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唱歌游戏玩法 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唱歌游戏玩法 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篇一
n班普通话唱游教案:陈老师(3月29日-4月25日)
小鸟飞走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逐渐熟悉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2、用不同的游戏形式表现音乐情景。
3、愿意参与游戏,体验捉迷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盈盈、波波公仔、小鸟指偶、花的图片、音乐播放器,乐器。
活动重点:在游戏情景中,逐渐熟悉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小鸟飞来了
幼儿扮演成小鸟随著音乐飞入活动室。
师:1、小鸟们请坐下来,刚才小朋友扮演的是小鸟。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请幼儿学说普通话:“小鸟”。告诉幼儿小鸟在天空中飞,飞累了停在树上休息。
2、教师继续请幼儿看图片,教师出示“花”和“树”的图片,请幼儿发出正确读音。
二、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哦!对了,今天盈盈和波波来要来捉迷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们怎麽玩的?(播放音乐)
师: 盈盈看见了花花花,波波看见了树树树,他们看见了小小鸟
2、教师出示自製的歌词图片,师幼一起朗诵歌词。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朗诵歌词。师:盈盈看见了?幼儿:花花花。波波看见了?树树树。他们看见了?小小鸟。一起和幼儿说:小鸟飞走了。
3、出示图片,学唱歌曲。
师:你们想和盈盈、波波一起唱一唱吗?这一次我们的声音可以小一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演示图片,引导幼儿一起演唱。
师:盈盈和波波听到了你们好听的声音,这一次,我们把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好吗?幼儿再次演唱。
4、集体演唱歌曲。
师:盈盈和波波想看一看我们男孩和女孩来一场比赛,看谁唱的最好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
师:这首好听的歌曲叫什麽名字?(小鸟飞走了)
三、多种游戏形式表现音乐情景。
1、手指游戏。
教师伸出两隻小手指,以小鸟的口吻说:“我在这儿呢!”咦!它们的家在哪裡呀?(小树)那我们赶快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一颗小树吧!引导幼儿用小手指变成小鸟一起游戏。
师:小鸟什麽时候飞走的?师幼再次游戏。
2、集体游戏。
师:我们还可以怎麽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小鸟喜欢躲在什麽地方?(小树后面)有很多小树的地方是哪裡呢?(森林)引导幼儿把小椅子变成小树,藏在小树后面。
师:小鸟是什麽时候飞走的?
师幼再次游戏。
师:小鸟们,你们想不想藏在大森林裡面去?引导幼儿到场地的任何一个地方藏起来。
四、活动结束
幼儿听音乐做小鸟唱再见歌。(播放音乐)
第二课时
一、开始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二、1.教师出示树朋友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春天
师:”春天会有哪些我们身边的朋友会发生变化啊”(树、花、小鸟)
师:”今天陈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小朋友们看看是谁啊?”(大树)”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树啊!”(喜欢)”我们前几天学过一个《小鸟飞走了》的歌曲,我们来做一下律动。
2.玩游戏《抱树》
(1)教师示范怎样抱树师:小朋友我们的前面有许多的树朋友,现在老师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遍抱树的过程游戏玩法:教师将小椅子(树)围成一个圆圈,根据树的棵树确定参与幼儿的数量,每组幼儿要比树多一个。游戏开始,教师让参与活动的幼儿进入圆圈内,幼儿围绕圆圈边念儿歌边走,等儿歌停下后幼儿迅速抱树,没有抱到树的幼儿则站在圆圈中间等待下次机会。
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要在最后一句儿歌念完后才可以去抱树。
b.幼儿在读儿歌时必须是走或跳的。
(2)分组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男女两组分别游戏,让幼儿在自主地游戏中来跟著儿歌抱树。
教师总结
三、结束活动幼儿和教师随音乐做放鬆运动。
第三课时
一、做《向前走》的律动,吸引幼儿注意,然后请幼儿坐好。
二、教师拿出花、树、小鸟的图片,请幼儿说说看,这些用普通话怎麽说。并请幼儿找找看,课室里的花、树、小鸟分别在哪里。
三、玩乐器
1、教师先跟著音乐示范一次怎麽玩手拍,跟著音乐节奏打节拍。
2、幼儿和老师一起玩乐器
四、分组游戏。(音乐椅)
师:我们还可以音乐椅游戏呢?小鸟喜欢躲在什麽地方?(小树后面)有很多小树的地方是哪裡呢?(森林)引导幼儿把小椅子变成小树,藏在小树后面。
五、结束部分:请幼儿坐下,教师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唱歌游戏玩法 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篇二
一二年级唱游教学模式介绍
唱游教学即在玩中学习音乐,玩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从学前过渡到小学教育的一种较好的音乐教学形式。
唱游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通过唱歌、律动、表演、舞蹈等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特点。
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唱游教学基本要求:
1)、注意创造性与趣味性,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
2)、随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3)、学做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
一、律动
律动是身体随着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动作。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训练孩子的韵律 感。
律动有别于歌表演和集体舞,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专心听音乐,认真把歌唱好,配之以少量的动作。
律动教学中的身体动作训练可分为走、跑、跳、旋转、姿态造型、静态动作等,其中走、跑、跳是最基本的动作。
走步:可以理解为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的一种运动形式。跑步:可选用2/4拍的、速度稍微快的、旋律轻快的音乐。跳跃:指用双脚或单脚的蹦跳,是一种灵巧的平衡练习,可选用2/4拍、4/4拍或6/8拍的、速度快的、活泼跳跃的音乐。
如: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小宝宝睡着了》这个律动,动作设计为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表演。因为这首歌曲是三拍子,以便学生更快掌握,可设计三个十分简单的动作,一拍做一个。第一拍拍腿,第二拍双手的四个指头轻触,第三拍头枕着一只手做睡觉状。要求动作轻柔,歌曲要唱得轻柔、缓慢。
律动是舞蹈的基础,也是舞蹈的最基本语汇,所以律动所编的动作要精而少,且不断重复,使学生一看便懂,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即兴创造。
二、音乐游戏
唱游教学中的音乐游戏是将学习音乐和游戏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
游戏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音乐游戏改变了教学的形式,使教学过程变得十分生动活泼,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
游戏目的:通过倾听音乐的进行和停止迅速作出身体反应,培养倾听音乐的注意力和对音乐的快速反应能力。游戏方法:
1、和着音乐拍手
全体同学和着音乐拍手,当听到音乐停止时,立即停止拍手,听到音乐开始,立即继续拍手。
2、拍手中注意听口令
全体同学和着音乐拍手,当听到教师发出一个口令时,例如:“头”、“脚”、“肩膀”、“膝盖”等。立即用手去触摸口令所指的部位。然后,随音乐继续拍手。
3、同时触摸两个地方
上述活动熟悉之后,教师的口令可改为同时说出两个部位,听到口令双手立即同时触摸两个不同的部位。例如“头和肚子”、“鼻子和耳朵”、“膝盖和头发”、“屁股和眼睛”等。
4、听着鼓声走走停停
全体同学在教室里自由散开,和着鼓声行走,听到鼓声停止,立即停止;听到鼓声开始时,立即继续行走;当鼓声突然有一个重音时,由向前走变为倒着走。
游戏规则:
1、走的速度、节奏、力度要与鼓声一致;
2、音乐停时,还在动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三、集体舞
集体舞是在音乐声中集体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娱性舞蹈。集体舞的音乐和舞蹈设计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具有队形变化、反复进行等特征,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协调感以及团结友爱精神的良好途径。
集体舞教学过程;(1)、熟悉音乐熟悉集体舞的音乐时,要注意给学生
以完整的印象,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结构等,这是与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与队型的变化密切关联的。
(2)、学习动作集体舞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教师一般应有完整的示范,当面对学生示范时还应会作反方向的舞蹈示范动作。(3)、进行表演
集体舞是造型的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感协调感,并注重情感的培养。
四、歌表演
歌表演即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是最简单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歌唱表现形式。
歌表演根据其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注解式:以动作直接表现歌词内容,意思明确,动作明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歌词入手,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抓住人或物的动作特征,特别是形态动词的特征,自己创编动作。
(二)、情绪式:从歌曲的音乐形象和情绪出发,进行边歌边舞。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歌曲的曲调、风格、内容等入手,通过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艺术形象,根据歌曲的整体情感创编动作。
(三)、情节式:有人物、有角色、有情节、有过程的边演边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歌曲内容、音乐的艺术形象入手,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根据典型的情景并借助道具来创编动作。
歌表演动作的设计与编排可以由教师示范、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或歌词)进行即兴创编。教师示范的动作要正确、规范,应在音乐声中作完整的示范,使学生对音乐和动作有一个基本完整的印象。或在学生作即兴创作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印象出发,将记忆、想象、形象思维等心理活动置于积极状态之中来创编动作。
唱游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唤起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想象,喜欢创造,喜欢做音乐王国的小主人。
唱歌游戏玩法 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篇三
启智三(2)班唱游与律动教学工作计划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林小清
有人说“耳朵是心智之门”,音乐可以启智。事实证明,音乐治疗能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是有着明显而积极的作用。因此,培智学校音乐唱游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本班现有学生16名,男生14名,女生2名,学生智力水平不同。根据语言能力的差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有王仁昌、凌康信、黄坤、蔡紫晴、詹凯淇、林宇斌,表达能力比较好,能够跟上老师的歌唱节奏;第二层次学生有高志豪、李康俊、麦上恩、欧震然、陈一帆、李景涛,他们具有一些语言,但语言比较混乱,有节奏感,会律动;第三层次学生有张怡、、黄浩恩、何土权、易泽锦,他们能简单的模仿,但语言水平比较差,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那么根据智障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我认为对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一、互动、参与——音乐课堂中愉快学习的前提 互动是利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来达到教
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律动、唱歌、打击乐器、游戏、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给学生分派角色,让学生边学习边表演,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几乎都动了起来,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表演——“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的有机结合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点。对于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们的创作是否精细、完美,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地去想象,勇敢地去表现就足够了,因为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会欣赏美,学会创造美。
三、评价、鼓励——音乐课堂中对“美”进一步追求的延续 在启智班学生音乐课堂中,评价不仅仅需要简单的自评或互评,而对学生最好的评价就是教师能激发学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及课堂的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态度和情感反映,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需求,从而促进每个孩子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智障学生中有的孩子欠缺表现能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但他们更喜欢被表扬、被肯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他们能体会到自己是否成功,是否被认可,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对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根据智障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平时就应特别注意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
四、本学期的教学安排
1、复习舞蹈《旗语兵》、《小苹果》、《小脚丫》(3个星期)
2、复习歌曲《数鸭子》、《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3个星期)
3、新授歌曲《小毛驴》(3个星期)
4、新授律动歌曲《跟着老师走走》(3个星期)
5、新授游戏《拔萝卜》(3个星期)
6、新授舞蹈《吹泡泡》(3个星期)
7、总复习歌曲和舞蹈
2016年9月1日
唱歌游戏玩法 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篇四
唱游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唱游寓音乐教学于游戏之中,也就是“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下列教学方法,供同行们参考。
一、观察模仿法
唱游教学中的观察模仿法,是指学生在唱游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对所要学习的游戏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美观。给学生以直观完美的范例,使学生看后产生跃跃欲试的愿望。示范时要对组合动作进行分解,边示范边讲解。在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完整组合动作的模仿。比如在律动教学中,首先要学生熟悉了解律动音乐的形象和节奏,要抓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讲明律动的形象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模仿进行练习
二、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亲身参加到唱游活动中来的一种基本方法。唱游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从参加人数来说可采取集体、小组、个人等练习方法。从对教材的学习上,一般可采用基本动作、难点动作、分段和完整组合等练习方法。
三、任务法
为了使学生反复强化练习,可以采用布置任务的方法,以使其动作熟练并提高动作水平。由于学生的身体发育、技术水平和能力不同,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完成某一舞蹈动作,完成某一舞蹈动作组合,完成动作的质量,完成时是否有创造性等。任务的布置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
四、意境教学法
意境教学法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物或生物的姿态、动态启发学生,使其由感性知识和已有经验联想到方法要求,并创造一个想象中的美丽境界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结合不同的形象和景物予以启发。如教蒙古族儿童舞蹈[小小巡逻兵]时,教师首先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仿佛看到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蒙古族儿童骑兵巡逻保卫祖国的可爱形象。让学生怀着一种憧憬的心情来学习。用语言描绘形象以及通过欣赏音乐加深理解时,要符合精讲多练的要求。
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在唱游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选择什么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