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铁路人员管理(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铁路人员管理篇一
1、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征是
2、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可以分为
3、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是
4、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特定
5、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是
6、用长远观点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才培训的人力资源战略被称为
7、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被称为。
8、组织中一切与人的问题有关的方向性谋划被称为
9、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
10、工作评价所评价的是
1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
12、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被称为
13、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全面渗透导致
14、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
1516、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
17、任何管理活动的基础是18、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
19、人力资源管理的产业模式主要关注20、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是以
21、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首选方法是
2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今天所扮演的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是
23、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有
24、人力资源管理从其产生到现在主要经历了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25、著名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诺伊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变革管理能力、综合能力。
26、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事管理阶段,其主题是涯、管理开发。
27、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有
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
答:(1)不可剥夺性。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特有,具有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答:(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答:(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
简述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
答:人力资源战略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战略提出总体方向,包括各种方案或者活动计划,涉及多种职能,有时时限会超过一年。
(2)人力资源战略提出实现企业战略的行动计划的焦点。
(3)人力资源战略与其他企业中的战略一样,一般也要经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
简述人力资源的管理专家诺伊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答:著名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诺伊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经营能力、2、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3、变革管理能力、4、综合能力。
简述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的类型
答: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1)整体型(2)双向型(3)独立型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
(5)绩效考核
(6)薪酬、奖金与福利
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今天所扮演的是组织的战略伙伴。在组织战略形成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通过提供有关组织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方面的信息对组织决策施加影响,促使高层管理者考虑组织应该怎么样以及以何种代价去获取或者成功地开发实现某种战略所必需的人力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随着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从事战略重整、组织变革、知识管理、文化建设等活动。将一些事务性的活动外包。人才租赁也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
(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线部门的经理既是部门的业务经理,也是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
(4)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
论述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
答:(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导致社会的物质资源和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优化和配置,加快了人力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职位、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大大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面貌,也使组织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2)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对一个跨国公司,地域上的分散以及法律和价值观的差异,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4)人才的激烈争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全球化加剧市场竞争,人力资源成为全球争夺的焦点。
铁路人员管理篇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我国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中介组织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主干课程: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员工招募与人才测评、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行政管理、秘书实务、档案管理、应用文写作、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公共关系。
三、修业年限与证书:
三年制大专,学生毕业时应获得 “ 双证 ” 书,即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和会计证或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面向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咨询公司、猎头公司、职业介绍中心等),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群众团体及相关业务部门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专项管理、行政管理、文员等管理岗位。
五、专业特色:
人力资源专业是非常具有特点、并且适合女生的一个专业,而且本专业的教学安排极具针对性,针对就业市场的需要,强调“工学结合”,与就业市场进行无缝接轨。通过三年的培养,将学生塑造成具备较高适应能力的、具有财会知识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具备多向发展前景的人力资源技能人才。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是定位于具有一定一技之长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文员以及公司文员。
发展方向一:成为具备财会知识的人力资源专家(成为企业的中高层)。例如:成为企业的培训讲师、招聘专家、人才测评专家、薪酬专家。在校期间,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证。
发展方向二:成为具备财会知识的中高级文员(如主管助理、经理助理)。在校期间,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是否参加秘书考证。
发展方向三:成为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财会人员。在校期间一定要通过会计证。毕业之后,建议继续考助理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证书,因为会计可以做一辈子,中高级会计还是企业急需的必备人才。
铁路人员管理篇三
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究竟是做什么的?
从前大家都没有人力资源的概念,其实,人力资源是一个运用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为企业在人员管理方面打理一切的职业。在企业中通常细分为招聘专员、薪酬与绩效考核专员、员工关系处理专员、培训专员等。通常的工作内容包括:
大量地与人沟通。从事人力资源类工作,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需要和企业高层、各部门负责人、企业普通员工、求职应聘者等等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这是从事人力资源类工作最大的特点,也是工作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每天都将运用和处理很多的表格、数据,因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常都在使用这样的工具。撰写文件。招聘计划、考核制度、培训方案……,讲究规范和流程的人力资源工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将伴随着文档。
这个职业的薪资待遇怎样?
总体来说:人力资源行业新进人员的平均薪资水平在1500-2500元之间,做到总监级别最高可以拿到10000以上。也就是说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是随着职位的升高而提升的,这一点比较符合管理类职位的晋升规律,不同于专业、技术类职位。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平均薪资待遇,在“金融行业”中是最高的,可以拿到4500元以上,其次是“通讯•电信行业”,也可拿到4200元以上。如果是服务于外企或者是合资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将会更高。当然如果你能做到人力资源总监,那你的年薪将会达到10万以上。
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发展路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目前不是很高,如果是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类、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就更容易一些。但是将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会朝着更高的专业化发展,因此上述几个专业的很有可能在几年后成为较高的门槛。从发展来看,人力资源本身是一个管理性质的岗位,因此企业内部晋升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转型机会:你可以运用你在这个领域累积的经验,转型走专家路线,例如企业管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等。
目前大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月薪,总监一般为1万元至1.5万元或高达两万元;人力资源管理师一般在1.2万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5万元,最低不少于8000元;薪酬经理、招聘经理为6000元至1.2万元之间。高薪,使人力资源管理师成为许多人眼中极具吸引力的热门职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协调企业内各种关系,善于解决问题
铁路人员管理篇四
关于铁路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学号:20060410060121姓名:杨扬班级:06人资1班
一.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性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是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是根据铁路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发挥铁路员工的潜在能力,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
(2)系统性。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将铁路企业现有人员,以及有可能利用的外部人力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制定恰当的选拔、培养、任用、调配和激励等政策。
(3)全局性。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思管理和开发战略时,应把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要求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4)时代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总是受特定时空条件的制约,并体现该时期的特征。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同样体现前瞻性、国际化、信息化的特征。
(5)特殊性。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要反映铁路员工的行业特征、社会心理,要符合铁路企业对人才需求和培养的特殊性。(6)增值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过程是资本的投入过程,只有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才能得到投资的高回报率。二.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铁路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创新素质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1.人才观念存在误区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建立和实施的基础。
(2)闲置和浪费人才。有的部门、单位在重视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忽视对内部已有人才的培养,使部分员工难以展示自己的能力。(3)论资排辈风气比较普遍。优秀员工缺少脱颖而出的机会,人才流失严重。2000年—2002年,全路共调出专业技术人员5490人,其中40岁以下青年占87%,运输主业人员占52%。随着我国加入wto,必然会加剧对铁路高技术、经营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员工的争夺,铁路专业人才将进一步外流。
2.员工期望值与现实存在差距
铁路员工在收入待遇、住房条件、继续教育等激励机制方面普遍期望值较高。在接受继续教育方面,需要有新的挑战来拓展自己的能力,使自身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希望在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但限于各种原因,目前还不能给予充分满足。3.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1)专业结构不合理。铁路运输专业人才比重偏低,熟悉铁路高速、重载、物流等高新技术,以及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的人才普遍短缺,复合型人才更少。
(2)能级结构不合理。初中级人才相对较多,学科带头人等高级人才奇缺。人员素质不能适应职责要求和满足对科技、管理的发展需要。截至2003年底,全路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为0.54∶3.36∶6.10,与人事部提出的1∶3∶6的要求相比,高级职务的差距较大。
(3)地区分布不合理。各铁路局之间、大中城市与沿线非发达地区之间,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短缺和浪费的情况并存。这种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一方面企业因人才匮乏,也制约管理及技术水平的提高。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铁路企业现行的激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等与时代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工资分配与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需要还不相匹配,这些都制约了人力资源的良性循环,影响了铁路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
5.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1)教育资源存在浪费现象。铁路局、铁路分局的中专、职校、技校及教育培训基地,各自独立,资源没有整合共享,利用率低,师资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2)对员工培训力度不够。有相当部分员工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和新技术的运用,铁路员工的素质亟待提高,管理者凭经验、生产者凭旧的知识和实践进行生产操作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3)培训方式单
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6.铁路人力资源呈下降趋势
市场开放对铁路人力资源形成冲击,造成铁路产业新的结构性失调。铁路主辅分离中有20多万人从铁路系统剥离出去,下一步铁路部门的多种经营企业也将与铁路主业剥离。今后 3年,全路每年将有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其中高级职称的约占20%以上。而铁路人力资源的引进,目前只有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两种渠道。铁路员工人力资源下降、配置失衡将导致铁路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三.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建议
(1)根据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中每个岗位要求,可将铁路局机务部门人员分为四个层次,即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用人员。每个层次应确定不同的培训重点,每个层次人员都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2)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准确确定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系统目标和信息需求,必须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规划知识的培训,使他们真正的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树立信息化建设规划来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思想。
(3)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理解、支持参与程度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不能简单通过行政手段促使中层管理人员被动参与信息化建设,必须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他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能与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协调。
企业信息化要切实有效,需要职能部门和整个调研小组很好地配合。这时候直接的困难往往是,如何让职能部门与调研小组很好地沟通。因此,通过培训使中层管理人员能将工作范围、业务流程根据信息化建设要求描述清楚是必要的。
(4)技术人员培训。机务部门正面临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减员增效的压力,不可能引入专业信息化人才,不可能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因此,要立足于企业充分挖掘内部人才。在技术管理部门配备一名专职技术管理人员,并从各部门选一批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受专职技术管理人员指导和管理的技术人员负责各部门信息化管理维护工作。这批技术人员没有必要了解太深的技术层面的知识,但必须了解业务流程、了解信息系统基础知识、了解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因此,要不断对这批技术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的系统培训,并且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让他们参与进来,全面了解系统运作过程,不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5)应用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实施,对普通的应用人员,不能过多靠行政指令让他们服从信息化建设的大局,如果这样做会给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相当大的阻力,对应用人员进行一些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和应用信息系统培训,使他们具备基本的技能,使他们的思想逐步转换,自觉融入信息化进程。
1.坚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2)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积极为员工创造成才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尊重员工的特点和个性,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树立铁路人才队伍建设决定铁路发展的观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位置,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保障机制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纳入企业管理的流程,进入企业大系统、大循环,甚至是社会大系统、大循环之中。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导小组,制定相应政策,促使铁路各项工作措施与铁路有关政策、法规相接轨,制定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方面的总体规划,加强日常检查监督考核,促使工作落到实处。3.以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既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人才理论研究尚显不足,有关人才资源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如铁路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优化组合;铁路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铁路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人才合理流动;铁路人才资源的素质能力测评;创建科学有效的铁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等。对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解答,能够为有效实施人才强路战略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
4.积极营造企业文化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拥有强势文化的企业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将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有利于人才发现、引进、使用、培养和成长的机制,建立促进人才成长与合理使用的政策体制环境。
5.完善铁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机制
(1)建立新绩效考核机制。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属于非参与性的评价制度,员工被动地接受工作任务,责任不明确。工作完成后由
上级采用有限的指标和主观印象进行评价与考核,偏差较大,无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新型的绩效考核则主要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为每位员工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增加上下级间的沟通。通过给每个员工确定明确的目标和不断地考核,使员工在企业内部合理流动。(2)建立新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员工群体,通过完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结合用工制度,建立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①目标激励。通过给各层次员工制定各时期的工作目标,从而构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再以企业发展的蓝图激励每位员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②管理激励。让员工通过民主管理,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从而激发员工的责任感。③人群关系激励。通过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④竞争激励。合理运用内外部的竞争,使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感,从而激发其潜力。
(3)建立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机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是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重要环节。建立铁路人才库,加快人才的聚集与整合,充分利用各种组织体系来吸引人才。
(4)探索建立铁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尝试建立铁路人力资源模拟市场,制定铁路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机制,推动人力资源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使生产要素配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缓解低层次安置与大范围调剂困难、总量控制与结构性缺员的矛盾,实现人力供求的动态平衡。
6.为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奠定基础
(1)整合铁路现有培训资源。以铁路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依据,形成规模,进行系统性开发利用。
(2)积极实施员工职业生涯导航计划。在不断提高员工学历档次的同时,制定各层次员工的培训内容、方法,短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培训目标,保证培训质量。
(3)建立铁路人才培养动态信息库,搞好培训对象的动态调查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培训策略。
(4)加强教育培训研讨,在培训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把培训目标由一次性上岗培训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性培训,把培训内容由普及型、考核型向提高型、储备型转变,由单一型人才培训向复合型人才培训转变,由重视员工的显能培训向重视潜能培训转变。
(5)以新的思维、大的视野看待人才,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大胆启用人才,积极制定和落实培养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各类人才放在重点岗位、重点工程项目和科研一线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培育、促进人才成长。
(6)加大对员工教育的投入,建立相应的专项激励基金,激发员工参与教育,增加培训的活力。
(7)构筑终身学习理念、建设现代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团队精神,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站段、学习型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