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规律的教案范文(18篇)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教案中的评价方式应客观公正,并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这些教案范文集思广益,汇集了不同教育者的智慧和经验。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一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觉悟方面:培养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按规律办事的观念。
1、我国一些长期亏损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
讨论法、讲解法、提问法、举例法相结合。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是怎么形成的?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我们既不能创造它,也不能消灭它,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它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我们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那价值规律到底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再讲作用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几张图片:“20xx年2月16日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再苦也要赶回家春运车厢人挤人”。
让学生讨论火车的乘客都是些什么人,分析这些人都去哪了,为什么去那个地方。
“孔雀东南飞”是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企业比较多,企业生产需要上产资料和劳动力。同理,“孔雀西北飞”是由于西部有丰富而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因此很多企业家就都去投资办厂,从中获取较多的利润,同时又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西部大开发”。
上节课我们已经提到过,价格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
生产资料、劳动力进入扩大生产。
资源配置。
缩小生产生产资料、劳动力退出。
获利减少价格下降供过于求。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总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
对于价值规律这一个作用,马克思有一段精彩的话。(请学生来念)“资本家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地流出”
(提问)如何理解书马克思所讲这一段话呢?
因为价格高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高,对商品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价格低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对商品生产者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所以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马克思的一段言简意赅的名言。
这就是我们讲的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配。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二
帮助学生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增强竞争意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价值规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常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最好能够结合本地情况,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从中概括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2)题。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我们既不能创造它,也是能消灭它,而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注:此问题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仍可采用课堂讨论法,因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源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有了上节课的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透彻讲解,加上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已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懂得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与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就绪的关系,这些都为讲解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此时,再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比较顺利,有如水到渠成。关键是教师要抓住重点问题巧设疑,引导学生以旧带新,推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及其内在根据。)。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它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板书)。
(教师)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进行的,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尽管如此,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还是保持着大致的平衡;在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生产部门、各企业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起调节作用。
(学生回答)商品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价格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用图表示:
“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在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指导划书第27页倒数第1、2段~第28页上段)。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7页倒数第1自然段~第28页上段,并会阐述为什么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过于求)它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来;哪里少了(供不应求)它又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向这个部门,从而达到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国冰箱、彩电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且凭票供应。由于有利可图,一时间,我国冒出了许多冰箱、彩电生产厂家,到90年代,光是引进意大利阿里斯顿生产红的冰箱厂家就有7个。
(学生回答)因为价格高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高,对商品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价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对商品生产者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所以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马克思的一段言简意赅的名言。(注:这里让学生阐述对马克思这段话的含义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这个事例正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某地“数量有限的苹果苗骤然兴起的栽植热中,株价一度高达4元。”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结果。后来,“在高额收入的诱惑下,众多果农不惜投巨资大种特种”,致使“数年后,果苗价格急转直下,每株只能卖到几分钱”,以至“数以亿计的优质红富士等矮化苹果树苗,尽管降至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当柴烧。”而这正是“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农们当然只得“奔赴市场,了解行情”,改行转产或改进原有的经营。
从这个实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价值规律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但这种自发调节也会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所以,自发调节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社会生产保持大体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种调节带来自发性、滞后性,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完全领带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不够的。如何弥补,留待第二课时再讨论。(注:这里只点出完全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弊端,而不讲解决办法,是为学习第二课社会市场经济既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埋下伏笔)。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板书并划书第28页第3段)。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将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在竞争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我们在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曾通过练习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例如,1小时织5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5小时,假定1匹布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0元,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为500元。
假定甲企业率先提高阳劳动生产率1倍,则1小时织10匹布,即1匹布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10小时。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仍是1匹布1/5小时,价值100元,则该企业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00×10=1000元。
从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10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提生产者,便中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如上例中的乙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则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3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这种情况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教师小结)是指一个商品的生产者如果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就可能会亏损甚至破产。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指导划书第28页第4自然段。注:价值规律第二个作用的展开分析,要求学生细读该段内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读后讨论。略)。
(教师归纳)“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产竞争中站住脚,都竞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结果,势必带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者或企业又千方百讲改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以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获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可见,价值规律是推动生产力由低向高发展的内在动力。书中电解铝和电子计算机排版印刷技术的出现,都正说明了是价值刺激商品生产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问)怎样达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对于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者来说,主要是靠改进工具、提高工艺。对现代企业来说,则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新材料,也就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提素质。总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上几点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板书划书第29页第2段)。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发展的结果。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因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9页。
第3段并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能自己阐明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原因。)。
(教师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由于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因而价值规律也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生产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有些企业长期亏损,并不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是因为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因此产品长期滞销。这些企业被别的行业兼并后,实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被淘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这些企业被淘汰了,从全社会角度讲,就是减少了劣质产品,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
第四,有利于激励其它企业。优用力劣汰造成的企业破产,对其它企业无疑是一种鞭策,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我们不仅要知道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还要从理论上弄清其内在根据,更应学会用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去观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象。
2.为什么说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三
上了《找规律》一课,课后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这节课主要目标是要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的重难点是计算的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首先,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法,精心制作了生动直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如下环节,对于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1,游戏激趣,引入课题。课一开始利用学生熟悉的围棋创设了“猜猜看”的游戏,一组是无规律排列,另一组是有规律排列,让学生猜到下一个棋子是什么子;学生发现了简单的周期规律,初步感知了这个规律:每几个一组,每组都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然后因势利导,揭示课题。2,合作探究,猜想验证,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并优化解题策略。结合国庆节,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体验了(画一画、列举、推想、算一算)多样的解题策略,并优化了计算策略。在盆花(扶)彩灯(放)彩旗(互动)的教学中层次分明,由扶到放再到师生互动,最后小结升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3,设计了4道丰富有趣层次多样的练习,巩固了知识技能,学生学得兴趣盎然。4,联系生活,延伸课外。
其次,课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注意。
如有的听课老师建议:
1,计算策略优越性的体现应该在后面大数目的解题中逐步感知体验。课中我是安排在盆花的教学之后进行比较优化的,彩灯处计算策略技能就形成,彩旗处就互动了。对于策略的优化原先也想安排逐步感知优化的,而把开放互动放到巩固练习中让学生摆围棋自主提问自主解答的,但让学生带围棋的,带了三天没带齐,所以取消该设计。
2,细节成就完美。课中我的教学语言还需再精炼,节奏还可再紧凑,还可再多些激情。每次我都有些这样的遗憾,这还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周三上课周一才准备,周二晚上才定好教案做好课件,对于自己精心设计的提问或者过渡语之类难免不能全部牢记于心,收发自如,所以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用更多时间来精心准备教学具,精心设计提炼,精心酝酿磨课,上出精彩,上出风格。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四
1.学习按物体重复交替、数量的递增或递减等规律进行排序。
2.能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自创或合作创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感受事物重复变化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1.挂图《小熊的家》1张,石头卡片若干,黑板等;
2.幼儿操作材料:雪花片,串珠,小蘑菇插板等三组材料若干。
1.玩游戏“请你跟我做”,初步感受规律,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
(1)教师做“拍手、跺脚”和“拍手、跺脚、跺脚”动作,引导幼儿感受“abab”和“abbabb”排序规律并引导幼儿运用图谱“小手小脚”将规律记录下来。
(2)幼儿创编其它身体动作。
提问:你想做什么有规律的动作?(幼儿自己创编,并引导幼儿一起来做)。
(1)提问:小熊的.家哪里是有规律排序的?
引导幼儿发现蝴蝶飞的方向“两只向上飞、两只向下飞”的规律;大山和小山按照大山数量不变,小山越来越多的规律等等。
(2)引导幼儿操作鹅卵石图片将“小熊家的路”补充完整。
小结:大家找到这么多有趣的规律,他们有的按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列,有的按递增或是递减的规律排列,这些有规律的装饰把小熊的家装点得非常漂亮。
3.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做项链,探索多规律排序。
(1)幼儿自选雪花片、小蘑菇粒、串珠等材料,鼓励幼儿用交替、重复的多种规律给小熊做项链。
(2)鼓励幼儿交流作品,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4.寻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事物重复变化给生活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小结:生活中很多地方,如:衣服、窗帘、斑马线、公园的花坛等都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既装扮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又增添了乐趣。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五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上)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一想”,完成第49页的“想想做做”。
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认识两个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棒(10根)、纸片(10个)
一、游戏导入
夹小棒
师:如果用两个手指夹1根小棒,那么一只手能夹几根小棒?
生动手夹一夹,说一说。
研究一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教学课件,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下面到小兔宝宝家去参观一下吧!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生说一说。
2、出示问题。
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回答,板书:910
78
1213
3、提问: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小兔和蘑菇的排列顺序,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列的?最后一个是谁?
生:是按照小兔、蘑菇、小兔、蘑菇……小兔的顺序排列呢?
师板书:小兔、蘑菇、小兔、蘑菇……小兔。
师:那么篱笆和木桩呢?
生:篱笆、木桩、篱笆、木桩……篱笆。
师板书:篱笆、木桩、篱笆、木桩……篱笆。
4、小结:像以上这样的排列,叫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生:是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排列的。
生:最后一个物体是甲。
师:你们说的真棒。(板书:甲、乙、甲、乙……甲)
6、师:请同学们观察甲乙两个物体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甲比乙多。
生:甲比乙多1。
师:你真棒。
生:乙比甲少1。
7、师:同学们真厉害!下面就用你们发现的规律来试一试吧。
同位互相合作摆小棒和纸片。
摆三根小棒,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张纸片,摆了几张?
生:摆了两张。
师:谁是甲物体,谁是乙物体?它们的个数间有什么关系?
生:小棒是甲物体,纸片是乙物体,小棒的个数比纸片多1。
师:摆九根小棒,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张纸片,摆了几张?
生:摆了八张。
师:谁是甲物体,谁是乙物体?它们的个数间有什么关系?
生:小棒是甲物体,纸片是乙物体,甲比乙多1。
师:摆七张纸片,每两张纸片中间摆一根小棒?摆了几根?
生:摆了六根。
师:谁是甲物体,谁是乙物体?它们的个数间有什么关系?
生:纸片是甲物体,小棒是乙物体,甲比乙多1。
8、师:我们通过摆一摆再次验证了刚才找的规律。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这样有规律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生观察、思考后说一说。
生:桌子和它们的间隔是间隔排列的。
生:窗户上的钢筋棍和空档。
生:课程表,时间表与它们间的空隙。
生:走廊上的柱子和空档。
生:钟面上的数字和大格。
师:钟面上有几个大格,几个数字?
生:十二个大格十二个数字。
师:数字和大格是怎样排列的?
生:按数字、空格、数字、空格……的顺序排列的。
师:最后是谁?
生:是空格。
生:还可以看作是按空格、数字、空格、数字……顺序排列的。
师:最后是谁?
生:是空格。
生:还可以看作是按空格、数字、空格、数字的顺序来排列的,最后是数字。
生:它们都是间隔排列的。
生:如果把数字看作甲物体,把大格看作乙物体,它们是这样排列的:按甲、乙、甲、乙的顺序,最后一个物体是乙。
师:我们大家来为他的发现鼓掌。
生鼓掌。
生:那么甲是十二个,乙是十二个,甲和乙相等。
师:板书:甲、乙、甲、乙……乙
甲和乙相等。
10、回顾游戏:
师:用两个手指只夹一根小棒,我们用一只手夹了几根小棒?
生:四根。
师:照这样计算,两只手能夹几根小棒呢?
生:八根。
师:请你动手夹夹。
生夹一夹,说一说。
生:老师,我这样夹(举手给大家看),夹了八根。我还有一种夹法,用两个小手指再夹一根,就夹了九根。再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真聪明,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那么两个大手指间也可以夹一根,就是共夹十根。
师让生到前面演示,其余生跟着做。
师:在这儿谁是甲物体,谁是乙物体?它们又是怎样排列的?
生:手指是甲物体,木棒是乙物体,它们是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排列的,最后是乙物体。
师:甲和乙的个数分别是多少?有什么关系?
生:甲和乙都是十个,它们相等。
师指着刚才在钟面发现的规律,说:从游戏中我们再一次验证了这个规律的存在。利用刚才的发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让学生读题,说说谁是甲物体,谁是乙物体,再说结果。
2、第2题,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答案。
如有困难,师可用粉笔演示。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答案。
4、第4题,学生读题后,说一说是怎样排列的,再说出结果。
四、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学习了找规律,有两个物体间隔排列。
生:一个物体是甲,一个物体是乙,它可以按甲乙……甲的顺序排列,还可以按甲乙……乙的顺序排列。
生:有时甲比乙多1,有时甲和乙同样多。
……
五、作业:
2、(1)把一根木料锯30次,能锯多少段?
(2)如果锯成60段,需要锯多少次?
3、一条路两端都种树,每3米种一棵,一共种了120棵树,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大量反复实验后获得的频率折线统计图,发现可以用稳定时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的大小。
2、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美好品德,认识通过实验、归纳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道理。
重点:通过实验,相信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平稳时的频率值可以作为随机事件每次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的估计值。
难点:通过实验得到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
学生:自制大小两个转盘(涂有红、蓝两种颜色)。
一、复习活动。
1、请大家回答上节课学习的机会的定义。
2、抛掷两枚硬币,当实验次数很大以后,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值稳定于___________,出现两个反面的频率值稳定于_________,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值稳定于___________。
思考:把硬币换成瓶盖,结论还是这些数吗?
二、引导观察。
1、导人课题。
上节课我们做的实验是抛掷两枚相同的硬币,从而得到了可以用平稳时的频率来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这一节课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在实验中寻找规律(2)。)
2、提出问题。
拿出自制的转盘,统一要求如下规格:
3、分组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做这个实验,同一小组内成员做的次数可以累加,将实验结果填人课本第99页表15。1。3,并在图15。1。4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相应的两条折线。
4、总结概括。
从实验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5、深入思考。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七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
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图)。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
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部分木桩图)。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6、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八
1、师:小朋友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今天老师来变个魔术,找个小朋友来帮忙,猜猜老师今天会变什么?(学生说……)说完后,教师先从魔术箱里变出一只喜羊羊,又问:猜猜老师还会变出会什么?接着教师从魔术箱里变出一只灰太狼,接着让学生猜猜老师下面一个是什么?学生说,老师出示一只喜羊羊,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继续让学生猜下一个是什么,接着出示一只灰太狼,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案是怎么排的(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
师:看来规律能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图案是什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九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
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
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追问: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
b、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
1、课件用动画演示变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规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理解。
3、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多样,利用“闯关游戏”和“小小设计师”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一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二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三
1、学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只”、“条”、“头”。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头4根,小猫3只,小鱼3条,青蛙5只,荷花5朵,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33、34页。
1、集体活动。
(1)、依样接放,交替排序。
(2)对应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头图片,让幼儿看图说说:这里有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大象和小狗,边送边说:××,我送你一根什么,…..
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学习正确运用量词。
2、操作活动。
(1)、第一、二、三组。
排序匹配活动。
观察标记图上的动物,学习依样接着摆放动物,再对应匹配食物,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
(2)、第四、五、六组。
依样排序。
观察标记图上的图片,请你依样排列。
观察实物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短线或小圈,记录实物数量。
3、活动评价。
4、展示幼儿活动材料,请幼儿说说他市怎样排卡片的,体验有规律的序列。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四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五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师:如果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
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
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六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七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寻找规律的教案篇十八
一、复习游戏,唤醒已有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
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二、学习按规律进行4格间隔排序。
1、出示2个小动物图片和两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帮老虎和狮子分房间。
要求:横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三、学习按规律进行9格间隔排序。
1、出示3个小动物图片和3层楼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按幼儿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横排的房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的排列顺序。
3、请幼儿安排小动物住进第一竖排的房间。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排住的3个小动物不一样,竖排住的3个小动物也要不一样。
(2)谁住第一间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间时要注意小动物的排列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其规律:斜着的房间里住的小动物是一样的。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