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10篇)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一
水平四足球单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积极性为目;
2、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队体育精神为宗旨;
3、打造校园足球文化,发展后备足球人才。
二、工作方针
教育局支持、领导重视、班主任和体育组配合,学校出台配套性政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搞好校园足球活动。
三、成立校园足球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四、活动内容和职责分工
1、校内足球联赛;时间:9月-10月份(xxx负责)
2、校际联赛;每周五下午16:00(xxx负责)
3、学校代表队训练:每周一、六、日;(xxx负责)
4、学校足球日:每周三下午16:00—18:00全校学生参与。(xxx负责)
5、体育课中开展足球活动。
五、要求:
1、认真负责,搞好各项足球活动。
2、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
3、选拔足球苗子,有针对性训练;
4、在校内宣传足球活动开展;
六、费用
1、一部分由学校支出、另一部分向西安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申请;
2、积极与企业、社团共建。
七、奖励
1、获得名次班级;(前三名)
2、最佳射手;(一名)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二
1、水平教学计划
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2、学年教学计划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学年教学计划
3、单元教学计划
七年级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计划
4、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就是平常说的教案,教案应该是在学年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订的,而且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新课程理念下,教案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定,常用的有表格式和文字描述式两种。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三
论水平四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摘要:
关键词: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
序:
一、单元教学及单元教学计划的概念 1,单元教学
2,单元教学计划
二、单元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1,单元教学计划与水平教学计划 2,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
三、如何制定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 1,水平四体育教学的特点
1,1水平四学生的特点
1,2水平四课程内容的特点
2,研究典型单元计划范例,学习钻研教材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四
荆门市东宝区青山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水平一)单元教学计划
水平一跳跃单元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陈丽林
上课年级:二年级
一、单元教学指导思想
本单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实施体育课程为出发点。以学生健康发展为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弹跳力为载体,以情景教学方法为桥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营造学生愉快、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满足学生“玩中乐”“导中学”的心理需求,在活泼的课堂中锻炼身体,使身心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教学中,体验成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单元课的总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跳跃为主教材,通过各种跳跃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初步掌握跳跃体育的多种练习方法,由五课次组成。跳跃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低年级教材内容是一些简单的单脚、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法。在课程定位、课程新理念统引下,着重对“合作教学策略”和“创新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在教学中以“启、激、点拨”为主要手段,着力体现教学中思想性、兴趣性、互动性,力求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终让学生在“学、思、练”中体验和领悟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跳跃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喜欢学习别人的运动技巧。自信心强,但有时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还存在着任性,娇气、依赖性强、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他们团体意识逐渐加深,除对个人的竞争有兴趣外,对团体竞争也发生浓厚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
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体育游戏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由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带来: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正确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本单元主要采用的是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我把寓意深刻的故事搬进了体育课堂,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我将音乐、舞蹈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以熟悉的音乐节奏、优美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跳起来、动起来,用不着说教,用不着太多的引导,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就流淌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之中。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增强了体质,又发展了智力,通过生动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入景动情中,主动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模仿力,表现力,使学生沉浸在故事的角色中,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和技能,获得创造性思维,获得良好的品质,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领域目标:通过假设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技能领域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正确的跳跃姿势,掌握正确的跳跃方法,掌握双起双落和轻巧落地的运动技能。
3、健康领域目标:发展下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4、心理健康领域目标:使学生树立信心,体验到在游戏及比赛中学到知识及取得成功的快乐。
5、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安全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双脚起跳,双脚落地。
2、难点:摆臂与蹬地协调用力。
五、单元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示范讲解法、诱导法、保护帮助法、故事情节法、带领法等。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模仿法、游戏法等。
六、教学资源
录音机、小垫子、塑料架、动物头饰、哨子、跑道、呼啦圈、塑料瓶等。
七、单元课次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主题
跳 跃
教学
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跳跃的感受。
2、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正确的跳跃姿势,掌握正确的跳跃方法,掌握双起双落和轻巧落地的运动技能。
3、初步学会简单的跳跃技术,发展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敢于展示自己,增强竞争意识,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
资源
录音机、小垫子、动物头饰、哨子、跑道、垒球等。
课次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
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对跳的兴趣,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敢于展示自己,增强竞争意识。
1、跳单、双圈。
2、游戏:小青蛙过“小河”。
自由散开
自由组合随机分组分6组。
1、自主练习,自我探究。
2、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1、讲解启发。
2、观察辅导。
3、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并组织游戏活动。
第二课
通过模仿动物的跳,学习双起双落的动作,发展学生弹跳力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敢于展示自己,增强竞争意识,陶冶美的情操。
1、模仿动物:如小兔、小青蛙、小袋鼠等。
2、小兔子学本领:立定跳远
3、游戏:小兔子采蘑菇
自由散开
自由组合1、按教师提示学习正确的跳跃姿势。
2、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1、提示学生,分别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跳。
2、讲解示范,学习跳的姿势。
3、组织学生游戏。
第三课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跳跃能力,增强两臂自然摆动动作,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精神,敢于展示自己,增强竞争意识,陶冶美的情操。
1、小蝌蚪找妈妈:立定跳远
2、游戏:揪“狐狸”尾巴
自由散开
自由散开
1、主动参与,逐渐提高难度游戏。
2、创新练习方法。
1、讲解示范。
2、观察辅导。
3、参与学生活动。
4、评价激励。
第四课
通过考核,巩固立定跳的基本动作,提高弹跳的能力,敢于展示自己,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
1、游戏:“石头,剪刀,布”。
2、立定跳考核。
3、游戏:占领碉堡。
自由散开
个人考核
分成两大组。
1、主动参与,提高弹跳能力。
2、尽量跳出自己的水平。
3、参与组内评价。
1、交待要求。
2、语言激励。
3、评价与反馈。
评价
指标
等级
课堂参与情况
技能评价
a
积极参与同伴的练习,用正确的身体姿势与同伴配合默契完成游戏。
动作正确,落地轻巧,身体协调性好。
b
积极参与同伴的练习,能与同伴配合完成游戏。
动作正确,落地较轻,摆臂起跳协调。
c
基本完成动作,与同伴合作不默契,但能完成游戏。.动作不协调,落地不轻巧,摆臂起跳不协调。
教学
反思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把快速跑课变成学生心中的“篮球课”(学生只要听到篮球课开心,听到快速跑就没精神),我深入挖掘教材的愉悦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有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拼搏的精神和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的品质。将课的内容揉和轮胎游戏中,从学生接触到轮胎的新鲜感,第一课时,利用轮胎,进行游戏练习,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快速跑打下运动基础。第二课时,应用轮胎,提高步频、步幅的练习方法和专项辅助练习,让学生对步频、步幅有初步的认识。第三课时,进行专项素质练习,就步频、步幅进行专项练习,让学生的练习有一个巩固的过程。第四课时,对步频、步幅的练习有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跑道上体会纠正和提高技术动作后的练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融入体育比赛和游戏角色中,激发练习热情,通过 “游戏、比赛”进行定格型技术练习和速度比赛,提高学生的途中跑技术,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的品质和团结协作、创新的意识。
课次
课时目标
利用轮胎,游戏帮助学生锻炼快速跑所必须的基本身体素质,帮助学生了解快速跑的基本动作框架,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轮胎,游戏,继续强化步频、步幅练习,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
进一步巩固提高技术动作,并让学生在跑道上体会纠正提高后的技术动作。
知识
了解快速跑的健身价值。
了解快速跑的锻炼方法,和提高的练习方法。
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提高快速跑的练习方法。
快速跑的起跑,加速,途中跑,冲刺的全过程。并在跑道上体会。
技能
提高快速跑的身体素质的运动方法。
了解提高快速跑步频、步幅的练习方法。
巩固提高快速跑步频、步幅的练习方法
将前三节课的练习应用到快速跑的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策略
语言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掌握学练方法,利用挂图引导学生自我练习,勇于展示。
正确示范,语言鼓励,积极评价,参与练习。
自由发挥,自由讨论,相互帮助,友伴型比赛
体育活动课中,进行小组的比赛,应用轮胎进行和种游戏和比赛,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五、学练调整
1、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自我展示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课中练习的效果,及时调整进度与要求。
《快速跑》课时教学计划
(二)
一,学练内容:
1、途中跑技术及提高短跑能力。
2、愉悦身心游戏。 二,学练目标:
1、理解提高途中跑能力的关键和练习方法,了解和强化身体素质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情绪饱满,能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创编游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团队合作,愉悦身心,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过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组 织
情 景 导 入
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任务。
3新课导入。
1、教师检查着装。
2、教师布置学练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应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开始上课。
1、快速整队
2、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想象情景。鼓励自己。
3、学生新奇感、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 ××××× ××××× ○○○○○ ○○○○○ △
激 发 兴 趣 趣
1、慢跑热身学生分散到圆上。
2轮胎操,活动各关节。活动手臂、腰、腿等身体各关节
1、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练习。
2、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3、讲解活动方法,语言风趣,有指导性。
4、组织练习
5、及时评价,宣布结果
1、学生认真听讲,并领会练习方法。
2、游戏时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
3、活动充分,在轻松自如中完成各关节活动。
发 展 运 动 能 力
一,途中跑技术
1、摆臂练习在牵引中完成摆臂,教师进行个别纠正。
2、牵引跑(注意摆臂)
3、背向速度比赛
4、步频、步幅辅助练习
5、快速跑途中跑技术
一、途中跑技术导入 引导学生:影响快速跑的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步频、步幅)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出示挂图,小组长组织学生观察短跑名将短跑的图片,以口诀的形式表达重点:一倾二摆三蹬地,二、各项辅助练习组织
1、组织学生模仿练习2,观察练习并及时纠错 3,集体纠错并及时评价 4,组织练习并进行个别纠错。5,鼓励学生巧妙利用手上的轮胎进行步频和步幅练习。
1,用心观察挂图并记住口诀。途中跑
2、围绕重点尝试练习步频练习步幅练习2,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相互及时纠错并巩固练习。3,理解比赛规则和方法。4,给自己鼓劲为自己加油,力争赢对方。
集中在圈上散点练习。
游 戏 活 动
游戏;造桥过河 学生分四组,在遇到小河时,利用手中的器具造桥过河。规则:巧妙的利用手上的轮胎和集体的力量协调配合,快速地造桥过河,学生不得在轮胎外,否则判败。
创设游戏情境,快用轮胎和集体的力量逃到对面的岛屿上去
1、听从小组长组织游戏 要求: 注意力集中,反应快、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
××××× ××××× ○○○○○ ○○○○○
恢 复 身 心
1、放松跳跃,根据节拍开合两腿。
2、小结本课。
1、放音乐,语言提示放松。
2、小结本课内容
3、布置课外锻炼作业:编轮胎健身操,下一课展示并评比。
4、布置学生收还器材
1、在音乐的氛围中听提示进行全身心放松
2、谈谈对本课的体会。
3、收还器材 ××××× ××××× ○○○○○ ○○○○○ △ 场地器材
废旧自行车内轮胎 挂图、录音机 课堂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快速跑》课时教学计划
(三)
二,学练内容:
1、途中跑技术及提高短跑能力。
2、愉悦身心游戏。 二,学练目标:
1、学生能掌握途中跑提高练习技术动作,继续加强步频、步幅练习,进一步了解和强化短跑身体姿势及途中跑动作。
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学习情绪饱满,能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创编游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团队合作,愉悦身心。
教学过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组 织
情 景 导 入
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任务。
1、教师检查着装。
2、教师布置学练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快速整队
2、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想象情景。鼓励自己。××××× ××××× ○○○○○ ○○○○○ △
激 发 兴 趣 趣
1、慢跑热身学生分散到圆上。
2、小组展示创编轮胎操并要求进行推广比赛。
1、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练习。
2、讲解活动方法
3、小组长共同讨论轮胎操的命名,教师积极肯定并引导。
4、组织练习
5、及时评价,宣布结果
1、小组长带大家做自编轮胎操场,评出创新奖和最佳学习奖。
2、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认真练,认真学。
3、争做胜利者有不服输的精神,为团体争光。
发 展 运 动 能 力
一、途中跑技术专项素质练习。
1、摆臂练习
加强摆臂力量和速度,比赛:摆臂次数最多的组为胜。
2、牵引跑,背向速度比赛(注意摆臂)比赛:牵引跑拔河,看谁先把对手拉出2米
3、步频、步幅辅助练习接50米跑。
4、快速跑途中跑技术
讲解练习注意事项
1、摆臂有力
2、牵引跑注意摆臂的同时要在跑动中必须腾空,否则犯规,拉出2米为胜利。
3、教师与体育骨干共同组织。
途中跑
1、围绕重点尝试练习
步频练习
2、理解比赛规则和方法。
3、给自己鼓劲为自己加油,力争做得最好。 ××○○ ××○○ ××○○ ××○○ ××○○
↓↓↓↓
步频,步幅练习
50米跑
游戏;脱险 学生分四组,在遇险时,如何脱险
规则:巧妙的利用手上的轮胎和集体的力量进行逃生。
创设游戏情境,快用轮胎和集体的力量逃到对面的岛屿上去
1、听从小组长组织游戏 要求: 注意力集中,反应快、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
××××× ××××× ○○○○○ ○○○○○
恢复身心
1、放松跳跃,根据节拍开合两腿。
2、总结1、放音乐,语言提示放松。
2、小结本课内容
3、布置课外锻炼作业:练习支撑高抬腿,4×10米往返跑。
4、布置学生收还器材
1、在音乐的氛围中听提示进行全身心放松
2、谈谈对本课的体会。 2. 收还器材 ××××× ××××× ○○○○○ ○○○○○ △
场地器材
废旧自行车内轮胎 挂图、录音机 课堂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快速跑》课时教学计划
(四)
三,学练内容:
1、途中跑技术及练习,测试、比赛看谁动作最优美。
2、游戏。 二,学练目标:
1、学生能掌握途中跑技术动作,强化短跑身体姿势及途中跑动作,并应用到实践中。
2、进行完整的快速跑的过程练习。能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在游戏比赛中与他人合作探究,以共同完成学练任务,在竞争中获得乐趣。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团队合作,愉悦身心,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教学过程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组 织
准 备 部 分
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任务。
1、教师检查着装。
2、教师布置学练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快速整队
2、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鼓励自己。××××× ××××× ○○○○○ ○○○○○ △
激 发 兴 趣 趣
1、慢跑热身学生分散到圆上。
2、轮胎操,活动各关节。活动手臂、腰、腿等身体各关节,应用自编的操。练习。、集中注意力 3
1、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练习。
2、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3、讲解活动方法
4、组织练习
5、及时评价,宣布结果
4、学生认真听讲,并领会练习方法。
5、游戏时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灵敏。
6、争做胜利者有不服输的精神,为团队争光。
发 展 运 动 能 力
一、途中跑技术强化练习。
1、摆臂练习
2、牵引跑(注意摆臂)
3、背向速度比赛
4、步频、步幅辅助练习快速跑途中跑技术
二、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冲刺跑。
1、加强练习,巩固提高练习。
2、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
3、学生练习,教师纠正(个别纠正和集体纠正相结合)
1、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讲,教师可以辅以反应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集中在圈内向圈外练习。
游 戏
规则:分两组。每组一个学生追,所有同学跑,巧妙的利用手上的轮胎,只有8个轮胎在场地上,轮胎内只能有一个学生,当一个学生想进入轮胎内时,别一个同学必须出来。
教师做好裁判工作,学生不能跑出规定的范围。注意及时有效的调换追的同学。各小组长负责本组同学被抓的情况。
1、听从小组长组织游戏 要求: 注意力集中,反应快、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
恢 复 身 心
1、放松跳跃,根据节拍开合两腿。
2、总结
1、放音乐,语言提示放松。
2、小结本课内容
3、布置课外锻炼作业,加强快速跑练习。
4、布置学生收还器材
1、在音乐的氛围中听提示进行全身心放松
2、谈谈对本课的体会。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六
数学四年级下学期单元计划
汪春芳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能合理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也就是说,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是运算的基本性质,可作为推理的依据。如根据运算定律来证明运算的其他性质,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证明运算法则的正确性,等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九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
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课时安排:十四课时教学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三角形
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是在基础上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具备以下特点:
1、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3、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操作、判断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课时安排: 六课时教学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口算,小数连加减小数混合 运算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 整数加、减法及理解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中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口算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本单元需要强调的是计算正确率问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课时安排: 六课时教学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本册教材统计这块安排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统计在实验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教材的编写上总体来说步子很细。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计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视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市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路线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划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2讨论的是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形。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总复习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 :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四课时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七
第 四单元 比例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4.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反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 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5.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6.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7.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广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应用三部分内容。其中比例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里,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比例是小学数学研究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算的发展。比例知识,反映了生活和数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蕴涵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以及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单元课时安排
1.比例的意义---------------1课时 2.比例的基本性质----------1课时 3.解比例-------------------1课时 4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练习-------------------------1课时 5.正比例--------------------1课时 6.成正比例关系图像----------1课时 7.成反比例的量--------------1课时 8.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练习课2课时 9.比例尺--------------------1课时 10.解决问题----------------1课时 11.比例的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课时 12.练习----------------------1课时 13.整理与复习------------------1课时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八
天镇县第六小学教学水平实施方案
根据天镇县科教局《关于印发《天镇县中小学、幼儿园目标管理考评方案》的通知》【天科教字【2018】5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我校开展“以落实教学目标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我校将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核心,确立目标,严抓教学成绩奖惩制度,做好四项工作。
1、一个核心:以教学工作为核心,高举教学质量大旗,明确我校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全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
2、教学目标:整体提升,力争使我校教学质量进入全镇中等位次。
3、奖惩制度:教学成绩奖惩制度
4、四项工作:即抓队伍、抓教研、抓课堂、抓辅导。
三、奋斗目标
小学教育全面生动发展。强化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养成教育,提高课改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提升高分人数,力争各年级成绩在全县同类学校处于中游水平,全面提高“三率一平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水平。
四、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
近年来,我校注重教学常规的管理与落实,坚持一月一次全面检查、一周一次抽检和领导视导抽查相结合,有检查必有总结,有总结必有通报,在检查与通报中,使每位教师看到成绩,明白不足,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向扎实的常规要质量,并把每次常规检查的结果与教职工绩效量化的教学过程性考评挂起钩来,促使每位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以教研作支撑,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以教研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工作思路,为此除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外,还加强了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为保证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每次教研,都做到有研究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发言材料,有教研记录。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方向,研究教材教法,寻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再由每位同志结合教学实际,写出个性化的教案。为了检验各组备课情况,学校领导采用“听课推门制”,每次听课前做到“三不”,即“不论课别,不分课型,不提前打招呼”。领导每听一节课,都要认真评课,并检查教案,看上课与备课是否相符、上课与“学讲计划”新理念是否相符。对一些青年教师,我们采取跟踪听课制,连续听一周或更长的时间,促使其不断进步。
3、根据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1)、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课堂,所以我们将针对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作文指导课、讲评课教学及数学课的应用题教学、数学广角教学等进行自下而上的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先在教研组内进行备课、说课、讲课、听课,多向学校推荐优质课教师,学校统一组织评委,开展学校以听评课研讨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2)、典型引路,开展示范课活动。
我们将采取了名师带动、骨干示范、人人展示的一系列举措,由点到面全面开展。所谓名师带动就是由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说课、讲课、评课的主讲,除自身上好观摩课外,还要做好其它教师的指导工作,发现典型,培养骨干,树立课堂教改新秀。所谓骨干示范即评选和确定一部分课改成效显著的教师定期担任示范课主讲,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所谓人人展示即要求每位教师每每学生至少上两节能够体现“学讲方式”的公开课。学校组成指导小组,一个一个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促进课堂效益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3)、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在担任新的年级新的学科的教师中,为使他们尽快融入队伍,尽快熟悉教学教法,尽快把握课堂教学,我校将在典型引路,骨干示范的基础上,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课活动和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通过听、讲、评,帮促使他们尽快成长,缩小班级间质量上的差距。
4、加强过程性质量检查与分析,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质量检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除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外,还加大力度进行周周清、单元清,每次考试过后,每位教师要针对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召开质量分析会,通报数据,明白位次,分析会上,成绩优秀者说经验,落后者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学校领导跟踪视导,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我校将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结合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语文背书比赛、书写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计算能力比赛、应用题分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继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学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会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同心同德,凝神聚力,突出教学的中心位置,真抓实干,稳定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九
推行“单元四段”教学模式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构建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为目标,大力推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教学特点,体现个学科的学习规律,围绕教育局“单元四段”教学推广有关指导精神和学区中心校的具体安排意见,精心组织认真谋划,力争使“单元四段”教学法早日在我校全面推广和普及。
二、具体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将“单元四段”教学法作为我校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使全体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单元四段”教学法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借学区中心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的东风,我校要及时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广泛争取全体教师的意见、及时布置开展专项活动。今后一个阶段内反复学习“单元四段”教学法的有关教学理论;结合教学案例、积极实践、克服保守意识、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倾注全力、从思想上认识到位、在行动上积极实践、在推行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单元四段”教学模式。
2、把握内涵、积极实践。把“单元四段”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单元四段”教学模式是我县本土化教学的改革和试验的结晶,在理论内涵上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有育人责任的教育文化,是一种尊重个性、塑造人格的教育模式,是成人与成才并重的教育
范式。他注重了教学相长、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有其突出的特点。我校教师一定要把握以上“单元四段”教学模式的内涵,在反复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大胆摸索,选择更具有小学特色的班级先行摸索试验、召开阶段经验交流会、总结实战经验扭转行动上的偏差。
3、树立典型、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集中精力从一个年级入手逐步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单元四段”教学模式,以免出现理论上的误解、行动
上的偏差、克服盲目性,慎重而且精准的开展此项工作。首先要确立各学科的试验带头人、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教研组的优势,决定各学科教研组长率先进行做实验的引路人,就其中的一段(合作准备)做专题研究和实验。实验对象语文、数学、英语在五年级进行,科学在四年级进行。
4、及时汇报、请示,注重专业引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做好此项工作。
“单元四段”教学模式的推广是在我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先进学校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于引领全县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新生事物和新的教学理论对于我们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来说是比较生疏和深奥的。因此,我们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请示汇报,更要采取虚心的请教态度,力争取得中心校研训室的大力支持,请专业人员来我校具体指导工作:进行专业讲座、专题引领,上好观摩课、示范课,另外在保障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组织一支业务素质强、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到木
兰实验小学或县城小学去听课、观摩。
三、工作措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此项工作,使“单元四段”教学模式及时在我校开花结果,我校要切实抓好此工作落实,其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推行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指导和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严肃执行学校的推广制度,在此项工作中对于无故不参加活动和有推卸怠慢行为的教师和有关人员除严肃批评外,每少参加一次全校性或教研组组织的活动按旷课半天计算,对由此此项工作而引起全校推行普及造成重大影响的人员年末不得评优评模。
3、为了更好地鼓励和支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积极参加活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教师,除力争向上级推荐外,要在学校师生中给予表扬,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经济上的奖励,在年末评优评模中优先考虑和照顾,并在绩效工资落实中加以体现。
4、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推广试验阶段,学校将不惜任何投入,对于外出学习培训的相关人员学校除及时协调个人的工作外,一定要在经费方面给予及时足额的补助。对于购置有关的录像资料、教学理论书籍方面也要加大投
新地小学
10、5、11
体育课水平四单元教学计划篇十
大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亿以内数,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
2.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
3.本单元突出数的概念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原理,培养数感。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以及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多方面来全面认识数。教学内容的呈现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如:读、写数的法则与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讨论得到。由此可见,本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都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接触面广、独立性强、善于观察和发现、乐于动手操作等特点,而且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过比万更大的数,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大数的读、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数位、数级增多,情形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四、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老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通过一定的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制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认识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大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1 亿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 亿以内数的读法.......................................................1课时 3 亿以内数的写法.......................................................1课时 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5 多位数的改写.........................................................1课时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1课时 7 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8 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 9 用计算器计算.........................................................1课时 10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教材分析
1.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以前认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若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能方便地表示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实际面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数学有较浓的兴趣,思维较活跃,好动,想象丰富,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所以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索、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计算、观察、推理和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利用数据资料、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建议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和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2.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五、课时安排
公顷和平方千米..........................................................1课时
角的度量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2.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 “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现在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
1.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老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因为它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少,课时也不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老师同样需要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的概念就比较抽象,教学时很难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数学中所学的“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没有粗细的,“面”是没有厚薄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都能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有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角”等时常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干扰。因此,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材中的许多结论,如“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以及量角和画角的步骤等都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在练习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形的研究,贯穿始终的恰恰是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就可以渗透极限的思想,渗透猜想和验证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1 线段、直线、射线.....................................................1课时 2 角的度量.............................................................1课时 3 角的分类.............................................................1课时 4 画角.................................................................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是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之前学生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变成了三位数乘两位数。
2.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和估算的一般方法。本单元的内容在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惑。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四、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所学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过,属于旧知推新知,学生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推导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字符号去表达它们。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有逻辑地联成一体。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的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五、课时安排
1 2 3 4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1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1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即平行与垂直(具体包括:认识平行与垂直,画垂线的方法与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及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二是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3.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梯形在这是第一次正式出现,继续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4.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主要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初步认识了四边形的知识,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四边形的表象,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画图、推理等手段来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进行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四、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育要求之间的矛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这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平行与垂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等知识点。一方面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的数学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为此,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学生出发,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补充一些内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教学时,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乃至对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如果把“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就不难发现它的学习既需要以直线及角的知识作基础,同时又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尽管教材在素材的选择上尽可能地提供了一些现实背景,设计了一些学以致用的习题,如借助运动场里的一些活动器材引出垂直与平行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怎样测定立定跳远的成绩、怎样修路最近等。但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必要的充实和拓展,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4.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这一单元涉及许多作图的内容,如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等。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对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
1平行与垂直............................................................1课时 2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一).................................................1课时 3 垂线、平行线的画法(二).................................................1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课时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教材内容的编排加大了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探索和思考的空间。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教材把这部分口算内容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
2.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在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3.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4.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5.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6.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之后,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
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数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所需要的教学。教材为学生学习除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时,应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化角度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观察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地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时安排
1 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1课时 2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一)..............................................1课时 3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二)..............................................1课时 4 试商..................................................................1课时 5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课时 6 商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1课时 7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条形统计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教学要求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数学广角——优化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由一个生活情境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教材通过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理论。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2.优化思想也就是运筹思想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运用了,比如战国时期的“田忌赛马”就是对策论的应用。对策论是优化的一种,它研究的是竞争的双方采取怎样的策略能战胜对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育比赛中像乒乓球团体赛时,如何安排选手的上场顺序,就要用到对策论的方法。教材由“田忌赛马”的故事来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这个故事学生都听过,但并不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的,这里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建议
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一看到问题就都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使用运筹、优化和对策论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五、课时安排
1 烧水问题..............................................................1课时 2 烙饼问题..............................................................1课时 3 田忌赛马问题..........................................................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