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范文(15篇)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写总结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举例和引用他人观点的方式来丰富文章内容。有了一些总结范文作为参考,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总结写作。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引起总部有关方面的关注。未来10年,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深入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军事教育专家认为,空军创造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部队开展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的总体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是进一步推动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加快提高广大官兵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源泉。
关键词:空军;军事职业教育;组训;体系。
空军军事职业大学成立以来,在空军党委、首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学筹划,严密组织,系统推进,分步展开,教学工作有序运行,制度机制逐步建立,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全体官兵展开学习,为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取得了四大成功经验:第一,只有站在推动部队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战略高度认识军事职业教育的意义,把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军事职业教育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具有更大价值。第二,只有不断唤起广大官兵在军事变革挑战面前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引导教育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激发他们内心的强烈学习欲望,军事职业教育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第三,只有坚持从部队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军事职业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努力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军事职业教育才会增强吸引力,持续繁荣发展。第四,只有各级领导带头端正办学思想和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才能影响带动广大官兵刻苦认真、脚踏实地投入学习,军事职业教育才能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一、空军军事职业教育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空军党委指示要求,以改进组训模式为突破口,以调整教学内容体系为重点,以完善组织管理为支撑,适应转型需求,贴近专业岗位,突出整体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方法手段,逐步建立起统分结合的组训模式、专综结合的内容体系、开放灵活的运行机制,形成与空军转型建设相适应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五大办学原则奠定空军军事职业教育基础。
(一)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空军军事职业教育与院校教育、部队训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军事职业教育是院校教育、部队训练的补充和延伸。补充部队建设发展急需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延伸院校教育,使军事职业教育成为空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平台,增强官兵能力素质,培养职业精神。
(二)紧密结合基础能力。以专业能力标准为基本依据,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突出空军特色、专业特色和在职教育特色,为打牢各级各类人员理论基础、提高能力素质提供平台。
(三)突出主要兵种专业和人员。突出与空军作战紧密相关的兵种专业系统和指挥员、参谋人员、飞行人员及战、技勤保障人员等重点,抓好针对性、实用性学习。
(四)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发挥各级职教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各业务部门、部队的专业优势和能动作用,把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统筹安排,逐步形成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军事职业教育规模大、层次多、专业杂、分布广的特点,遵循在职教育特点规律,坚持按专业需求进行培训,兼顾组织实施的可行性和部队工学矛盾实际,科学适度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三、五大具体措施提升空军军事职业教育成效。
(一)改进了军事职业教育组训模式。干部培训将目前按照军、政、后、装、专业技术干部五类和高、中、初三个层次培训的模式,调整为按照“一条主线、三个模块、五级培训"的模式组训。“一条主线”即以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主线;“三个模块”即按综合知识、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三个模块设置教学内容,分别由职教系统、业务系统和部队组织实施;“五级培训”即按培训对象分为军以上领导、高级(军级以上机关干部)、中级(师旅团级单位领导、机关干部和飞行人员)、初级(营以下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五级军事职业教育。
士兵培训按照军事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与专业岗位相贴近的原则,构建义务兵培训、士官非学历教育和士官学历教育“分层达标、逐级递进”的培训体系。
(二)调整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素质与提高能力相结合”,在原先大学以综合知识教学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模块教学,构建起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综合知识模块主要是着眼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改善结构,开阔视野,重点安排党的创新理论、军事理论、信息化、新武器装备、外军、领导管理和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大学按军以上领导、高级、中级、初级和专业技术干部五级培训提供课程资源,分层次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军以上领导主要是提高战略思维和指挥决策能力;高级培训主要是开阔视野,提高组织协调和谋划能力;中级培训主要是提高组织领导、作战指挥和军事训练能力;初级培训主要是提高基层组织指挥、管理和装备使用维护能力;专业技术干部主要是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素养。综合知识模块课程教学、考核工作由职教部门组织实施。
专业知识模块主要是着眼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重点安排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的学习。专业知识模块由空军各业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课程设置,需要分层次的,按大学高、中、初、专业技术干部四类培训对象,灵活确定层次。与作战训练紧密相关、专业性较强的业务系统,首先开设专业知识模块课程,不需要单独开设专业课程的业务系统,主要选学综合知识模块课程。专业知识模块由大学统一纳入教学计划,按业务系统组织实施。考试原则上由各业务系统建立题库,纳入大学考试系统组织。大学对专业知识模块的教材编写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岗位知识模块主要是提高各级各类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重点安.排紧贴岗位需要,熟练掌握岗位任职的应知必会内容,尤其是武器装备的使用、管理、保障知识。岗位知识模块在空军机关各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由各学区结合年度教育训练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和考核,也可结合部队组织的专业理论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岗位知识模块考试成绩计入军事职业教育学习成绩。
军以上领导主要学习综合知识;高级培训以综合知识学习为主,适当选学专业知识;中级培训以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初级培训和专业技术干部以专业知识、岗位知识学习为主,适当选学综合知识。参加高、中、初级培训的干部,原则上每年在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中选择2门课程进行学习;军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每年学习l门综合知识模块课程;专业技术干部,原则上每年从综合知识或专业知识模块中选学1门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干部鼓励多学。高、中、初级和专业技术干部培训的岗位知识模块,每年由各单位结合年度业务学习安排统一组织。
第一个学习周期之后,已取得军事职业大学相应层次毕业证书的干部,学习层次没有变化的,每年从综合知识或专业知识模块中选择l门课程学习,岗位知识模块的学习继续进行;学习层次发生变化的,须进入相应新层次完成学习内容。
(三)完善了教学和组织管理。针对组训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变化,进一步完善军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体制。
实行“菜单式”选课。在大学设置的模块课程范围内,由干部根据空军建设发展需要和个人岗位任职需求,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从大学开出的系列课程中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形成多样化学习“菜单”,逐步实现精确学习、自主学习。
实行学分制管理。干部军事职业教育采取学分积累,作为评价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的课程,由大学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岗位知识模块内容考核通过的,计入一定学分。各级组织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依据获奖等级,给予奖励学分。设定年度最低学分和毕业学分,达到毕业学分要求的干部可获得本层次培训的毕业证书。单位和个人根据阶段性任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
明确各级职能分工。着力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职教部门牵头拉总、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各级部队组织实施的军事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具体组织实施中,空军职教部主要负责统筹规划、教学计划制定,综合知识模块的课程资源建设、授课辅导、检查指导、考核验收等任务,负责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模块教学,管理的总体筹划协调。空军机关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本系统专业知识模块课程建设、教材选编印发、题库建设等工作,组织、督促本系统专业知识模块教学,指导本系统部队岗位知识的学习。各分校、学区按大学和空军各业务系统的要求落实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模块的教学,统筹安排好本单位的岗位知识模块学习。各级要将军事职业教育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时间统筹安排。空军机关四大部分校职教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本大部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知识模块建立,督促检查各业务部门专业教材编写印发和岗位知识学习。
完善各级军事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学区成立军事职业教育办公室,在现有2名专职管理干部员额内,设l名主任,独立办公,由司令部门领导管理;师旅级以上部队学区职教部门增配1名教员(兼任专业技术职务)负责教学辅导工作;未设为学区的飞行团、场站等团级部队配备l名专职管理干部。乃各学区选配的军事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必须专职到位,原则上要在职教岗位稳定工作3年以上。明确分校、学区军事职业教育办公室履行本级机关业务处、科(股)职能,按相应级别配备干部,各级职教办主任实行双轨制。
(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针对空军军事职业教育规模大、专业多、分布广的特点,加强教学手段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各类干部多样化学习需要。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大学生不仅担负着国家经济建设重任,更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重文轻武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高其军事素质。
关键词:高校国防忧患意识国防体育。
在国家少生优生等政策影响下,现在大多数高校学生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长从小呵护下,相当大的部分成为温室花朵,白面书生;有些智商发达,而身体素质却奇差,柔弱不堪。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社会责任承担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担负着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虽以和平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美伊战争、黎以战争等地区冲突和小规模的战争便是明证。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养成学生尚武崇军的良好意志品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急切任务。
首先,应该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提高国防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罗马帝国由兴盛走向衰亡,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帝国兴盛时人们的尚武传统所培养的自信精神在和平环境下逐渐褪去,国家疏于武备,人们也以服兵役为耻。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唐太宗时,中国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尔后由于国内承平日久,各项军事制度日益废弛。到唐玄宗时,外患无穷,内乱横生。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宋朝皇帝只知“绿肥红瘦”,轻视武功,终于亡国;清朝“国困、民穷、兵弱”,带来的是腐败和衰亡。所以,国力强盛、武力强大者国防盛;凡全民重视国防,社会崇尚武功者国防强;凡兵民相合,全民皆兵者国防兴;反之则弱。纵观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中华民族有着不畏xxx、为国捐躯的传统美德。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文弱积习,增强了人们的尚武崇军观念。尚武崇军的观念和不畏xxx的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全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同反动统治和外来侵略者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获得独立,并逐步走上强盛之路。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许多人意志消沉,“刀枪入库,放马南山”,国防观念淡薄。随着和平时间的延长,人们的国防观念日趋淡化。在经济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随之有所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占有一定市场,新中国成立后的尚武崇军思想逐渐淡化,影响国防教育的开展。这一系列的观念难免影响到学校与学生。学校中受升学率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长期“重文轻武”;学生本“不识愁滋味”,对学国家大事更显得天真无邪,国防观念、崇军拥军的观念相当淡薄,许多学生不了解国情,不从事体育锻炼,整天埋头于书本,久而久之,都“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戢戢如驯羊”。xxx中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指出,“应当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xxx同志也曾指出,“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并特强调“不能搞一阵风”,不能形势紧张就搞,形势缓和就不搞。他还强调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不能光靠一两个部门,“必须由党、政军各机关,工青、妇各群众团体,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式等各部门通力合作,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的大系统”。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日关系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点;霸权主义、恐怖活动有增无减;xxx势力负隅顽抗,挟洋自重,拒绝和平统一,不断增强xxx攻势,大肆扩充军备,甚至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主张,妄图以武拒统。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能不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国防教育,才能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增强忧患意识,积极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有效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发扬人民战争的传统。尤其在我们经济、技术、武器装备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重视爱国尚武精神的培养,将这种精神注入民众意识并变成自觉行动,增强全体公民的斗争意志,就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活力,进而弥补战争物质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这一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提倡和宣扬具有时代特色的献身思想,把培养爱国尚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强化这种精神的储备。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既是现在的受教育者,又是未来知识与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双重使命。在当前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强化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建设强大国防的目的。
其次,应该加强国防体育建设。国防体育是指寓国防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通过国防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国防建设的双重目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活动,加强国防体育训练,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振奋精神,鼓舞斗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通过体育运动为军事斗争服务。xxx认为,在学生当中开展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发展,这些学生入伍之后,“士兵的质量就会提高两倍”,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建设也就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日常举行的许多体育比赛项目,如射击、游泳、跑跳、投掷、骑马、跨栏、拳击、击剑等都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有些则是直接从军事活动演化而来的。组织与国防有关的各种体育活动,举办各种军事体育竞赛,使学生达到国家和军队规定的各类人员的体育标准,以增强其身体素质,磨练国防意志,这是国防体育的根本任务。国防体育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是国防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国防体育被正式列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1952年成立了国防体育协会,1956年经xxx常务会决定,建立了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国防体育活动遂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奥运会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但在全民健身、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国防体育上做得非常不够,因此,我们应在加强全民体育活动的同时,着重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广泛开展射击、武装越野、定向越野、武装泅渡、军事野营、跳伞、通信、航模、舢板、负重登山等活动,使国防体育成为一项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提高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活动。
保卫边疆,捍卫祖国,维护社会稳定,已不是军人独有的责任。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每个公民都应尽其责任。身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因此,应把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推广到各级高校,把学生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将革命英雄主义推广到全社会,在全体学生中形成爱国、崇勇、尚武、拥军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第4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18页。
:《国防教育应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解放军报》1988年10月25日。
4.任连奎主编:《国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页。
5.《马克思xxx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页。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论述,以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军事理论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课,更是高校的“窗户”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当今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以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多种斗争方式为主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
(一)国家有关文件的制定是开设军事理论课的依据。
我xxx事理论课的开设要追溯到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该法有明确相关规定的条例,一直到2006年修订的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文件。比如,1984年《兵役法》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于是全国许多大学开展了学生军训,此时主要是集中搞军事技能训练。
2001年,我国颁发了【2001】48号文件,文件规定了从2002年开始,全国要将学生军训纳入普通高校本、专科生的必修课,并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列为考查科目。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该《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2006年修订版的《大纲》强调指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其教学时数为36学时,除完成规定的学时外,还应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讲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由此可见,国家出台系列的法律法规等文件为全国各高校开设军事理论的教学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及大纲时有法可依。
(二)当今大学生亟需加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教育。
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把国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则这个国家将不能长久安全地发展下去。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导致他们国防观念淡薄,忧患意识缺失,对国际形势漠不关心,甚至有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xxx家机密等。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当今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包括民族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爱军尚武意识。
通过民族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通过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认清当今国际局势总体处于和平时期,但是局部战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等诸多威胁仍然存在,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国家安全意识;通过爱军尚武意识的培养,不仅要继承xxx同志“枪杆子里出xxx”的优良传统,更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强国兴邦和爱军习武的国民意识。每所学校都把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知国防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不够重视,随意减少授课学时,授课地点安排在军训期间或周末或晚上,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一)重视不够,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投入不足。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一条: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第十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机构与人民武装部共同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组织实施。明确指出了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应该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由军事教学机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人民武装部共同组织实施。很多高校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的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即没有单独建立军事教研室(部),并与武装部(单设)合署办公,大部分高校是由设立的武装部与学工部(或保卫处)合署办公,在这种模式下作为二级机构的军事教研室的职权和地位非但没有得以加强,军事教研室和武装部的职能和地位反而被弱化了,甚至有个别高校将军事理论教研室归并到其他公共课程教研室,导致军事理论教学的保障设施与经费的投入不足,不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以非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居多,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教学任务的质量。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很少是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是从学校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大学教师或学生辅导员。因此,他们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背景都有很大差距。在教学时,有些教师脱离国内外军事现状,只会照本宣科,很少会去更新知识,教学内容陈旧。此外,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的不一样,导致他们教学和科研能力截然不同,甚至会出现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追根溯源,这是由于缺乏一只专业化、职业化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而不是由“杂牌军”担当大任。
(三)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
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被减少,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时间――36学时,不能完成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缺少系统而全面持续性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上大课、上统课的现象,课时不够,很多高校就会分专题或章节授课,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每个教师只关注于讲课的专题或章节,而缺乏对整个学科内容的掌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内容极不规范。加上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教学手段单一,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互动,缺乏吸引力,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较广,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上,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围绕国防教育这条主线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直击当前热点和敏感话题,把握学生动态,力求把当今国际形势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反思和共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方法、导问式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透,确保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此外,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可采取寓教于乐式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一条国防教育实践路线。校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国防教育类的活动,比如以革命题材为主的演讲比赛、观看爱国战争电影、举办国防教育讲座以及针对当前国内外热点话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博物馆等红色圣地,通过这些载体中的国防教育元素使他们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加大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调动现有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建设一直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是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并充分调动现有军事理论教师的积极性。
在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候选人最好是博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军事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军事方面教学经验者最佳。
对现有的军事教师,学校要实行奖励机制。一方面,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军事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和生活待遇情况,每年选派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专题培训或研讨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待遇留人、关爱留人的方式解决军事教师的生活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不称职的军事理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罚,甚至撤换。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考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的考核主要是由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组成,分值的比例可以设为4:6。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成绩依据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情况确定,课外成绩可体现在学生组织或参加国防教育、社会调查等活动方面,建议课内和课外的平时成绩比例设为7:3。期末试卷的考核以闭卷方式考试,题目及题量恰当,题型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可以建立相应的题库。
实践部分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军事训练,这部分成绩可以根据军训时的出勤情况和军训情况来给分值,具体分值可以由军训教官和辅导员来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军事训练情况。
合理的考核体系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后检测,也是为以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数,因此,建立清晰合理的军事理论考核体系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至关重要。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五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经济理论,指出完整的资本概念应该包括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物力资本体现在物质产品上,人力资本体现为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和技能。随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赫曼森教授在《人力资产会计》中指出人力资源作为最有效的经营资产应该纳入财务报表,首次引入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可以说,人力资本理论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研究人力资源会计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是在实务界至今没有得到运用。长期以来会计学者过分强调人力资源计量的作用,而忽视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目前尚未融入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症结在于相关基础理论供给的严重不足这个关健(杜兴强,李文,2000)。面对目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困境,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回顾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一一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人力资源的英文表述为humanresource,而人力资本的英文表述为humancapital。两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而又具有不同属性。
(一)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一词最早见之于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著的《管理实践》,其含义是指企业员工天然拥有的、并可自由支配的各种能力与技能。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人力”指人的劳力,人的力量。“资源”指物质资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徐国君教授认为人力资源是指存在于人体内、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或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脑力和体力的天然来源。张丈贤教授指出人力资源是人口经济学的一种表述。人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体。人口作为生产者就是劳动力,也就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些概念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侧重于反映人的自然属性。
(二)人力资本。
关于人力资本的概念,理论界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有人认为,人力资本是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它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体。也有人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人力资源的使用权让渡给企业后所形成的企业的一种资金来源。它在性质上近似于实收资本。当劳动者即人力资源的载体成为某企业的成员时,与法定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物质资本相对应,形成了有技能的、有产出价值的“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的提出确立了人力资源的权益。我国学者李建民教授认为人力资本应该是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强调人力资本的经济价值方面。而根据张文贤教授的研究,人力资本是在人力资源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其最大的特点是“永久的会自行增大价值”(西斯蒙第)。
根据以上概念,人力资本侧重于反映人的社会属性。首先,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不能脱离劳动者而单独存在,而且以人具有劳动能力为条件。人们不能让渡其所有权,只能让渡其使用权。其次,人力资本是人格化的资本,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可变性,管理者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对人力资本效用的发挥会产生很大影响,它有可能会不断增加,亦有可能贬值,且其损耗过程是不可见的。再次,人力资本具有地域差异性。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在地理上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在我国,西部的人力资本显然不如东部具有更大的优势。总之,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于其所依从的经济实体,离开一定的经济实体,人力资本的价值将荡然无存。
西方人力资本概念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威廉・佩第和亚当・斯密时代。据考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佩第于1676年把作战中军队、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类的损失进行了比较,首次运用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之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他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给出了“资本”的定义,并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同时指出,固定资本不仅包括机器、工具、建筑物、改良的土地,而且还包括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大卫・李嘉图把这一思想推到那个时代西方经济学可以达到的最高点,指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获得能力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在每个人身上固定的、已经实现了的资本。到了19世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一书中也指出了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并认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认为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智力,能够使人获得发挥他们潜在能力所需要的起码的知识。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希尔认为任何可以带来收入的财富都是资本,并专门阐述了人力资本概念。到20世纪中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问题时发现,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中除了物质资本与劳动数量的增长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评价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作用,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也因此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他指出,人是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质资本已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力资本才是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贫富的关键。
在同一时期,美国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一书当中。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f・丹尼森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为舒尔茨的观点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丹尼森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用传统经济分析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时产生的大量未被人们认识的、不能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加以解释的余数,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
我国人力资本思想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孙武。据饶淑华、张文贤研究,《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篇》提到,“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亦即精通用兵之法的优秀将帅,是掌握人民生死命运的人,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孙子兵法》第五章《势篇》曾提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说明人力资本的重要,即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作战态势上,而不苛求自已的部下,因而能够选择合适的人才来利用,以创造有利的态势。同样,企业若能知人善任,就能使自身处于有利的地位。
人力资源会计引入我国以来,国内许多学者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围绕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展开,有的学者提出以智力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结构,认为人力资本与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同属于智力资本的范畴。智力资本强调与组织有关的人力资本的能力。张文贤教授则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资本结构,认为资本可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李本光(2004)就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思考,认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生产力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和人事管理学。尽管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人力资本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同样是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本,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资本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本所不能代替的。人力资本理论的这一观念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世界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才的作用初见端倪。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已不再取决于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财产物资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否对人力资源进行持续、有效的投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世界经济的竞争已从物质资源的竞争转向了人力资源的竞,人力资源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明显。通过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回顾以及我国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理论正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虽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更重要的是它对理论本身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如对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的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要打破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困境,将其纳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反映,不仅要解决计量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解决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进而寻求理论和逻辑一致的研究框架。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六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xxx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xxx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我国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非常薄弱的现状,提出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关键词: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
军事理论及军事技能训练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军事理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专业的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达到国防教育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的。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军事和文化素质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对加强国防教育、加大军事理论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9日公布施行。其中提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高等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家根据需要选送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到有关军事院校接受培训,学习和掌握履行领导职责所必需的国防知识。”因此在高职高专进行国防教育是当前形势和培养大学生素质迫切所需的。
二、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现状。
(一)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全,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高薇薇。对30家陕西省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有17所高职院校不设置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仅在军训时,其工作交由军训的具体负责部门监管;只有3.3%的院校成立了专门的人民武装部,直接管理其下属部门――军事教研室;46.6%的院校由保卫处负责学院的国防教育管理工作;10%的则是由学生处负责;3.3%的院校由团委负责,其余36.6%的院校则是由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防教育工作。因此缺乏具体的机构管理,也就无从谈起军事理论教学的人才培养。
(二)军事理论课列为高校必修课时间短。
高职高专院校过去一般不设军事理论教研室,军事理论课纳入学校必修课时间非常短,不少学校只是用人学教育时的单纯的军事训练来替代,根本没有重视军事理论教师人才的培养,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军事理论教师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
(三)军事理论教师的学历、职称不合理。
目前在高职高专从事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一般均来源于部队退伍或转业军人,因为各种原因,多数教师的学历是在大专及大专学历以下,因此不具备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更无法达到中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
三、加强高职高专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领导层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领导层国防观念和执法意识的强弱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关键。因此领导层要认真学习《国防教育法》,增强国防意识,提高执法观念。明确学校国防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这样,高校国防教育的普及与加强才能得到实施,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才会得到重视与建设。
(二)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因此需要成立军事理论教育的专业机构,引进及培养一批专业的教师作为国防教育普及的力量,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维护以国家领土主权安全、国家发展稳定和尊严等的国家根本利益的正确观点,深化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
(三)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从目前高职高专的现状分析来看,短期内培养大批的专职教师可能性不大。因此军事理论教育可以兼职为主,同时组织学校的专职军事教师参加一些国防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不断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
(四)培养合格的专职教师。
由于军事理论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高专中从事军事理论教育人员,一般是退伍或转业军人。而获取高校教师资格,必须具备本科学历,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考试,以及通过面试试讲。因此应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获取本科及以上学历。另一方面,运用“一对一”的方式,即一位资深的教授或副教授对一位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试讲。从而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五)学校培养与军队培养相结合。
军队院校可向地方院校输送国防教育教师,也就是说可依从部队的力量,引进军事理论教师。但军队院校向地方高职高专输送的国防教育教师毕竟有限,且具有不稳定性,教育部由此加强了地方高校对国防教育师资的培养,以解决地方院校国防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目的地培养军事理论教师。
着重强调实践与创新,着重在于加强高校基础性国防教育,在教学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需注重理论的研究,开设专业性较强、理论层次深、有助于基础研究的课程,同时注意教育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和提高军事理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八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地方活动。国防意识,则与国防需要相适应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体行为观念。它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政治上是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军事上的可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转化为生产力。国防意识的强弱,历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主要标志。国防观念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极力宣扬“大国防”观念,动员全民投入和关切国防事业。与当代大学生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加强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能极大地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当代大学生的鼓舞和带动下能凝聚全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和克服。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与加强国防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高等院校是信息、知识、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任务,在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不仅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要培育他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只有把中华民族精神灌输给他们,树立起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受到了很大冲击,不良风气对学生成长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例如高校的产业化趋势明显、高校的学术不良行为泛滥,使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功利思想在发展。要迅速扭转这些风气,必须依靠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规范,而要彻底消除这些影响,就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实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同样让大学生理解其中的含蕴,并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有利于大学生抵御一切消极思想和外来文化的侵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利于大学生自觉捍卫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加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看,深化高校国防教育对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重大的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属于精神价值范畴。国防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国防精神实质是公民对祖国安危、对民族富强的一种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弘扬和培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爱国主义,尤其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稳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
一、抵御外敌的斗争史,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特别是人民军队中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更成为激励人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而这些内容,正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易于接受,容易感染,能迅速将许多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的国防教育,更能激发大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高校国防教育努力培育大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品质,尤其是国防教育中的集中军事训练环节,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友好的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一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的使命及责任,明了自己背负的东西,才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及信心。不会因挫折停步不前。
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的特性,决定了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最佳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集思想性、知识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其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将学习马克斯主义的国防观、战争观,学习中国军事思想、学习信息化战争、学习军事高技术等内容,同时接受军事技能训练。这些内容从政治到经济、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门类齐全,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这样的知识,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与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目的是一致的。国防教育是为了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需要,增强国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既能让大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又能认识到国防与国家安危、民族荣辱兴衰的密切关系;既能加深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又能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首先,这是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使大学生树立全面的国家安全观,当今世界,国家安全的含义是多方位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文化力量贯穿于其中,其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而文化力量实质就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高等学校,是文化的集中地,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
其次,这是大学生成长的特殊阶段所决定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当代大学生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新情况,必须加强高校国防教育,通过国防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民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激起其爱国热情。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国家建立的艰辛,才会用心的去守护它、爱护它、保护它,不让外来势力有可趁之机。才能不辱使命,让我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九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国防教育应该结合中国国情,注重传承与创新。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传统的同时,国防教育应积极创新,在教学和军训的内容上与时俱进,和当前国防形势紧密结合;在教学手段上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
关键词:国防教育;传承;创新。
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国民的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民族兴盛的希望,因此,国家重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除了在高校中开展征兵工作,吸取优秀大学生直接在军队中展开培养;同时在普通高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中,以国防教育为载体,组织大学生进行军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
但是如何做好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呢?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从当前国防教育的现实出发,提出了不少观点:有的认为国防教育工作要和大学生素质培养联合起来,通过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创新意识等;有的认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传授军事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有的认为应该运用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国防教育教学。实际上,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国防教育应该结合当前中国国情,注重传承与创新。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应继承优良传统。
2.1国防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个健康的大学生首先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溺爱,再加上当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人格发展有障碍。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经历了五千年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家们概括提炼而成的,对于个人的人格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国防教育中主要培养大学生具备不怕困难的无畏精神、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努力坚持的刚毅品质、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些精神和品质也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比如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心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陆游说:“位卑不敢忘国忧”,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们在高校进行国防教育时,应该从时代精神出发,立足教育实际,积极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塑造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发展。
2.2国防教育应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
在近代历史上,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抵御外侮,在国防及国防教育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领导人民群众保家卫国抗击外敌的历史。而有效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国防教育密切相关。
譬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之后,日本人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先是提出“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的宗旨,积极提出并促成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成立。在其有效控制的陕甘宁边区,则提出教育要为抗战服务,通过演说、报纸书册、传单布告、戏剧、电影等宣传手段使普通百姓都明白了抗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之自动的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去。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成为当时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地。除了军事院校外,普通的学校也开设军事课,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技能。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社会宣传还是学校教育,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都把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作为国防教育的核心,通过培养这样一批品格高尚,具有政治远见、以民族和社会解放作为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不怕困难行为坚定的先锋人物来引领中国革命的前进。实践证明,这样一批人不仅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和平建设时期也同样需要。
高校国防教育的创新。
3.1国防教育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和当前国防形势结合在一起。
虽然当今世界处在和平时期,但是国际形势复杂而多变,我国的国防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国家间的领土与主权问题纷争不断,其中近年来频起争端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都对我国当前的国防提出了正面挑战。高校教师应该利用大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梳理当前的国防热点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比如针对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涉及到《国际海洋公约》,涉及到美国、俄罗斯在亚洲的战略利益;而自南海纷争出现以来,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这些措施又有着什么样的目的和意义。这些都可以是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国防问题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要求大学生深刻思考如何解决国家间的纷争,争取为祖国的和平出一份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最终为打败日本的侵略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当前的国防问题虽然不需要全民动员,但是要通过对现实热点问题的关注使大学生们意识到保证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2国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应该与时俱进,与新媒体、新技术相结合。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点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形声兼具、动静结合、操作方便等优点,这种教育技术使得教育内容变得更加鲜活,可以让受教育者容易接受,从而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移动多媒体载体的发展比如3g手机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信息,微博、msn、qq等通讯技术和社交网站也可以使信息资讯迅速扩展开来。这些新媒体、新技术使得国防教育的宣传方法和教学手段变得多样化。
在教学环节,可以利用网络下载相关的教学知识点,做成网络课件或者通过网络课堂和学生讨论教学内容,质量上乘的教学课件也可以使教学效果得以切实加强,合适的教育片、宣传片也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开阔学生的眼界。
在宣传环节,当代高校国防教育常常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技术和大学生经常交流,在宣传国防知识的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将国防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也从时间和空间上将国防教育延长,有效巩固国防教育的成果。
大学生军训的创新。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越来越在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军训也应该在内容上与现代军营的军事训练接轨。除了传统的常规军事训练项目外,比如内务整理、队列阅兵、拉练射击等,也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尝试推广现代化高科技的竞技项目,比如可以选取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大学生参加野外生存训练,也可以选取部分计算机技术较好的模拟网络战争,使大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而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或者教官还可以顺便介绍一下国内外先进的军事理论,可以学习现代战争实例,可以从政治学、国际法、军事学、国际关系学等多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有助于他们消化理解国防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王小健。积极探索军训新举措,充分发挥军训的育人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陆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国防教育及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3)。
刘军。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及对军队文化的影响[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04)。
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十
[摘要]中国xxx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自我军诞生之日起始终置于中国xxx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从军队与阶级、国家的关系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三个观点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科学性。
回顾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在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治军根本原则。正值建党__周年之际,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虽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由于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自身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产阶级领导武装力量还没有成为他们直接面临的问题,但是在论述阶级、国家和暴力革命学说时,揭示了军队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阶级、政党、国际和军队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
一、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必须接受本阶级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军队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总是一定阶级及其政党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必然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超阶级的军队是没有的。军队是为进行战争而建立起来的武装组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而军队则是以战争形式完成阶级政治任务的特殊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无产阶级政党从不掩饰建立军队和领导军队的政治目的。列宁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因此,世界上的军队,没有一个不是从属于某一个阶级,并由这个阶级来领导的。建立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领导无产阶级及其各种组织进行革命斗争,应该也必须领导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等一切组织。只有掌握了军队,无产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我军是由中国xxx缔造的,是无产阶级新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完全是为解放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无条件接受中国xxx的绝对领导,成为真正的党领导的军队。
二、军队是国家xxx的重要成分,必须由统治阶级的政党来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实质在于它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谁要想取得并巩固统治地位,就必须掌握国家这个统治工具。军队与xxx、法院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机构一样是国家xxx的重要成分,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不仅仅有国家属性,还具有从属于执政者的政治属性。执政者离不开军队的支撑,同时军队的国家机器只能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执政者的领导下才能实现。xxx指出:“军队是国家xxx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xxx,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xxx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工具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中国xxx缔造和领导的军队,而不是超阶级、超党派的军队,它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xxx的领导。
三、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和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首要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而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任务,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无产阶级要夺取资产阶级xxx,建立无产阶级xxx,必须用革命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军队,“用武装的人民代替它”。无产阶级不领导军队,既不能夺取xxx,也不可能建立xxx和巩固xxx。马克思、xxx在总结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时,就对党独立领导无产阶级军队有了原则性的指示:工人党必须尽量有组织地、尽量一致地和尽量独立地行动起来,必须建立起独立和武装的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都证明这样一条真理: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对军队的领导权,就没有对国家、阶级、群众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在夺取xxx以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夺取xxx后同样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任何国家都有两种职能,即管理职能和专政职能。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国家的这两种职能将始终存在。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西方敌对势力还不断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专政职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专政的坚强柱石,作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军队问题、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提供了根本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建军学说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也是我们观察研究当代世界政党国家军队相互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xxx同志指出:“总结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在国际风云剧烈变换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新世纪新阶段,要确保我党完成“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军必须始终不渝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军治军思想,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队。
参考文献:
[1]袁忠信。《军队党的建设基本问题》[m].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2006。
[2]杨玉玲。《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军思想的重大发展》[j].政工导刊,2011(3)。
[3]柴绍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j].党建研究,2011(7)。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十一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古田会议”和“新古田会议”,纵看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论述党为什么要坚持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坚持党指挥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古田会议,新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军队,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等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军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建设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它不仅推动了当时红军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发展,而且以新的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纲领。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被称为“新古田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紧紧围绕我军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
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经验的要求。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之一放弃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
苏联解体的教训在于党失去了对军队的领导权,朝鲜、越南、古巴、老挝等现存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国民革命军的失败说明军队任何时候都要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我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历史经验与教训雄辩地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怀疑、犹豫和动摇。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坚强柱石。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一个国家的军队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始终是关系这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成为捍卫国家的坚强柱石、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复杂严峻,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迫切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安全的外部环境。只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我军才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实践总结出的科学理论。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和作用。
总结: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听从党的指挥,牢记使命,英勇奋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历史雄辩地表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2篇《大学军事理论课结业论文2000字》,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十二
摘要:众所周知,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现状堪忧的今天,需要各位英语教师们从语境理论的角度出发,帮助中学生确定语义、培养他们消除惯性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此才能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境理论初中英语阅读理论与实践。
阅读不仅是初中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探索优化阅读教学工作质量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并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提升他们的阅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尤为重要。而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语境理论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其实通过英语语句的内涵与含义、情境等重要因素,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内在含义及言外之意,这是促使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清楚知道词语和语法知识,在学习英语学科上的重要性,但是无论他们掌握了多少词汇量,依旧无法避免文章中出现生僻字词的现象。而遇到生僻字词时,很多学生都会停下阅读,开始绞尽脑汁地想这些陌生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便导致阅读时间的大量浪费。然而,若是学生从语境理论的角度去思考,则便会知道文章通常都会利用上下文段来解释这些重点词汇,所以只要他们通过语境来合理推敲词汇含义,则必定可以完成高效阅读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词义理解能力。其次,语境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惯性思维模式。由于受到中文母语思维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免会陷入“母语式英语”的惯性思维陷阱中,特别是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根据惯有思维来曲解文章词义与中心思想,采用中文思维模式去答题,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必定会有所下降。对此,教师要从语境理论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联系文章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句意语境的思维习惯,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去掌握文章语义语境,例如从创作背景、作者背景、当地风俗背景等方面出发,促使学生进一步消除不同语言间跨地域不良惯性思维的影响[1]。
1.阅读教学前介绍文章背景信息。
文章背景信息是创设良好语境的前提条件,亦是引导学生从语境角度去阅读文章的必经途径。对此,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本文章前,多花费一两分钟的时间来向学生讲解文章的背景信息,介绍西方文化与文章创作的背景知识,如此便可以令初中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文章写作风格与创作背景知识,以便他们可以根据这些背景信息来理解句意、明确中心思想,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采用英语思维及西方语言习惯来展开对文章的阅读分析。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成为语境的“创设者”,让他们在课前便收集好文章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如此他们才能通过语境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theseasonandtheweather》这一篇文章中,教师要提前鼓励学生收集好喜欢国家的经济文化背景资料,并与其他小伙伴讨论这些国家常见的季节性文化活动。随后,在正式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文化展示”的主题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文化活动信息,如有学生分享:“christmasisinwinter,itisasgrandandlivelyasthespringfestivalinchina.”还有学生说:“ymbolofgrowth.”如此一来,在这次主题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提前了解文章背景信息,不仅有利于之后的英语阅读情境学习,还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2]。
2.结合现实生活确保语境的真实性。
生活化教学,是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这是为了确保初中生可以将从课堂上学到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实践学习能力。对此,在语境理论下的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资源来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将自身情感投射到阅读学习过程中,最终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语境的实效性。而选取的生活资源,教师要从学生较为熟悉的社区、社会以及学校等资源着手,如此便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阅读语境的真实性,促使他们明确英语阅读学习并非如同“空中楼阁”一般,而是真真正正从他们的学习需求与现实需求出发,如此便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实用主义理念,进一步端正他们的英语学习态度、消除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例如,在《ourlocalarea》一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创设相应的英语语言阅读环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详细的学校地图,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词汇来标注地图上的各个建筑物,如教学楼——teachingbuilding、操场——playground、食堂——diningroom等。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采用“therebe”句型、或“in”“nextto”等方位介词,来表述学校各个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如此一来,在生活资源创设的语境下,学生都十分积极地開始了阅读学习探索之旅,进一步锻炼了自身的读写结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境理论支持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消除惯性思维,以及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注重采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及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学习语境和情境,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促进他们阅读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十三
摘要:开设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文章在分析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三位一体”体系下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定位、教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三位一体”
据国防部统计,2009年全国征集新兵60万,有近13万来自全国各级各类高校,比例超过20%,预计今后大学生将成为我国兵员征集的主体。高校军事理论课具有专业化军事教育课的性质,高校应该明确课程定位,通过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基础,为学生今后在军营建功立业服务。
作为201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切实贯彻全国学生军训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学校具体实际,采取政策引导、制度规范、基础夯实,重点突出、检查促改、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初步构建基于“三位一体”体系下军事理论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平台,为全面推进国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1986年开始,我院每年都坚持按上级要求对入学新生进行为期两至三周(含入学教育时间)的军事训练。从2007年开始,在严格执行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校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特点,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逐步构建了军事必修课为主干、以军事类公共选修课和国防教育系列讲座为拓展、以国防体育活动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1.充分发挥课程建设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课程建设总体规划。
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增强国防意识、强化个人纪律观念的有效形式。我院历年来都将军事理论课教学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为2个学分,做到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试,统一检查评估,制定《学生军事技能训练考核标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为保证军训计划落实,做到早计划、早准备。为解决聘请军事教官难的问题,从1990年开始,我院就与海军陆战队第一旅正式建立共建关系,双方互帮互访、互相支持,每年在进行军事训练时,部队不管工作和训练任务多么繁重,都给予我院军训工作大力支持,选派军政素质好的官兵来院担任军事教官,从而保证了军事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本科学生军事教官来自海军陆战队第一旅,专科学生军事教官来自武警茂名市支队。同时,为了完成好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我院还先后选派5名军事理论课教学骨干到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军事理论课培训班学习;同时,我院武装部每年在课前都召开军事理论课教师布置会,要求以二级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这些教师从事军事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生动,在授课时能够做到授课与举例相结合,气氛非常活跃,深受广大学生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
2.坚持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十四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
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
(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军事理论课论文题目篇十五
摘要:新时期,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养“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思想政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塑造中国特色现代化军队的重大战略,将对我军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
关键词: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入伍新兵。
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应长期秉承的根本准则和始终遵循的精神路标。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军队在其军事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适应统治阶级、政党要求的根本价值观念。入伍新兵作为军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层次各不相同。在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激荡碰撞中,紧密结合新兵的思想特征,有的放矢施教,纠偏扶正引导,努力为其打牢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这对于促进部队的正常管理、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针对新兵信赖党的领导但理性思考不够的特点,着力坚定“忠诚于党”的信念。
据调查显示:信赖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是广大青年和入伍新兵的思想主流,但部分新兵对“党的绝对领导”理性认识不足,对人民军队的性质理解不深。因此,应该通过一系列警营文化活动、读书活动、放映有政治教育意义的经典电影如《建国大业》、《长征》等,让新兵了解掌握我军发展壮大靠什么、战无不胜靠什么、保持人民军队本色靠什么,从而深刻理解党建军、党育军、军姓党的史实和道理。平时通过开展一些演讲比赛和辩论会,让新兵理解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原则,政治纪律要求。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优秀士兵的光辉事迹让新兵从这些成功经历中感悟到:军队的发展要靠党的领导,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培育。经常性地邀请军队的老首长、老前辈与新兵开展座谈交流,以扬传统、话军史、颂党恩,激发新战士信党爱党跟党走,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内在动力。
二、针对新兵责任意识增强但奉献精神不足的特点,着力锻造“热爱人民”的品质。
近年来,武警边消警部队在执行抗冰救灾、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进一步彰显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性质宗旨,特别是“90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士兵,体现了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受当今社会上价值多元因素影响,不少新兵存在“当兵就是谋出路”“付出就有回报”的功利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上大课、看影碟、知识问答等适合青年一代心理特征的活动,开展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教育,帮助新战士理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道理。可以结合各个边消警部队执行抗冰救灾、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开展大讨论,引导新兵继续发扬坚决完成任务的战斗精神,强化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奉献意识。通过讲述一些近期涌现出来的消防英雄的感人事迹,让新兵深刻感悟到,救灾官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进一步理解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端正“为人民当兵,为人民打仗”的服役态度。
三、针对新兵爱国情怀深厚但入伍动机多样的特点,着力强化“报效祖国”的追求。
广大新兵对扛枪打仗、保家卫国的基本道理持认同态度,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但不排除很多新兵怀揣“农门”、学技术、考军校等个人“小算盘”。针对这些特点,应对其进行政治授课,教育新兵正确对待“大家”与“小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用“报效国家,献身国防”的大理想带动个人小理想。通过一系列爱国教育活动,增强新兵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战士明白“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进一步激发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怀。大力宣传和树立先进典范,引导新兵以典型为榜样,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摒弃个人主义,用刻苦训练、努力工作的行动实现“小理想”,推动“大理想”。
四、针对新兵渴望进步成才但吃苦精神不强的特点,着力扎牢“献身使命”的根基。
针对新兵想成才,想进步愿望强烈,但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环境怕艰苦、训练怕吃苦、工作怕辛苦”等问题,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的教育功能,磨练新兵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激励他们自觉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开展一些小讲评、小活动、小竞赛、小观摩、小评比等活动,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培养新兵争优创先的作风,采用部队教育引导、联系家长协助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的方式,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扎实打牢“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思想根基,让新兵树立从自身做起、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五、针对新兵竞争意识强烈但是非界限模糊的特点,着力浓厚“崇尚荣誉”的氛围。
新兵往往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因知识、阅历相对较浅,受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是非界限模糊,纪律观念淡薄,市侩之气较浓。针对这些实际,应当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教唱“军人道德组歌”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歌曲,开展板报评比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占领新兵思想阵地,帮助新兵掌握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评判标准。开展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和小典型评比活动,让新兵在竞争中为荣誉而战,在向典型学习中激励自我,理解“荣誉重于生命”的内涵,组织开展“如何认识荣誉,如何创造荣誉,如何对待荣誉”的辩论会或演讲征文活动,引导新兵克服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军人品德修养。
总之,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对于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新型军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注重从兵之初抓起,使之渗入入伍新兵的内心世界,成为我军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张明仓。军事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32.
[2]崔庆荣。军人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2)。
[3]陈映桥,李德才。人民军队向前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297.
[4]张铁健。着眼全面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构建和培育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