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模板23篇)
优秀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案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供参考和学习。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一
1、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包括认电子表。
2、进一步巩固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能准确、熟练的认出半时。
时间的读法。
一个实物钟,一个钟面模型。
每人一个实物钟。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也学会了认时间,你能介绍一下,你早上起床的时间吗?
3、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吗?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认识时间。
二、教学新课:
1、学会认半时及书写方法。
(1)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半的呢?(时针在7和8之间,分针在6这里)谁听明白了?
(2)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谁来说?
(3)这个7点半,比较规范的读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同时板书书写方法。7时半)。
(4)除了这种书写方法,还可以怎么写呢?(7:30)。
2、出示2时半的.钟面模型。
(1)知道时什么时候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为什么不是3时半呢?
(2)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3)反馈书写方法。
3、看来大家都已经会认半时了,那么这个时间你能认吗?(出示一个刻度不全的表,认9时半。)。
4、练习认时间及书写。p93做一做。
(1)你能看懂这位小朋友上学的时间吗,请你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反馈,表扬书写。
(2)这四个时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你认半时能认得那么快呢?
(3):对分针指着6,就表示半时。这时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
5、机动:p95第4题。
三、:
1、师所学内容。
2、游戏:拨钟。
师说一个时间,学生拨时间。
同桌合作拨钟。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课本93――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丽丽上学、读书、运动、复习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丽丽早晨7点半去上学。
师:他在什么时刻读书呢?
生:9时半读书。
师:下午丽丽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丽丽做操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4时半他在做操。
生:6时半复习。
揭示课题:丽丽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7点半去上学,9时半读书,4时半做操,6时半复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2半。
3.依次出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师: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多个半字。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师: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三
课本93——95页。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丽丽上学、读书、运动、复习的图片。
2.提出问题。
生:丽丽早晨7点半去上学。
师:他在什么时刻读书呢?
生:9时半读书。
师:下午丽丽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丽丽做操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4时半他在做操。
生:6时半复习。
揭示课题:丽丽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7点半去上学,9时半读书,4时半做操,6时半复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2半。
3.依次出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师: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多个半字。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师: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方向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向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方向。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借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生活经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辨别图片上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太阳升起位置的观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四个方向。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谁会背诵《悯农》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出示情境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师:第一幅图,你怎么看出来是早晨?
生:公鸡开始打鸣。
生:太阳刚刚升起。
师:太阳从哪边升起?
师:第二幅图你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这是太阳在哪个方向?
师:第三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要落山了,他在跟我们说“再见”。
师:太阳在哪个方向落山?用手指一下。
师:第四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师:北极星指向什么方向?用手指一下。
刚才我们通过四幅图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能用这四个方向再讲一遍故事?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农夫的一天。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北极星指向北方。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80,()。
100,95,(),85,80,()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五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认识几十几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六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一、认识图形。
二、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数字表示法。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七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课前准备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3、3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拼摆中加深。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操作能力、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3、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
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12-5=。
15+3=。
4+9=。
6+8=。
3+7=。
20+13=。
30+14=。
24+5=。
2、说说24+5=你是怎么进行计算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题图:箱子里24瓶矿泉水,外面有9瓶矿泉水,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2、学生观察,讨论得到用加法计算,算式为:24+9。
3、请学生领用小棒来进行操作,演示计算过程。
4、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先算个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上的数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先圈一圈再填写计算过程。
2、填出()里的数。
14+3=()72+44=()6。
25+6=()136+4=()0。
59+2=()159+20=()9。
3、练习十五第6题。改错,说明错的原因。
4、爷爷有50元钱,买一副眼镜花了35元钱,一个杯子花了9元钱,用去多少钱?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九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左右的相对性。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一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二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1课时。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三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个面,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等。)。
问题2: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这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明确长方体模型后投影出示)。
问题3:那么这一类物体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长方体)。
问题4: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评,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不是,或者说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而长方体不是。)。
问题5: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钟面的12个数,能指出分针,时针。认识几时,能拨出几时。认识大约几时。能根据要求在不完整的钟表上,画出时针或分针。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五
活动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一类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分类,教师巡视。
(有的学生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物体,有的学生会一个物体重复分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其它学生说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可以分一个做一个标记。)。
活动2、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讨论。
问题1:这些图形一共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问题2:针对第一类(正方体)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它们都是方方的,有的学生会说到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如六个面大小一样,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会说到名称)。
小结: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虽然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用途不同,但从形状方面来观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那些特点。
问题3: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第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找出后投影出示正方体模型。
(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正方体,但也有的学生会说正方形,这时可以强调回顾一下课前讲到的体和形的区别,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活动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体棱角不分明,这时可以简单的说它们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体。)。
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的学生就误认为是正方体,此时可以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之后再进行下面的讨论。
师: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体?
生:因为它的六个面不是都一样大的。
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
这时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比一比他们的边(正方体的棱长),有的说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说可以把正方体放在纸上,把它的每个面画下来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师肯定这些同学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小结: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认出来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
工具和方法动手去验证它。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六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七
学生讨论后小结: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弯的(曲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而且一样大,出示圆柱模型图及名称。
活动:从学具中找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问题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1)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2)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六、结束课程。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十九
1、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建模的过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本节主要内容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对"特点"一词比较陌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活动:打开自己的学具盒,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都拿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一类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分类,教师巡视。
(有的学生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物体,有的学生会一个物体重复分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其它学生说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可以分一个做一个标记。)。
活动2、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讨论。
问题1:这些图形一共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问题2:针对第一类(正方体)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它们都是方方的,有的学生会说到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如六个面大小一样,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会说到名称)。
小结: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虽然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用途不同,但从形状方面来观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那些特点。
问题3: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第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找出后投影出示正方体模型。
(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正方体,但也有的学生会说正方形,这时可以强调回顾一下课前讲到的体和形的区别,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活动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体棱角不分明,这时可以简单的说它们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体。)。
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的学生就误认为是正方体,此时可以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之后再进行下面的讨论。
师: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体?
生:因为它的六个面不是都一样大的。
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
这时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比一比他们的边(正方体的棱长),有的说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说可以把正方体放在纸上,把它的每个面画下来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师肯定这些同学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小结: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认出来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
工具和方法动手去验证它。
同认识正方体活动一样,针对第二类(长方体)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或者说它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个面,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等。)。
问题2: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这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明确长方体模型后投影出示)。
问题3:那么这一类物体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长方体)。
问题4: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评,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不是,或者说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而长方体不是。)。
问题5: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针对第三类(圆柱)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它们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弯的(曲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而且一样大,出示圆柱模型图及名称。
活动:从学具中找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问题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最后一类球学生能够很快说出它的名称、特点(曲面、易滚动等)及生活中是球体的物体。(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圆,这里只需结合实物如篮球或学具盒里的球体与黑板上的圆形做对比,再次强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即可。)。
1、课后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通过滚动圆柱、推长方体、转球、摸球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完成下题,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个,球()个。
(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想象月饼盒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感受面在体上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立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
圆柱。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二十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二十一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二十二
(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活动:打开自己的学具盒,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都拿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认识方向教案篇二十三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8页练习二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辨认正方形、长方形
5、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书上98页做一做第2题
二、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一题
2、动手涂色让学生看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书上98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9页练习二十一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2、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新授
1、初步认识三角形、圆
(1)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2、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圆的认识
(1)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1题
(2)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3题
三、达标测评
1、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2、动手涂色,练习二十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