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大全(21篇)
人们常说,生活就像一本书,而总结就是我们书写生活的一页。怎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绪?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一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无形力量,是展示和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积聚企业发展的正能量,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鼓舞人、激励人的和谐工作氛围,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特有的宝贵资源。对企业而言,全员文化意识越强,文化地位越高,推进文化建设的力度就越大。
1、提升“文化是企业的形象”的思想意识。
要利用演讲会、报告会和学习会等各种形式,在职工中开展“文化是企业的形象”的宣传教育,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树标塑形”活动,使每名职工认识到自身的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从而自觉规范言行,通过每名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培树、展示和凝结成企业的形象。
2、提升“文化是企业的品牌”的思想意识。
“品牌”是―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立足社会、赢得市场的“拳头”产品。品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力量。为此,要结合企业实际,利用写感言、谈体会等各种形式,提升职工“文化是企业的品牌”的思想意识,使每名职工真正认识到每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自己的精品和品牌。各级组织、各部门要在本系统、同行工作中创品牌,每名职工都要“创岗位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3、提升“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的思想意识。
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力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就会缺少聚合力,失去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要坚持开展理想、信念、追求教育,使企业每名职工认识到,自身是有理念、有信念、有追求的生命体。而文化就是生命体的灵魂,从而提振士气,使每名职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命运共同体,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主要是通过激发职工在企业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增强“传承效应”、“共为效应”和“激励效应”,汇集成推进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凝聚文化建设的合力。
1、激发职工自豪感,增强“传承效应”
要坚持对企业职工特别是新职人员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组织开展“忆传统、讲历史、爱企业”主题教育,请离休老干部讲企业发展建设的光荣史,请退休老劳模讲自己在企业的成长史,请当代青年先进典型讲岗位奋斗史,增强新职人员成为企业一员的自豪感,从而自动自发地传承企业光荣传统,承载建设企业美好家园的重任。
2、激发职工责任感,增强“共为效应”
要通过组织职工参观先进企业和开展“知我企业・爱我企业・强我企业”大讨论活动,增强职工爱企如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引导和帮助职工认识到文化建设与企业紧密相联,文化与每名职工息息相关,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鲜感、时代感和责任感,增强“企业兴衰人人有责,企业文化人人负责”的意识,使职工对文化建设有兴趣、乐参与、愿作为,形成文化建设的“共为效应”,从而使广大职工立足岗位,自觉践行。
3、激发职工成就感,增强“进取效应”
要通过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练兵、“安康杯”劳动竞赛、“劳动我最美”、“才艺大赛”等活动,给职工搭建展示风采的平台。对涌现出的各类精英人才进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使职工既受奖又光荣。同时,通过举办“中国梦・劳动美”演讲赛等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增强职工团队“进取效应”。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要坚持践行人本理念,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主动承责意识,合力共促企业文化建设。
1、必须在“外化于形”上着力。
组织职工通过精心思考、动手绘画和电脑制作等过程,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集思广益,设计“企业标识”、徽章和行为识别系统,加强内外部环境建设,在确立企业形象的过程中提升职工的“认知度”,使职工认识到文化建设与每个人有关,需要全员参与共创,从而在“外化于形”中引导职工为企业增光添彩。
2、必须在“内化于心”上着力。
发动职工人人参与,发自内心地总结、提炼和形成符合企业实际、职工自觉接受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理念等,并采取刻字上墙、上文化园地、进各种宣传画册等形式广泛宣传、使用,使职工牢记于脑,内化于心,在日常潜移默化的感染中理解其深刻内涵,进而变成积极进取的行动方向和精神动力,并在生产实践中自觉践行,增强职工的“参与度”,形成文化建设共建态势。
3、必须在“固化于制”上着力。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二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企业管理者的角色作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文化风貌。管理者在工作中不仅要遵守制度流程等规范,还要自觉践行公司企业文化,遵循公司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在事项决策、工作分配、员工管理、工作评价、上下沟通、关系处理中,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公司的文化标准,恰当平衡保守与进取,机遇与风险、效率与规范、成本质量与效益、个人与团队、整体与部分、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等各种关系。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三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完成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探索出一条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同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求和进程,主要体现为四大板块的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谓精神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灵魂”,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一整套能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理念;制度文化,就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加强制度化建设水平,将企业发展导入科学的管理轨道,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行为文化,就是大力推进行为管理标准,使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编制并完善《员工手册》,并抓好推进落实,提倡具有特色的“德高作风”;物质文化,推行cis(企业识别系统)战略,运用物质形象建设的手段,来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力求一年形成氛围、两年见到成效、三年见到实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当前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三、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员工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始终做到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创造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一方面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企业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强调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和理解员工来凝聚人心,激发热情,开发潜能,极大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正确处理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都得到广大员工认可,自始至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局面,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升华和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讲求实效的原则。
切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建立并逐步完善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文化塑造,重点突出、稳步推进。
3、系统运作、重在领导的原则。
4、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原则。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异性。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重视挖掘和提炼,整理出具有本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走有“德高”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道路。同时要体现出先进的时代水平,要让全体员工都能欣赏我们的企业文化模式,从而在这种先进卓越的企业文化中与企业产生共鸣。人人都追求卓越,人人都创造出卓越的绩效。但是,绝不能满足现状,止步不前,要始终坚持追求卓越,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出现,从不满足,不断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不断健康发展。这也体现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思想。
四、实施目标。
1、规划目标。
远景目标: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遵循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程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从精神、行为、制度、物质四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系统运作,构建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并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当中,成为企业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期目标:两年计划纲要。
(1)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企业宗旨、企业愿景、经营理念、企业战略等)深入人心,全体员工对于企业理念做到熟知熟记,并且能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2)形成企业核心理念体系,坚持以理念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
(3)构建学习体系,形成规范的学习制度并自觉实践,学习借鉴并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论,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行业操作技术,提高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面的整体素质。
(4)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企业品牌形象在企业内部和同行业内部的认知程度要达到100%,企业客户的认知度要达到95%以上。
(5)全体员工对于企业形象标准、管理者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能做到熟知并自觉践行,遵守行为规范程度达到99%以上。
(6)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
(7)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的标准。
两年工作重点。
2011年:形成完整的《员工手册》,逐步推行制度规范建设,归纳并提炼企业精神文化内涵。完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工作,员工的行为规范初见成效。企业核心理念在企业内部认知认同程度达到90%以上,学习体系构建完善并熟练操作。
2012年:整合并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达到地区性企业文化建设示范标准。
近期目标:一年行动计划。
突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统一三个系统——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及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导入cis概念并组织实施和逐步规范。重点在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做文章,建立富有德高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文化体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从感性文化向梨形文化延伸、从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延伸、从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全面优化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做大做强企业,全力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企业管理效能的不断增强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五、具体措施。
(1)贯彻宣传企业理念,使企业的宗旨、愿景、战略、人才观、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和行动口号深入人心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认同,树立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2)制订并完善《员工手册》,下发并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并贯彻,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施责任追究和分责管理,严肃制度,加大考核,提升管理水平,让制度成为文化的载体,使员工在思想上逐渐完成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升华,在行动上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跨越。为取得真正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学习培训后组织《员工手册》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
(3)整体推进vi识别系统,在办公区、宿舍区悬挂企业理念宣传标牌;在办公区设立带企业名称的铭牌;办公用品、形象宣传品、会议及接待用品、印发的文件材料、电子杂志、信封、会议桌牌、标语、视板、工装、太阳帽、包括平时喝水的一次性纸杯等均要带有企业标志,并严格监督。
(4)抓好企业宣传栏、员工活动中心、企业报栏、阅览室等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5)创办企业内部刊物,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对所有部门的优秀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6)组织管理层人员开展大讨论活动,探讨问题为:企业凭什么凝聚人心?借此机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避免企业仅仅依赖职位和金钱作为奖励员工的单一方式。
(7)倡导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文化,实现工作目标的刚性到位,树立“必须执行、立即执行、深入执行”的理念,做到忠诚企业、雷厉风行、重视过程、服从全局。
(8)倡导亲情文化,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想方设法为员工排忧解难,调整夫妻员工的工作时间,建立员工生日档案,制订并完善《员工慰问暂行规定》,对员工家有红白喜事、生病住院、子女升学等方面的情况,认真落实规定,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9)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讲究礼仪,提高员工品位,提倡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可以请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主讲“现代礼仪常识讲座”,促进全体员工做到“懂礼、知礼、用礼、善礼”。
(10)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关系。通过企业党支部并尽快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利用自身企业舆论优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根源上改变员工思想。
(11)组织开展符合本企业工作需要的各类技能比赛、文化娱乐活动,如营销策略比赛、员工拔河比赛、员工联谊晚会等,元旦暨优秀员工颁奖晚会等,并在活动之后加以跟进,使活动能取得促进员工关系、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实在效果。
(12)组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企业各部门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增强号召力,同时也有助于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好舵,起到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切实抓出成效来,在制订各项具体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可行,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敷衍了事。领导小组对于每一项计划均要严格落实,及时监督检查,对于开展的各项活动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指导,按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流程。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案是开放性的,其具体内容需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不断发展完善,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形成具有德高特色的企业文化。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四
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物流文化。目前国内对物流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深入讨论尚不多见,从物流文化的内涵上看,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界定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物流文化观。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物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观念四个层面,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物流文化结构。狭义的“物流文化”,即“物流企业在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自身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它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从企业文化结构的各个层面来说,物流企业文化特性主要体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文化的物质层。物流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不是实物,是通过将商品在克服时间间隔障碍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转移,完成商品的价值增值过程,物流服务与其他服务产业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这给物流企业的经营和企业文化带来重大的影响。具体讲,物流服务的主要特性如下。
1)无形性。商品是一种有某种具体特性和用途的物品,是由某种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的重量、体积、颜色、形色和轮廓的实物,而物流服务主要表现在活动形式,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对象或出售的物品之中,不能作为物而离开消费者独立存在,顾客在购买服务之前,无法看见、听。见、触摸、嗅觉物流服务。物流服务之后,顾客并未获得服务的物质所有权,而只是获得一种消费经历。
2)不可储存性。物流服务容易消失,不可储存。物流企业在为顾客服务之后,服务就立即消失。因此,购买劣质服务的顾客通常无货可退,无法要求企业退款,而。目_企业也不可能像产品生产者那样,将淡季生产的产品储存起来在旺季时出售,而必须保持足够的生产物流企业文化研究能力,以便随时为顾客服务。如果某个时期市场需求量低,物流企业的生产能力就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在市场需求量超过生产能力时,物流企业就无法接待一部分顾客,从而丧失一部分营业收入。当然,一尽管物流服务容易消失,但物流企业可反复利用其服务设施,因此,要保持持久的销售量,物流企业最好的方法是保持现有的老顾客。
3)差异性。差异性是指物流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经常变化,很难统一界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完全相同,由于人类个性的存在,同一位第一线的员工提供的服务也不可能始终如一,与产品生产相比较,物流企业往往不易制订和执行服务质量标准,不易保证服务质量,物流企业可以在工作手册中明确规定员工在某种服务场合的行为标准,但管理人员却很难预料有各种不同经历、性格特点、工作态度的员工在这一服务场合的实际行为方式,而且服务质量不仅与员工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有关,也和顾客有关,同样的服务对一部分顾客是优质服务,对另一部分顾客却可能是劣质服务。
4)不可分离性。有形产品可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并可作为产品在这段时间内流通,而物流服务却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性的特征,即物流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企业员工提供物流服务于顾客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由于物流服务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动或者说是过程,所以物流服务的过程,也就是顾客对服务的消费过程。因为物流服务的不可分离性,不需像产品一样要经过分销渠道才能送到顾客手中,物流企业往往将生产、消费场所融为一体,顾客必须到服务场所,才能接受服务,或物流企业必须将服务送到顾客手中,因此各个物流服务网点只能为某一个地区的消费者服务。
5)从属性。货主企业的物流需要是伴随商流的发生而发生,是以商流为基础的,所以物流服务必须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系统,表现在流通货物的种类、流通时间、流通方式、提货配送方式都是由货主选择决定,物流企业只是按照货主的需求站在被动的地位来提供物流服务。
6)移动性和分散性。物流服务是以分布广泛、大多数时候不固定的客户为对象,所以有移动性和面广、分散的特性,这会使产业局部的供需不平衡,也会给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7)较强的需求波动性。物流服务是以数量多而又不固定的客户为对象,他们的需求在方式和数量上是多变的,有较强的波动性,容易造成供需失衡,成为在经营上劳动效率低、费用高的重要原因。
8)可替代性。一般企业都可能具有自营运输、保管等自营物流的能力,使得物流服务从供给方面来看有替代性,这种自营物流的普遍性,使物流经营者从量和质上调整物流服务的供给变得相当困难。因为物流服务的这些特性,所以物流企业必须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又由于现代物流服务具有难以复制的特点,所以服务质量是物流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物流活动都是先有探索和实践,后有理论和方法论,然后有关于物流文化的沉淀。
我国现代物流的集中探讨和践行,始于2000年前后,那时以海尔物流改革作为一个里程碑,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咨询师参与了这场始于1998年的物流大改革,当时的文化,直接来源于海尔的“迅速反映,马上行动”—海尔的oec,个人与团队的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
而今天,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型企业,其核心竞争能力无论是以快竞争,还是以安全为竞争,还是其他的说法,都必须要强调团队和个人的竞争力作为基础。海尔物流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会经营”,更多的是其企业文化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细化,细心的人会发现,无论是海尔集团生产部门,还是海尔物流,都强调那句著名的文化口号“真诚到永远”,而物流企业强调的就是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的物流表现能力更多的是通过其核心管理团队、甚至是1-2名核心高层管理人员的表现能力得以反映的,而具体物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却是通过每一个实际操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来体现的,因此物流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主要讲的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同时,物流企业同传统企业一样,更注重客户服务。在企业抓团队管理土作,要从实际出发,从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入手,注重发挥企业文化自我内聚的。功能,培养全体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员工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与整体趋势。这种自我凝聚、自我向心、自我激励的整体意识,就构成了团队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1)良好的物流管理理念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数年来,我国物流活动的组织结构也从强调“物流职能”为核心转变为强调“物流过程”为核心。目前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物流组织正努力将其运作能力更好地支持以过程为导向的管理,而不受功能集成或分割的影响。
2)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依赖于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盟与合作,需要把供应商、生产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联系起来进行优化。
3)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要与货主企业相匹配,才能够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紧密合作又具有一定自由度的网络组织结构。幼、作企业之间的组织结构相匹配是建立战略协作关系的基础。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文化研究与货主企业之间的协作也是如此。组织结构的匹配也就是一种制度的安排来规范协作企业之间的行为。协作企业根据各自的资源特征及其结合方式来选择合适的协作结构,以充分调动协作伙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物流企业的组织构架和人力资源结构是按照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物流模式运作需要而制定的,但它受不断变化的物流市场的影响,存在着调整、组合或者变动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企业人员经常发生变动(如异地调派、升职或降职等)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
5)物流企业以网络为基础提供服务,因此必须有庞大的网络作为依托,每个物流公司都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在更多的地方设立网点,这样,物流企业呈现扁平化的企业结构特征。
6)物流企业由实体化向虚拟化发展。虚拟物流组织世纪上是指一种非正式、非固定、松散的、暂时性的组织形式,各成员仅保留其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突破原组织的有形边界,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以“虚”务“实”,从而以最小组织来实现最大物流全能。虚拟物流组织具有快速相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易于分散物流分险,易于企业抓住有利的物流机会和利用外部物流资源,专注于物流核心业务,且组织灵活性强、合分自如。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关系较适合虚拟企业物流外包的要求。”
1)企业道德以思想政治观为主。由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是有传统企业转型而来:从传统承运人发展而来,如中国邮政、中外运;从传统承运人中独立出来的,如中铁快运、民航速递;从货运代理和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如外运、中国物资企业等,都深受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2)企业风貌。物流企业是全球供应链上关键的环节,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飞物流企业的业务中大部分是国际业务,因此物流企业文化更具有共通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3)企业经营哲学。物流企业以“以人为本、以客为尊”作为业务往来的首要准则,以效率优先的基础上降低顾客成本为业务准绳。
4)企业精神。在以过程为导向的水平组织结构中,当职务是围绕小组而非个人来进行设计时,就形成了工作团队。而且由于物流业务流程环环相扣,区域跨度大,时间连续(有事环节不分昼夜且紧迫),与时间做斗争,而且要求准确无误,如果某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将给后续工序造成连锁并且是成倍增加的压力,甚至可能给客户造成无法换回的损失,因此,物流企业需要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并追求1+12的团队合作效果。
一种好的物流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和谐的家文化,一种兼具个性和共性的人文化。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关注职工待遇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员工的发展,给员工的不仅要有物质的保障,更要有精神的慰藉。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广大物流人越来越关心自我生存的幸福感和精神的归属感。而物流企业文化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热情,增强企业凝聚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员工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趋同,实现员工精神和心理上的归属感,进而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从根本上说,能否做好企业文化直接关系着企业员工流失率的高低。这方面,tnt、联邦快递、德邦物流、宝供物流等快递物流企业显然做得都比较好,为物流企业同行作出了榜样。
企业文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并引发了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高潮。目前,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方式。
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将企业文化落地的期望寄托在企业领导者的身上,希望企业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极力倡导,我们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教育,并定期考试考核,要求牢牢记住。但即使如此,企业文化工作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因为我们忽视了企业管理者的关键作用,而这一群体是企业文化的传导群体,更是实现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其工作行为与管理方式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和作用发挥。
在企业文化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履行文化责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学习责任、践行责任、教导责任、维护责任、创造责任和管理责任等六大责任。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五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总体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六大特点:
一、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在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
二、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三、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象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场情商低;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三是企业管理有问题,这个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才导致一些员工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行为。
四、简约明了,令人心悦诚服。
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精简一句话或一个词,如海尔的诚信文化——真诚到永远,飞利浦的进取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五、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其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而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最有力竞争武器,而且是不可复制的。
六、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
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的一草一木总是充满怀念,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标志、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六
当一个企业刚开始,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实际上靠的更多的不是管理,也不是文化,而是老板的个人魅力和员工的个人能力;当企业发展到几十人,上百人的时候,单凭老板的个人魅力已经越来越感到吃力了,这个时候,企业制度管理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但到了几百人,上千人,甚至更大规模的时候,老板的个人魅力、制度管理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这时,企业文化的作用就能充分的展示出来了。“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我想,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一种“团体经验的学得产物”,是某个特定团体在学习处理外在适应与內部整合问题时所创造、发现、或发展以及沉淀、固化而来的,由于这个模式运作得很好,因此被视为值得教給新成员,当作认知、思考与知觉的正确方式。企业文化就是经营者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的宣言。对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意识,而且是一种统一的思想和意志,是一种能够区别其他企业而特有的标志性的统一的意识,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统一的标志性的意识,而且他还必须具备维持这种意识统一方向的能力,只有这样的文化才是完备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没有所有制、规模大小与区域概念,是一个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共同的战略。世界企业管理大师对企业文化做出了基本相同的解释。
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植根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植根于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威廉大内说:“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
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守诚或是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说:“价值观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基石。价值观已作为一家企业成功哲学的精髓,为所有的职工提供了一种走向共同方向的意识,也给他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成员的价值观、信息搜集与内部沟通模式、自发性构想从评价到实行的过程、上下互助的关系、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工作的责任感等等。从本质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也使得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的企业。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向公众树起的一面旗帜。企业文化往往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价值观取向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论和哲学理念的融合、创新和飞跃。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拥有优秀的文化,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源泉。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诞生于市场,在竞争中成长,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它们的成长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印记,许多企业更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颇具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整体来看,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重视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只关注企业的赢利能力,更谈不上具体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战略决策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等。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更关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硬管理,在企业经营者直接负责的各项主要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的位次很低。
2.重形式,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生存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品牌、价值取向、经营战略等无形资产资源的经营开发上与其他企业有所区别。在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过多的模仿,“拿来主义”比比皆是。有些中小企业家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一场运动,强调“短、平、快”,提炼几个精神如“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列出几条宗旨,总结几条经验,然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宣讲宣讲,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
3.定位模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
中小企业的成长路程一般都比较曲折,有很多企业家是从小作坊式的生产发展到有规模的、专业或多元化的经营生产。因此从一开始就没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更加不用说长远的定位了。
1.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要想建设好自身的文化,就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勇于创新、迅速行动的行为准则;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团队精神为例。团队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协作精神,不仅仅在于自己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协同作战。团队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充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长处,大家共同受制于团队规范、团队精神、团队文化,因此更具民主氛围。在集体决策方面,充分听取下属的意见,避免盲目,所做的决策也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把个人的目标纳入到企业整体的目标之中才能够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团队成员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更能够在关键时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中国悠久历史,凝聚了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借鉴吸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等,早己应用于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的企业管理。我们许多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常常忽略中国自己的优秀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借鉴吸收传统文化的以下几个方面: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坚持自强不息,献身报国的精神;诚信为本,以信取利。以诚信为例。从古到今,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以义治商”“、崇德重义”己成为企业的道德观和经营之道,春秋战国时代范鑫一向对所经营的货物要求“务完物”,以最优质的货品供给老百姓,树立好的信誉,从而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经营者应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信为本,以义立足,以高质量产品、优质服务和实惠的价格来赢得顾客,方能得到稳固而长远的经济效益。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战略规划
市场经济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竞争性,并以此优胜劣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但制度不健全,更缺乏竞争观念,表现为对自身定位模糊不清,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随着市场竞争日趋加剧,职业经理人走入公众视野,伴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我国已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走向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成为大势所趋,成为中小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企业应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以此来审视市场,制定对策。这种竞争观念具有相对性和正义性,不是采取非法手段打败对手。与此同时它具有相对性,要改变以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观念,在必要的时候和实力相当的企业相互借鉴其优秀的核心成果,倡导“竞争合作”关系,确立双赢理念。我国中小企业多以短期盈利为目标,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眼光。这样的企业如果抓住机遇往往可以迅猛成长,但是当面临更大的市场和企业转型时,又往往迅速消失在市场的洪流中。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审时度势,找准市场定位,培养战略眼光,为自己的企业做出长远的规划,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屹立不倒,打造中国的“百年老店”。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入研究和分析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是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因此,厘清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找准企业定位,重视战略规划等措施,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把企业带入良性循环轨道,使企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郭思灵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八
摘要:企业有无自己特有的先进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永葆生命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文章探讨了提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意义 对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职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抓住重点,适域进行,由此建设出个性鲜明、有效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职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职工意志,规范职工行为,凝聚职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它不仅指导企业在优势条件下取得辉煌经营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劣势条件下能够帮助企业取得最终成功。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构建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需要全体职工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理念一旦确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其核心价值,并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为核心价值观赋予新的意义。
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行为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颇,在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建设好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核心理念,而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企业之“魂”。因此,企业核心理念是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工作中应该着力抓住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核心理念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点,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而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
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领导者文化,它必须要得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职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要管理就应先尊重对方,使与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结,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职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整合,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企业文化能够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凝心聚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职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职工的自觉行为上。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全体职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全体职工的创造,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没有职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企业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要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为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该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即:规范性的因素是创新的产物,现行的企业制度中规范性的因素是前期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同时,又是下一轮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规范实施与创新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总之,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塑造着每一位职工,不仅满足他们合理的经济利益,而且赋予他们以文化上的品格。企业既是职工生存或致富的依托,更应是他们精神上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文化建设的导向一方面要反映出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还应有助于职工平衡和爱惜自己的内心世界,甚或推动他们去寻求精神生活的制高点。企业文化的重大作用日益被一些优秀企业所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千方百计在壮大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
[2]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九
一、企业文化组织机构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各部门/大区负责人组成。工作办公室设在企业文化办公室。各部门/大区设立企业文化专员(兼)。
二、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审批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审批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企业文化办公室的职责是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以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各部门/大区及企业文化专员的职责是推进企业文化理念的具体落实和信息反馈工作。
三、企业文化办公室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审核、指导其它部门/大区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为:
4、审核公司对内对外宣传规范(医学市场部具体操作),并监督执行;
5、组织进行对公司企业文化重要议题的相关探讨;
6、开展公司对内企业文化宣传,组织公司内部企业文化活动;
8、公司企业文化培训的组织、考核、管理、培训效果评估;
9、审核对外宣传内容,指导各部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七、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部门/大区的绩效考核范畴,各部门/大区负责人为本部门/大区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人,并设立企业文化专员,其具体职责为:
1、制定计划,协助企业文化在本部门的建设、推广、宣传。
2、协助企业文化办公室落实文化建设工作,合理安排,保证员工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企业文化活动时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加强。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队伍素质,完成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目标,探索出一条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同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要求和进程,主要体现为四大板块的建设: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谓精神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灵魂”,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形成一整套能让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理念;制度文化,就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核体制,加强制度化建设水平,将企业发展导入科学的管理轨道,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行为文化,就是大力推进行为管理标准,使员工的行为养成规范,编制并完善《员工手册》,并抓好推进落实,提倡具有特色的“德高作风”;物质文化,推行ci战略,运用物质形象建设的手段,来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力求一年形成氛围、两年见到成效、三年见到实效。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当前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规律,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文化体系,为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力量源泉。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员工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始终做到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员工的思想文化意识,通过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挥创造精神,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一方面强调对人的管理,并把强调“人”的重要性有机地融合到追求企业的目标中去;另一方面,强调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主体,更是企业的主人,企业要通过尊重和理解员工来凝聚人心,激发热情,开发潜能,极大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有凝聚力。正确处理企业领导倡导与员工积极参与的关系,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员工参与,每一项政策出台都得到广大员工认可,自始至终形成一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局面,最终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升华和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2、讲求实效的原则
切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符合企业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建立并逐步完善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文化塑造,重点突出、稳步推进。
3、系统运作、重在领导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坚持“打持久战”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作出整体设计,分步推进,按层次落实。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根据目标来进行具体操作和建设。领导干部率先,不仅在理念上要领先,更重要的是能将领先的理念转化为公司的理念、机制、规则。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先进、深入、带头,有创新、有建树。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集中每一位员工的智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4、突出特色、追求卓越的原则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突出企业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异性。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重视挖掘和提炼,整理出具有本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走有“德高”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道路。同时要体现出先进的时代水平,要让全体员工都能欣赏我们的企业文化模式,从而在这种先进卓越的企业文化中与企业产生共鸣。人人都追求卓越,人人都创造出卓越的绩效。但是,绝不能满足现状,止步不前,要始终坚持追求卓越,激动人心的目标一个接一个出现,从不满足,不断追求完美和第一,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不断健康发展。这也体现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思想。
1. 规划目标
远景目标: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遵循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程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从精神、行为、制度、物质四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系统运作,构建出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并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当中,成为企业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期目标:两年计划纲要
(1)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企业宗旨、企业愿景、经营理念、企业战略等)深入人心,全体员工对于企业理念做到熟知熟记,并且能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实践。
(2)形成企业核心理念体系,坚持以理念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
(3)构建学习体系,形成规范的学习制度并自觉实践,学习借鉴并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论,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行业操作技术,提高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面的整体素质。
(4)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标识和企业品牌形象在企业内部和同行业内部的认知程度要达到100%,企业客户的认知度要达到95%以上。
(5)全体员工对于企业形象标准、管理者形象标准、员工形象标准能做到熟知并自觉践行,遵守行为规范程度达到99%以上。
(6)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个性化。
(7)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的标准。
两年工作重点
2011年:形成完整的《员工手册》,逐步推行制度规范建设,归纳并提炼企业精神文化内涵。完成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工作,员工的行为规范初见成效。企业核心理念在企业内部认知认同程度达到90%以上,学习体系构建完善并熟练操作。
2012年:整合并完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企业形象,达到地区性企业文化建设示范标准。
近期目标:一年行动计划
突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统一三个系统——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及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导入cis概念并组织实施和逐步规范。重点在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做文章,建立富有德高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文化体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从感性文化向梨形文化延伸、从无形文化向有形资源延伸、从管理文化向文化管理延伸,全面优化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员工队伍形象,做大做强企业,全力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企业管理效能的不断增强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1)贯彻宣传企业理念,使企业的宗旨、愿景、战略、人才观、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和行动口号深入人心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认同,树立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
(2)制订并完善《员工手册》,下发并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并贯彻,使得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施责任追究和分责管理,严肃制度,加大考核,提升管理水平,让制度成为文化的载体,使员工在思想上逐渐完成从“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升华,在行动上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跨越。为取得真正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学习培训后组织《员工手册》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
(3)整体推进vi识别系统,在办公区、宿舍区悬挂企业理念宣传标牌;在办公区设立带企业名称的铭牌;办公用品、形象宣传品、会议及接待用品、印发的文件材料、电子杂志、信封、会议桌牌、标语、视板、工装、太阳帽、包括平时喝水的一次性纸杯等均要带有企业标志,并严格监督。
(4)抓好企业宣传栏、员工活动中心、企业报栏、阅览室等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5)创办企业内部刊物,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对所有部门的优秀员工进行奖励,提高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6)组织管理层人员开展大讨论活动,探讨问题为:企业凭什么凝聚人心?借此机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避免企业仅仅依赖职位和金钱作为奖励员工的单一方式。
(7)倡导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文化,实现工作目标的刚性到位,树立“必须执行、立即执行、深入执行”的理念,做到忠诚企业、雷厉风行、重视过程、服从全局。
(8)倡导亲情文化,实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想方设法为员工排忧解难,调整夫妻员工的工作时间,建立员工生日档案,制订并完善《员工慰问暂行规定》,对员工家有红白喜事、生病住院、子女升学等方面的情况,认真落实规定,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9)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讲究礼仪,提高员工品位,提倡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可以请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主讲“现代礼仪常识讲座”,促进全体员工做到“懂礼、知礼、用礼、善礼”。
(10)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关系。通过企业党支部并尽快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利用自身企业舆论优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根源上改变员工思想。
(11)组织开展符合本企业工作需要的各类技能比赛、文化娱乐活动,如营销策略比赛、员工拔河比赛、员工联谊晚会等,元旦暨优秀员工颁奖晚会等,并在活动之后加以跟进,使活动能取得促进员工关系、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实在效果。
(12)组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加强领导,企业各部门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增强号召力,同时也有助于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好舵,起到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切实抓出成效来,在制订各项具体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切实可行,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敷衍了事。领导小组对于每一项计划均要严格落实,及时监督检查,对于开展的各项活动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指导,按阶段做好各项工作流程。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案是开放性的,其具体内容需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不断发展完善,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形成具有德高特色的企业文化。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一定的引力作用,对内要具有一定凝聚力,总体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六大特点: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在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象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场情商低;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三是企业管理有问题,这个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才导致一些员工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行为。
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精简一句话或一个词,如海尔的诚信文化——真诚到永远,飞利浦的进取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其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而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最有力竞争武器,而且是不可复制的。
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的一草一木总是充满怀念,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标志、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世界上的事物往往是这样,越是优秀,越是有特色,就越容易获得成功,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是不是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苻合,也就是说,这种企业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是不是符合这企业的特点。据了解,东磁公司之所以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是由它鲜明的个性企业文化所决定的,东磁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东磁人特有的“开拓、创新、自强、拼搏”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在东磁员工当中产生了一种超强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成了东磁公司在碰到困难时战胜困难的法宝。
所以,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一定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紧密相连,这种文化一定要带有鲜明的企业特色,也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让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受益,也惟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是本企业独有的,深深扎根于企业土壤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绚烂的精神之花。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的正确决策。也就是说,企业决策者倡导的文化理念,决定了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他的这种文化理念,是否正确,是否切合公司的实际,实际上决定了他所倡导的企业文化能否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催化剂,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能否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必然是超前的,先进的,同时也是务实的,是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东磁老总何时金认为,企业文化不应该是一种点缀,而应该是一种生产,一种经营,其重要性和重视程度甚至要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之上。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长期要做的工作,绝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渗透、提升,使员工形成一种自觉行动。这茂工作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必然无果而终。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关健在于企业的高层决策者,他们需要把企业正确的文化理念形成一种精神,并进行反复传播灌输,让所有员工都清楚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时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世上万物也都在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它必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纵观东磁企业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不难看出其明显的时代发展的特点。东磁企业文化从刚起步时的搞活经济几次文体活动,建一个规模甚小的图书室,到现在规模甚大的职工书屋,电脑室,职工艺术团以及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东磁企业文化发展壮大的时代特质。
因此,笔者认为,优秀的成熟企业文化的发展之路必定会随着社会环境、企业制度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只有摒除那些落伍的理念,不时增加充实一些崭新的,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才能使企业文化常新而富有生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充满生命活力的保证,正确的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笔者认为,正确的文化理念应该有如下内涵:一是员工个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只有那些对企业高度关心,并以一种积极态度发挥员工作用的企业,才能培养出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二是持续进步和不断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积极捕捉那种乐于变革、富于进取和创新的气息。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企业只能在死气沉沉中消亡。三是对社会的贡献。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要让身处其中的人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企业是对社会有用的企业。只要员工有了这种感受,才真正有了企业文化的灵魂。
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所有发达国家全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社会上有这样的流行语:“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技术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企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笔者从东磁人力知源部得知,东磁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技术文化培训和设施建设的投入不下千万元。去年下半年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东磁公司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在这种形势下,东磁公司非但不减薪,不裁员,而是把那些空余的员工组织起来,免费为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公司员工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大投入才能有大回报,东磁公司正是因为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价格等经济因素的竞争,更是科技含量的竞争。只有包含了一定文化特色的技术及其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只有技术及其产品中凝结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具有不同的文化韵味,才有更高的交换价值和竞争潜力。
企业文化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让文化来武装员工的思想,并在企业员工中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一个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向员工灌输、渗透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员工认可和自愿接纳的过程。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该讲究文化形式的多样化,而不是单一的枯燥的,像有些企业一味追求技术培训,而忽视了一些文体活动,这样同样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运动的归纳综合和总结,她是企业在长久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生计甚至繁荣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的首要内容是企业价钱不雅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配合驯服的道德范例。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没有但愿的企业。国外专门研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著作感受,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将施展越来越主要的浸染,甚至是要害的浸染。企业经营治理中的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鼓舞勉励功能,能够起到物质优点无法取代的浸染。是以,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文化培植至关主要,笔者感受有以下五个路子。
在以金融、手艺、信息为主导的常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本色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年夜都企业把企业文化的偏重点放在提高职工素质这一焦点关头上,奇奥地抓住了“高文化素质的人力成本是现代经济增进的决意性成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高,可以转化为伟年夜的缔造力”这一命题的要害。此刻,中国即将插手wto。厦门煤油已搭上“中国石化”即将上市,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财政电算化,进、销、存、价等数据均用策画机联网,加油接纳ic卡,拓荒票也接纳电脑开票,不久的未来,将接纳电子商务,即网上盘问、网上洽谈营业、网上订单,然后下线决算。对员工的营业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顺应形势成长的需要,首先应在职工中周全普遍策画机应用根柢根底常识,提高策画机垄断应用水平,当真进修收集经济电子商务的概念、常识,树立“上市先上网”“上岗先上网”的概念。只有具备优越的营业素质,方可担保优质的做事质量,提高工作遵守,使客户享受到轻易、快捷的做事。其次,因为年夜量的信息,无独有偶的新常识,络续涌现的新概念、新脑子象潮水一样彭湃而来,应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念书读报”的运动。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体职工中弘扬昂扬自强的精神,倡导健康的生涯体式格局,倡导文明用语,营造优越的企业文化气氛。全体员工应为自己是厦门煤油人而感应高慢,用我们的言行为厦门煤油增光添采。
诺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生计成长的根柢根底,是金字招牌,是花钱买都买不到的。诺言是企业的生命线,是无价之宝。如美国柯达公司,把诺言至上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项内容,从年夜至上万万元的生意,小至几百元钱的运费,只要作出承诺,则决不反悔。是以,可以享受先提货,30天后再付款的优惠前提,而且许多企业还争先恐后地起劲争夺成为他的供给商。这充裕声名,诺言是企业的生命。应该在员工中牢靠地树立“诺言至上”的概念。只要拥有优越的诺言,企业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竖立“合理”与“不合理”同时存在的运作机制,即“合理”要僵持政治平易近主化,竞争整齐,获得机遇均等,“不合理”是在人与人之间认可智力、常识、手艺、谙练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体此刻收入的相对拉开档次。今年,厦门煤油集体首次执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往后应持续发扬完美。对油库行使闲置油罐出租,为公司一年缔造200万元的效益,增添工作量,则应在圆满完成义务之后,既给予物质奖励,又给予精神奖励,若工作出纰谬,没有奉行对客户优质做事的承诺,则扣除必然比例的奖金,并进行公司内部传达指摘。充裕施展企业文化的鼓舞勉励浸染。此外,工功课绩应成为干部晋升的主要依据。
在工作中充裕施展“命运配合体”的能动浸染,形成一个凝聚力量的彼此关爱的集体,使企业成为职工暖和的家。倡议工会按必然的比例抽取福利费,设立“爱心”基金,以便在职工碰到突发事宜时,工会能“济困扶危”,献上一份爱心。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全国闻名治理行为学和向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厘革的力量--向导和治理的差异》一书中指出,在分歧的企业有分歧的企业文化。虽然差异很年夜,但初衷都是缔造一种勉励才气得以施展的企业文化,要鼓舞勉励众多的人部能够在统一企业机关中施展出主要浸染,要害在于竖立粘稠的企业文化。科特的结论是,企业向导的最终行为是缔造一种企业文化,并能在缔造者脱离之后,持续存在。是以,缔造优异的企业文化,应成为国有企业向导的终级目的。
综上所述,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优异的奇特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应该起劲缔造一种优异的企业文化,并把她深植在全体员工心中,体此刻员工的措辞、立场、行为之中。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一
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左右手,一刚一柔,刚柔相济,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文章,欢迎阅读。
自从管理作为一门学问出现以来,管理学的历程已经超过了100年。在这100多年的历程中,现代管理从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开始起步。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规范和标准的刚性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定标准、定职责、定规范、高层经理对于下属的工作实施绝对控制等。20世纪早期的美国工人绝大多数未受过教育,不善表达自己,对工厂体系也不习惯。为了适应大机器时代工业化生产的要求,严格规定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规范是切实有用的。德鲁克认为,正是由于美国把泰勒的方法系统地运用于工人培训上,它才能开展战时生产,最终打败日本和德国。"现代史上所有早期经济大国――英国、美国、德国――都是通过在新技术领域居领先地位而崛起的。战后的经济列强首先是日本,然后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都把自己的兴起归功于泰勒的培训。它使它们能很快就让基本上仍是工业化前的、低工资的劳动力拥有世界级的生产力。战后时期,泰勒的培训成了经济发展唯一真正有效的手段。
强调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在60多年后开始出现。人本管理初露端倪的迹象始于一本不起眼的书,名字叫做"eupsychian management",它出版于1965年,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对工作效率的发微之作。马斯洛在书中提出了"开明管理"的概念,并阐释了商业"协同"(synergy)的思想。它提倡管理者与其"团队"分享权力并追求"持续改善"。然而这本书在当时却几乎完全被埋没了,是人本管理的潮流才使它的价值为人们所重新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企业发展重要资产,个人影响企业兴衰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之于苹果、雷军之于小米、李彦宏之于百度、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之于facebook等等。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在于如何驱动核心员工形成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在此情况下,以人为本、关注员工感受和成长的柔性管理成为了企业采用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君集团董事长王明夫先生在其专著《资本经营论》中提出的“企业家雇用资本论”也是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表现之一。
与职责明确、考核清晰的刚性管理相比,柔性管理有两大优点:
第二、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有利于对种种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
当然,柔性管理也存在两个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柔性管理缺乏严格的工作职责分工,容易形成冲突;
第二、柔性管理缺乏明确的工作标准,工作绩效不易考核、评估等。
为了弥补柔性管理易形成冲突和惰性的缺陷,必须强化以理想主义和目标导向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弥补柔性管理推动力不足的弱点。
比如,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认为,公司取得成功后,企业内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安逸和近亲繁殖的“兔子”,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全面实施狼文化,赶走对公司实质危害更大的“老白兔”,赶走兔子窝,把高薪、股票分给“新狼”。2012年11月百度总裁李彦宏提出在百度推广狼性文化,通过在百度内部推行kpi考核的.方法实现优胜劣汰。
与巨人和百度推行优胜劣汰的做法不同,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代工公司—台积电推行高压、协作、深入、诚信的企业文化,强调过程中的追求极致,而不是最终结果的优胜劣汰。比如,台积电的研发实行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研发,依靠强大的人力和时间投入快速形成竞争优势;台积电从上至下形成了不断review(复审)的企业文化,凡事追本溯源,问题研究到极致,几近“变态”的程度,进而结果要求也做到极致。但是,台积电不主张裁员,每年针对绩效考核最后4%的员工特别管理,目的是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但不做辞退处理。
诚信,是张忠谋在台积电强调的第一伦理,人才和团队一直是张忠谋最关心的事。裁员必须经过他的同意。但现在,假借考核,实为裁员,有违诚信的错误做法。台积电长期推行一项人力优化计划,每年针对。这原本是为了提高人力素质,但却搞成了变相裁员,将最后5%员工辞退。
不管是台积电的文化高压、减少裁员,还是巨人百度的狼性文化、优胜劣汰,都是目标导向文化的不同做法。
通常,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都是刚柔相济、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采用刚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就要相对柔和、体贴;如果采用柔性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就要偏目标导向一点。过去刚性管理模式之下,企业的业绩目标明确,管理手段直接,作为提升员工积极性的企业文化的优势较难以显现。随着现在柔性管理的大量采用,因为企业业绩模糊、管理手段较弱,需要提升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企业文化的作用得以凸显。在柔性管理模式下,必须强化文化管理的作用,才能辅助企业不至于陷入无效甚至混乱的局面。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体制不断发生改变,社会就业的职工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些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部分人出现不平衡心理,最终导致职工的思想道德问题出现许多矛盾,职工的思想道德意思下降,工作态度不端正,更甚者出现假公济私、趋炎附势的恶劣行为。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发展,维持和谐、平衡的社会体系,加强新形势下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必须得到各社会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作出思考。
1引言。
道德,自古以来是人们对事物作出的主观反映,是一种自主的意识,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关键,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事业单位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需要以德治国为基础,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道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以人为本,通过感化和引导社会大众,从而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企业职工的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1经济市场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结构的多元化,市场信息的复杂化,不少企业在生存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和企业的最终效益,而忽略了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之外来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致使社会出现了偷工减料、鱼目混珠等恶劣现象。长此发展,职工的道德意识淡薄,企业的发展效益日趋下降,社会市场出现混乱情况。
2.2网络新媒体的新形势。
现如今网络科技发展迅速,信息渠道广泛,传播速度更是惊人,对于企业效益的排名,生活水平的差异,公司的管理制度,公司的薪资待遇福利及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当下网络科技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形成了明显的权衡比较,导致个别职工产生不平衡心理,让个别职工产生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不正当手段来满足自己的平衡感,严重的出现违法乱纪等严重恶劣行为。
2.3企业管理制度的新形势。
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相对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也各有千秋,参差不齐。对于某些企业效益不理想的单位,往往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及公司管理制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仅从片面的角度力求达到企业效益。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大,企业内部职工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个人的道德意识淡薄,致使企业管理无法有序进行,对于某些规章制度名存实亡,并未起到监督规范作用,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章程办事,删繁就简的依个人主义导致企业出现危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强企业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三
地税事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必须以强大的执行力作为保障,而有效的执行必须依托团队的合力。当前,切实加强执行力建设,打造和谐地税团队,是摆在税务机关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破解这一课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8亿元,经过了十多年的艰辛探索,通过全体地税干部的共同努力,**地税完成了创业阶段的各项任务,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至目前为止,**地税系统有3个单位被中央文明委评为文明建设先进单位,8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13个基层单位获省级以上“青年文明号”。
为了在新时期更好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地税事业加快发展。按照“忠诚奉献、公正勤廉、求是创新、兴税报国”的湖南地税精神,要求全市地税干部积极抓落实,将湖南地税精神融入到思想中,贯彻到行动上,时刻牢记地税精神要求,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二、勤挖执行能力。
强化全员培训、终身培训、分类培训、岗位培训的“大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人、培养人,积极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全力打造“学习型”团队;要突出知识更新培训,认真抓好包括计算机操作、英语、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促使干部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需要,增加干部的知识储备,使税务干部的现代管理意识增强,不断提高执行能力。
近五年来,**市地税局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科学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和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广泛开展干部更新知识培训、计算机操作培训、税收业务知识培训和其他综合知识培训,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重实效的教育培训班机制。
2005年,**市地税局突出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举办了英语培训、计算机高级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6类培训;开展四个“十佳”(十佳征管能手、十佳计算机操作能手、十佳稽查能手、十佳勤廉干部)评选活动,激活了队伍活力。
三、深探执行效率。
从近几年湖南地税的发展情况来看,数据一体化、应用一体化、业务标准化、信息共享化,使地税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科技兴税”日益成为地税部门的共识。
**市地税局注重科技兴税,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市局开发的综合业务软件发票系统得到了湖南省地税局的充分肯定,使**市发票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开发的国库联网软件系统,也圆满完成开发测试任务,两次代表湖南省地税局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进行接口测试,在全国多家单位中第一个顺利通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控”。在整合该系统的基础上,还开发了网上申报缴税、电脑定税、纳税评估管理软件模块等子系统,有效地推进了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但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还比较缓慢,计算机管税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功能还未辐射到农村纳税人。要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储备,切实提升科技管税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四、强稳执行落实。
各级税务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反对摆花架子、讲排场、比阔气。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真实情况,科学决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干部的执法行为。
领导干部将“实”字贯穿自身工作始终,带头树立弃虚务实的良好工作作风,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家,致力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创实绩。
创新是税收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走机制创新之路,在机制创新中求和谐。
一是创新绩效评估机制。积极探索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推行税务人员能级管理,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是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唯资历、唯学历的常规眼光,不断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表彰、奖励、晋升激励机制,让干实事的人受重用,能干事的人有舞台。
三是畅通进出渠道。进一步完善录用制度,严把“入口关”,实行“凡进必考”。同时要通过免职、降职、诫勉、辞退等方式,给地税干部以压力,增强地税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地税局而言,通过狠抓机制创新,坚持优化班子结构,建立科学的交流机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做到了有章可循。完善了预防、教育、预警、监督、惩处五大机制,制定100多项管理制度,系统廉政建设呈现良好格局。
六、长养执行保障。
决策而言的,是为决策落实服务的。各级领导班子要把督察、督办作为狠抓执行,促进落实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围绕领导班子的重大决策、关注的热点问题、领导批示查办件、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督察督办活动,促进各种决策的执行和制度的落实。
要进一步完善督察、督办工作的机制,建立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提高督察、督办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市地税局依法治理工作得到了湖南省依法治省督察团、**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好评,被评为**市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七、诚构执行和谐。
和谐税收征纳关系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助推器。要实现税收征管工作有效执行到位,必须营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导税收工作,全面科学地判断税收发展大趋势,增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正确处理好税收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严格遵循组织收入原则。
二是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涵养、调节作用,培植后续税源,体现政策导向,引导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不断拓宽报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建立健全包括宣传咨询、网上申报、法律救济等内容的纳税服务体系,完善包括限时服务、首问责任以及文明礼貌准则在内的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要重点强化六项服务:公开公正的执法服务,简捷高效的办税服务,及时到位的政策服务,促进发展的信息服务,文明礼貌的优质服务,奉献社会的延伸服务。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四
随着高校大学城的成立,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以学生社区为主的第二课堂的管理与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高校学生社区不仅是大学生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更是课堂的延伸,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区的管理与建设,使其成为安全、健康、文明、有序的和谐社区尤显重要。
一、明确高校学生社区的内涵,更新理念。
近几年,我们常常提到的学生社区与平时我们印象中的学生公寓、学生宿舍不一样,学生社区的范围和含义要宽广的多,高校的学生社区包括哪些?笔者认为,杨世红等在《高校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一文中描述得最为贴切和形象,他们说:“高校学生社区是近些年伴随着高教园区、高校扩招、学分制以及后勤社会化等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学生住宿形式。它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化活动场所、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休息、学习、交友、娱乐、个体及群体活动的校园内特定区域,它与教学区相区别。”可见,学生社区不仅要为学生提供“食堂”“宿舍”“商业服务网点”等舒适的学习休息生活环境,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使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进而适应群体生活,尽早地感悟人生,体验社会。可以说,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步入社会之前的一个排练场和实习基地。一个和谐的学生社区不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责,还能彰显本校办学理念和特色,走进一所学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迎来送往,上传下达,无不体现其办学理念;一个和谐的学生社区还能影响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不吸烟,平衡膳食,早睡早起,经常运动,保持卫生等;一个和谐的学生社区还会完善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里明确对人生目的和意义,明确对周围客观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因此,在学生社区管理和建设方面要由重管理轻育人、重权利轻服务等单纯的住宿管理理念转变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全方位对人的综合培养的社区理念,使学生社区工作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环境育人的功能。
二、完善高校学生社区的制度,发挥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依法律治国,学校依校规治校,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学生社区也必须有制度,而且制度必须完善,达到以制度治区。在学生社区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必须做到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真正做到既依法管理,又合情合理。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参与其中。纵观学生社区的管理,主要可以从社区管理和学生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制度制定。在社区管理方面,可以建立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安全保卫制度、学生卫生检查制度、目标责任制度、日常登记制度、量化考评制度、社区辅导员的例会、考核、巡视和值班制度,等等,可以颁布《学生宿舍管理条例》《学生宿舍卫生检查细则》《学生宿舍电器使用办法》《学生社区熄灯就寝制度》《学生社区宿舍门卫制度》《辅导员进社区的管理规定》等一些相关管理办法。通过这些制度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从内务卫生到生活自治,再到礼仪规范,最终达到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目的。在学生组织方面,可以制定自管会和楼层长的每周值班制度、每周例会制度、每学年考核奖励制度等,可以颁布《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职责》《大学生文明公约》《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干部考核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会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队伍的建设、树立社区学生干部的形象、增强“主人翁”的意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改进高校学生社区的建设,全面育人。
(一)重视学生社区工作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讲奉献、乐服务的学生社区工作队伍是保障高校学生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石,笔者认为,学生社区工作队伍包括社区辅导员队伍和社区学生干部队伍。
1.社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社区辅导员就是专门在学生社区开展学生事务工作,通过实际工作创建和谐的学生社区文化,有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有机结合、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与高校德育工作原则相融合的一支与院系辅导员队伍并行、互补的队伍。”可见,社区辅导员是深入学生居住环境之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等生活疑虑、充分锻炼学生自身成长的“人生导师”。这就要求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教育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等等,同时他们还得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社区辅导员大部分的时间都与同学们在一起,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曾明确提出:“学生公寓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显然,要想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进社区,离不开社区辅导员这支队伍。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社区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在选拔和招聘的过程中,要注意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成长经历,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社区辅导员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工作,以提高其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榜样和良师益友,以保证学校整体培养人才的顺利实现。
2.社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社区也担负着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因此,社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最终要放在激发学生自主精神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与建设,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其在政治思想上能辨别、在行为举止能把握、在学习生活上能自理,以真正实现“三自”功能(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社区服务的学生干部队伍一般被亲切地称为“社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若欲成为社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一员,必须经过学院推荐或自荐,再由学校、学院和社区管理中心共同参与选拔然后产生,在真正成为社区学生干部的时候,会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拓展,使其在与广大同学进行平等沟通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学生干部应该是品学兼优、有激情、有热情、有奉献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能进行舍务管理工作、能收集并沟通反映学生们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能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社区生活的学生代表。通过学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包容和理解,而且还能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社区一家人的和谐观念。
一个硬件设施便利、生活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服务质量高效的学生社区环境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生社区的归属感。这里所说的学生社区环境,笔者认为,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1.硬件环境的建设。学生社区的硬件环境是指学生社区内的房屋建筑、园林绿化、共用设备等与之相匹配的自然环境。张实才在《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改进策略》提到要“优化硬环境,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外部清新整洁,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服务环境舒适、服务手段便捷、服务范围广泛、服务质量良好的社区氛围。”而这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是否热情和亲切,质量是否高效和优质,决定了社区内学生生活的稳定和安全。因宿舍管理人员的态度冷淡、服务质量低下而产生的口角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因此,对社区宿舍管理人员、劳动服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要实施考核和奖惩,以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使他们提供的服务能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学生在优质的服务中体会社区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努力使学生社区成为高校真正的育人场所。
2.软件环境的建设。学生社区的软件环境是指学生社区内的人文素质、社区风气、文化氛围等社会环境。美国洛杉矶社区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学生渴望在学生社区内得到:学会某些技能;学会某些爱好;促进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并获得应付各种生活方式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希望参加创造性的活动并获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可……可见,学生们的这些要求在一个良好软件环境的社区中不难达到。优化软环境,就是要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对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橱窗、楼栋内的宣传版、走廊的两侧墙壁等阵地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且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社区文化活动,等等,以达到社区的文化育人目标。学生社区是近几年来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而生的新事物,我们在开展学生社区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社区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不断地调查研究、反复地总结探索,及时修正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以求学生社区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世红,蔡明,王滢,尹云洪.高校学生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大家,(7).
[2]方婷.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发展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高教研究,(1).
[3]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观与学生事务观之比较[j].江苏高教,2001(4).
[4]刘圣兰,周婧.社区管理者素质极其影响力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5]杨忠,周军军以“六进”创新高校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教育,(31)。
[6]陈爱池,张玉液,王伟华,杨静,刘静,张玉波.中外学习型社区建设比较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8).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五
(一)对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仍不够。
社区建设工作牵涉面广,民政局社区股作为新成立的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在工作权限、工作经费上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权随则走、费随事转”的落实上难度大。
过分热衷于造“城”建“市”的经济性目标和数量指标,而忽视社区居民的自身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以及人文生态环境营造等等“软件”建设。割裂地看待社区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关系。把社区发展当做辅助性的微观手段的发展,而是把城镇化水平看做宏观发展的主导型目标。这个就必然导致过于片面的强调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惜牺牲乡村社区利益来实现以物为中心的“经济增长第一”的发展观。由政府包办和发动城镇化社区发展事务,自上而下地实行城镇化制度。政府过度的参与、包办和支配社区管理事务,社区组织缺乏自治的能力。在调研工作中,基层反映较为强烈。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仍处于摸索中,缺乏规范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
(三)社区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关系理顺仍是一大难题。
大多住宅小区的居民都有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意愿,但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和业务上的指导,业主委员会的组建缺乏自发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业主与物业缺乏平等协商机制,产生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社区居委会对物业服务企业缺乏制约监管机制,关系难以理顺。
(四)社区工作经费困难,发展社区经济缺乏载体。
财政给予社区的工作经费有限与社区所承担的大量工作事务不相称。社区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是盘活社区集体资产,发展楼宇经济和社区服务经济。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市政建设项目在县(区)建设和实施,许多社区的办公楼、工业厂房和店门等在规划中被征用和拆迁,社区集体资产遭受损失,居财收入明显下降。社区通过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盘活出来的土地,用于建设社区“六个一”项目作为工业厂房、酒店、店面进行出租收益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有偿服务,然而受制止“两违”工作的影响,社区“六个一”建设项目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受到严格控制,缺乏政策支持,社区发展经济缺乏载体,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在拓宽社区服务功能上缺乏新思路,社区服务业经营收入十分有限。
(五)社区干部教育培训有待加强。
目前社区干部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职教师队伍,社区干部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没有依托当地高校和党校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基地,开设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定期对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和社会服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工作知识轮训。
二、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在推进重点工作上,注重统筹安排抓落实。
1.统筹安排,层层分解。
实行“化整为零”工作法,把工作任务划分到全县(区)各个街道,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督促工作进度,实行月汇报制度;局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实行周例会制度,每周一总结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社区股工作人员,每人负责联系1个街道的工作,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岗位前移,扎根基层。
深入开展“走千户、进百院、访实情、解民忧”活动,由局领导带队深入走访社区,对社区换届、社区居家养老、社区规范建设等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查找问题,理清思路,推进工作。同时要求联系街道工作人员每月要有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及时掌握社区工作动态,指导推进工作。
3.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做到年初有考核计划,年中有督促检查,年底有考核评估。把各重点工作纳入各街道年度绩效考评内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项目纳入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年终,组织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方给予拨付补助资金,确保工作任务不打折扣。
(二)在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上,注重减轻社区负担。
当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在社区管理体制上行政管理模式较为普遍,在与社区的联系中,下达任务多,工作支持不够,增加负担多,提供服务不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目前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社区居委会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倾向严重。因此,我们注重在减轻社区工作负担上下功夫,让社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社区自治,服务群众工作。积极开展减轻社区基层组织负担专项治理。多次开展专项调研,开社区座谈会。按照“依法依规、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精简效能”的原则,精简社区机构牌子、评比检查,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职责职能,着力解决社区基层组织存在的机构牌子虚设重设、评比检查频繁、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经费不到位、职责职能不明确等问题,为推进美丽和谐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在提升社区工作合力上,注重强化机制保障。
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应该成立由县(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县(区)组织部长、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20多个县(区)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社区建设的业务指导、日常协调、检查和督办工作。建立县(区)党政领导挂钩社区工作联系点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面对面地指导工作。建立县(区)直部门与社区结对共建制度,强化对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帮扶。各街道也相应建立健全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制度等组织体系。在县(区)初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社区办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和谐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四)推进“权随责移、费随事转”
1.分清职责。
为确保“权随责移、费随事转”,积极推行“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设立工作站,向社区公开招聘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由县(区)政府发给工资,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和社区居委会指导、监督,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开展的党务、治安、科教、安全生产、综治、就业保障、城管、计生、卫生、民政、人口、文化、法律、环境、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社区居委会主要从事居民自治方面的`工作。社区同时配备社区综治、计生、劳动保障专职队伍,由县(区)直相关单位下放工作权限和经费。
2.建立制度。
着手制定出台社区准入制度,规范社区工作,减轻社区负担。召开社区工作大会,把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纳入社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投入,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3.加强督查。
建立考评细则,同时在对街道实绩考评标准中,都把开展社区工作准入制和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作为考核标准,督促各街道抓好落实。
4.率先垂范。
民政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如新闻广角进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创建文明单位培育文明市民等活动,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都实行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1.财政补助。
5000人以上的社区居委会每个办公经费年定额10000元,5000人以下的社区居委会每个办公经费定额8000元。在此基础上,县(区)财政要对困难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增加补助,社区居财收入在20万元以下(不含20万元)的社区居委会,每个每年增加补助50000元;社区居财收入在20~30万元(不含30万元)的社区居委会,每个每年增加补助30000元。
2.社区集体资产补助。
对于拥有集体资产的社区,社区集体资产组(经济发展中心等)根据本社区集体资产收入情况定额拨给社区一部分社区办公经费。
3.多渠道筹集办公经费。
要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偿、抵偿社区服务,如社区卫生、建立社区电信、移动等费用代缴、社区绿色网吧、社区中介服务、社区托儿所等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开展共建共享,向驻辖县(区)单位、企业争取赞助,增加社区收入。
(六)理顺社区、业主、物业三者关系。
县(区)政府要组织县(区)直有关部门深入街道、社区研究了解,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及经验,结合县(区)里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同时要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的意见。建立“一个核心、四位一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为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员教育联抓、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困难群体联帮、物业管理联手、小区建设联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工作局面。
县(区)政府要把人居环境大整治工作作为深入开展社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县(区)—街道—社区三级投入的方式(即区级财政补助50%,街道补助25%,其它由社区自筹资金)着手投建一批能直接体现缩小城市与城郊生产生活差别的公共道路、自来水管网、排水排污、路灯、健身路径、公厕、环境绿化等项目,健全和完善每个社区的办公楼、文体活动室、社区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幼儿园、停车场等“六个一”设施,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八)进一步理顺社区服务各组织关系。
要积极强化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以此为载体,整合社区各种公共服务资源,切实提高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集各类服务为一体的便民利民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以社区信息服务站为载体的便民信息化服务新体系。由政府牵头,协调电信部门、移动、邮政、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汽车运输公司、铁路运输公司、航空公司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整合建设一站式缴费平台,构筑“五分钟生活圈”,在居民小区设立信息服务站,综合提供缴费服务和资讯服务,实现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线缴纳,足不出小区即可实地缴纳水费、电费、煤气费、养路费、网络租金、电信话费和手机话费等,并能方便获取有关日常生活的有用资讯。
(九)大力加强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
依托当地高校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基地,在当地党校、就近高等院校开设社会工作培训课程,定期对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和社会服务与管理密切相关的部门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工作知识轮训。如和当地高校或党校合作,开设社区工作者培训班。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六
近些年来,社区教育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政府、相关单位和学术界的重视,开展了许多关于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具体到县级电大怎样进行社区教育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现阶段的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存在几点不足:一是很难投入大量的人力;二是资金投入不足;三是缺少成熟的模式。这些问题造成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种种限制。虽然开展过程会存在一些问题,但电大自身具备一定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借助这些优势推动社会团体和商业企业等进步发展,充分发挥电大在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电大可以借助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促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所以,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
一、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
(一)具有较为成熟的办学系统,是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平台。
电大通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教育办学系统。电大的办学系统贴近我国对社区教育的发展需求,并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通过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办学设施的重复投入,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县级电大自身成熟的办学系统为日后开展社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县级电大可持续发展。
(二)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满足社区教育需求。
与县内其他教育机构相比较,县级电大自身具备了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电大教学在线平台、双向视频系统、卫星数字化接受系统、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成员学习的需求,让其能够有效推进学习型社会建立。县级电大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充分满足社区教育的需求。
(三)具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首先是教学资源。在经过十年的开放教育试点后,电大教育已经拥有较为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资源,网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和获取不再存在地点和时间的限制。其次是教师资源。县级电大属于地方高校,比县里其他教育机构相比,县级电大具备更优秀的师资力量,除了教师拥有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经验之外,县级电大还具有管理和聘请专职教师的能力。再次是学生资源。县级电大的主要生源是在职人员,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时,应充分发挥其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四)县级电大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
社区教育学院是为了满足社区建设需求,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且具有综合性、社区性和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机构。由电大自身的定位特征和社区教育的发展要求,可以看出县级电大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县级电大可持续发展。
根据某县教育局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大约4500人,随后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5年后大约会下降17.9%,约3500人,10年后大约会下降32.5%。这也就表明成人高等教育后续生源严重减少,县级电大日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县级电大应加强自身的办学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增加办学渠道,注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进而提高县级电大的办学质量。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积极组织非学历培训项目,扩展办学空间,对居民的生活品味、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和健身娱乐等各方面进行培训,进而实现县级电大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社区居民中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下的部分人员,例如外来的务工人员,具有文明程度较低、技术层次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特征。根据某社区的调查数据表示,社区居民中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中的有38.9%,文化程度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1.1%,并且有78.1的居民技术水平低下,不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操作简单和工资待遇低的简单工作,除此之外,部分居民生活方式不文明,经常发生随地吐痰、践踏花草、乱丢垃圾、语言粗鲁等不文明现象。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能够有效改变“三低”的情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三)有助于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工作。
国家开放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立,逐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进而达成人人学习、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理想学习状态。国家注重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是一所没有围墙、新型的远程开放大学。县级电大作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中的基础组织,应注重增强内涵建设,积极推动开放大学的战略目标和办学宗旨的实现。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有助于扩大县级电大的办学功能,推进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进而完成开放大学的办学任务。
(四)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
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全体民众应养成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人人都热爱学习,愿意学习,逐渐让学习成为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及基本状态,同时政府和教育单位也应为其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制定关于学习型社会的保障制度,进而让学习者能够自由灵活地选择制度,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意识的实现。县级电大是为了基层建立起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也就表明它的教育本质是大众化的,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满足社会对人综合素质的需求,进而在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上形成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养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学目的。所以,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
三、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路径。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
首先是师资力量。社区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这就要求县级电大教师在开展社区教育时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县级电大应实行积极的政策,通过定期的进修、培训和外出考察等手段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鼓励教师投身于社区教育事业中。县级电大还应与教育行政部门、社区教育学院保持良好的合作,构建起社区教育教师库,将县级电大教师归纳到其中,安排教师到社区教育学院中进行教学,缓解社区教育师资紧张。与此同时,将优秀教师引进企业中进行相关学习和培训工作。其次是社会资源。县级电大应与社会力量保持良好的合作,整合各类教育机构、教育力量和教育形态,进一步形成覆盖全县乡的教育网络,把社区和农村党员的远程教育网站链接到各大电大网站中,为全县民众提供一个共享网上教学资源的平台,充分发挥县级电大的积极作用。再次是自身资源建设。县级电大应积极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制定具有特色、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内容,保持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形式,将多种媒体相结合如网络课程、教学光盘以及文字教材等,进而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县级电大还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办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习专栏,进而扩大全县民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
(二)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成和支持。
县级电大应积极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上报电大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展现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优势和重要意义,逐渐引起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其的重视和认可,支持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将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看做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县级电大自身具备的作用,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进一步扩宽县级电大的办学途径。第一,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视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重要途径,将其划入到教育总体发展计划中,同时县级电大也应充分意识到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将其划入到学校自身发展计划中,建立专门机构为其提供制度保证。第二,增加县级电大的办学区域。在边远地区建立电大教学点,充分发挥电大的办学系统优势,将社区教育延伸到农村和边远地區。第三,制定相应的保证机制。在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县级电大和社区要保持双向互动,政府要在其中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根据法律和政策明确县级电大的职能和地位,制定相关制度保证双方的利益和权利,提供法律和政策的保护。
结语。
通过借助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共享,扩充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资金、条件、师资等,在原有的县级电大教学模式和资源建设上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进而减少开展社区教育的难度,这是现阶段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路径。县级电大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社会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加大开展社区教育的力度。同时在进行社区教育开展工作时,将重点放在开发社区教育方案设计、过程评价、工作管理、资源组织上,进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见效快、投入少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七
常青花园老年大学虽然只是一所社区学校,但一直坚守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的精神。,由开发商投资,学校的新教学楼在风景秀美的社区中心花园拔地而起。余平方米的新校舍功能齐全,总资产近3000万元。整座教学楼宛如镶嵌在美丽画卷中的一颗明珠,成为常青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乐园,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标志。目前,学校开设了14个专业、86个班,在校学员3100余人次。学校积极探索基层老年教育的特殊规律。开设课程以认真广泛的调研为基础,以学员满意为目标;多渠道选聘优秀教师,鼓励他们改革教学形式,广泛运用讨论交流式、活动互动式、解难讲座式等教学手段,搞活课堂教学,激发学员兴趣;抓精品课程创建,树立标杆,引领其它学科发展;选好热心为集体服务的班长,形成凝聚班集体的核心;适时组织学员成果展示,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三课堂活动,引导老年学员、社区老年人广泛参与,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也展现了老年人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精神风貌。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都在95%以上。学校注重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老年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一些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教学实践取得了不少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有些在《老年教育》等刊物发表,有效推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还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组织的老年教育有关课题,并牵头开展湖北省《城市社区老年大学参与基层社会建设的情况调查》课题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常青花园社区的大文化,将“求知达观,康乐有为”的核心精神作为校训;组织学员谱写校歌;充分利用学校门口的文化长廊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重点展开宣传教育,引导老年学员更加深刻真切地理解其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融入老年学员实践,成为可感知、可奉行的行为准则和信念理念;开辟《夸夸身边的人和事》宣传栏,组织动员学员写身边好事、赞身边好人;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表彰优秀师生、优秀志愿者等,大力弘扬真善美,积极传播正能量,有效推动了学校形成比学赶帮、勇于争先的新风尚。
二、面向社区全体老人积极扩大教育供给。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方便老年人就近参加学习是老年教育的首要任务。截至去年底,定居在该社区的常住人口有6万余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7.3%。该社区有2000多名老年人参加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学习,入学率达20%以上。在老年大学的协调推动下,常青花园社区建立了老年教育指导委员会,由社管办党工委书记任主任,各社区书记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委员,加强了老年教育在辖区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为推进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制订了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引导老年人学习、激发学习动机、服务学习需求、展示学习成果。在办好社区老年大学的同时,开展了许多鼓励、服务老年人学习的活动,通过引导学习、辐射社区、示范周边,努力做好对社区老年教育、社区老年学校的指导、培训、服务工作。主动联系社区,共同组织策划与学习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引导老年人纷纷参与;老年大学还利用空闲场地举办分校,把知识送到老年人家门口,使整个社区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让“一枝独秀”的.老年大学延伸、辐射开来,使能够学习、希望学习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年教育的“满园春色”。
三、学校社区联动共建着力抓好“两个服务”
学校建设和各项工作始终围绕着服务党委中心工作、服务社区文明建设展开。每逢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都要举办专题展览或诗歌演唱。学校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书画家协会、摄影学会等多种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可谓硕果满枝头。如,先后出版了《翰墨常青》《康乐有为》《情满常青》《梦圆常青》等系列丛书,其中诗集《常青放歌》中的部分作品被《光明日报》以整版篇幅选登;学校每年都要举办2~3期书画展,至今已展出作品4000余件,许多学员作品在省、市、区乃至全国大赛中获奖;学校艺术团先后两次受文化部委托,代表国家赴马来西亚、匈牙利访问演出……老年大学丰富的课外文化活动,弥补了社区文化场所的不足。社区举办文化节和大型文体活动时,学校积极组织参与,在社区文艺舞台上挑大梁、唱主角;书画班开展的春节送春联活动已坚持数年,深受居民欢迎;保健按摩班自发组织“吴天祥”志愿者小组,每周定期为社区居民治疗按摩,累计已达1000余人次,他们妙手回春,帮助不少居民解除了病痛,恢复了健康……学员们“跨进校园是学员,回到社区是老师”,有效地推动了社区的文化建设,赢得了社区领导和广大居民的认可与赞扬,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如今,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已不仅仅是老年教育的“课堂”,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阵地”、文明建设的“窗口”,每年都有各界人士慕名前来参观,《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杂志多次对该校的情况作过报道。经过多年努力,常青花园社区已经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社区建设的一个品牌。学校建设和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围绕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社区中心任务,着力建设“康乐有为”的校园文化,使学校建设与社区发展实现了双赢。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对老年人的观念已经由原本的健康化向积极化转变,不仅要在医疗上保证老年人的健康,还要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国的老年人大都是退休人士,他们之前的生活都是与相关的工作相联系,社交范围小、生活方式单调,极易在退休后产生心理问题或者精神上的障碍,所以老年社区成了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进行社区老年教育能够切实帮助老年人丰富退休后的生活,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国民的受教育状况不仅看青少年的受教育情况,与老年人的受教育情况也有关系,所以想要实现我国的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对老年人进行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推动终身教育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近年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实行老年教育是必然的要求。终身教育理念认为老年人更应该积极地学习,培养学习的信心,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通过社区教育能够拓展视野、增强信心、充实生活、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使终身教育得以实现。
3.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进行社区老年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推行社区老年建设实际上就是保证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是在教育机会上让老年人实现公平的外在表现。通过老年教育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弥补早年的教育缺失。
二、实行社区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宣传,提高对社区老年教育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党委要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宣传,完善相关设施和明确发展定位,引导老年社区教育形成完整的体系。具体的,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办好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理解社区老年教育是推动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提高对老年社区功能属性的认知,老年社区的属性并不只是娱乐和保健。
2.完善机制加强筹划。
各级政府和党委要根据老年社区的特点组织好相关的部门之间的合作,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老年社区的建设发展。首先要完善社区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协调小组,梳理好与各方之间的关系,实现社区老年教育的统筹协调,推动相关服务和活动的展开;其次是制定社区老年教育的规划,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社区的实际建设情况科学地进行统筹规划,并纳入地区发展的总规划之中,使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再次,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把老年社区的建设情况纳入政府的工作考评之中,以推动老年社區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要加强教育管理,社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强对老年教育的管理,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发展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切实提高社区的教育质量。
3.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资力度。
政府要把社区老年教育也看作民生服务的一部分,将其纳入民生建设的一部分,纳入政府大的'工作之中,切实提高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要把老年教育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专项资金的形式推动老年社区的建设;引导和借助社会资金推动老年教育,要在民间积极集资来为老年教育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同时要对老年教育的相关建设和工作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确保老年教育建设的稳定发展。
老龄化已经成了我国当前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老年人的数量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老龄化的问题上思想不断创新,更加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态度,所以对老年人进行教育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是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十九
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原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通常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社区概念有以下几点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界限或聚集场所;第二,社区都有一个人口群体;第三,社区都有一个能维护该地域和人口群体公共利益与秩序的管理组织;第四,生活在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在西方国家,社区大多是自然形成的。而在我国,出于可操作性考虑,政府将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近几年有些城市或城区将居委会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还有些城市或城区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建立社区组织。显然,以居民关系比较密切、共同利益较多、联系比较频繁的社会群体居住地为依据划分社区,更接近国际标准。
二、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
纵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寻求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大都经历了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重视社会发展、强调社区发展的演变过程。本世纪50年代初,针对一些国家把谋求本国经济发展甚至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所产生的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引发的政治动荡、社会冲突,联合国经济理事会在其通过的390d号议案中,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设想,即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机构与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和社会互助,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1954年改为社会局社会发展组),来具体负责推动全球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社区发展运动。由于社区发展是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区域,直接针对特定社区的需要、问题而谋求解决之方和发展之道,从而有助于使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社区自身的具体行动来得以实现。因此,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世界社区发展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时至今日,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执行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已形成新的世界性运动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而且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首先,高科技的发展带来高效益、高速度,带来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各个企业都要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员增效。预计在21世纪的发展中,电脑、机器人、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将使蓝领和白领工人的岗位不断被机器人所代替。第二,就业人员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业余时间将不断扩大,社区成了人们业余时间的重要活动领域。第三,网络公司和虚拟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很多人在网上办公而不到公司上班。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形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新的舞台。美国有些学者估计,如果美国不加强社区建设,这个社会就将倾斜。一方面是公司带来一些人的高收入,另一方面是失业带来一部分没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区人越来越多,又不加强管理,社区将是恐怖组织滋生的土壤,大量恐怖组织将在21世纪滋生,他们扰乱高科技的发展。一个是高科技发展,一个是社区问题,是人类21世纪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
西方学者提出来对21世纪社会进行区分,分成三个领域,一个是政府领域。是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指导,政府官员不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则必然导致糜烂。资源主要是税收。用这个资源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个领域是市场体系,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政府对这个领域要宏观调控,但不能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法律的杠杆对企业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发育的种种弊端。第三个领域是社区,社区是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这是社区的原则。社区强调居住的环境要以人为本,使环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里不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领域,如把市场原则带入社区,那老弱病残就更没法活了。这里通行的不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奉献爱心的原则。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为了配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民政部率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到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来。此后,社区服务工作迅速在全国展开,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由于它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而且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原来比较单纯的“服务”走向全面推进的新阶段。1998年7月,配合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调整,国务院正式赋予新组建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从而使我国社区建设有了制度上的保证。从地方社区建设的实践看,许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模式,并形成了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为主要特征,兼具各地特色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模式。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为了探讨并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建设思路,研究、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试点引路、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全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选择了经济条件好、工作经验多和创新精神强的10个城市的11个城区作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以期探索中国式社区建设模式,并为其他城区提供经验。
四、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广大干部对社区建设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需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首先要认识到加强社区建设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社会管理功能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和社会。企业要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就必须把过去所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给社会。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这些社会职能,除了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化的服务实体承接一部分之外,大量的需要城市基层社区来承接。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推进社区建设。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把社区问题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提了出来。在它的第八个部分,做好减员增效,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这部分中指出: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福利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认真落实企业离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因此,抓好社区建设已经成为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其次要认识到加强社区建设是提高我国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需要。社区是构筑城市社会的最基本的单元,城市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城市社会的发展状况、文明程度,首先在社区中体现出来,只有每一个社区都是文明的社区,我们的城区才是文明的城区、我们的城市才是文明的城市。社区是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的基本载体,这些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在实现其特定目标、满足特定群体需求的同时,存在着综合利用的巨大潜力。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更主要的是服务功能及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现代企业、事业制度的建立,社区逐步取代单位成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也相应转移到了社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的调整,社区作为居民群众主要的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反映的地方,种种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务,如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劳动就业、计划生育、老龄服务、外来人口管理等,单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是无法全部包揽和解决的,必须由以街道、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发动社区力量,协助政府共同解决。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二十
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根本开始,从小抓起,要频繁的通过对职工进行基础的思想道德培训,对于培训的过程结果要严格规范,对于培训结果可以进行竞赛,对于结果实行奖罚分明制度,从而加强职工的职业操守,建立自我存在价值,充分体会义务、责任、荣誉、名誉、团队、合作、创新等存在价值及对企业的意义。
3.2学习社会先进典型的活动。
根绝当下先进、典型的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展开深入人心的教育活动。先进典型的案例能体现当下社会的政治风貌,根据社会上选举出来的典型的先进楷模、好人事迹,对职工进行学习领悟活动,让职工深入挖掘典型事例的先进思想道德精神,领悟其事例的精神文化内涵,引起职工的共鸣,并在之后引起个人的重视,受到感化并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都说社会是一面大镜子,通过对新进事例的学习,学习的职工也会从他人身上发现长处及缺陷,做到取长补短,使职工在关注社会的时候同时提升自己,日益积累,对职工、对企业、对社会都又重要的意义,共同促进积极向上的发展。
在长久培训和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职工产生疲乏的现象,企业可举办实质性的思想道德活动,在大力宣导文明、和谐社会的文化氛围下,企业单位要坚持不懈的重视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员工的评选活动,以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的积极向上性,要求职工积极努力参与社会“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并努力争取此荣誉。通过此类实质性活动到达职工的道德建设工作。
4结束语。
随着新文明社会的发展新篇章,经济市场文化的发展新形势,树立职工的职业思想道德意识,大力宣传、倡导“以德服人、文明做人、团结互助、无私敬业”的基本道德理念,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代社会体制下,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是企业单位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韩超.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4).
[2]蒋俊峰.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青春岁月,(11).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论文篇二十一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资队伍质量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决定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保障。其中特别强调:“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议题。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2]中,则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的条件之一。
1.适应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实验区,利用地缘,人缘支持的优势,率先进行改革,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越来越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也日益增加,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日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基本上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这些院校起点较晚,师资队伍的基础有限,所以师资队伍建设处于适应教学型的建设期,在建设的理念上和战略布局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型院校特点。除深圳大学外,珠江三角洲的几所地区本科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应用型外延上有所区别,即在应用型人才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品质规格有所差异。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提出“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惠州学院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肇庆学院则提出“培养知识基础扎实、社会适应性强和具备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的体系,各校的人才战略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即围绕学校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揽师资建设工作,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路子,使得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相对短,因此各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均呈现为中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教师占师资队伍的比例在70%-80%之间。如惠州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2.7%、肇庆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78%,佛山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20.2%。这说明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这些高校注重引进和使用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非常重。在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2.1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都是应用型的,并在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引进和培养方式,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从措施上看有: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专业和职业资格、强化青年教师在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中的实践训练、支持青年教师参与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科研和咨询、鼓励青年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活动等。
尽管如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总量上却是不足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校仍未完全形成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术型院校模式仍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补充和引进教师的主要来源仍是从高校引进教师和吸收毕业生;教师要服从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岗位和实验实训岗位的分工,导致了教师主要精力和活动倾向于书本知识传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难以获得持续和稳定的应用能力锻炼机会。各校对于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以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普遍认识不足,政策和措施也未完全到位。
2.2超过控制线的`生师比所带来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生师比16:1以内是优秀等次,18:1为控制线。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这些年的生师比还是较控制线高的,如惠州学院为21.18:1,肇庆学院为21.09:1,佛山科技学院为18.87:1。目前广东省对省属高校的拨款方式上为按生均标准拨款,因此,扩大招生数意味着增加学校办学经费,必然导致学生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在增加教师上这些高校更多考虑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即便这些高校需要在评估前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但师资队伍数量的增长仍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这给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有:
(1)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较多,其中少数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周学时达到12节以上,多数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周学时在8节左右。青年教师上岗时本身的教学素质就有所不足,然而一到学校就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2)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教学型高校,但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却有一定的要求,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使得青年教师科研投入的精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2.3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一些负面效应对青年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一些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养成,而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素质养成教育,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错误观点,缺乏必要的师德素养,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授业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欠缺。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为引进优秀青年教师,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支付安家费、支付科研启动费、提供办公室、专门设置实验室等。为适应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应着力制定和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对应用型专门人才施行双聘制、兼职制和客座制的优惠政策,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在岗位聘用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实施代理制管理过程中,应实施更加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发展的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3.2优化激励机制,兼顾教学和科研。
应优化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发展的机制,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公正的发展环境。应充分发挥岗位聘用制度的杠杆作用,按照岗位设置的原则和需要,通过实行绩效工资及奖励在教学一线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创新的青年教师等手段,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支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工作、参加学术交流,特别是支持教师开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科研课题。只有兼顾教学和科研,同时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公正且畅通的上升通道,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才能促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成长。
3.3加强约束,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在对青年教师的约束机制上,特别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定和实施教学规范和考核细则,使青年教师能够自觉用这些职责、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必须加强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从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并将其纳入制度建设层面来抓。严格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从业道德水平,并结合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如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正确引导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健康成长。综上,青年教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力量,学校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有效且稳定的人才培养制度,将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图说(第1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