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书心得(汇总15篇)
总结是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规划和改进的促进。再次,重要的是时间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努力和培养,下面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一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蒙学著作。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头悬梁,锥刺骨。”这是《三字经》中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教育学生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要教育学生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二
自从上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三字经》朗诵活动。从中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青赤黄,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位,口所含。膻焦香,及腥嗅。这段话使我感受十分强烈。
这段《三字经》是教育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尤其是读了相关的故事。我思绪万千。
陈遗是个小官他十分珍惜粮食,每天把锅巴收集起来,在一次打仗时,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没有陈遗突然想起了锅巴,他拿出锅巴分给战士们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换来的.。想到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我每天吃饭的样子,要是吃米饭,我的嘴像是个漏勺一样,漏了一桌子,而且我还挑食,奶奶说我,我还跟奶奶顶嘴。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为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自责。我从今以后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并且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也要珍惜粮食。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三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候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四
最近正在读《三字经》,颇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五更时分辗转难测,披衣起早,写出心得。
本书虽短,但是很有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品来意味深长,文化浓重。古代的儿童,入学的第一部书就是它。孩子们一边吟唱,一边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这部书不光形式上易于记诵,内容也很丰富。它以精悍的“关键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经》虽然是儿童启蒙教材,但是其讲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难以改变的`。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去阅读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运用它。孩童时代的人读它记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读它记它,有着不同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习性却各有差异;假如不去教导他,习性就会发生变化,转变,所以要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教导。
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95%还能够在现在社会中适用。作为教师,更要认真拜读拜读。“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准备利用寒假认真地学习本书,开学以后结合学校工作,把这些道理加以运用,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五
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字经》这一代历史书。《三字经》是一本古老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完三字经,要彻底理解它们的`意思,这样才能完美!
每一个三字经,每一行字,都在讲述人生哲理。就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不能浪费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一步一步做事。三字历史悠久,由民间传说融入一个字。别看这个小字,里面有个故事!就像说春夏,说秋冬,这四个时候,运不穷,讲的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以前,有个女神。有一天,她的儿子被冥王星带走了,冥王星告诉她,只要她的儿子不吃地狱里的东西,他就会把它还给她,但他的儿子只吃了一个水果。从那以后,冥王只能让他一年回去两次。当他回去的时候,一切都会恢复,当他没有回去的时候,他会很冷。因此,春、夏、秋、冬是四季的结果。看,这个故事有多搞笑啊!《三字经》还有很多故事!如果盖房子,孟子妈妈三次搬家……这些故事多搞笑啊!而且故事的精髓都包含在这些小字里。这些小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真好啊!
《三字经》不仅要背诵,还要背诵故事和意义,彻底理解,了解新知识,为祖国做出贡献。《三字经》真的是一本好书,曾经是古代四大好书之一!为了为祖国做出贡献,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弘扬汉学,倡导礼貌,让我们一起理解这本独特的古代畅销书——《三字经》!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六
最近正在读《三字经》,颇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五更时分辗转难测,披衣起早,写出心得。
本书虽短,但是很有特点。从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品来意味深长,文化浓重。古代的儿童,入学的第一部书就是它。孩子们一边吟唱,一边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这部书不光形式上易于记诵,内容也很丰富。它以精悍的“关键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经》虽然是儿童启蒙教材,但是其讲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是难以改变的。它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去阅读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运用它。孩童时代的人读它记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读它记它,有着不同的意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讲的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习性却各有差异;假如不去教导他,习性就会发生变化,转变,所以要重视教育,持之以恒的教导。
我觉得,这本书中所讲的道理,95%还能够在现在社会中适用。作为教师,更要认真拜读拜读。“教书育人”,我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准备利用寒假认真地学习本书,开学以后结合学校工作,把这些道理加以运用,我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七
这一天,我读了《三字经》的最后一部分——莹八岁,能咏诗到戒之哉,应该勉强,讲述了古圣贤的故事精神和人生哲理。有几句话很影响我扬名,展现父母,光于前后勤有功,戏无益。这些话主要说我们小时候要努力学习,不能耽误学习的黄金时期。这样,长大为国。、对人民和自我都有好处。也能让父母和长辈感到骄傲,造福后代。
过去,我一直认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很长。我不必那么累,那么认真地学习。我可以保留一些知识,然后慢慢学习。但此刻我才明白,时间如箭,日月如梭。我们只些机会我们学习,错过了就再也见不到了。而且知识也像黑洞,越来越大。这一天你会知道,明天会有新的知识等着你,但谁能保证你前一天学到的知识不会忘记呢?知识像被吹的`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即使你有三个脑子,每天都记不住。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手边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一错过就再也记不住了。
玩耍的快乐只是暂时的快乐,这种快乐就像夏天的冰,想吃。我们学生可以享受这种快乐,但不能多享受。若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学就会控制不住自己,从而无意学习,长大后悔莫及。学习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它就像一杯咖啡,一开始有苦,然后是淡淡的苦,然后是微香,最后是醇厚。要学会长久的快乐,虽然一开始没有香味,但会越来越甜蜜。让你爱上这种长久的幸福。
我要学会做一个珍惜时间,品尝学习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八
在诵读课上,老师给我们读了《三字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我觉得它太有趣了,每句话都只有三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请妈妈陪着我,再一次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懂得了其中的含义。原来《三字经》里面包含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经典故事,它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事和学习的方法等等。
《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讲的是黄香九岁就知道孝顺父母,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母睡;而孔融年仅四岁,就懂得尊敬兄长,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吃最小的梨。读到这里,我就想起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家里做小皇帝、小霸王,爸爸妈妈把什么的都给我,我却觉得理所当然,还一不顺心就哇哇大哭威胁他们。想到这,我的脸又红又烫,心里真惭愧啊!
有一次,我自己定了计划,每天自觉地练两页字,刚开始几天都是工工整整地写,慢慢地就没有耐心了,写出来的字好像在跳舞,正自欺欺人地想着:“两页太多了吧,要不还是改练一页好了!”这时,我读到了《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写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如果没有长年累月的细琢,是不能成为一块美玉的,教育我们人也是这样,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我也应该学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啊!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九
《三字经》、《弟子规》可真是两篇宝贵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读了一遍,才知其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哲理是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过的《三字经》、《弟子规》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是启蒙老师,而老师则是父母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他们教我们读书,教我们算术,教我们孝敬父母,教我们明理。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时无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让你拥有一颗明智的心和聪慧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让你拥有纯洁、高尚的灵魂。老师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太阳。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十
仔细看过后,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意思是说只有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收到真实的效果。我们既要重视行动,也要重视认知,两相促进,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顿就是经过反复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经过观察,然后反复思考,再试验,才发现了“镭”,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考。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是说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奋。人不能过度的追求享受,否则就会败在自己的手中。韩愈的《进学解》里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了勤奋思考的重要性。许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懒,一个人过于贪玩、贪图安逸,就会自己荒废自己。只有勤奋才能获得成功。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十一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论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汉学的热潮也悄然兴起。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三字经》这部古老而经典的作品。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约900年前的宋代。《三字经》一经出版,即广为流传,实际上已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百家姓》中,、在“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在学习知识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习真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与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蕴含着中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诸多精髓。这是一本罕见的学习中国文化的书。这本书有1000多字。三字一句的押韵很容易背诵。内容包括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刻、简洁。
读完《三字经》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加深。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学习《三字经》,将《三字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和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也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十二
星期六,我做完作业,觉得实在很无聊。就拿起妈妈刚给我买的《三字经》,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够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十三
去年,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我认真地读了起来,发现它还真的是“耐人寻味”呀!它讲述的是人们做人的准则,是一本非常具有启示性的书,我就从其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两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顺长辈、要懂得谦让。想想我以前,都是衣来张口、饭来张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帮我安排好。我知道了这两个故事后,觉得非常惭愧,决定要向他们学习,不仅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并要孝顺父母;在和同学、朋友们一起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当我把饭菜端到桌子上时,爸爸回来了,一脸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家的小公主什么时候学会做饭了?”“我不知道做得好不好吃,请你先尝一下吧!”“只要是你做的,一定是吃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满眼泪花地对我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又大声地读起了《三字经》。《三字经》,我人生的路灯,它将照亮我前进的征途。
传统美德。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好好地学以致用,并且还要好好的传承下去。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十四
《三字经》确实是一本“千古奇书”。()只用了一千多字就概括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教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和经典传说故事,广泛生动又言简意核。
"三字经'开篇首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蕴意深刻,发人深思。孩子天性都很好,关键在于父母和老师怎么引导。“昔孟母,择邻处”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曾经看过一个博友的文章“春来草自青”。他说“春”是学生的身心和学习成绩;春,则是家长和老师们给孩子酿造的宽松、温馨、和谐、宜人的心理环境。”自古就有“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其实说的就是培育孩子的.环境。“苟不教,性乃迁”如果孩子生下来父母给不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他本来是“善”的性也就“迁”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固有的一种思维和生活方式了。
“首孝悌,次见闻。”写出了要孝敬父母。这是做人之本。要孝敬父母,自己就要刻苦学习,从尊敬身边的朋友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友善对待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欢迎。“知某数,识某文”写出了要能文能武,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啄,怎成器?我们应该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真是一部"袖珍百科全书”,可谓字字珠玑,蕴义深刻,早读早获益!
三字经读书心得篇十五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仿佛回荡着几百年前,私塾里的学童正咿咿呀呀地诵读声,我就情不自禁地拿起书,有滋有味地看起来。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可我有时候也不能坚持到底,有些计划实行一两个星期就以失败告终。有一次,我计划每次写完作业就要检查,提高正确率。开始时我还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一遍,检查出些小问题。三四天后,就没耐心了,草草地瞟一眼,看两下,就做别的事去了。凑巧“屋漏又逢连夜雨”,有几天作业特别多,我一写完连看也不想看了,热情从沸点降到冰点。后来几天又偷懒,隔两天检查一次,最后还是没能持之以恒。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这可以说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我们是小学生,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整天沉迷于游戏。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回想以前,真是惭愧。有一次,我在做一些奥数题,每一道题就像一座座迷宫,让人看得一点头绪都没有。于是,我就懊恼的丢下它们去看电视了。然而,我的脑海里却一直没有丢下那一座座迷宫,心情焦燥不安。可是,引人入胜、趣味横生的电视节目,不久就把我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晚上,我才记起奥数题还没做,心中一阵紧张,没办法,只能挑灯奋战把它们做完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题目很容易解答,早上却因为偷懒没有认真思考。看来真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啊!学习不就在于勤吗?要是学习不勤奋,再聪明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