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十一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一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二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3.2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三
根据大学物理知识及matlab软件的特点,运用matlab数值模拟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可大致分为选题、分析、数值计算、结论及分析4个过程.下面我们通过大学物理课程中一个简单的实例———牛顿环干涉,具体给出基于matlab的大学物理可视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1.1选题
牛顿环是由透镜下表面反射的光和平面玻璃上表面反射的光发生等厚干涉而形成的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在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精确检验及光谱仪设计中都有广泛应用.对于该部分知识,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点:(1)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2)如果透镜向上缓慢移动,干涉条纹如何变化?课题选定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围绕该课题,选定适当的物理模型和算法,进行课题的分析和求解.
1.2分析
牛顿环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透镜曲率半径为r,牛顿环半径为r,牛顿环到平面玻璃最低处的平行距离为e,透镜与平面玻璃之间的距离为d.若入射光的波长为λ,则垂直入射的两束反射光光程差为2.3数值计算根据上一步所给出的物理模型,设计相应的算法,并编写程序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考虑到初学大学物理课的学生入学不久,缺少数值计算的基础和经验,选择的计算方法要尽量简单,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以下简单地给出牛顿环数值模拟所用到的主要程序代码.2.4结论及分析图2(a)是当透镜与平面玻璃相接触(即d=0)时所模拟得到的牛顿环图样,图2(b)给出了某点光强与该点到中心之间距离的对应函数关系.很容易看出,当透镜与平面玻璃接触时,牛顿环是以接触点为中心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中央是暗斑.随着半径r的增大,条纹间距越来越小,空间分布上越来越密集,这是由于离开中心愈远光程差增加愈快的缘故.当透镜向上移动时,随着距离d的变化,所产生的牛顿环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随着d的增大,干涉条纹会向中心移动.当距离为λ4时,中心变为明斑;当距离为λ2时,中心重新变为暗斑,如此循环往复.由此,我们得到了牛顿环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这与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及物理实验所得结论是吻合的.从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到,该数值模拟方法更为直观、易懂,能够更灵活地表现出复杂的物理过程,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思考及建议
在该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下面给出我们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首先,教学课时不足问题.大学物理课程本身内容繁多,传统的授课方式都会显得课时不足.将matlab数值模拟引入大学物理教学,还需学生额外掌握matlab语言、数值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主要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和点拨.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他们能够看懂模拟仿真程序,能够借助模拟方法理解复杂的物理问题即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课题,让他们在课下独立编程完成.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可将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作为学业成绩加分的重要依据.其次,大学物理课程受众面广,学生专业方向不一.我们对不同系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专业后续专业课及后续升学就业需用到的大学物理知识情况.通过给不同专业学生介绍与本专业相关的物理内容,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最后,数值模拟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能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知识.大学物理课程因其自身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可以完美地将这3种科研方法融合在一起.以本文所介绍的牛顿环为例,几乎所有的大学物理课本都给出了相应的理论推导来分析牛顿环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牛顿环实验作为经典的光学实验,基本上也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必做实验项目.加上本文所介绍的数值模拟方法,学生利用不同研究方法对该内容进行研究并且对比,很容易会对相关物理知识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3结论
将matlab数值模拟引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可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以直观、灵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实现大学物理教学的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过程,促进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同时,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其他通识性基础课的教学,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四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对实验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适应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
2.1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成为物理实验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变革,开放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教”向“学”的全面转变.实验是有目的的去尝试,因而学生更多地从实验的过程和数据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验证或总结规律,悟出道理[2].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去自主的选择实验内容,确定实验仪器,设计安排实验步骤等.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教师则是提供实验相关资料,探讨实验方案的可实施性,解答疑难问题,维修实验器材等,以确保实验得以顺利完成.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率.
2.2开放式教学模式拓展了物理实验的内涵
普通物理实验给人一种“老”、“陈”、旧”的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实验内涵上下功夫.目前各大高校的物理实验都面临着资金投入的短缺问题,购买新的设备不太现实.针对这种现状,可以自己动手将一些实验项目内容加以引申扩展.例如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在学生完成规定的的rlc实验项目后,要求学生用rlc实验仪测量其他常用小电器的电容,学生既可以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容在电路中的性能及其在暂态过程中的作用对比确定,又可以用rlc电路谐振频率法进行测量[3].例如光的等厚干涉实验在检测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细丝直径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其在精确测量微小位移方面做一些其它的应用性的实验等.像这样对实验内容的扩展,让学生领会实验知识的灵活应用,使物理实验更具有了知识性、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2.3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展开,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竞赛以及课外实践竞赛等提供了平台,鼓励他们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专利,产品,并发表学术论文等等.为今后的科研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
3开放式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3.1硬件条件
首先要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供学生使用.我校的物理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的物理实验课程.面向全校10余个学院,40多个专业开设物理实验课.新旧仪器资源数量充足,但目前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还存在难度,可以对部分学院开放进行实验教学.其次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完善.我校已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网络建立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实验教学引入了计算机管理,这样就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可以在线选课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方案审核通过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验时间段,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验教学网络以校园网为平台,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包括物理实验课的选课、预约、成绩的录入、成绩查询等均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从而实现了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具有现代性和科学性.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化管理既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又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为实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软件条件
3.2.1解放思想、调整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类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通过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从实验教师本身做起,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摒弃陈腐落后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物理实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物理实验课与基础理论课相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实验教师应该不断给自身充电,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安排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努力做好实验教学的指导.3.2.2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配套措施.例如建立起对学生的有效监督体系.可以提高实验过程中设备的完好率.例如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使用本组的仪器设备,不得在不同组间进行随意调换,如仪器存在问题,可以向老师申请更换仪器.实验过程中如有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完毕,先让教师检查数据和实验仪器,才能整理好仪器设备,经教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等.同时加强设备的维修.维修人员尽量及时解决仪器出现的故障,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客观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督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看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能够自主完成探究性、创新性实验和器材改进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以前只考量实验结果正确性的成绩评价体系.真正把物理实验考核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能力的考核包括: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当然实验报告也是考核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数据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的综合成绩还要有适当的加分机制,鼓励那些参加科研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同学.
4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各工科院校要在普物实验中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独创性,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五
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引言
近年来,有关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引起了高校物理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正如陈佳洱院士所言:“每当教学改革呼声高涨时,非物理类专业就要求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而事实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理工科院校非物理类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26课时,有条件的还应该扩展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可见,改革不等于砍杀课时。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或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改革教学模式。因此,要摆脱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才能保障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农林专业为例,针对当前现行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旨在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2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化,教学时数严重不足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形成“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亲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根溯源,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时数的严重不足。目前,农林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讲授7章内容,课时短,任务重,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此法也是无奈之举。
2.2教材内容陈旧,经典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教材内容大多以经典物理为主且章节内容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有效联系,尤其是力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总是给人以老面孔的感觉,甚至大部分和高中重复,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倦情绪。此外,教材中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经典物理占全书80%以上,且基本上都是20世纪以前的成果。而近代物理特别是20世纪以后科技发展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比如相对理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光波导、液晶、半导体和超导体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在教材中少之甚少。即使有,但是由于课时受限,这部分内容一般不讲。
2.3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虽然讲课速度慢,学生有时间思考,教学效果良好,但很费时间、教学信息量小,而且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规律和演示实验等都无法实时呈现给学生。同时,由于课时受限,诸如启发式、探究式等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正常开展,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化作一句空谈。
2.4课堂互动反馈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但由于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普遍较快,学生来不及反应,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枯燥,缺乏良好互动和有效反馈。同时,当前考核评价体系欠佳,仍采用“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绑定形式。其中,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只满足于单纯的教材内容讲授,学生也只满足于应付考试过关的现象,这完全曲解了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5学生专业差异大,基础参差不齐不分专业,不管学生基础差异,一个标准,统一要求,同班授课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和学习困难。目前,渤海校区农林专业约有260人选修大学物理课程,涉及5个专业,9个班,包括对口和非对口专业。其中,非对口专业是指那些通过高职或其他途径招生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没有重点学习或没有选修物理课程,导致物理基础特别薄弱,给授课带来很大难度。由此可见,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3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
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全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提升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专业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摒弃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要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课堂有效教学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其次,要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亲历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会学、乐于学习。这就要求教学既要关注专业培养的共同目标,又要注重不同类型的个性塑造;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培养以应用为导向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3.2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时数,实施多元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编排对课程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教材中经典物理比重过大,近代物理内容不足。因此,应该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对经典物理进行删减和精选,加强与现代物理和科技应用的联系;添加近代物理内容,介绍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如相对论时空观、量子物理效应、激光器、半导体和超导体的理论与应用等,使学生在感受物理魅力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思路,激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建设取得出色教学效果的前提保障就是保证教学时数。大学物理不仅仅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勇于探索新知和创新实践意识的精神。因此,只有充足的课时保障,任课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大力挖掘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3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学形式应该是集最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于一身,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当前,计算机及多种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大学物理课堂,不仅能极大程度的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将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内容或现象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解振动和波的合成与叠加、多普勒效应、波动光学中光的干涉、衍射等内容时,使用matlab编程和flash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动态图像实时显示出来,把复杂内容简单化,给学生以动态和立体感。除改革教学手段外,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运用案例法、类比法等思想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还可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能。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时,既可以采用探究式,探究两颗鸡蛋从同一高度下落,分别落在是否垫有薄海绵垫的水泥地板上;又可以采用案例法,引入“守株待兔”故事;讲解力学中刚体定轴转动时可类比质点直线运动;讲解电磁学中稳恒磁场时可类比静电场等进行教学均可以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液体表面张力时,可以观察向注满水的.杯子中轻投硬币;讲解伯努利方程时,可以用透明三角漏斗或电吹风倒吹乒乓球;讲解驻波形成时,可以观察音叉的振动等源于真实生活场景,使学生不但能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养成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3.4丰富反馈互动形式,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简单问答互动外,课后几乎无交集。而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不但要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更要关注课后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微博、微信、飞信和qq群等互动形式为学生开启一道绿色通道,为他们解答课堂上未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此外,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的客观有效评价,更是对教师自己教学效果做出的正确评估。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符合培养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提高课改建设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逐步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符合人才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建议对当前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有2种方案可供参考,方案1:延用当前考核形式,保持实验成绩比例不变,但要降低考试成绩比例(60%),提高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小论文完成情况等)比例(20%);方案2:单独开设实验课,成绩单计,保持考试成绩比例(70%)不变,但要提高平时成绩比例(30%);同时考题采用试题库形式,每套试题采用多元化模式,按比例分布主观题和客观题,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知识掌握情况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打破传统考试模式的禁锢,客观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真正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
4结语
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通过提升教改理念、健全教改目标、丰富教学形式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在实践中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复合人才。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六
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方法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基于“四基”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整合,采用教学方法多元化和考核成绩评定的多样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部分理科专业和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工作中起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生源、专业、相对教学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学方法更新等问题制约,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的兴趣、及各专业存在差异。高校录取率从80年代的6%左右增加到现在的约60%左右,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导致录取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兴趣也使学生对物理课投入精力和时间差别较大,在课堂上表现为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一部分学生课堂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又消化不了,课后作业抄袭等现象。
第二,教学内容亟需优化。传统的大学物理内容体系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几大块构成的,内容广泛,尤其是现代物理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但现在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在逐渐减少。物理教育本身的循环性、内容的广泛性、经典内容和近代物理的关系等,使得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时数、教学内容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存在课时紧,该讲的内容讲不透,想讲的内容展不开,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讲不清,有时想结合专业,补充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例,也因时间不够而讲不透,学生也听不太明白,同时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也有不恰当地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所以,合理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也是大学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目前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现在一般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办法,是采用考试题、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进行评估的。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完全由计算题来评估,素质更不能由是否会做题来衡量,所以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办法的改进仍是该门课程研究的问题之一。
2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性探索
基于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入手,进行了如下实践性试探。
2.1建立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高考成绩、专业方向、个人自愿和兴趣确定分层次原则;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目标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制定分层次教学管理方法。根据制定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通过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分层等,指定专任教师负责各层制。两学期试行结束,调查显示各层次学生对物理产生的兴趣均有大幅度提高。
2.2基于四基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四基是指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思想、基本研究方法。以电磁学内容为试点内容,基于四基模式,在处理好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定量和半定量关系、人文与自然科学关系基础上,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渗透教学模式相结合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整合。
2.3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仿真实验等相结合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教与学同时进行,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采用教师精讲20分钟,剩下3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讨论和自拟本节内容的习题并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良好的互动式教学。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实践。
2.4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在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诸如统一试题、小论文、小创新实验、平时自主学习报告等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
3结论
对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两学期结束,学生普遍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对物理实验的操作普遍有较强的自主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考核办法不再单一,按照学生的点点滴滴自主学习行为给以成绩评定,大学物理不及格率由原来的30%左右降低到了3~5%。尤其对物理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而言,进步更大,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物理创新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小论文。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 指出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定位, 针对转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构建了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物理“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 转型高校; 大学物理; 立体化教学模式;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新媒体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 其方便快捷、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强烈吸引着大学生群体, 当今大学课堂里,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应用型理工科高校中, 大学物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在新媒体环境及高校转型背景下, 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对转型高校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1]
高校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型的意义在于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 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3 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定位
从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来看, 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
物理学原理是技术的源泉, 是多学科交叉、转移和渗透的支撑点[3], 对于转型理工科高校而言, 大学物理课程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在整个人才培养框架中起着基础性的服务作用。因此, 转型高校大学物理的课程定位是基础课, 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打好相应的物理基础, 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力、突出应用、提高创新。
4 转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从各省公布的转型高校名单中可以看出, 转型高校大多为地方本科院校, 相较于研究型大学, 转型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要略差一些, 大学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由于学习内容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 因此, 使得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没用”, 逐渐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而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脱节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当前高校里, 大学物理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门独立的课程。在理论课中, 教师往往按照问题的产生、分析、建模、研究四个步骤展开教学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理论性太强, 往往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在实验课中, 学生提前预习,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学生通常对所做的实验原理理解不够而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这种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方式, 不利于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理论来指导实验, 也不利于学生用实验来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难以实现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4.2 大学物理学时被压缩而盲目删减教学内容
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背景下, 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各转型高校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而压缩理论教学课时, 这一点无可厚非, 然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 各章节教学内容互有关联, 面对教学内容繁多、学时少的问题, 教师不得不采用删减教学内容来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客观的物理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过程, 盲目删减教学内容, 会使得学生前一个物理概念理解不清, 而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 更让学生感到物理高深莫测。
盲目删减教学内容的做法不仅让物理教学应有的价值难以体现, 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无多大裨益, 无法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对物理学知识上的学习需求。
4.3 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学校, 大学生一般通过课堂、互联网、图书馆及讲座等途径, 获取知识与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机交互等技术的高速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简称mooc, 又称慕课) 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它具互动性、共享性、同步性、跨地域性等特点, 提供了充沛的学习资源、新的`沟通交流方式, 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要求,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 而现在的大学物理课堂大都仍是灌输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对学生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新媒体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此时, 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知识的获取, 而是如何获取适合自己有效的知识,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和评价知识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八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涉及的人数众多,而且覆盖的学科领域广泛,不仅理工科的学生要学习,甚至有些文科专业的学生也学习这门课程[1—4]。许多高校都将大学物理实验确定为必修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物理实验不但能够验证物理知识,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物理实验的验证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接触实验仪器也使学生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5]。由于新入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受自身家庭文化背景、区域发展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与汉族学生相比,在汉语水平、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接受新的授课方式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差异[6]。通过对近五年约两万名本科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跟踪分析发现,在民族地区大学本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学生。因此,发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下首先分析了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物理实验基础课建设的重要性。然后,指出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方法与策略。
1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课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尤为关注。李岚清同志曾说:“民族教育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提高各民族的素质,推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内蒙古工业大学是培养民族工程技术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但通过对近五年约两万名本科生大学物理实验课的跟踪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成绩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学生。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2)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具有自身的特色为民族地区培养一批掌握民族语言、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的少数民族人才不仅是落实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同本民族群众有密切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了解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特点,因此,这些后备人才是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中学阶段是用本民族语言授课,入学后对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等方面较为吃力,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尽管广大教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改革和建设进行过许多有益探索,但由于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因此,如何探索一套适应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方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一课,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是以教学实验为主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在民族地区大学新生的民族习惯、语言基础差异等导致学生接受问题、思考习惯等的差异化,和一般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这叫大差别。因此,有必要仔细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下面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1为内蒙古工业大学过去5年近两万名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抽样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来少数民族学生平均成绩低于非少数民族学生平均成绩。在—和2010—成绩比较接近。从表2可以看出,近5年来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只有土木工程专业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的优秀率不为零。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主要集中在及格上。不及格率相对也是比较高的。因此,从整体来看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与非少数民族学生成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近些年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实验课程的设定方面做了一些适当改革。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首先这些学生的物理实验基础较差,对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是积累物理理论知识和做习题,而很少走进实验室或者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根本没有实验室或实验室根本不开放,再加上对物理实验重视程度不够,到了大学阶段课程较多,难度较大都是产生差距的原因。
(2)一些来自新疆、西藏、内蒙、蒙古国的学生以前大多在用本民族语言授课,民族学校就读,汉语水平相对较差。语言障碍导致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在理解、表达方面遇到困难,致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3)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时授课教师与非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时授课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信息量相对较少等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4)许多现象表明某些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期望较低,放松了要求,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背景,有些教师为了照顾少数民族学生,放松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网开一面等等。这样无疑使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以缓解,使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把握自己,进而导致所学课程的学习成绩降低。
3对少数民族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改进策略
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1)安排双语教师打破语言障碍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双语教师,这样对汉语理解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对应的少数民族语言解释。不仅方便沟通和交流,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时间。
(2)课前预习把问题解决在课前注重课前预习,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课前对课程进行学习,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熟悉相关语言和词汇,把问题解决在课前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自主学习的平台,不仅对少数民族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打破实验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学习的方式更加自由,学习成本更加低廉。
(4)开发基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软件提高软件的针对性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障碍,开发一种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软件系统和实验模拟平台。更能补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足。
(5)增强语言训练夯实语言基础增加语言训练是弥补少数民族语言障碍的又一重要途径,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增加双语教材。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互帮互学。最终达到造就一批技术过硬精通双语的少数民族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6)增加趣味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增加实验课程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并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4结束语
在内蒙工业大学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正在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大学物理实验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目前,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任务还很艰巨。与让广大同行一起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尽一份绵薄之力。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九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 使“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4], 目前在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推广的美国伦塞勒工学院的“工作室物理” (studio physics) 其实就是这种教学模式, 其特点为:精简的讲授, 高技术强化的学习环境, 合作性的学习小组, 以及师生间的高度互动。如果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上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定能很好地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校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5.1 分类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 以我校为例可将学生分为机、电、材、汽四大类, 建立起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按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 适当删减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分别设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 注重理论教学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相结合, 实际教学中引入当今科技热点或工程实践案例。这样既能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 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做到学以致用。
5.2 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纸质化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科专业网站等七个基本要素组成[5].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纸质化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 积极与兄弟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互通有无, 建立教学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学习借鉴国家级资源共享课, 学习其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经验, 加强自身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科专业网站的建设、开发与利用, 丰富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 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 建立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5.3 合理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纷纷出现在国内外一些课程平台上, mooc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短小的视频和内容适合移动学习, 互动多、测验多、合作多, 能提升学习主动性[6].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比如采用混合式教学、在线课堂与大学课堂结合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等。这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4 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师生互动、实行过程性考核评价
当前高校大多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为卷面考核, 依靠卷面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高低既不科学, 也无法适应转型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的需求。逐步改革考核方式, 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过程性评价, 比如引入微助教, 学生可以用手机在课堂中签到、答题和讨论、出勤率、课堂研讨、虚拟论坛发言、平时作业和小测验等都可以记录下来[7].不仅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 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热情, 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6 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当前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 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宜鸿。高等院校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体系结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5) :25-26.
[2]张琴, 杨俊涛, 陈杰。mooc环境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10) :50-51.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十
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模式问题的担忧,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并根据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性和高带动性,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墨守成规和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等。对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以及和学生的课下探讨提出了有利于改革现有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惰性的构想,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的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时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反向地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周期较长,相距约为一至二个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当相隔一个月时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忽略,以至于学生在上实验课程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所剩无几,完全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二次知识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知识点长期记忆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第三,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机械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教学,老师不会仅仅只重复理论课程内容或实验内容,而当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老师通过了解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知识的运用性展示给了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机械性地重复理论内容或实验内容,而是在理论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讲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2传统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而实验老师则按照实验讲义和步骤固定地灌输知识,教材上多为经典的理论知识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空间较小,课堂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然而,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关注大量的相关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授课或者实验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知识不断涌现,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远跟不上现代的科学发展,而学生因视野的局限性对于学科的前沿性敏锐性不足,因此在授课老师可以将前沿性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材、实验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弊端将被打破,教师可以将物理原理和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向学生讲授,再推广到科学前沿以及应用领域,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国家专利的申请等。
3结论
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验证的通道。因此,笔者提出了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构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小芳.遗忘曲线与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8):143-145.
[2]吴宏伟,陈华俊.半导体物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想[j].科技视界,(4):77-78.
物理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论文篇十一
摘要:基于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测评等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反馈,提出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构想。通过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相互验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构想;大学物理
随着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这要求现代大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当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服务性的新生力量。因此,现代大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探索新型的、与时俱进且适合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新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允许并鼓励大家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大讨论,从而保证高校教育的前瞻性,为学校的教学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现阶段国家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将其取得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相对比,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结构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在近些年,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和细化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使得物理学衍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工程光学、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物理学不仅包括理论物理学也包括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引导和解释实验物理学,实验物理学检验和证实理论物理学,两者相辅相成。然而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通常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与实验部分的教学过程被分开,实验教学部分往往是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一部分。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更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更深程度地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之中趣味性地学习,同时可以使得同学们对于不懂或者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得到相互验证,减缓一些学生恐学和厌学的心理。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讲授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提出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
1.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分离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基本上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讲授,且两个课程之间会间隔很长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是在理论教学的所有教学课时结束后数周才会安排学生的实验课程,同时负责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活动会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即理论教学的教师只负责理论教学任务,对于实验教学可能了解不充分,从而导致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仅仅机械性地讲授大学物理的理论部分而学生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相关内容。同样,负责实验课程的老师也仅仅是按照实验步骤灌输式地介绍实验流程,学生机械性地重复实验的流程和步骤却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毫无了解,仅仅是完成了课程拿到了学分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分离。相比于两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部分,一位教师讲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不需要去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了解不同老师上课的风格和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投入到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中去。第二,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时间分离。理论教学活动和实验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相距约两个月之久,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当一次学习和二次学习相距时间周期为一个月时,此时的复习相当于重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因此,当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分离较长时间时,学生的大脑留存的知识点印象几乎可以忽略,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三,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疲乏于理论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同时又对实验过程的格式化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相互验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2]。
1.2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和实验教学的机械重复
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为: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书本与ppt给学生讲课,无互动、无创新,教师给每届学生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机械性地重复,其讲课使用的ppt可能都是几年前制作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教师长时间地重复陈旧内容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提不起兴趣甚至恐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选择糊弄的方式,对于课堂作业也选择抄袭而没有独立的思考,这种机械性的教学不利于高校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方面,授课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老师普遍是按照实验流程给同学介绍实验过程而后同学们则按照实验流程按部就班地套入实验就完成了实验课程任务,老师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学生的疑惑解答不了。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只是学其形式,不追求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这也就必然导致了学生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得学生缺少将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相结合思考创新的能力。老师们的不重视和墨守成规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对于如今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