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总结可以提高我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范文和案例。总结范文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新颖的视角。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3.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难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年糕图。(课件一展示年糕图)。
问:这是什么?看到这样一块美味的年糕,你最想做什么?(抽生汇报)。
过渡:是啊,这年糕这么诱人,谁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呢?日本名家夏目漱石先生笔下的那只猫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即使是主人吃剩的年糕,它也没能抵挡住诱惑,而且还从中悟出了几条“真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我是猫》,一起来品味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课件二自学要求?)。
2、抽生汇报。
(随着学生汇报三条真理,出示课件三:三条真理,老师依次板书: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
3、你觉得哪个场景最好笑,为什么?
三、细读,品味课文。
过渡:(看着孩子们笑容可掬的样子,老师打心底里感谢那只猫,谢谢它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孩子们,那让我们赶紧去认识那只可爱的猫吧!)。
(一)、学习,感悟第一条真理。
2、那文中的小猫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你们和文中的小猫想法基本一致呢,一群小馋猫,悟出了第一条真理(课件五出示第一条真理),孩子们齐读。
3、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用笔圈出来。(课件六出示搞笑的句子,重点词用红色标出)。
(抽生汇报,抓住重点词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a“瘆人”是什么意思呢?此时,猫的心里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担心,害怕,恐惧等抽生汇报)带着这样的感情,抽生课件六,男女生各抽一人)。
b谁愿意来演一演呢?抽一个孩子读,一个孩子演。
c“难得的机缘”,在这里指什么呢?这是小猫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
4、面对难得的机缘,小猫悟出(再次出示第一条真理课件七),全班齐读。
5、小结学法:(展示课件第八屏)a.画一画(画出读后令人发笑的句子);b.读画出的句子,圈一圈(圈出关键词);c.读一读(读课文,体会猫的心情)d.边读边演,体会猫的心情。
(二)学生自学,感悟第二条真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第一节的学法,根据课件八自学第二部分。
2、抽生汇报。
3、虽然你处境尴尬,心里着急,但令人欣喜的是,经历了危险,你悟出了你人生的有一条真理(展示课件第九屏第二条真理),全班齐读。
(三)学习,感悟第三条真理。
过渡:现在猫已不再认为年糕是诱人的了,它把年糕当成是(妖怪),就在它与妖怪搏斗时,它悟到了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展示课件第十屏第三条真理全班齐读)。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一想:猫的这句真理是什么意思?“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是指什么事?抓住“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体会。
3、直立起来的两条腿,解除你的燃眉之急了吗?你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4、创设情境:各位同学,现在你不做你自己,你来做文中的这只猫。你现在被年糕粘住了牙。现在,老师引读,孩子们接读。请听:(师激情朗读: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一定是朝厨房奔来)孩子们接读(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孩子们从烦躁之急。。。所以干脆作罢。)。
5、师:是啊,虽然你使尽了浑身解数但却毫无作用。情急之下,孩子们接读,边读边试着做做动作(展示课件第十二屏)(孩子们从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读到已经不是猫了)。
6、你的样子既可怜又可笑,已然不是猫的样子,(师朗读:但是不是猫,又有何干?生接读:从无论如何到只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跑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四)、学习第四部分。
1、说说你遭到了哪些人的嘲笑与呵斥?他们是怎样嘲笑你、呵斥你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3、引导看图(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4、问:猫儿们,想想你现在的处境,而你又看到了人们这样的反应,心情如何?
5、师:是啊,你本来就正在为拔不掉年糕而烦恼,却看到人们如此冷漠,连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又怎能不让你愤恨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四、总结全文。
2、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具有一颗能同情弱小的心,这也正是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我也相信:这只猫儿一定非常乐意让你们做它的主人。(展示课件第十六屏可爱的小猫图)。
五、课外拓展延伸。
(展示课件第十七屏可爱的小猫图)。
1、向学生介绍介绍夏目淑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
2、向学生推荐《狗的友谊》、《母爱》。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三条真理体会猫的心理变化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2.在读懂作者描写的每个场景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说一说,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把握课文的主线,弄清课文重点,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指导自学,独立思考。
学习“真理一”
课件出示:自由读第一部分,找出令你发笑的情节或语段,想一想令你发笑的原因,并且做好批注。
1.个人自学。
2.汇报交流,体会情感教师相机引导:能吃便吃;还未曾沾过压哩;吃呢,还是不吃;坐失良机;胡混光阴等词语。
引导学生明确:良机是指厨房里连个人影都不见。
(相机出示第二段动作描写的句子)。
我搭上前爪,将粘在表面的菜叶挠下来。一瞧,爪子上沾了一层年糕的外皮,黏糊糊的;一闻,就像把锅里的饭装进饭桶里时所散发的香气。(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来个读或齐读,感受猫的贪馋)。
原因:可爱、贪馋、可笑。
四、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第一部分的?(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找—想—说)同学们真会读书,老师相信下面的任务难不住大家。
学习“真理二、三”
(1)第二条真理。
a.重点句子(相机出示第三段中的句子)这时,假如女仆拉开厨房门,或是听见屋里孩子们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我就会毫不吝惜地放弃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然而,一个人也没来。不管怎么迟疑、徘徊,也仍然不见一个人影。这时,心里在催促自己:“还不快吃!”(相机板书:还不快吃)。
师:这里的心理描写突出了小猫的矛盾心理,有什么好处?(趣味性、幽默)b.重点句子(相机出示第四段中的句子)。
当我以为已经咬断而将要拔出牙齿时,却怎么也拔不动。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c.多种形式朗读抓住心理动作,体会猫的尴尬。
师小结:这时,猫的心情是烦躁的,它便悟到(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2)第三条真理。
过渡:现在的猫已不再认为年糕是诱人的了,它把年糕当成是妖怪,那小猫是怎样在与年糕搏斗中悟到了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a.重点句子(课件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
(2)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1)请结合图文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演完这场丑剧后的猫,后来又发生了什么?1.续写__________________。2.交流,点评。
27.我是猫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
表达方法:动作描写。
心理活动。
(难得机缘)。
(还不快吃)。
(决不罢休)。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三
《我是猫》是一篇精读课文。它选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课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写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课文分四部分,先写“我”决定偷吃年糕并发现第一条真理,再写“我”的牙齿被年糕粘住,不能动时发现了第二条真理,接着写“我”为摆脱年糕使出种种伎俩,又发现第三条真理,最后写“我”在人们的嘲笑中无奈而愤恨地演完一场丑剧。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绘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只猫,每个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脸凶气,女主人指手画脚,女佣人惊讶不已,孩子们哈哈大笑。而那只猫正无奈地在地上转圈,旁边还放着粘有年糕的碗。这个画面生动再现了课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它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起到辅助作用。
文章生动而幽默,深受读者的喜爱。不论是惟妙惟肖地描述猫行为举止的地方,还是猫发现的真理的地方,都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联想与思考。文章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值得学生感悟与体会。
【设计理念】。
倡导自读自悟,实现多边对话与个性化阅读。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对话交流的环境,使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质疑、理解、感知、体验,从中感受猫的有趣与辛酸,感受语言的生动与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思索与顿悟,同时揣摩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猫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体会猫的有趣可爱,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猫的动作、心理去感知猫的有趣及“真理”的含义,从而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的不满和愤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阅读期待。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猫。
3.你们说的这些猫,的确不是常见的猫。可是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只猫,你们通过比较或许认为它不同一般。这是一只神通广大,才高识广,公正锐敏,能发现真理的神猫、奇猫、圣猫。但又是一只自作聪明,假冒圣贤,误事吃苦的俗猫、蠢猫。这只猫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猫》里面。《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是猫》选自这篇小说。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只神奇的猫吧!
二、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掌握的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给生字组词。注意“徘徊”“遗憾”的读音。
(2)出示新词,检查认读。
(3)了解新词的意思。
3.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4.全班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见《教参》)。
三、熟读课文,理清段落。
学生按课后提示理清思路,有两种方法。
1.猫吃年糕的经过与猫的感受。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猫在吃年糕过程中发现的真理。发现第一条真理、发现第二条真理、发现第三条真理、发现人的冷漠。
四、书写生字。
1.引导读帖。
注意字的笔画形状与位置,努力把字写得匀称、端正、美观、灵动、有变化。
“糕”有九个点,点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状很重要,注意摆放。
“谗”“瞧”“撼”“枉”“钳”“掀”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它们左右两边的高低、宽窄不同,起笔、运笔时要注意。
“毽”字左边的“毛”的第四笔“竖弯钩”要包住“建”字。
2.个人书写练习。
3.全班展示、评议、欣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优美词语。
3.收集有关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资料。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四
小学语文课标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养成“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根据口语交际的课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突显生活性、示范性、互动性、实践性四个特性。本课题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
2、丰富语言积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教学目标:
1、具体生动地介绍“我家的一张照片”,介绍时要注意做到声音响亮、语句通顺、语言优美。
2、评价别人的发言,态度诚恳,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影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人一定拍下了许多难忘的照片。这些照片,有的记录了你欢乐的童年,有的留下了你们一家幸福的时光,也有的还藏着一个难忘的故事。课前,老师从几个同学的影集里选了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果照片上的同学你能一下子认出来,我们就一起叫出他的名字。
2.看了刚才的一些照片,谁来说说你看到的镜头?
二、示范引路。
1.是啊,看着这些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们留下的难忘的镜头,我觉得你们更加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想要拿出自己的相册,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愿意吗?请边看边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介绍这些照片的。(播放照片,教师示范介绍)。
2.谁能说说,刚才老师是怎样介绍的?(板书:先概括后具体)先概括说相册中所有的照片,再具体说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张。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方法来说一说“我家的一张照片”。(揭题)。
三、明确要求,介绍所有照片。
1.(大屏幕出示书上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确要求。
2.在我们先概括后具体地介绍我们带来的照片时,还要注意什么呢?(板书: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3现在,就请同学们准备一下(出示)要求:
1、首先请大家认真读读以下词语,选取其中的两三个词语,然后用“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句式说一句话。先请大家自由说说,最后让自告奋勇的同学说一说。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一般是靠言语交流来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既关注讲的学生的表现,还关注听的学生的表现,让倾听、表达、应对形成一个整体,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和谐有效的交流互动氛围,通过倾听与评价使表达更具体更生动。)。
四、优化说法,详细介绍一张照片。
3.小结:同学们在介绍时,为了让听的人都明白,就要将照片上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讲具体,语句还要通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故事„„)。
4.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要求自己再练一练。
捧起我们的照片,闭上眼睛,回忆那个拍摄的瞬间,也许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那时候的你还很小很小已经记得没那么清楚了,也许那段精彩的故事还是爸爸妈妈讲给你听的。
(学生自己准备)想起来了吗?谁来讲讲自己照片的故事。指导生评价。
再选取一张印象深刻的照片,要有动作和表情的。能告诉我们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照片背后的故事,能告诉我们你的这个动作是怎么摆的吗?能描述一下你当时的表情吗?谁咔嚓一声就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小结:如果我们在介绍时还能描述人物当时的表情和动作,内容就会更加的具体生动了)。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吗?你呢?(小结:最后我们还可以说说喜欢的原因,这样就更加的有头有尾了。)。
5.现在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人先说。说的时候打开影集,指着照片,讲清楚照片上的内容和来历,要注意讲述时语气、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让人乐于听你讲。另一个人认真倾听,听完以后,要给你的同桌一个评价,注意发现同桌的优点,并能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同桌相互交流.)老师指名学生上台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指导。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好象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里,一起分享了你们的快乐,欢笑和童趣。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了,敢不敢挑战?声音非常响亮,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请听要求:谁能把我们刚才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说清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背后的故事、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有喜欢的原因,说的时候还要做到声音响亮、内容具体生动、态度还要大大方方.好多的要求,怕不怕,还要站在讲台上给全班的同学来介绍。
(只要处处留心,处处有学问,处处可以学到知识。读书、看报、和别人讲话交流也是一种积累。口语交际是一种技能,技能是靠训练获得的。在学生“自己练一练、同桌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讲述和评议,训练的量可谓不小。这样的训练丰富了语言积累的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1.总结延伸。
把自己交流的照片内容写下来,并配上这张照片,布置一期以“我们的美好童年”为主题的照片展览。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发言积极,声音也很响亮,老师也想留下这个精彩难忘的瞬间,所以我也带来了照相机,我数一、二、三!你们就摆一个你们最喜欢的姿势好不好?准备好了,一、二、三!
先概括。
后具体。
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五
生回答。
师再问,你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纸
是呀,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正因为如此我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今天咱们就重新认识“纸”打开课本第11课。
2、新授。
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你在哪里见过它,又拿来干什么?
随机板书:随处可见作用巨大。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关于这一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老师整理之后发现有很多同学对纸是怎么来的很感兴趣,那我们就翻开辉煌的历史,先去看看纸还未发明之前的世界。
师出示图片:(甲骨文金文)(竹片篆文马车拉竹简)丝帛。
容易书写容易携带便宜。
小组讨论、思考,纸用来写字到底好在哪里?(易书写、携带方便、便宜)。
其实,最早的纸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但那时候的纸可没那么常见。到了东汉,有人改进了造纸术。那个人就是了不起的蔡伦。
师出示蔡伦改纸视频。
看了视频后你知道了什么?(造纸术蔡伦造纸的材料)。
看来在视频里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纸还有个称呼(千人纸)。
为什么呢?谁来猜一猜?你说得真有道理。咱们看看书上的绘本故事,可能就都明白了。
出示绘本和图片。学生看了之后谈感想。原来制成一张纸真不容易啊!(来之不易)。
是呀纸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
是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曾经有太多骄傲自豪的地方。
咱们打开课本,书上也给了一份造纸材料。请仔细观察。(出示:课本图案请学生观察图片)我们发现原料中都离不开:树。(ppt10)。
上课之前我还偷偷找了两名观察员:我请他帮了老师一个忙,让他数数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一天要使用多少张纸。
现在请他来公布调查结果:
我这有个算式:一棵十年的树大约能造3000张纸。
一个人()张一年就是()张相当于()树......。
树没了,意味着森林没了,森林能没吗?
现在,关于这个算式你有什么收获吗?(节约用纸)。
关于这个设想是否有这样的疑惑?按这个算式,咱们地球上的树可能早就用完了。(植树造林)其实还有部分答案就在我们书中。请再仔细观察这幅画。
没错,废纸回收利用能重新造纸,就不用砍那么多的树啦。 。
接着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你收获了一些环保行为了吗?
总结本课,布置课外任务。(用旧本子制作一本草稿本)。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六
1、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学生联系生活积累放飞想象,真情述说,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增强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课前准备。
4、搜集日军侵华的文字资料、图片。
5、回忆观看过的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
6、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结合本组课文内容谈感受。
2、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一些日军侵华的资料,现在也来交流交流吧。
二、聚焦照片。
1、师:随着战争的打响,不断发生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就连那些无辜的孩子都不能幸免于难,他们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健康,失去了爸爸妈妈,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
2、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简介背景:)这张照片就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这张照片现在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a、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照片,说一说从照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点说:一个孩子正坐在铁轨上无助地大声哭喊;孩子面前一片狼藉,房屋倒塌,人行天桥断裂,火车轨道扭曲变形。)你想到了什么?生可能会想到火车站被炸后人们受伤的情景以及日军屠杀中国人的血腥场面。b.重点观察照片中“孤独的孩子”。
1、在这张照片中,最让你揪心的是什么?(这个正在哭泣的孩子。)。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两岁左右,满身是血,声嘶力竭地哭喊着……引导学生从孩子的外貌、年龄、动作、神态去说)。
4、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仿佛看到了那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的战争场面,这样的场面,大人看了都害怕,更何况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独自坐在这令人恐怖的废墟旁边。是谁,让一个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失去亲人,沦为孤儿;是谁,让高楼大厦瞬间化为一片废墟;是谁,毁灭了人们美好安宁的幸福生活?此时此刻,能谈一谈你的心情和感受吗?(生可能会谈到对日本人的痛恨,对战争的厌恶;对孩子的同情!)。
三、放飞想象多么惨无人道的日本人,多么残酷无情的战争,多么无辜的孩子!可怜的孩子,小小的年纪就失去了父母,他今后可怎么活呀?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鼓励其创造性地展开想象。如:孩子也许会被这次轰炸的幸存者捡走,和他们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上过一天学,饱受了战争之苦。孩子被随之而来的第二次轰炸夺走了幼小的生命,顷刻间,更多的人失去了家园、亲人。孩子的妈妈昏死后又苏醒了过来,幸免于难,艰难地把他抚养成人,孩子长大后成为一名作家,搜集整理了很多日军的侵华罪行,结集出版,号召全国人民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孩子被一路人救起,抚养长大后加入革命队伍……孩子被送往孤儿院……师:望着照片中的小男孩,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地感受到:战争是多么残酷!战争带给人类多么深重的灾难啊!
四、浓情表达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中的人和景,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1、自由读习作要求,指名读,明白这次作文的要求。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先写看到的场景,再设想孩子的命运,最后写出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设想原先的上海火车站是怎样的?再描述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是怎样的?写出从“热闹繁华”到“一片狼藉”的转变过程,从而衬托人物的悲惨命运及战争的残酷。
3、设想一个故事情节,以自述的口吻讲述照片上的故事,巧妙地把孩子的命运通过“我”的自述讲了出来。
五、自主写作。
教学反思: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是以战争为主题安排的,由于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的认识来源仅限于书本、影视作品,对战争的感觉是冷漠而遥远的。怎样引导学生写好这一次习作?我重点做了以下两个工作:我首先布置学生搜集日军侵华的文字资料、图片,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等这些发生在中国大地的血淋淋的事件地了解,从感知上认识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们知道,在我们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曾发生过那样一场战争。在那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犯下了滔天罪行,虽然八年后,我们把他们赶出了我们的家园,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那曾经悲惨的一幕。激发学生的愤慨,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从而“情动而辞发”。其次是指导学生多角度去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看图作文不仅要写清图上所见到的,更要写出自己所想到的。如果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这样按顺序写下来,很容易千篇一律,怎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看图作文呢?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技巧上下功夫。果然,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出台,同学们纷纷觉得有话可讲,有话想写,很乐意地提起了笔。
战火中的哭泣,爆炸声响彻云霄,划破了本来应该宁静的天空。一个不到三岁的小男孩坐在废墟旁号啕大哭,撕心裂肺的哭音和飞机的轰炸声,交织成了一首罪恶的交响曲。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8月28日,日机疯狂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坏,地上满是焦黑的尸体,广场上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日机投掷的燃烧弹使车站和郑家桥燃起大火,一时间烟雾弥漫,惨不忍睹。一位记者拍下了一张记录日本侵略者罪恶的照片,孤苦伶仃的孩子,满目疮蜚,惨不忍睹。硝烟迷漫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不到三岁的儿子去避难,他们一家三口来到火车站,来火车站避难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不到三岁的孩子抱着自己心爱的小狗准备上火车。就在这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野蛮地赶到,他们疯狂的扔下一颗颗炸弹,顿时上海火车南站成了一片废墟,火车站的人们被炸地死的死伤的伤,小男孩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又一颗炸弹投掷了下来,爸爸、妈妈,赶紧把孩子揽入怀中,裹在了身子里。他的父母被炸死,他从血肉模糊中爬了出来,哭喊着找妈妈、爸爸。他现在没了亲人,是谁让他失去亲人?是谁让他无家可归?是战争!是罪恶的子弹!如今,我们的祖国强大,没有谁再敢侵略我们的祖国了。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小朋友们,请记住我们祖国那段被侵略的屈辱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6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指导:
(1)属于左右结构的生字有哪些?(2)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3。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学习要求: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1)自学二、三部分。
/3。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3。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八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带。
忽然不见忽然有,它呀有粗又有细,
像虎像龙又像狗。上接天来下接地。
太阳出来它不怕,落在水里无踪影,
大风一吹它就走。庄稼见了笑嘻嘻。
——(云)——(雨)。
白色花,无人栽,小小珍珠光又亮,
一夜北风遍地开。噼里啪啦从天降。
无根无枝又无叶,小孩拾起捧在手,
此花源自天上来。慢慢变成水一汪。
——(雪)——(雹子)。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自读生字,小组合作说识字方法。
3、认读去拼音生字,小老师带读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学生思考:“我究竟是什么?”
2、创设情境:你就是一颗小水珠,你会变成什么?(板书:汽、云、雨、雪、雹子)。
3、合作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句,思考:水如何变成汽。
(2)师范读第三句,生仿读,体会“汽”变成“云”。
(3)多媒体演示云的图片,学生理解云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颜色。
(4)分角色配乐朗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愿读的站读。
(2)语言文字训练:雨珠——落下来。
硬球——打下来。
雪花——飘下来。
5、情境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配乐讲述水的变化。学生闭眼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生配乐美读。
6、学生生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不懂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老师。
7、拓展:水还能变成什么。
多媒体出示各种图片:雾、霜、雨、冰、雪……。
1、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2、师讲解并范写,生临写。
五、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写下来。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是谁》。
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人、身处不同地点、从事不同活动所充当的不同角色。
2、通过活动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重点:通过几个活动使学生体验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充当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深入了解自己所充当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好!上课前我呀想先考考大家,看看谁是我们这个班最聪明的孩子。
出示题目:两个爸爸加上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人?
2、学生讨论,揭示答案。(演示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
师小结: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师小结: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师:(课件:第一张图片)这张照片是我在家里与儿子照的,我又是谁?(妈妈)。
师:(课件:第二张图片)这张照片是我去超市时拍的,老师又是谁呢?(顾客)。
师:(课件:第三张图片)这张照片是我昨天晚上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合唱比赛时拍的,此时的老师是谁呢?(演员)。
二、交流互说,认识自己。
在不同场合我变换着不同的角色。(板书:角色)有个小孩叫明明,他也会变。(课件显示:教材中的图片。)。
1、问:就一个明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称呼呢?(看来我们在不同场合角色在发生着变化。)。
2、我会变,小明会变,你们也会变。谁来变变吧――指名一个学生,此时此刻,我是老师,你就是(生答学生),回到家里,你就变成(生答儿子),再指一名学生:发烧了,生病了,上医院,你又变成了(生答病人)。
课件显示:
老师的建议:
a、认真听小组同学介绍,可以相互补充。
b、不要影响别人。
c、尽量不与别人重复。
(1)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师巡视。
(2)选代表上台说,有照片的可以展示,师适时引导。
4、说一说你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所又变成了谁。
(1)师:不但我们自己在变,爸爸妈妈也在变。瞧,明明又要说了。
(2)课件显示:我的妈妈在上班时是售货员,在家里是我的妈妈;
我的爸爸上班时是学校教师,在家是我爸爸。
(3)自由说一说家人的变化。
5、小结:其实,你,你的爸爸妈妈,还有我,在社会上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板书:社会)。
三、利用游戏形式引出下一学习环节。
师: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大家一定都有点累了。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谁愿意参加?
(教师让一个学生找3名好朋友共同参加。)。
生做游戏:抢椅子。
四、体会不同角色的责任。
生:排队的时候,上课的时候…。
师:看来,我们有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身份下我们还有不同的责任。(板书:责任)。
五、情景表演――当好不同的角色。
1、孩子们讲得真好,通过学习明白了同一个我在不同的场所,所扮演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在不同的身份下还有不同的责任。那你们说说作为在学校学习的你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生自由说)。
2、我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怎样才算是好孩子呀?你说说。不错,关心家人,帮家人做事,懂得珍惜爸妈的劳动。叮咚,门铃响了。你家来客人了,现在的你是谁?(板书:家里)。
师:想一想,告诉大家。很好,是小主人。同一个我在参照对象不同时,我的角色也变化了。
3、丰富的生活赋予了我们多种角色,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还有不同的角色呢?
(1)、出示图1我是小游客。
(2)、出示图2我是一名小顾客,你在超市购物时是怎么做的?(小顾客要遵守商场的规则,按顺序排队付钱。文明有礼貌,讲究卫生)。
(3)、出示图3我是小观众。
六、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的角色在随场所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场所又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做个好孩子,文明的小学生、小游客、小顾客。
我是谁。
学校家里社会。
角色责任。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十
“助修网”提供更多精彩教案,还有海量教学素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心窝、远航”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每天都和你们在一起,看着你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玩耍,看到你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为你们感到欣慰、为你们感到快乐!那么,你们呢?什么事让你快乐?谁来说说。
学生畅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诗歌,画记生字新词。
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开火车接读课文,你发现这首诗歌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一、三、五小节完全一样,在诗歌中这种形式叫反复。有些句式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是诗歌的韵律美。还有,这首诗中把苹果当做人来写,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拟人的手法。
再读课文,体会苹果的快乐。
齐读课文。问:苹果们,你觉得你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畅谈。
师:因为“我”给老人和孩子们带来愉快和满足,所以“我”感到快乐!谁来接着用这个句式说说?(例:因为“我”给海员和行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所以“我”感到快乐!)。
默读第四小节。问:除了给这些人带来快乐外,你们还会给谁带来什么而感到快乐呢?请仿照第四节的句式说一说。(出示句式:我给„„我使„„)。
指导朗读:苹果们,你们为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怪不得自己的心里也感到无比的快乐,那么,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吧!“助修网”提供更多精彩教案,还有海量教学素材!
齐读第三、四小节。
指导写字。
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生字开花。
指导写字。注意“凝”字的第十画是“横撇”,第十二画是“横钩”。
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乐观、热情、无私奉献的苹果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积极、高尚、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歌内容,认识和了解苹果,知道“苹果”所暗含的对象,懂得应该乐于为他人奉献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一个苹果。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新词。
背诵课文。
说说“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细读课文,知道是谁造就了苹果。
引导:苹果们,因为懂得乐于奉献,所以感到快乐和幸福。那么,是谁造就了你们,赋予了你们快乐的源泉呢?请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聆听学生的回答后,和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指导朗读:面对这么多恩人,我们衷心的感谢!让我们用充满感激的心情来朗读第一、二小节!
齐读第一、二小节。
小结:是啊!是大地给了我们生长的地方,是太阳给了我们温暖,有了叶子和花儿的共同努力,我们才如月亮、星星般美丽、可爱,我们身上凝聚着农民伯伯的汗水,是他们用双手创造了我们,我们要为人们奉献自己,来感谢那些赋予我们生命的“人”。
总结全文。
分组朗读课文。
讨论:第一、三、五小节在形式上完全一样,那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一样呢?(不一样,第一小节,表达了苹果对大地、太阳、叶子、花朵、特别是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第三小节,表达了苹果乐于奉献的情感;第五小节,表达了苹果为自己能造福于人类而自豪的情感。)。
苹果们,当你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时,人们会怎样对你们说?听到人们对你的赞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啊!我们不仅感到快乐、还为我们自己感到自豪!然而我们快乐的源泉来自哪里呢?对造就我们的人,我们充满感激,那么,让我们的快乐、自豪、感激在“助修网”提供更多精彩教案,还有海量教学素材!
优美的朗读声中流淌吧!
齐读课文。
这首诗给了你什么启发?
作业。
仿写诗句。
预习第六课。
板书:
特点:
1、生长在太阳和大地间。
作用。
2、叶、花、结果。
3、小小的、红艳艳的3、实在的。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本课旨在使学生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换,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
二、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教学的主要形式为: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表演中体验和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演一演,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通过观察、对比、表演、评议,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让学生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活动过程。
1、师:同学们好!今天的品德与社会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既简单又复杂,想知道是什么吗?看好了!(板书:我是谁)。
2、师:我是谁呀?生:金老师。
师:是呀,在学校,我是一名老师。那走出校门,在生活中,我又是谁呢?
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生活中的相片。(课件出示教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全家福、旅游、表演节目)。
3、师:你们瞧,在学校时,我是老师。在家里,我是女儿、妈妈、妻子。在旅游区我是游客。表演节目时,我又是演员。
4、师:我会变你们也会变。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想一想,说一说。
5、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板书:不同场合不同角色)其实不光是我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
6、师:谁能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你身边的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哪些角色?设计意图:老师以自己为例展示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又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人的角色是不同的。同时通过教师的范例,为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更多角色。最后再由自己延展到身边的人。
二、游戏:猜猜他是谁?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这么多角色,我想先为大家表演个角色,请你们来猜一猜。(师用动作和语言进行表演:交通警察)。
2、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你能像老师一样,扮演一个生活中你熟悉或是喜欢的角色,让大家猜一猜!
4、学生表演。
5、师:刚才同学们在游戏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不管是表演的同学,还是猜的同学都抓住了这些角色的特点。你们知道吗?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设计意图: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活动和责任相联系的。
三、情景ab剧: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
(一)说责任:
1、师:你看今天在这里我是一名老师,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生:各抒己见。
2、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
力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3、师:我是老师,你们是„„生:学生。
生:各抒己见。
5、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身边找到了很多好榜样。向他们学习,做好《小学生守则》,你们一定都能成为一名好学生!
6、师:那走出校门,在其他的场合下,我们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课件出示四个场景:家里、超市、公交车、公园)。
7、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这四个场景谈了自己应该怎么做。你看场合不同,我们的角色就不同。在不同的角色下,我们有着不同的责任。(板书:不同责任)。
(二)情景剧表演。
1、师: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那在生活中你能当一名文明的小游客、小顾客、小乘客或是好孩子?那咱们就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2、师:从这几个场景中任选一个,展示生活中的自己。(1、家里。
2、公园。
3、公共汽车。
4、超市。)。
4、小组活动展示。
能扮演好这些角色!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孩子、顾客、乘客、游客、观众几个主要角色,让学生先说一说在相应的场合下应该怎样做,再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场景演一演。在说与演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要求、不同责任。
四、总结延伸:小记者在行动。
1、师:前些天,老师还充当了一次记者,用我的相机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瞬间。(课件)。
2、师挑选几幅讲解。针对一些没有当好自己角色的人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3、师:我们下面来看一位用生命履行职责的好司机吴斌的事迹。(观看视频)。
4、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扮演的角色也多种多样。只有人人都当好了自己的角色,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5、小记者行动:请同学们在课下也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社会调查。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老师以记者身份出示的照片既为后续学生的活动作铺垫,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使整堂课有所提升!
不同场合。
我是谁不同角色不同责任。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十二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通过观察,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活动重点: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活动难点: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意识,在不同场合下当好自己的角色。
活动准备:课件设计总述:
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责任意识相当较弱的情况,如何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设计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给学生自己更多思考的空间,自己在生活中充当过什么角色,做的怎么样,然后适当的进行行为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老师设计的几种场景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大家共同讨论,对日常行为进行正确的行为引导。活动过程:
活动。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还记得他吗?
(板书:我是谁)。
在不同的人面前,他有不同的身份,那环境不同呢,他的身份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公共汽车、学校、商店)。
师:在不同的人面前,不同的场所,刘星的身份会变吗?
活动。
二、议一议。
2、他们又是谁?
师:他会变,你会变,你们身边的人会变吗?你的爸爸妈妈又有哪些不同的角色?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三、利用游戏形式引出下一学习环节。
师: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我们一起来做个抢椅子的小游戏吧!谁愿意参加?(将板凳围成一个圈)四个人围一个圈。音乐开始时大家就围着板凳同一方向转。当音乐停止,就要抢坐在板凳上。没抢到板凳的孩子就输了。
(教师让一个学生找3名好朋友共同参加。)。
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时要求抢椅子,那在生活中我们能跟别人抢椅子吗?
师:看来,在不同的场所,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那么我们责任就各不相同。(板书:责任)。
四、看一看:
谁来说说孙悟空学会怎样做一个文明乘客。
五、辨一辨。
六、议一议。
七、小记者在行动。
我是谁。
对象不同。
环境不同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我是一张纸教学设计篇十三
3、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认真地读一读,相信会读书的孩子就能猜出它是谁。
4、生自由读课文。
5、师:谁能告诉我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呢?指名说(水)。
6、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说。
7、师:这位小魔术师都有些什么魔法呢?谁来说说。指名说。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看它能变什么?
2、指名说(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平时,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云?
4、那小魔术师又是怎么打扮云的?(再读课文)。
5、瞧,小魔术师在不同时间给云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真有趣!让我们一起想象云多变的色彩,美美读这段(注意抓住“披”)。
6、指名读—评读---齐读。
1、小魔术师除了能变“云”,还能变什么?
2、自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说。(雨、雹子、雪)。
3、再读课文,找一找雨、雹子、雪是怎样掉到地面上的?用铅笔勾画有关字词。
4、指名说。
5、课文为什么要用“落、打、飘”?能不能给它们调换一下?
6、理解“落、打、飘”,注意读法。
7、生试读,指生读,评价读。
1、小魔术师不仅会变魔术,你们想知道它平时是怎样生活呢?
2、自读第三自然段。
(1)水平时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
(2)这些生活方式,(穿衣服,披红袍,睡觉等)这些都是谁所具有的?
(3)放录像或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水在这些地方不同的情景,来帮助理解:
水在池子里它(睡觉)安安静静;在小溪里它(散步)慢慢前行;在江河里它(奔跑)流速快,充满生机;在海洋里它(舞蹈、唱歌、开大会)波涛翻滚,气势磅礴。让我们把对这段的理解拟人化些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自由读,评价读。
1、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们想多了解这位小魔术师吗?它具有哪些性格呢?
2、自读第四自然段。
3、指名说(温和、暴躁|)。
4、它温和时会做什么?暴躁时又会做什么呢?
5、分角色读。女生读表现水温和的部分,男生读表现水暴躁的部分。
6、这会你们应该能猜出这位神奇的魔术师是谁了吧?(水)。
7、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8、总结:是啊!水不仅可以变,而且还可以为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它,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它。
10、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小组讨论。
11、学生交流。(重在引导学生提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植树造林,预防水土流失;处理污水;不倾倒垃圾......)。
12、小结: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板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