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各位老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必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的应对周围的环境。但是,现实中,我们却越来越感觉到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协调。那么,为什么人类现在越来越显得不能控制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为什么人类日渐觉得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我想答案就在于基因进化与文化进化的根本差别之中。基因进化通过基因突变起作用。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在生命史中短短几千年里成为地球傻瓜占统治地位的物种。与此相对,文化进化是通过引入新工具、新思想或新制度能够使自己在几乎一夜之间就改变整个社会。比如19世纪中期的蒸汽机、20世纪的内燃机和今天的核能、计算机等,这些人类发明的新工具深刻得改造着我们的环境。明白了这些,我们再看看一个悖论:人类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的同时,越来越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环境,但是,却越来越不能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适合居住。
之所以出现这个悖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我们不不了解环境,而是我们有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自身知识的不断增加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类迫切需要学会在获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智慧之间达平衡。做不好这个,那么人类便会像爱因斯坦警告我们时说的那样:人类现在正面临着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一场“无与伦比的灾难”。
在我们步入工业社会后,便出现了一种病态般的社会,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所自有欲望和自身能力的肯定,对自身利益、个人主义倾向一种过度追求所导致的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况。这种观念具体表现为倡导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许多人的吃、穿、住、行、用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本来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在饮食方面,明明是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即可。可实际情况是,在许多场合下的请客吃饭是为了讲排场,摆阔气,显富贵,把这种实际需要发展到极端铺张浪费的地步。从住房条件看,明明是求得安全、方便、舒适、温馨即可。但实际情况却把这种需要发展到宾馆式,宫殿般的豪华享受而且陷入盲目的攀比中不能自拔,人人累得气喘息息。正是由于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消费观,造成了当今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系统的高破坏。因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如果无人消费,这个产品就无法生产了。因此正是由于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而高索取必然造成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生态平衡的高破坏。从而使人类社会陷入了高消费→高生产→高索取→高消耗、高污染、高破坏的恶性循环之中。可以说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终结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漠视,之所以说是漠视而非无知,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是有认识的,但却因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理睬种种自然规律。这也是社会文化与自然文化发展不平衡所产生的恶果。
那么这种观念导致自然界无情的报复,我们面对种种非正常的人与自然关系所表现出得现象,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历史性难题。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当然,我们不仅是要从传统理论中找答案,也要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找答案。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法制建设层面。基于人性的弱点,我们有必要而且只能通过这种硬性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来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
第二,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人天合一的自然观。首先,人类要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万物之一员,自然之一份子。人类要摆正自己在自然界中的这个位置,给自己定好位。人类不能狂妄自大,不能什么都以人类为中心。其次,人类要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家园,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第三,建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要彻底改变“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与废物”的旧观念。采用经济、文化、资源、人居环境和人的素质等综合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中,以引导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选择健康、适度消费的生活观。人类要改变过去那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倡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选择健康适度的消费行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环境资源学,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等绿色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以保护环境为已任的绿色技术。这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面对环境破坏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解决之道,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法自然”,既是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形式,但不能改变事物的内在规律。承认人的能力的有限性,承认并尊重规律,是我们的必修课。
最后,我想感谢各位老师带给我的这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对我今后的成长、发展、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均有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也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奏写新的篇章。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篇二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研究文学的人,如果让我读一本政治书,我更乐意去计算一个方程。或许是人们总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抱有浓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吧,在上完《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只是想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涵盖万千,是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各领域大家集成的产物,它的很多内容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解决一些我认为和它毫不相干的问题,这也让我对理论的知识更加重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教材。
课程中老师讲述的《自然辩证法》,其广义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197个组成部分,后来,前苏联在整理出版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删去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之后留下了181个组成部分,包括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断和2个计划草案。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在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籍后,我认为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分为两个方面: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从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自然辩证法是和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紧密相连的。其创立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和科学技术,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同样,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对所有理论的研究我们都不能脱离现实,在基本问题上都必须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不能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来说,自然辩证法包括并涉及很广泛的领 域,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或者是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这些都是和唯物主义理论相关的,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以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研究世界的发展,同时运用辩证的理论来对待自然界中的发展变化。
从自然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关系来说,人类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相辅相成,一脉相连的。一方面,人类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使得科学技术得以完善和发展,建立了系统的科学技术的体系;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对人们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任何事物都和科学技术紧密相关,人们的发展和认识离不开科学技术,它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也是人与人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的,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这一方面来说,我就可以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我曾经把自然辩证法当作纯粹的文学的知识,认为自然辩证法是文学家写出来的像是散文或者随笔的文章,可是渐渐的却发现,这样的散文或随笔所折射出 来的道理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发现自然辩证法并不仅仅是静态的只是体系,更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探索过程。这些知识并不是那些文人在小屋里冥想的结果,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批判和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糅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并经历创新、失败、再创新的循环过程而成就的。这些作家之所以具有卓越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非凡,而是因为他们对一切自然界的相关问题都保持了一种不甘于因循守旧、积极求新的精神状态,他们有着难以满足的好奇心、寻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永无止境的求知欲望、不盲从的独立品格、求新冒险的意识和灵敏多变的思维等科学创新精神。例如当牛顿被苹果砸中时,并不是直接将它吃掉,而是想着这一切是怎么的,因此,“万有引力”被他发现;伽利略对比萨大教堂吊灯的摆动好奇,对此进行深刻的研究,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哥白尼大胆质疑权威的“地心说”,从而提出了“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近代自然科学的哥白尼革命;道尔顿对母亲买的五颜六色的袜子感到好奇,开创了色盲症的研究。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对创新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也明白了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是科学家们沿着旧人开创的道路发现的另一片世外桃源,远远不是墨守成规的结果。然而,对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对科学的一味否定,而是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前人的研究成果,理性的看待科学,并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对科学进行扩充和完整。
自然辩证法与学科间有着紧密联系,以我所学的食品专业为例,在与食品相关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科研中的各种问题。在科研选题方面,我们应当遵守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从而确保我们的课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跟得上社会发展的前沿,并且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在现有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的情况下,能顺利进行;对于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来说,我们不能一味的盲目相信师兄师姐的研究成果,在我的实验过程中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参考师兄师姐的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我始终不能得到电转移的理想结果,每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请教了老师和师兄师姐,他们对此也很困惑,因为相同的实验,相同的材料,相同的仪器,相同的实验步骤却不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因此我决定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准备了一批实验材料,即电泳胶,然后进行电转移实验,同时记下每次实验的条件和结果。最终,合适的实验条件被我摸索出来了,可能是因为实 验仪器老化的原因,原来的实验条件已经不适合这样的操作,我也就深刻理解了自然辩证法中运用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前人理论的说法;而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的进步,其规模日益扩大,管理也越来越系统化、专业化,这就要求我们以一个正确的理论作为依据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自然辩证法中的系统方法在食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食品企业管理研究是人们通过有效地组织各种农副产品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润。与自然辩证法类似,食品企业管理研究的也是客体,即原料,主体,即人,而管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则作为中介,还包括人与资源、技术、社会的关系。这与自然辩证法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之前的关系有着相类似的关系。恩格斯提出“一个名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他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度,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指导我们进行研究,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这一整套理论,要求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食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遇到过很多问题,无一不是在告诉人们,企业的发展要与自然界的发展相结合,以系统的方法看问题,注意生态自然观,实现可持续发展;食品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至今,整个理论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从企业战略的规划,到企业风险的管理,再到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生产、市场营销等等方面,都已形成了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依存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都经过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在食品企业管理中,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强劲的优势,而且这种差异性的优势是不容易被模仿的。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品企业由于诸如市场条件越来越苛刻,市场变得越来越大,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等原因,越来越需要更精细化,要更专业、更高级、更系统地进行管理。运用自然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我们食品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贯穿在我们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
自然辨证法和科学技术史息息相关的,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这和科学技术密不可分,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研究离不开适当的方法,即科技创新 必须依赖一定的手段,也就是自然辩证法中提到的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并不仅仅和自然辩证法相关,也和我们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相连:专业课为我们阐述的是实验的方法,而科学技术方法论则为我们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起到了补充和深化的作用,让我认识到的是科学知识不是真理,我们应该批判性的接收知识,在创新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理论进行学习和认知。而作为研究生,更应该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方法的重要性,注意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自己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结合。与此同时,多向导师请教他们对科研的看法和在科研研究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并在自己进行科研研究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方法与原理的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总体上把握自然辨证学科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同,既要进行单个学科的深入开拓,又要重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既要关注社会需求的选择,又要顺应科学自身逻辑发展的规律;既要注意学习带头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又要了解把握当前学科和领域的变化。只有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才是适合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研究。这也表明,在以后的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辩证法的深入学习是必须的,而且我们要掌握其精髓,在合理运用其方法的基础上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从而帮助我们提高科研水平。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篇三
阅读了《自然辩证法》序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这其实也就给出了“你觉得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解决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和视野的问题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在每一个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必须要先学习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该专业的一般规例。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我们使用合理的科学方法,提高我们的能力,开阔我们的视野。但是要深入的研究这一专业的知识,并开阔这一专业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有所创新,我们必须对这一专业又更广更深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离不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广阔的科学视野的。我觉得这种更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训练、能力培养以及视野的开阔是由研究自然科学的自然辩证法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知识所能提供的。
也就是说,除了专业课的学期,我觉得可以为我们提供科学方法训练、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的知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从这些专门知识中提取出对我们认识自然,进行科学研究有益的观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首先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批判了以往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然后阐述了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2):
知道了要验证一个命题有证实和证伪两种方法。首先明白一个命题如果不可能被证伪这个命题可能就是一个伪命题,这样我们就能够识别一些貌似真理的实际上毫无意义的论断。
明白要证实一个科学理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即使我们穷尽了迄今为止的所有可能,但也不能保证在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与理论相反的例子。我们现在所接受的理论只不过是有可能被证伪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被证伪的理论。明白了假设证伪是有效的研究的方法,也是最节约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但同时明白证伪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用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话来概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西方文化来源于希腊文化,古希腊哲学中有一种对事物本原探求理性精神,而这种理性精神又常常和他们的宗教紧密相连,西方先哲常常把探求事情本原的工作本身当作追求,并从中找到乐趣,另一个动力来源于宗教,西方很多学者通过探求事物背后的规律来证明上帝造物的伟大。
而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是一种入世的文化,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动力常常来源于改善现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很少纯粹的科学探求。
古希腊把自然作为一个与人的主体并列的客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且他们相信其背后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对其研究更大胆,更具体,更深入。而中国文化一直对自然心存敬畏,并把人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用推测类比来印证和解释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缺乏对自然的深入的研究。
乐于探索知性认识,探索事物背后的本质,正是希腊文化渊源流传至现代的宝贵的气质,这种气质在西方历史长河中绵延不断。这种气质就是康德说的知性精神,一种不断求索、追求概念严格化、努力探索论证方式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近代科学在西方产生的重要土壤。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所企求的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达到“诗和数字统一”的文明极地。有灵性和人性的人才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
科创精神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人文素质是个人长期养成的稳定的思想品格和待人接物的习惯和气质,这主要由主体自我自觉地靠多方面知识的积淀和滋养而成。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要求我们不能满足现状,不能停滞不前,要永远不停探索不停创新,这正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哥白尼推翻了“地心说”,贝克勒尔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爱因斯坦创立了著名的相对论……无不是对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科学领域中,至今还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难题:从歌德巴赫猜想到电梯问题,从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明到生命起源的探究,从人体基因结构的破译到宇宙中暗物质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