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级调研报告(热门17篇)
报告撰写完成后,应该进行反馈和评估,以获取改进的机会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遵循逻辑思维,确保信息条理清晰、呼之欲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撰写报告。
村级调研报告篇一
本文目录。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取驻村蹲点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农村开展药品专项管理工作。以此对全县涉药单位进行调研监管,并从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药单位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足,与药品监管工作的欠缺和不到之处。在蹲点工作中,我重点对泽州县村级卫生所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在去到的、城三个乡镇中,我组共深入行政村xx个,涉药单位xx个,村级卫生所xx个,其中xx个卫生所没有正常营业。
(一)村卫生所是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在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目前的大多数卫生所由于种种原因,实质上已经变成了药店,在所调查的年药品流水在x元以上的10个卫生所中,药品的收益占到95%以上,剩下的5%大多数是接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仅有5%,以药养医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还有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个别村卫生所确实是集体性质外,绝大多数卫生所实质上已是个体,村大队对卫生所不闻不问,将其和杂货部一样看待,这也是三级医疗保健网底破了的集中体现。
(二)村卫生所作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为此,村卫生所成为农村从事医疗行为的“抢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松动,在城调研时,城村有卫生所2家,卫生院1家,xx村有卫生所2家,城村有卫生所2家,xx村有卫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卫生所家,这些卫生所都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合法证照;而在金村镇枣园村,有村卫生所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1个,在司药人员开的卫生所中,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手中无证,也在家开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是此人,又不能说他无证,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医疗办颁发的定点医疗机构证件,这样形成了三家都有证,三家都无证的尴尬,造成药品监管的被动。
2、从相关渠道领取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2、从乡镇卫生院购进药品。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村级卫生所承担着所在村村民的门诊费,而门诊费必须由卫生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而卫生院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把兑换的门诊费给卫生所直接换成了药品,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卫生院的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所的违法购进药品事实,这种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存在。
3、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个体非法药贩基本分三种,一是以非法购销药品为职业的。这些人通常都打有一个药品经营企业的名义进行销售药品,如在xx镇的药贩x某打着"药品经销部"这个不存在的企业的旗号兜售其药品。这种药贩经销的绝大多数都是假药,严重扰乱着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危害极大,是我们重点打击的对象;二是合法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员,在销售本企业产品同时,自己还带有非本单位药品,一般情况下,他们带的药品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等卫生所使用完药品后才索要药款,以躲避卫生所向其索要发票,进而在药监部门查处时逃避责任;三是个人到外地顺便捎带些药品以获利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最常见而群众又不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的药品未使用完,放在卫生所能卖一点算一点,这种药品卫生所无利可图,但卫生所人员碍于情面会放在所里代卖。
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二年不间断的督促,药品购进验收的记录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卫生所在记录药品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特别是在最后的验收情况栏中,卫生所的填写基本上都是空白,可见,验收记录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药监部门,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比较松散,在调查过的xx个卫生所中,对药品定期进行清理的仅仅9个,在检查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不及时销毁,如在xx村卫生所的药架上,摆放着20多年以前的针剂近10种,看情形卫生所也不会再使用这些药品了,但反映出了卫生所对药品管理的不善。
村卫生所药品的摆放随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提倡药品分类摆放,这是药品分类管理最起码的要求,通过检查村卫生所,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外观整洁度与药房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有相当部分卫生所药房设在家中,药品、蔬菜、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堆放在一起,使人在感观上对药品的疗效产生怀疑。
药品的效期管理对一个卫生所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卫生所在购进药品时,离药品效期越近,其风险就越大,而且在我县的村卫生所,仅、三个乡镇,就有92%的村卫生所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也是自收自支,这样在药品效期快到之前,卫生所医生必然会加大该种药品的使用频次,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就得不到保障,或者即使药品过期了,还是照样使用。还有绝大多数的村卫生所,因为脱离集体,药品不报损,过期药品依然摆在货架上。口服药品,尤其是中成药,相当多的卫生所医生认为只要没有严重污染,依然可以使用。在实际中,他们也是如此操作。
在检查过程中,常发现卫生所开着门也有人,但一问,看门的会说医生不在。给人看病的医生不在,那还开什么门?不错,在家户式卫生所中,司药人员往往就是家里的"闲人",他们既不培训,也不体检,对药品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仅凭道听途说的一星半点就开方卖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端最可怕的隐患。
村级卫生所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所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
说明书。
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所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所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擅自自配制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xx个村卫生所中x年度没有一家上报一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此外在本医疗机构内用食品冒充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研,了解村卫生所的难处,打击违法涉药行为,是维护卫生所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xx镇、xx镇、xx镇三乡镇有无证经营药品户24家,这些无证户大多都是家户式经营,这种模式在监管中难取证、难处理、难取缔,反复性强,只有采取保持持续监管的高压势态,让他们自动放弃,停止经营。
加强药品批发企业在我县销售行为的监管,在只要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药品主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渠道建立监管、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使主渠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农村卫生所造成药品管理上的不规范,主要和涉药人员的素质有关,在调研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所医生是通过省卫生厅集中进行的一次培训,取得中专毕业证的,也就是说这63%的人员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在取得中专毕业证后,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业务水平也令人担忧。在与村卫生所负责人座谈时,他们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他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旧的医药资源统一配置的年代,卫生所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应该让全村的人都到村卫生所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作异物,认为它们的存在出现,阻碍了卫生所的发展,从政策精神上看,应该是药店凭价格优势,村卫生所凭信用与医疗技术优势进行生存和发展竞争。上述卫生所人员观念,如不改变,常此以往,必然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的不稳定,假劣药品屡打不绝。
在调研中,家村卫生所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应付,都谈到了希望药监部门多来指导、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什么政策,及时通知大家。卫生所按要求整改,尽量少罚款。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药监执法的力度大,也反映出了药监人与相对人沟通少。药品监管与卫生所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入人性化管理,局与所沟通,药监人与涉药人员学习、交流,比如向老中医学习中药饮片的真假劣鉴别知识,相互间取长补短,让卫生所人员在主观上有合法经营药品、合理使用药品的想法,以此支配其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的强硬手段,只会使卫生所违法行为更隐蔽,危害更大,药品监管难度也更大。在规范指导的同时,监管也不能松,监管能督促卫生所整改和规范。以法制、人性的模式,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才能使药监人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管关系,才能形成村卫生所与药监部门“双赢”的局面。
通过对、三个乡镇的调研,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有的放失,针对农村卫生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返回目录。
税费改革后,村级没有了原来的收费权利和项目,不但没有收入渠道,还不同程度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给村级运转提出了新的课题。
乌敦套海镇合村并组后保留12个村委会,目前,每个村都有债务包袱,从10万元到70万元不等,村级债务总额在300万元以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是基础建设投资投资,造成资金沉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地方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要求村组办企业,搞开发,建基地。由于脱离实际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开始欠下大笔债务。
二是超越经济实力,举债达标。“普九”达标、修路办电、计划生育等达标升级都需要村级集体出钱出物,而村级财力有限,只有举债完成任务。特别是“普九”验收的强大压力,迫使村级大量向社会借贷,使村级债务雪上加霜。
三是垫付税费,借贷完成上交任务。农民负担过重,拖欠税费逐年增加,税费提留征收过早过急,夏征比例过高,村干部为了完成镇下达的税费任务和保村组运转,直接高息借贷上交。这是近几年村级债务膨胀最主要原因。
四是高息借债还债,造成债务膨胀。几乎所有的村,用高息借债来还高息。村级债务中约60%以上是有息借贷,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一般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导致债务恶性膨胀。
五是村组收农民以物抵税费造成亏损。由于物品价格不确定和不稳定,有的农民以实物抵上交,造成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格,形成欠债。
六是在原来体制下造成的浪费。以前村级支出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村级支出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村级开支不能量入为出,透支现象严重,使村级债务连年追加。
而在现实条件下,村级债务的化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是债务总数额居高不下。几年来,村级债务基本是稳定在原有的水平,虽然偿还了部分债务,但被利息抵消了。
二是化债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债措施和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一般都年限很长。税费改革后,机动地、林地的支配权等都要全民表决,靠盘活资产资源偿债的空间有限。
三是化债缺乏资金来源。首先,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偿还能力差。大多数村缺乏经济增长因素,有的入不敷出,还需靠借贷维持。当年收不抵支,入不敷出,没有收益,完全靠借贷维持运行,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开支缺口增大。一般村可用资金只有2-4万元,所有收入保运转都困难,没钱化债。
四是债务硬,债权软。目前,村级债务能化解的基本上都化解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化解。村级债权80%左右是农户欠款,欠款农户有的已迁走,有的人已去世,有的缺乏偿还能力,相当部分债权可能成为呆死悬帐。
五是高息借贷多,利息沉重。村级债务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用社、个人借款,这些债务都要支付利息,特别是民间借贷,大都是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的借债,高额的利息也使债务总额不断增长。
目前,解决村级运转难的渠道相对狭窄,以下方法可以逐步尝试:
一要调整财政收支体制,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做到财力下移,缺口上移。
二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力度,迅速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公共道路、水利设施、用电等方面的条件。
三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每年给予一定额度,按照程序核减村级已倒闭企业拖欠金融单位的呆、死账。
四要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和征用政策,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来源,而不是负担的源头。
五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使其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六要压缩村级人员职数,最大限度控制支出。
返回目录。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取驻村蹲点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农村开展药品专项管理工作。以此对全县涉药单位进行调研监管,并从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药单位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足,与药品监管工作的欠缺和不到之处。在蹲点工作中,我重点对泽州县村级卫生所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卫生所情况。
在去到的金村、高都、北义城三个乡镇中,我组共深入行政村93个,涉药单位108个,村级卫生所78个,其中2个卫生所没有正常营业。
(二)村卫生所作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为此,村卫生所成为农村从事医疗行为的“抢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松动,在北义城调研时,北义城村有卫生所2家,卫生院1家,西张村有卫生所2家,南义城村有卫生所2家,西黄石村有卫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卫生所2家,这些卫生所都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合法证照;而在金村镇枣园村,有村卫生所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1个,在司药人员开的卫生所中,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手中无证,也在家开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是此人,又不能说他无证,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医疗办颁发的定点医疗机构证件,这样形成了三家都有证,三家都无证的尴尬,造成药品监管的被动。
二、村卫生所药品购进情况。
(一)合法渠道。
2、从相关渠道领取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二)非法渠道。
2、从乡镇卫生院购进药品。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村级卫生所承担着所在村村民的门诊费,而门诊费必须由卫生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而卫生院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把兑换的门诊费给卫生所直接换成了药品,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卫生院的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所的违法购进药品事实,这种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存在。
(三)验收记录情况。
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二年不间断的督促,药品购进验收的记录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卫生所在记录药品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特别是在最后的验收情况栏中,卫生所的填写基本上都是空白,可见,验收记录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药监部门,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三、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情况。
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比较松散,在调查过的78个卫生所中,对药品定期进行清理的仅仅9个,在检查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不及时销毁,如在黄六坡村卫生所的药架上,摆放着20多年以前的针剂近10种,看情形卫生所也不会再使用这些药品了,但反映出了卫生所对药品管理的不善。
(一)药品随意摆放。
村卫生所药品的摆放随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提倡药品分类摆放,这是药品分类管理最起码的要求,通过检查村卫生所,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外观整洁度与药房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有相当部分卫生所药房设在家中,药品、蔬菜、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堆放在一起,使人在感观上对药品的疗效产生怀疑。
(二)药品的效期管理不足。
药品的效期管理对一个卫生所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卫生所在购进药品时,离药品效期越近,其风险就越大,而且在我县的村卫生所,仅北义城、高都、金村三个乡镇,就有92%的村卫生所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也是自收自支,这样在药品效期快到之前,卫生所医生必然会加大该种药品的使用频次,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就得不到保障,或者即使药品过期了,还是照样使用。还有绝大多数的村卫生所,因为脱离集体,药品不报损,过期药品依然摆在货架上。口服药品,尤其是中成药,相当多的卫生所医生认为只要没有严重污染,依然可以使用。在实际中,他们也是如此操作。
四、卫生所涉药人员管理。
在检查过程中,常发现卫生所开着门也有人,但一问,看门的会说医生不在。给人看病的医生不在,那还开什么门?不错,在家户式卫生所中,司药人员往往就是家里的"闲人",他们既不培训,也不体检,对药品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仅凭道听途说的一星半点就开方卖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端最可怕的隐患。
五、卫生所药品管理知识欠缺。
村级卫生所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所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所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所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擅自自配制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78个村卫生所中,度没有一家上报一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此外在本医疗机构内用食品冒充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六、卫生所的监管思考。
(一)认真调研,依法行政。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研,了解村卫生所的难处,打击违法涉药行为,是维护卫生所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北义城镇、高都镇、金村镇三乡镇有无证经营药品户24家,这些无证户大多都是家户式经营,这种模式在监管中难取证、难处理、难取缔,反复性强,只有采取保持持续监管的高压势态,让他们自动放弃,停止经营。
(二)规范卫生所的购药渠道。
加强药品批发企业在我县销售行为的监管,在只要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药品主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渠道建立监管、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使主渠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三)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所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所造成药品管理上的不规范,主要和涉药人员的素质有关,在调研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所医生是通过省卫生厅集中进行的一次培训,取得中专毕业证的,也就是说这63%的人员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在取得中专毕业证后,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业务水平也令人担忧。在与村卫生所负责人座谈时,他们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他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旧的医药资源统一配置的年代,卫生所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应该让全村的人都到村卫生所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作异物,认为它们的存在出现,阻碍了卫生所的发展,从政策精神上看,应该是药店凭价格优势,村卫生所凭信用与医疗技术优势进行生存和发展竞争。上述卫生所人员观念,如不改变,常此以往,必然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的不稳定,假劣药品屡打不绝。
(四)加强监督管理与指导。
在调研中,78家村卫生所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应付,都谈到了希望药监部门多来指导、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什么政策,及时通知大家。卫生所按要求整改,尽量少罚款。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药监执法的力度大,也反映出了药监人与相对人沟通少。药品监管与卫生所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入人性化管理,局与所沟通,药监人与涉药人员学习、交流,比如向老中医学习中药饮片的真假劣鉴别知识,相互间取长补短,让卫生所人员在主观上有合法经营药品、合理使用药品的想法,以此支配其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的强硬手段,只会使卫生所违法行为更隐蔽,危害更大,药品监管难度也更大。在规范指导的同时,监管也不能松,监管能督促卫生所整改和规范。以法制、人性的模式,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才能使药监人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管关系,才能形成村卫生所与药监部门“双赢”的局面。
通过对北义城、高都、金村三个乡镇的调研,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有的放失,针对农村卫生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返回目录。
按照省纪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讲廉政党课的要求,今天,我以践行“三严三实”,强化党性修养为题,与大家共同学习“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和在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要讲两个方面。
(一)“三严三实”概念。
1、“三严三实”的内涵。3月9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作风建设要求,引起了巨大反响。我以为,“修身”“用权”“律己”是对古今官员正心修身之方的凝练,讲究一个“严”,讲的是内功修养,素质修炼。严以修身,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举头三尺有神明,手握戒尺,慎微慎独、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谋事”“创业”“做人”是对古今官员做人做事之道的概括,讲究一个“实”,讲的是执法为民,要外化于行,实事求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谋事要实指的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不搞所谓“政绩工程”;创业要实指的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人要实,就是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2、“三严三实”的内在关系。“三严”和“三实”是密切相联,相互促进的。“三严”是内在要求,指向是主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严”,“三实”就有了基础。只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从信念和价值观上打造了“金刚不坏之身”,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向是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三实”,“三严”的实际价值才得以体现。只有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肯定。这“三严三实”的要求,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总结,是从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层面对作风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以“三严”祛歪风、以“三实”聚正气,不断开辟作风建设的新境界、树立移民部门的好形象。
(二)“三严三实”的历史传承。
历史的经验启迪人,历史的教训警示人。“三严三实”融会贯心通了中国传统文化、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直指做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领。古往今来,一些有作为的政治家以“严行实”“内严外实”“又严又实”“严严实实”的为政之道,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以及“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铭志。
1、从传统文化来看,古人在修身、用权、律己方面都不乏真知灼见,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去认真汲取和总结。《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尚且做到每天三次反省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作为共产党人更应如此。管仲说“审其所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管仲将一个人是否洁身自好、自觉修身,作为识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修身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许多“空谈”的教训和“实干”的光辉,仍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如战国时期赵括的“纸上谈兵”,致40万赵军兵败长平,最终令赵国一蹶不振;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坐而论道,“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使两晋也逐渐走向衰败。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改革,如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后人所乐道。
2、从党的优良传统看,谋事、创业、做人的“三实”则是对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精神的凝练。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成就,靠的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一个个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一次次完美的执行,最终汇聚成缔造新中国的巨大力量。靠的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在不同岗位上展现了“三严三实”、敢于担当的宝贵品格。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共产党员心怀崇高革命理想,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同样表现出不畏艰难险阻的“三严三实”精神,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像李大钊、方志敏、,像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像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就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周恩来说:“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说“领导干部要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应该做到‘三个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从而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说“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多次强调,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可见,“老实人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这些论述的实质都讲执行,没有执行力就没有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没有执行力也就不可能有民族复兴的光辉灿烂未来。
(三)“三严三实”的现实需要。
1、是治理“四风”的需要。党风政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成败。抓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是我们的基本思路,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态、就业类型、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精神追求、思维模式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四风”尖锐突出,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整齐”和“有偏差”的现象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客观存在。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当前,个别党员干部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共产主义越来越遥远;有的认为理想信念不能当饭吃,别太认真,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硬道理;有的认为没有好处谁还去入党,谁还去当党员、当干部,稍微管束得严一些,就大叫“为官不易”。一旦有了这些错误认识,看待“四风”问题的视角,对待“四风”问题的态度,都会发生偏移和变化。在会上讲之所以重提“三严三实”的要求,就是需要不断增强广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求真务实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2、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需要。目前,我国现在正处在两个同时并存的时期:一个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没有哪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发展如此之好;另一个则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即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没有哪个时段像现在这样社会矛盾如此之多。改革开放以来,出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突出地表现在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现在,“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重要民生问题困扰着不少的社会成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当代民众的向往和期盼。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有“三严三实”的作风作保障。这样才能使民生问题得到较大改善,才能够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我们党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3、是应对严酷国际斗争的需要。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习总书记指出,“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和深度调整时期”,“这个大变局,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综观当今世界战略大势,对我国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并非“四面楚歌”那样悲观,可以概括为“四个没有改变”: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没有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转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可控态势没有改变;我国与各大力量战略互动中的有利地位没有改变。同时,我国也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一是警惕和防止西方渗透颠覆战略。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军事部署、政治改造、经济控制、文化渗透等多种途径,将相关地区国家纳入对其有利的全球体系。世界上任何强国对我国难以实行军事“硬打击”,但其以“软渗透”为手段的颠覆战略将可能实现部分“心理上的占领”,这是更大、更长远的危害。二是警惕和防止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周边构成的威胁。最近在美国的挑拨唆使下,我国东海南海局势变得复杂化。如在东海,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军事战略由“专守防卫”转向外向型和进攻型,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南海问题升温与域外大国插手密切相关。最近,中国企业所属“981”钻井平台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钻探活动,越南进行了非法强力干扰,上千次冲闯中方警戒区及冲撞中方公务船,同时,还纵容其国内反华游行示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在越企业进行打砸抢烧,残酷杀害并打伤数百名中国在越公民,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就越南非法强力干扰中建南项目一事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并递交了中国立场文件。发布这份文件旨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因此,要让越南等有关国家明了我们具有使用必要手段捍卫主权的战略决心,具备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坚定意志,使其放弃侥幸心理、作出明智选择。三是警惕和防止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网络安全事关国家主权,事关经济社会运转安全,也事关人们生活质量。美国等西方所谓“网络自由”其实是一种网络霸权。在信息时代,夺取和保持网络空间优势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夺取制海权、制空权更为重要。还有,现代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和民族分裂主义、能源安全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等社会各项领域都面临安全威胁。例如,没有定价权,国家产业体系就没有安全;没有一定的高科技,网络就没有安全;没有足够的文化优势,国家话语就没有安全,等等。这些就是当前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三严三实”的基本现实指向和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党员干部个人必备素质。
一个单位的发展,党员干部是决定性力量,作风是关键性因素。“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永远在脚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
(一)严以修身才能做官正。修己正身是做好人、为好官最基本的要求。好人未必是好官,好官必定是好人,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严以修身才能做官正、才能做好官。
1、修身于理想。献身理想与明哲保身是两难之事。对党员干部来说,人民群众不在乎你知道什么,而想知道你在乎什么。无数先贤在两难面前,为理想放弃了保身。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重明哲,毅然决然,舍生取义;屈原在理想与生命之间放弃了生命,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生存的意义而不在生命本身;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三座大山压迫的旧中国,内乱外患使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革命理想、坚守民族大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终于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员那种敢于为理想献身、用理想净身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强调,“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我们依据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样整个逻辑才成立。”“中国走这条路,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还有什么可以动摇我们的信念呢?”在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我们的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有希望的!
2、修身于德。古人讲:“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以一日无德”。“立身立业,必先养德。”庄子云“内圣外王”说的都是修身立德,对为人为官的基础作用。
要以学修德。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与他担任职务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更不会随着职务的提升而自然上升。现在有的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就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各方面都比别人强,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这就很容易犯错误。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学习对于修德的基础性作用,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把读书当作最大的人生乐趣,用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不断提升道德境界。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带头,做到毕生学习,毕生陶冶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倡导者、模范实践者和风气引导者。
要以行修德。道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要见之于实践。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干部只有把共产党人的道德要求“体诸身、见诸行”,经受苦与乐、荣与辱、公与私、权与法等各方面的考验,才能不断锤炼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党员干部要注重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中培养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要以律修德。一方面,组织上对干部要从严要求,加强他律,坚决纠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严以律己,把组织的要求和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意志和信念。我们党一再强调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都是要求加强自律以修德。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要慎独、慎微,不仅在公众场合、有人监督的时候,而且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都能严以律己,防止萌发错误的意识、不正当的欲望和不健康的心理。尤其是掌有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坚守廉洁自律,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以德服人、以能立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实事。
3、修身于志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抵御腐朽观念的侵蚀,讲操守,重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党员干部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保持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要净化心灵。在当今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很多的诱惑。领导干部也是人,有七情六欲,有各种爱好、追求和欲望。但爱好应当高雅,追求应得体,欲望应该正当。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些人之所以在诱惑面前“一念之差”、“一触即溃”,就在于不能战胜自己。同样一件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抢一步伤人害已,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保持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真善美的心灵是至关紧要的。党员干部修身正德要想得透、看得开、有“四心”。即诚实心,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诉求。人生之要是诚以修身,信以立命;同志之间要谦虚诚实,坦荡待人;困难面前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宽容心,“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慈颜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宽容怨己之人,宽容难平之事,给自己的心理安上调节阀。善良心,心存善良,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对人敞开开心扉,就会光明磊落,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就会始终保持泰然处之的心理状态。感恩心,受人之恩要报答。对党的培养、组织的提拔、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援手,要心存感激。
规章制度。
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事实表明极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从情趣爱好、生活作风等“小节”上开始走向蜕化变质最终沦为腐败分子。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小节不仅是道德品质和本性修养的一种反映更是折射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都是从小处着眼、细微入手。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落实每一条规定、每一条禁令入手努力做到“慎初”“慎微”“慎独”。要从减少每一次铺张浪费、拒绝每一次公款吃喝、搞好每一次基层调研上检验自己在工作小节上是否克己奉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到躬身践行、自检反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升华人生境界。
要健康生活。党员干部丰富一下业余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要太分散精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不能玩物丧志,要把握好度。不能太没有格调,防止热衷于灯红酒绿,沉缅于低级趣味。健康的业余生活,有利于身心愉悦、陶冶情操,使人生多彩。比如,多一点体育运动,就会强身健体,筋络通畅,少发脾气;多一点文艺活动,就会兴趣高雅,心情舒畅,性格温和;多一点旅游活动,就会脚下有力,视野宽广,融于自然;多一点读书活动,就会志存高远,知行合一,谦虚谨慎。党员干部健康的业余爱好多了,生活就充实了,精气神就足了。
(二)严以律己才能严以用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意思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才有可能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而具备应有的威信和凝聚力,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要严格自律。自律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古代的君子崇尚“节欲”,就是因为人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人类对事物的要求。欲望并不都是错,关键是把握好度。物欲横流,产生了资源浪费、贪污腐败、良知泯灭等乱象;不节食欲产生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利欲炽燃即是火焰、贪爱沉溺便为苦海”,“日食三餐、夜宿五尺”,“空手来到世界,最后空手离开世界”,没有人会例外。明白了这些事理,我们的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时处处用党章以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对照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常记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领导干部更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同时,领导干部还要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以权谋私,决不搞特权,真正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守住为官做人底线、坚持道德信念防线、不踩法纪法规红线,做一个清正廉洁、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共产党人。
2、要严以用权。一个单位,上至领导干部、下至中层骨干都行使着审批权、执法权和监督权等具体权力,管理着人钱物和工程项目等重点事务,是单位的“实权派”和“主劳力”。处长、科长们往往集政策法规的起草者和执行者于一身,能够对决策、执行、监督自始至终产生直接影响,严以用权至关重要。领导权力是神圣的,同时又具有两重性,弄得不好还会出现腐化。权力既能成事,也会败事,要有敬畏之心,如履薄冰。一位国外哲人说:“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这都是出于对权力的高度责任和内心敬畏而提出的从严自律的要求。毛泽东曾赞赏诸葛亮一生谨慎,把“惟谨慎”与“成大事”联系在一起看,很值得我们深思。邓小平曾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人民,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点。”小平同志所说的三个“怕”,就包含着“敬畏”的意思,是对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种警示。怕党,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监督;怕群众,就是要懂得“水亦载舟亦覆舟”的历史规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怕民主党派讲的是正确对待党外监督。有人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官员把权力当成乐趣和儿戏,那这个国家灭亡就为期不远了;如果把权力当成责任和压力,那么这个民族一定会兴旺发达。正确对待职权,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是对为官从政者理想、胸襟、道德、情操的特殊要求。
3、要严格制度。领导干部保持廉洁,既靠自律,又靠他律。要加强惩防体系的建设,逐步形成人们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不用腐的保障机制。与王岐山书记多次强调制度要刚性运行,成为硬约束,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中央到地方,在制约权力方面的制度不少,对制度反腐的认同也已经深入人心,但制度的权威性不容乐观。如:一些地方与单位重制度的制定而轻制度的执行,把制度放在口头、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制度是管下级、下属、别人的,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搞特殊化;一些单位和个人执行制度不规范、不严格,随意性较大,产生了一些不公平现象,降低了制度的公信力;机关作风纪律、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制度抓一抓就变好、松一松就复原类似的问题并不少见。建立健全制度很重要,但执行和遵守制度更重要。这样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以用权既靠制度约束,也需要观念自觉。正如哲人所言,唤起心中敬畏的,有头顶的星空,还有心中的道德和良心。
(三)谋事创业实才能为民服务实。
1、谋事创业要确保正确方向。谋事创业是将目标变成结果的过程,目标直接决定执行的成效,如果目标出现偏差,就可能南辕北辙。移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最广大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每个移民工作者谋事创业的正确方向。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身体力行党的宗旨,把出发点放到移民维权和改善民生上,而不是一己私欲、树碑立传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到求真务实上,而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固本强基、科学发展上,而不是盲目攀比、急功近利上。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移民事业,永葆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确保各项工作在执行中不跑偏、不走样。
2、谋事创业要锤炼迎难而上的精神。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没有发展。在任何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矛盾和问题,这是常态。当前,移民工作也同样面临较多问题和困难。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移民安置方式不断扩展和深化,库区环境资源容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移民的利益如何维护,如何共享改革的发展成功,移民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加快,对移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等。可以说问题始终伴随着发展,推动着事业向前发展。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要带着问题调研,多到基层接地气,多到现场摸实情,从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规律性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而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共产党人谋事创业的过程,为民服务的过程。
3、谋事创业贵在抓工作落实。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良好的的工作习惯,贵在持之以恒,虎头蛇尾,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谋事创业应重点养成严、实、新、快的好作风:一是从“严”,总理曾以严厉措词警告各级官员:“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养成高度负责、追求卓越的好作风。二是从“实”,说,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从点滴做起,从实干做起,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三是从“新”,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坚决克服生搬硬套、墨守成规的陋习,养成敢打敢拼、勇于创新的好作风。四是从“快”,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执行中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高效守时的好作风。
(四)“三严三实”是由大国走向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之“魂”,核心“软件”。
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用“三严三实”立好兴国强国之“魂”。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当前我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空位置呢?从总体上看,“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的国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没有变。”的时空定位。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我们党之所以一再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论述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等,实际上就是不断明确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时空定位。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全方位地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国际化进程——我们就这样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1xx年、2xx年乃至3xx年所走过的历史。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近10%,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之一。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比,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发展尚谈不上超常超前,也谈不上创优领先,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补课追赶发展”依旧任重道远。距离两个一百年目标、民族复兴梦想,依然面对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严峻考验。改革涉入深水区,发展面临攻坚战,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挑战前所未有,困难世所罕见。中国梦是成功梦,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有成功和出彩的机会。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无论国家与民族的成功还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成功,都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国精神;都需要“三严三实”的党风政风,这就是由大国走向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之“魂”。
其次,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用好“三严三实”这个核心“软件”。实现“中国梦”,是一场新时代的大考,是一次新时期的长征。置身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社会,强化担当精神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课题。现在,我们的干部队伍总的是好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日常工作敢负责、关键时刻敢担当。同时也要看到,有不少干部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有的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有的干部借口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严了、紧箍咒紧了,为自己不担当、不作为找理由,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这样发展下去,何谈“中国梦”的实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顽固性和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党员干部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在转变作风上用真心、下苦功、求实效。从纠治“四风”入手,打造培养一支“三严三实”的干部队伍,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于伟大事业之中,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当前,湖南正站在跨越发展、蓄势腾飞的新起点上。建设“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实施赶超、建设中等发达省份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省人民特别是移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一定要自觉落实好系列讲话精神,用好“三严三实”这个核心“软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加快实现富民强省和库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村级调研报告篇二
市委组织部:
为全面摸清我乡村级收入现状,进一步研究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对策措施,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结合我乡的当前的工作实际,抽调乡组织室、经管站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我乡的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收入情况的调研。现将仪阳乡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的村级收入的现状。
共有4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06万人,耕地面积46699亩。其中村级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有5个,占10.2%,3万元-5万元的村有26个,占53.1%,5万元-10万元的村有9个,占18.4%,10万元-50万元的村有9个,占18.4%,50万元-100万元的村有1个,占2%。
总体上来说,近几年我乡村级收入有了很大转变,主要呈以下三个特点:(1)村财政收入来源比较广,充分利用资源性(开发旅游、发展肥桃)、资产性(各种固定资产的.承包、转让、租赁费用等)的优势增加村级收入。(2)村级收入比较稳定。村干部敢于创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好。(村级的一些企业、协会初具规模)(3)村财管理使用具有计划性。除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落实干部待遇等非生产性的开支外,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再生产投入,保持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经验做法。
由于各村自然、经济基础不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因村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临近城区的村,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仪阳乡政府为鼓励村级发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对村级自主招商引资项目上制定了在乡级工商税收中返还20%的优惠政策。乡驻地村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引进了6个工业项目,建商业楼2.2万平方米,全村从事第三产业人数达1260人,集体每年纯收入200多万元。
(2)农产品有优势的村,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仪阳乡村依托丰富的桃花资源,大搞生态旅游,连续两年,仅门票一项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他们还成立了肥桃协会,积极为桃农开展系列化微利服务,集体年可增收10万元。目前全乡有22个村普遍采取了“支部+协会”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林果、有机菜、桑蚕,促进了集体群众双增收。
(3)有矿产资源的村,立足资源增加收入。全乡非煤矿山,每年向村级提供承包费80多万元,东西部山区一些山多、石多的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4)“三荒”资源多的村,围绕土地增加收入。去年以来,全乡发展用材林、经济林10000多亩,有效的增加了村级收入。
不同类型的村通过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历次税费改革对集体收入的影响,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三、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性问题,资源相对单一,有的已承包给个人,部分剩余的利用率不高。
2、资金性问题,资金相对匮乏,对再生产的投入力度不够。
3、引进来、走出去的问题,有些村级企业只局限于本地区、没有做好本区域外的文章。
总之,我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既有全市性的共性因素,也有我乡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从深层次剖析还有村级班子建设的问题,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自然条件差,全乡共有144座山,49个村47个有山,而且全都是立地条件差、开发难度大的青石山。水源奇缺,80%的村只能解决生活用水。除石才外,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开发。20多个村集中在东部山区,都是山村、小村。
2、主观原因——致富能力不强,部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活跃,经济意识不强,找不到致富门路,即使有好的致富门路,也不敢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的路子。
3、历史原因——村级债务重,村以前欠帐比较多,换贷负担重,沉重的村级债务加重了村级组织和农民的负担,村级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换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生产的投入。
四、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对策措施。
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至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选准项目,政策扶持,营造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良好环境。制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发展村级经济有较大成绩的进行表彰奖励。
2、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乡镇拿出配套资金,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实体,增加村级收入的启动资金;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上,优先安排给村级经济薄弱村,改善生产条件,优化起发展环境。
3、乡党委要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培训、学习。
4、交流,活跃思路,特别是在选人上下大气力,通过换届,一大批“双带”型的致富能手进入班子,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要积极引导村级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变资源优势为新兴产业优势,利用山野风光、历史文化沉淀,开发扩大乡村游、民俗游等等。
村级调研报告篇三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村级调研报告篇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党组织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就这项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思路。
全县18乡镇、街道及园区辖有182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约34万。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一是我县所有18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有71个村无固定年收入占总村数的39.2%,有固定年收入的情况为(年收入1万元以下15个占8.2%、年收入1-2万元20个占10.9%、年收入2-5万元37个占20.3%、年收入5万元以上39个21.4%。所有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资源管理、征地及青苗补偿、固定资产租赁和其它赞助等。二是村居委会、社区之间差异明,主要表现在区域位置、管理人口多少、村干部人员配置及相应的工资报酬等。区域位置靠近城区及效边和景区景点、集镇所在地的村优势明显;管理人口上大的村管理近4千人、而小的村才不到1千人,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5-10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3到4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1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村村通的道路硬化、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份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1.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全县“空壳村”与“百万元村”并存,县城周边和旅游经济发展快的乡镇靠土地征收补偿和旅游资源补偿的村委会集体经济积累高的占具前列水平,达百万元以上,如年收入超百万元以上的村有江湾、李坑、王村3个;而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是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导致集体经济积累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社区)超过半数以上。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3.是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份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是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是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6.是产权不明晰,利用效率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1.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凡临近县城近郊、集镇、景区景点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多数位于山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村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2.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无其它稳定来源,除个别少数村有土地征用、旅游资源等收入,但随着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3.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县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是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针对少数行政村规模与村干部配备拥肿不合理要进行精简缩身减少支出,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选优配强班子,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党支部书记。
2.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县、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二是建立信贷支持和费用减免政策,协调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贷款支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工商、税务、土地等方面的税费实行减免和优惠。三是采取县局部门联动帮扶,结合“城乡结对子、联动共创建”、“联乡、驻村”等活动,按照“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对口帮扶、一定三年”的思路,由县直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切实可行的帮扶。3.是要突破政策瓶颈限制。如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我县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尽量“松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和欠发达、近郊和偏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队伍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改造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做强做大古建民宿产业,妥善解决古建保护资金的压力,通过合法利用政策引导,置换村中闲置古民居产权归集体所有,对外统一招租,通过租赁或者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这既保住了民居古建,又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村级调研报告篇五
20xx年以来,__镇党委政府按照《****×××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党办发[xx]52号)文件的要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两年来,全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相继实行了乡镇副职及党员干部包抓责任制、部门包抓连带责任制、村干部“具体责任人”等制度。四是把乡镇领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工资挂钩,抓得好,给予重奖等一系列措施。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机制,夯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总支签订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明确了各级的责任和奖惩措施。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联系领导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把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实行奖惩责任制。
2、开阔思路,选准路子。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强村,实现农村经济由传统数量型向特色质量型的转变。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四一”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一是围绕山地优势做文章,发展绿色经济。高堡村利用村集体荒山面积大,适宜桉树生产的优势,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建成了50xxxx油桉基地,通过协会向群众收取管理费作为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年、余元。二是走矿产资源开发的路子。__、白塔、照和、红桥四个村委会充分利用集体矿山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开发矿产资源,使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三是抓住曲嵩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建设机遇,__、梁田、红桥、白塔、照和等村充分利用征地发展基金,在发展第三产业上下功夫,联合农户或工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__村、白塔村利用地处集镇附近的区位优势,发展集镇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招商引资,借鸡下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吸引客商到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__村积极支持和配合好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00xxxx珍稀花卉苗木基地和云南绿源菇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收取管理费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高堡村在去年与祥龙亚麻有限公司、宣威花椒蔬菜有限公司签订了的10xxxx亚麻种植和40xxxx韩国辣椒种植订单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订单数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xxxx元以上。龙海村、袜度村等村积极引进亚麻种植订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是建立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小房子村利用xxxx元的.发展基金,积极引进富源“大河乌猪”,建立了仔猪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xxx元以上。
3、多方帮扶,分类指导。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镇直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发挥本部门专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全力帮扶。两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从镇直部门中抽调了3xxxx名懂经营,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积极引导村组干部拓宽视野,挖掘自身优势,瞅准种、养业,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形成了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经济戏的良好局面。镇土管所在土地承包、租赁、拍卖有关农村政策方面给予农户指导;经管站在狠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给予指导;林业站以“绿满马龙”工程为突破口围绕集体林园建设给予人、财、物力的支持;水务所从农田水利建设上给予资金或技术倾斜扶持;企业办加大乡镇企业兴办力度,派员到村指导,加强信息和产品销售服务;产业办根据各村特点,帮助有关村建成一批集体性质的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并做好相关服务;金融部门加大了支农资金投放率,给予资金扶持。
4、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各村党总支以“五个好”为目标,建设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村党总支。“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准、选好村党总支书记,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尤其是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培养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创敢干的村干部队伍,以党支部为核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干部到经济发展好的宣威等市县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澄清错误认识,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找准本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在县镇党校培训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村四化”建设,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消除了干部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心理,使干部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共识,坚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5、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加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在厉行节约,增加积累,难点在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长久以来村集体只重投资不重管理,大部分固定资产尽管都采取了承包方式,但由于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偏低,折损补偿责任不明确,承包者只管使用不顾集体固定资产的维护,发包者(村集体)也不计成本,不关心折损,不进行折旧提取,因此不几年的时间,集体固定资产便没有了使用价值,前期积累昙花一现,集体经济前功尽弃。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各村都注重加强价值形态的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或者出售变现或者承包租赁。搞承包或租赁时,在要求承包租赁者维护好集体固定资产的同时,我镇还建立了村集体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每年从收取的承包费或租赁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折旧费,以保持固定资产的原价值形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村“两委”存在“等、靠、要”思想,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差;二是部分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三是部分村没有固定集体资产,没有可支配使用的资源;四是部分村虽有山地农田和其他一些资源,但无开拓门路;五是部分村虽然办了一些实业,但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效益差;六是部分村办项目刚起步,成效不大。七是部分村对集体资源管理不力,忽视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些村发展集体经济,仍然困难重重,从主观上讲,在于从村民到村干部都不太重视集体经济,集体观念、集体经济意识淡薄,甚至我们的乡镇干部有时也只强调村干部带头致富,而忽视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从客观上讲,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善。
下步工作打算:为推动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将从解决制约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问题入手,在下步工作中坚持做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与搞活经营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解决好村级不良债务相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综合开发之路;二是注重培养和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动效应;三是大胆尝试,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是强化村集体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五是帮助困难村“体外造血”;六是清理不良债务。
村级调研报告篇六
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农民最直接、最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关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能否提前实现的根本所在。
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村级集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壮大村级财力的根本途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关键要靠两条:一条是要有人办事,一条是要有钱办事。村干部的工资要支付,村里一些必要的建设要搞,村里的公益事业要发展,仅仅靠“街道统筹、村级提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级财力,才能保证村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搞社会主义的目的不是走两极分化道路,而是走全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事实证明,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村统一支配的财力就雄厚,就可以有能力为全村人办大事、办好事,才能更好地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只有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里的各项公益和福利才能有持续可靠的保障。
(三)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保证。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就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支部就会得到村民由衷的拥护,党的形象和威信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穷民贫,不但不能为村民谋利,而且还要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指标不断向农民伸手要钱,增加农民负担,严重影响干群和党群关系。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和动摇基层党组织的基础。
(四)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从农村的调查数据分析看,现已超过或达到小康标准的村,无疑是村集体经济搞得比较好的村。这些村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培植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农业效益,形成区域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呈下降趋势。据调查,慈溪市约20%的村级集体收入在下降,集体资产也逐年减少。譬如,20__年以来新华村集体收入分别是:335万元;292万元;110万元;20__年以来村集体资产分别是:2736万元;2579万元。
(二)村级集体经济来源结构不尽合理。作为村集体经济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即土地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变化,所剩无几的村集体土地也已规划,无法为村集体统一经营带来收入,加上村集体企业改制转制、电力管理部门实行同网同价直接管理和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统筹后,使村集体经济渠道愈来愈窄,集体收入越来越少,失去原有的优势。
(三)村级集体经济收不抵支。现在的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两升一降的趋势:各类应收欠款逐年上升和各类非生产性支出(工资和各种福利)逐步上升,而村级集体年度可支配收入逐年减少。据统计显示,目前由于村级用于生产服务和管理开支等费用,占可支配资金的三分之二还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难以保障。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由于在政策上强调家庭承包经营三十年不变,因此家庭承包经营在多数人的头脑里烙印很深,忽视集体统一经营在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般人认为,发展个体私营才符合时代要求,宣传和倡导发展集体经济非但没有意义,也不合时宜。实际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是由当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决定的。当前,还是要大力倡导和扶植村集体经济为主,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经济格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对改革的理解不深。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初步成功,也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深化改革,应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以农民群众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一些地方在具体工作中忽视或者是放弃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愿,采取简单的方式推行改革,于是就造就出一些“数字”干部。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在农村搞改革,必须要因村制宜,把握好时机,稳步推进,不能搞“一刀切”,采取强推强改。
(三)村级集体经济趋弱化。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固定的财源逐渐减少;二是村办集体企业大量转制、改制,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从原先集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逐步退出,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从直接生产经营转为资本经营;三是村级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和优势正渐渐失去,如企业在向园区集中,人口在向城镇化发展,土地在向种田大户集中等。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集体经济可以体现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发展。”为此,村级经济要本着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作用,有利于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的基本原则,去探索和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公有制形式,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经济组织,应增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刻领会和把握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村改革改制工作的精神实质,认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村班子工作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要把有理想、会经营、懂管理,市场意识强和乐意为村民服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栋梁之才。
(二)开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实行股份制合作化。将原村经济合作社改造成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把村属经营性资产经评估量化折股,同时村属社员应分别按农龄股、人口股测算到户,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村集体经济以股份制形式进行经营,也可以吸收社会其他资金加以组合,村集体在其中有一定的股份或控股,形成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从而使集体资本增大并获利增值。二是兴办各类市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选定乡镇政府所在地、本村居民集中居住地、外来务工人员集居地兴办农副产品、小商品市场、小菜场等各类不同规模的专业市场,以此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充分利用闲置设施设备。利用闲置的企业厂房、仓库、大会堂等设施,租赁给农户发展专业饲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既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又盘活了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实施资本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利用经济区间优势,集中建造个私企业开发经营用房,做好房地产文章,拓展比较稳固的集体增收途径。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加大应收欠款的清欠力度,防止呆帐资金。五是开展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平台,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农村四个文明建设内容,加大投入,提升档次,争取政策性补贴或奖励资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六是开展多种经营形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组建一些专业合作的服务性经营实体,为农户有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全程化服务,既带动了农民致富,又促进了集体增收;在发展农业基地的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一定要选好项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完善生产条件和环保设施,为农民承包经营提供方便。村集体通过招标承租的形式向承包商或种养大户发包经营资源,村级集体可在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和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使用权,通过向农户支付一定的租金,把农户承包的土地再度集中起来,由集体转包他人经营,村集体可以增加承包收入。坚持和完善集体经济内部的积累制度,按规定足额提取农业发展基金。
(三)节约村级集体经济开资。首先,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乡镇(街道)农办指导下,统一设置规范的村财务登记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报账和帐目公布制度,公布帐目要清楚、详细、内容完善;实行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盈利权三不变原则,坚持三个“不准”:即不准挪用,不准坐支,不准私设小金库财经制度。其次,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定期把财务收支过程和财务结果向群众张榜公布,收入按项目,开支按次序公布,给群众一个明白。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逐一把细目公布于众,不得“捆绑”列支。再次,强化监督机制,严格非生产性开支。村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应推荐办事公道、威望较高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对村主管财务领导审批签字的收、支票据,由民主理财小组逐一审核,严格审核把关程序,增加审核透明度。对不合理的开支,坚持谁花钱,谁负责退出的原则。坚决杜绝用公款吃喝、请客送礼等非生产性开支,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村民的监督,以保证集体经济安全、有序运转。
村级调研报告篇七
村干部身处农村基层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如何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使他们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精力集中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全乡各行政村,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16个行政村,共有农村党员461名,村两委干部共174人,其中,党支部书记16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5人,专职村委会主任11人。底,村干部平均工资2143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工资3000元,非“一肩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资210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资待遇较低,经济收入少。村干部长期处在农村基层工作第一线,工作任务量大,事情繁杂,大事小情无所不管,但在工资待遇标准上普遍较低。我乡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为2143元,按年平均工资2143元计算,村干部的月收入只有179元,这样的工资收入与工作量不对等,收入与当年我乡3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较相差1082元,与当年我乡3647元的外出务工人员平均收入相比较每月也相差1504元。同时,村干部的收入还要负担因公手机费、摩托车汽油费,这些支出使村干部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二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村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总体来看是好的,一些村干部能积极带领群众抓好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导致村级各项建设事业搞不上去。究其原因,是因为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和严格的年度工作考核机制,造成村干部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调动。
三是干事难度较大,工作劲头小。村干部官虽小,但管理一个村小到几百人,大到上千人的所有事务,工作多,任务重,事情杂,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全靠村干部去完成,尤其是在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对村干部的依赖性更强。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面对基础设施落后和“口袋”没钱的局面,村干部是处在想干事确没钱干事的两难境地。村干部上任初的慷慨陈词不能兑现,群众的愿望不能实现,不仅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群众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了困难要找你,不顺心意就告你”,也使村干部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
四是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发展方式不科学。当前,有些村干部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整日应付了事,有的村干部也确实想为本村的群众办一些事情,但在此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群众能够看得见的,如对于道路硬化、整村推进、人畜饮水等项目工作较为重视,但对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却很少过问,同时对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有的甚至只注重追求一时的“政绩”,忽视了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上述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年度为单位对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解决好村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另一方面要建立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理解他们的难处和苦衷,解决好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村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考评机制。
1、推行村干部年度目标绩效考评制。以“项目化、责任制、严考核、重奖惩”为标准,推行对村干部的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确定完善的保障措施,把实施年度目标绩效考评作为提高村干部能力水平、加快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纳入到全乡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以绩效考核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开拓奋进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促使村干部适应形势,转换角色,找准定位,在思想上更尊重农民,在感情上更贴近农民,自觉当好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2、确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坚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客观公正、权责统一,民主公开、群众公认,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每年年底对村干部工作进行科学考核。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村干部绩效考核指标能够科学规范、简便适用、切合实际。一是围绕发展制定各村的年度目标任务。按照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指导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围绕经济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增强“三力”作用等方面规划确定村“两委”班子及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年度工作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体现一定的“台阶”效应,既要有经济指标,又要有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社会指标,努力形成年度目标围绕发展定,干部围绕发展转的年度目标导向。二是结合实际确定年度工作目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户代表会审定全年年度工作目标,通过群众审议、“两委”集体决议的办法,确定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公平公正的年度目标绩效指标,使群众及干部明白,每年村“两委”及村干部要干好哪些工作,实现哪些目标。三是细化标准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根据各村的年度工作目标,从经济指标、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与社会事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工作等五大指标入手,研究每项工作分值,明确评分办法,并写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乡上与村上签订责任书,让村干部早知晓、常对照,引导和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3、确定严格的操作程序。要建立标准化的考评流程。一是村干部自评。每年年度组织各村根据年度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内容,认真做好全方位的自查自评,然后以书面形式将自评报告报乡党委。二是组织考核。乡上成立年度目标考核领导小组,要求计生、司法、畜牧、水务、社会经济服务中心等站所对村上报的数据进行核实,并向乡考核领导小组提供相关资料以便核查校对。乡党委及时组织相关站所组成考评组,采取看现场、查资料、走访群众、抽样调查、核实数据等形式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考核评价。三是群众测评。先后组织两个层次的测评,即组织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和村党员、老干部代表、县乡人大代表、户代表,分别召开会议,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最后把这两个层次的测评结果分别按分值比例综合汇总,量化计入年度目标考核结果。四是结果公示。考评组将认定后的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年度目标考核结果报乡党委审定后,在乡政务公开栏和各村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全村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员和群众有权提出质疑。
4、做好年度考核目标的兑现落实。一是将年度考核目标兑现落实到村干部的工作报酬上。改革现行工资发放体制,将村干部工资结构统一调整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二部分,分别占工资总额的70%和30%,30%的绩效工资按考核结果放发,体现多劳多得,明确奖惩。二是对将年度考核目标兑现落实村干部“能上能下”上,完善罢免程序,对考察不称职或群众意见较大、满意率偏低的农村干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诫勉谈话或按有关规定予以调整,真正使农村干部有压力、有动力,克服“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
(二)建立行之有效地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工作帮扶制度。建议县直部门与农村党支部经常性地开展广泛的互帮互助活动,帮助村上理思路、扶产业、训人才、壮基础、抓党建。乡上加大对贫困村、不稳定村、后进村的帮扶指导力度,对村干部工作上多理解、少责难,多指导、少指责,多帮助、少要求。强化乡领导包片工作责任,每月集中一定时间深入各村帮助村干部开展工作,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减轻村干部工作压力,增强他们攻坚克难的信心。
二是建立生活关爱制度。关心体贴村干部,建立正常的慰问、体检等制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村干部家有红白喜事的,力所能及地送上乡上的一点心意。在村干部的一届任期内,组织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使他们做到有病早预防、早治疗。设立特困村干部扶助基金,家中出现突发性灾祸或患重大疾病的村干部,及时上门走访慰问,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解决生活困难。对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年老体弱的离任村干部,帮助他们解决“低保”待遇。
三是建立沟通谈心制度。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每年乡镇党政一把手与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开展一次谈心,及时了解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消除思想顾虑,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通过与村干部谈心交心,正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尽力搞好协调服务,做到工作上理解,言行上尊重,生活上关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是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定期表彰奖励优秀村干部,努力形成重视、关心、爱护村干部的社会环境。结合“七·一”表彰,采取“一年一评、两年一届”的方式,每两年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七·一”、春节期间,对卸任老干部进行经常性的走访慰问,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精神上得到慰藉,而且可以使现任村干部看到,既使今后他们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党仍然会记得他们。对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由乡党委颁发荣誉证书,激发他们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感。在评选各级先进,推荐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要有意识地向村干部倾斜,提高村干部在各级各类先进评比中的名额比例,加强对村干部的荣誉激励。
村级调研报告篇八
__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立足实际,采取多项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__年,__市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6%,总支出2.67亿元,同比增长5.9%。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发展到487个,其中,收益在5-10万元的村发展到__7个,在10-50万元的村发展到87个,过50万元的村发展到20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资源开发型。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鼓励市郊村、镇郊村以及公路沿线、流域沿线的村组,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干河街道办事处__村属城中村,近年来,他们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着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房产业的同时,大力兴办商业门栋,用于增加村级积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全村共拥有各类大小门栋400多个,年租金收入近600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适龄人员的养老保险,而且每年用于村民分红的资金就高达300多万元。__街道办事处刘口村抓住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机遇,以“瞄准一个区域、建设一条街道、打造一带产业、完善一个中心、酝酿一个市场”为目标,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由负债200多万元到集体经济“亿元村”的神奇蝶变。龙华山街道办事处河湾村充分发挥紧邻汉江的区位优势,先后兴建了货运码头、青沙站、搬运站和仓储设施,每年可创收近100万元。__镇__村从20xx年开始,拿出1700亩土地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开发__工业小区,目前已有33家企业进场兴业,吸纳了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同时,村里每年还可得到征地公益金34万元。
2.资产经营型。一是盘活土地资产。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趋势,合理利用村级“自留地”,适度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增加集体收入。20__年,__镇__村与中粮米业__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按650元每亩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959亩(其中沟路渠近200亩),建设富硒水稻产业园,增加集体收入__万元。__镇__村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按5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1000亩,随后以600元/亩的价格分别租赁给2家企业兴办苗圃基地,既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又推进了规模经营,增加了集体收入。二是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盘活闲置场地、闲置固定资产和资金,开展资产运作,实现资产增值。__镇__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多年的砖瓦厂租赁给一回归创业老板,平均每年新增村集体收益5万元。__镇__村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对8个临街门栋进行维修和翻新,每年租金收入达4.8万元。三是发展“绿色银行”。充分利用沟渠河道以及道路两侧发展经济林,__镇__村从20xx年底开始,在村里4条总长6000多米的沟渠和道路两侧种植和补植了3万多株经济、绿化苗木,按目前市场价格匡算,可增加村集体积累150万元以上。
3.服务创收型。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提供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有偿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__镇先锋村大力发展黄鳝养殖,成立了养鳝协会,兴建了黄鳝交易市场和冷库,同时为养鳝户提供苗种、饲料供应及技术指导、贷款担保和市场营销等服务,全村3700多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开发成鱼池,带动全镇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6万亩、全市网箱养鳝面积发展到__万亩。20__年,先锋村村集体仅黄鳝交易市场提成就超过了200万元(分别收取农户和老板交易额的4‰)。__镇__村成立了村级蔬菜专业合作社,20__年,合作社与山东老板进行合作,按700元/亩的标准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蔬菜大棚160个,集体盈利23.7万元,今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50亩。
4.管理提升型。加强集体“三资”监管力度,从清理经营性资产资源和承包合同入手,统一建立承包合同管理台账,对人情合同、口头合同以及期限明显过长、价格明显偏低的不规范合同统一合并整理,重新签订,对到期合同一律严格按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竞标,增加集体经济。__镇__村从20__年开始,累计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和到期合同15份,涉及面积489亩,原承包价每亩最低24元,最高__0元,竞价承包后每亩最低价217元,最高价42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8万多元。该镇__村集体所有的一块100多亩的低湖田,在20__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生产面积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承包价格也由以前的每亩100多元,通过竞价提高到现在的每亩616元,增加集体收入近6万元。
近几年来,__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村表现较为突出。
1.资源禀赋差。对于全市大多数村而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集体经济主要是靠村级集体机动地发包来实现。在经过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和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两个工作阶段后,许多村集体机动地变得及其有限,有的村基本没有了机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难度很大。__村地处偏远,是__镇唯一没有通公路的村,在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原有的400多亩机动田都分给了返乡要田的农户,目前村集体主要靠化缘来维持运转。
2.集体负担重。突出表现为村级债务重,还款付息压力大。截止20__年底,__市村级债务总额达4.51亿元,其中个人借款1.62亿元,按年利率9.72%计算,每年应付利息1570万元。同时,随着物价上涨,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入不敷出,不少村每年呈现收不抵支状况。
人都没”的怪象,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村干部方面来看,由于待遇偏低,少数地方村干部不愿劳心劳力,或者存在畏难情绪。从对全市三个镇的10个村村干部工资调研情况看,这10个村村支书年工资收入最高15600元,最低的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打白条”,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普遍热情不高。
1.选好支部带头人。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地域界限,落实激励政策,试点推进,选好、用好村支部书记,培育一批政治素质较高、懂经营、善管理、有资金又乐于奉献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2.打造增收载体。学习借鉴江浙成功经验,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成立村集体工贸公司、农业开发公司等新载体,或通过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服务,承接村内基础设施、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要大胆以土地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居民,进行入股分红。
3.化解村级债务。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分门别类整顿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转化增收。建议上级政府对长期难以化解的“呆账”、“死账”,采取规范的手续予以注销。对过去因兴办公益事业和借款完成上缴任务而形成的个人借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4.健全发展机制。要建立帮扶机制,特别是对经济薄弱村,要通过部门联村,村企协作,以强带弱,以富帮穷等途径,为其创造发展条件。要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和规范集体“三资”监管制度,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考评机制,对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做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的奖励。要让村民真正享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实惠,调动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村级调研报告篇九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
为全面深入了解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等乡镇实地调研,对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资源开发模式。开发利用村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塘库等资源,通过自营、对外承包或入股等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资产营运模式。利用集体现有办公用房、闲置村小、集体果园、经济林园等可利用资产,采取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合作投资模式。主要通过把财政资金、帮扶资金等,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村集体从中获得入股分红、固定收益。利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等,采取自营、联营、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土地经营模式。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村集体新增收益按农户、村集体、业主x:x:x分成,对整村整片流转土地的村集体,航测新增土地面积流转收益按村集体、农户x:x分成,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费服务费。
1.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动人。一是干部职责模糊。部分村干部对自身肩负的职能职责认识不全,村干部分工中谁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无明确安排,导致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牵头人和负责人。二是干部能力不强。目前,留居农村担任村干部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等问题,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三是干部动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存在消极懈怠心理和畏难情绪,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但自己要承担风险,在收益分配上也没有优势。
2.缺乏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大多数行政村尚未规范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由村“两委”代为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存在产权结构、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不明等问题。三是缺乏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大多数行政村缺少懂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回引各类乡村精英人士较困难。
3.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全区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资源性资产承包收入、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收入、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收入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的经济实体极少。二是可利用的资源资产有限。目前村域界限可供村集体直接支配利用的资源资产仅为少量的“四荒”地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等。同时受交通、区域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差,无业主承接,集体资产、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三是长效政策扶持不足。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长效发展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缺少专项政策,不能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4.缺乏协同运转的制度机制。一是缺乏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项目大多为农业项目,尚未建立起农业险种齐全、风险分担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二是缺乏激励保障机制。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之间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干事热情难以调动。三是缺乏收益分配机制。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导致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股权占比不明晰、收益分配简单、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
1.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人。一是明确基层干部职能职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规范建立前,由村“两委”代为履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职能职责,并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推动村“两委”干部积极盘活利用有限的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快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统筹区、乡、村三级人才资源,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三是有效发挥乡村能人带动作用。运用“物质+精神”双重手段,促进新乡贤、优秀农民工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回归家乡,构建乡村能人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
2.全覆盖建立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规范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建制调整契机,同步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并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原则,规范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债权债务。二是平稳过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序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核实和财务合并工作,坚持集体资产权属不变,经济利益关系不变,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充分尊重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巩固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成果,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产权关系,完善集体资产“三会”制度,实现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3.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一是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度挖掘生态、水文、历史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通过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二是加快探索社会化共营合作模式。将集体的资源占有优势、组织协调优势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适应优势相衔接,鼓励村集体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等,通过租赁转包、作价入股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通过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等复合收益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快探索协同化抱团发展模式。鼓励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联合社,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飙升。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协同运转体系。一是完善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集“农业保险、风险分担、监督有效”于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协调保险机构开发覆盖各类农业经营项目的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风险。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将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相挂钩,通过“保底底薪+绩效奖励”的薪酬结构、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基层干部、乡村能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三是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兼顾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特殊群体的收益分配机制,用好各类财政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形式入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明确股份占比和收益分配模式,保障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一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xx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xx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xx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20xx年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实现融城强镇宏伟目标,10月,本人就我镇村级组织运行状况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回龙铺镇毗邻县城,扼县城西大门,是湖南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省道s209、宁横公路横贯东西,新龙公路、宁灰公路南北相连,村级公路四通八达,错落有致,国道319线近在咫尺,是宁乡通往灰汤温泉国际度假区和沩山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7万人,总面积71.8平方公里。
全镇现有实职村干部65人,其中男女性别构成为男49,女16;文化构成为初中30人,高中(含中专)24人,大专及以上11人;年龄构成为35岁以下11人,36—40岁7人,41—45岁19人,46岁以上的28人。
1、村级组织运行经济状况。以段家桥村为例。收入仅有镇里财政转移支付47090元。支出情况为:村干部误工补助27360元,交通通讯费3400元,镇财政划扣11700元(车船使用税及农业税陈欠),信息指导员补助1440元,计生协会会长补助200元,计生专干助理补助800元,组长补助1800元,会议开支3400元,报刊费元,村培训费元,五保户安葬费1600元(400元/人),办公用品、打复印1000元,综治、计生活动室1500元,招待费3000元,道路、水利维修费1.7万元。两相品抵亏损31110元。
2、实职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正村级(村支书、村主任)470元/月,副村级(会计、妇女主任、治调主任)430元/月。村支书岗位补助50元/月,计生专干岗位补助30元/月。全年县财政应拨村干部工资补助及办公经费722964元,已拨330000,镇政府已通过存折发放元至6月村干部工资补助180840元,办公经费年底下拨到村。
3、离任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全镇现有离任村干部405人,其中至8月有392人,换届新产生离任村干部13人。镇党委、政府相继制定了回发19号、25号、22号等文件对退休退职村干部享受有关待遇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一一落实。对换届产生的13位退休退职村干部发放补助25000元。
4、湘发10号文件落实情况。对年满60周岁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以上正常卸职的离任村(社区)干部共57人进行了30元/月补助的待遇落实,元至9月发放补助15390元。做好了困难离任村(社区)干部的调查摸底工作,底对171位困难离任村(社区)干部发放了17100元困难补助。
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在“安全生产、质量可靠、进度按时、功能实用、不增负债”的总体要求下,党委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各村明确了专人负责,建规所、国土所、林业站、水利站等部门简化手续,华田、左家河、段家桥、泉福4个村都已顺利竣工投入运行。9个村在原有村小学办公,现在仍有新开河村无办公场所。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服务面大量多,待遇低安心难。村干部服务面和工作量比合村前增加了一至三倍,一般都是身兼数职甚至兼任了村民小组长,往往是应付多,下户走访调查民情少,农民见到村干部的次数也少,村干部与群众的信息缺乏沟通,造成群众的误解和埋怨。村干部一般来说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但经济待遇(仅470元/月或430元/月)低于当地劳力收入水平,心里失衡;同时脱不了农业生产,家里的责任田丢不下,部分村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分散了工作精力,工作被动效率低。
2、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备人才培养难。我镇村干部35岁以下11人,36—40岁7人,41—45岁19人,46岁以上的28人;初中30人,高中(含中专)24人,大专及以上11人。年龄偏大、文化便低导致缺乏创新农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农村党员981人,35岁以下109人,占11.1%,35-60岁427人,占43.5%,60岁以上445人,占45.4%,村级后备人才青黄不接。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三
摘要:任初麻乡初一村驻村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初一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初一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
一、初一村现状。
1、初一村地处**县东部山区,全村有204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2、初一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3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委员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
(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
(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3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
(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
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县、乡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根据村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余老年人、妇女、儿童在家的实际,充分调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改造荒山资源,扩大经济树木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种及发展区域。二要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根据本村山区地形及种植历史,马铃薯、菜籽是两大主要种植物种,而且这两个物种相比较更适合本村山地,管理技术简单。三要培植种植大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大户可以带动村林果业快速发展,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四要实行"公司种植户"种植模式。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户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采取引进一些大公司、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我村牛羊育肥和拉面经济。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四
任xx镇xx村村主任助理两年以来,本人对村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了解和思考,村级发展、村民致富始终是我日思夜想的事情,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成为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根据我们村的实际,结合xx镇村级发展思路以及惠民、助民优惠政策,促进xx村村级发展迫在眉睫。本人现将这段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现状。
1、xx村地处xx镇北部山区,隶属xx办事处,与xx区xx镇xx村相邻。全村有460户,共1299人。总面积4913.2亩,其中耕地面积1450亩,林地面积1760亩,未利用土地面积235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地处山区,灌溉条件极差,耕地也主要以山地为主,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抗旱的棉花和地瓜;极少部分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小麦与玉米,农民只能靠天吃饭。
2、xx村村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党员37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3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做事积极认真,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村内村风淳朴,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期盼发展的愿望心切。
3、xx村村内企业很少。目前,村内仅有一家供销超市、一家塑料编织袋厂、一家爱民棉花加工厂,可解决本村近百名剩余劳动力。这些企业都是本村村民个人投资或与他人合资兴办的,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低,根本解决不了本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地处偏远山区,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转变不均衡,观念参差不齐,大多群众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懒惰思想比较严重;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低,生活闭塞,农业技术很难推广,大多数群众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导致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二)家庭经营模式根深蒂固。本村人均耕地面积才一亩多,并且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耕地全为无水浇条件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质地差。一家一户经营模式更是限制了本村农业快速发展。
(三)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村仅有一眼井,仅能满足全村日常人畜正常饮水,无法满足日常农作物灌溉。
(四)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剩余劳动力较少。全村现有外出务工者450余人。由于土地收入有限,村内企业少,很多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本村剩余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劳动力严重不足。
(五)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利。这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更新观念,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为总抓手,强化整体素质。
一是从党员干部入手,提高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
二是利用农家书屋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科技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和推动力。农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现实。农家书屋是农民学习科技的好平台。要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
三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考上重点初中、高中及大学的学生。偏远山区的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才能摆脱贫困封闭的环境。而教育是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唯一途径。
二、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改善农村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重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粮食产量。利用市、镇水利优惠政策,组织专门勘探队,对全村水利环境进行勘探,在合适的地方再打一眼井,专门用于农田灌溉。
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让农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生存环境。充分利用好村级垃圾站的功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粉刷墙壁,保持墙壁整洁。
三是改善我村交通条件。通过政府支持及利用全村在外“名人”,积极募集修路资金,改善村内道路条件,方便村民出行。
三、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下功夫。
零散。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山地这一基础优势,放大农业效益,是一大课题。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确定发展优势树种及发展区域。二要发挥特色,实行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根据本村山区地形及种植历史,花椒、核桃是两大主栽经济树种,而且这两个树种相比较更适合本村山地,管理技术简单。三要培植种植大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大户可以带动村林果业快速发展,降低种植风险,提高农户收益。四要实行“公司+种植户”种植模式。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对种植户造成不可预计的风险,采取引进一些大公司、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发展我村棉花、地瓜、经济林木种植业。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五
岚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集体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该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脱贫摘帽的短板。近年来,岚县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层的战略之举,坚持县委统筹、整体推进,层层落实责任,鼓励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多元发展,“输血”“造血”并举,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岚县位于吕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全县辖4镇8乡,136个行政村(合并前167个)、336个自然村,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万。20xx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95元。20xx年全县16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破零”,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78.4%,其中5―10万元89个村,10―50万元38个村,50―100万元3个村,100万元以上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落实责任,多方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领导挂帅重引导,带动“破零”。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县“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大任务,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空壳村“破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了县四大班子领导的包联责任,县直机关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和农村第一书记的帮扶责任,乡镇党委书记的领导责任,村“两委”主干的直接责任,做到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党建引领谋发展,合力“破零”。县、乡党委着眼于把建强基层组织作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在极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强化组织建设、压实工作责任,统筹省、市、县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力量,选派167名“第一书记”、128支扶贫工作队,深入农村找准切合各村实际的途径,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破零”的有效模式,精准发力。部门联动齐发力,助推“破零”。在村集体经济“破零”行动中,将责任层层压实,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帮扶推动作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发改、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限,财政、扶贫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将项目、财力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倾斜、集中。截止20xx年共投入各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整合扶贫资金3000余万元。
(二)创新模式,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1、以盘活集体资产实现“破零”。以“三资”清理为突破口,通过整合集体土地、财产等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戍子村通过集中流转集体土地500余亩入股村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牛湾子村整合村集体土地5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9座,通过租赁给本村种植大户,每年实现集体收益14000元、户均收入33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种粮大户增收“双赢”的局面。
2、以开发集体资源实现“破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紧抓岚县被确定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乘势而为,以蛤蟆神村和府台村为试点,依托5000亩退耕还林地,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构建林业资产收益脱贫新模式,造林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退耕土地20年的经营权,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中药材等林业产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林业生产,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获得每年每亩10元的公益金。目前,蛤蟆神村流转退耕地2254亩,村集体每年收入22540元,府台村流转退耕地1040亩,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4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3、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破零”。利用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上明乡官桥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按照“村委主导、合作社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思路,借助整村脱贫的有利时机,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品牌,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史家庄村与山西新大象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享受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由新大象集团进行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年底分红至少可达到15%,按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计算,每户至少增收7500元,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按入股金额20万元计算,年收益将达到3万元。
4、以实施光伏产业实现“破零”。借助资源、地理等优势,内引外联、企地联合,加快发展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县扶贫开发总公司为主体,按照“成本控制、效益优先”的原则,与山西华润和山西晋能合作的方式,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梁家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30mw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4mw,全县112个贫困村每村收益2—3万元、深度贫困户每年收入不少于3000元、持续20年的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贫困户收入共赢。
5、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破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或整合扶贫资金,发展项目获得集体收益。顺会乡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实施肉羊育肥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合作模式,整合使用扶贫资金129.96万元入股合作社,在10%的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实行二次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获得收益。土峪乡东土峪村筹集资金20余万购置农机具,通过租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六
东坪村地处开县大德镇东南角,东与宝安村相邻,南与九岭村接壤,西与磨梁村相邻,北与双龙村相邻,海拔在600米至1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6.831万元,农业总产值300.69万元。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人均纯收入3486元。该村现有乡道公路35.72公里。现有党员46人,建党支部1个、党总支部1个。
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总的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二是人畜饮水困难。三是离镇中心太远,路也尚未修好,多数道路晴通雨阻。四是生产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难度大。五是缺少企业支撑,村级集体经济脆弱。
经调查分析认为,产生上述主要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该村属一面坡地形,水源贫乏,限量蓄水。二是该村山高坡陡,道路维修任务重,资金欠缺。三是该村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的粮食、生猪等产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受市场调节因素影响大,附加值低。四是多数村民接受教育少,文化、专业技术知识欠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思想不解放,接受新鲜事物慢,多数外出务工从事重体力活,就业难度大,收入较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根据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新农村建设方针,现结合该村调研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主要对策:一要解放思想,认真解决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组织部分骨干力量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的眼光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二要加强学习培训,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及时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培训市场需求量大的相关技术,让全村人民都懂得几门实用技术知识,让富余劳动力能走得出,用得上。三要计划在未来几年修建多口饮水池,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四要组织村民筹资投劳,维修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道路畅通。五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步伐,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六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八要抓好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扩建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九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全村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不断健全落实党组织的“三会一课”制度、两委岗位责任制度、党员学习培训制度以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规范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全村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建议: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该村人畜饮水工程、道路工程建设给予项目、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
村级调研报告篇十七
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xx镇xx村积极响应旗委的号召,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镇xx村沼气建设,使其发挥更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本村实际,对发展沼气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大力开展以沼气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较为实用的有效方法。
1、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一是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人畜粪便直接排放造成的污染问题。二是作为优质有机肥的沼液和沼渣的大量使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量,为发展无公害农业奠定了基础。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个大、色鲜、味美,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用沼液和沼渣种植的蔬菜产量高,色泽鲜嫩,在市场上很畅销。三是有效地减少了农户烧柴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乱砍滥伐和剃枝削杆现象基本杜绝,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2、显示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各地在引导农户建沼气池的同时,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实现了圈厕分离,厨圈分离,有效地改善了农户的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高效清洁的沼气燃料替代了低效污染的秸杆、不锈钢沼气灶具、沼气饭煲替代了电饭煲、电池炉,节约了电。臭气熏天的敞口粪坑改成了配备沼气热水器的水冲式厕所,蚊蝇满屋的猪圈改成了粪水自流入池的洁净猪圈,彻底改变了农村昔日“煮饭满屋烟,粪水满庭院”的状况。二是有效地保护了农村饮水安全。人畜粪便直接进入密闭的沼气池厌氧发酵后,阻断了污染源和病菌的传播渠道,保证了禽畜的安全生长,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3、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沼气建设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辐射农产品加工业,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50立方米,既可用作生活燃料,又可用来日常照明,每年减少燃料和电费支出300—400元左右,利用沼渣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施底肥、追肥,可减少化肥的支出200元左右;利用沼液浸种,可以增加出芽率,提高幼苗抗病、抗虫、抗逆能力,增加粮食产量8%—10%;沼液用于叶面施肥,可有效杀灭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可增收300—400元左右,折算起来,建有沼气池的农户一年可增收800至1000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19xx年德大养鸡在我村落户德大养鸡13户,每年为市场提供12万只肉鸡。鸡粪的处理是一个难题。2003年蒙牛入驻兴安,xx村开始发展养牛业,目前养牛户有320户,由最初几十头奶牛发展到如今1210头奶牛,牛粪的大量堆积,对村容村貌及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养殖业的不断扩大,粪便不断的增多对村里环境构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发展沼气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变废为宝。
2、xx村耕地面积7611亩,绝大部分都用于种植玉米,秋天的秸秆可以说是遍地都是,有的用不了的就在地里烧了,即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秸秆也是沼气很好的原料,农村秸秆用于沼气可以节约存放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个空间多种一些菜,多植一棵树,美化了庭院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地政府重视沼气建设,推广和管理机构健全,技术先进,为沼气实施和跟踪服务提供有利条件。
按照旗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在规划上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解决农村污染的问题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当中。按照高起点,有特色,重实际,求实效的原则,统筹协调,整村推进。建沼气池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其综合效益。若仅仅只建一口池子,不进行改厕、改圈、改厨,不进行相应的管网的建设,沼气池应有的作用便会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把需要与可能把握好,既积极推进,又量力而行,切不可一轰而起,先以村领导先建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与进度,不讲求实际效益。
通过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沼气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在消除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沼气建设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