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汇总19篇)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不同学科的教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策略。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
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人)。
11÷4=2(人)……3(个)。
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6=5……()。
2、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style="color:#125b86">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习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数一数,说一说。
出示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认读1--5各数。
根据学生所说数字贴出卡片1--5,学生认读。
师说数,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反馈实践。
师说数,生摆小棒。
你还能用其它方式表示吗?
感知数的顺序。
摆小圆片,边摆边数,逐步感知1--5的顺序。
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打乱顺序摆在黑板上,师:大家来给他们排排队,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
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上台摆摆,并说说理由。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开放性活动。
引导学生看书本第8页的例3。师:例3中的“2”表示什么?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猜谜游戏。
师生互动:这个书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小组互动。
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4,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的比、画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数序的排列。
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画、数、写、圈、摆等活动让学生愉快学习,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数字卡片,小棒。
复习旧知。
复习数数。
新授。
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
引导学生伸出1个手指。
师:如果用画圈来表示1的话,要画几个圈?
教师指导学生看例4,并用投影仪出示数字1。
师:请小朋友读一读1,并仔细观察1的写法,看看1像什么?
生:1像小棒。
师:它在田字格里是怎样放的?
师边写边指导写法。
然后让学生书空1,再让学生在第8页“写一写”中沿虚线描1,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
教写“2--5“。(方法同教写“1”。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学生独立书写。
小组中交流并评选出最好的书写参加全班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课堂活动。
数一数,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习惯。
集体交流反馈。
圈一圈,写一写。
教师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集体反馈。(注意圈法的多样化。)。
总结。
师总结: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学会了1--5各数的写法,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姿势的正确。
五、布置作业。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四
听了刘老师执教的这节《有余数的除法》后,使我受益非浅,感受颇深,现粗浅的谈谈自己听后的收获及所思。
1、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教材、利用教材,承认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分东西来引入,提出了开放性问题“由你摆,你想每组摆几盆花?”从而满足更多孩子内心的渴望和需求,孩子的学习热情和爱好很轻易被激发起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呈献给大家与众不同的一课。
2、通过操作将余数概念教学直观化。
余数的产生和意义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有余数除法》教材上是这样设计的:“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先让学生感知能够平均分的现象,然后进而安排了:“有23盆花,为装扮教室想把这些花平均分成5组,每组最多摆几盆,还剩几盆?”让学生体验不能平均分的现象——余数的产生。刘老师教学这个环节中并不是让学生凭空的去想、去算,而是通过用圆片代表花,让学生去摆去操作,自己发现什么时候能平均分,什么时候不能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时候就产生了余数,余数就是平均分后剩下的数。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学生人人动手操作,让学生形象化得理解了余数概念,学生对余数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恰当。
在整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问题进行猜测验证等,学生大胆参与、积极思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发挥得恰到好处,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操作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4、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和竖式的写法时,教师应该多强调商、余数以及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算式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竖式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的渗透试商的方法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要求,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复习过程,体验复习方法,感受复习的必要性。
2、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顺序的表述。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
一、回顾引入。
回顾: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学知识?
1、看目录相互说说;
2、全班交流;
3、教师概括。
二、沟通整理。
(一)数数、基数、序数。
以一个小组为例,进行以下活动:
1、数出全组人数:(1)按座次顺数,倒数。(2)全组人数无序地站在一起,再数。
2、他(她)的座位是第几?还可以是第几?
(二)数的大小比较:数序。
1、根据一列数(13567)完成:
(1)说出3的相邻数,并按顺序填在这列数中,这两个数与3还可以是什么关系?
(2)什么数可以放在“1”的前面?它表示什么?
(3)把这列数接着数到20。
2、根据0-20这列数,请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同学回答。
(三)数的组成(16)。
用小棒表示:
(1)一根一根地数。
(2)拿出一捆和一根。
(3)在计数器上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
三、综合练习。
板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六
教材51-52页8-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图片等。
一、引入课题: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来进行有关乘法的复习。
2、揭示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7题。
引导学生看图,明白图意是算几个几相加?
学生独立立式并计算。
2、8题填表。
教师创设情景,购买东西,帮妈妈算帐。
激发学生的兴趣。
3、9题。
通过解决此类问题,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
4、学生独立完成10、11、12题,教师个别辅导。
三、拓展延伸。
完成思考题。
四、作业。
p506。
板书设计。
教学四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
白腊九校:陶启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米尺、直尺、。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2.导入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挂图出示: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教师:尽管同学们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却是一样长的,结合你或同学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有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挂图演示1cm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cm。(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cm的物体。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cm。图钉的长是1cm。小方块每条边的长是1cm(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1cm长)。手指的宽约是1cm(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cm,之后汇报)。请孩子们再用手比画一下,1cm是多长呢?(学生比画出1cm的长度)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有多长?刚才有的同学在观察尺子时发现尺子上有字母“cm”,它表示厘米,我们今后在写厘米时,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字母“cm”表示。(教师板书:1cm)。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cm大约有多长。
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设计。
测量长度。
1厘米=1cm。
挂图。
测量长度。
白腊九校:陶启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米尺、直尺、吸管。
一、实践体验,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喝牛奶的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2.量吸管的长度。
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
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你有办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经理。
二、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填空教科书第56页例1,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小黑板出示)。
(1)数学书的长大约为20cm。
(2)家里门的高度大约为2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cm。
(4)黑板宽约3cm。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再用挂图动态显示量的方法。
4.介绍数学文化。
教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挂图展示古时人们如何测量,介绍数学文化。)。
5.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自己一庹、一拃的长度及肩宽等人体身上的数据。
三、总结。
板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按一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准确地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2、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及相应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区别进位与不进位。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
一、复习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必要的补充。
3、引导学生练习。
4、听学生汇报练习的情况,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二、复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让学生说说口诀表的特点。
2、小组讨论,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3、练习。
4、检查练习情况并作小结。
三、复习分类和认识物体。
书127页的15题。
四、总结、作业。
板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八
1、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简单了解北京申奥的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国将有一件什么重要的喜事到来?它是多少界奥运会?我们来比一比,对于奥运会知识,谁知道得最多?可是,在申奥的旅途中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学习奥运大使杨澜在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北京奥运会中的演讲稿。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说说课文主要哪些内容?
三、检查学生初学情况。
1、认读生字,区别“弘—恒”的读音,注意“餐”的书写。
2、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3、这里的“主席”指的是谁?简单了解演讲稿开头的格式。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城市?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段讲什么?
(1)、历史文化古城:传统体育—蹴鞠。
有的名胜古迹—紫禁城等。
提问:这一段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2)、现代化的大都市:餐饮、购物方便等。
思考:什么叫:“恭候”,说明什么?
(3)、北京人友善、喜爱体育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动。
思考:“教育”和“交流”和“交流”指什么?什么是“奥运精神”?
这一部分我们用什么语气读更合适一些,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
(4)、整体感知开幕式和闭幕式及火炬接力与众不同。
感情朗读,说一说你还能展示北京的哪些优势?
师述: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课文陈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东道主,你想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呢?
1、学生互相交流。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爱国情怀。
3、简单了解应用文格式。
六、奥运小知识。
1、(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
3、用你手中的妙笔画一个你喜欢的福娃。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九
(一)、教学内容:
本册内容共分为4个部分:
1、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其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其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小数的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其主要内容有: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第七单元“倍数与因数”,其主要内容有: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合数、质数。
2、空间与图形。包括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其主要内容有: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设计图案;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认识平方千米与公顷、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3、统计与概率。包括第六单元“可能性”。其主要内容有: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
4、综合应用。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运用。主要内容为:“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设计抽奖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2、3、5的倍数特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判断一个较大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地求出两个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估算。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
2、掌握小数乘除法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小数乘除法中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
5、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6、知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混合运算(以2步为主,不超过3步),并能在计算的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知道什么是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特征。
8、知道什么是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9、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0、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1、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12、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14、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1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16、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会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判断。
17、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8、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来和孩子们的共同学习,本班的44名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作为小学高段起始年级,学生在思维方法和技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情感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更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能力上,学生能够综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空间感知能力也扩大了。计算上,学习了整数的乘、除法,计算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统计方面,有了生活中一些最基本的统计方法;在几何方面也奠定了基本的知识。但学生个性的突出和身体迅速的成长容易形成浮躁、不踏实的个体特征,在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从学生期末考试来看,多数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计算技巧性不强,准确性有待提高。(二)学习方法科学化、高效化;解题方法多样化方面要在平时加强。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
1、组织分铅笔活动,并填表。
(1)要求: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2)指名说说。
(3)学生操作,完成p、1表格。
(4)班内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讨论:看着表格,谁能把刚才分铅笔的情况进行分类?
3、讨论并讲述:把平均分铅笔的情况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剩余的;一类是有剩余的。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探索新知。
1、写平均分后没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板书:10÷2=5(人)10÷5=2(人)。
2、指名说说10÷2=5(人)中各部分的名称,这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3、学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写,教师指导写法:
如:根据表格,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边说边写10÷3=3(人)),还剩1枝,就接着写6个小圆点,然后再写1(枝)10÷3=3(人)……1(枝)。
4、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1(枝)的意思,谁能给它起个名字?(板书:余数)。
5、学习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的读法。
学生试读,指导读法:10除以3等于3余1。
6、学生试着写出表格中其余平均分后有剩余的除法算式。
(1)写算式。
(2)读算式。
(3)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四、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读题,按要求先动手摆摆,再把书中的()和算式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读出算式,指名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想想做做”第2题: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比较两题的异同。
3、“想想做做”第3题:先把要求读读,然后同座位说说,再指名说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一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练习: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
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习:(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2)11页1,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小狗和小毛的数量,在填一填。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3页4。
2、卡片游戏,11页2。
3、开放练习,13页5。
4、比较生活中的物体。
课后记: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二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二、探究新知。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三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四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五
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2、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谈话引入:“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提问:
1、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
(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4、教师出示课件题目,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
(1). 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2). 第一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二组呢?第三组呢?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运用口诀,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算一算。
5×( )=35 6×( )=42 49÷7=( )
32÷8=( ) 24÷8=( ) 6×( )=42
3、拔河比赛(出示图)。
(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 )个星期。
四、布置作业。
1、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2、第40页练习八,第3题。
五、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教学反思:
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六
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1米=100厘米,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七
p96、97、98。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图、表等。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1、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八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1.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想:六(七)四十二。
48÷6=想:六(八)四十八。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十九
1. 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
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实物投影、主题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