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 思政教师事迹材料(优秀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一
从教已满14年,长期以来,我一直担任中学各阶段特别是毕业班的教育工作。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我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工作准则,努力追求“走进学生心灵”这一最高目标,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主要实绩有: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xxxx年9月,因高考成绩突出,被表彰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xxxx年10月,所管理的中学高三(20)班成绩突出,该班被县教育局评为“县优秀班级”。xxxx年1月,在xxxx年度“创先争优”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xxxx年被县委、县政府联合嘉奖。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二
小品,老师,性别男,1980年10月出生,现今年龄34岁。2003年从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随后又利用三年寒暑假的时间从贵州师范大学读完函授本科。他是海子乡海子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参加工作已经近十一个年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曾担任过毕业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数年,并兼英语教研组组长,各项工作成绩都很突出,为海子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曾先后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和多次获乡级表彰。
小品老师,他将自己的心血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家与学校是他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学校的工作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在他的日历中没有“节假日”、“双休日”。繁忙的工作使他连与同学聚会的时间都没有,他将自己的大量时间留给了学生,家里的一切家务都由妻子一人包揽。妻子不仅要做饭,还要买菜,接送孩子上学,同时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为了学校的发展,他亏欠家人和妻子的实在太多、太多。自己没有请过一天假。有时孩子和父母生病了,他都没有时间带孩子和父母去医院检查,总是妻子一人照料孩子和父母,而此时的他却仍在学校里忙碌着、忙碌着。
他十分喜欢学习,无论工作有多忙,有多累,他总是要挤出时间加强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拥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新颖、自主、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中,依据新课程、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他在教学时不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简单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而是注重学法指导,重视解题思路分析,积极创设问题的情景,进行探究性教学,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他一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分类推进、逐层提高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生消化得了。历年来,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教学成绩显著。
小品老师,他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热爱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辛勤工作。既注重师德修养又钻研业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他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研究有兴趣,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力争精益求精。并在课堂中进行高效课堂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为学生在知识、思想上排忧解难。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每一节课的练习、作业都经过精选,力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随着教改的发展,他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自己教育教学理念并应用在实际教育教学当中。
小品老师任劳任怨,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从2006开始至今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勇挑重担,承担了七、八年级英语教学任务。并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所任教班级的英语成绩显著,培优转差工作成效显著。他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赞扬。同时他还兼任海子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尽心尽力搞好英语教研组的业务检查,帮助英语教师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对新分教师的帮扶工作,采用以老带新等方法来帮助新分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我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水平。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三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还有许多人也在默默付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心。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对同事们的敬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无私的师爱。爱心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我有我的原则,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冲在最前面。其次,倘若老师都找借口不工作了,那又如何教导自己的学生呢?”连续几个月的攻坚克难,这是我最常挂在嘴边的话。2020年年初,宝宝的出生开始了倒计时,但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组织作用,在人员散乱、社会环境形式严峻的情况下确保全校无一人感染,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打牢学生思想基础、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监督他们的健康打卡、每日汇报有无异常情况、观察与开解学生情绪问题……这都是那段时间我每天的日常工作。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qq头像的每一次闪动都紧紧牵动着我的心,我既希望同学们能很好地应对这次时代的大考,积极投身进疫情防控青年志愿团队,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只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就好。虽在云端,却相聚未有期,有关那群孩子们的一切我都想要兼顾到,我明白,那段艰难的时期对于学生们来说肯定是意义重大的,熬的好了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有显著提升。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就是要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教书育人,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
种一棵树的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面对不同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一个孩子内心其实都是一个好孩子,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我应该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大学。
自从我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上传下达,在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与特色发展,让班团干部管理、班级学生参与感、学科老师教学反馈与辅导员督察形成一个协调的良性循环,让每一个学生都被牢牢地黏在班级的这张“大网”上,不掉队,不迷茫,有组织,有纪律。今年上半年,辅导员考核取得优秀等级,被评为湖南信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心理工作者”,学生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获评优秀案例,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强国达人”称号,我深刻明白范例之于学生的重要引领作用;每年坚持论文撰写,深刻思考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其中五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积极参与到学校招生工作中去,作为湘西吉首市的主要负责人,超额完成本科、专科录取任务,尽职尽责,甘于奉献;热情服务毕业生,所带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一步一脚印,一次一沉积,我想这应该是青年学生成长最好的引导。
2020年的第二个学期开学,是我和2019级软工1至4班的两百来名孩子的第一次见面。半路师傅,人生地不熟,又恰好遇上这场疫情大考,这次接手新班级管理事务有些特殊。面对松松散散的两百多个孩子该如何排兵布阵,见招拆招呢?学期伊始,纪律氛围有些松散,我便多次召开班级主要干部会议,强调责任归属与同学相互管理,合理运用小组长与宿舍长的带头联动作用;课前学委查到与现场亲自复查双管齐下,治标治本;制定迟到早退的金规铁律,合理约谈经常迟到的学生,询问原因给出意见。假期太长,复学后学生冲劲有些不足,面对这些情况,想出如下办法:申优评先细则广而告之;分享达人寄语讲述优秀事迹;各类比赛通知做到赛前动员、赛中鼓励、赛后安抚……让学生在自我比较中明确定位,在赛道竞争中逐渐成长。我知道现阶段的孩子在深入探索专业知识领域时,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若将其与“无用”划等号而不去学习,将来他们面对的就是生活的一地鸡毛。对于教师而言,告诫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是老生常谈,思考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才是解决之道,在班群里,我经常以文字、短视频、微信推文等方式向同学们分享正能量的东西。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我们相处得确是十分融洽,一年以来,我分别指导学生参加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获省级立项、校心理中心logo设计大赛一等奖、心理情景剧《微(危)贷》获校级二等奖,并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中进入校赛,所带班级团支部获“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在院支部风采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优秀奖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加减有度,育人有方。初入大学的孩子们尚未完全形成自我的独立人格,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得得到正确的引导。根正才能苗红,如何使学生走得更远,值得我深刻思考。
我认为对待工作应该一丝不苟,对值得褒奖的人或事也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保持零距离,这是最好了解他们的方式。每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来找我分享时,便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我希望孩子们搞得好要来找我,搞得不好也要来找我,我想知道他们时时刻刻的动态。长时间的积累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有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他们会找我倾诉,辅导员是这段最美好大学时光里最接近学生的角色。小到情绪处理,大到人生抉择,辅导员就要像春雨一样渗透进学生的大后方,把好思想的红线,筑牢理想的根基,既要像朋辈一样亲切又要像老师一样安全可靠,这样才能算是不负所托。
一周召开两次干部会议,组织一次班会交流活动,每天至少与两名学生谈心,学生的项目积极参与指导……言传身教,“心贴心”的穷追不舍是真切的希望,希望我班上的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
至今已走过十一年,我仍觉得自己是辅导员阵营里的“新兵”,每一年学生们的情况都不同,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与同学们想到一处、干到一处。比我优秀的人还很多,我还需要学习,不断地学习。
作为人民教师,我应该争做教育一线吹不倒的“排头兵”,思政领域的深耕者;身为党员,我应该心系群众,锐意进取,以忘我之精神奏响担当与奉献的赞歌;身为辅导员,我应该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以希望的种子播撒明日的曙光……在一切可扎根的土壤中学习,在每一个分叉的路口照亮,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形成自我健全的独立人格。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四
郭瑞芬,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天津市骨干教师,现任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优秀教研员、天津市杰出津门教师、天津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滨海新区“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潜心从事思政教学教研三十一年,始终牢记铸魂育人使命,坚持“课题研究主题化、套餐教研常态化、论坛比赛定制化、区域资源共享化、思政教研一体化”的整体思路,如今锤炼出一支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在人教网开辟优秀专辑,集体创建“思政津韵”公众号,丰富教研qq群,开展学生比赛……多年来努力做师生成长的助推人,指导两位老师获全国德育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天津教育报》六次跟踪报道大港思政教研建设举措。
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文章,承担七项课题研究,主编《道德与法治质量监测》,参与天津市《法治天地》教材编写等,她努力做思政团队的引路人。
她多次做专题讲座,引领全市课改。作为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专家,赴全国各地培训达四十余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活动,线上扶贫张家川,推动京津冀思政课协同发展……多年来努力做思政教育的有为人,央广网、《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大港思政教研成果。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五
“做一个温暖的老师”,是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路丙辉的座右铭。曾被教育部选为“最美思政课教师”的路丙辉坚守思政课讲台30年,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用心用情上好思政课,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信仰课”“人生课”。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思政课上学生“抬头率低”的问题。对此,路丙辉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的课足够好,还会担心学生不抬头吗?不是学生不需要思政课,而是不需要枯燥、照本宣科、毫无感情的思政课。”
路丙辉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授课(2021年3月22日摄,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路丙辉探索了多种方式,如提问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路丙辉把自己放在为学生“铸魂”、当好“领路人”的角度,去构思、设计每一堂课。
针对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接受能力不同的实际情况,路丙辉带领教研室对全校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从日常教学到期末考核,从重视过程到重视专业差异,形成了一整套分类教学的实际操作模式。
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路丙辉紧紧抓住课堂实践教学这个环节,通过“讲谈读做”相结合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创造性地与社团工作结合起来,还探索将第一课堂的理论传授与第二课堂的朋辈教育有机结合。这段时间,路丙辉就在为安徽高校班级设立思政委员而忙碌奔波。
“课堂只有45分钟,但学生问题很多,没办法一一解答。”出于这样的考虑,路丙辉从1992年开始,搭建了思想教育辅助平台“丙辉漫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义务开讲座,精心设置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主题,安排答疑环节,为学生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当社会上讨论“你幸福吗”这个话题时,路丙辉就在学生中连续开展系列讲座“幸福三题——知福、造福、守福”。有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能和父母好好相处,路丙辉就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在战‘疫’中成长”“母亲,我拿什么爱你”的网络漫谈,引导学生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最长的一次活动持续了近5个小时,结束之后,双脚都好像失去了知觉。”路丙辉回忆这场站了近5小时的现场活动,只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他说,当学生们敞开心扉,把心结或疑惑说出来时,这就是不能辜负的信任。
“丙辉漫谈”一做就是30年。现在“丙辉漫谈”发展出三种形式:现场版,已举办350多期;网络版,网络专栏已有20余万字,年点击率超百万人次;手机版,微博、微信公众号发表50余万字,受众2000多万人次。一句句话、一个个字符,开导了无数学生。
“人生就是一次温暖的陪伴。”路丙辉认为,简单的理论说教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做学生的好朋友,温暖陪伴着他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他抓住每一个与学生在一起的机会,投入大量精力陪伴学生成长。
面对有的学生反映的意志力薄弱问题,路丙辉连续多年自费举办“大学印记·文化苦旅”青春毅行活动,陪伴学生一起徒步旅行。截至目前,他先后带领400余人次徒步到巢湖、九华山、南京等地,总行程近万公里。
学生吴建军在徒步前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后,在感想中写下这段话,“这种教育方式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教书与育人的结合,这次徒步旅行定会让我终生难忘。”
在路丙辉看来,他不仅希望做学生一程的“同行人”,更希望能做学生人生之路的“同行人”。
家境困难的曹克亮曾是个不希望老师过多关注的学生。路丙辉便找到校内的助管,先帮助解决曹克亮的生活问题,并一直关心他的成长。当曹克亮说出考研的想法后,路丙辉一路支持鼓励他,直到曹克亮考上本校的哲学硕士,毕业后收获了中国计量大学教务处的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后,曹克亮向路丙辉学习,在他所在的学校开展了“克亮漫谈”和“克亮暴走”活动。2021年9月,曹克亮成为上海大学的博士生。正是路丙辉的一路同行,让曹克亮在人生路上不再孤单和无助。
路丙辉说,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常常充满艰辛,思政教育就是带领和陪伴学生,去取人生之“经”。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六
吴静,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从教27年,任专任思政课教师15年。曾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局级优秀共产党员等数十项市区级荣誉称号。优秀事迹曾在《天津日报》刊登推广。
她努力探索教学改革,构建“生活化的道法课程”教学模式,打通学生生活与书本的通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曾到贵州省送课并做教学经验交流,多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校长和教师做专题讲座,多次在各级教学评比中获奖。她将品德教学与德育和少先队工作相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以“牢记-理解-践行三部曲”为主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并创编《24字拍手歌》,在全校内唱响,被《中国德育》公众号在全国推广。
作为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员基地实践研修领衔指导教师,她指导9名来自农村的品德课教师做研究课,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她独立承担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均已顺利结题。撰写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德育》《天津教育》《和平教育》等刊物。
多年来,吴静老师将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教育的美好未来砥砺前行。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七
谢作伟,男, 46 岁,洪湖贺龙高中地理教师, 2011—2012 学年度任教高三,担任高三( 7 )班班主任。 2012 年高考,全班不到 50 名学生中一本线 8 人,二本线 32 人(不含艺体生),创造了贺中的辉煌。
以至善之德行惠泽学子
——优秀班主任谢作伟老师事迹选辑
突出品质之一:毕其心血 施以大爱
突出品质之二:锻炼身体 以身示范
谢作伟老师所带的班为文科承志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但他并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每天早操之后,谢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在校园里跑步锻炼,酷暑寒冬,日日如此,这在全校各班绝无仅有,两年以来,学生锻炼效果显著。
突出品质之三:团结科任教师 教学成果显著
谢教师把班上的各科教师(卢圣春、谢俊宇、曾风兰、刘海燕、陈传涛)团结在一起,研究每一名学生的特点与学习现状,制定了相应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其所带班级(现为高三( 7 )班)在全市统考中进入优等行列,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绩斐然!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八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思政课上学生“抬头率低”的问题。对此,路丙辉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的课足够好,还会担心学生不抬头吗?不是学生不需要思政课,而是不需要枯燥、照本宣科、毫无感情的思政课。”
路丙辉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授课(2021年3月22日摄,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思政课入脑入心,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路丙辉探索了多种方式,如提问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路丙辉把自己放在为学生“铸魂”、当好“领路人”的角度,去构思、设计每一堂课。
针对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接受能力不同的实际情况,路丙辉带领教研室对全校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从日常教学到期末考核,从重视过程到重视专业差异,形成了一整套分类教学的实际操作模式。
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路丙辉紧紧抓住课堂实践教学这个环节,通过“讲谈读做”相结合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创造性地与社团工作结合起来,还探索将第一课堂的理论传授与第二课堂的朋辈教育有机结合。这段时间,路丙辉就在为安徽高校班级设立思政委员而忙碌奔波。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九
王勃,中学一级教师,任教24年以来,有19年从事初四毕业班思政课教学工作。作为思政课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注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潜心教研,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思政课要想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就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为此,我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探索富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与时俱进、蕴含思政元素和教育功能的鲜活材料,力求课堂“接地气、育新人”,让思政课堂充满活力、魅力四射。从教以来,我多次执教区级思政公开课,在威海市举办的课程资源、微课、“一师一优课”等专业比赛中多次获奖。
热爱学生,中考路上为他们保驾护航。
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老师。中考,是初四孩子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后的第一次选择。帮助学生坚定理想、提高成绩,让更多的孩子考入理想的学校,是家长的期盼也是我努力的方向。从事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每一年,我都坚持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悉心辅导成绩亟需达标的每一个孩子,逐一帮他们分析原因,为他们找到提高成绩的突破口,把热爱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为他们树立信心,中考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用自身的笃信笃行引导和激励学生,才能担负起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为此,我注重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从时代、社会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积极参加各级思政“同城大课堂”主题宣讲活动,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通过运用富于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先进典型材料,运用自身独特的语言、人格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带动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做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育人于无痕。
教师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而思政教师更是用思想影响思想,思政课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点亮心中理想的灯,照亮未来前进的路。做与时代需要同行的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铸魂育人,我行走在路上!
思政课教师事迹材料篇十
李超,男,汉族,1992年10月出生,法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6月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8年6月,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21年6月,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22年2月入职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教半年以来,李超同志用具体行动践行着中共党员的优秀品质,是一名优秀的青年思政教师。
李超同志自201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李超同志政治敏锐性强,不仅仅主动学习政治教育内容,自觉提高思想觉悟,深入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并能够在提高自己政治素养的同时,以积极的状态保持和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2022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突然“袭击”三亚,并迅速蔓延至岛内的诸多市县。中旬以来,乐东、万宁等地的疫情走势居高不下,与病毒的战役处于胶着状态。为迅速阻断疫情传播,8月21日海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了新一批志愿者支援乐东、万宁战疫志愿服务队的报名工作。青年思政课教师李超主动请缨,积极响应,报名出战支援活动,连夜出发奔赴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抗疫前线。
来到乐东县千家镇之后,李超同志随即配合当地工作人员迅速展开疫情防控等相关志愿服务工作。在8月22日至28日的工作中,李超同志在支援点千家镇抱伦居共采集核酸95管,共计942人。另外在8月27日晚23时协助当地福报农场卫生院医护人员连夜对结果异常的人员进行核酸重新采样,共计6管,57人。此外,李超同志在当地居委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在25日、26日、27日三次在居内开展疫情防控巡逻任务。其中在25日李超同志冒着台风与当地工作人员在抱伦居福报农场菜市场巡逻,并维持秩序,协助菜农按时收摊履行全县静态管理制度要求。27日夜间,李超同志在居委书记带领下在抱伦居内展开夜间巡逻,并协助当地警察开展夜间督查过往车辆的任务。
8月28日晚22时,李超同志接到领队通知称乐东县黄流镇华二黄中隔离点严重缺少工作人员,急需增援。在这危急时刻,当晚李超同志主动申请出战,再次逆行,从疫区低风险地区奔赴高风险地区。来到隔离点后,李超同志迅速承担起给90位密接人员送餐食的后勤保障工作。自8月29日开始直至8月31日所有密接者解除隔离,李超同志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隔离大楼内上下穿梭5层楼、共81个房间,共送餐数量达624份。任务结束后,李超同志又担负起打包转运密接者隔离房间垃圾的任务,单日进入隔离大楼2次,共计打包6个房间的垃圾,封箱8箱,封锁打包医疗垃圾14袋。
疫情之下,李超同志舍小家、为大家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与担当。李超同志能够在关键时刻勇担重任,彰显党员风范,是党性修养不断提高的具体表现。
在李超同志的教育经历中,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都与历史学专业相关,且本硕阶段为师范类专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是李超同志的教学目标与教育宗旨。2022年2月刚入职不久的他,虽然暂时没有课上,但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一份子,他开始每周都去旁听教研室其他老师的课程,学习教学技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一个学期下来,李超同志几乎听完了教研室内其他所有教师的课程。课后与任课老师沟通教学技能,对于不同授课学生、学生学习背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讨,增进教学技能,锤炼教学本领。
2022年5月开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李超老师听从组织安排,主动承担起了全校7个大班,14个小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顺利完成了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除此之外,李超同志在科研学习上也没有松懈,入职半年来积极参与申报海南省和海口市的多项课题,截止2022年7月已在《南海学刊》《闽台关系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2022年6月26日-27日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并做交流发言。李超同志立志教书育人,钻研课题,不忘教师使命,在青年教师的工作岗位上不断锤炼自身教师技能。
李超同志虽然入职不久,但始终能以高标准、严要求时刻规训自己,努力完成学院交办给的各项事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践行职责义务。由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没有固定的研究生教学秘书老师,李超同志入职的第一天即和院书记商量主动承担起了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中的学位工作,并在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顺利完成了学硕21人、专硕15人、博士12人,共计48人的学位毕业任务。成功顺利地组织完成了2022年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和春季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2022年6月,李超同志又积极报名参加教育系统“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2022年8月,新冠病毒“侵蚀”海南,李超同志积极主动请缨报名第七批支援乐东战疫志愿服务队。经过11天的战疫工作,李超同志不负学院重托,不负学校使命,出色地完成了支援乐东县千家镇、黄流镇的志愿服务工作。
李超同志作为一名出色的青年中共党员,不仅在工作学习中踏实耕耘,更能在社会实践中努力践行党员的使命与担当,是高校广大青年教师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