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陈人海先进事迹(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陈人海先进事迹篇一
今天,我们党校的政治学习是“沈战东”,从材料中才了解到他短暂的生命,了解到他的伟大事迹,因劳累过度,援疆郑州特警沈战东年轻的生命,在他28岁生日当天戛然而止。当每个人看到这样的信息,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的精神永恒。!
沈战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工作中的实际行动,淋漓尽致地凸显了他的身上将永远散放着人民警察的光辉,我们在悲恸惋惜的同时,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沈战东!而作为我们生者更应该从沈战东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去领悟去提取他的高尚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思想品德。那我们从他的身上究竟能看到什么精神呢?哪一种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和值得发扬的呢?那就是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特别守纪律”的中国特警精神。沈战东作为一名公安特警,身体条件并不突出,但是他却成了郑州特警为数不多的全能冠军。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一种对工作的上进心,对工作的责任感,要求自己上进。他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因此上,他刻苦训练,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实弹射击,在格斗技术上,在机降队员培训中,他面对困难,勇敢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一个条件并不好的兵,只要努力也能够将自己锻炼成为优等战士。勤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这样的人真的太少。
作为一名特警,他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正所谓在某位谋其职,作为学生的我们,我们要向他学习,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怎么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勤奋,需要我们吸收知识。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好走,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活,勤勤恳恳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自己没有过人的本领就应该用勤奋来补拙。笨鸟先飞是对勤奋的最好诠释。成为优秀的人,优秀的学生,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酷爱学习,会把学习当作自身的最好投资,当作成功的最短阶梯。
学习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持之以恒更难。而且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更需要做的更多,要成为“学习型”的干部。那么,如何成为“学习型”干部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一是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业,还是事业,大抵如此。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增加内涵的重要渠道,是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是一项有益于提高自己观察社会与思考人生的智力锻炼。此外,还要从历史中学、从他人中学、从实践中学,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我觉得要注重并善于总结。一个领域的工作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其理论和实务是什么,需要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取得什么成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需要总结;一件事情办理的速度和质量如何,需要总结;对一个问题的处理,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否对头,需要总结。三是会用,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重要的学习。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内在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只有在具体工作中,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取得实效。
同时他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时刻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已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参加过藏区维稳、四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还是在新疆“7· 5”事件中,沈战东同志都身先士卒作典范,并且为了工作一再推迟婚期,在婚后不久就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向我们展示了特警战士的可爱和伟大。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最可爱人的形象。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需要良好的思想品德。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形成,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先进科学技术的崛起,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青年学生如何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搭准时代的脉搏,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之才和可靠接班人,除了遵纪守法外,在自身来说就要以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自己,从自律的角度管好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大学生。青年大学生要以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来指导自身,以规范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自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规范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激发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最可亲可爱的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道德追求,了解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把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毕生目标和追求。人生有限,事业无涯,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得青春得以延续,宝贵的生命得到永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把握人生成才的方向;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也才能正确对待成才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境遇,不断排除成才道路上的障碍,勇往直前。
沈战东同志,再一次为我们心中树立起一坐伟大的丰碑。沈战东,一路走好,我们向你致敬。你的精神永垂不朽!
陈人海先进事迹篇二
静海局先进党员徐天海同志主要事迹
徐天海同志,现任静海检验检疫局助理调研员,1969年至1984年在部队服役;1984年转业到静海县徐庄子乡政府工作;1988年调到静海局工作,先后担任静海局综合科科长、办公室主任职务。今年57岁的徐天海同志,是个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多年的工作经历,铸就了他任劳任怨、服从领导、团结同志、敬业奉献、顾大局、识大体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96年被天津局评为执法先进个人,在他的带领下,办公室于2003年“七·一”被天津局评为党员集体模范岗,主要事迹是:
一、听从组织安排,甘当任党搬的一块砖
常听人说这么一句话:共产党员就是一块砖,听从安排任党搬,砌到高楼大厦不自满,砌到不显眼的地方不悲观。也许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是一个共产党员坚强党性原则的真实体现。徐天海同志党性坚强,突出表现在考虑问题从部门整体出发,自觉顾全大局。为了党的整体利益,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总是主动挑起最艰巨最困难的任务,兢兢业业工作。2003年,由于年龄原因,他不再担任办公室主任职务。静海局党支部公开选拔了两名副科长,并计划进行公务员轮岗,这次被轮岗的7名同志(含2名副科长离岗后的补位),占应轮岗总人数的70%,范围大、人数多,这是静海局建局以来的第一次,困难不少。徐天海同志也在轮岗的范围内,根据工作需要,计划让他到检务科工作。从担任多年的办公室主任岗位一下
1 转到检务科一般干部的位置,局长担心他思想上一时想不通,他在局里又是老同志,如果不服从安排,会直接影响这次轮岗工作的进行。但是,当和他谈话时,他却很痛快地说:“行啊!安排我到哪个岗位都行,到哪里都得把工作干好!”
在接到紧急、困难的任务时,他总是愉快接受,圆满完成。静海局的办公楼坐落在静海县对外贸易公司院内,办公楼使用的土地和外贸公司土地在一个土地证上,故所有权属于静海外贸公司,办公用房则是我局建局时静海县政府所建,产权属于县政府。1997年,静海外贸公司以所有的大院房地产做抵押担保,向银行贷过款,贷款到期后,因经营不景气,未履行偿还义务,法院判决静海外贸公司以大院房地产冲销全部贷款。建局时,由于土地、房产的证件办理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给现在的一些房产手续办理带来很大麻烦,需要找以前的多个当事人写出书面证明。由于徐天海同志在静海局办公室工作时间长,和静海外贸公司退休的领导都熟悉,所以局里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外贸公司那些老领导都已经退休多年,而且有的人事关系已经转出了外贸公司,现在家庭住址很难找到,所以这项工作困难很大。当时又正值夏天,天气炎热,他连续一个多月,来往奔波,一个个打听,一位位走访,又是档案局,又是土地局,今天到银行,明天跑建委,赶上工作忙,局里车不好安排时,他就骑自行车跑,一切手续办理齐全了,他也瘦了
3、4斤,他自己却开玩笑地说:“免费减肥了!”
徐天海同志一直担任静海局党支部委员、局务会成员。今年6月
2 份,静海局党支部按规定换届改选。因为他一方面已经不担任科长职务了,不便于决策;另一方面,检务科人少,在开支委会或局务会时,检务科科长和他如果都来开会,那科里就剩下2个人了,会影响业务工作。所以,支部考虑他不再作为支委委员的侯选人了。在支委会研究这件事时,他态度很鲜明:“一切从工作角度出发,支持支委会的决定”。
服从组织安排,在很多人眼里是种约束,而在徐天海同志身上,则是一种习惯。
二、善于团结共事,堪称党员干部的表率
从1989年成立到现在,先后有多位处级干部在静海局工作过,他们一致评价:徐天海同志宽厚、朴实,团结共事意识很强。能得到多位共过事的领导的一致好评,实属不易。
他轮岗到检务科工作,检务科科长是新竞争上岗的年轻人,在一起共事2年来,无论是安排什么任务,他总是干得认真,在工作、学习中经常帮助科长做其他同志的思想工作,还经常向年轻科长无私传授工作经验,年轻科长一提起老徐来,就流露出由衷的感激之情:“以前怕和徐老不好共事,现在发现徐老是块宝,我们科有了他,大家在一起很融洽,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作为老同志,他很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说:“年轻人刚担任科长,没经验,开始正是需要树立信心的阶段。我当了这么多年科长了,理解他,作为老党员,就得带头支持他,配合他。”
有人讲:到快退休的年龄了,船到码头,车到站了,工作干得差
3 不多就行了,千万别苦了自己,该休息就休息。可是徐天海同志却没这样想过。在他到检务科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他很少请假,从不懈怠,每天总是早来、晚走,早晨早到办公室,带头打扫卫生,下班时主动检查门窗、电器是否切断电源,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照顾其他同志。2004年5月份的一个周五,静海局所处地段白天进行线路检修停电。有4家企业急于拿通关单,因为第二天是周六,如果放行拿不到,就会有退载的危险。局里安排人员晚上加班,本来为了照顾他身体,加班没有安排他,但是他却说:“女同志需要照顾孩子,晚上,还是别让她们加班了,我家里没事,还和电工熟悉,不但可以办理放行,万一电路出故障,找人维修也方便”。晚上8点,其他地方通电了,静海局办公楼依然没电。徐天海同志和同事们主动多方联系求援,抢修了线路,直到凌晨1点电路正常后,为企业出具了通关单。
三、保持良好心态,展现了老黄牛精神
生活需要好心态,工作也需要好心态。徐天海同志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无论是60岁,还是20岁,都要象萤火虫一样,为党的事业发光。他刚到检务科工作时,科长照顾他刚从办公室主任岗位上下来,需要一段时间调整适应,再加上年龄又大了,所以,只安排他负责单证档案管理工作。但是,没想到他熟悉、适应新工作很快,没几天就干得有条不紊,把单证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以“勤能补拙”为座右铭,在完成手头的工作之后,把加强学习作为适应工作、干好工作的基础。他养成了剪报的好习惯,持久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其他同志学习业务知识。掌握
4 一些业务知识以后,他主动要求增加新的工作,现在除了单证管理工作以外,科里的考勤上报、会议记录、办理放行手续等很多工作都是徐天海同志一个人兼任,整天忙忙碌碌了,他自己才满意。以前,他不会用电脑,在先进性教育期间,人们惊奇地发现他自己的心得体会、党性分析材料、个人整改措施竟然都是他自己用电脑打出来的,原来他自己学习、练习打字已经很长时间了。
一个人有良好的心态,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今年春节前,他老伴突然患腰间盘突出症,一夜夜的不能动,每天还要到诊所进行牵引、按摩治疗2个小时,他仅陪着治疗了一次,就来上班了。大家都劝他休息几天,回家照顾老伴去,可是他却坚持不休息。他劝老伴:“把工作都仍给其他同志怎么行,现在正值春节前夕,工作很忙,你治疗一个疗程就是14天,也许得治疗
1、2个疗程,这样耽误工作不行,我给你找个熟人的出租车,每天接送你、搀扶你去治疗不也一样吗!”老伴开始不同意,但是拗不过他,他还是坚持没休息,一门心思干好本职工作。
他不但自己一直保持好的心态,作为老同志,还经常带动和影响其他同志。无论是在食堂,还是在办公室,当别人议论一些社会上的消极现象时,他总是引导大家看问题往好处看,看积极的一面;当新出台一些方针、政策时,他借着聊天的机会积极宣传;他擅长说笑话、讲故事,人们在食堂吃饭时,他经常讲一些笑话、故事,让大家在谈笑之间,学会调整自己,保持好的心态。
四、认真扎实工作,集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5 单证档案管理工作看似简单,管好它可不那么轻松。“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细心又细心,认真再认真”。他是这样说的,更身体力行地去做。静海局的检务科在二楼办公,单证档案室在三楼,他每天归档、内部外部调档查阅,就需要他跑上、跑下,多的时候他一天就跑10多次,他不但不叫苦,还把这当成锻炼身体的机会。整理归档单证时不能坐着干,为了把单证档案整理得清清楚楚,他每天一站就是1个多小时。他管理单证,每天一归档,有时还经常要加班,但是每天完成当天需要归档单证的归档工作在2年中却从没间断过。一次,他按照局里安排,到开发区去参加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动员会,回到局里已经超过下班时间1个多小时了,他却坚持把当天的单证的归档工作完成以后才回家吃饭。
今年3月份,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只狗把腿咬伤了,伤口附近肿起核桃般大小的肿块,大家看到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都劝他回家休息几天,他却总不当回事,一天工作也没耽误。红肿的腿坐或站立时间一长就疼,有的同志见他辛苦的样子,对他说“你这样累不累啊”,而他却说,“累是有点儿,但工作干不好,自己心里过不去!”。由于,顾不上很好的休息,他腿上的伤口用了一个半月时间才痊愈。
2005年6月3日
陈人海先进事迹篇三
青春无悔
奋斗最美
——徐洁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徐洁,女,1984年10月出生,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2007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200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三桥村大学生村官、刘村镇党办科员、团委书记等职务,在担任刘村镇团委书记期间,她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全镇团员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积极参与乡镇建设和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广泛好评,刘村镇团委先后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共青团临汾市委、共青团尧都区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的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共青团临汾市委、共青团尧都区委授予“优秀团干部”的称号,2016年被推选为共青团山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017年7月经过组织推荐,任共青团临汾市委挂职副书记。自担任团干部以来,她把年轻人所具有的活力、热情奔放、自信乐观、敢作敢为的性格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她认真贯彻落实“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制度,平台积分68分,作为一名团干部,她会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她也会在与青年相处时潸然泪下,她热情、严谨的以及与青年密切联系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青年们的一致好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青团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
自参加工作以来,徐洁同志始终把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持在思想上、纪律上、学习上、工作上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青春力量的决心和信息,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实践中学,向广大团员青年学习,深入到团员青年中,了解更多团员青年的心声。她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2017年组织青年之家、青年志愿者、青年社会组织政治学习、座谈交流10余次;组织团员青年赴烈士陵园、《游击队之歌》诞生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英雄风采;组织青年参加“不忘初心跟党走 青春建功新时代”、“与十九大代表贺星龙面对面”、“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组织生活会等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所联系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感染力。二、聚焦基层、扑下身子,做青年的知心人、贴心人。徐洁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到青年中去,密切联系青年、和青年一起奋斗成长。
2 徐洁同志在担任刘村镇团委书记期间,坚持联系青年,甘于奉献,多次深入贫困青年和创业青年家中,与他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认真梳理分类,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为周家庄村的周双喜种植香椿提供了技术支持;防汛期间,积极号召广大青年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刘村镇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得到了镇党委委、政府的认可,同时,运用微博、微信传递正能量。
自担任团市委挂职副书记以来,徐洁同志自觉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放到团市委的工作大局去把握、去思考、去衡量、去落实,紧紧围绕解决脱离青年的实际问题,找准切入点,选好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徐洁同志非常珍惜到团市委挂职锻炼的机会,在不断的学习中认真审视自己,潜下心来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工作涉及的内容及运行情况,积极给自己加任务,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积极参与机关组织的学习活动,积极参加了市直工委和机关党委的“维护核心 见诸行动”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积极推进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按照分工,徐洁同志分管发展联络部和基层组织建设部,并且担任青年之家重点项目工作组和青年婚恋交友工作组组长,努力用真诚的心、认真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对待全新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青年之家建设工作,打通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自徐洁同志推进青年之家建设工作以来,反复调研、实
3 地走访,深入到青年聚集的地方进行摸排,与每一家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讲解青年之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团市委挂牌的青年之家有40家。
临汾现在共有“青年之家”185家,其中省级示范性“青年之家”1家,市级“青年之家”40家,县级“青年之家”145 家,主要建在党政机关、社区、楼宇、商业广场、书店、咖啡厅、俱乐部、健身中心、众创空间、教育培训中心等各类场所和空间,共开展活动338场次,覆盖青少年31278人,活动涉及读书类、亲子类、科普类、学术讲座类、传统文化类、体育健身类、休闲娱乐类、婚恋交友类等。针对实际情况,她制定了《临汾市青年之家认定标准》、《临汾市青年之家管理办法(试行)》,并且亲自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青年之家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了青年之家的统一配置,提出了“青年之家”的口号“玩·聚·成长·在一起”,扩大了青年之家的影响力,使青年之家成为了临汾共青团的一张名片。
(二)积极开展青年婚恋交友工作,做青年的知心红娘 徐洁同志,为了更好地凝聚和服务青年,帮助青年拓展交友视野,将解决青年婚恋交友问题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一项重大工作,切切实实地构建青年互动交流、扩大交友圈、寻找真爱的平台。
从2017年8月至今,共组织开展各类交友活动10余场,参与青年达1000余人,“让爱降临、网络缤汾”单身青年联谊会、因为有你、爱更完美”冰上相亲交友活动,“共青团在你
4 身边 爱在双十一”,“共青团在你身边 因为遇见你”,“返乡青年交友会”,单身青年徒步活动等,共有21对青年成功牵手,其中有3对已经步入婚姻殿堂,并且在她的倡导下建立了“青年婚恋交友群”,徐洁同志力争把“共青团在你身边”,通过“以书会友”、“以茶艺会友”、“中国传统婚礼秀”等方式,创新思维,在形式新颖的活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为青年搭建轻松交友平台。
(三)服务青年发展,为青年创新创业搭平台 徐洁同志亲自组织了第四届“创青春”临汾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共有140余个项目参赛,历经报名、海选赛、晋级赛、半决赛和决赛,最终微生物复合生物菌项目获得国赛现代农业组铜奖,大宁县刘静散养乌鸡项目、微生物复合生物菌项目、吉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加工有机肥项目、临汾月老小团线上公益相亲平台项目获得省赛二等奖;堡子特色小镇项目、平阳窑技艺传承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省赛三等奖,本届比赛也是近四年来报名项目最多、历经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届比赛。她为了促进临汾创业青年的互动交流,提升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经过与多方沟通、协商,举办临汾青年创新创业主题活动暨电影《内心引力》临汾首映式,共有200余名青年创客观看了电影,得到了提升;积极开展“五小竞赛”活动,选拔出一些优秀创新五小作品,得到了广泛认可。
三、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创先争优氛围。徐洁同志
5 分管发展联络部以来,以“服务青年,创先争优”为主题,以“三问三比一承诺”为抓手,贯穿创先争优全过程,统领创先争优各项活动,带动促进各项服务青年措施全面落实。表彰了2018年在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负责人、志愿者共计30余人,“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集体43个,并且完善了青年文明号的管理办法,加强对青年文明号号长的学习培训,进一步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四、尊重部门同事的成长,发掘每个人的闪光点,搭建部门同事个人风采的展示平台。
徐洁同志强调尊重每一位同事,每周五上午的部门例会她都会积极引导每一位同事发散思维,畅所欲言,还别出心裁的评选出“每周一星”。几乎每一个分管的同事都能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每一段视频后面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每一则故事后面都有一段深厚的感情,正是这些闪光点汇成了临汾共青团集体的光荣。
这就是徐洁同志,她无论做什么都有一股“韧”劲儿,一股热情劲儿,一种肯吃苦、不服输、顾大局的拼搏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她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洗礼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然而她深知共青团这一事业的崇高与珍贵,青年干部更要具备其独特内涵,甘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一信念,让她在共青团的事业中品尝到生活的甘美,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
陈人海先进事迹篇四
徐占海谈歌剧
徐占海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归去来》《苍原》《钓鱼城》《雪原》获得了包括文华奖在内的一系列国家级重要奖项。20世纪90年代,中国歌剧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终于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徐占海的歌剧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无论在作曲家的创作观念上还是对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关系的结合等各方面,都较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可以说,徐占海歌剧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趋势,展现了中国当代歌剧发展创作的最高水平。笔者于2015年6月15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与作曲家徐占海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张杨:徐老师您好,我非常喜欢您写的歌剧,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归去来》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您的作品,直到您2014年新创作的《雪原》。纵观您的几部歌剧创作,我感觉都透露出很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您认为中国歌剧和传统戏剧的创作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徐占海:从歌剧发展史上看,中国歌剧一开始就和传统戏剧的美学具有某种延续性和关联性,尤其是在以歌舞演故事这一点上,基本是一脉相承的。每个国家的戏剧接受群体的审美要求是不同的,中国歌剧的审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戏剧的审美也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三个主要特征,对中国观众的戏剧审美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是喜欢听故事。从元杂剧开始的几百年戏剧史来看,无论是《西厢记》《桃花扇》还是《牡丹亭》等,都是在讲述一个完整的、委婉的故事,而且题材大部分还是以惩恶扬善为主,追求大团圆的结局。其次,多采用强调意蕴的呈现方式。中国传统戏剧的呈现方式与中国书法、绘画的美学要求密不可分。中国的美术和书法在呈现时都要求不要太满、要留有余地和空间,所谓“留白”,即强调它的意蕴。而中国的戏曲无论从时间转换还是形式、空间的变换方式都很简单,写意的舞台也显得非常简约、空灵。比如说,二人转就是典型的“千军万马就靠咱俩”,无论呈现多么重大的事件,两个人就都可以变换出来;舞台上,一个桌子两把椅子,可以作为公堂、也可以作为客厅,还可以作为战场;一个小卒拿着一面帅旗打出来就代表千军万马等等。第三,作者在戏剧中的身份定位,东西方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西方,戏剧对外宣传的定位基本以作曲家为主,如威尔第、柴可夫斯基的歌剧等;而在中国,近代以来,戏剧在面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中更注重演员的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的戏剧中以“角”为主,比如梅兰芳的戏、裘盛戎的戏等。而且,老百姓看戏也主要看“角”,并不太注重剧本,比如,马连良唱完《空城计》,别人再唱时一招一式都得跟马连良一样,否则就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因此,在中国,一部戏剧的成功更主要是在于演员的因素。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戏剧的审美与西方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
张杨:是的,作为一个戏曲大国,可以说中国戏剧的传统美学观无时不刻不影响着我们的歌剧创作。您认为这种美学观会影响到您的创作吗?而歌剧的创作又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影响呢?
徐占海:对于这种传统美学观的影响,我举一个例子。从时间上来看,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评剧的诞生与歌剧、话剧引入中国的时间相差无几,都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且都生长在同一个政治氛围和基础之上。这三种艺术门类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虽然朝着不同的目标前进,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是上层建筑始终离不开社会基础,实际上归在一起来看还是有共通之处的。所以,评剧在往歌剧和话剧方面有所发展是正常的,歌剧遵循着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些手段去成长,这也是正常的。
那么中国歌剧的创作要吸收戏曲的什么东西呢?我认为,虽然要吸收中国传统的欣赏习惯与美学观念,但不能把戏曲照搬到舞台上,不然那就不是中国歌剧了。要敢于创新,将传统的“黑白老照片”抹上颜色使之变成“彩色新照片’一不抹颜色就没有创新,就无法打开中国歌剧创作再一次前进的路程。当代中国歌剧的创作也是一样。尽管自《白毛女》以来,以中国戏曲为基础产生的民族歌剧在群众中曾引起很大的反响,并且在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势中具有很深厚的根基,但是歌剧常常被归于音乐戏剧的范畴,因此它还是要具有歌剧自身的本色,回归到音乐中去,成为充分展示音乐空间的一种体裁形式。
另外,中国当代的歌剧和中国传统的戏曲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四种形式缺一不可,却不是很强调音乐的主导化因素;但是歌剧却强调以音乐为主导来驾驭整个戏剧:以音乐来完成戏剧,以音乐来完成情节,以音乐来讲述故事,以音乐来抒发情感等。因此,我们常说“歌剧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交响乐是充满了哲理,以哲学来完成音乐的,而歌剧则是以戏剧来完成音乐的。所以歌剧的创作,难就难在它是多方面呈现的音乐,如果撇开音乐对它主线驾驭的话,就不能称其为歌剧了。我觉得,虽说中国歌剧的创作会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中国歌剧完全拘泥在戏曲的结构里面,完全在戏曲中“打晃晃”,那也是没有发展的。
张杨:您刚刚举了与中国歌剧同期发展的评剧作为例子,那么除了传统戏曲外,歌剧在刚走进中国时,受到哪些戏剧形式的影响呢?
徐占海:还有话剧。百年前话剧开始先走入中国,与传统戏曲不同的是,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比如《日出》《雷雨》《原野》等表现的都是现实主义题材,这与中国传统戏曲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中国的歌剧就是处在话剧和戏曲之间的这么一种美学要求和美学形式。在我国早期创作的一些歌剧中,如《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等,很多都带有话剧的痕迹,有些时候甚至被称为“话剧加唱”。而这种“话剧加唱’,又与戏曲的“道白加唱”相似,因此,可以说一直到“文革”前,中国歌剧基本都是传统戏曲和话剧相融合的产物。
张杨:您说的“话剧加唱”这种歌剧形式在“文革”之前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那么这一时期西洋大歌剧的创作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徐占海:其实这一时期,中国歌剧无论从中国的受众群体还是艺术家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如何认识歌剧的形式与内容。那时候,人们对引进外国歌剧有不同的态度,一个是观众觉得看不懂,认为这种艺术形式不能融入中国的观众群;第二是觉得写起来很困难,当然有些作曲家也试着写了一些和外国歌剧形式相同的作品,比如说《草原烽火》《护花神》等,都是从头唱到底。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注意到我之前所说的中国传统戏剧审美的三个特征,以及歌剧在刚进入中国之后那个短暂时期的优势,所以也很难达成中国观众群体和作曲家的审美共鸣。再加上文艺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大趋势,一时间歌剧创作完全遵照国外歌剧、从形式上解决歌剧的创作问题,是有困难的。
张杨:1990年您首次创作的歌剧《归去来》就获得了文华奖。当时您是不是已经认识到当代中国歌剧的两种创作模式存在审美上的弊端,于是在《归去来》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希望突破以往的创作观念,寻求一种新的歌剧形式呢?
徐占海:以往有些作曲家尝试西洋大歌剧创作,但最终失败了,原因就是把内容和形式都统一成西洋的了。这部《归去来》,我在创作时形式上完全是遵照西方歌剧的模式,但是音乐和内容却是民族化的――我认为《归去来》最大的突破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当然,剧本也给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剧本的特点是“留白”,它由100多首词牌子联缀而成,这是很传统的;但是剧作家将上古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完全糅合在一起去完成,又非常具有现代的意识。这种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结合是一种高层次的写法,这样的剧本使我在创作时既照顾到了传统戏剧所强调的意蕴的审美要求,又可以运用十分完整的歌剧形式,同时还采用了民族、民间的旋律来做外化呈现。应当说《归去来》在当时的全国歌剧界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人们发现原来歌剧也可以是这样的,用这样的西方音乐形式,加上民族、民间的旋律,中国人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张杨:徐老师,我非常喜欢您的歌剧《苍原》,它可谓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以至于今天再看它的时候依然觉得心潮澎湃。重要的是,至今《苍原》在创作手法上仍不落后,能够代表中国歌剧在成熟期所具有的一种创作风格。您能聊聊这部作品么?
徐占海:《苍原》这部作品我在作曲技术上,基本采用的是浪漫派晚期的创作手法。回过头来看,浪漫派晚期的手法直到现在还是为人民所喜欢的,很多这种风格的歌剧作品一直久演不衰。当然,我们和浪漫派音乐晚期的建立者和集大成者――瓦格纳的创作还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在作曲技巧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糅入我们的审美习惯和中华民族、民间的因素,来完成作曲风格的技巧我们还是达到了。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按瓦格纳的写法来进行创作也算是落后的,毕竟那已经是百年前的作品了,中间还经历了一大段20世纪歌剧现代写法的发展。现在舞台上出现的很多歌剧都是用很新的手法来创作的,可我个人认为歌剧还是用浪漫派晚期的风格比较好,完全用现代派的手法来完成也不是说不可以,但从国际到国内,能够得到认同的现代歌剧还不是很多。
张杨:《苍原》给歌剧界很大的震撼,您认为这部歌剧的成功主要有哪些因素呢?在创作时您有哪些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徐占海:首先,我很看好《苍原》这个剧本,它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且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这种戏剧冲突以往在话剧和电影里是很容易表现的,但在歌剧界却曾有人提出过“淡化情节、以歌唱为主”的美学要求。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中国传统戏剧审美的三个特点,其一就是必须要讲完整的故事,这就要求剧本具有很强的戏剧张力来推动故事的展开。《苍原》这个本子正好就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重大的史诗题材,又是几个矛盾纠葛在一起,这就给音乐提供了展开的余地。所以与《归去来》相比,《苍原》这个题材自身就决定了它应当在音乐上用戏剧化的写法――这也正好是在《归去来》之后我想要解决的问题。《苍原》是我对中华民族元素与西方正歌剧形式完美结合的一次彻底尝试,但要像《归去来》一样从头唱到尾也不太可能,因为《归去来》毕竟是唯美的神话题材,而《苍原》从头唱到尾恐怕要3个多小时。考虑到这些,原来2小时45分钟的版本后来还是砍掉了20多分钟,现在是2小时15分钟。好在演了很多场之后,观众还都能坐住,中途退场的人不多,这也从一方面证明《苍原》还是有一定艺术魅力的吧。
张杨:您2012年写了歌剧《钓鱼城》,2014年又创作了歌剧《雪原》,这两部歌剧与之前的《归去来》和《苍原》相比,您又有哪些新的想法和追求呢?
徐占海:如果说在《归去来》中我追求的是歌剧形式和中国化旋律的唯美结合,《苍原》是我对中华民族元素与西方正歌剧形式完美结合的一次彻底尝试,那么《钓鱼城》的创作则是在上述一贯追求基础上的进一步再深化,都是本着将西方歌剧形式与中国的音乐内容及戏剧传统相结合的宗旨来创作的。在《钓鱼城》中,我更注重探索的是宣叙调的特殊处理,这也是中国歌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虽说《苍原》和《钓鱼城》都是重大的史诗题材,但是比起《苍原》,《钓鱼城》增加了更多的叙事性段落,这可能是需要我攻克的又一难题。我一直在寻找中国语言中独有的音乐性,在前两部歌剧的尝试基础上,针对《钓鱼城》大量的叙事段落,运用了韵律、节奏、板式等戏曲手段进一步探索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宣叙调写法。然而,音乐毕竟是情感的艺术,一部歌剧,假如能让你听到作曲家的“声音”就不算成功,能听出作曲家的“技巧”就更不成功了,而如果作曲家将技巧蕴含在情感和对戏剧的把握之中,那这部戏就“成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我还记得2014年写《雪原》的时候,当我拿着剧本读到“雪无垠的白,血滚烫的红,悲悼不朽的英雄,唤醒沉睡的心灵”时,禁不住嚎啕大哭„„我联想到东北从“九一八”开始,抗战了14年,冬天零下几十度,这些战士们没吃没喝是怎么度过这段艰难岁月的呀?于是,我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可爱的已逝去的抗联英雄们,我为你们写一首安魂曲吧!”三天后,我就写出了《雪原》中的咏叹调《我来赴约》,可谓是用上了我全部的情感。
张杨:徐老师,您一直提到您是承载着时代的使命与召唤开启了自己的歌剧创作之路,我想问您,作为一名作曲家,您个人的艺术追求是什么呢?
徐占海:首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是作曲家自身不要张扬,更不要过多地雕琢,不要让人感觉你在呈现作曲家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在呈现歌剧的自身意识。我认为作曲家不要过于炫耀作曲技巧,技巧要服务于音乐要求,个人情感要服务于戏剧人物的情感。所以,我写戏时尽量追求自然地表现音乐的情感、人物的情感。其次,我觉得应该尽可能地做到雅俗共赏――虽然这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因为“雅”和“俗”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况且每种艺术形式的接受群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二人转有二人转的接受群体,话剧有话剧的接受群体,流行音乐有流行音乐的接受群体,所以想要一种艺术形式能为所有人都接受是比较难的。但我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完全采用民歌小调之类的形式,我坚持创造性的、努力用我的作曲技巧来完成每部作品,并在完成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情感及尽可能地追求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