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优质18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与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之一。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具备较高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使读者得到启发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中,有些写得很简洁明了,有些则较为详细具体。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一
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辅导王家帅在小学全国英语竞赛中获三等奖。
"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考试成绩不稳定等。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作为教师,我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如出示了主题图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三
《方向与位置》这节课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二年级学生的方向感不强,推理思维能力较弱,平面图中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较难理解掌握。要让孩子能水到渠成的完成从现实生活到平面图的转变,我认为必须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大多数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实实在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顺利的过渡到平面图的方向之中。
1、让学生回顾方向儿歌。
2、快速指出教室的'北面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3、交流野外迷路辨认方向的方法。
4、学习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5、练习:在图上找到正确的位置和设计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学校的路线图。
这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东南西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辨认方向,设计了“指一指”、“认一认”、“转一转”等活动,辨认其他方向,并设计了“对号入座”的游戏,使学生对实际的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验和感受。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手表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1、备学生备的不够充分,有几个学生左右分得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找平面图中的位置时,东西位置经常颠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每讲一课必须要做必要的课前调查,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
2、学生在平面图中分辨谁在谁的哪面时出现的问题较多,究其原因是找观察点练习的还是不到位。所以以后应加强找观察点的练习,让他们找出观察点,再分辨出它的上下左右,最后确定东南西北。
视导评估使我在思想和方法上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我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我更有信心地去面对课堂和学生。视导评估结束了,但这种研修精神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光大。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四
每个班级都会有优良学生和差等学生,面对这样的不通层次的学生,有计划的设立练习层次,将学生逐步缩短层次差距,争取共同进步。为此,我设置了同位小帮手的活动,让一个有良好习惯的学生监督带动没有好习惯的学生,在整体上改善班级风气和习惯。
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从开始的教师引导,到后来的学生自主编制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在完成书本知识的教育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珍惜生命,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等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培养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培养。
在学期初,面对这“五花八门”的学生,我曾经头痛不已,但是,经过我和班主任的沟通,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改变,心中的一切劳累被幸福所代替,努力了,付出了,看到收获了,这就是我这个学期的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五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王杨、熊红杰、陈余等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
又如康军、张婷、张坤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2、认真备课,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努力完成教学要求。
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因此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基础抓起,平时就要盯牢。取得进步就要表扬。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六
学期,我担任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的接触也了解,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如下:
一、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因材施教。
刚接手这个班,我首先通过分析摸底,访问相关的老师,大致掌握一些情况。针对学生数学基础不太好,后进生面较大的现状,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尽可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做到了以下几点:
(2)、查漏补缺,铺路搭桥。新知识孕育在旧知识中,在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每节课安排一些复习旧知识的时间,这样既有利于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又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接受新知识,跟上新的学习进度。
二、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十分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他们“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自己“会学”。课堂上,对于那些脑子灵反应快,好胜心强,爱动、贪玩、粗心,懂一点就听不进去,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学生,上课时就对他们多提问,多盯着他们,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不只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听。总的来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改善,分析问题的思路比较清晰,考虑问题也比以前全面、周到了。
三、认真批改,从批改中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从作业中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所以,对学生所做的每一次作业,我总会认真批改,仔细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补漏。每次作业我都坚持做到“学生做——老师改——老师讲评——学生订正——老师再改”。确保每一个知识环节,学生都能学好,学透。
四、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
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别同学存在学习障碍,于是我经常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通过课堂教学、检测、作业反馈等,发现问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为他们开“小灶”,作业错了,坚持面批面改,促进他们自我奋进、同时,安排优秀学生当小老师,与基础差的学生结对子,互帮互学,得到提高。一学期下来他们成绩进步不仅很明显,而且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有了明显好转。
五、积极参与各项教研组组织活动。
在认真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努力让自己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
本学期工作做得也有不足之处,如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另外与学生家长的联络不够,缺乏教学合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扬长避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以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备课。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在备课时我严格遵循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研究知识结构,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同时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找准每一节课的切入点,思考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3、研究重点与难点突破方法,确定具体教学方法,设计好练习。力求做到“多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等)。
二、用心上课。
2、及时复习巩固。根据学生记忆力的特点,新授知识我努力做到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或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定时复习,以防止遗忘。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时认真探究,课后及时复习。
3、做到“每小节一整理每单元测试以及时了解学生弱点好填补漏洞”,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做一做、摆一摆、分一分等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批改作业。
作业进行“二次批改”。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点出错题、错处但不能打“×”,而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查找错误,再进行第二次批改,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评的方式及时补救。我发现这方法很有效,学生可以及时修正学习上的缺口,教师也可以具体根据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对于后进生不能只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在教学中我注意降低难度、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能一味的只看学生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把他积极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到发展。
五、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常与家长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对教师“因材施教”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主动与同事探讨教法,以促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本学期在“博客”上撰写了自己教育教学心得,通过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视野”扩大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大多数的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的转变,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起点上有较大辐度的提高,虽然说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从中也可以折射出学生审题、计算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少数学生一年级的基础没打好,难以跟上新内容的教学步骤,导致造成接受能力上受影响。
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审题、做题等习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接受能力弱。
以后教学中需要改进以下几个方面:
1、从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答题习惯。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少说生多说多做。
4、坚持“扶好优秀生,抓好中等生,拯救后进生。”的辅导思想原则。
5、多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八
全体数学教师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纵观我们教研组一学期的工作有如下特点:
一、认真学习的教育理论。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要求。我们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首先认真组织学习的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上好课,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校组织的教研课屈艳玲老师提前准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她课前准备,试讲,全组老师参与听课、讨论,最后定稿。教学中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试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刘琴老师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结构紧密,条理清晰,学生操作设计细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老师们的肯定。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测试,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我们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组同志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我们学校的工作搞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九
《有多少张贴画》是学生在学习过2至5的口诀之后进行的对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与学习。针对于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与想法:
在课本第五单元,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口诀,编写口诀的经验,故在本节课中,教师放手,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表格,编制口诀并展示口诀。本节课第三环节向学生展示的为如何由已有知识推算出新知的策略。在环节设置上,通过先向学生出示表示5个6的点子图列出算式,再到出示表示2个6的点子图列出算式,最后出示合并过程并列出算式,通过正向引导,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拆分借助已有知识推算出新知。
对于口诀内容的学习学生会感到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故在教学设计中,借助从头到尾的小青蛙穿插,从谜语到贴画再到难题考验,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形象来增加对口诀学习的兴趣。
学生已有较丰富的口诀编写经验,预设中学生应都能顺利编写出正确口诀,但在学生编写口诀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学生编写的口诀为“六六三六”,故在展示环节,先由该生出示错例,由生自己纠正错误,以此来再次加深对口诀编写注意事项的理解。
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能力有所欠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上适当的小组合作为辅。预设中,教材内容能在30分钟内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在编写口诀环节用去较多时间,造成后部分学生对于由旧知推算新知的策略展示环节未能很好展示。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应尽可能多的做到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并在学生展示时给予相关自主学习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由向优秀方法学习到自己找到方法学习进行过渡。
在教学备课环节,要尽可能精心备,预设出学生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之对其处理策略的准备,多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而且6的乘法口诀有5句已经在前面学习过,新的口诀剩下的不多,所以我在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于是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制6的乘法口诀,在教学巡视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没有编错。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同时让学生读、背自己编出来的口诀,师通过提问“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背?为什么觉得好背?”“哪几句口诀不好背?谁能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句口诀?”进一步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方法。最后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生对口令、集体背口诀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此环节我设计了补充口诀、算一算墙上有多少张手抄报?巧算方格等有层次的练习。通过练习,既巩固了6的.乘法口诀,又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整个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是很好的,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了新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理念,充分地进行师生沟通、生生独立思维、再师生沟通,完成对6的口诀的编写,使每一位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也体现了新课标“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
《看雪》一文讲的是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当讲到雪景一段时,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讲:“寒风呼呼地刮着,吹到脸上就像冰打一样。风停了,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天地间满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开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树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树上生满了毛茸茸的白发;松树穿了件花褂褂;杉树尖尖像灯塔。我打开门冲进雪地里,脚底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和小伙伴们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红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们打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欢声笑语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讲完,学生睁眼。我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来:“我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铺了一床洁白的地毯。”“我家门前的小树被雪压弯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劲摇,雪花落在了我的头上、衣服上,有的落进了我的脖子里,冰凉冰凉的。可树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顶,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可一点儿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样。”“我从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飞一样。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来一团雪,我一闪,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脸上。我俩笑弯了腰。”“我们三个堆了一个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萝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顶尖尖的帽子,还有两串糖葫芦插在肩上,它正在叫卖呢。我们围着它唱啊、跳啊,开心极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再听那嘎吱嘎吱的响声,就像在奏乐一样。”“哎呀!我开着小汽车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接下来我还给学生讲了“瑞雪兆丰年”的知识。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马,循规蹈矩的人,紧紧束缚住它。结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荡的人,任其胡乱驰骋。精力浪费不少,可最终一事无成。聪明的人驯服它,让它按意志奔驰,从而使自己充满创造精神。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一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猜两本书,猜三本书,猜图形,课间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推理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如何推理。本课时里设想了以下几点:
整节课始终用创设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猜两张卡片上的人物这个情境引入,再引导学生过渡到猜三本书。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猜小狗的名字和猜图形。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设计时,注意选择合作的时机与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关键点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我选择了让学生同桌合作。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都提出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尽量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够,在猜书本环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分析了后没有充分地用言语来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导致时间把握不准确。在推理过程的三种记录法进行解读时没有把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共同点解读充分。巩固练习环节的几个练习层次性不强,没有提升练习,所以学生思考起来也比较快,还没有到下课时间我就做了全课总结,让我感到很尴尬。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二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三
在本学年里,我主要担任二年级(1)、(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一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幵展工作。
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教学大纲、新教材的变化,对老教材的教法改进,力求创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每一节课,从形式、内容和角度都是淅鲜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推进改革的实践中,深感课程改革的资源短缺。因此,我十分重视备课组的作用。集体备课,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交流的空间,虚心向同行请教,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通过每人的一得之见,使大家的教法认识得到了共同的提高,保证教学工作的落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学年的课改实验,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善于运用丰富多采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以避免由于活动单调而引起乏味的疲劳,因此,我力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效率。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大增,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四
上完《找数列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找数列的排列规律》是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书第116~118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探索数列的排列规律。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初步感受数学的奇妙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册时初步接触了一些简单重复的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初步感知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数列中稍复杂的排列规律,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培养学生的发现及推理等能力,同时建立找规律意识。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对于图形和数列的变化,它们都是通过研究图形或数列隐藏的数量的变化找出规律。
不同点是:一年级下册研究的数列或图形比较简单,而本册教材图形、数列排列规律更复杂,每相邻两数的差又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即隐含2个或2个以上的规律。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的说来,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找数列的排列规律的几种方法,也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还能动手画一画。结合数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并把残缺不全的数列补充完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找规律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初步感知规律之后,在“动手操作、探究规律”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同学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创造规律,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意见有无道理,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激发新的灵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最后,谈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个别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生硬;课堂评价还需要再积极些等等。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五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级中原有一名后进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可是在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牺牲,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我震撼于母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数学课上,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今天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既而腼腆地笑了。我发现,这一节数学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在应用题单元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他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强。有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对一道应用题的另一种解法感到困惑,这时他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其实这很简单,---------”他自信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令全体学生和我目瞪口呆。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我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六
这一节课,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的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较为成功。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回家路上》这一课是让学生复习乘法的意义和应用2——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用一些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画面展现了许多数学的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中获取知识。首先,我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图中的信息(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所见,再在小组内采用“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兴味盎然,积极思考发问并认真解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展的余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练习时,我注意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特地设计了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爱学、乐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不一定能直接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对于学生的汇报,教师适当给予肯定的同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情境、提取信息,是本环节的关键。由此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提出数学问题,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观察中感悟到:一向喜欢数学的笑笑,她看得很仔细,她看到了鱼,还发现河里有四群鱼,每群都有三条,于是她在想: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这样,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全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在静态图中获取信息存在难度,上课时告诉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简单介绍这个图的情况。你们看,这幅图有学校、树木、花草、小河,从学校走出三群小朋友,每群小朋友都是三个;在他们经过的草地和树上飞来三群小鸟,每群小鸟各有5只;他们走到河边时看到游来四群小鱼,每群有三条鱼;接着又看到从远处划来的四条小船,每条船上有四个小朋友等等。这样逐个呈现图中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的.“几个几”的资源。学生根据画面轻松地互相提出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利用生活经验有效地理解了抽象的乘法意义。
单一的数学计算和练习不仅使学生感觉枯燥,而且不利于长期记忆。创设丰富有趣的活动情境,能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比赛、游戏、模拟生活情境等活动中,自觉主动地运用、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效率。
转眼间已经教到“乘法口诀(一)”中的“回家路上了”。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我专门变了一个童话故事引入课程,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好高兴啊……,学生在听着故事的时候不自觉地被引入了“数”里,纷纷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和解题思路,整堂课都是围绕着图里的内容展开,虽然看起来学的东西很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并且能很正确的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思路,我觉得这样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语言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故事方式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致非常浓。
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七
二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八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3、体现了灵活性。
看图列式计算,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体现了灵活性。
二、质量分析。
从整体上看,这次期末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相符合,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
1、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试卷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等结合起来编入试题,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务和具体的情境中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
2、填空题完成的不好。这部分的题目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计算,学生就完成得不大理想,笑脸有()条对称轴(原本是1条),许多同学填了无数条,我想这同样说明了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目,还有一题是汽车的正面和后面,分别是谁看到,很多同学没看清座位,说明同学没有理解题意审题不认真。再有就是数一数有()个直角,不少同学数错了说明他们没有认真的读过题目并且也没有仔细数。
3、第三大题画一画:该题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答题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较好,个别学生画线段时线画不直,角的边画不直也就是没有严格按老师要求的步骤来画。
4、算一算、:口算部分数的题目,是考查学生的口算能力,用竖式计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学生训练比较多,掌握得比较好,学生在平时的练习算式下面留的空隙大了,就用竖式,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做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一部分马虎大意的同学把加减符号看错,还有的是把数看错,导致答案错误.。
5、解决问题:这里主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检测结果却是不大理想的。大部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都相对较弱,导致错误率相当高。我想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再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弱。
统计表。这道题也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出错。原因是基础太差,不会读题或没认真审题。
三、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1、学习习惯良好。
从整个年级的试卷中,90%的字迹工整规范美观,没有乱画现象,说明大多数学生日常书写习惯较好,态度比较认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但并不能排除个别学生书写的潦草。
2、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口算与笔算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为最简单又最容易出错的内容。试卷中设计的口算与笔算,90%的学生计算得了满分,说明老师们教学扎实,训练到位,学生的课堂练习保质保量。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学会先分析,再去解决。应用题能够和生活紧密相连,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数学教师总结与反思篇十八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动手操作,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他们总能发现一些新点子,让我感动不已。例如:量线段的方法,可以从0刻度开始量,也可以从1、2、3等任何刻度开始量,而且计算的方法也是学生悟出来,并介绍给大家。在学生画线段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合适的工具画一画,并在画的过程中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画线段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不是我讲的,而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学生有了成功感,学习的劲头自然就足了。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线段的3个特征,反复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画线段是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感性认识,知道某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因此,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条线段,并请了不同画法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画的线段,并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从而使学生明白画线段时既可以先画一条直的线,再画上两个端点,也可以先画一个端点,再由这个端点引出一条线,最后画上另一个端点,还可以先画两个端点,再把两个端点连起来。除此之外,我还请学生说说为什么尺、铅笔、数学书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线段,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帮助我们画线段,使学生明确只要有直边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画线段,又一次巩固了线段“直”的特点,最后我请学生再画一条定长线段,这样,学生经历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牢固掌握了画线段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第一,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了求知欲。第二,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主体,让他自己去选择画线段的工具,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尝试去锻炼;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学生的最大潜能释放出来。
当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很重要,对学生进行用正确地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做的不够,关注学困生的机会较少,只对他们进行了巡视和辅导,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较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