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五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篇一
选择什么关键词来呈现我所认识的中国?中华美食、移动支付。相信它们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传统而时尚的中国。
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中,不得不说,空气污染是较为刺眼的一个。然而外国的青年朋友们,于它,中国人并不讳言。之所以不选择,是因为它呈现的只是一个瞬间且并非全部的中国。哗众取宠的人当然没有去读懂中国。
中国是传统的中国,不如就先借“中华美食”来帮你们读懂她。中华美食,如北京烤鸭、阳澄湖大闸蟹等等,星汉灿烂。或许你们也曾经在自己的家乡品尝过这些美食,毕竟世界各地都有中式餐馆。不过,单纯吃过,只能算认识了中国的食物。外国青年朋友们,你们可吃过月饼?吃过月饼,可知道中秋节?你们可吃过粽子?吃过粽子,可知道端午节?中华美食与传统节日“捆绑”在一起的并不少。在中秋节,一家人一起,分吃象征团圆的月饼,赏着圆月,唱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中国的家情怀;在端午节,一家人一起,品尝纪念屈原的粽子,看赛龙舟,吟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中国的国情怀。领略美食,领略传统文化,读懂中国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当能读懂传统的中国。
中国是传统的,却又是时尚的。不说你们,就连中国台湾的青年人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了解移动支付,则能助你们读懂时尚的中国。我们出去吃饭、买衣服,几乎可以不用带钱包,付账的时候只需要连一下网络,用手机扫扫二维码;而在家里,随时可以用手机里的支付宝、微信等app缴交水电费、煤气管费。外国青年朋友们,传统的中国并不落后守旧,现在的中国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中国,中国的青年人和你们一样,好奇、进取、创新。我们当然吃得起茶叶蛋,甚至我们买茶叶蛋的时候都是用的移动支付。
外国青年朋友们,你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中国?街边小报?网络节目?这些渠道大概都没介绍过中国的移动支付。如果你们能来中国,吃一吃中华美食,扫一扫二维码,中国的传统与时尚立刻变得鲜活。如果你们暂时来不了中国,不妨去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不妨百度一下中国的移动支付。
当然,中国的传统服饰,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国的共享单车,中国的高速铁路……也能帮外国青年朋友们读懂中国。而中华美食、移动支付,则已呈现了我所认识的中国。中国,她是传统而时尚的。
所以,外国青年朋友们,当你们来中国留学时,别忘了让同学带你们去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当你们来中国旅游时,别忘了在购物的时候用手机体验移动支付。假如在元宵佳节,穿着汉服,赏着花灯,猜着灯谜,用手机扫扫二维码支付一碗诱人的汤圆,你们定能读懂中国的传统与时尚。
或许你们从父辈那里听过李小龙,听过功夫,从电影里看过章子怡,看过旗袍,但你们曾经试着去把听到的看到的中国拼接出来吗?中国的青年人希望你们能读懂中国,也希望你们帮我们读懂你们的国家。
[高考作文:中国的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篇二
2012文化中国关键词:中国电影 奋力突围 砥砺前行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月18日,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人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中美达成了新的电影协议。这一协议不仅会对国产电影市场份额造成持续的、巨大的冲击,而且必将引发中国电影大变局。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中国电影人对中美电影新协议可能造成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缺乏主动的、足够的、清醒的、理性的认识,不少人还存有侥幸心理乃至盲目乐观情绪。尽管如此,2012中国电影在创作、市场、传播及其影响力方面也都呈现出良好的、良性的发展态势,不断积聚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提升影片质量 拓展市场份额
主流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依然是2012中国电影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钱学森》作为近年投资较大的人物传记片,采取了适度类型化、娱乐化、商业化的策略,富有新鲜感和活力,使人产生一种迥然不同的美学感受,给中国人物传记片创作和生产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意义。而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推出的一批影片如《忠诚与背叛》、《西藏的天空》、《雨中的树》、《许海峰的枪》、《生死罗布泊》、《索道医生》、《南平红荔》、《冰雪11天》、《小小飞虎队》、《走过雪山草地》、《南泥湾》等,在艺术表达与思想内涵上有了新的进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主流电影不仅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人性内涵,而且都注重现代电影的视听品质、视听冲击力和感染力,影像的质感及其艺术意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更大层面地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市场的接受。
中国电影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要推动电影产业化,必须全面提升中国电影的专业化、工业化、科技化、国际化水平,必须大力推进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和生产,制作大量有品质、有品牌的商业类型电影来有效巩固和拓展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尽管当下中国商业类型电影、尤其是中国式大片的创作和生产存在着题材重复、类型单
一、手法单调,同质化、“山寨化”倾向严重,过度娱乐化追求,整体上创意能力不足等问题,但市场依然是靠《画皮2》、《四大名捕》、《二次曝光》、《笔仙》、《搜索》、《听风者》、《寒战》、《一九四二》、《十二生肖》、《大上海1937》等影片维持热度,并在与好莱坞电影正面较量和博弈中艰难地支撑着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单纯依靠大明星、大场面形成视听奇观吸引眼球,是无法形成持久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也不
可能持久地获得观众和市场的青睐。一些中国式大片之所以出现了效益递减的趋势,原因就在于在理论层面把商业类型电影尤其是商业大片简单地理解为“配方式生产”,在实践层面缺乏必要的创意能力和想象力。
在中国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一九四二》以其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形成了影片的人文主义气质和史诗品格。虽然影片的票房最终没有达到制片方的预期,但迄今为止获得的观众口碑和市场认同,说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包容度、接受度、宽容度、成熟度都在不断增加和拓宽。《画皮2》、《人再囧途之泰囧》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认可和追捧,其诀窍不过是规规矩矩地、老老实实地为观众拍一部影片。相形之下,《匹夫》、《杀生》、《王的盛宴》等电影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虽然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以票房衡量这些影片的全部价值,但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分析、深入研究:电影要想获得观众认同和市场接受,必须传递出观众接受和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必须在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舒缓观众的精神和情感压力、释放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必须在个人表达与观众接受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和包容度。如果不能在满足观众观赏快感和个人表达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和包容度,宁可暂时牺牲个人表达。从电影创作和生产而言,最大限度地贴近观众的观赏需求、消费欲望是电影创作和生产不可违背、不可超越的“王道”。面对好莱坞的强势冲击,我们不能主观臆想用类似于伊朗《一次别离》的影片去与好莱坞电影正面抗衡和博弈。事实上,主要由平均年龄21岁左右的年轻群体构成的主流市场需要大批量、同时具有较高艺术品质的商业类型电影。
当然,在作为“主力军”和“常规军”商业类型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之外,也需要大量有创意、有情怀、有精神、有探索的中小成本电影作为电影市场“有效的补充”,形成一个良性的、优化的电影生态。《桃姐》、《搜索》、《飞越老人院》、《春娇与志明》、《爱在廊桥》、《万箭穿心》、《索道医生》、《阿米走步》等,凭借独特的选材、视角和表现手法拓展了国产电影的创意能力,拓展了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遗憾的是,由于我们的主流院线基本上停留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也由于缺乏“特色化、差异化”的院线,未能实现与大量的、潜在的目标观众有效的对接,其票房也就不尽如人意。此外,还有一些动画电影《赛尔号2:雷伊与迈尔斯》、《摩尔庄园2》、《麦兜当当伴我心》、《神秘世界历险记》(原名《奇异家族》)、《我爱灰太狼》等值得关注。如何满足目标观众的观影需求,推动
多样化、多元化电影的创作和生产,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中国电影市场体系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正视行业结构矛盾 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2003年以来,我国电影业自身经过全面产业化改革与市场化推进,产业模式与类型化生产初现端倪,产业体系与市场结构也已基本形成。但业内有识之士都清楚,全行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市场高速发展与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矛盾,制片产权与盗版泛滥的矛盾,进口片与国产片争夺市场份额的矛盾,影片传统发行模式与网络传播的矛盾,院线与影院之间的矛盾,制片人中心制与导演中心制的矛盾,制片方与编剧的矛盾等等。从整体上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竞争不充分也不公平,投融资方式不够多元化、不够优化等等问题。总之,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发展主要靠票房拉动,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高票价制约了电影观众群体和观众人次的有序、有效增长,整个行业表现出一种极强的脆弱性、不稳定性。特别是中美达成新的电影协议以后,在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压力和冲击下,各种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和爆发:众多国产电影为了避开好莱坞大片纷纷变更上映的档期,使得国产电影不可避免陷入了“内耗”乃至相互残杀的境地,令人惋惜和痛心。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家电影制作发行公司以通知的方式要求与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由之前的43%上涨到45%,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制片方要求提高票房分账比例无可厚非,但共同做大做强电影市场才是各方利益的根本保障。更有甚者,有的雇佣水军或者进行口碑挽救,或者抹黑竞争对手,给整个行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事实上,网络水军给全行业带来的只可能是“输”而不可能是“赢”。
中国电影产业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推进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结构,按照现代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构建能够有效保障各方根本利益,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动态平衡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现代电影产业体系,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整体模式升级换代,从粗放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道路的自觉、自信。同时,中国电影还必须把产业建设和文化建设高度有机结合、统一起来,通过着力强化电影文化体系建设,为电影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文化内涵和能量,创作和生产更多具有经典人文品格、美学品格的电影精品,不仅为当下生活提供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长明灯”,而且也为后人留下珍贵的、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和文化财富。
党的十八大发出号召,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到电影文化,就是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这就更加要求中国电影人集中全行业的智慧和能量,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完善自身,做大做强,有效应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中国电影的强国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篇三
2012文化热点关键词
莫言获诺奖——传统文学创作重返公众视野
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莫言,这一结果不仅令中国文学界多年的 “诺奖情结”得以释怀,更在全国掀起一股 “莫言热”,重新点燃了中国读者对传统文学的激情。莫言的代表作《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成为读者抢购的目标,其中,《蛙》一书更是长期占据各类图书排行榜的首位。
与此同时,与莫言同时期的当代作家,包括苏童、王安忆、贾平凹、阎连科、张炜等人,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来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创造了一个契机,使更多的人愿意走近文学、认识文学并热爱文学。
《中国好声音》——高品质节目成普遍需求
2012年的夏天因为《中国好声音》而显得格外“热”力四射。这档以“励志”、“专业”为标签的音乐节目,邀请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大著名歌手担任导师,网罗一批集梦想与才华于一身的年轻音乐人,为中国电视音乐节目树立了新的高度。
当下,电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观众对高品质节目怀有强烈渴望。《中国好声音》坚守音乐精神、追求节目品质的做法是其赢得好评的关键因素。并且,节目中展现出来的平民情怀、草根意识和情感力量,也使它具有了不同于一般选秀节目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2012年最热门的全民话题之一。
《甄嬛传》及“甄嬛体”走红——“宫斗戏”热引发深度反思
若要评选2012最红电视剧,《甄
收视率一路看涨,话题十足。宫中一众妃嫔的尔虞我诈被勾连至现代职场,观众大呼甚有共
网络。
一方面,舆论对《甄
它所传递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核以及对历史文化造成的影响,提出质疑:如果以争斗为主题的电视剧成为观众精神食粮的主菜,如果戏说成为电视剧诠释历史的惯用手法,那么,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不令人感到焦虑。
《江南style》——神曲带来的冲击
《江南style》成为2012神曲。这首以讲述韩国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歌曲,在今年7月问世后便以旋风一般的速度风靡世界各地,mv中的骑马舞更引发全球模仿潮。在中国,主唱朴载相被戏称为“鸟叔”,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播放《江南 style》,更衍生出一系列仿作。“style”成为国人表达姿态、造型的新名词。
不过,一些冷静的声音试图从这一现象中发现更多的启示: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承担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当越来越多的文艺表演都来模仿 “鸟叔”,越来越多的孩子都会跳 “骑马舞”时,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输出,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屌丝”文化崛起——凸显年轻人的文化主张
2012年2月,凤凰网推出专题报道《簈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自此,“簈丝”一词开始广泛流行。
“簈丝”源于网友的自嘲,随着流传范围的逐渐扩大,其含义也变得越来越宽泛。如今,“簈丝”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代名词之一,“簈丝”文化代表了他们在思想主张、精神状态和文化追求等方面的诉求。
通过新浪微博搜索关键词 “簈丝”,可以获得超过8000万条结果,“簈丝”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从更大的层面来看,“簈丝”文化的兴起,意味着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诠释生活的角度。
微电影井喷——由草根玩意儿走向主流
微电影并非诞生于2012年,但却盛行于2012年。这一年,微电影不再局限于摄影爱好者们的随性自拍,而开始逐渐名人化、机构化、产业化、主流化。
微电影篇幅小、制作周期短、投资少,可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可操作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微电影出现井喷式发展,原因是微时代的来临。微,意味着效率,意味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表达,因此,微博、微信、微小说和微电影应运而生,它们共同诠释了当今时代的文化特征,也代表着未来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可以断言,微电影为影像带来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新“二十四孝”标准公布——孝文化应有新含义
今年8月,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 “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修订草案中新增了一条 “常回家看看”之后,新“二十四孝”将孝行的定义更加具体化。相比传统的“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的内容更贴近现代生活,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同时,它还从老年人的心理出发,提出儿女应该“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
面对新标准,许多人慨叹:自己为父母做的实在太少。新“二十四孝”标准,反映出孝文化在时代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含义,新一代中国人不仅要继承传统孝行,更要因应时
代需求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国脸”——可以小清新
今年9月25日,央视 《新闻联播》出现两位新主播:郎永淳和欧阳夏丹。今年4月,几位帅气男生亮相央视新闻节目,其中一位名叫胡悦鑫的实习主播更旋即成为网络红人。12月7日凌晨3时,胡悦鑫出镜主持零点时段新闻,正式由实习转正。这一年,央视频吹“清新”之风,主流媒体的文化亲和力也随之倍增。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众拒绝刻板、追求生动,排斥单
一、向往多样,央视新闻节目能够一改以往的固有形象,充分体现出对大众文化心理的捕捉及把握。
古人屡遭恶搞——杜甫诸葛亮元芳都很忙
2012年,古人很忙。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杜甫很忙”这一经典句子由此诞生。7月,诸葛亮又成主角,被网友改造成“诸葛暗”、“诸葛成像”。10月,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 “李元芳”掀起“元芳体”热,为网友提供了恶搞和再创作空间。
为何网友对恶搞古人如此热衷?有人说,因为“穿越”是潮流;有人说,因为娱乐时代需要娱乐精神;也有人说,因为网友喜欢挑战经典,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令人担忧的是,拿古人“开涮”折射出当代社会的炒作心理和围观心理,当“俯视”和“嘲弄”成为娱乐方式时,不要忘记 “仰望”和“尊重”才是面对文化应有的态度。
《舌尖上的中国》——原创纪录片获得新生命
5月,《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节目围绕中国人对美食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将不同地域的美食生态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中华美食图景。尽管只有短短的7集,但是,它所引发的热潮却持续至今。吃,不能单凭一条舌头,也要综合自然、历史、人文、劳作、乡愁、亲情、仪式„„由此,方能成就一次与美味相关的生命体验。
这段话夸张吗?不,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过程。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就在于美食背后徐徐飘来的情感味道。节目的人文情怀给观众奉献了一次精神盛宴。襄阳百万造郭靖黄蓉像——城市文化形象何去何从
7月,襄阳市建造郭靖、黄蓉塑像的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的声音和反对的声音展开激辩,争论焦点主要在于虚拟人物能否成为城市文化形象代言人。
襄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文化名人,比如刘秀、诸葛亮、孟浩然、米芾等。然而,为什么郭靖、黄蓉会被选为“城市形象”的代表人物?其中有盲目追逐经济利益的浮躁心理。
当下,许多城市为了开发旅游产业,绞尽脑汁挖掘各种古代资源,比如名人故里争夺战,再如古代建筑重建潮,等等。因此,畅销武侠小说中的虚拟人物被树碑立像,便也不难理解了。
新《现代汉语词典》面世——新词网络潮语等入选受瞩目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于今年年中面世,当中出现了大量极具时代感的新词汇,包括:闪婚、蚁族等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新词;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pm2.5、nba等常用字母词汇等。新增内容非常与时俱进,不过,还是惹来了争议。例如:哪些热词应该收录、收录的标准是什么、大量字母词汇入选是否有损民族文化,等等。
不管怎么说,时隔7年再度推出的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确实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入选的新词新义新用法,反映了新世纪中国,特别是近几年来涌现出的新事物、新概念、新变化和新观念。
千万重奖原创剧本——国产电视剧质量有待提高
9月,中国电视剧首届编剧讲坛在南京举行。会上透露,国家广电总局已批准设立中国电视剧优秀原创剧本大奖,奖金总额高达1000万元,目的是鼓励原创、抑制雷同。近年来,国产电视剧生产数量和创作质量不成正比的现象日渐突出,因此,提高电视剧质量已经成为业界和观众的共同诉求。重奖原创剧本的决定,无疑将对剧本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有关的奖励政策最终能够落实,相信会给电视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于丹北大被轰——文化名人的身份争议
11月17日,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昆曲演出结束后,主持人邀请于丹上台分享感受,却惹来台下哄声四起,于丹只好匆匆下台。此事被曝光后,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一些文化名人的曝光率堪比艺人,凡是跟文化沾点边儿的大小活动,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侃侃而谈,却鲜少贡献真正具有专业价值的观点,过分“万金油”式的发言方式,让他们的学术形象逐渐失去权威性,甚至成为商业化、娱乐化的标签。于丹被轰事件集中体现了公众对文化名人的身份质疑。
“11·29反盗版共识”出炉——作家出版人网站三方言和
11月29日,“中国作家富豪榜·顶级出版人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国出版界大腕、著名作家、网站首脑齐聚一堂,三方人士共同达成了“11·29反盗版共识”,这在中国出版界尚属首次。网络盗版给中国原创文学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因此频频出现各种针对百度提出的诉讼请求。
作家、出版人和网站三方都希望找到一条在网络时代合理、合法传播文学作品的有效途
径,因此,“11·29反盗版共识”的达成将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篇四
盘点2010中国出版业关键词
孙海悦
编者按 2010年即将谢幕,新年的脚步声依稀传来。2010年,中国出版业踩出了什么样的发展足迹,发生了哪些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有哪些人留下难忘的背影,市场营销又推出哪些创新手段呢?总结昨天,展望明天,《出版发行周刊》特别策划盘点,以期总结行业经验,探索行业发展的路径。在此我们期许,迈过2010年的出版市场更加成熟,跨过2010的出版业更加稳健地发展。
出版强国
1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已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下一步要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4月,在第二十届全国书博会期间举行的“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出版论坛上,柳斌杰作了题为《在全民阅读中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不仅能推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也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提供了重要机遇。
点评:2010年,“出版强国”频频见诸报端,成为热门词汇,引发全社会关注。有业界人士认为,新闻出版强国任务的提出,等于吹响了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进发的号角。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发展规划,脚踏实地地干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实施有关战略措施。联合重组
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这是新闻出版业推进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进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年3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控股中国文联直属出版单位,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中国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的合作意向签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跨地域重组安徽大学出版社,这是国内高校出版社的首例跨地域、跨高校重组;6月,求是杂志社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作重组红旗出版社,此举是中央级媒体与地方重要报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进行资源整合的有益尝试;11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股权合作协议。这种“跨媒体、跨区域”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营优势,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积极的探索作用。
点评:联合重组是出版企业加快发展,出版资源进一步从分散走向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是打造中国出版发行业“航空母舰”的主要路径之一。未来一段时间,出版资源的整合将愈加频繁,出版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动作将进一步加快。
1月,皖新传媒挂牌上市,成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境内首发上市第一股;10月,中南传媒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跃成为出版传媒板块的新龙头;12月,当当网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另外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即将正式登陆创业板。
点评:到目前为止,新闻出版系统已经有40余家上市企业。全国众多新闻出版企业利用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十一五”目标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已突破万亿元,提前完成了新闻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产业规模快速提升,在四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一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力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二是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09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0668亿元,增加值超过3099亿元;三是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营性出版单位改革工作进展顺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新闻出版领域更加开放,非公资本以各种形式广泛参与政策允许的新闻出版领域经营活动。“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出口结构、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四是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新闻出版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和修订了一批法规规章,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点评:2010年是中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一年,是出版企业加大开发市场力度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出版产业步入“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十一五”期间,出版单位和出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新闻出版产业快速有序发展。
养生书管理
由于养生书作者张悟本履历造假等骗局被揭穿,养生书市场混乱的状况被人们所关注。10月,为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的管理,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
《通知》指出,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实行资质准入制度。凡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的出版社必须具备相应的编辑出版力量,同时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要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通知》还要求,各出版单位主管部门要对所属出版单位自2008年1月以来已经出版的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和正在安排的此类选题进行全面清理。
点评:强烈的社会需求带动了养生类图书的热潮,但个别出版单位受利益驱动,造成了市场上此类图书内容质量良莠不齐。加强养生书的监管力度,对出版资质进行审核,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对出版单位社会责任的有效管理。
新兴文化生产力
1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肯定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是一种新兴文化生产力;鼓励和支持它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领域;将它们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引导和规范其经营行为;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鼓励国有出版企业在确保导向正确和国有资本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等多种方式的合作;鼓励和支持非公有文化机构积极开拓海外新闻出版市场。点评: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市场快等优势,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产业的需要。
数字出版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番薯网等联合打造“中国微型小说数字航母”,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齐聚一堂;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与全球第二大企业软件厂商美国甲骨文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打造统一的出版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所有图书全部具有跨媒体智能功能,该社也成为全面实行跨媒体出版的专业出版机构„„
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基本显现,主要包括电
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数字音乐、网络动漫、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总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
点评:今年各出版单位积极向数字出版领域开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对推动我国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转型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
转企改制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向纵深挺进。
截至今年,地方出版社已经基本完成转企改制。103家高校出版社中,大部分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另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148家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方案已全部获批复。
截至目前,线装书局、学习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等一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已全部完成。
点评:体制改革激发了出版产业的内在活力,促进了出版市场整体繁荣、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真改革带来了真发展、真变化。出版社将以转企改制为契机,创新内部机制,加大精品力作出版力度,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文化产业基地
4月,西部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在重庆北部新区挂牌,该基地力争在10年内成为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数字出版基地;10月,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项目落户西安浐灞生态区,项目建成后将拥有综合信息服务、策划创意与营销、研发与人才培训、多媒体出版、数字出版结算等5个功能平台,有望成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促进我国音像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决定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建立3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园区)。5月,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深圳园区正式揭牌。该基地将依靠政策的积极支持,运用市场机制,深度整合资源,进一步增强音乐原创能力,加大产能,从而做强做大音乐文化产业;7月,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在上海举行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制作中心开启仪式。新汇集团将按照“统筹规划布局、择优重点推进、加速协同创新、促进集聚发展”的思路,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自主创新与引进借鉴、重点突破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整合海内外各种优势资源;12月,广州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揭牌。
点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基地,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博图书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我国出版界围绕世博会主题进行的图书策划与出版工作有序展开。各地出版社纷纷抓住时机,积极拓宽选题范围,更加积极、主动、深入地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结合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市场上从适合幼儿阅读的世博会知识类图书到深入介绍世博会的专业图书以及介绍中国文化等不同版本、不同类型的图书琳琅满目。
点评:一大批紧扣世博会主题的图书,全方位展示了上海这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国际大都市,集中反映了中国出版界的整体风貌和出版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关键词篇五
2013中国公益十大关键词
◎撰稿
章高荣(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1、《决定》勾勒现代慈善蓝图
十八大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勾勒了现代慈善发展蓝图。第44条中提出“完善慈善税收减免税制度”,意味着当前困扰大额股权捐赠的税收问题等能予以解决。第48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地位、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原则、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以及发展志愿服务等问题。决定基本上明确了解决慈善发展核心问题的方向。因此,如能尽快落实,中国慈善无论是自身发展速度,还是在国家转型中扮演的积极作用都将得到激发。
2、雾霾凸显中国环境保护问题严重缺陷
2013年雾霾贯穿始终,年初两会在北京雾霾之下召开,雾霾成为两会热点议题。接近年末,整个中国版图都笼罩在雾霾之下。雾霾“同呼吸、共命运”的特性已经超越了单一的污染事件,成为威胁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问题。虽然在环境保护领域,我们有一直在推动的水污染地图等等。但是在雾霾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却“微不足道”。要反思可能不仅是ngo组织在环保领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秉持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战略,发展与公众健康到底孰轻孰重。
3、袁厉害与儿童福利制度的缺失
2013年1月4日,兰考县袁厉害家的二层楼房起火,造成其收养的孤残儿童7死1伤。在这一重大儿童安全事故之后,暴露了媒体对于爱心人士的道德拷问,也暴露了中国收养法的缺陷,普通公众无法奉献爱心,更凸显了儿童福利体系的制度性缺失。
重大的事故往往能够成为制度改进的外部推动力,然而“袁厉害事件”最终并没有推动制度的改进,推动政府购买孤儿家庭养育制度的建立,这可能是2013年留下的重大遗憾,希望悲剧在之后都不再发生。
4、芦山地震展示本土公益组织走向成熟
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一个小时,包括壹基金、420联合救援队、免费午餐、新浪微公益平台等一批公益组织均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民间救灾应急机制”。这一次联合行动,无论是在响应速度、机构合作、募捐还是在具体的救助工作方面都表现出了其理性、专业和合作的精神,系统性地呈现了中国ngo组织的新形象。除此之外,中国红十字会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也一改官方背景ngo与民间ngo的隔阂。可以认为,在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系列灾害的洗礼以后,中国的民间组织尤其是救灾类ngo走向了成熟。
5、壹基金爆发专业民间慈善活力
截至2013年9月30日,超过600万人次向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定向捐赠雅安救灾款物3.5亿元。这一成绩完全值得被界定为中国公益慈善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和分界线。
可以说壹基金的成功不仅仅在募款能力上,也在于其“人人慈善”的公益参与力。它首次将公众小额捐赠汇聚为巨额款物。同时,它长期以来对救灾联盟的支持也是其能够消化大量捐赠的关键。2013年值得所有的慈善组织从壹基金身上发现其自身需要学习和改善的闪光点。未来如果有更多的壹基金出现,那么整个慈善行业将会生机盎然。
6、朱镕基等成立基金会接轨国际慈善模式
2013年9月4日,由朱镕基同志发起设立的实事助学基金会项目启动。该基金会由朱镕基同志捐赠其全部著书版税设立,原始资金2000万元,在民政部登记,以扶贫济困、助学育人为宗旨。没过几天,媒体报道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已经累计向其发起成立的天津宝坻桑梓助学基金会捐款超过3500多万元。
作为原国家领导人参与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尝试,不仅符合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也将有效地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国家软实力。对慈善行业来说,领导人参与慈善不仅能够扩大慈善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力,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更深层意义上还能够凭借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推动慈善行业政策的出台和优化,从而系统性地解决慈善发展的核心问题。
7、海航捐赠创造中国慈善众多第一
2013年9月5日,海航工会与慈航基金会签署《股权捐赠协议》,约定由海航工会将其所持洋浦盛65%的股权,价值约80亿元(约占海航集团22%的股份)捐赠给慈航基金会。该笔捐赠完成以后也将使得慈航基金会成为海航集团控股股东。
该笔捐赠直接刷新了众多国内第一。最大一笔捐赠同时也是国内最大一笔股权捐赠,超过了曹德旺之前35.49亿元的捐赠总额。第一次出现由基金会来控股知名企业集团的情况,不仅意味着海航集团的社会性,更意味着慈善的经济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基于国内股权捐赠免税优惠体系的缺失,该笔捐赠也将创造慈善捐赠纳税的最大值。
8、人大牵头加速慈善立法
对于从2005年就开始启动的慈善立法而言,2013年无疑代表一个阶段性的进步。10月份全国人大公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其中《慈善事业法》由全国人大内司法委员会牵头。可以说是对历年来两会代表委员和公众对于加快慈善事业立法的回应。同时,人大牵头改变了原有的行政立法模式,将避免行政立法存在层级多、环节多、周期长、衔接不紧密等问题。立法程序的优化,将有利于提高《慈善事业法》的立法效率。
9、友成“社会价值投资基金”推动慈善创新
2013年11月16日,友成基金会、气候组织、greenchinalab绿色创新实验室联合宣布共同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股权投资基金——社会价值投资基金。该基金运用全球领先的社会影响力投资模式,倡导投资者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经济回报。基金已经完成首轮5亿元人民币的募资计划,初期的投资方向将考虑对国内社会发展需求最迫切、挑战最严峻的领域,例如环境、食品安全、健康、老龄化以及文教创意产业等。
这是继残友集团获得英国社企联盟颁布的社会企业大奖之后,中国慈善行业在社会创新领域迈出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将直接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10、北京18家基金会行政管理费超标拷问制度合理性
2013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北京市基金会2012工作报告摘要》。按照《基金会管理办法》行政费用不能超过10%,北京市209家基金会中有18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超过了10%。10%一刀切并没有考虑资助型基金会和运作型基金会的差别,也没有考虑很多基金会存在启动期,更没有考虑有一些颁奖性的基金会可能以两年为周期等。中国的管理包括公益行业都存在由于防控需要而导致的过多干预,以美国为例其更多是让捐赠者去决定,让效果去说话而不是简单的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