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篇一
【关键词】智能网业务 业务的网间互通 网间互通方式 被叫集中付费业务
1.引言随着中国电信、联通、吉通等多个电信运营者的出现,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局面逐步形成。多运营者的竞争使广大电信用户在价格方面、服务质量方面得益,但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地解决各运营者间智能网业务的互通问题,用户将只能在各运营者的网络范围内使用各自提供的智能网业务。智能网业务因业务本身性质的不同,要求应用的范围也不相同。如,大众呼叫、电子投票等业务,一般在本地范围或本省范围内开放,而记帐卡呼叫业务、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则在全国甚至国外范围内开放。对于象记帐卡呼叫等要求使用范围越广越好的业务来说,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即一个运营者开放的智能网业务,用户在其它运营者的网络中也可使用,对于业务的生存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则一方面满足不了用户在任何地方都可方便地使用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局限于一定范围内开放的智能网业务,对用户也缺乏吸引力,不利于业务的推广。
2.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的前提条件智能网是一种可迅速、经济、灵活地提供新业务的网络体系,在智能网上开放补充业务,其优势不仅在于业务、用户数据的管理及业务逻辑的控制比较集中,而且还在于用户可在较大范围内使用业务,用户可在任何通过no.7信令网与用于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scp相连的地方,使用智能网业务,正是这后一点优势为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提供了技术基础。要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实现网间信令功能的互通。此外,在网间互通的智能网业务中,业务呼叫的主叫与被叫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网络的情况将占较大比例,如果两个进行业务互通的网络彼此无话路相通,实现智能网的业务互通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提条件之二就是实现网间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的互通。以下所有对于互通方式的讨论将建立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有关两网实现话路及信令网互通应遵循的原则,这里不做讨论,但假设它们是符合有关规定的,本文将只从技术的角度,对实现智能网业务网间互通的几种可能性进行探讨。3.实现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的方式网间互通是指由几个网络合作提供一项业务的处理过程,其中包括智能网与智能网的互通,智能网与非智能网的互通。国际电联曾在建议q.1201中,将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概括为两种情况:(1)两个in结构的网络合作提供一项智能网业务,如图1所示:
in-sl in业务逻辑
bcp 基本呼叫处理
gw 网关
图1 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in与in)在图1中,gw1用于在两网间进行呼叫的接续,gw2用于接入其它网络中的业务逻辑,gw3用于在各不同网络保有的业务逻辑间进行通信。(2)in结构的网络与非in结构的网络合作提供一项智能网业务,如图2所示:
in-sl in业务逻辑
bcp 基本呼叫处理
gw 网关
图2 业务处理层次上的网间互通(in与非in)在图2中,gw4的功能是在in结构的网络和非in结构的网络之间接续呼叫,在两个网络的bcp之间提供互通.综合上述两种情况,不考虑进行互通的两个网络的接入类型(pstn、isdn)及智能结构的等级(部分智能网、完全智能网、非智能网),并结合我国的智能网建设的实际情况,智能网业务的网间互通方式可归结为三种方式。为了便于讨论,首先假定有如下一个需要进行in业务互通的例子:网络1由运营者甲管理,它利用业务控制点scp1开放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网络2由运营者乙管理,用户a和用户b是网络1的用户,用户c和用户d是网络2的用户。下面将就此例,探讨网络2的用户使用运营者甲在scp1上开放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即实现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在网络1与网络2之间互通的三种方式。方式一:通过对方网络的ssp访问对方的scp
图3 通过对方网络的ssp访问对方的scp如图3所示,在这种智能网业务互通方式下,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网关gw2,经网络1的网关gw1传送给网络1的业务交换点ssp1,由网络1的ssp1与网络1的scp1交互作用后,ssp1得到scp1送来的真正的被叫号码,并将呼叫接续至被叫用户b。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则需网络1中的智能外设ip1进行辅助。方式一的特点是,在整个in呼叫的处理过程中,与智能网业务有关的处理完全由网络1完成,对于网络2来说,就如同处理一个到网络1的普通呼叫一样。业务特性的变动对网络2没有任何影响。即便网络2是一个非in网络,也可用此方式实现智能网业务的互通。但网络1中负责汇接本网及外网in呼叫的业务交换点需具有较大的处理能力。在呼叫处理中,由于必须经过网络1的ssp1接通主、被叫,有可能造成路由组织上的不合理。方式二:通过本网的ssp直接访问对方的scp网络1用于开放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scp1可被与其进行业务互通的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接入,如图4所示:
图4 通过本网的ssp直接访问对方的scp网络2的用户c拨叫在网络1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号码时,由网络2的端局将被叫号码(800kn1n2...)及主叫号码传送给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ssp2通过no.7信令网直接与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scp1进行交互作用后,ssp2得到scp1送来的真正的被叫号码,由于被叫用户b位于网络1,ssp2需按照网络1与网络2互联互通的有关路由组织原则将用户c与用b接通。如果在业务执行过程中需要给用户送语音提示或系统需要收集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等,则需网络2中的智能外设ip2进行辅助。方式二的特点是,由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ssp2直接与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scp1进行交互作用,ssp2获得真正的被叫号码后可直接选择最佳路径,将主、被叫接通。只要在网络2中合理设置业务交换点,且两网络话路互通的路由组织方案合理,就不会出现在呼叫接续中路由组织不合理的现象。由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及智能外设直接处理in呼叫,减轻了对网络1中的相应设备的压力。此方式的缺点在于需要统一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与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的接口规程;一部分业务数据需在网络2中设置,如:业务的触发数据需在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中设置,业务的录音通知数据需要在网络2的智能外设中配置,而且一旦数据有变更,如:录音通知更改,则网络1需通知网络2,并将更改的数据提供给网络2,协助它重新加载。在这种互通方式下,网络1与网络2的运营者需要互相配合,两者在业务开放过程中较紧密地耦合在一起。由于网络2的业务交换点可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而在inap规程中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scp与ssp之间通信的安全性,这样可能会对业务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由于网络2中的多个业务交换点都可直接接入网络1的业务控制点,使得网络
1业务控制点的逻辑信令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方式三:通过不同运营者scp间访问的方式为了实现这种业务互通方式,需要在scp1及scp2分别配置不同的业务逻辑。在scp1中配置的业务逻辑包括两个部分:a.用于处理来自本网的业务呼叫;b.用于处理与本网互通的其它网络的用户对本网开放的业务的呼叫。在scp2中配置业务逻辑c.用于处理本网用户对与本网互通的其它网络开放的业务的呼叫,这部分业务逻辑不涉及业务的具体特性。在网络2中,当scp2收到对在scp1中登记的被叫集中付费业务用户的业务请求时,scp2中的逻辑c启动,控制scp2与scp1交互作用,scp1在逻辑b的控制下对呼叫进行处理。scp2接收来自scp1的指令,并与本网中的ssp2一起完成相应的指令,以向用户提供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图5为一个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中,各部分业务逻辑间交互作用的示意图。此种互通方式的中继方式如图6所示。图5 网间互通被叫集中付费业务中各部分业务逻辑间的交互作用
图6 通过不同运营者scp间访问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篇二
智能制造综述
冯剑龙 1043115257 摘要
本文评述了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指出了智能制造确系21世纪的制造技术,分析了智能制造在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我国智能制造的近期研究重点应为其关键基础技术。
关键词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机器 集成化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
近来年,人们对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赋予了极大的研究热情,这是因为从1870年到1980年间,制造过程的效率提高了20倍,而生产管理效率只提高了1.8~2.2倍,产品设计的效率只提高了1.2倍。这表明体力劳动通过采用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脑力劳动的自动化程度(其实质是决策自动化程度)则很低,制造过程中人的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人尚未真正地从复杂的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各种问题求解的最终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人的智慧。因而,人类群体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生理问题等)在制造过程中都有所反映。面对批量小、品种多、质量高、更新快的产品市场竞争要求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台影响.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面临众多问题,譬如;(1)专家人才的短缺和转移致使一些专门技能不能及时或长久地得到提供;(2)现代制造过程中信息量大而繁杂,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大量的信息资源需要开发与共享;(3)制造环境柔性要求更大,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决策时问要求更短。各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处在制造历史上的一个危险时期” 幸运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它高技术的发展,通过集成制造技术、人工智能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制造工程—— 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nteliigent manufacturingsystem,ims)使我们有可能走出这个危机,“带来真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是因为,制造过程所面临的众多问题的核心是“制造智能(nlanufacturing iteliigence)”和制造技术的“智能化(intellecturallzation)。imt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与发展。未来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知识密集型.制造自动化的根本是决策自动化。目前,imt~ims的研究正迅速受到众多国家的政府、工业界和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研究方向从最初的“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发展到今天的ims,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由最初仅一个企业内部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加工、过程控制、材料处理、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技术型环节的自动化.发展到今天的面向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制造智能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多级竞争式控制网络、全球通讯与操作网等。总之,智能制造是21世纪的制造技术,作为其特征的双i(integration& intelligence)将是21世纪制造业赖以行进的基本轨道。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智能制造是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面临的第一个严重任务。存在的问题
总的说来,目前ims的研究仍处在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应用的阶段,研究课题涉及到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制造过程控制、材料处理、信息管理、设备维护等众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发了种类繁多的面向特定领域的专家系统、基于知识的系统和智能辅助系统,甚至智能加工工作站(imw),形成了一系列“智能化孤岛”(islands of intelligence)。这中间包括cims研究中所取得的有关进展然而,随着研究与应用工作的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依赖制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研究工作还面临着一系列理论、技术和社会问题,问题的核心是“智能化”。一般说来,现代工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受技术(包括生产系统)、人(包括间接影响生产过程的社会群体)和经济(包括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预测、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原料订购与处理、制造加工、生产管理、原料产品的储运、产品销售、研究与发展等环节彼此相互影响,构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取决于各环节的集成自动化(integrated automatlon)水平,而生产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取决于各环节的集成智能(inte—grated intelligence)水平。目前,尚缺乏这种“集成”制造智能的技术,这也是目前“并行工程”的研究重点。由日本提出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对ims的解释可看出,ims的研究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智能活动、智能机器和两者的有机融合技术,其中智能活动是问题的核心。在ims研究的众多基础技术中.制造智能处理技术(manufacturing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technology)是最为关键和追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因为它负责各环节的制造智能的集成和生成智能机器的智能活动。从人的因素方面来看,其一,企业内部负责各个环节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有着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他们应该“坐”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充分的合作、协商与理解,“并行”地开睫制造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把以后可能出现的“隐患”和“反复”降低到最低程度。其二,人们参与制造过程的智能行为和知识存在着多种层次水平、多种类型。因而要采用多种表示方式。其三,参与制造过程的群体,作为社会中的一子集,受社会发展变更的影响,这种影响都将对制造过程产生既有积极又有消极的作用 最后.人与人之间存在生活、语言、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别。总之,人的因素对现代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有着关键作用。事实证明,人的因素是ims中制造智能的重要来源。从经济因素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ims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与经济效益,它将把制造过程自动化的概念更新和拓宽到“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高度,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但如何设定和评价ims的各项经济性指标和性能则是一个问题。第二,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劳动力昂贵,所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越来越高的问题。从当前的经济利益出发,大量的制造企业被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致使生产技术和劳动者因素等方面受到牵制,存在丧失他们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危险这也是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方向与课题
根据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和国家的需要,以及imt&ims研究与开发工作的特点,我们认为近期的研究点应该放在imt&ims的关键基础技术上,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智能制造系统理论基础与设计技术ims的概念正式提出至今仅二三年时间。作为制造工程中的一个全新的概念,ims理论基础与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它的精确内涵和设计技术亟待进一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应包括:
3.1.1 体系结构与发展战略 需要建立ims统一的概念体系,研究ims的系统组成和发展方向以及跟踪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3.1.2 开发环境与设计方法学ims的开发与设计方法将有别于现有任何制造系统的设计方法,因为ims是面向整个制造过程的系统和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的 因此.有必要研究ims的设计策略和开发环境(包括开发语言、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等)必须强调ims设计过程的标准化、模块化和通用化。
3.1.3 评价技术研究制造过程中的设计评价、生产评价、材料评价、管理评价、市场评价、经济评价、报价评价和功能评价等问题。
3.2 制造智能理论及处理技术现代工业生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是指各制造环节之间存在的技术型联系,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的统一体特性方面。制造智能理论及处理技术就是要研究整个制造环境中的各种智能源的开发、描述、集成、共享与处理,最后生成智能机器的智能活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3.2.1 制造环境的描述与建模研究描述制造环境的一致性概念体系、制造过程建模,影响制造过程的多因素分析与不确定性处理。
3.2.2 制造智能处理技术重点研究制造智能源的开发与获取、制造智能的表示、制造智能的集成与共享
3.2.3 智能活动的生成与融合研究智能活动的生成策略,智能活动的机器化技术。3.3 智能制造单元技术的集成近10年来,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了一些智能制造单元技术。为了应用于实际制造过程和面向21世纪制造工业,这些单元技术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集成这些单元技术。
3.3.1 并行智能设计并行工程方法学这一概念是1986年由美国国防部定义,并首先应用于美国军事武器系统开发计剞dos cals的。.为了制造过程的设计阶段能有效地模仿由来自各环节制造专家组成的专家组(expeit team)的智能行为,集成和共享各环节与各方面的制造智能,并行地开展产品环节的设计工作,必须研究并行智能设计的支撑环境、产品描述的统一模型、设计智能交互和并行智能设计方法学。
3.3.2 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规划、仿真与优化现代生产过程要面临多信息源、多因素、多对象的及时处理问题,生产过程的调度与规划中的智能决策问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仿真与优化是实现设计和过程评估的有效途径。目前,更强调对设计、制造、装配、使用、维修等过程的优化与动态仿真。3.3 产品质量信息的智能处理系统研究整个制造过程的“全质量(total quality)模型和建立相应的质量数据库,研究质量状态的智能决策和质量过程的智能控制.3.3.4 制造过程与系统的智能监视、诊断、补偿与控制研究面向在强干扰、多因素条件下监视与诊断模型,研究制造过程的动态辨识与自适应技术。
3.3.5 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智能决策系统研究多因素、多目标智能决策模型,研究生产过程的实时跟踪技术,研究产品市场评估与预测模型。
3.4 知识库系统与网络技术知识库系统与信息网络技术是制造过程的系统与各环节“集成智能化”的支撑,在imt&ims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3.4.1 分布式异构联想知识库系统研究知识库异构、知识库分布式策略与维修、知识库联想和分布数据库技术。
3.4.2 信息控制与网络通讯技术研究ims中各种信息的交换接el、网络通讯技术、系统操作控制策略。
3.5 智能机器的设计智能机器是ims中模仿人类专家智能活动的工具之一,是新一代的制造工具,因而,研究智能机器的设计方法及其相关技术将有划时代的意义。
3.5.1 机器人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将在ims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机器的视觉和机器^控制两个方面。有必要研究智能机器眼(视觉)、信息感知与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手(控制)和智能机器的自适应定位与夹具设计等技术。
3.5.2 机器自学习与自维护技术研究智能机器的自适应学习模型,系统误差的自动恢复与维护技术。
3.5.3 智能制造单元机的设计与制造研究智能制造单元机的结构组成与设计方法、新型材料的应用技术。
3.6 制造中人的因素ims的宗旨之一就是减轻人类制造专家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负担,因此.与脑力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制造中人的因素理应受到充分的重视,研究内容包括:
3.6.1 人一系统柔性交互技术研究人一系统柔性、联想、容错交互模型以及交互环境。3 6.2 未来制造环境的设计研究人在未来制造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舒适、友好的制造环境的设计。
3.6.3 人才培养与教学系统研究面向imt&ims的^才培养计划.研制教学示范系统。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篇三
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的制造模式之一,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它的原料、能量和信息都是开放的,因此智能制造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织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是新世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由于其实施方案可以在整个制造的大系统(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也可以在单元技术(例如模具设计专家系统、数控机床诊断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上逐步推进,从经济性、实用性讲,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引言
智能制造「‘」(工m: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1.1智能制造系统概述
智能制造系统「2」就是要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与机器人控制等来对制造技术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行模拟,使智能机器在没有人工干预情况下进行生产。智能制造系统就是要把人的智力活动变为制造机器的智能活动。智能制造系统的物理基础是智能机器,它包括具有各种程序的智能加工机床,工具和材料传送装置,检测和试验装置,以及装配装置等。1.2智能化制造的特点
川智能化制造技术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产品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
(2)智能化制造技术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了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
(3)智能化制造强调技术、人、管理和信息的四维集成,不仅涉及到物质流和能量流,还涉及到信息流和知识流,即四维集成和四流交汇是智能化制造技术的重要特点:
(4)智能化制造技术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成和管理的合理化以及革新,它是硬件、软件、智能(人)与组织的系统集成。
2.智能化制造数控设备的关键技术
机械制造设备的智能化、网络化、以及对神经元网络、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机械制造工)‘智能化技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可以说这是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业技术革命。目前,智能化制造数控设备的关键技术,除了机械主体以外,主要是由智能数控系统技术、智能感知技术、智能自适应技术、智能神经元网络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和智能专家系统等主要技术构成。
(1>智能化数控系统数控设备智能化的发
展是以数控系统完善的软硬件功能及高灵敏度、高精度感知检测系统为基础,以适应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集成技术发展的要求。为追求数控设备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数控系统不但有自动编程、前馈控制、模糊控制、自学习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三维刀具补偿、运动参数动态补偿等智能化功能,并有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使自诊断和故障监控功能更趋势完善。伺服驱动系统智能化,能自动感知负载变化,自动优化调整参数。如发那科推出的hrv控制,通过共振追随型hrv滤波器,可以避免因频率变动而造成设备的共振。通过融合旋转伺服电动机,高精度、高响应和高分辨率脉冲编码器,实现高速和高精度的伺服控制,保证极其平稳 的进刀。
(2)智能自适应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分为 工艺自适应和儿何自适应。工艺自适应又分为
最佳自适应控制系统(aco)和约束式自适应(acc)。自适应控制自20世纪60年代已开始研究,但用于生产实践尚不普遍。目前应用面较广的还是结构简单的acc系统,已用于铣、车、钻、磨、电加工和加工中心等机床上;而aco多用于加工因素相对简单的磨削和电火花加工(ed m)上。影响加工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不仅建立数学模
型困难,而且要实时采集和实时调整参数也有很大难度,有待深入研究。(3)智能化神经元网络技术最智能的莫过于人的大脑,人工神经元网络
(ann)是一种模拟
人的神经结构,即类似人的大脑神经突触连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复杂网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学习功能、联想记忆功能、非线性映射功能和高速寻找优化解的功能等。目前,神经元网络多用于数控设备可靠性预测和优化工艺参数方面,神经元网络在机床数控系统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尚不多见。随着神经元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数控机床方面的应用可能会有很好的前景,或许会把数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推向高级阶段。未来儿年希望能有一个较快的发展。(4)智能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i机程序系统,其专家知识库中含有某个领域大量的l专家知识与经验,就是利用这些专家知识、经验和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的技术问题。它能够f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该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来解决·需要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目前,数控设备领域尚l缺乏这种专家系统。(5)云计算将把智能化制造推向更高级阶右段国外工业技术发达国家的大型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都极为重视,之认为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如美国宇航!局和通用汽车公司都在研究和应用云计算技术;我1国北京建有云计算基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tcl集团也都特别关注云计算的发展、研究和应用。3.智能化工厂
智能化机械工)‘是以“智能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经营实体。智能化工)‘将逐步分层次实现。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自动化制造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数控设备中
除了各种数控设备和相关数控配套设备以外,智能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
(2)智能化自动化工)‘在各种智能化自动化数控设备的基础上,智能化工)‘将由工厂‘局部智能自动化、逐步分层次地发展到全工)‘智能自动化和社会化智能制造。
第一层次:单机或单元智能自动化。
单机或单元智能自动化,可以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国内外都有用于生产 的实例。
第二个层次:生产制造系统智能自动化。
在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化单元”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系统。包括毛坯仓储管理,再制品仓储管理,成品零件仓储管理及其搬运、装卸、装配作业和质量检验等。
第三个层次: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制造系统。
在第二层次生产制造系统智能自动化的基础上,配置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全工)‘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制造。智能化工)‘的实现主要是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和智能网络的可靠运行加以保证。具有实时资料搜集与传输功能、高效能计算机与分析预测功能、远程监控与诊断功能及模拟功能等。智能化工)‘最核心的部分是生产过程和全面经营运行的智能自动化,包括设计智能化,生产排序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测试检验自动化,仓储自动化,电力管理智能自动化等等,进一步发展到自动化无人化工)‘(绝大多数设备可以无人值守)。
第四个层次:智能化社会化生产。
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制造,将山企业内部局域网经因特网向企业外部传输。这就是所谓的internet/intranet。网络可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跨地区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信息共享、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和服务等。网络能为制造提供完整的生产数据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将加工程序传给远方的设备进行加工,也可远程诊断并发出指令调整。网络使各地分散的数控机床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统一优化调整,使产品加工不局限于一个工)‘内而实现社会化生产。智能化社会化制造能够借助internet网实现跨行业、跨国际智能化制造,进人internet/intranet时代。云计算借助internet网整合了计算机资源,为智能化制造开了先河。智能化网络化社会化制造将引领社会和全球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运用,同时将有效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逐步地减少人类的体力劳动而扩大脑力劳动的比重,进入知识社会,智能社会。
智能制造具有高科技高水平的先进制造系统,面临一些极具挑 战性的问题。当然也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研究去攻克这些技术难题。产品和制造过程的数字建模理论及混合约束求解方法,几何表示与推理在运动规划、抓取、夹持、装配、nc加工、计算机视觉、测量中的应用,制造技能和制造知识的表示、获取与推理。智能制造单元的agent建模及智能制造系统的多agent建模理论、多agent系统学>-j及重构理论、多agent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及性能评价标、多agent系统规划、调度、控制与协调等。制造资源的holon模型holonic系统组成及其分别式协调与控制等。由于人类智能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智能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将促进智能制造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要提高机器设备的智商,更要协调好人与机器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机一体化关系,从而产生高效高性能的生产系统。总之,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以及其带来的优势愈发明显,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制造将成为下一代重要的生产模式。参考文献:
1.赵亚波 智能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年15卷第3期(333001)2.荣烈润 面向21世纪的智能制造机电一体化2006,12(4)3.熊有伦 孙容磊 李斌 吴波 智能制造:回顾与展望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武汉430074 c1〕土子龙.中国装备制造业系统演化与评价研究[d].中国博 上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c2} l一继勇.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中 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参考文献
[1]杨叔子,丁洪.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与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2,3(2):15~18 [2]孙大勇.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