可以看作图形1向下平移_______格,再向左平移格得到.
4.下列现象中是平移的是()。
a.将一张纸沿它的中线折叠。
b.飞碟的快速转动。
c.电梯的上下移动。
d.翻开书中的每一页纸张。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六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5。
概念。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七
3.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教学目标2。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视图,并能熟练地画三视图;。
2.能由简单的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
3.经历搭建几何体的过程,并通过观察画出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八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生活中含有角的物体。
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师:“如果请你们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些物体,你又能发现什么?”
师:“是吗?让我们来看一看。”
师:“果然如此!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通过以往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角的知识?同桌互相说一说。”
贴上课题“角”,学生交流后回答:略。
师:“仅仅知道这些,你们就满足了吗?”
“那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虚心好学,老师真的是非常高兴。好吧,那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拿出四张卡片,用水彩笔和尺出画四个不同大小的角。每张卡片画一个。比一比谁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在卡片上画角。
师:“请组长将大家画的角收集起来,平铺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师:“下面我们要给这些角分分类。在分类之前,老师要说几点要求:1.每人先要认真的观察这些角。2.为了提高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分类前组长一定要带领大家展开充分的讨论,确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组选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分类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给角分类。教师巡视,做好记录。
师:“哪一组愿意汇报?”
小组汇报,汇报时请其用三角尺验证。贴出直角。
师:“你们认为他们分的怎么样?”
师:“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起名。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贴上“锐角”。(钝角同上。)。
师:“对于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
师:“通过对角的'分类,我们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锐角和钝角等几种。”
贴上“的分类”。
三、巩固练习。
师:“请组长将这些角分还给大家。同学们可以在角的旁边写上角的名称。”
学生写角的名称。
师:“写好的人互相说一说你刚才都画了哪些角。”
学生互说,教师指名说。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种角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按要求填空。”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写。集体订正。
师:“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点击,回到生活中的物体。
师:“你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角都是什么角吗?”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些角?”
师:“第五个任务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凑在一起试着拼一拼。”
学生合作拼。
师:“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来拼一拼吗?”
学生在黑板上用学具拼。
师:“这个角是由几个什么角拼成的?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九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有关行程问题。
2.难点:间接设未知数。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2.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画“线段图”分析,若直接设元,设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x千米。
1.坐公共汽车行了多少路程?乘的士行了多少路程?
2.乘公共汽车用了多少时间,乘出租车用了多少时间?
3.如果都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要多少时间?
4,等量关系是什么?
如果设乘公共汽车行了x千米,则出租车行驶了2x千米。小张家到火车站的路程为3x千米,那么也可列出方程。
可设公共汽车从小张家到火车站要x小时。
设未知数的方法不同,所列方程的.复杂程度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设未知数时要有所选择。
教科书第17页练习1、2。
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常见的一个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他关系。如何选择设未知数使方程较为简单呢?关键是找出较简捷地反映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确定怎样设未知数。
教科书习题6.3.2,第1至5题。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
让学生通过比较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方法感悟用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解方程: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一
2.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三年总共购买的数量是_________.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
设计(1)是让学生感受列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
去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
今年购买的计算机的数量是________;。
根据关系: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关系式: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_______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
〖探索2〗。
(1)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
(2)把一些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0本,若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则这些书有_______本.
解:设这个班级有x名学生,。
根据第一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
根据第二关系,这批书共_________________本;。
这批书的总数是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不同的式子应该相等.
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列方程.
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怎样解这个方程?
归纳: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也是我们列方程经常用到的相等关系.
〖练习〗。
1.(1)同样大的实验田,喷灌的用水量是漫灌的25%,若漫灌要用水x吨,则改用喷灌只需_________吨.
解:设第二块地(漫灌)用水x吨,。
第一块地(喷灌)用水________吨.
根据关系:两块地共用水300吨,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p79.练习,p84.1,6。
〖补充作业〗。
1.按要求列出方程:。
(1)x的1.2倍等于36;(2)y的四分之一比y的2倍大24.
2.某厂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2倍还多150吨,若去年的产量是950吨,求前年的产量.
根据去年的产量是950吨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等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发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上星级小组,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五角星),喜欢这个吗?那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今天我们要开展星级小组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今天的星级小组,有信心吗?(生:有)同学们都有信心,每个组加上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下面张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可要看仔细了。
课件播放引入。
师:屏幕上哪些图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它们分别叫什么?
生1: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课件出示角)。
生回答:这个图形是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它叫角,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生1:操场上有老师、老爷爷、小朋友。
师:你发现了角吗?哪些地方有角,谁来指一指?(课件演示)。
生1: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爷爷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钟面上有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两手之间形成了角、球场上有角……。
师:刚才第三组的同学发言特别积极,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同学听得特别认识,给他们分别奖励一个一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一星级的不要灰心,因为还有机会。
师: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在许多物体上面都有角。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感知角。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看谁指得好。
请一个学生拿三角板到前面指给同学们看。师: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的一样?(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请同学们照样指一指角。
生:尖尖的、直直的。(师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黑板的周围有角。
生2:数学书的封面上有角。
生3:教室的墙角边上有角。
师:大家找得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2: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得很好,给第二个小组加上一个五角星。
生3: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这个是角吗?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
生4:指剪刀张开的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
师: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看这个。(课件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看看钟面上,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三个角,逐渐隐去外形)。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生:起点。顶点、点)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出第二个角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的一样。
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2条边)。
师: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庭的成员,瞧(课件出示)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请你用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有连上离得较远;2、正确的;3、一边是曲线的;4、两条边没连上;5、正确的。(学生逐个说明理由)。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出色,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3、折角、做角。
生活动:自己用圆片折角、摸角,说说它的顶点和边,选择个别学生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学得他们折的角怎么样?(同学们互相评价)。
生活动:用小纸条做角、玩角,然后小组讨论、汇报。
生:它们是为了谁大谁小而吵的,后来通过比较,它们都是一样大的,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给他们小组加一个五角星。谁能像他这样说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画角。
师:你们真厉害,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你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
学生活动:画角,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再画……。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三、归纳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
生:我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你把它找出来,说给同桌听听。(练习八第2题。)。
四、质疑交流:
学生自由质疑、交流。
五、布置课外作业,下课。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等主动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自由发言,认真地倾听,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给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学生注意力持久,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使倾听变成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三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
一、情境导入。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类型一】必然事件。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
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
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
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三】随机事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探究点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前5次朝上的点数恰好是1~5,则第6次朝上的点数()。
a、一定是6。
b、是6的可能性大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
c、一定不是6。
d、是6的可能性等于是1~5中的任意一个数的可能性。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1题。
三、板书设计。
1、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无法事先确定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
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对身边事件发生的情况作出判断,通过实测理解掌握定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50%。
b、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c、为了了解岳阳5万名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可以从中抽取10名学生作为样本。
d、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或1。
答案:d。
分析:本题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关键是认真对照各知识点内容、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形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摸出的是3个白球。
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
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
2、在1,3,5,7,9中任取出两个数,组成一个奇数的两位数,这一事件是()。
a、不确定事件b、不可能事件。
c、可能性大的事件d、必然事件。
3、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广告。
b、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正面向上的次数为50次。
c、任意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实数根。
d、在平面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四
感恩节到了,首先我要感谢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再要感谢教我培养我的老师。
今后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感谢你对我的培养,古人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当勇泉相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要努力学习,使自己的棋艺不继提高,虚心向棋友学习,总结经验,改掉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别人高超的棋艺及别人的优点,将来获得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我的恩师。决不会让恩师失望。
初一级语文周记范文五:阳光暖暖的周末。
阳光洒满大地,路边的小草、小花争着享受暖暖的阳光。一阵微风吹过,梧桐花展开了所有的花瓣,整棵梧桐树变得像一位仙人,在微微地向我招手。我和爸爸走在路上。
草丛中衬着一棵柳树,那枝条排的非常整齐,似长三千尺的“行云瀑布”。路旁的小河边,我看到了一位正在钓鱼的爷爷。只见爷爷先熟练地抛出鱼竿,耐心的等待着……突然,爷爷的鱼竿动啦一下,立刻又熟练地收出鱼竿,钓了一条大鱼。爷爷笑眯眯地向他的同伴展示着。
“额”?脚下怎么粘粘的?我低头一看,粘糊糊的。“呀”!黏住了。一滴油滴在了我的裤子上。啊!原来是树滴的油呀。我第一次知道树会出“汗”。
乐高机器人中心到了,一位阿姨出来迎接我们。我是来上体验课的。一进屋,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拼装玩具,有飞机、有机器人、还有我最喜欢的制作。
从乐高出来后,我和爸爸来到南湖公园,目的是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时候的盛开的杜鹃花。杜鹃花的花瓣如纸一样薄,花瓣上还闪烁着晶莹的点儿。花中的花蕊像蜡烛一样,闻一闻它的香气,准会让人迷上。没想到,这平凡的花儿在阳光下是那么耀眼。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染红了那杜鹃花的枝叶,我和爸爸不得不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五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课件、手工纸、活动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中的一种。在三角形中你能找到什么?
生:角。
师:角也是平面图形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试着找找吧!(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指出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试着把它找出来吗。
三、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生:不是,这是个点。
4、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得吗?(师示范指角)。
5、师:请同学们从身边选取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来指一指。
四、自主探究,创造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
2、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角。
3、集体交流自己创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个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5、学生汇报。
6、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五、动手操作,画画角。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课件演示)。
3、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六、游戏活动,比比角。
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
2、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两人把角张开同样的角度,看看会发现什么?
5、生汇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6、师总结。
七、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练习八中第7题。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七
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 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引例1]小明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呢?
[引例2]规定竖为列,横为排,如果我的朋友在第3列,你能知道他(她)是谁吗?
如果说我的朋友在第3列,第2排,那么你知道他(她)是谁吗?
归纳8排6座、第3列,第2排共同点:用两个数表示位置。
约定:影院座位,排数在前,座数在后;教室座位列数在前,排数在后。则上述位置可简记为(8,6),(3,2)。
介绍:像(8,6)、(3,2)这种用括号括起来的一对数我们把它叫做数对。
可以发现,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如果约定了前面的数表示列数,后面的数表示排数,那么a与b组成的数对就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引入课题有序数对
由上述问题直接引出概念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有序数对,有序数对都有哪些用途?
[探究1]请学生结合实际的教室座位 若位置记法为(列数,排数)
(1)请问(5,4)和(4,5)表示的是哪个同学的座位?
(2)游戏:教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学生立即站起来。
(3)思考:(3,4)和(4,3)指的是不是同一位置?
[讨论]利用有序数对,能够准确地表示一个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很常见,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等。(展示课件)
小明是朝阳实验学校刚入学的初一新生,他为了尽快熟悉学校,请高年级同学为他画了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用(2,4)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花坛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的位置分别可以表示成什么?(课件展示地图)
解:花坛(4,6),图书馆(5,0),体育馆(9,6),教学楼(10,3)
知识点: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注意点:(a,b)与(b,a)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位置。
主要方法: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如根据数对画图形。反之,也可点的位置转化为有序数对,如经纬网的使用。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实现了简单的数形结合。
小王初到某个公司,你有什么办法让他比较容易地找到图上的几处场所。
自由设计 二选一
1、 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
2、设计一个游戏,如解密游戏、迷宫游戏等。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较重,学习主动性不够,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因此,我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利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来引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生动清楚的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 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数学教案湘教版篇十八
课件简介:。
新课导入。
这两把折扇中,哪一把形成的角度大?与折扇的大小有关系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
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
3.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亲自动手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培养训练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进一步训练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几何识图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物演示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