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乡县衙全景图(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内乡县衙全景图篇一
如东地处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濒临南黄海。如东古称扶海洲原是南黄海与长江交汇形成的一块沙洲,好像是大海与长江搀扶出的一个孩子,故此得名。它形成于二三千年前的西周,唐朝时才和大陆相联。
如东名字以前也不是这个名字。1945年,才改名如东,东晋开始设立如皋县,一直到民国第一大县,1940年将原如皋县分设如西县和如皋县(如皋东乡)。1945年秋,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皋县易名如东县,隶属南通市管辖。
说到如东历史就不得不说说是三个历史人物,第一个北宋名臣范仲淹,范仲淹刚过而立之年,调任泰州西溪(今东台)盐仓监,范仲淹满怀“有益天下之心”上书泰州知州张纶,建议急速修复捍海堰,以救万民之灾,于是采纳了范仲淹建议,奏请朝廷批准,并命范仲淹负责修筑泰州捍海堰。范公堤北起盐城大丰,东台,海安,如东。外出逃荒的两千余民户回归家乡,百姓得以安其生。从明代以后,人们即将阜宁至吕四的海堤统称为范公堤。传说落薪为堤,可以说范公堤是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的典型体现。
第二个人物乾隆皇帝,天下第一鲜是海滩贝类文蛤的别称。如东海域正好处于东海前进波与黄海旋转波的交汇处,海潮涌浪高,落差大,浮游生物集中,而长江与内河又挟带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流入,因而水质肥美,导致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得如东的海产品具有其他地域难以比拟的鲜美口味和独特的营养价值。2007年4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海鲜之乡”称号。拥有100多公里海滩的南通市如东县得天独厚地盛产高品质的文蛤,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如东县的文蛤就出口日本、欧洲等地,相传当年乾隆帝下江南,有扬州盐商以文蛤奉侍,乾隆品尝后,龙颜大悦,曰:此物鲜极,堪称天下第一鲜也。
第三个人物张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如东:张謇仕途的出发地。张謇出生在海门,张謇的父母都是饱尝过生活辛酸的平民百姓,为了科举,当时清朝有规定“冷籍不得入试”所谓“冷籍”,在清代,即指三代以内没有做过官或三代以内不曾有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的家族。张家已是数世清贫。张謇老师宋先生介绍张氏父子与如皋东乡丰利张某相识。张是当地的大户,有籍在册,子弟可以应考。张謇就作为他的侄孙挽丁成礼,将吴起元改名张育才,取字树人,加入了如皋籍,得以顺利参加科举考试。四十二岁时,得中甲午科状元。如东沿海创办了大豫盐垦公司,为苏北沿海规模性开发擂响了重场锣鼓。
这是如东的历史,下面就介绍下如东现在的情况,如东处于典型的江海冲积平原,共有18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下辖共有104万人口,拥有106公里的海岸线。盛产50多种海鲜,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和条斑紫菜生产和出口基地。文蛤,紫菜,对虾,黄鱼不但供应国内市场而且还远销日韩东南亚。
如东多年来致力于打造多张城市名片,最出名的是东方深水大港,绿色能源之都,黄海旅游胜地,中国基础教育名县,中国长寿之乡。
绿色能源,风力发电是如东县新能源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如东县风电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大规模的风电开发始于2002年。2002年12月,如东风电一期1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该项目单体装机规模为当时亚洲第一、单机容量全国最大。目前如东县风力发电产业已初具规模,已建成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85万千瓦,在建及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风电项目为125万千瓦。其中已建成海上风电场23万千瓦,如东已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基地。截止2013年3月底,全县风电累计发电约52.25 亿千瓦时。实现减排二氧化碳627万吨、二氧化硫3658吨、氮氧化物3397吨、固体颗粒物1855吨,节约标煤近183万吨。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秸秆发电也是如东县的一大特色。发电的企业是江苏国信如东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2004年9月,如东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这是国家发改委实行核准制后核准的第一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也是国内第一家采用纯秸秆燃烧发电技术的项目。项目总装机规模2.5万千瓦,占地面积6.66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目前年上网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年消耗秸秆约17.6万吨,约占全县秸秆总量的15%。该项目自2008年7月正式并网发电以来,运行良好,截止2013年3月底,累计上网电量约6.17亿千瓦时。该项目每年可为如东县农户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同时还减少了因焚烧秸秆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该项目的实施为江苏地区乃至全国推广农村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示范,为今后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变废为宝,如东县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有江苏如东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占地100亩、注册资金1500万美元,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有效缓解了如东当地及周边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置压力。目前,一期工程装机容量7.5mw,于2011年7月正式并网发电,二期工程装机容量9mw,于2012年12月底通过竣工验收并实现并网发电,现在上网电量达到1.01亿千瓦时。
简单介绍下我们下面要参观的洋口港,洋口港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沿海“黄金岸线”的交汇之处,是江苏沿海能兴建10万吨至30万吨级的天然深水良港。
一、港口条件得天独厚
一是深水航道不可多得。洋口港的航道是3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一般水深-17米以上,贯通太平洋主航道,是长江口以北近千公里海岸线上屈指可数的可建30万吨级港口的天然深水港址,规划建设5-30万吨级码头 160多个。二是产业腹地辐射面广。洋口港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前沿,属于“大上海经济圈”范围,该地区拥有15个城市、1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7200万人口,是世界上六大城市带之一,腹地广阔,市场辐射能力强,是中国能源、石化、冶金的主市场,为洋口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城市群资源条件。三是要素资源充沛富足。洋口港堤外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作为临港工业用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境内河流交错,多条骨干河道直通长江,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丰富的淡水。如东是中国绿色能源之都,为临港工业区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如东的海域面积有六千平方公里,海风扩散能力和海水自净能力都比较强,有利于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如东是中国著名的教育之乡,每年可提供各类技术人才近万人。充足的土地、水、电、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东方大港雄姿初现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洋口港临港工业区30平方公里的海域使用权证。2007年江苏lng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2008年,洋口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了交通部和省政府的联合批复。同年,洋口港经济开发区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率先获得了江苏省环保厅的批复文件。2010年,交通部批准了洋口港石化码头岸线。与此同时,洋口港临时开放连续八次获得交通部的核准,一类口岸开放今年内可望获批。围绕把洋口港建设成为连接各区域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的战略目标,如东江海联动、水陆并举,大手笔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洋口港实现通航,10平方公里临港工业区、10.1公里的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1万吨重件码头lng接收站专用码头、管线桥等港区重大工程顺利完工;10万吨石化码头、万吨级液化码头等快速推进。随着港口的全面通航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外大客商纷至沓来,大项目相继落户。香港保华投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11月8日,一期总投资63亿元的江苏lng隆重举行投产运行仪式。截止今年3月底,江苏lng项目投产以来累计进船54艘,接卸总规模达500万吨。与此同时,总投资102亿元的赛得利差别化化学纤维、总投资367亿元的台湾中石化产业基地以及lng项目二期、lng电厂、印度博拉差别化化学纤维、石材产业园、振戎洋口能源仓储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最后用六个词形容如东:海港海韵海鲜,如诗如画如东。
内乡县衙全景图篇二
内乡县衙景区讲解
内乡县衙建造于元代,几经战火,遗留建筑很少,现在建筑多是清朝光绪二十年建造的,县衙以它特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自身魅力吸引了大批党政领导和中外游客,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
大家前面看到的是照壁,它对面的斗拱石牌坊叫宣化坊,南面书写“菊坛古治”四个大字,内向古时候称“菊坛”,“古治”意思是说,这里是治理百姓的权力机构。
这就是县衙的大门,面扩三间,明间是过道,东间的前半间放了一架“喊冤鼓”,还各有一个小门,东边的门叫生门,过去时常开着,供人们日常出入,西边的门叫死门,又叫鬼门,当犯人被判死刑后,从西门拉出去,所以旧时处决犯人叫走西门或是上西天。
现在我们过了仪门,绕过戒石坊,看到的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就是县衙的大堂了,大堂抱柱上的这幅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它的意思大家可想而知,大堂是知县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大案的地方。
大堂后是门子房,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子,是知县的亲属或者是亲近的人担当,实际上他们是官员手足耳目的延伸,是官与民信息沟通的唯一途径,对老百姓来说,无论是告状还是办事,最先接触的就是衙门里看门的门子,于是他们中的一些奸猾者便利用职务之便索取贿赂,时间一长,“门子”逐渐变成了“门路”的意思,现在人们常说的“走门子”“走门路”之类的就是从这演变过来的。
门子房后有一个屏门,我们穿过屏门,进入二堂,这里是知县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它的陈设和大堂基本相同。
现在我们来到了夫子院,就是师爷办公的地方,过去的师爷是由主人自己聘请或者从家乡带来,主张“言从则留,言不从则去”,他与主人之间是亲密平等的关系,帮助知县参政议事,大多是一些有才华的人,所以包括知县在内的人都尊称他们为“老夫子”,他们办公的地方就称为夫子院了。院内有一棵元代的桂花树,至今已经有700年的历史了,桂花树的旁边,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南天竺,取“竺”和“桂”的谐音为主贵,一般的百姓不能轻易进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到这来。
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案件涉及机密的话,就在这里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知县的家属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还有后花园,是供知县赏心悦目和回避政事的地方。内乡县衙所有建筑前的匾额、楹联都以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这幅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写的,作为身为地方官,能与百姓一等,把百姓看做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
好了,朋友们,内乡县衙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是自由活动时间,两个小时后我在停车场等候大家,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集合时间哦,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
内乡县衙全景图篇三
红旗渠景点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旗渠参观游览,我是大家的本次景区讲解员小周,预祝大家玩得开心,过得愉快。
红旗渠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分水苑、青年洞等,首先我们参观分水苑景区,分水苑所在地分水岭,原名坟头岭。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分为三条干渠,改名为分水岭。走进分水苑牌坊,迎面看到的是千军万马战太行巨型浮雕。这组浮雕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袁建国同志设计,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浮雕以林州人民战太行的群体形象出现,用磅礴的气势勾勒出一幅改天换地的斗天图。整个浮雕分为四个场面: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人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
3、凌空除险;
4、千军万马战太行。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红旗渠”纪念亭。这是1973年建成的仿古建筑。纪念亭匠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亭内悬挂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红旗渠的题词,反映林县干旱历史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图片;红旗渠通水和红旗渠效益图片图表;还有当年民工修渠时用过的工具及充饥吃的野菜标本。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
接下来我们将去参观青年洞景区。
“鹰咀山”是进入青年洞景区的第一景。在红旗渠之上有段崖壁,书有“鹰咀山”三个大字。举目静观,突出的山崖酷似一只雄鹰耸立于红旗渠之上,极目远望,意欲展翅腾飞。有相机的游客可以自此摄影留念,留下美好的回忆。
大家现在看到的摩崖石刻山碑,山碑是《山碑》摄制组于1990年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片名。《山碑》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故事。说话间,青年洞已呈现在我们眼前了,青年洞是红旗渠总于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也是青年洞景区主要景点。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设计流量为23秒立方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
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继续施工。当时每天每人只有六两粮,为了填饱肚子,民工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还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终于在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为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工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红旗渠。他沿渠观看了雄伟的红旗渠,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题词镌刻在太行石壁上,激励全市人民将红旗渠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传下去。
好了,关于红旗渠的讲解到此结束了,希望红旗渠精神能成为您以后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并能发扬光大。谢谢!
内乡县衙全景图篇四
内乡县衙讲点讲解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现存建筑为清朝光绪二十年所建,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县衙以其特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自身魅力吸引了大批党政领导和中外游客。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朋友们,隔街而望,马路对面那个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形建筑物就是照壁,也叫影壁墙。照壁的正中是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照壁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主要是用来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照壁对面的斗拱石坊叫宣化坊。面南书写“菊坛古治”四个大字,面北书写“宣化”二字。
朋友们,这里就是县衙的大门,大门的旁边置有“喊冤鼓”一架,两侧各有一个小门,东边的门叫生门,过去用于日常出入,西边的门叫“死门”,又叫鬼门,当犯人被判处死刑之后,要从西门拉出,所以旧城处决人犯叫走西门或上西天。
现在我们过了仪门,大家看到的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县衙的大堂了。大堂前,甬道的两侧,东侧为吏、户、礼三房,西侧为兵、刑、工三房。这六房过去是衙门的职能机构。大堂东边的建筑为县衙,西边的建筑为主簿衙,县丞、主簿分别为八品和九品。大堂是知县用来发布命令、举行重大典礼和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
绕过大堂后门子房,穿过过屏门,我们现在就是看到了二堂了,这里是知县调解处理一般案件的地方。大家向上看,二堂正中悬一匾额“琴治堂”,“琴治”是鸣琴而治,以此来称颂为官者知人善任、政简事轻。二堂靠墙放置的是刑具,东侧放笞杖,即打板子时用的竹板子。西侧放夹棍。夹棍这种刑具始于宋代,俗称“三木之刑”,专夹小腿,适用于一些证据确凿却拒不吐实情的男性案犯。大家再看这里,这就是拶子了,拶zan子是清朝时期审讯女犯是专用的型具,专门用于夹手指。
穿过夫子院,我们就来到了三堂,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的地方,如果案件涉及机密的话,也是在这里审理。另外,在三堂的左右还各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花厅院,是其家眷饮食起居的地方。后面有后花园,是供其赏心悦目和回避政事的地方。内乡县衙所有的建筑物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堂前的这幅对联,大家请看上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大家再看下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是清朝康熙年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作者身为地方官,能自觉与百姓一等,视百姓为衣食父母,的确难能可贵。
那好,游客朋友们,走了这么远的路,大家肯定都累了,现在给大家半小时时间。大家可以休息一下,也可以自由参观,但请不要走远,半小时后我们还在这里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