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周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庄周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篇一
3.近代哲学
1.古代哲学
(1)英国经验论之萌芽(1)古希腊早期
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经验论》 泰勒斯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绝对君主制》《论李雅的罗马史前巴门尼德(爱利亚派,存在论)十卷》 赫拉克利特(辨证法创始人之一)霍布斯(机械唯物主义、经验论)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数学家)
(2)古希腊中期(2)法国唯理论 普罗泰戈拉(智者)笛卡尔《方法论》《第一哲学思维集》《哲学原理》 高尔吉尔(智者)斯宾诺莎《伦理学》 苏格拉底 莱布尼茨《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 柏拉图 《苏格拉底德申辩》《巴门尼德》《理想国》《智者》
亚里士多德(3)英国经验论 《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约翰.洛克《政府论》《教育漫话》《人类理智论》 治学》 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菲洛诺斯的三篇对话》(3)古希腊晚期 休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 伊壁鸠鲁(幸福主义伦理学)
芝诺(斯多葛派)(4)法国启蒙运动 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皮埃尔.贝尔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哲学通信》 2.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时期
卢梭《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 《忏悔录》(1)基督教神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是以黑格尔终结西方传统哲学为标志拉克坦修《神圣的原理》 的。奥古斯丁《忏悔录》《上帝之城》近代哲学被康德和黑格尔结束。(2)天主教哲学与经院哲学
达米安
4.德国古典哲学 贝伦迦尔 安瑟尔谟
高尼罗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阿伯拉尔 批判》《判断力批判》 《是与否》《基督教神学》《神学导论》《我的苦难史》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精神现象学》《逻辑学》托马斯.阿奎那《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哲学全书》(3)英国经院哲学 孔德(实证主义)《实证哲学教程》 罗吉尔.培根《大著作》 约翰.穆勒(实证主义)《孔德与实证主义》《逻辑的体系》司各脱(实在论)《牛津评注》 《功利主义》(4)文艺复兴时期 费尔巴哈(青年黑格尔派,古典哲学唯物主义)《关于死亡伊耶 与不朽的思想》《黑格尔哲学批 乔尔丹.布鲁诺(自然哲学家)判》《未来哲学原理.》(5)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5.现代西方哲学
(1)第一代
斯宾塞(实证主义)《综合哲学》《社会静态学》 叔本华(唯意志论者)《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先驱)《非此即彼》《恐惧的概念》 尼采《善恶之彼岸》《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强力意志》 马克思(唯物主义)《资本论》《黑格尔哲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
(2)第二代
马赫(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之一)《感觉的分析》《认识的谬误》
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原理》《实用主义》《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改造》《人性和行为》《经验和自然》
狄尔泰(生命哲学)《精神哲学导言》《哲学的本质》《自然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直觉主义)《论意识的直接材料》《物质与记忆》《创造的进化》
(3)第三代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原理》《哲学问题》《心的分析》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胡塞尔(存在主义,现象学)《逻辑研究》《现象学的概念》《笛卡儿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林中路》《论真理的本质》 萨特(存在主义)《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辨证理性批判》
(4)第四代
波普尔(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主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库思(科学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学派)《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 索普尔(结构主义)《普通语言学教程》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悲伤的热带雨林》《结构主义人类学》《神话学》《原始思维》 阿尔杜塞(结构主义)《保卫马克思》《列宁和哲学》《政治和历史》
拉康(结构主义)《偏执狂以及它与个性的关系》《超越现实的原则》《文集》 巴尔特(结构主义)《写作的零度》《符号学原理》《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文本的快乐》
(5)第五代
福柯(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癫狂与非理性》《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则与惩罚》 德里达(后现代主义)《写作与差异》《播散》《哲学的边缘》《马克思的幽灵》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纲领》《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罗尔斯《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 诺齐克《无政府、国际与乌托邦》
庄周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篇二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万晚年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主张“民本仁政”思想 发扬、完善并推广孔子思想和儒学、儒家五大圣人之一。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荀学派代表人物,是继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学大师。他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崇礼义、讲法治,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著有《荀子》,今存三十二篇。经典句子:“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1、孔子,提倡仁、义、礼等价值,挺立道德主体,开创了儒家学派。弟子记其言行,杂以己言,战国初年成《论语》一书。
2、子思,孔子嫡孙。相传《礼记》中之《中庸》、《表记》及《坊记》,均为子思所作,但无确据。大抵子思能绍述孔子遗教,所以与其后之孟子,合成思孟学派。
3、孟子,以复兴孔子学说为己任,主张性善论,为日后儒家学派建立严密的哲学体系。孟子及其弟子的学说集为《孟子》一书。
4、荀子,一方面继承儒家重礼义的思想,一方面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着有《荀子》。
5、贾谊,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加强中央集权,重农抑商。
6、董仲舒,是儒学阴阳五行化的代表人物,着有《春秋繁露》。
7、扬雄,着《法言》、《太玄》等。
8、韩愈,排斥佛道,提倡儒家道统,为宋明理学张本。
9、李翱,着有《复性书》,提出复性说,为宋明理学之先驱。
10、胡瑗,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讲明体达用之学,开宋儒性命之学先声。
11、李觏,批评儒家贵义贱利的观点。有《直讲李先生文集》行世,1032年作《礼论》七篇。
12、邵雍,象数之学大师,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合称北宋五子,为北宋重要思想家。着有《皇极经世》等书。
13、周敦颐。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太极图说》中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天道论观点。其所提出的太极、理、气、性命等,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范畴。有《周子全书》。
14、张载,创关学。提出「太虚即气」说,从儒家天道论的观点拒斥道、佛的形上学观点。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等区分之观点。有《张子全书》。
15、程颢、程颐,世称二程,理学奠基人。程颢有《明道文集》,中以《定性书》、《识仁篇》为着。其学称为洛学,为北宋理学之大宗。主性即理,然亦重视天道。程颐主性即理,于工夫尤多措意。有《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等传世。他们的着作收入《二程全书》。
16、谢良佐,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认为心为仁,为天之理。着有《上蔡语录》。
17、杨时,思想接近大程,有《龟山集》。
18、胡宏,以道为体用总名,倡言「仁其体,义其用,合体与用,斯为道矣」,创湖湘学派。着有《五峰集》、《知言》。
19、朱熹,其学本二程而又能汇通各家,故为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复以朱注四书流行,影响后代思想极大。其学说在天道论方面继承程颐讲性即理,在工夫论方面倡言格物致知学说。平生着作极多,主要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朱子语类》等。
20、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先生」,有《南轩集》。
21、薛季宣,创永嘉学派。
22、吕祖谦,有《东莱文集》等。
23、陆九渊,为心学派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等观点。有《象山先生全集》。
24、杨简,陆九渊弟子,有《慈湖遗书》。
25、陈亮,永康学派创始人,主张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有《龙川文集》。
26、叶适,主张功利之学,有《习学记言序目》、《水心文集》等。
27、蔡沈,耽于象数学,有《书经集传》等。
28、真德秀,有《西山文集》等。
29、魏了翁,有《鹤山全集》。30、许衡,有《鲁斋遗书》。
31、吴澄生,与许衡齐名。
32、薛瑄,着有《读书录》,为河东学派代表人物。
33、陈献章,重心性之学,有《白沙集》。
34、罗钦顺,主张理在气中。
35、王守仁,发扬光大陆九渊之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形成阳明学派,是明代理学的大宗,影响至今不息。有《传习录》、《大学问》等。
36、王廷相,主张理根于气,有《慎言》、《雅述》等。
37、王艮,创立泰州学派。
38、钱德洪,王守仁学说的传人,有《绪山会语》。
39、王畿,王守仁之学传人,有《王龙溪集》。
40、何心隐,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何心隐集》。
41、李贽,猖狂不拘世法,然亦能出己见。如以人心之私,乃自然之理,且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及「圣人与凡人一」等,皆别有所见。着有《焚书》、《藏书》等。
42、刘宗周,反对王守仁致良知教,主张诚意、慎独之学,创立蕺山学派,是明代理学的殿军。有《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43、孙奇逢,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
44、陈确,反理学和佛学。
45、黄宗羲,启蒙思想家和思想史家,主张「盈天地皆心也」的心学观点,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1662年着《明夷待访录》,1676年《明儒学案》成书,并着有《宋元学案》等。
46、方以智,着作宏富,有《物理小识》、《通雅》、《东西均》等。
47、顾炎武,以音韵治经,开清代朴学之风。1662年着《天下郡国利病书》,1670年始刻《日知录》8卷。
48、王夫之,宋明理学的总结者。提出无其器则无其道、变化日新及行可兼知等观点。着述甚丰,着作被集为《船山遗书》。
49、李颙,讲学关中,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50、颜元,提倡实学。李塨传其学,世称「颜李学派」,二人着作编为《颜李遗书》。
51、李光地,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奉命主编《性理大全》、《朱子大全》等书。
52、戴震,主张理存于欲,批判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以理杀人的工具。有《孟子字义疏证》等。
53、焦循,认为人有智慧,能进化,进化必有赖于习行,同时主张人性善。有《孟子正义》等。
54、凌曙,公羊学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
55、刘宝楠,有《论语正义》等。
56、龚自珍,开近代以公羊议政之风,有《定庵文集》。
57、魏源,初尚宋儒理学,后主今文。师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与龚自珍相友善,并称「龚魏」。宣传变法,有《海国图志》、《古微堂集》等。
58、曾国藩,理学家,有《曾文正公集》等。
59、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劝学篇》等。60、孙诒让,着有《周礼正义》和《墨子间诂》等。
61、康有为,以公羊学托古改制,引起近代思想界的震动。62、谭嗣同,主张变法,有《仁学》。18 63、章炳麟,古文学大师,有《章氏丛书》等。
64、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编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倡言变法维新。倡导用新方法研究学术史,启蒙之功不可掩。着作编为《饮冰室合集》。65、刘师培,国学大师,着作由钱玄同编为《列申叔先生遗书》。
66、熊十力,当代新儒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着有《新唯识论》。
67、梁漱溟,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等。
68、钱穆,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是当代中国学术重镇新亚书院的主要创办人。
69、冯友兰,着有《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多种,为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70、贺麟,有《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71、唐君毅,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在港台和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其哲学体系为心灵九境说。代表着作为《中国哲学原论》、《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72、牟宗三,当代新儒家大师,与唐君毅并称唐牟,建立道德的形上学及两层存有论的哲学系统。着有《心体与 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现象和物自身》、《圆善论》等。[4] 73、何子渊,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从“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到“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再到“求真、尚善、包容”的教育思想,作为其哲学旨归。代表作有《东汉文存》。
庄周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篇三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儒家·易学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孟子 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中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成为“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政治上,他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被尊为道祖。其作品是《道德经》。
庄子 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宋国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生平只做过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名翟(dí),华夏族,战国初期鲁阳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关于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后由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本是韩国的王族贵人,但是,他的理论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后来这些著作传到了秦国,秦王政看完后,发出了“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但韩非在出使秦国时,没有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更被李斯、姚贾陷害,最后自杀于秦狱中。韩非虽然一生都没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著成了流传千古的《韩非子》。商鞅 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魏国人。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子
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另一说法山东广饶)人,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满的后代。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道家。尊称兵圣。他是兵法家孙膑的祖先。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近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时至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仍有祀奉孙武“兵圣庙”。
庄周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篇四
习得性无助――小白鼠的独白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stituteof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鼠 想要跳却怎么样也跳不高 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能知道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耐何的 行为、心理状态。白鼠吃食电击实验 跳蚤实验 大象为什么不跑 代币疗法举例 一个不愿意好好说话的女孩子,四岁,她能听懂所有的语言,却不愿意模仿着表达。说话时语音也含混不清 首先,当她好好说话时,父母就给她的小盒子里放一个围棋子,并告诉她,如果盒子里有了五个围棋子,她可以得到一个梦想的礼物。孩子很快喜欢上这个游戏,主动说话越来越多,构音也越来越清晰。两个月以后,父母要求她保持小手干净来获得奖赏,不到两周,小花猫似的脸和小黑手从此变得洁净。第三节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 约翰??多拉德 [john dollard 1900.08.29-1980.10.08],1931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尼尔??米勒
[neal elgar miller 1909.08.03-2002.03.23],1935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两位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挫折和攻击》(1939)《社会学习和模仿》(1941)《人格和心理治疗――关于学习、思维、文化的分析》(1950)
一、学习的要素 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内驱力是指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任何一种强烈的刺激。原生内驱力,又称一级内驱力:是与生俱来的,如干渴、疼痛、性、排泄等,关系到个体的生存与否 二级内驱力:后天习得的,如焦虑、成就、荣誉、金钱等。内驱力可以是内部的,如饥饿、恐惧等;也可以是外部的,如炎热、吵闹等。线索是一种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的方向的刺激。也就是斯金纳所说的诱因、辨别性刺激。线索决定有机体在内驱力的驱动下于何时、何地,做出何种行为反应。线索可以是内在的,如对上一次去某餐馆的路线的记忆;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前面的交通指示灯的颜色。反应是有内驱力和线索诱发出来的用以降低或消除内驱力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比如,一个饥饿(内驱力)的人,看见一个餐馆(线索),就会发动前去就餐(反应)的行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饥饿(吃饱)或降低饥饿的程度(充饥)。反应既可能是外显的动作或行为,也可能是内部的心理活动,如思维、计划和推理强化就是内驱力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都是强化物。强化物可以是原生的,与满足生理和生存需要有关的刺激,也可能是二级的,由那些
经常和原生的强化刺激一同配对出现的中性刺激转化而成。
二、人格的发展人格发展的本质是通过驱力降低机制,习得的刺激-反应联结不断增多。行为的改变是以新的奖赏代替旧的奖赏的结果。四种早期的社会情景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即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的训练期:喂食训练、大小便训练、早期性教育、愤怒-焦虑冲突。
冲突:适应不良的重要特征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相容的反应趋向相互竞争时,冲突出现 接近-接近冲突:母亲妻子同时落水 回避-回避冲突:吃药挨打针 接近-回避冲突:卖假药赚钱违法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两个工作职位
三、人格适应和挫折-攻击理论神经质的行为是个体寻求冲突或降低冲突的方法,然而这些冲突大多数是潜意识的。被压抑的思想之所以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是由于它不能与语言相关联之故。挫折-攻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攻击以挫折为前提,挫折必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这种攻击行为因挫折的强度、范围、以前受挫折的频度、可能受到的惩罚的程度而不同。对挫折的反应有两种,一是情绪性反应,包括攻击、冷漠、退化、幻想、自杀等;另一类是理智性反应,包括继续努力、改换目标。第四节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朱利安??罗特(1916-)生于美国 上中学时就开始涉猎弗洛依德、阿德勒等人的心理学著作大学主修化学1941年他从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与凯利一起成立了一个临床心理学训练计划1963年前往康涅狄克大学到退休
一、行为预测理论 斯金纳、多拉德与米勒:行为是如何学习的罗特更加关注一个有着自己的行为经验的人在面临一种特殊的社会情景时,将会如何进行行为选择。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所能够带来的回报(强化)的多少,以及他认为他实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即有多大的成功率)。行为潜能(bp,behavior potential)表示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预期(e,expectancy)表示一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的强化的可能性,也就是它对自己在该情境下做出该行为会得到该结果有多大信心,多少把握。特殊的预期vs.类化的预期 强化的效价(rv,reinforcement value)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的强化结果或强相对价值的大小。心理情境:罗特特别强调对某一行为的发生率的预测一定要与特定的心理情境密切联系。
二、两种人
格特质:人际信任和控制点 人际信任是指人们对别人的行为是否可以信赖的类化预期。其形成取决于父母、教师、同伴和新闻媒体对诺言是应该信守还是违背的看法和做法。由于人际信任不同,人们的期待不同,故采取的行为不同。控制点(观)也称强化的内外控,是指个人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看法。内控者相信凡事操之于己,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疏忽或能力不足。外控者将行为结果视为运气、命运或其他力量的产物。因此内控者面临问题时更倾向于主动解决,而外控者则更可能听天由命。
三、人格适应罗特认为行为适应不良可能有些典型的原因或类型,它们是:
(1)低预期―高效价。比如单相思。
(2)冲突。对两个不能相容的需求同时赋予高效价。如又想勤奋学习,又离不开游戏机。
(3)缺乏能力。在某方面缺乏能力,于是不断地放弃参加相应的活动的机会,以至于越来越丧失自信。
(4)不适当的最低目标水平。把自己的最低目标水平定得过高或过低。
(5)无法区辨。某种需求的效价高到支配一切,以致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环境刺激都做出相应行为。比如一个人急切地要求被认可,对认识不到一小时的人也重金相赠。第五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阿尔伯特??班杜拉 a, 1925-生于加拿大 1952年获phd 1953斯坦福大学任教1974 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青少年的攻击》(1959)《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行为改变之原则》(1969与华特斯合著)《攻击:一种社会学习的分析》(1973)《社会学习理论》(1977)《思考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1986)
一、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观察学习效率高、错误率低 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1)注意过程即对榜样的知觉;
(2)保持过程即示范信息的贮存;
(3)动作复现过程即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4)动机过程即从观察到行为。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预期分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期。效能预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有: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强化、言语劝说、情绪唤醒、情境条件。
三、自我调节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由三个过程组成: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
四、人格的适应 班度拉认为不适应行为也和正常行为的学习一样,是通过直接经验和观察不当习得的。他认为,不必从个人的早期经验中去寻求创伤性事件,也不必去发掘潜在的冲突,更不必去追究病态行为最初获得的强化史。强调认知的作用,认为个体对自己的期望和信念很重要,成为个人烦恼的一个持久的根源是设置过高的目标。治疗的方法是让受辅者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学习新的行为。恐蛇症和社交技能训练第五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课程提纲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多拉德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相关研究话题:习得性无助 第一节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生来的反射或种族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 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本领”。(新生儿具备70多种)吸吮反射 抓握反射 游泳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 100年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当一盘肉摆在狗面前时,狗就会流口水,这时的流口水叫做无条件反射。当这盘肉出现在狗面前时,同时响起铃声,经多次反复后,只要一有铃声,即使没有肉出现,狗也会流口水,这时的流口水,就是条件反射。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878-1958 爱攻击(流血),有建设性(12岁的木匠,盖别墅)1900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求学于杜威、安吉尔 1908-1920霍普金斯大学 1913《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1930年以后成功的广告商 “give me a dozen healthy infants, well-formed, and my own special world to bring them up in and i'll guarantee to take any one at random
and train him to become any type of specialist i might select-doctor, lawyer, artist merchant-chief and, yes, even beggar-man and thief, regardless of his talents, penchants, tendencies, abilities, vocations, and race of his ancestors ” watson, 1924第二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r1904―1990出身律师家庭,但学了英国文学,想当作家 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15岁 漂流;废锅炉改蒸汽炮)1926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心理学,极严格的日程表(早6点到晚9点),没有电影,没有约会1931年获心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起,哈佛大学研究员 1936―1944任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副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与美军秘密作战计划,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鸽子,用以控制飞弹与鱼雷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生教授1968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1990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 “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书。8天后,即8月18日斯金纳去世自1930年以来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12本专著《有机体的行为》 1938、《科学和人类行为》 1953、《言语行为》 1957、《强化程序》 1957、《教学技术》 1968、《关于行为主义》 1974小说《沃尔登第二》以及《自由与人类的控制》《超越自由与尊严》操作性条件反射 无论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还是华生的s-r理论都不能解释人类习得的所有行为,它们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箱
一、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有机体的反应 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刺激-反应 反应-强化 有机体能以自己的某种操作行为主动地作用于环境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人类的绝大多数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的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如果我们能认识、操纵、预测人的行为,那么也就没有什么人格问题是不能解释和解决的。
二、强化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某一结果性的刺激使这一操作行
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那么这一刺激就是这一操作行为的强化物(或称强化刺激)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叫强化。强化是针对行为反应的,而不是对人(“这是奖给你的!”)强化物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
三、斯金纳的人格观点 人格可以看作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些方式的组合。不接受那些决定和指导行为的人格或自我概念。人格研究就是去发现有机体的行为和行为的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当然,做这种分析时,不要违背有机体对环境
作出反应的遗传能力;并且,人格研究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判断标准才是合理的。
四、人格研究途径斯金纳选择从个人所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人格的发展与改变。反对成熟理论,因为他们没有考虑事件的控制或操纵,而后者正是行为科学的关键所在。科学的最基本目的是事件的控制和预测,而阶段理论却是描述性的。因此,斯金纳更乐于从学习角度研究人格。
五、正常与异常人格的发展按斯金纳的观点,“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个体,他们在本质上无差别,没有必要用不同的强化原则解释他们的行为,同样的强化原则适用于所有个体的行为。更强调环境因素决定行为而不是内部因素决定行为。
六、人格理论的应用 行为矫正:提高愚鲁者的社会生活技能;减少青少年犯罪者的过失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减肥、减少吸烟量或戒烟;矫正口吃;控制精神病患者的不良行为等。代币制 厌恶疗法 程序教学法
庄周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篇五
田园诗及代表人物
简介
田园诗是忒俄克里托斯(公元前310?-245?)首创的。他传下的诗有二十九首,这些诗描写西西里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带有贵族倾向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解释: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代表人物 王维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美。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现最大的风流。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后世评价: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流。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陶渊明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上过中学的人都学过他的《桃花源记》,很多人会随口念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还会给我们讲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然而要进一步对他说些什么,恐怕就有点困难了。一个人之所以成为 那样的人,总得有很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若要更进一步了解这位隐逸诗人,知道他 的生平、多读他的诗文,是必不可少的。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谥号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就是现在的江 西九江。曾祖陶侃做过晋朝的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但在陶渊明的少年时代,家族的显赫已经成为历史。有时候日常生活所需也出现危机。陶渊明年轻时徘徊于仕与隐之间。在那个年代,做官是所有文人的入世之道;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然而看样子陶渊明是不大喜欢做官的。二十九岁那年,他做过江州祭酒的小官,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辞职不干了。此后一直在家隐居,直到中年后迫于生计,又一度出门任职。当他在做彭泽令的时候,他因不想“束带”去见督邮,说了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然后又辞官归隐了。这一次是真正地归隐田园,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从他的事迹可以看出他是个生性热爱自然,不喜拘束的人。正如他《归田园居》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样的人让他去做官,每天逢场作戏官场酬酢,定是难受得很。当他真正抛弃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之后,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从他的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精神世界迈向了另一个层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随 口念来,让人心向往之。
东晋是乱世之末,又是佛教风行、崇尚名士风度的时代,因此,才会造就出陶渊明这样超越世俗的田园诗人。唐以来的许多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都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在艺术创作和人生态度上也深受其影响。陶渊明的诗文代表了关于“人的觉醒”,也就是说,人不光要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也非常 重要。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的时候,便感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作品大多是反映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共计六十首)就是他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