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环境范文(19篇)
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总结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总结应该具备客观、准确、简洁、有深度的特点。由于总结的方式和应用范围的广泛,不同领域的总结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课程教学环境篇一
为了适应新课改形势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形式、学法指导、作业练习、社会实践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绝不是被动、消极、机械地承受教育者影响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因此,要提高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理念上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教育是育人而非制造机器,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来开展,将学生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主题教育,使学生成为自主、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的主体。
二、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多种有效的措施和策略,真正让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扮演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
三、创新教学形式,让课堂生动起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将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社会大环境,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课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使学生在兴趣中投入学习状态。所以创新课堂要注重体现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富有探究氛围。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要使教学质量提高,就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作者单位吉林省乾安县第四中学)。
课程教学环境篇二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通常会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主要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程、性质、成就、特点及其经验教训,探讨并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研究并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不同流派与不同艺术风格较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作品,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教学,一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等能力。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师要争分夺秒赶进度等原因,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满堂灌”、“填鸭式”的基本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在倡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新形势下已不能适应师范生教育的需要,亟须改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情况,谈谈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高校有所助益。
一、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就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应当明确为中学语文教育服务的目的。为了培养出具有相当文学感悟力与表达能力的新一代中学语文教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状况。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
首先,要重新确立“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较少互动,学生主要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忙于记笔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容易觉得枯燥,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倡导“问题式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该课程正式讲授之前,先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列出20个左右的选题(如鲁迅的当下意义,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巴金与家族文学,老舍与京味小说,沈从文的乡下人文体等)要求学生去思考,同时开列一些与作家、作品、文艺运动等相关的书籍和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去阅读,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认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次的授课过程中,要有计划地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定1-2位同学阐释对某一话题的理解与认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将基本知识点(如作家的生平与创作概况等)交由学生自主整理,教师着重讲述重点与难点(如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想论争的过程和特点、作家的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意蕴等),而对于某些文艺思想论争的问题,或对某些作品的评价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写成书面作业。此举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得独立分析作品、评论作家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也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点的讲授和问题的引导、归纳与总结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得以凸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加深,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视文学史而轻视作品选的现象。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许多高师中文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或精读课程,而文学史的精华正是那些具有经典性的优秀作家作品,即那些既产生重要影响又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简化对文学现象等的讲授,而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不“因言废人”,也不“因人废言”的原则,对作家作品删繁就简严格筛选,将一批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重新定位,绝不盲从于所谓权威批评家的判断。最后,要重视文本解读。在多年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地感受到,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师范生必须狠抓实练的基本功。因此,在积极加强写作训练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我们认为,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师范生是明天的教师,他们的语文素养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现代文阅读而言,文本细读是值得强调的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只有循此路径进入作品,才能真正领略文学之美与窥探作家幽深的心灵。
二、关注学术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既丰富又活跃的学科,复杂的文学现象与多义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稳固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当努力追踪学科前沿动态,不断吸收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新经验,搞好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特点。具体做法主要有三。
首先,将课堂教学与个人的科研相结合。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术含金量的高低,学问家不见得是好教师,但优秀的高校教师大多是学问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并非是讲解高深理论的课程,它更需要的是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阐释能力。因此,我们有意识地重读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故乡》、《生死场》、《倾城之恋》、《茶馆》等,并对之进行了新解。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新解并非是一味求新,而是从新的角度进入作品的一种尝试,试图发现作品长期被遮蔽的意义。比如《故乡》,长期以来多被人注意的是其“归乡——离乡”模式、知识分子视角以及对乡土文学的开创意义,但是叙述者本身的心灵世界却多半被忽略。“我”多年在外努力奔走的精神追求面临着芸芸大众的世俗评判,物质层面上的局促无法满足普通大众的期待,也有违自己的拳拳爱母之心。此外,回乡自然带有寻找儿时梦幻的潜意识,但是梦幻被无情地击碎,从此故乡再无可恋之事。然而,鲁迅的卓绝就在于破灭之后的再出发心理,即便无路可走依然要去一试的韧性坚持。对于“我”心灵世界的探寻使得分析更上一层。从教学效果来看,新颖的教学内容令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激发了他们对探究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写作小论文进行争鸣的意识。其次,关注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进行作品解读之外,我们也很注意投入到新热点的研究中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杂志的研究是新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借此可以发现影响文学创作的非文学因素。在我们看来,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期刊出版等现代传媒参与文学生产,这几年我们开展的研究主要围绕文学期刊、出版机构等现代传媒而进行,并奉献出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些新成果及时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虽身处小城却也能跟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步伐,不至于有井底之蛙之感。最后,开设“新世纪文学批评”新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个没有时间下限的课程,一直在生长发展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生长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尽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经典很多,但学生们往往更喜欢当下的一些新人新作。为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品味,我们特地开设“新世纪文学批评”新课程,为学生介绍、评述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现象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此,我们对一些新作如《秦腔》、《启蒙时代》、《兄弟》等进行了追踪评论,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批评样本。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程教学环境篇三
近年来,高师院校为了提高非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在教材的选用、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已导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处于两难境地,既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又影响了高师院校的发展。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普遍严峻的形势下,深刻分析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改革路径,对于提高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推进高师院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针对性不强,忽视了专业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在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就业需求等方面都和师范类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非师范专业就业指导课程要在把握好总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校往往忽视这种差异性,往往沿袭师范生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材的选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和师范生并无区别,导致就业教育的雷同化。
(二)内容局限性强,缺少实践性。
目前,部分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脱离社会实际,不能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就业形势的变化来调整授课内容。再加上师范院校建立的实习基地大多是针对师范生的,非师范生几乎无法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导致其实践能力的缺乏,并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职场经验。
当前,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就业指导课教师都是非本专业的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就业经验欠缺,讲课大多是照本宣科,不能对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合理的分析,致使学生对就业岗位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清楚自己要做的职位,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一片茫然。
(四)教学形式单一。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参与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对课堂的互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非师范专业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仍是以讲授式为主,教师不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导,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革路径。
(一)建立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建立、健全针对非师范生的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考核和监督。其次,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聘请本专业的专家、校企共同编写就业指导教材,并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课时的合理分配。再次,大力加强针对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就业指导教学设施。最后,引入职业素质测评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职业素质测评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首先,高校应着力加强非师范专业的就业教学理论研究,转变教育思路,采取针对非师范生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其次,教师应根据本专业就业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就业信息、案例、情景假设等,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最后,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确保教学实效。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首先,通过开展知识讲解、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课堂游戏等活动,把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培养融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再次,积极开展针对非师范专业的就业指导活动,如模拟招聘会、创新训练计划等,提高学生就业技能。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就业实践,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锻炼。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指导能力。
首先,对现有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本专业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其次,邀请能准确把握就业市场、政策,有丰富用人经验的本专业企业高管及技术人员开展讲座,并提供条件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习锻炼,丰富教师本专业的实践经验。最后,各院系建立本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课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提高就业指导教学水平。
(五)强化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与沟通,使学生摆正心态,认清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劣势,逐步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进一步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巩岩.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07).
[2]王延东.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10).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9期。
课程教学环境篇四
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在环境科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形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优化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提出若干建议,以资借鉴。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我国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培养了大量环境类人才。高等教育阶段本科实验课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其日后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因此,本科实验教学能否取得应有效果,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构,更能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1]。因此,实验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导致师生降低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二是教学模式陈旧。当前实验教学所需实验仪器由实验老师调试,所需试剂也是老师配置好后提供给学生使用,讲授课程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演示,学生做实验时只是“照葫芦画瓢”。很少思考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做,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等等。三是实验室功能单一,造成资源闲置。实验室只进行实验教学,一些大型精密仪器由于价格昂贵,套件数较少,维护费用高,学生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操作,导致仪器使用率低,国有资产出现大量闲置和浪费。
为解决实验课程体系松散、实验内容重复、实验数量开出率较低等诸多问题,要求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删去无法完成的实验题目,合并重复的实验题目,按照现代教育规律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另外把实验课教学提高到与理论课同样的高度,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将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课按其内容性质和规律整合归类,推陈出新,有机整合实验题目,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考核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验考核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不仅可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和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实验考核是检查实验教学效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实验考核可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的一贯看法,发现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2]。
目前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有笔试、口试、操作等形式,操作考核又分指定和抽签确定实验试题两种方法。这些考核形式各有优劣,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一般由平时考察与期末考核组成。期末考核参照职业能力测试形式,即建立有一定题量的试题库,考核时随机抽取考题形成试题单,一份试题单上包括笔试、口试、操作等内容。考生按试题单上的试题要求进行解答、口述或操作,由监考员参考评分标准给出成绩。一般每位考生考试时间为15~20分钟,可分考场进行,每位考官同时考核2~3名考生。
实验课程教学一般由实验技术人员备好药品和仪器,理论课教师指导具体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既定题目完成实验过程即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由老师配好试剂,学生按照步骤机械做实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从头到尾了解玻璃器皿的洗涤、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仪器的维护和校订,以及实验结束后废物的处理和实验室的整理等环节的工作,让其参与到实验课全过程中,接受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从事自主设计型实验及参与科研。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资源利用最优化的最佳形式。把实验室开放作为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不但能增加学生接受实验训练的机会,而且能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参与科研活动提供训练平台。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将实验教学内容占用课时多,难度较低和需要反复训练的实验整理集中,作为实验室开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将学生科研项目,教师科研课题,以及毕业论文实验等纳入实验室开放内容中,由指导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训练学生运用掌握的实验技能衔接好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3]。
随着时代进步,实验课程教学在授课形式、内容、考核方法、教学效果及与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等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优化整合实验室现有各种资源,打造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是解决上述实验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环境类实验课程考核改革是大势所趋,操作考核方式灵活有效,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虽然实践过程中易出现抽取考核试题难度不相当、考官评分主观性不一致等问题,但这种实验考核方式仍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并逐步积累经验,日臻完善。
课程教学环境篇五
1、了解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道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
2、了解西部丰富的资源,掌握主要的资源的分布地区。
3、培养热爱西部,关心西部意识。
1、教学重点: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2、教学难点:西部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的利与弊。
多媒体课件
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1、新课导入:
展示西部地区石林、盐湖、沙漠的图片。今天我们走进一片神秘而富饶的土地,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
展示西部地区行政区划图
学生活动:找出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总结: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新藏青陕内蒙古,云贵桂宁甘渝蜀。
2、展示我国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
(1)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2)找出西部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干湿地区等。
(3)讨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讲述:西部地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这些为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板书:
1、位置和组成
2、复杂的自然环境
展示西部地区主要自然资源占全国的比重图。
讲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但是也有有利的方面,就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矿产资源,水能等都远远多于东部地区,这成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增长点。
学生活动:
(1)回忆长江、黄河的水能,讨论我国水能的分布地区。
(2)根据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图,填写67页表格。
总结:西部地区水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的川、渝、云、贵、藏等地,就河流来说,主要集中于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如钾盐几乎全部在西部地区。
板书:
1、水能
2、矿产
转折:西部地区不但常规能源丰富,新能源也很多,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西藏地区的太阳能和地热,西北地区的风能,都在积极开发。
学生活动:阅读68页材料,了解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分布。
板书: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西部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知道了其自然环境对于发展经济既有有利的方法,也有不利方面,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尽量地趋利避害。
课程教学环境篇六
摘要:随着“互联网+”创新理念的不断实践,我国更深层次地进入了互联网经济时代,以电子商务位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步完善,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在网络虚拟形态下的经济活动,它的绝大多数沟通和操作都依赖计算机完成,两者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本文中针对这一关系展开具体阐述,并探索计算机技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关系分析;发展趋势。
当前,电子商务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日常购物、娱乐、餐饮等消费,大到企业交易、金融项目、投资融资等服务,由于它具有便捷和实惠的优势,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经济形态,因此深受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即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概述。
1.1计算机技术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支撑显而易见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早于电子商务,并且它的研发用意也并非专门为了电子商务应用,而是用以解决复杂的运算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等均得到了完善,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计算机产品的商业化格局是从系统软件的广泛推广展开的,但缺乏网络技术,每一个单机只是孤立的“工作站”,只有将大量计算机用网络连接起来才能够形成商业信息的流转,并进一步实现电子商务的模式开发;简单地说,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操作平台、利用网络实现商业信息交流的一种系统结构。
1.2电子商务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力量。
当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原有的计算机技术呈现出无法适应的工作状态,而鉴于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倒逼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力量。例如,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办公需要,如信息输入、表格打印、网页浏览、邮件发送等,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要求网络的安全性,对计算机本身的图像处理能力、反应速度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融合与制约并存。
当前,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所呈现的融合形态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针对电子商务的需要配置相应计算机产品,如搭配作图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等。由于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减少企业运行成本,计算机技术的落后容易形成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相应的,当电子商务抛弃某一类计算机技术及产品,也必然造成市场淘汰现象,双方的制约关系也十分明显。整体上分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之间进行融合是一个大趋势,一方面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缺陷、不足造成的,包括研发团队和生产企业在内,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仅局限于硬件层面,而不是将其置于互联网环境去考虑,忽视了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求,无法有效地展开信息流转。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适应缺陷,一种新技术的适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快速构建企业、商户所需要的电子商务环境。
2计算机技术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策略。
以下笔者以电子商务发展角度来阐述计算机技术的推动策略。
2.1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建设。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业务不仅在国内广泛开展,并且深刻影响着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但是,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方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过度的依靠计算机技术导致规范性的丧失。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两类,其一是以淘宝、京东、国美在线等类型的电商平台,通过号召企业、组织和个人入驻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这样一来企业标准也就形成了实际上的行业标准。其二是企业自主开发的电子商务平台,以销售自身主打产品、搭配周边市场产品为主,通常以大宗产品交易为主,如汽车、房地产等,在表现形式上更是五花八门。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的规范建设要求,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并引导计算机技术更好地为电子商务服务。特别是在市场化领域,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大屏幕轮播、在线监控等系统技术,可以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成长、正常运营提供支持。
2.2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保障。
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行为是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但资金流动却是实实在在的,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扩大,商家和消费者每天都要面临大量的经济来往,那么资金安全是一个硬性要求。确保电子商务平台安全的.核心条件是计算机技术,包括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等方面,整个交易过程中要避免账号、密码、交易内容等信息的泄露,否则会造成人民群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例如,大量病毒木马可以在电脑产品上攻击支付系统、交易系统等,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资金被窃取,而计算机技术是一道最有力、最重要的安全屏障。
2.3开拓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空间。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从有线形式向无线形式的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空间也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如传统电子商务网站的移动终端化改造,通过智能手机浏览、下单、支付,极大地简化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流程。但无线网络与终端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尤其在系统中产品的发布、交易等方面都需要后台管理,传统计算机平台仍是一个无法摆脱的工具。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业务开展是基于双向通信展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目前通信成本最低的一种形式,并且基于自身的综合性办公能力,可以大幅度缩短交易进行周期,结合实时动态来构建牢固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国内消费市场、渠道日益多元化,开拓电子商务空间是一个必然趋势。
3结束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对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业渠道多、成本低,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不存在过高的操作门槛,这给许多传统企业和商家带来了更多机会,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形成了全新的体验。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一视同仁,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带来滞后性。
参考:
[1]黄娟琴,邓小兵.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中外企业家,,(14):97.
[2]闫欣敏.关于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技术与市场,,(09):310.
[3]秦靖伟.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商场现代化,,(25):63.
[4]马青山.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关系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11):201.
课程教学环境篇七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泰安十中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环保绿色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环境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泰安十中八年级七个班,400多个学生,对现实中的环境污染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环境现象作为环境教育的好教材。
预计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每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以期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举办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环境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用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教育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环境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环境教育知识竞赛,以期增强学生环境教育的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环境教育书籍,看一场环境教育专题片,听一场环境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环境教育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讲环境、人人爱环境、人人搞环境的良好氛围。
5、为丰富学校环境教育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平台,学校将联系并组织学生观看展览。
6、请环保专家讲学。
7、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教育。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以及环境教育教育的必要性。
2、我国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与人口问题。
3、调查:本地主要的环境污染与对策。
4、环境保护法宣传一。
5、环境保护法宣传二。
6、青少年中学生应该怎么参与全人类的环境保护行动。
7、观看环境教育有关纪录片或者教育片。
8、(考核))(班会主题)环境保护我行动。
课程教学环境篇八
体育教学组织通常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多样化措施,包括体育课堂队形队列、课堂常规、分组教学以及体育器材、设施的选择与运用等。4.1创新体育课堂常规。首先,教师要注意提升教学素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审视教学课堂以及学生的课堂行为,建立课堂与课后的反馈机制,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体育精神。其次,教学设计要突出弹性化特征,将教学设计的过程看成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应死板,要做到为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时间变更、教学内容更新等留有余地。最后还要对学生常规要求给予一定的尊重,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差异化特征,树立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基于这些前提,教师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完善、公平、合理的课堂常规来维护课堂秩序以及保护学生权益。但应尽量做到与学生协商制定,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课堂常规的认同感与服从意识。4.2队形队列的课堂设计。首先队形队列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互相交流,体育教学也是体现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方式下的纵向线式的队列队形。其次训练队形队列应该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训练队形队列时,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着重训练学生的队列意识以及团体意识,而不应强行依靠训练队形队列来严格控制学生的自由行动甚至是一些违纪行为。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教学精神,满足学生被认同与被信任的需求,尽可能由小组成员来自行整理队列。最后,训练队列队形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多运用手势、眼神、表情、语言传达给学生有效信息与期望,使学生能及时将所想所感反馈给教师,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4.3分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教学编班的方式。也就是指通过对行政班建制的方式来进行编班,这样的教学行政班建制的形式更为方便,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秩序以及学生的课堂行为,同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其次,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无论班级多少人,分组教学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是被运用得最为频繁的一种形式。一般分组形式主要包括:同质分组、随机分组、友伴型分组、异质分组等。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特点,创新出新型的分组形式,比如合作型分组教学、探究性分组教学等。
5结束语。
实践表明,体育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体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新教学理念,广大的体育教师也逐渐投入更多的热情在体育教学改革上,与此同时,教学方式、教学设计、教学工具、课堂氛围等都在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换言之,体育新课标的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作者:张艳红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齐玉松.新时期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研究[j].电子制作,2014(3):198.
课程教学环境篇九
第一段:引入课程环境的重要性(150字)。
一个良好的课程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有利的课程环境下,学生可以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氛围。而一个无利的课程环境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创建一个积极的课程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
第二段:提供个人经验(250字)。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课程环境的创建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室环境要整洁、安静、舒适。我经常花时间整理教室,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和创造的空间。其次,课堂氛围要轻松活泼。我常常利用激励性言辞和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平等关系。最后,我还会定期进行班级活动,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第三段:提倡学生互相支持(250字)。
除了教师的努力,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也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在我的班级里,我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支持。每个学期初,我会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定期举行小组合作任务。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加了他们彼此间的友谊。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班级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被尊重和接纳的感觉,建立起一个和谐团结的班级关系。
第四段:与家长合作(250字)。
除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的合作也是打造良好课程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传达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我也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并提供适时的指导和支持。通过与家长的紧密合作,我们可以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第五段:总结及对未来的展望(300字)。
一个良好的课程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程环境。我将倾听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更加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我也将与其他教师和家长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中实现自己的潜能。
总之,课程环境的打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与家长的合作,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课程环境。这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成长的基石,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能和目标。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
课程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创造一个良好的课程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就至关重要。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课程环境打造的心得体会,它们使我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段: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氛围是学习的温床,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打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我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帮助,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其次,我倡导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我发现学生们更加从容和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效果的提升。
第三段: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注重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课堂中,我开设小组讨论和项目合作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共同探讨问题和分享观点。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和帮助,提升整体学习效果。在多次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第四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持续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通过引入有趣的案例、故事或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度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其次,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热爱选择课外阅读或进行小研究,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也变得主动和自律。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我逐渐认识到课程环境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关于课程环境打造的心得体会。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一个良好课程环境的重要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来持续改进课程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结尾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相信通过持续改进课程环境,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一
环境美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教育我们如何关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以及我们如何通过一些小的行动来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当我们掌握了这些实用的技能和知识后,我们就能够带着这些信念和技能去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保护我们的地球和环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环境美化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课程教学内容。
在环境美化课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课堂上,老师向我们展示一些环境破坏的案例,探讨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老师讲授环保的相关知识,如垃圾分类、能源节约、水资源保护等等。同时,老师还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和实践。
第三段:我的体会。
通过学习环境美化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事情。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物品等等。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如植树、清理环境等,为环保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环保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环境的美好。
第四段:目标和未来。
学习环境美化课程,让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要从日常生活慢慢做起,保护和改善我们的环境。我决心把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贯彻到我的生活中去,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也会把环保的思想传播给周围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第五段:结尾。
总的来说,学习环境美化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每个人对环境的责任,接下来,我会继续坚定地推进环保事业,积极参与到各类环保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二
环境保护是当今全球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在环保教育中,环境课程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与体验,我对于环境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完成这一门课程后,我深感收获满满,特在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体验环节。
在我们的环境课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实地考察环节。这让我们真正的走到了户外,看到了气息各异的美丽自然风光,领略了原汁原味的绿色环保理念。一次次实地考察,如走进植被区、走进海边、走进工业区等,让我看到了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重要性,看到了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亟需加强的事实,这是课本教学所无法替代的难得经历。
第三段:理论知识。
环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被教授了大量的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了自然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提高人类环境素质的方法。它再一次提醒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习惯,并将其融入到全部生活方式中。
第四段:个人感悟。
在体验和理论的课程学习中,我不仅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还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更积极地参与到环保事务中。我的一些习惯也得到了彻底改变,例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饮用过滤水等等。我深刻领悟到环保不是单单一味追求自然、追求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实际行为当中提高我们对环境和人类未来的责任与奉献。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门环境课程对我的启示和影响,我发现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背书,更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贯彻到实践行为中,让自己身以成为环保的先锋。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积极地践行和推广环保理念,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续。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三
环境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许多方面的话题,如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环境破坏和污染。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的增长,我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学习环境课程对于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环境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向我们传授知识,更是要引导我们思考和行动。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稳定性对人类的生存、健康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环境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依赖,以及我们自身和社会的责任。
第三段:探讨学习环境课程的好处。
学习环境课程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方面的知识和概念,了解各种污染和破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其次,我们可以学会保护环境的做法,例如减少废弃物、间断性的用电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以保护我们的星球。第三,学习环境课程可以培养我们的感性体验和创造力,使我们更好地思考环境问题,并展现我们与众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学习环境课程很有收获。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好地了解了环境问题,并了解到自己所在的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在,我更加认识到每个人对环境的重要性,更好地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同时,我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电能管理器来减少家庭用电量。这让我对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更有信心。
第五段:总结环境课程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环境课程是一门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环境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们与环境的关系,并为保护我们的星球作出更好的贡献。我们要认识到,现在必须行动去改变我们对环境的影响,我们不仅要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也要主动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起寻找全球环境的出路。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四
作为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环境评估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位热爱环保事业的大学生,我选择了参加环境评估课程。这门课程探讨了环境评估的各个方面,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评估的核心概念和重要性。在这门课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对环境评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环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学习环境评估的各个阶段,了解了如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控制措施来减少这些影响。我还学到了如何进行环境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如何评估环境影响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这些知识非常实用,使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课程还培养了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写作技巧。我们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撰写环境评估报告,并如何对评估结果进行解释和推广。我参与了一项小组项目,我们选择了一个真实的环境问题,并进行了全面的评估。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我学会了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这项实践教给了我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让我对环境评估的实际操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环境评估课程不仅仅传授了我们环境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看法。通过学习环境评估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我开始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评估课程不仅仅只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对我们价值观和观念的挑战。这让我认识到,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时刻关注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
环境评估课程的优点在于提供了实际案例和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然而,这门课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短期的课程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方面。其次,课程重点放在理论和实践技能上,对于环境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讨论较少。在未来的环境评估课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参加环境评估课程,我对环境评估的知识和技能有了全面的了解。课程不仅培养了我们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环境意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也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学习和探索环境评估领域的新知识和技术,为环境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言之,环境评估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专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会了环境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环境伦理。希望未来的环境评估课程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并紧跟环境问题的发展,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五
环境美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社区和城市中,环境美化是每个人应该尽力去完成的任务。环境美化是一项需要长期耐心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贡献。最近,我参加了环境美化课程,对环境美化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段:体验。
在环境美化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和美化的知识。我们从小事开始做起,比如捡垃圾,清理杂草,种花种树等。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学到了更多有关环境美化的知识。我们了解了如何分别垃圾进行分类,了解了如何吸烟能源是环保行为等等。
第三段:学习收获。
通过参加环境美化课程,我意识到环保很重要,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我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垃圾分拣等。我也意识到了,环境美化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我还发现,环境美化不仅可以净化大气、水质、土壤污染,还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
第四段:反思与感悟。
在课程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市民十分不文明,抛弃垃圾不分类,直接乱扔。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影响了我们居住的环境质量,给社区不必要的麻烦和卫生问题。作为市民的我们应该担负起这种责任,积极参加各种环保活动,让我们社区更加美好。
第五段:结论。
总之,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必须得到始终如一的重视。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不仅仅是课程学习的事情,还需要自觉参与各种环保活动。环境美化课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环境美化的工作,让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齐心协力,我们一定可以共创一个美丽家园!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六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在大学时代,我选择了环境课程作为选修课,来深入学习环境领域的知识。在学习过后,我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关于环保的知识和体验,下面是我的环境课程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始印象。
当我第一次听到课程名称时,我并没有想太多。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环境课程或许是人生中的一堂普通课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然而,当我开始认真听课的时候,我明白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难题,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问题负责,并为未来的人类留下生机和生命空间。
第二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了解了环境污染、绿色工艺、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让我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近年来,全球各地的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污染加重、气候变化、野生动物灭绝等,这些问题都超越了单个人能够解决的范畴,需要全球社会共同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考虑到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减少垃圾和污染产生,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加环保,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来回馈我们的地球家园。
此次环境课程的学习对我的影响相当深远。课程授课形式新颖且生动有趣,教师用轻松而实用的方式传授了许多知识。同时,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此外,我们也收获了一些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如生态贸易、环境规划、环境修复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呈现实用价值。在环境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指导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促发出对环境的实际行动和投入。
第四段:实践体验的收获。
让我们不仅学习环境知识,同时也认识到将环保思想贯彻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环境课程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体验,如市区生态导游、生态学实验等,深刻的体验到生态环保和生产生活的实践方法。我们访问了一些有关的环境保护组织,如联合国生态保护组织等,确认了每个人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实践的体验让我们更深入、清晰地认识到环保问题的突出性,也更好地积累了环保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为将来的做准备。
第五段:我的决心和行动。
总之,在环境课程的过程中,我不仅仅获得了许多知识,还增强了对环保的信心和决心。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需要社会的整体性努力来解决,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走出一条贯彻环保思想的道路。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更加舒适。这是一项即重要、又具体的任务,但同时,也是对自己和下一代人的责任。目前,我已经多次参与环保义工活动,采用各种环保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对环保的实践。在今后的人生中,我还将继续努力,为保护环境,增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气息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论:
在本次环境课程学习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性。在今后的人生中,我将会继续贯彻环保概念,采用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来尽自己的可能减少污染和垃圾,同时也更好地践行了环保思想与行动。掌握环境保护知识,走出环保步伐是更好地贡献社会和国家的方法,也是实现每个人自我价值和满足心灵追求的方式。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七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环境保护事业,我报名参加了一门名为环境评估的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环境评估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并汲取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中的案例分析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环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了解到环境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环境问题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控制等环节。通过不同案例的对比,我明白了不同的环境问题需要不同的评估方法和策略。这种实践案例分析的学习方式,使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环境评估的实践操作,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课程中的实地考察让我亲身感受到环境评估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在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一个正在进行环境评估的工地。通过实地考察,我亲眼目睹了环境评估师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评估工作的过程,了解到了环境评估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操作技巧。这次实地考察不仅增强了我对环境评估的直观认识,还加深了我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次,课程中的小组项目让我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个小组项目,需要我们合作完成一份环境评估报告。通过这个项目,我意识到环境评估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团队合作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小组项目中,我们共同分工合作,相互交流讨论,各展所长,最终完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报告。这个小组项目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课程中的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让我明白到环境保护需要付诸实际行动。在课程的最后,我们组织了一次保护环境的志愿者活动,清理了一个公园的垃圾,并开展了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亲力亲为地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给我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愿意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环境评估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环境评估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项目和志愿者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并且明白了环境保护需要付诸实际行动。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环境保护与发展。作为一个关心乡村发展的人,我有幸参加了一门名为“乡村环境课程”的学习活动。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乡村环境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办法,对乡村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实践体验以及课程启示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使我受益良多。乡村环境课程包括了乡村规划、耕地保护、农田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乡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了乡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农村生态建设的相关政策。课程中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乡村环境保护与发展案例,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借鉴。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对乡村环境保护与发展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实践体验让我对乡村环境保护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走进了一些农村社区,实地考察了他们的生态环境和乡村发展情况。通过亲自参与农田水利工作和植树造林活动,我切身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我看到了一些农民通过科学种植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增值。这使我深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乡村环境的发展问题。
最后,乡村环境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我认识到乡村环境问题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乡村环境建设与保护中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大对乡村环境的投入和关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改善和保护。
总的来说,通过参加乡村环境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有关乡村环境保护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乡村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实践体验,我对乡村环境问题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并认识到乡村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就能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课程教学环境篇十九
作为一门重要的环境保护课程,环境评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有幸选修了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环境评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环境评估课程中的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环境评估的概念和重要性在课程的早期阶段得到了深入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环境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发展项目的环境影响。它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涉及各种技术和方法,以确定项目对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环境评估在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通过提前评估环境影响,我们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关项目的信息,从而制定正确的决策。
其次,我学习了识别环境影响的方法和技巧。在环境评估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用于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其中包括现场考察、数据收集、模型分析等。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和研究现场,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以了解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这些技巧和方法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环境评估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课程中,我们经常要组成小组进行实践项目。通过与小组成员紧密合作,我们学会了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让我意识到环境评估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合作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我们的沟通能力,让我们学会如何准确地表达环境评估结果,使得其他人能够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环境评估课程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我们得以亲身体验环境评估的整个过程,并将所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这种实践经验不仅巩固了我们的理论基础,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项目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实践机会,我真正地理解并领悟到了环境评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复杂性。
总之,通过环境评估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环境评估的重要性和实践过程的复杂性。这门课程不仅加深了我的理论理解,也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希望我将来能够在环境评估领域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