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九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一
(1)质量和数量发展不平衡。
自国务院下达了高等教育扩招的指示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规模急剧扩大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由1990年200万人增至340万人进入21世纪,我国在“十五”计划明确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提出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则高达22%,即进入了国际上通常所说的“大众化”阶段。大大超前完成了“十五计划规定的发展目标。这种规模的迅速扩张虽然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但在另一个层面上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严重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培养出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国外是不被认可的。同时在国内,大学生恶性案件大幅增加,因偷窃、考试作弊甚至因心理问题自杀的的新阐经常见渚报端。这种种事件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问题是一个我们不容忽视且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2)高等教育软硬件资源不配套。
伴随着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许多高校办学条的软硬件发展跟不上规模扩张速度。马丁·特罗指出,美国是先准备好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和结构框架,再接受众多的学生注册入学。但在我国情况却恰冶相反,当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结果时,国家尚未建立起一个与数量扩张相协调的、适应大众化发展的高等教育结构。办学条件的不足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如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高素质教师、实验设备和学生宿舍都严重不足。从发展过程看,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过程是以市场为导向自然形成的,而不是靠外部行政力量规划、建设出来的。而我国的大众化进程明显具有行政规划色彩。我国现在的“21l工程”、“985工程”大学基本都是靠近几年的合并和扩招才使规模迅速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则由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而成,因此办学条件存在先天不足。由于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这种先天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改观,从而影响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有两组数字可以非常直观地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一组是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114万;20,145万;,212万;,280万;20,338万;,413万。另一组是与之相对的连年持续下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数字:20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o%,20就业率降为75%、2073%、年72.6%。可见大学生就业的困难程度。这种严峻形势今后将会持续若干年。综上所述可以概括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数量,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方面有着突出矛盾。
2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
(1)扩招所带来的问题:
①生源质量闷题.高校的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大学,然而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同学和社会影响下被动地进入大学的。他们上大学只是混文凭、求资格。还有一类学生虽有优良的高考成绩,但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经磨灭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在课程的学习上并不积极。所有在生源的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②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扩招与师资力量不协调也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有数据表明,学校正常的师生比例应当是l4:l,但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71所大学中,我图高校的师生比例已达到了18:1。俗话说的好,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扩招的推进,许多高校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而师资力量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如此高的师生比例使得大部分的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无暇顾及知识的储备与更新,这些都势必影响教育质量。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新变化。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引起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下降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更新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教学内容上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采用传统的纯理沦灌输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极为严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高校自身定位不合理,教学和科研孰重孰轻高校认识模糊。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层次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培养人才的任务是不同的。可以说培养人才和进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双重任务,按逻辑讲,二者应该同时兼顾,因为,一方面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科研中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科研的结果可以运用在教学当中来,充实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比例应该有个界限,一般来讲,研究型的高校,科研的比例应适当高点.而教学型的高校教学则应适当降低科研的比例。但是,在现实中,把教学当“副业”,为了尽快评上职称而全力以赴搞科研的现象在高校中比比皆是,甚至还流传着“上好一门课,不如发好一篇文章”的言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高等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估仍然是以科研成果的多少为标准。从而在高校里形成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意味着更高的职称和更多的奖金及地位的现象。
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瓶颈,提高教学质量必然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结合当代高等教育发展对个性化,多样性以及综合行等方面的要求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给出几点意见:
(1)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构建合理的教师结构。
高校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对捌币的培训可以采用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两种形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包括备课、课堂组织、语言艺术、课后总结等方面的内容,甚至与前者相比,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忽视对教学技巧和艺术等知识进行培训的状况,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同时,要相信年轻教师,大胆使用年轻教师,给以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还应要求指导专家对他们的教学能力进行随时跟踪,积极提出意见和要求,及时帮助改进。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实现,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首先,学校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应该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并把它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一部分。其次,建立固定的饺内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保障。实习基地的建立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体现特色和实用,能很好地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再次,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负责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全程跟踪和反馈,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使人才培养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高校应该进行合理的自身定位,解决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矛盾问题,提高自身在本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针对许多高校存在“唯科研是尊”的现象,各高校领导应引起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学和科研孰轻孰重界限模糊的问题。首先,高校要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避免盲目追赶攀比的现象,应集中精力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自身在本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比如针对教学型的高校,应该在教学上多投入,改变先前的教师职称、工资和奖金单纯与科研成果相挂钩的现象。如针对一些讲课好的老师可以在评职称、涨工资和奖金时适当地给予优惠条件,以作为对他们完成高质量教学的一种鼓励。当然,要做好这一点,前提是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并能保证评比的公正、公开和公平。其次,充分利用好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的关系,做到用科研来求解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当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二
浅析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发展成人教育,是构建新型教育环境,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的社会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成人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是成人教育的目标之一。而当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成人教育发展造成了冲击,文章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在最后提出对应策略。
从当前形势看来,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这些因素正制约着成人教育的发展,使得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缓慢不前。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策略
一、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影响因素。
1、观念缺失:缺乏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
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还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教学质量意识不强,观念比较陈旧。成人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和生命线。但是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领导和教师的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等现象,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统筹全局工作的意识还没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传授知识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发展的转变。
2、管理缺失: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通常情况下,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代表是学历层次。目前成人高等学院的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管理水平与工作任务出现偏差。其中大部分管理人员对成人教育管理学和心理学了解不多,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胜任现在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这些管理人员既缺乏综合的素质,也缺乏管理知识。
3、条件缺失:教学条件不充分。
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办学条件明显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和成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存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实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树立教学观念。
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我们扭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普教化”倾向,充分的把握成人的心理特点和社会属性,在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树立针对成人的合理的教育教学观念。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观包括:成人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差;成人的学习需求来着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成人的学习主要是以自我导向性的学习;成人的工作和学习的矛盾比较突出等等。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观念,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不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探寻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合理策略。
2、重视管理人员质量教育。
成人学院的校领导和各院分管教学管理的领导者,他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时间应该有保证,每年至少要对他们进行十五天的教育,这期间课程教育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
3、师资质量的保障与控制。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加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实行聘任制。由学校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直接向各学科教师发放聘书,聘任兼职教师。
其二,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各高校应加大对成教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优化教师队伍。
其三,要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成人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在搞好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同时,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数量适中、有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的成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以推动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4、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校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教学条件的改善明显跟不上。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成人教育资源的保障与控制应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首先,加强对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监控。为了增强办学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除了改善投入、加强管理以外,就是要加强监控,使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其次,建立成人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新机制。通过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自主权的成人教育资源管理、资源调节、资源更新、资源投融资体系,通过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调动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发挥成人教育资源的集聚优势,将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以及社会教育资源进行超常规的资源整合。
三、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新世纪,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树立以质量为本的观念。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既有来宏观层面的,也有普通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不利等微观因素。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亟需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学校各个系统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并以此来促进学校与政府、社会等外界系统的沟通和协调。
参考文献:
[1]张虹。略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钟杨。论建立科学的成教质量保障体系。中国成人教育,,(12)。
[3]慧子。成人教育重在提升质量。中国改革报,,(7)。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三
高等教育合作对策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尤其是“前海深港特别合作区”成立以及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推进,为深港两地多层次、全方面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间。香港拥有世界优质的高等教育,而深圳正在积极培养和引进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新时期,激发深港深化合作释放的创新活力和空间,寻求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对于促进两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教育资源有效整合意义重大。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背景下,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是对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有益探索,也为内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提供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深港高等教育合作;对策;动力;阻力
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人才是支撑发展的重要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是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为此,进一步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寻求湾区内高等教育合作有效模式,对于推动湾区发展至关重要。深港两地合作是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两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是破解两地发展“瓶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全面深化两地合作重要内容。尤其是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规划中,大力支持两地高校合作为主,为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创新探索提供了可行性空间。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有着地理位置以及两地长久合作形成的独有“默契”等优势,但是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差距不容忽视。为此,分析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探讨在湾区经济发展下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对策,对于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现实“动力”和“阻力”分析
1.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动力”
①现实需求是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最迫切基础。近几年,深圳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科研成果转化的应用表现卓越,但深圳在优质的本地高等教育资源、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难以满足城市发展智力动力需求。而香港拥有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和人才,基础研究成果卓越,其中不乏世界排名靠前的高等教育院校,但是在科研成果转化和发展方面表现一般,这也影响着香港经济发展的转型。推进深港两地高等教育深化合作,将有助于解决两地科技发展的“瓶颈”。借助香港拥有国际认可度高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经验,能弥补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缺乏,难以匹配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和要求。同时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也可以进一步缓解香港科技发展困于土地、资金、市场转化等方面现状,尤其是深圳在技术创新方面积累的经验也可以为香港高科技研究提供创新素材,并为研究香港发展的问题提供研究和借鉴版本。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深化。
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激烈竞争,内地与香港加强高等教育合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破解两地高等教育合作障碍提供了创新探索空间。首先,推进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是推进深港两地教育和新技术发展的必经环节,也是为整个湾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区域合作优势,不断深化了合作空间和合作内容,探索适合湾区发展的`模式,推动湾区经济整体发展,是推动深港两地高等教育的初衷和目的之一。最后,深港高等教育并非所有资源都是完全自给自足,通过两地高等教育的互动合作,吸取彼此所需的资源要素,进行资源整合,各方均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③政策支持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从地方政府和香港高校的合作探讨到地方政府和高等教育的合作规划层级提升。
从起,香港大学等高校提出在深圳独立办学的要求,到4月28日,教育部同意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建立为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在办学、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研究中心合作做出了有益探索。深港正式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在同意合作发展“深港创新及科技园”的基础上建立综合性高端培训平台,向全球顶尖高等院校征求办学建议,在非盈利的基础上,开办分校或新院校。河套地区发展规划给予了深港高等教育合作广泛创新空间。月9日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期间,经国务院授权,马兴瑞代表内地与林郑月娥签署了《关于加强粤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备忘录》,将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快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深化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阻力”
①制度方面差异。由于广东与港澳在政治、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发展观念和发展水平上差异的存在,使得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1]除了国家主权的一致性外,粤港三地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推动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无疑是个巨大“阻力”。此外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是单独的关税区,双方包括教育服务贸易在内的经贸关系受wto规则的约束,从而为两地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增添了阻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须参照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执行。[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的,并未对香港高等教育院校在内地开展办学做额外的补充。另外,两地在制度方面的差异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亟待建立推进高等教育合作的协调机制。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必须面对解决教育制度衔接及模式推广等方面的问题。②合作实践层面问题突出。双方合作方式有待进一完善。首先,由于内地与香港法律法规的限制,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主要以商业合作形式展开,高等教育的合作经常性夹扎在经贸合作中,教育部门在推进深港教育合作上表现“乏力”。其次,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以香港高校到内地合作办学为主,办学地点主要集中在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办学地点和办学专业具有局限。此外,合作办学模式要求口径不统一,自主招生存在混乱,教育质量缺乏监督考核,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
二、深化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建议
1.进一步探索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体制机制层面的合作
①基本原则及定位调适。加强内地与香港高等教育合作,首要工作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确保双方正常、规范及稳定的合作。协议内容应包括合作的原则、目标定位、合作方式等方面。就合作原则,根据内地与香港的特殊关系,双方高等教育合作应遵守“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基本法》规定。就目标定位,通过打通双方高等教育体制,推进教育资源自由流通,逐步实现两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两地政府部门在保持良好的沟通机制下,可根据两地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有计划有步骤部署引导教育制度创新,推进两地高等教育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②加强两地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合作。首先,两地教育部门作为推动两地高等教育引导力量,在深入了解两地高等教育异同基础上,应致力于建立有效、切实的交流长效机制。同时应加大对两地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两地教育法规的适用性差距很大,对于法律法规的研究是开展深入合作前提。其次,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开展两地通用学教育体制研究和落实。教育体制包括教育部门行政体制、学分制度、课程设置、质量保证等多方面内容,推动两地教育合作最重要和迫切的基础就是尽快打通两地教育制度的衔接。③完善两地高校异地读书管理工作。首先,设立两地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管理机构,统一安排两地学生异地读书的报名、招考、录取、学业成绩、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以此增加两地文凭认可度。其次,根据政策部署和发展需求,增加深港两地高校互派交换生、留学生名额。最后,完善两地大学生交流时学费优惠、学费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政策支持。香港是高消费、高物价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地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积极性。因此,内地与香港设立内地学生政府专项奖学金或助学金,帮助学生解决学费、生活费等。④积极增进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引导两地高校定期开展交流合作,丰富两地高校合作内容,设置具有香港国际高校优势与深圳本土化结合的学科。鼓励两地高校师生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同时借助高等教育合作平台,积极吸引香港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及世界顶级的实验室入驻。创新两地交换生学校管理动作。积极引导和鼓励交换生、留学生参加形式丰富,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针对交换生和留学生交流和融入的交流活动,以便学生尽快融入当地学校。
2.进一步创新两地高校合作方式
①推动两地高校学生社团、协会合作与交流。高校学子以兴趣爱好以及依据校园文化而形成的学生社团和协会,是促进两地学子自发交流的良好切入点,也是推进两地高等教育主体学生群体自主合作的重要部分,为此鼓励两地高校建立学生社团联系部门和机制,切实帮助两地青年学生增进交流,搭建友谊是开展两地高等教育最坚实的基础。②完善深港高校交流学子、学者、高水平科研交流人员来往深港交流的管理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就学生而言,深港两地要在出入境方面提供便利,自由出入内地与香港,以使其在校期间就充分认识“一国两制”,了解和熟悉香港甚至整个中国,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就学者、高水平科研交流人员往来交流访问应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例如住房、工资、补贴、奖金、家属工作调动及孩子教育等事项。③引导和协助深港两地交换生、留学生实习及就业工作。伴随着深港两地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深港合作企业及管理部门不断增多,可以积极鼓励和优先安排两地交换生及留学生进入深港合作企业及机构实习,以帮助企业减轻因两地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流不顺畅问题,并同时提升交换生及实习生工作技能,切实提高两地交换生和留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两地高等教育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资金及配套项目的扶持。
3.进一步创新两地产学研合作方式
进一步深化两地高校前沿科技、高新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两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深港两地高等教育向优势产业转化的基础和能力。深圳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双创”城市,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金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在深圳都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以为香港高校提供深入研究前沿科技的实践平台。此外,鉴于两地文化及法律等方面的不同,理顺和完善两地高等教育合作成果向市场、社会转化的合作条约及管理规定也十分必要。
4.借助河套地区大胆创新两地高等教育合作的方式
以河套地区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牵引,积极寻求高等教育未来合作方式的创新。根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港两地目前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地区、河套地区作为三大重点合作区域,而河套地区定位则为消除两地高等教育合作限制,激发高等教育合作优势,促进两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韦惠惠.欧盟高等教育合作对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启示[j]比较教育,(04):43-46.
[2]冼雪琳,安冬平.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现状及合作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04):07-011.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四
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对策论文
1、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的限制,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形同虚设。例如,在高校教育工作中,领导关注的重心仍然是学科优化、教学研究等方面,而没有明确职业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缺乏相关机制和制度的规范作用,没能真正将职业化教育融入校园。
2、高等教育职业化未来趋势展望
2.1高等教育与职业化教育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大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职业化教育是衔接学校、学生与企业的重要模式,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成为必然趋势。首先,职业化教育传授的知识与企业需求、市场经济需求保持一致;其次,职业化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我国一直以来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路相符;再有,学校原有的课程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借着职业化教育改革的契机,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都应有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最后,职业化教育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确引导大学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2创设良好的职业化发展环境
首先,树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意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针对职业化教育的新需求,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为实现校企合作奠定基础;其次,在日常灌输职业化标准,将其应用到课内教育、课外实践等各个环节,形成系统化的标准与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对未来就业有更清晰的想法。例如,通过校企合作、组织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方式,提供一个良好的职业化感知环境,养成培养学生职业化的良好习惯;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职业化教育,利用网络交流、课外活动、校园广播、文化墙海报等各种载体,加大职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另外还可定期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给学弟学妹作报告,以优秀毕业生的良好职业素养感染在校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2.3开展多元职业化教育模式
高等教育职业化的发展,必须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大胆尝试。首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全程加入到职业化教育中,对教师、学生进行指导,落实“导师制”学习方法;也可引入与企业工作相关的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做好课题;其次,在学分考核中纳入实践能力评估内容。过去,我国高等教育采取“学分制”,即学生必须修满指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这些学分往往通过学生学习课程、考试合格等获得,而为了大学生能够重视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可以将职业化教育纳入到学分中,鼓励学生更多参加实践;再有,针对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学校也应给予支持,并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做好创业准备。例如,学校多提供创业信息、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通过开设讲座与相关课程,指导学生理性对待创业,并最终将创业梦变为事实。
2.4构建职业化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在职业化教育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现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既精通专业性知识、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也要随着教育工作新要求的不断提出,改革自身教育思路与教育方法,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那么针对职业化教育,教师队伍改革主要采取两大措施:其一,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完成专门职业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其二,优选来自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的员工或专家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带动学校教师的改变。
总之,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必将出现“学术型教育”与“职业化教育”并驾齐驱的形势,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历水平,也要关注职业技能,引导学生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新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纳入职业化教育,将对培养高水平、高技术人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高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五
王晓斌1,孙维先2(1.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2.曲靖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摘 要:教学师资的匮乏、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长期书写习惯的差异以及大学阶段电脑普及等方面影响,是近些年来大中小学生书写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以政府为主导,对症下药,在大中小学书写等级标准的推出、教师资格的认定、高考阅卷评分标准的改革等方面严格把关,注重养成中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强化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书写质量,是提高大中小学生书写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写能力;下降原因;对策
汉字的书写,不论是流传至今的甲骨、钟鼎、简牍,抑或碑刻、草稿、手札,最初也就是人们日常带实用性的书写,甚至有的是在一种不经意的过程中完成,但神奇的是它能传达情感的喜怒哀乐,美感顿生,在中国古代便称之为“书法”。于是书法成为了汉字书写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汉字灵动线条与优美体态的艺术组合。然而与古代相反的是,时下人们的书写水平并没有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一致,甚至成下降趋势,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正成为语言文字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曾几何时,社会上普遍认为医生开的处方笺上的字较难辨认,西医处方字写得弯弯扭扭,是拉丁文,患者自然不懂;中医处方字写得龙飞凤舞,虽是中国字,不过潦草些,为的就是让患者看不懂,否则配方就泄密啦!然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现实中提笔写字的人确实少了许多,能见的也就是寒窗苦读的大中小学生和陪伴他的教师们,只有他们还在是天天“书写族”,只是他们书写的字比“药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借例两则:例一、“在近日举行的‘宁夏庆华杯’第二届中国(吴忠)中小学生书法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的嘴里就清晰地吐出了这四个字:‘惨不忍睹’。这是他看了有些字后的真实感受。尤其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字的书写者竟然是受过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这四个字也震撼了全场,引起广泛的共鸣:因为人们见到的写得‘惨不忍睹’的字,实在不少了。”[1]例二、“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这方面的忧虑和议论,也不算少了。不久前,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名人之后为一所学校题词,其‘书法’水平令人惊讶。于是,有人便把该题词手迹拿到网上‘示众’,结果引来一片热议,有的话甚至说得很难听。”[2]所以,不堪入目的书写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它不以学历高低、地位尊卑而不同,解决这个问题远比某人大代表提出的所谓“要不要恢复繁体字”的问题(提案)更具现实意义,其“症”面之大、度之深、害之广,是到开“处方”的时候了.
二造成大中小学生书写普遍混乱和不堪入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70%的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正确的执笔和坐姿。据调查统计,80%的中小学校(包括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书法(写字)课。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的教师凤毛麟角,学生书写没有教师指导,更别说执笔法、坐姿、笔顺了,教师只认对错不管书写,一切都顺应孩子的“天性”。于是产生了“娃娃体”(注:此非传统书体名),为害不浅。后天养成的错误执笔姿势在现今大中小学生中超流行。因此,练字要从小抓起,准确地说从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课开始。只有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才有利于书写.
其次,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减负”,但是可以理解,中学生毕竟要升学,分数才是他们的“话语权”。只不过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还来不及把字练好就开始迎接大量“题海”战术,把字都写坏了,而且养成了恶习。据对每年高校的大一新生调查,在进校前练过字的学生不到30%。由于中小学阶段要完成大量作业就只有胡乱书写,30%的学生认为是课业负担“毁”了他们的书写.
有人要问,古代读书人为什么能用毛笔把如此繁琐的汉字写得如此尽善尽美,且乐此不疲,而为何当今读书人用硬笔却把如此简化的汉字写得丑陋不堪呢?说到底,古人没有今人的课业负担重。尽管古今都是应试教育,且古代还是“应仕”教育,虽然也有“凿壁偷光”、“借萤读书”的苦读,也出现过“范进”式的疯子,但古人的课业无非舞文弄墨、诵读诗书,再就是练字。而今天的中小学生就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练字了.
第三,天赋是决定书写能力的另一客观因素之一。古人说“字如其人”;王羲之认为“夫书者,玄妙之伎(通“技”)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3]清初宋曹说“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认为天赋是写好字的条件之一.
悟性高则见效快,悟性低则收效慢,主要体现在书写者用力轻重的灵巧和协调,笔画长短的把握和布控,速度缓急的控制和驾驭,字型结构的观察和理解,等等。此外,手型的生成对执笔的影响也很大,有的因手型、骨节的生形导致执笔姿势不正确,而且是不可逆转的,导致写出的笔画如棍子、似蚯蚓.
最后是电脑。虽说电脑的普及冲击着人们的书写,我认为这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高学历人群而言,他们提笔的机会确实少了。中小学生群体尤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他们,虽然有大量的作业,但每天处理作业都是手工书写,不交电子文本,不必电脑代劳,加之占人口比例较大的农村中小学学生90%以上的没有接触过电脑.
三“追求文字书写的明晰、规范、漂亮是人们书写文字之时共同的,重视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文字书写的‘悦人性’在中国尤其特别突出。”[4]然而,现实却是社会在发展,书写在倒退;高学历的人数在增多,提笔出丑的字却没减少。这已是当今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的社会问题,虽然它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但影响国民素质提高,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依据相关政策法规,辅之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书写面貌.
(一)国家制定推出大中小学书写等级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合作进行研发并在将来负责具体实施相关考核,研发工作由津、京、沪等地的语言文字专家、语文教研专家、考试测量学专家及一线语文教师共同组成专门课题组承担,主要研发适用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测查办法.
据介绍,汉语能力综合测评将包括口语交际、汉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拟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着重考查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语文应用能力,侧重于能力测评而非知识考核。”[5]其中单列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就是在“规范”、“整洁”、“划一”上做文章,不然这“等级标准”从何而来又将何去。但是只“侧重于能力测评”,力度还显不够,关键是测评之后的等级证书做何用途?除非规定书写不达标者不能毕业,至少在师范类大学生中实施,否则,汉字书写测评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
同时,通过竞赛活动推动全国大中小学都来写美观的规范字。早在国家语委、中国书协、语文出版社、《语言文字报》社就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并将理论测试题刊登于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可谓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普及书法知识和规范书写的比赛,可惜这首届之后便没有延续下去。时隔的今天,国家将推出书写测评“标准”,同时教育部语用司举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不过这次大赛可以为“标准”的推出来测量“水位”提供参照系.
(二)从教师资格认定抓起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应该加入书写水平考试这一重要科目。就目前而言,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教育学》、《心理学》要取得相应成绩,这些都是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忽略了一点,就是教师书写水平的等级划分和考试。书写能力也是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教师不规范、不美观的书写必然会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有的学生将来当了教师,又再影响学生,势必一代代走入恶性循环.
所以,应该考虑凡是要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包括非师范专业报考教师资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要从事教师职业的,都要进行《汉字书写》(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以下简称“三笔字”)资质认定,而且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同时进行.
唯其如此,才能提升教师整体书写水平.
(三)从改革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抓起以卷面书写的好坏按一定分数比例将书写纳入高考成绩的评定,是促进中小学生练好字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办法。既然高考是目前选拔人才相对体现公平的手段,何不借鉴式地引入科举考试中“以字取人”这一做法呢。比如科举考试,除考文章外,其书写水平也必须是一流的,真正体现“字如其人”这一理念。楷书中的小楷是科举考试的必用书体,科考者争相练习,成为了千篇 一律的规范面孔,书史称之“馆阁体”。曾有人骂它眉俗,没有个性。但我认为,它的美仑美奂、精致典雅,确实养眼,不仅能养考官的眼,状元的字还能养皇帝的眼。我们的高考卷面可以不必达到如此高的书法标准,但也应美观入目、规范整洁.
(四)从源头抓根本一是注重养成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小学一年级是人生开始学写字的“源头”,教师在这一时期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给他们以正确指导和规范约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执笔法,不急不躁地练好“童子功”,对于他们一生的书写成长极为重要,将会对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书写产生重大影响。小学生的书写要过楷书关。楷书之楷即楷模、典范之意,其笔画规范,结构端正,是小学生的入门体。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和写字教学,是进入高年级学习行书的基础。因此,要将小学生的书写从一开始就引入成人化的书写范式,讲求抑扬顿挫,讲求结构美感。不能放任自流,导致歪倒不堪、幼稚笨拙的“娃娃体”.二是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书写继续培训.把中小学教师的书写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集中培训和考核,也可通过远程教育进行自我训练和测试。小学教师是学生书写的启蒙教师,给学生的书写示范最直接、影响最深刻,学生一旦形成不良书写习惯(包括姿势、执笔)和风格,也最难以改变。因此,“三笔字”作为教师职业的必备素质之一,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而且关系到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和书写水平的提高。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无意识地耳濡目
中国大学网免费论文频道 w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六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使知识与人才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地带。如何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教学质量管理,以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教育学者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教学质量评价的多主体、利用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突出评价主体评价参考信息的存储性这三个角度对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了设计,以期为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质量;多主体;评价
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高等教育面临着较大变革。教育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提高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如何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教学质量管理,以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教育学者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框架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
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多数高校学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时,情感色彩较浓且存在代别人评价的现象;第二,学生作为单纯的评价主体,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缺乏合理把握,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而这种有失公允的得分反而成为考核高校教师教学情况的关键指标;第三,有些高校实施了教师督导听课制度,但教师督导的对象往往是上一年度评教差的教师或将要晋升一定职称的教师,督导对象普及率低。如何借助一定的网络,改变以往单纯依赖学生评价的弊端,突出教学质量的多主体评价,增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公允性?可适时发现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举措,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如何对评价主体进行图像或指纹的识别,启动电脑程序将评价主体的基本信息与电脑储存的信息进行比对,避免了评价主体冒名评价的弊端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改进的.重点。
二、多主体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借助校园网或internet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根据图1所示,评价主体包括督导组评价、学生评价、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自评。用户端模块包括督导组模块、学生评价模块、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模块、实习单位评价模块、学生家长评价模块和教师自评模块。多评价主体进行评价时,企业用户登陆管理企业及其用户信息,根据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督导教师登陆管理高校信息,核实评价者身份,依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教学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学生评价群体登陆平台,选择待评教师及课程,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授课教师登录自评系统进行评价。
三、利用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
收集校内评价主体对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其特征还包括依据评价主体识别卡或指纹的信息,如通过人物图像识别系统,人物图像识别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评价主体的人脸信息,对评价主体的身份进行核实,把确认的评价主体信息发送至教务部门的电脑终端的数据存储器中存储;通过指纹识别系统前期进行指纹图像获取,对评价主体指纹信息进行特征提取,通过比对等模块,对评价主体的身份进行确认。对校内评价主体安装所述头像或指纹识别机在所述评价主体使用的指定电脑显示器上;对校外评价主体通过认证模块验证用户端的登录请求,通过命令分析处理模块,用户端发出请求后,侦听用户端请求,根据用户端请求的不同类别向不同的数据模块发送请求信息。督导组、学生、教师自评借助校园局域网完成,评价主体的电脑终端与所述学校职能部门的电脑终端通过局域网络连接,电脑终端连接一个学生卡、教工卡读码器或通过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的同时,借助指纹识别技术或无线映射识别技术(rfid)进行指纹或头像识别,读码器主动或者被动读取学生携带的识别卡的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评价主体的基本信息,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通过局域网发送至电脑终端的数据存储器中进行身份比对、核实。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和家长评价可借助电脑和手机登录网络,通过单位授权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并进行身份确认。企业用户登录企业评价模块,企业评价模块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模块与录用实习生企业模块。
四、突出评价主体评价参考信息的存储性
为改变传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涉及不全面,评价信息反馈滞后的现象,节省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时间,利于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判断模块主要任务在于对认证模块信息进行核实的基础上,根据评价主体的请求,进入对应的数据管理中心分模块,数据管理中心模块,主要对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信息获取和信息存储。本文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评价框架包括评价主体对应的多台电脑终端和至少一台教务部门的电脑终端。通过上位机对在校生表现存储、教师表现存储、毕业生表现存储、实习生表现存储的存储单元,依靠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为评价主体提供评价的便利。教师授课过程中,借助装有上位机和无线通讯设备的pc机,教师通过上位机进行点名、提问,并对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记录;教师借助上位机进行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学生平时表现的参考,如图3所示。上位机根据学生身份证号对学生进行识别,上位机对评价结果进行存储。教室安装适时授课监控录像,对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存储单元的建立使评价主体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据可查。评价主体评价后的数据通过通讯接口将多个控制器/分数据管理中心的信息传送到电脑后台,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数据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通过数据通讯网与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相连。总之,本文建立的评价系统扩大了评价主体的范围,注重授课教师讲授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企业与高校紧密结合,有利于高校培养出对企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并提高企业、家长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使学校教学质量与社会需求实现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3):177-180.
[2]史晓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j].教育评论,2014(3):48-50.
[3]孙笑微.贝叶斯分类技术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98-102.
作者:杨秀平1 李二超2 邵会波1 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七
网站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
当搜索引擎的算法改变或者加强时,导致一些网站的某些关键字排名消失,一些管理员就说他们的网站消失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搜索引擎算法改变或加强时会引起一些页面丢失,或者是过滤、惩罚了某一些页面而不是整个网站,
如果是网站的所有页面都消失了(在google中可以直接搜索网站的url可以得知),可能会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a.你的服务器在关键的时候出现了故障不能正常访问;
问题;
c.由于采用不正当的优化手法,你的网站被搜索引擎从其索引中清除了;
如果只是一部分的页面关键字排名下降,或者很多页面的关键字排名都非常差。这就有可能是:
a.你在优化手法上出现不正当的行为被搜索引擎发现了;
b.搜索引擎的算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c.你做了一些违背搜索引擎新出的原则或者在算法改变前是允许的规则,现在已经是违规了,所以对你的网站进行一定的处罚;
下面是一些详细的原因:
1、从基本开始:你的服务器在近期是否发生了不能正常访问的现象呢?
服务器不能正常访问是导致排名下降的一个最为常见的因素,因此,你不须对你的网站进行任何的修改,只须管理好你的服务器,保证能正常访问,特别是在关键时候;
2、文件,如果是的话,那么你最近是否曾对其进行了修改,而导致产生了一些语法错误,从而阻止搜索引擎索引你的网站?
放置位置错误会潜在很多不可预料的错误因素,如果你想搜索引擎收录你整个网站,文件,默认情况下搜索引擎是会收录你整个网站的,
3、你最近是否不断地对你的网站进行优化呢?内部修改可以引致的潜在错误包括:
a.过多的优化某一关键字,例如修改title,meta以及等标签。
b.内部链接结构,特别是链接文本的改变;如果是出去优化的目的而修改链接结构及链接文本的话,一不小说就会陷入过滤陷阱,特别是滥用关键字,造成关键字密度过大。
4、你是否增加了一个域名转向呢?
有时候搜索引擎对重转向显得非常抗拒,假设重转向是为了优化的话,请使用301而不是302转向。如果重转向适当的话,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5、你是否有一定数量的有意义链接呢?或者你的链接策略是“今天来,明天去”的呢?如果你使用这种策略的话或者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你加太多的链接到你所建的小网站上,或者太多链接指向同一个url。那么你极有机会受到搜索引擎的惩罚。由于搜索引擎的算法在不断的改进,以前适用的东西到了今天或者已经不再适用了。
6、你是否与作弊的网站建立了链接呢?
7、是否是由于复制内容而受到处罚呢?一些例子如下:
a.整个网站使用了同一个模板;
b.使用了与其他网站相同的模板;
c.你的竞争者镜像了你的网站;
d.从一个旧的域名重定向到一个新的域名下。
来引导蜘蛛来收录你的网站;
8、是否使用了cloaking来欺骗搜索引擎了?
9、你的网站是否在某些大型网站上做广告,而最近已经把广告撤掉?
在某些大网站上做广告,特别是文本广告。这很有利于提高你网站的排名。一旦,链接去掉,排名自然也会随之而下降。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八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分析论文
【摘要】
京津冀三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群,国家在十八之后,对其进行了区域结构的整个调整,其中就包括三地高教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本文提出了要以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实现三地高校之间联系的常规化机制,从而实现三地高教资源的共享机制。
【关键词】
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是国内北方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十八大以来,由于城市臃肿等问题直接影响北京以及天津、河北的发展,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是解决这一不均衡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就具体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问题来说,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三个地区的均衡发展。下面就具体将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具体措施
(一)设计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
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将三个地区高校之间建立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成立相应的统筹发展组织,可以进行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这一组织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设计制定相关的工作机制,对教育资源的协同发展设计相关的长期和短期的发展规划,这一点十分关键。首先需要对三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对相关的高校教育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深入的、全面的掌握,这是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做好做扎实。在设计相关的整体发展规划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高校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化,在设立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对相关近期的发展有具体的安排,实现稳扎稳打的发展思想,对长期规划中的每一项都有相关近期规划的安排和落实,这样的远景规划才能有所发展和涉及。在规划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工作经费进行有效规划,在资源的安排中,需要不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向三地的政府作出相关报告。
(二)实现三地高校之间正常的工作机制
协同发挥需要经常进行的沟通和协同,在三地的高校之间建立正常的联席会议制度,对近期需要进行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梳理,对相关内容进行正确掌握,这种联席会议制度就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机制,由于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工作机制急需建立,这样可以进行进一步降低这种协同发展的工作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相关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发展,建立相关的网络平台,上网视频进行有效组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的网络化发展是三地进行高校教育整合的有效途径,现代各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其图书馆、精品课程等资源实现了电子化管理,相关资源都已经制作成相关的电子资源或者视频,将这些电子资源和视频上传到三地之间建立的资源共享平台之上,这是进行整合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设立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相关的学术科研成果,同时建立检索机制,对每一个图书馆进行相关的资源标记,实现高教资源更好更方便的查询。同时进一步拓展各个高校教育资源的`个性化发展,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整体性设计。因为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相对突出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建立这种资源共享平台的时候需要对各个高校的这种个性化的而教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个性化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平台,在各个地方进行有效资源特色发展。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整体布局,更加方便高校师生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
(三)优化相关的设施
这种资源整合发展的基础是网络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需要对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设计和施工,建立一个资源整合发展,个性鲜明的网络资源上传机制,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该地区的网络光纤速度,实现高效、稳定、快速的上传、下载教育资源信息和数据。另外三地的城市间的交通实现更加便利的发展,这也是三地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保证和发展基础,高速铁路网建设已经实现了三地之间的人员快速交流,三地的高校教师可以上午到一个地方讲学、下午到另一个地方讲学,晚上在回到自己居住地,这种一日讲两地的教育资源共享方式在高速发展的铁路网建设条件下已经实现。同时三地之间还有更加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建设,这样交通方式可以实现随时出行要求,对时间点的要求不再像铁路运输那么严格。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效的拓展三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的方式和手段。
京津冀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之后,出现了各种资源配备上的不均衡。高教资源在这种高速发展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三地的高教资源建立高效的共享机制,使得更多教师和学生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洁琼,贲鸿雁,郝志功,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战略定位研究――区域经济运行中决定性科技创新要素开发[a].对接京津:廊坊市域经济发展――第九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廊坊论坛,,03:153-154.
[2]李景元.京津廊一体化与京津高端城市之间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两大高端城市区间农村发展问题[a].区位优势与协同创新――京津廊一体化研讨会议(环首都沿渤海第10次论坛),2015,06:123-124.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篇九
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从不同的侧面做了总结。李永亮。总结了7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
(2)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闲暇时间过少,体育活动时间更少;
(3)教师素质不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4)学生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5)学校体育经费严重缺乏,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6)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
(7)学校体育政策与制度保障缺位,使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也有人认为,从现象来看,学生体质下降的“元凶”是各级各类学校不能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始作俑者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旗下,学校置国家有关课程规定于不顾,随意占用或不安排体育课、体育活动,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此种看法认为造成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在学校。
张国胜认为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1)运动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城市学生;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则严重不足;
(3)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而对孩子身体体质方面的发展重视不够;
(4)青少年对健康美等认识的偏差,认为越瘦越美,节食减肥造成营养不良;
(5)电脑、游戏机的普及使青少年一代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学生周末和假期不愿走出家门,更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6)不良的生活方式。此种分析虽然涉及了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但基本上是指向运动不足。
中央7号文件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
综合以上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不同意见,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的,还有学生自身的。其实在围绕学生体质下降这一现象中,主体是学生,凡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客体都可成为原因,但是各种客体又因其与学生关系的远近、强弱不同,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现象中所处的地位和关键性也迥异。
根据前面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的多种分析,本文认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如果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仅仅归咎于学校体育工作,恐怕有些片面,而且从提高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来讲,学校体育也独自承担不了此重任。所以,本文认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构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社会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之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在物质生活富足、体力劳动减少的同时引发了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人口压力较大,就业竞争激烈,视教育为考大学,视考大学为改变命运和生活的唯一出路,使多数年轻人忽视体质健康。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在这样的观念和社会现实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诱因已深深埋下。
2)教育因素。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底,义务教育阶段“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9.8%;高等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加强质量评估与管理。但是,教育整体改革推进却举步维艰,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之下,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导致应试教育在实际中轰轰烈烈,越改越执着;整体上教学、考试、招生等人才培养环节不能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匹配,再加上教育经费在不断增长中仍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造成优质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引发大家竞相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择校而读,拼命而考,举全力考名校、名专业。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造就了校长、家长、学生惟考定终身,课业负担过重,学生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3)体育因素。
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竞技体育为国人赢得了荣誉,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国家国际地位和形象,群众体育也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目前全民健身计划已到第二阶段。特别是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给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有力的推动,使体育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相对而言,群众体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对全民健身计划中明确规定的青少年重点对象更是关心不够。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本身就存在重竞技、轻群体的现象,而20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强化了这一现象。所以,虽然近年来体育事业取得了新成就,但有关青少年学生方面的体育工作却并没有实质性改观,国家体育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这可以从近年来国家群众体育管理部门完成的主要工作中窥见一斑,国家群众体育管理部门所做的就是开展了若干项活动,命名了2万余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了2500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这种体育情境下,青少年学生体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方面的投人不多,采取的方法无实效,诸如此类的问题均成为城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成因。
4)校长因素。
学校校长既是教育政策的落实者,也是教育方案的策划者。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方向,校长对教师有人事决定权,决定体育教师编制配置,对学校经费有支配权,对办学有决策权。所以,学校校长重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关不关t3学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但是,学校校长在明了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面对现实社会时,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就显得苍白无力了,校长不得不按照现实来运行学校的管理。在一次组织对中小学校长调研中,校长们普遍反映,要办好学校,要办出名校,就得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这样学校才有生命力,学校也才会有更多的经费保障。而学生的升学率除了吸引、招收优质的生源外,就是要加强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一些校长则会下令延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取消没有列入升学考试内容的学科,减少不重要学科的设备和教师编制,举全校之力保证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为学校创设高分、高升学率的品牌。在这些校长领导的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加重,学习时间延长,体育课被削减,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体质健康别说得到增强,不被彻底损害就好了。
5)家长因素。
在一次对家长的调研访谈中,发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高度重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望普遍存在。由于家长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压力,为了孩子在将来不受此种压力,他们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好专业,将来找个好的工作,孩子的生活才会幸福。在这种逻辑下,家长强迫孩子放弃其它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一心一意搞好学习。在家长的认识中,孩子只要没病就是健康,只要正常能行走就是体质没问题,即使有了病,也没什么大关系,看医生就可以了。如果眼睛近视了,那就配眼镜,也没把近视看作是什么大的问题。在“能否同意让自己的孩子每天进行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提问时,许多学生家长表示,如果全校学生都同时抽一小时出来活动,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只让自己的孩子抽一小时进行体育活动,而别的孩子进行学习,那是不会同意的。此外,在课余、周末、假期,家长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更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目前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但认识是有局限的,他们更担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所以让孩子利用一切时间来学习,从来没有把孩子身体的长远发展与规划孩子学习同等看待。在这样的学生家长引导下,学生们一门心思只顾学习,没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久而久之,体质健康水平就会下降。
6)学生因素。
在社会、教育、体育、校长和家长的影响下,学生被迫每天超长时间进行学习,而留作其它活动的时间却少得可怜。20国家统计局对中小学生学习生活进行了专项调查,涉及305所中学,回收问卷31420份,105所普通小学,回收问卷10175份。结果表明,中学生在上学期间,平均每天早晨的起床时间是06:07,晚上睡觉的时间是22:45,早上到校的时间平均在07:00,下午离校时间平均18:30,中学生平均一天在校时间(含午休)为11h30min,高三和初三年级的学生在校时间还更长,放学后在家的学习时间中学生平均为1h58min,63%的学生放学后不参加体育活动,中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7h。在小学生调查群体中,超过60%的小学生到校时间是早上07:30,接近60%的小学生下午离校时间是17:00,平均在校时间(含午休)为9h30min,放学后在家学习的时间平均为2h,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h30min。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学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多,睡眠时间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则更少。而且此次调查发现,中学生体育课被占用的比例超过25%,小学生每周体育课平均2.5节,远少于国家对小学1~2年级4节,3-6年级3节体育课的要求。
学生在外在压力下,每天疲于奔命地学习和接受各种重智育、轻体育意识的灌输,再加上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的问题,形成了学生群体独有的生活习惯,既没时间去运动,也基本上不喜欢运动,更怕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营养过剩的情况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能下滑。
由上述分析可知,运动不足只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面上原因,而真正原因是以上所有因素的交织。其实引起学生运动不足的原因除了以上因素外,学校体育工作自身也存在问题:
一是体育学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意被别的学科挤占;
二是近年来体育课程改革理念虽好,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强化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不佳;
三是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兼职较多,特别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增加体育课学时后,体育教师的缺口更大;
四是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更是短缺;五是运动安全防范不力,体育伤害事故引发因噎废食现象,体育课和活动中尽可能减少运动量,尽可能降低难度,实际对增强体质意义不大。
综上所述,学生本身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再加上学校体育工作的懈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也就难以避免了。
2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2.1改革高考制度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根本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源是人口压力较大,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全面,特别是现行高考制度的评价导向不正确。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大,高考招生只注重分数的情况下,学校、家长、学生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而一些实践性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被视为不重要的学科,轻易被挤占,轻易被削减,即使上足课时,也是质量欠佳。在这种情景下,学校不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家长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漠视自己的体质健康,而同时学校体育工作又得不到高质量、强制性、全面性的开展,致使学生运动不足、课业负担超重、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所以,若想长远解决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改革高考制度,将教学与升学必要剥离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
2.2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事情。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首要的是提高全社会对此事的认知度,要积极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学生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同时也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亿万个家庭的美满幸福。让孩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证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长观、健康观,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并为之付诸实践。
2.3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引发我国高层关注,从而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意见表明中央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阁有学者称此文件是一个较为详细的指导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其中要做的事情多达60余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当前重要的事情就是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好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方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尽快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的不利局面。
2.4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6年来的改革,遭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甚至有学者称,改革的6年正好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较大的6年,无论是巧合还是有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体育课改理念虽好,但教学无从着手;体育课改内容颇丰,但却不知所教;体育课改目标全面,但却评价无法。因此,体育课程改革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和基础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便于学校、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课内、课余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并养成习惯。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所以切莫等闲视之,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全国3亿多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共同努力。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社会、教育、体育、校长、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因素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超重,运动不足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建议从长远着眼,改革高考制度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根本。当前首先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其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