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热门19篇)
报告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他人传达特定的信息和结果。它通常以清晰、简明的语言和结构呈现,以便读者可以迅速理解。报告的目的可以是记录、解释、分析或评估某种情况、问题或现象。通过写报告,我们可以分享我们的观察和研究成果,促进沟通和决策的过程。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以在报告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报告,包括工作报告、学术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祝大家在撰写报告时取得好的成果!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一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为全面掌握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近期,对全镇21个村,5.8万人,10类人才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据调查,全镇共有农村实用人才51人,占全镇农村总人口的1%,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镇农村实用人才51人中,生产能手有2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14人,养殖能手有11人;经营能手21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1人;农村经纪人8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2人;能工巧匠有3人;其它类人才2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34人,占全镇实用人才的66.7%;高中(中专)的8人,占15.7%;大专以上的9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专业职称。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镇有25人,其中种植业14人,养殖业11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江心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07年2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带头应用良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获得较高的产量。踊跃向国家售粮,2007年获得安徽省农委、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机管理局联合表彰和奖励,并被东至县政府评为十佳种植业大户,同时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江心村张冬明在发展粮食生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池州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价低,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东至县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订单生产3万亩,带动1万余户增产增收。先后获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科技企业,董事长程根生,获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瓦垅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方村村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新军村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二
按照组织部人才科要求,为切实掌握我镇紧缺急需人才的基本情况,大力推进人才兴镇战略的深入实施,我镇成立了人才情况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调查总结我镇近年来的人才工作相关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并紧密结合我镇实际,提出我镇在2012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大坪镇基本情况
大坪镇地处普宁市西南部,毗邻陆河、陆丰、惠来等县(市),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13万亩,耕地面积12398.5亩。下辖12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有62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4432户,总人口3万多人。农业特色突出,是普宁青梅、青榄主产区之一,逐步形成了以青梅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素有“小山城”的美誉。
二、大坪镇人才队伍资源现状
截止2015年3月,全镇有各类人才392人,全镇约每76人拥有人才1人。其中:
2、经营管理人才:65人,女21人,大学本科及以上8人,大学专
科及以下77人,35岁及以下28人,36岁及以上37人;
5、农村实用型人才:183人,女39人,大学本科及以上0人,大学专科及以下183人。
近年来,我镇农村基层人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层人才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对基层人员的管理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我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也带来负面影响。人才老龄化,部分人才流失,大量农村基层人才外流,造成我镇基层人才短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我镇农村基层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围绕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谋划推进人才工作。组建人才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党政办、劳保所等单位组成的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科学建立了青年人才库,并将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立人才工作框架。
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多个范畴,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使用、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做了规定,增强了我镇人才工作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三)确立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我镇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全镇人才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并确立了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1)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党委政府、各建制村、企事业单位变“管人”的观念为服务的观念,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努力营造强大的舆-论环境、宽松的政策法规环境和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主动引进人才。对党政人才要着力培养驾驭全局、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领导和行政能力;对企业管理人才要着手培养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品质的管理营销能力;对专门技术人才要着手培养技术创新、研发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村干部要着手培养驾驭领导、应对突发事件、与群众打交道等能力。按计划逐步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提高建制村干部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此外,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学”的引才思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重点工程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3)坚持六类人才一起抓。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坚持党政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类人才队伍一起抓,努力、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满足我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的人才队伍。一是储备人才。镇政府每年准备一批人才储备基金,每年从愿意留在镇里工作的大学生队伍中选拔一批储备人才,根据所学专业分别输送到政府机关、学校和农村。二是掌握一批各类人才。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建立人才档案,实施动态管理。三是表彰奖励优秀人才。每年在政府财政中抽取一部分资金,评选一部分优秀干部、优秀企业家、优秀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并进行广泛宣传,在全镇逐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基层人才流失问题的客观原因
1、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部分人才外流,造成人才流失。我镇平均每年有10000人左右常年在外务工,接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近1500人掌握一至二项专业技术,他们怀揣过硬技术到流沙市区和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城市务工经商,给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却给家乡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
税费等,不愿回乡创业,回归工程十分艰难。
3、一些学有所成的大中专毕业生,追求大中城市的优越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不愿回乡搞家乡建设。家乡的住房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生活单调、小孩接受教育条件差等诸多因素,对其没有吸引力。
4、由于我镇属于贫困山区,镇村两级收入较少,特别是村级“三提五统”取消后,每村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发放困难,部分40岁以下的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难以坚守清贫,辞职外出经商或务工,不同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5、乡镇七所八站工作人员,他们各有不同的专业特长,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工资难维持“家属下岗,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岗位,抛妻别子,远走他乡。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的人才挖走。第三,市以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局委,经常招收公务人员,人往高处走,一些符合条件的拔尖人才,勇跃报考,一考就成,谁也不敢阻拦,无可奈何被上级钓走。
2、用人机制的弊端影响人才队伍的健全。
政府的用人机制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明朗的阳光也有其阴暗的一面,用人唯亲或用人失察时而有之。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往往不被重用,千里马无缘伯乐。相反,一部分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人,利用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不良优点,往往赢得上级的青睐,被安排在重要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挫伤了真才实学者的积极性,愤而走之,二来贻误了工作,给镇村两级组织带来不利后果,形成恶性循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五、我镇人才队伍建设的下一步打算
1、以情感人,留住人才。
重新竞争机会,让其感动,为我效力。
2、利用政策,招来人才。
一是利用国家和地方已出台的涉农人才政策,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其发挥优势,协助村“两委”发展村域经济,搞好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实施回归工程,优化环境,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吸才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吃亏,敢于让利,谋求“双赢”,树立安才、亲才、护才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别人图利益,我们图发展。三是多措并举,让现有人才招来人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边远穷地区,条件虽苦,但苦中有乐,扎根山区,也能实现人生的理想,有些现有人才已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让这些思想已认识到位的人才,多方联络,跟踪追击,让他们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队伍中来。
3、改善条件,稳住人才。
人才来了,如何让其安下心来,扑下身子为我服务,就需要政府改善各方的条件,稳住人才。一是改善其发展环境,由政府出面协调,在征地、劳动力、税费、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其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二是对于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提高工资待遇,让其享受与大中城市同样或基本一样的待遇。三是提供其发展保障,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发展的和谐空间,减少干扰,变换政府领导者为服务者的角色。对影响或干扰投资者的利益的人或事,轻者批评教育改变方式,重者打击处分重新决策,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人才工作中,**县认真贯彻落实区地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工作的原则,紧紧把握“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完善并积极贯彻落实《**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县发展稳定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1
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原则,改善结构,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以政府机构改革和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科学配备领导干部。在具体的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严格遵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注重民-意,严肃纪律,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点关注和培养基层一线干部,尤其注重增加35岁以下年青干部、妇女干部在领导班子中的比例。机构改革以来,我县共提拔*名本县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提拔任用了***名科级及副科级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目前我县以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为契机,乡镇领导班子已经全部配齐、领导职数全部配满,乡镇领导班子中有选派干部、有县直机关委派村支部书记、有大学生村官,部队伍年轻化、班子配备科学化不断加强。机关和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与09年相比,35岁以下年轻干部比例由27.6%上升到35.1%,妇女干部从12.6%上升到15.5%,大专以上学历由58.8%上升到75.8%。
2
感情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尽可能改善基层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四)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年年初,组织部都组成工作组到16个乡镇进行考察测评,按照数量与质量并重、管理与使用并举的要求,不断完善后备干部的培养与管理体制。一方面不断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力度,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和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目前我县后备干部库共有正科级后备干部**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名。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行动计划,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党政领导机关,并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机关年轻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对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体制。每年组织部对后备干部进行2次考察和民主测评工作。重点考核后备干部的理论学习、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和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考察结果作为培养、使用、调整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
3
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干部培训体系,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和考察学习制度。在每年常规干部培训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党政考察团,分期分批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先后到上海、江苏南京、苏州、浙江杭州、重庆以及四川成都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转变观念。通过考察,领导干部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管理经验,拓宽工作思路,提升领导能力,促进了全县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是不断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先后就全县干部职工作风和纪律建设,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请销假制度》、《干部职工休假制度》、《干部职工上下班制度》、《干部职工外出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做到用制度管人,用纪律约束人。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考核,对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纪违规的干部进行依法处理。逐步建立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六)大力弘扬先进,奖励优秀人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取得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奖励,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县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和我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不足。全县人才总量截至到目前为止仅为****人,全县总人口**万余人,仅占总人口数的**%,远不能满足我县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专业结构来看,我县教育和卫生系统专技人才有**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而农林水系统专业人员仅***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从区域分布上看,我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而乡镇严重匮乏。例如从卫生系列人才来看,我县医护人员共有***人,其中县卫生服务中心有***名医护人员,***个乡镇卫生院仅有***名医护人员。平均每个乡镇院仅*人;农牧、畜牧人才来看,我县农牧、畜牧共有***人,其中县有***名,16个乡镇农牧服务中心仅有***名。平均每个乡镇农牧服务中心不足***人。从行业来看,我县公务员***名,但财会、统计、环境保护等专业仅***人,远远不能满足芒康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行政管理部门中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现状来看,维稳形势严峻,我县总人口有****万余人,政法干部仅****名,每*****人中仅1名政法干部,人才力量严重不足。
(三)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随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外流,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我县流失人才数达****人,其中党政人才****人,专业技术人才****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
(四)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为人才服务不到位,对人才没有足够的重视,人才的潜能发挥不足;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人才层次提高慢;三是“专才不专”,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行政工作,专业技术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人才,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努力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把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规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按照“党管人才”要求,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做好人才资源状况的摸底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制订和完善人才规划,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提出有力度、可操作的工作措施。要从实际出发,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目标要求来规划人才。要立足于本地,以培养适用人才为主,努力改善人才环境。
(二)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着眼于提高实践“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懂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着眼于教育和培养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要积极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加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施分类培训,注重实效。党政机关管理人才的重点是提高文化层次,开展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着重强化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措施,做好各类高层次人才体检、定期走访慰问等服务工作,努力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服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三)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一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依靠人才作为支撑,人才队伍发展要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队伍的规模扩大、素质提高、结构与布局调整都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立足点。二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三要切实保护好现有人才。要把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既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要保护他们的创新热情。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需要,破除各种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有助于人才良性流动,与芒康经济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人才服务、管理、运行体制。进一步营造宽松的人文、人际环境,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在我县进一步形成。
(五)进一步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市场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题公平竞争、人才自主择业人人才流动配臵机制。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臵。认真执行和完善机关干部到村工作有关制度,鼓励机关干部到农牧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任职或挂职,充分整合各类高层次人才资源,组织高层次人才服务团深入农牧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为掌握县域人才真实发展情况,大力推进人才兴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局成立了由耿建铭局长为组长,王建成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宝刚、工考办主任韩常乾、人事科长韩喜源、就业局长杜英为组员的人才情况专题调研组,自4月初开始,调研组通过走访全县重点企事业单位,深入调查总结我县人才工作近年来工作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和成因,并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关于加强我县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县人才工作成果
近年来,我县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我县人才工作坚持由书记亲自挂帅,在组织部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把人才工作列入和组织部的年度工作要点和日常工作,常抓不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县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出台了《定兴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人才工作的文件,从政策和制度建设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每年把人才工作各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范围,加大对人才选拔、培养、教育等专项经费审批力度。今年以来,逐步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备建设“人才家园”项目,做好引进人才的保障工作,筑巢引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好高技能人才的家庭生活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2、创新工作机制,盘活现有资源
我县加大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重用,积极树立专业技术人才先进典型。同时加大对科技拔尖人才、国家和省级的优秀教师、医师、工程师、农技师、畜牧师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推荐和审报工作。以教育专技来说,近五年来,全县共评定市级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和魅力教师56人,市级名师29人,市级优秀支教教师32人,市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16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省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2011年4月,根据《保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保定市教育局2011年4月19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视频会议精神,教育局又出台了《定兴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就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掀起了“修德强能树形象,尽职奉献当楷模” 的师德师风建设新高-潮,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广阔平台。
一是积极落实政策,共为符合条件的209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失业补助金39.6万元。为他们后期就业提供了生活保障,使失业保险金起到了“安全阀”和“减压器”的作用。同时邀请市局相关领导来我县授课,重点讲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再就业政策。通过培训,广大高校毕业生认清了形势,转变了观念,找准了方向。
位,组织长城、大迪等企业参加了在河北农业大学举办“保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专场招聘会”,把人才引进来;二是对我县毕业高校生开展了调查摸底。通过下发文件、电视公告、村内广播等形式发布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公告和宣传相关政策,使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了解登记地点、登记办法和相关政策,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我局进行求职登记,共有613人填写了《河北省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卡》,并组织他们参加“保定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专场招聘会”,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全面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我局认真作好农业和农村人才培训基地的认定工作,仔细核查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格情况、培训场所情况、教学设施设备情况、实训基地和师资情况、积极面向各类培训单位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项目招标,2015年以来,共组织在岗职工,农民工,技工,大学生技能培训,农村经纪人培训班等各类培训14期,培训各类人员11000人。完成引导性培训2900人。支出培训经费15万元。
5、提供优质的人事人才代理服务
为解决好我县流动人才和县内企业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我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减化人事代理业务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近年来,我们为210家单位和1750名流动人才办理了人事代理,对符合评定职称和资格考试人员及时进行考评,同时还及时做好调整档案工资,出具婚姻状况证明,办理人事调动等实施配套服务,基本上满足了代理对象的需求。我局工作人员文明热情的服务态度,良好宽松的管理环境,深受广大代理对象的依赖,使他们在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有更大作为,更好地回报社会。
二、我县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我县近几年来在人才工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就全县人才工作整体而言,目前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
1、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理想,高层次人才缺乏。 在人才总量上来看,我县现有的各类人才总量约6788人(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41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2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74人,其它专业技术人才500人),只占我县总人口数的1.1%,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90人,高级职称以上694人,35岁以上1820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屈指可数,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人才凤毛麟角,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适用人才、技能型蓝领人才紧缺。人才的产业、行业和区域分布也不均衡,人才大都集中在县城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乡镇党政机关、学校和医院。
在结构构成上来看,以我县义务教育为例,教师年龄偏大,学
74.8%,2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只有3名。个别乡镇师资年龄严重老化。如高里乡教育中心36岁以上的教师有252人,占86.3%;46岁以上的教师121人,占41.4%。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导致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人才层次上来看,以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例,相关专业人才
数量仅为74人,与我县积极发展的农业绿色基地目标很不相称。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1人,具有高级称职的8人,仅占农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0.8%。缺乏公认的学科、技术带头人。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我县农技人员中传统产业方面的人才多,蔬菜、花卉、食用菌、水产等人才少,而且知识结构单一,服务面狭窄,不能很好适应农民技术多样化需求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知识老化,后备力量缺乏。我县现有的高学历人才中,大部分是1993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基层经验丰富,但所学知识已经老化,又由于参加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机会少,知识更新速度慢,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毕业的大学生又因为编制原因进不来,人才队伍日趋老化,存在后继乏人现象。服务手段不健全,科技推广效果不明显。当前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总体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状态,县、乡、村三级网络中,乡镇一级已基本停顿,工作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主要服从于乡镇的统一安排,农技推广工作则无暇顾及;村一级队伍大部分空白。
3、人才市场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人才资源配臵效应还不够明显。
硬件建设滞后,业务开展广度不深,信息化程度不高,造成人
才市场竞争力不足,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发展。
4、人才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能上能
下、能进能出的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一些富余人员出不去,一些紧缺人才因没有编制进不来,影响了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现行的考评考核体制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分配未能向优秀人才有效倾斜。
(二)问题的成因
1、人才观念亟待更新。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
有时间再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从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的变相流失。
2、人才工作机制不活不健全。一是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县只有
斥工作岗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导致人才进不来,庸人出不去。三是忽视人才培训工作,有些单位重引进轻培训,导致人员的水平、层次上不去。
3、环境不够理想。一是硬环境不足。我县的城市规划、市容市貌、卫生绿化、文化医疗以及教育设施等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形见绌,致使许多人才不想来,来了也不想久留。二是软环境不优。全社会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力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地方存在严重的排外思想。三是待遇不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大部分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有些单位因种种原因,不能兑现引进人才时的承诺,致使引进的人才不安心工作,要求调离或不辞而别。工业企业员工工资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差甚远,许多外来人才另寻出路,许多本地人才更是想方设法另谋高就。
三、加强我县人才工作的建议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实现定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关键时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以更开放的政策,更灵活的机制,广泛吸纳和大力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定兴发展靠人才”的思想。树立系统开发人才观念,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树立知才善用、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克服人才使用中的“近视病”与“武大郎开店式”妒才心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念,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克服只唯文凭不重视实际技能,只论资排辈不重视创造力的不良作风;树立全县一盘棋,推进良性流动的人才观,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意识;树立广纳人才观念,既重视开发利用本地人才,也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克服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风。
造一个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五是加大县财政人才资源开发资金的投入,并随着今后每年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同时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六是切实关心爱护各类人才。建立县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建立人才健康档案,建立人才定期体检、带薪休假、定期疗养制度。各级用人单位要尽可能为从事科研工作的高级专家提供必要的科研设备和经费。
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合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实行人才重点突破,广开渠道,简化手续,减少环节,开通引进人才智力的“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经济建设中的人才瓶颈问题,要重点引进以下几类紧缺人才:一是我县工业主导行业及农业优势产业开发的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二是高新技术人才;三是适合行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对紧缺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高精尖人才,加大引进政策的刚性,敢于突破常规,舍得花钱,面向全国全省高新聘用。亦可采取柔性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推行“人才持股”的股份制模式,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咨询服务、成果转让、参与收益分配等方式方法引进人才,行政隶属关系不变,来去自由,只求为定兴的发展献智出力。凡来定兴就业、创业的各类人才,实施“人才家园”工程,本人及家属、子女、直系亲属的户口可以直接落在定兴城区,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社保医保、子女入学、住房购臵等方面与城区常住人才同等甚至优于对待。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体现不同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机制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自主权,鼓励分配向富有实绩、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五)广泛沟通联系,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征用、融资贷款以及住房购买、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优惠促回归、亲情感召促回归、环境优化促回归”,实施“凤还巢”工程。对那些为家乡发展出点子、支持家乡发展的和返乡创业的定兴籍人士,应大力宣传,推崇有加,努力激发其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带回资金、技术和项目,推进定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六)坚持用好的方法培养人才。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逐步建立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人才培训和技能实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二是“请进来,送出去”,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特别是组织教育、卫生、农业、民营企业等部门和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短训等形式培养大批专业人员。三是选派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转化。
(七)拓宽资源平台,建立人才市场体系。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以定兴人才市场为龙头,以“定兴人才网”为纽带,对上,与省、市人才市场衔接,对下,与乡镇、业务主管部门及企业对接,形成上下结合、广泛合作的人才大市场,在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构建起“金色桥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二是切实抓好我县人才的“四库”(即高中低层次人才库、智力合作人才库、定兴籍外地人才库、本地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库)和高层次人才业绩档案建设,为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抓好拔尖人才、科技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的选拔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健全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反映我县人才需求状况,为各类人才择业和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由于机构改革,原州粮食局、州物价局合并到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加强全州粮食、物价、发改系统人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了解机构改革后整体人才队伍现状情况,按照省粮食局要求,日前,我委对全州粮食、物价、发改行业人才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及有关建议总结如下:
一、人员基本情况
至2011年底,全州粮食、物价、发改系统人员总数552人,其中中共-党员人数223人,占 40%,女性职工229人,占41%,少数民族职工257人,占47%。
(一)从职位分类看:公务员239人,占%;企业管理人员10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58人,占 %;工人152,占 %,其中技术工人56人(其中,中级工以上人员为55人),占 %,普通工人37人占 %。
(二)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人员49人占 %;31-35岁人员67人,占 %;36-40岁人员120人,占 %;41—45岁人员125人,占%;46—50岁人员112人,占%;51-55岁人员28人,占 %;56岁及以上人员4人,占%。
(三)从知识层次看:无研究生学历;大学本科学历98
人,占%;大学专科学历207人,占%;中专、高中学历134人,占%;初中及以下学历71人,占%。
(四)从人才培训情况看: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各级粮食部门通过大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精简了企业人员,加大了企业人才管理的力度,并克服资金困难,在人才培训方面进一步加大了投入。2011年,全州粮食系统组织参加培训65人次。培训知识类型,主要为企事业管理人员培训,特殊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粮食系统教育培训机构(17人次,占%),其他渠道为党校和行政院校。全州物价系统组织参加培训 25人次 。培训类型主要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党校和行政院校。全州发改系统组织参加培45人次。培训类型主要为专门业务培训,培训渠道主要是通过党校和行政院校。
三、存在问题
(一)知识层次偏低。全系统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57%,而在系统主体单位粮食经营企业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比例仅为14%,且有相当比例的学历不是第一学历,为从业后通过函授或其他途径取得,所学专业中,真正系统的学习经济管理、粮食工程等专业的偏少,学习信息技术、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岁以上人员144人,占27%,35岁以下人员明显偏少。
(三)人才使用环境亟需改善。由于我州地理环境较差,处在偏远地区,又是少数民族集中地,交通不是很方便,待遇比较低,因此人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引进人才难。多数粮食企业的处境是求生存阶段,在市场竞争中如履薄冰,真正的人才不愿到粮食企业工作,特别是专业型人才,粮油保管人员,粮油检验人员,物流管理人员近几年基本上没有进入。二是留住人才难。企业内部各项机制不完善,也难以为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即使引进人才,由于待遇及企业环境等原因,也难以留住人才。三是培养人才难。企业历史负担沉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经济效益差,近2年虽略有好转,但企业难以在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到位,培养自有人才存在困难。
(四)、编制少,工作量大。机构改革后,人员情况发生了变化,编制也发生了变化,发改局职能加大,以工代赈职责划入发改局但没有增加编制,反而机构改革后编制减少,工作量大,人员严重缺乏,特别现在又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灾后重建工作中,工作起来就很吃力。机构改革后,原州粮食局、州物价局合并到州发改委,县上却并不一致,除了茂县粮食局为县发改局管理的单位其他县上粮食局都是独立的,而物价局合并的也很少,州上是一个单位,而县上是分开的,这样工作开展起来很不方便。
四、关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人才走进企业。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树立以工作业绩用人的导向,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引进人才,特别是专业型人才。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可参照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的优惠政策,出台应届毕业大学生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包括其他类型民营企业)工作的,可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等。
(二)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 以大规模培训为平台,根据单位性质和职位的特点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计划,突出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保每名工作人员一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不断更新相关的理论和业务知识,提升每个人都综合素质,培养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着重提高职工的政治鉴别力、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诸多复杂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综合行政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要在全系统,尤其是领导人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兴国战略,逐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提高广大职工队伍素质,尤其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大特殊工种技术培训力度,使之不断更新、充实知识,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中人员年龄偏大的矛盾;要通过轮岗、挂职等措施,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要结合效能建设,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增强机关干部的压力感、责任感,在行政管理部门形成人人干事业,人人谋发展的氛围,从而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过硬、充满生机的公务员队伍。
(四)、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衔接更通畅,上传下达更加方便,建议把县上的粮食、物价、发改部门合并为一个单位,尽量与州上机构改革步调一致。为了让工作做的更好,效率更高,解决人员缺乏的问题,建议增加相应的职责编制,希望政府和人事编制部门能考虑县上实际问题。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三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为全面掌握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近期,对全镇21个村,5.8万人,10类人才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概况分析
据调查,全镇共有农村实用人才51人,占全镇农村总人口的1%,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镇农村实用人才51人中,生产能手有2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14人,养殖能手有11人;经营能手21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1人;农村经纪人8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2人;能工巧匠有3人;其它类人才2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化。在年龄结构上,全镇30-40岁21人,占全镇实用人才的41.4%;41-50岁的27人,占52.9%;51岁以上的占2人,占6%。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34人,
占全镇实用人才的66.7%;高中(中专)的8人,占15.7%;大专以上的9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专业职称。、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及典型介绍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镇有25人,其中种植业14人,养殖业11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江心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15年2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带头应用良种,做到良种良法配套,获得较高的产量。踊跃向国家售粮,2015年获得安徽省农委、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机管理局联合表彰和奖励,并被东至县政府评为十佳种植业大户,同时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江心村张冬明在发展粮食生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池州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董事长程根生,获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瓦垅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方村村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新军村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了农业经济体制。章茂林创办了东至县牧禾科普协会,陈立旺创办了新华棉花专业合作社。运用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卖点,使农民从中收益。
(五)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创业找市场,组织本地农民有序流动。主要行业有建筑业、装璜业、缝纫业、修理业等,我镇向外输送技能劳动型人才8000余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他们在外学习了技术、管理经验,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在农村大显身手。
(六)技能劳动型人才助推农民致富。联合村红星组朱成洲拥有一村之长,从事装璜业与金利来总公司达成装饰协议,营业额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500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楼阁村袁西组袁华平在北京开办装璜公司,年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
(七)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南
丰村刘东组刘明华自学农村土建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掌握各种知识后,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承包窑厂,生产优质红砖,从事农村公路、水利兴修等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深受老百姓欢迎。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人才匮乏。我镇是农业大镇,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据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仅 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2、结构不合理。从行业上分析,农村人才发展不平衡,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多于其它行业,科技型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刚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从性别上看,农村实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从事生产的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数占总数比重大,没有经正规化训练和学习,基本上都是靠自学或师传,专业化水平不高。
4、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创业时间不长,从事行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处在创业之初期,资本积累少,经济实力明显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
5、带动能力弱。我镇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围绕自身产业优势,仅带动小部份农户增产增收,大部份农户还是靠自已发展,整体带动能力不强。
6、年龄中年以上。人才调查中,中年以上年龄偏多,年轻人极少,基本上到外地创业、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7、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经费很少,工作环境不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四、主要对策与建议
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制定发展规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实施主体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畅通信息、开阔视野、加强互动、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认证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2、加强培训,提高素材,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步伐。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如产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服务技术:营销、物流、信息、维修、保健等。确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输送人才到大中学校进修,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加大投入,财力支持,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财政要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发展生产上重点扶持,引导他们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村一品,有明显的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要从多方面,宽领域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收优惠等重点难题,真正发挥政府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5、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步伐。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增收的长远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年,把农村实用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摆上政府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建设一批农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结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镇石宝山村,近期对本村的走访调查,对本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村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概况分析
据调查,全村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1人,占全村农村总人口的6%,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村农村实用人才21人中,生产能手有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4人,养殖能手有4人;经营能手3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化。在年龄结构上,全村30-40岁9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42.9%;41-50岁的10人,占48.1%;51岁以上的占2人,占9%。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66.7%;高中(中专)的3人,占15.7%;大专以上的4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
专业职称。、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及典型介绍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村有8人,其中种植业4人,养殖业4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15年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价低,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东至县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订单生产3万亩,带动1万余户增产增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村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了农业经济体制。章茂林创办了同福水产合作社,陈立旺创办了新华棉花专业合作社。运用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卖点,使农民从中收益。
(五)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创业找市场,组织本地农民有序流动。主要行业有建筑业、装璜业、缝纫业、修理业等,我村向外输送技能劳动型人才百余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他们在外学习了技术、管理经验,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在农村大显身手。
(六)技能劳动型人才助推农民致富。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拥有一技之长,从事装璜业,带着村里人组成一个施工队与金利来总公司达成装饰协议,营业额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500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
(七)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刘明华自学农村土建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掌握各种知识后,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承包窑厂,生产优质红砖,从事农村公路、水利兴修等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深受老百姓欢迎。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人才匮乏。我镇是农业大镇,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据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仅 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2、结构不合理。从行业上分析,农村人才发展不平衡,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多于其它行业,科技型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刚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从性别上看,农村实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从事生产的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数占总数比重大,没有经正规化训练和学习,基本上都是靠自学或师传,专业化水平不高。
4、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创业时间不长,从事行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处在创业之初期,资本积累少,经济实力明显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
5、带动能力弱。我镇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围绕自身产业优势,仅带动小部份农户增产增收,大部份农户还是靠自已发展,整体带动能力不强。
6、年龄中年以上。人才调查中,中年以上年龄偏多,年轻人极少,基本上到外地创业、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7、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经费很少,工
作环境不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四、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实用上摆上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一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制定发展规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实施主体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畅通信息、开阔视野、加强互动、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认证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2、加强培训,提高素材,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步伐。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如产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服务技术:营销、物流、信息、维修、保健等。确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输送人才到大中学校进修,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加大投入,财力支持,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财政要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发展生产上重点扶持,引导他们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村一品,有明显的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要从多方面,宽领域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收优惠等重点难题,真正发挥政府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5、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步伐。要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增收的长远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年,把农村实用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摆上政府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建设一批农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我镇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我镇共有5个。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在“严格选拔、注重培育、激励增效”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支有一技之长、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我镇现有公务员17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0人,事业人员7人,乡土人才66人,其中:养殖能手5人,种植能手3人,文艺能手57人,户外运动领头人2人。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布置会议,对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工作做出部署,并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汇报。我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利用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借以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立志成才的积极性。今年,我镇对全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全面调查,发放信息采集表,对全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登记,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做到随时更新、动态管理。
(二)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一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我镇充分发挥街道、村的积极作用,层层举办油菜种植、特色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农业科技之春”活动,以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现场分析问题、手把手传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技术水平。三是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依托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性培训31人,开展引导性培训60人。
(三)搭建平台,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带动作用。我镇积极引导农业专业协会向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转变,培育专业合作社。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总量不足。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比例还很小,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少,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二)文化程度偏低。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比例低,专业对口率低,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首先考虑的是到大城市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对人才工作做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是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二是强调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三是提出了深化和推进改革的要求。四是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人才战略的推进,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已成为国家与区域竞争的焦点,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许多问题,人才总量不足,文化程度偏低,人才外流严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人才问题已成为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既要立足本土,激活现有人才,又要面向外界,吸引外来人才,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永久性”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人力资源中的先进分子,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宣传实用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宣传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
(三)增加投入、促进人才成业。实用人才的培养成长,离不开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一是要各部门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银行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贷款的倾斜,放大贷款额度,简化申贷手续。农业部门也要积极帮助那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服务。
(四)加强管理,开发人才资源。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力度,使农村实用人才为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是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各部门积极配合,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力度,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对农村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选拔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各级人才标准,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人才纳入管理和服务对象,便于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发展大计,实用人才为本。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就一定能够推动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四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家园,活跃农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主力军。*县达浪坎乡作为农业大乡之一,乡党委、政府为全面了解掌握本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以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近期,乡党委、政府认真组织人员对全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展开专题调研,现作调研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达浪坎乡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棉花、葡萄和西甜瓜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乡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乡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乡主要还是依靠山东技术员和乡农科技术人员,乡、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乡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乡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乡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带有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制约:一是想学学不到。主要表现为培训场所不好固定、时间不好固定、参加人员不好固定、学习教材不好选定,广大农牧民自觉参学意识不够。即便是想学,也学不到什么。二是没有学习教材、资料,一般情况下都是农民迫切需要哪方面知识,才会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哪方面的资料,有时甚至会出现找不到或找不全资料的现象;而系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教材却十分缺乏。三是培训网络功能不全,对有关涉及到农村市场经济、新农产品推广使用、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四是无导师进行专门培训。虽然我乡每年都在大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但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实施,更无专门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导致一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业发展存在抵触心里。五是无示范基地。理论的东西对农民来说学习起来有难度,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真正引导农民走出去或者在本乡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条件尚不具备,由于接触不了实物和零距离观察,大多数农民仍然存在着看热闹的多、脚踏实地愿意去干的少。
3、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乡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比如:通过采取发放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养老保险等方式,适当给于照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四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要不断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五是要认真解决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教师待遇,认真解决好教师生活、住房、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和工资等问题;六是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任务外出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一是认真规划农村科普示范园建设,要加强示范园内基础设施投入,做到通水、通电、通路;要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园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重点在落实。为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领导。自上而下及时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将真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做到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有考核、有评比、有纪录;三是严格对农村实用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为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和繁荣家乡经济的重要主力军。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五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我镇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我镇共有。
5
个。近年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设工作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突出位置,在“严格选拔、注重培育、激励增效”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支有一技之长、懂科学、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我镇现有公务员。
17。
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10。
人,事业人员。
7
人,乡土人才。
66。
人,其中:养殖能手。
5
人,种植能手。
3
人,文艺能手。
57。
人,户外运动领头人。
2
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工作布置会议,对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工作做出部署,并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作汇报。我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利用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在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借以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立志成才的积极性。今年,我镇对全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全面调查,发放信息采集表,对全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登记,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做到随时更新、动态管理。
一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我镇充分发挥街道、村的积极作用,层层举办油菜种植、特色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班。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
31。
人,开展引导性培训。
60。
人。
依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带动作用我镇积极引导农业专业协会向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转变,培育专业合作社
全镇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占全镇农业总人口的比例还很小,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少,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比例低,专业对口率低,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优秀人才不甘心留在农村,大多想到外地发展,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另外,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大城市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
党的十八大对人才工作做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是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二是强调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三是提出了深化和推进改革的要求。四是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人才战略的推进,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才已成为国家与区域竞争的焦点,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许多问题,人才总量不足,文化程度偏低,人才外流严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问题已成为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既要立足本土,激活现有人才,又要面向外界,吸引外来人才,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造就
“永久性”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人力资源中的先进分子,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宣传实用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宣传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
实用人才的培养成长,离不开政府和各部门的扶持。一是要各部门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银行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贷款的倾斜,放大贷款额度,简化申贷手续。农业部门也要积极帮助那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服务。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力度,使农村实用人才为本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是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各部门积极配合,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服务力度,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对农村人才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选拔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各级人才标准,真正把农村的
“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人才纳入管理和服务对象,便于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农村发展大计,实用人才为本。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积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就一定能够推动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六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林同志为组长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调研组,制定了xx镇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方案,于8月上旬深入全镇12个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社区)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如何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本次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普遍认为开展以干净整洁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建设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群众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要做到家家清洁卫生、户户干净整洁,必须按照乡风文明建设要求,对照“三定、三勤、三看”和“四个一”标准,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改正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陋习,让干净整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推动养成为人人讲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抓干净整洁,让人人参与其中,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从而使人民从打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物质层面上升到追求崇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层面,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典型传统美德将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
三是有利于发挥四大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镇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牵头揽总、安排部署、宣传引导,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各村(社)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实施、攻坚克难,统筹抓好本村(社)乡风文明建设。各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专干等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任用,积极响应、示范带头、对结帮助,带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切实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建立完善评比表彰、执纪问责、考核奖惩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让制度保障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启动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点等有效途径,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但目前全镇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效果与先进乡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不积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的生活就这样,现有的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对乡风文明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形成的陋习和思想引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风气的形成。
(二)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平衡。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观望等待等问题,个别村(社)干部重视、工作抓得紧的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效果较好,其他大多数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抓了少数示范户,面上基本没动。
(三)宣传引导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厚。乡风文明建设虽然在镇村(社)干部中进行了安排布置,但深入基层、向广大群众宣传引导、动员部署不够,工作氛围营造不浓厚,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知晓率低。
(四)措施实效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中,有的村(社)想把工作抓好、抓实,但却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够,针对公共区域环境如何治理、工作责任如何落实、党员干部及代表任用如何发挥、如何抓点带面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机制建立不完善。
(五)经费投入不多,卫生设施不到位。目前全镇有垃圾清运车辆1台,30余个垃收集圾箱和20余个垃圾桶主要布置在场镇周边,大龙、豆包两边山上村组无垃圾清运设施,垃圾清运及处理困难,由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
(一)抓思想引领。话不说不白,理不讲不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符合中央有关精神,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向群众讲深讲透,把党委政府的决定变成群众的自愿行动。
(二)抓氛围营造。一是召开会议发动。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学校要组织召开师生大会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发动起来;二是开展活动推动。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知识进村宣讲活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送文化下村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起来;三是大力宣传鼓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利用手机报,印发致全镇妇女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氛围造起来。
(三)抓示范带动。机关干部、村(社)组干部、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要做好示范引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是党政机关、镇属单位带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开展门前“三包”。二是村(社)专职干部和妇联主席带头做到办公室和家里的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三是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带头做到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
(四)抓责任落实。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当着“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是镇里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风文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各村(社)相应成立工作机构。二是机关、村组、镇属和驻镇单位干部要以“三定”“三勤”“三看”“四个一”为标准,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组干部要包片,负责本组的环境卫生和干净整洁;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要包户,主要帮助弱残家庭。
(五)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群团,特别是妇联及卫生院、学校、水利水保片站等单位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是中心卫生院包1个村,并且每月至少到一个村(社)组织开展1次宣讲活动;各学校负责所在区域的小组;水利水保片站包1个组。二是机关、学校、中心卫生院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帮助弱残家庭,乡风文明办公室统筹安排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1次活动,主要是河道清漂或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三是各村(社)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的陈年垃圾以及河道、道路、集中居住点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平时产生的垃圾由村里负责处理,镇建管环保办公室负责协助。
(六)抓制度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镇里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助,每个村可在自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些工作经费,但必须用于表彰奖励和开展乡风文明工作中的其他开支,不得挪着他用。二是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每季度评比各村1名组干部、10户居民户予以奖励,奖品以纪念品、小礼品为主,不搞现金奖励;每季度对村进行评比,评选6个做得好的村(社)按得分予以一、二、三等奖奖励,奖励资金从镇里以奖代补资金中开支。三是考核评比机制,镇里对各村实行专项考核。镇里每月对村一检查一评比,乡风文明办公室动态组织3—5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参与评比。每月得分累加排名作为每季度和年终考核的依据。四是各村(社)自行制定对组、户的评比办法,每月对做得差的要在公示栏进行曝光,或召开本组村民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
(七)抓执纪问责。班子成员要对联系村和分管领域内落实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岗双责”,机关和村(社)干部也要落实奖惩。一是在经济上,对机关干部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的10%进行考核;二是在纪律上,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村(社)进行通报批评。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七
乡镇妇联是与农村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县各乡镇男劳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多为妇女,妇女成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乡镇妇联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准确定位,以充分发挥乡镇妇联在农村妇女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已成为乡镇妇联工作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年乡镇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一是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妇联工作大多是党政领导分管工作中的一项,相对其它那些层层考核或“一票否决”的中心工作来讲,妇联工作缺少硬任务;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务虚的工作,认为妇联工作可抓可不抓、做多做少都无关紧要。因此导致党政领导工作忙时,“中心工作先行,妇联工作让道”,将妇联工作置于“边缘化”地位。另外乡镇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妇女工作成了“副业”。部分乡镇妇联没有将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点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兼职过多,职能发挥难。首先,由于乡镇党委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导致妇联机构形同虚设。其次,有的乡镇妇联干部一人兼职两项或多项工作,如兼任计生、民政、统计、办公室等多项繁琐的工作,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另外,乡镇干部基本上全部驻村,驻村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开展,又不能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
三是投入不足,工作保障难。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及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也规定各级妇联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由于财税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乡镇中心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保证妇女工作经费。由于缺少基本工作经费,乡镇妇联无法开展提高女性素质、家庭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工作,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弱化,凝聚力下降。
四是素质不高,工作创新难。我县的乡镇妇女干部整体素质较过去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妇女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方法,缺点子,不能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打不开局面。二是部分妇女干部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认识不到位,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容易显政绩,因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乡镇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状况。三是部分妇女干部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主动向领导汇报,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就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四是部分妇女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农村妇女面临的困难及其需求,更谈不上认真的去思考妇女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不能为妇女提供应有的服务,影响了妇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要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党建带妇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
二是要营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识,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必须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协调党校办主体班时,规定乡镇妇女干部所占的比例或举办专门的乡镇妇女干部培训班,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女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引导、教育乡镇妇女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要推动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要把妇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设新农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发展城乡经济,引导城乡妇女增收致富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着眼于加快农村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将城乡妇女工作进行对接和有机的融合,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工作格局,推动乡镇妇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八
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乡镇管理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管理对象和内容十分庞杂。每一个乡镇都设有党、政、武、企、群众团体等机构,领导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工作。
第二,从管理方法的运用上看,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项工作加以综合,采取综合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把各项工作推动起来,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
第三,从管理职能上看,由于乡镇工作的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协调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乡镇党、政、经各部门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帮助,才能使乡镇管理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
乡镇处于我国政权系统的最基础一级,乡镇管理处于广大农村第一线。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具体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具体化,把方针、政策、法律、规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因此,乡镇管理必须直接面对乡镇各个部门或行业,必须从实际出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
综上所述,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运作和管理特征集中体现为: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
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除村民自治组织外,它没有下属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
不象县以上领导机关那样功能完备、机构齐全。
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乡镇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实各项指标上,没有足够精力为农民服务。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权为七项。但在实际工作中,前乡镇承担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可概括为八大类近50项,乡镇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事杂,将有些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纳入乡镇管理范围,将有些应由农民做的事情由干部来做,成为“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情况较严重,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该做的工作却疲于奔命。
站所的设置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置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管理型的干部多,服务型的干部少;“万精油”式的干部多,掌握专业技能的干部少;生产型的干部多,经营型的干部少,制约着乡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疑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由于职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单一的教育和说服,而现在利益多元化的状况下这种手段是越来越不被认可,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管理。
在对经济发展的协调中,最常见的是作为为企业发展征地的主体嵌入,让群众理解为的负面行动,阻力前所未有,《物权法》出台更加剧了企业征地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对立,单有的说服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并且容易让乡镇政府卷入具体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质疑,甚至卷入法律纠纷旋涡,难于在对经济的发展支持与老百姓的利益维护中有所作为,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用的信誉危机。
财权、物权为在县区业务部门,事权留在乡镇,存在着“见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见不到人”和“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的现象,造成乡镇职能虚化,责任增大,自主权缩小。一些站所上划后,大都承担着本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行政职权,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同时,乡镇政府往往包办了企业、事业单位的事;党委政府也很难把党务和政务分开。条块分割,权责分离,乡镇政府很难统筹、协调,不能有效地配置管理要素,进而充分履行职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没有执法权。
乡镇财政实际上是转移支付财政,自身没有财政能力,收钱无门,挣钱无路,要钱无缘,要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在苦恼。由于债务较多,负担较沉重,偿还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时,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县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并且为了发展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旧债尚未还清,又累欠新债,有的乡镇不得已向社会集资,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花钱去路多,收钱来路少,乡镇领导穷于应对,甚至无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务活动和事业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归咎于哪级组织、哪个领导,其成因是复杂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经过20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农村管理体制、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条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资金等管理要素匮乏的原因;既有乡镇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级组织的原因。这也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进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乡镇管理必须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九
为全面掌握本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状况,摸清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根据省(市)农委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于2016年5月13日至6月20日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此次调查涉及全县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大龙开发区84个行政村,调查采用进村入户座谈与访问的方式,实行实名制,调查内容主要是农村实用人才的规模、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术(职能)资格、培养渠道等。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少、文化程度偏低、结构不合理。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1、农村实用人才规模。按照属地原则,全县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大龙开发区84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120349人,有农村实用人才2695人,占总农业人口的2.24%。其中,女性286人,占总实用人才的10.6%;中共党员462人,占总实用人才的17.1%;少数民族2420人,占总实用人才的89.8%。
占实用人才总量的20%、11.4%、20.7%、21.3%、15.1%、11.5%。
3、农村实用人才结构。2695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农村生产型人才862人,农村经营型人才473人,技能服务型人才518人,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423人,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419人,分别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2%,17.6%,19.2%,15.7%,15.5%。在农村生产型人才中,种植能手369人,占42.8%;养殖能手333人,占38.7%;农产品加工能手34人,占3.9%;农机操作能手126人,占14.6%。在农村经营型人才中,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16人,占3.4%;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者73人,占15.4%;农村经纪人48人,占10.2%;个体规模工商业主336人,占71%。在技能服务型人才有518人。在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有423人。在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中,乡村教师32人,占7.7%;乡村医生80人,占19%;民间艺人18人,占4.3%;村两委成员(含大学生村官)289人,占69%。
培训人数的49.7%。实用人才中,技师3人,占0.11%;助理技师2人,占0.08%;农民技术员127人,占4.71%;未取证技能人才的2563人,占95.1%。
1、总量偏少且行业分布不均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仅为2.24%,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行业分布来看,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型人才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其次就是农村经营型人才和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相对来说稍少。
2、文化程度偏低。实用人才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多数,况且在高中及以下学历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多,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接受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欠缺。
专业深度不够,种植养殖人才多,农村经纪人才和农产品加工能手人才少,新技能新知识接受不快,信息渠道不畅、信息意识不强等现象并存。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农民富则国家强,只有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利用我县农业广播学校、县电大、县职校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
农村实用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劳动在农村,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村委领导职务,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
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人大代表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一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进行帮助和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司法行政机关具体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各界解决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各项帮教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镇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镇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站。各社区、居委会以及*牧场都成立了帮教小组。截止今年上半年,*镇共有安置帮教对象*人,*人接受帮教,*人脱管,*人重新犯罪。已解除帮教的刑释解教人员和现帮教对象共有*人生活困难。
总起来看,随着*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置帮教工作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衔接工作有脱节,主要表现在司法所和派出所之间相互协调不够,在安置帮教工作上不能很好地统一协调起来。各居委会与当地派出所衔接不好,居委会的帮教工作很被动,不能及时主动地掌握新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安置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基本上自谋职业。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还有待落实。
(三)在帮教方面,尽管各社区、居委会的帮教小组成员已经尽了很大努力,但对其帮教对象做到“三包”“五清楚”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四)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档案资料不足、档案管理不规范。对刑释解教人员中流动人口的管理还存在死角,刑释解教人员脱管*人中,有*人去向不明,其中*人是流动人口。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历史上,我们的行政机关重管理轻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重点针对其重新犯罪后的处罚力度,而在工作上往往忽视对其思想生活上的帮教,预防和减少其重新犯罪的动因。
第二,*镇的基层司法所刚刚建立,许多工作还需进一步开展提高。过去司法助理员都是兼职人员,对司法工作存在着业务上不是很熟悉,其本身工作又很繁忙,往往对安置帮教工作做得不是很细,历史上欠帐较多。
第三,*镇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现阶段就业压力很大,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更加困难。由于经费有限,司法所办公条件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安置帮教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统一协调好安置帮教工作。只有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才能统一协调好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工作。与民政部门协调好,落实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
(二)认真抓好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实施机关,把司法所建设抓好,才能通过司法所具体实施好安置帮教工作。
(三)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培训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对安置帮教工作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起来,才能保证开展好工作。
(四)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安置率和帮教率。现阶段,我镇经济情况,很难做好,由政府直接安排安置工作。可考虑给予一定优惠条件,鼓励私营企业,农牧场主雇佣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二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刑罚执行对应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有关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全面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的工作机制。实施社区矫正符合国际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具有行刑成本低的优势,有利于增进罪犯和社会的联系,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
但是当前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应该探寻突破困境的出路,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我县从20xx年首先在xx镇和xx镇启动社区矫正工作试点,20xx年社区矫正工作全面铺开,近年来,司法局及乡镇司法所认真履行职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积级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美丽xx这一主线,高度重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认真管理好社区服刑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我县辖xx个乡镇、x个垦殖场和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20xx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x人,依法解除社区矫正x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x人。其中:管制x人、缓刑x、假释x人、暂予监外执行x人、剥夺政治权利x人。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城镇户口x人、农业户口x人,男性x人,女性x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占总数的x%。年龄分布为xx岁以下x人、xx至xx岁x人、xx至xx岁x人、xx至xx岁x人,xx岁以上x人。依数据分析,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多为农村户籍的男性青壮年,被判刑罚主要为缓刑,主要集中在我县北边乡镇。
司法所作为我国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职能工作部门,作为县区司法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承担着面向基层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项重要任务,同时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教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从20xx年起,xx县开始实行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乡镇司法所的职能有所增加。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基层司法所要做好社区矫正日常工作,接收组织宣告社区矫正人员,确定社区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司法所要监督社区矫正人员的定期报告,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社区进行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发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及时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所告;对社区矫正人员x日以内的外出审批;组织日常教育学习活动和社区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考核并实施分类管理等。在期满解除矫正时,司法所要对社区矫正人员作出书面鉴定,提出安置帮教建议;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向社区矫正人员告知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部门做好交接等。此外,司法所经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参与社会调查评估等。
(一)有责无权是基层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两高两部”《通知》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要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而我国的《刑罚》第xx条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管制、拘役、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五类社区服刑罪犯由公安机关进行监督管理。现行刑事法律与《通知》规定的冲突,直接导致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分离。这种分离的状态又使得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权责模糊不清。模糊的职权规定使得我们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的权责很难界定。权责的错位又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的具体执行当中的角色非常尴尬,这样成倍的增长了司法行政机关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行政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司法机关即社区矫正机关应当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其进行矫正教育。这种矫正教育是强制性的,但是这种强制性必须要以相应的法律和强制措施作为后盾。作为社区矫正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教往往只能使用说服教育,这也就必然导致社区矫正人员对被矫正人员实施的矫正教育缺乏权威性,也就有可能使社区矫正工作流于形式。当前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了司法机关的社区矫正的职责、权限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当遵守的纪律,但是又没有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人员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措施、可以使用何种强制措施以及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度。例如被判处管制和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尽管其可能经常严重违反纪律甚至实施违法行为,但是只要其不故意犯罪,社区矫正机关所能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批评教育,很难产生教育和管理的效果。又例如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打着外出治病的旗号,不经监督机关的同意,擅自离开居住地,社区矫正机关针对这种情况能采取的强制措施也仅仅只能是警告,只要其不实施故意犯罪,矫正机关也就很难要求监狱机关将其收监。有责无权使得社区矫正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种种尴尬。
(二)人员不稳、专业不强是困扰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问题。
1、职能增加,配置不变。从20xx年前后看,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新增社区矫正要作职能,但人员配置上依旧延用了老配置,一般都是x到x名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是具体承担矫正工作的主要力量,x—x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他们承担着辖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九项工作职能,工作强度大,使得他们真正用于社区矫正的精力和时间较少。如20xx年长平司法所包括所长在内x人,东源司法所包括所长仅x人,桐木司法所x人,鸡冠山司法所x人,最多的xx镇司法所x人。社区矫正职能增加,但是近几年人员数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中没有一个司法所设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对比我县各乡镇司法所人员数量和乡镇司法所的职能,我县乡镇司法所确实力量薄弱。
2、人员变动频繁,业务时常生疏。社区矫正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网络信息化的要求更高更强。按照《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所长的任免由县(市、区)司法局协助组织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新任司法所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的x个月以上的初任培训,方能持证上岗。但是每年各乡镇司法所人员变动频繁均未按照此标准操作,造成新进入司法所的人员业务不够熟练,每年都要对分管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这样耗时耗力又耗钱。比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三年来,长平、东源、鸡冠山、xx镇等乡镇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三年都有所变动。而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我县乡镇还没有。
3、社区矫正工作要求高,专业队伍人员少,任务重。社区矫正工作自从我县司法局对社区矫正人员采用gprs卫星定位后,特别是随着我县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人员监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运用等都采用无纸化办公,这样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更高,心理素质要求更强,但是目前为止,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中没有一个司法所设立专门而长期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细,任务重,压力大,如xx镇司法所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xx人,要对xx个社区矫正人员监管到位,矫正到位,没有专门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人是很难做到。另外按照《江西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规定,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大专以上的占xx%,但是我县xx个乡镇司法所没有一个达到此标准,离社区矫正工作需具备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全方位的人才需要更是相差甚远。
4、志愿者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矫正志愿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返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群众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识还较为淡薄,自愿来做社区矫正志愿者的人数很少。因而我县的矫正力量单薄,矫正效果难突出。
(三)经费短缺是制约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瓶颈。
按照上级要求,对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投入经费每年需达xxxx元/人,而县财政对社区矫正经费预算为x万/年,按我县去年在册社区矫正人员来算,社区矫正的经费缺口达xx余万元。投入过少,保障不力,致使社区矫正工作陷入困境。
(四)人员分散、地域广阔也是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困扰之一。社区矫正监管工作也受地域因素制约。由于我县农村地区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大,目前在册的农村社区矫正人员xxx人,占总数的xx%。由于很多乡镇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远,庞大的地域面积,加上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分散,流动性较大,都给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而我县所有乡镇x到x人的司法所是很难做好农村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的。
1、社区矫正本质上属于刑法执行活动,为了体现这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监督,建议把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纳入警察编制和制定统一的着装制式。
3、充实工作队伍。加强人力配备。要按照依法承担社区矫正工作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新要求,科学、合理地解决司法行政机关的专项编制、人力补充和职责设定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利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等方式,招录一批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这个队伍中来。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的社区矫正队伍,为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有针对性对组织队伍培训,吸取他人别地的经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素质,减少人员流动,稳定矫正工作队伍。
5、加强配合协作。社区矫正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泰民安的大事,单靠司法行政机关“单打独斗”收效甚微。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监狱及其管理机关、看守所等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顾全大局、鼎立协作,在各司其职中加强配合,克服司法行政机关孤军作战的被动局面。
6、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的作用,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性质和内容、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等内容,从而让全社会都知晓和关注社区矫正,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三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x年开始,x县分配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
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
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
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四
根据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关于“新形势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主题论坛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解本办事处文化建设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就东城办事处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基层单位情况汇报,走访了部分人员。通过调研,我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办事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城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针对当前我办事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办事处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办事处文化阵地仍有基础。今年,上级有关部门又为我办事处9个村提供了图书和书架。为此,全办事处现有文化场所360㎡,图书室12个。农民村、路东村,路西村、线沟村,虎斗村,巴岭村,刘屯村、胡屯村,张朗寨村、繁荣村等村级文化室较完善,农民、路东两个村有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群众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我办事处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书画,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蹈,有的喜秧歌,在“望儿山母亲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春节等节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年秧歌被受群众喜爱。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办事处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办事处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除新上的图书室外,原有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办事处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活动匮乏。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支出削减,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大,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很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形成了文化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对办事处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办事处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扭秧歌、拔河赛,及棋类、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2-3次,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办事处也组织开展了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但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各乡镇、办事处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市、乡(办事处)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要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加大管理文化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五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社会性、长期性、动态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全面掌握全县各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我局孙局长带领科、科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实地察看、翻阅资料、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11个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11个乡镇(街道办)所辖区域内共有行政村()个,其中,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59家,非煤矿山企业26家,建筑施工企业13家,烟花爆竹经营单位7家,有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近()家。近年来,各乡镇(街道办)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初步构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了安监机构,安全专(监)职管理人员均参加了市、县举办的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安全生产各项政策基本得到落实,安全监管制度日益健全,安全工作职责履行较好。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更充分认识到基层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要求各集各部门全力抓好基层安全,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乡镇(街道办)各部门的配合下,严格依法行政,承担辖区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各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认真学习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街道办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形成“人人知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隆坊镇大力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全员“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并基本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思想。
各乡镇(街道办)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实行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同时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各乡镇(街道办)基本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基本健全。田庄镇设立了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共有4名安监人员,其中专职2名、兼职2名;店头镇设立了镇安监站,共有3名安监人员,其中专职2名、兼职1名,其他乡镇也设立了安监机构,配备了人员不低于2名,基本解决了基层安全“有人管”的问题,安全生产监管、检查、指导和协调等职责基本履行,安全监管薄弱现状逐步得到改善。
各乡镇(街道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基本到位,各项管理制度均制牌上墙。店头镇狠抓基础资料建设,对辖区内危化品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重大危险源点等情况,开展普查登记,建档建册,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序开展。各乡镇(街道办)基本能做到定期对辖区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特别是注重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两会及重大活动期间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对已发现的重大隐患,建立档案,做到“一患一档”,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落实专人、资金、措施,限期整改销号,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侯庄乡等乡镇,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已初步形成,排查记录规范、完整,查出的问题有整改通知书、有反馈,安全排查逐步由临时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持续性转变,从而把握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2、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各乡镇(街道办)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县局开展了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经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中小学安全、公众聚集场所等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整治有组织领导、有实施方案、有推进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全县11个乡镇(街道办)虽已基本成立安监机构,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较以前有所加强,但不少乡镇安监机构设置不规范。基层安监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了安全监管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易落实,影响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成效,远不能适应基层安全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乡镇已基本配备安全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但工作仍无法做到正常、有效开展,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乡镇安全监管机构只有1-2人,连一般性工作都无法开展,只能疲于应付,很难适应量大面广的安全监管工作要求;二是不少乡镇安监人员兼有多职,工作安排随意性大,不能专职于安监工作,只能临时性突击开展安全检查,维持基本的运转,工作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三是一些基层安监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存在情况生、知识缺、业务疏、能力弱等问题,造成“不会管”现象;四是部分乡镇安监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过程中由于没有行政执法权,讲话底气不足,仅靠说服教育,难以达到执法检查目的,甚至在检查过程中往往遭到当事人不配合,工作难度大;五是待遇低,安监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却没有相应的岗位补贴,种种原因,造成了基层安监人员人心浮躁,基层安监队伍很不稳定。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掌握、了解我乡关工委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xx乡采取一听二看三走访形式,调研我乡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全乡共建基层关工组织33个,其中有“五老”人员参与关公工作的6人。
一、做法和经验。
(一)党委政府重视,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加快。乡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加快了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整体推进步伐。在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中,选配好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是关键,我乡把身体许可、有威望、有能力、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岗位上。同时也为村级关工组织配有老同志为领导成员。
(二)基层关工委经费保障基本落实。落实经费保障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抓好落实,党委书记当即召开会议会办,解决了13个村的经费。
(三)协调整合资源,基层关工委样外教育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基层关工委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乡按照“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阵地建设”的要求,立足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发挥“五老”优势,实行村校联办、家庭创办等形式,提高校外辅导站覆盖面。
(四)创建“五好五有”,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xx乡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进一步加大开展“五好五有”创建工作力度。一方面,对原有“五好”基层关工委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保证不掉队;另一方面,对其他基层关工委强化指导,加大投入,确保早日达标。
二、存在问题。
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成效较为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关工委“五老”参与不够。有些村居虽然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关工委组成人员没有“五老”参与,影响了“五老”作用的发挥。二是基层关工委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有的村级关工委工作缺少计划安排、活动记录、台账资料。三是校外教育阵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下步工作意见。
(一)工作机制再完善。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评比表彰制度,努力把基层关工委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群众组织。要建立详实的活动台账资料档案。对于参加校外教育活动的青少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弃残儿童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五老”结对帮扶等方面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立卷归档。要进一步开展“五好五有”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
(二)“五老”队伍再壮大。关工委是以“在职同志为主导、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引导、表彰激励等形式,进一步动员更多的“五老”参与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尤其是一些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但无“五老”参与的村更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入调查摸底,既要动员原乡、村级退下来的老干部参加,也要吸收乡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农技和老政法人员参加。
(三)校外教育水平再提高。要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内容,切实提高办站吸引力。要在中心校外辅导站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五老”志愿者创办家庭校外辅导站,逐步形成中心校外辅导站,联办校外辅导站、家庭校外辅导站的关心下一代的社会教育网络。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七
今年9月以来,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座谈,通过组织村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部分农户参加座谈会,通过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凉州户镇位于县城南3公里处,全镇总户数1645户,农业总人口6574人,耕地4.7万亩。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和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这两大目标,突出工业化的核心地位、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地位、加快城镇化战略地位,加快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步伐,全面推动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08元。20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60元,较上年增加652元。20xx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到5.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68元,比上年增加1408元,涨幅为12.8%。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以县委提出的构建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为引领,镇党委、政府按照“减棉花、扩葡萄、稳制种、兴设施、上果蔬、增特色”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在稳定制种玉米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酿酒葡萄面积,大力发展以大葵、蔬菜等高效益经济作物。近年来我镇制种玉米面积逐年增加,20xx年全镇制种玉米面积比去年增加了5848亩,达到了16000余苗,葡萄面积增加了面积610亩,大葵、蔬菜等特色种植面积增加了2900亩,仅制种玉米亩均收入比去年增加300元,酿酒葡萄按照糖度高低,价格达到了2.8元4元,平均价格比去年涨了一倍多,亩均收入比去年增加了504元,仅种植业一项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805元;二是在加强林木管护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温室蟠桃和林果业的发展壮大。今年,通过宣传和强势推动,已发展苗木面积35亩,苗木收入达到了20万元,发展高新日光温室蟠桃种植,目前已新建温室大棚40座,已栽植蟠桃6座,挂果的温室蟠桃1座,总产量达到850公斤以上,平均价格在45元50元,仅一座棚收入3.8万元以上,特色林果业由于品质好,亩收入达到了9000元,林业总收入达到了99.7万元,同比增长94.7%,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三是坚持实施“畜牧强镇”的战略,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积极与西部牧业等龙头企业合作,促进了牧业收入快速增加。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可比上年增加95元。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民二三产业及劳务收入显著增加。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xx、20xx、20xx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850、2160。20xx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获得纯收入人均为2416元,比上年增加239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9.5%,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龙头企业带动及农民自主创业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的促进第二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其次农民思想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目前,我镇企业达19家,企业从业人员达635人,比上年增加46人,季节性自发或有组织的就地转移务农人员达680人次,人均每天收入在60150元不等,劳务人均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7.8%,提高了0.6个百分点,比上年增加192元,劳务收入成为推动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的重要保证。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等等,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农业的收入比例大。农村经济以农业收入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到5.11亿元,其中一产农业收入就达到3.27亿元,占到64.3%,而第二产业所占仅10.7%,第三产业仅占8.8%。
2、城镇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务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部分,然而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未能以劳动力产生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据20xx年统计,我镇总劳动力人口6574人,其中常年外出劳动力仅为1305人,约占总人口的19.8%,劳动力转移收入仅为645万元。同时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靠天靠地靠农产品涨价增收的因素增加,依靠农业生产收入的增收困难。
3、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过重。据分析,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于农业生产、学费、医疗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部分。另外由于学费的增长,农民对于教育的支出日渐感到吃力。再次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力缺乏,常常很快贫困。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农民形象的传统认识。但是从当前的形势要求看,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生产经营管理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思想保守不愿走出家门,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不能很好的调整好自己的种植结构,忽视特色种植的经济效益,只拘泥于现有的种植模式,只偏好于习惯性种植,这给增收带来难度。
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名优稀特品种少,常规吕种多,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极少数。
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
三是管理粗放,尤其是缺少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以及经济核算。
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况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户家庭经营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也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从近几年势态看,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发生了困难,转移速度减慢。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
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放贷力度太小。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同时大量使用地膜更对土壤造成很大危害。
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几年,柴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吨1800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消费结构转型、农民增收趋缓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适应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以此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树立市场主导意识。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面对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不仅要以当前市场行情为导向,还要以未来市场变动趋势为导向,要重视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三是树立竞争风险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又要增加抗御市场风险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四是树立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通过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实现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管理。实践证明:农民家庭经营,管好管坏大不一样,在同等条件下,实施精细管理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农户家庭经营同企业经营一样,必须搞好收支账目记载,搞好成本核算,分析某一项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和对策。营销是产品成效的最终实现的环节。搞好营销,对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的状况,激发农村经济活力,靠多业并举增收。增强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对内抓改制规范,抓科学管理,对外抓市场开拓,尽快把企业改制中的体制优势转换为效益优势。同时,要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依托,调整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发展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一、二产业紧密衔接连带发展的路子。搞活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重点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方面。通过推进两个转移,在农村培植出更多的农民老板和打工者,以此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今后,我镇将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拉动我镇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力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农技推广部门必须跟踪提供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农民干。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农民解疑释惑,最快捷地推广普及农业实用科技,满足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对农民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市场意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培养农民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农民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要把说理教育和典型引路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
一是转变指导方式,尽可能地变传统的会议指导、文件指导为政策引导、示范引导、服务引导和市场分析预测引导,积极探索农民乐于接受、简捷实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指导方式。
二是转变指导目标。在搞好对常规农业指导的同时,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抓“关键的少数”,把工作指导重点集中转移到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具有支撑主导作用的工作上来,着重搞好高效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普及、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好自己不会干和办不到的事情。
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
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
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四增加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的条件,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组建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八
由于乡镇财政实行集中核算,代理记账制,再加上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乡镇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未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对乡镇各部门的检查主要是依靠上级部门进行的重点检查,针对目前乡镇财政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乡镇财政监督员,同时加大对乡镇监督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一般预算收入、返还性收入、省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补助收入等。20xx年台儿庄区镇街总收入1646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税收)6646万元,占40.36%,返还性收入704万元,占4.27%。一般转移性收入8013万元,占48.6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主体税种,乡镇收入整体收入质量不高,税收成本偏高。存在空转、买卖税款现象。对乡镇财政收入质量检查重点和难点是空转、买卖税款,以及税种入库的级次及真实性。
三、乡镇财政支出,在编人员工资及福利支出由区级统一代发,全区平均工资大约2300元,编外人员工资及福利有各乡镇自行发放,平均大约900元,乡镇公务支出及商品服务支出由乡镇财政直接列支出,监管不严,不规范,存在超标,违规开支现象,特别是目前乡镇未实行政府采购,资产采购混乱,大部分乡镇固定资产未记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乡镇财政支出目前除了人员支出外,主要支出是公务支出。招待费、办公费支出比例过大,容易产生违规违纪现象。其次是利用项目工程虚列支出,套取国家资金。检查重点是招待费、办公费及项目资金。特别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的延伸检查,确保国家项目资金的安全使用。从支出部门看,支出重点难点是教育、计生,教育全区实行集中核算,计生单独报账,二者无法实施有效监督。
五、我区目前乡镇财政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上。对财政资金监督未真正开展。乡镇资金管理滞后,存在漏洞很大,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今后监督重点是,财政资金的绩效检查及乡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六、我区六个镇街均实行了村财乡管。目前全区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统一记账管理,财政所对经管站本身的账务进行代理记账,并未对各村级账务进行监督,存在监督缺位的现象。况且目前村财乡管基本上成了一种报账式,代理记账式的管理模式,起不到监督作用。
二0xx年十月十四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镇人才调研报告篇十九
按照上级要求,我乡认真研究部署,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实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项目实施规模小,资金缺乏。我乡由于交通条件制约,存在企业少,投资潜力不足等不利因素。一方面不利于创造工作岗位,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持续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吸引企业厂商对我乡贫困户对口帮扶,不能有效提供资金支持。
(二)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很多村存在“懒汉”型贫困户。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未能开展力所能及的产业农业活动,以挣取维持生活的费用。相反,整天戴着贫困户的帽子,习惯性地向政府索要补贴及各项优惠,在村里形成较差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升扶贫项目实施规模,注入扶贫资金。充分利用平赞高速贯通的优势,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下大力度招商引资,为我乡扶贫项目开展奠定有力的环境基础。
(二)加强政策宣讲,扶贫还需扶志。继续加大走访力度,对确实存在的坐享其成贫困户,要进行重点关注、持续跟进。一方面,宣讲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尽全力寻找适合贫困户自身条件的工作岗位,提升贫困户收入水平。
(一)井元公路纵贯全乡,沿线共涉及8个村庄,由于年久失修,道路破败不堪,雨天泥泞晴天扬尘,周边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尤其是公路两侧居民,更是苦不堪言。
(二)由于我乡经济基础差,群众生活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还存在乱占、乱盖现象,集体的地方占住了,就是自己的,从不注重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导致户容户貌较差。
(三)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不敢硬碰硬,对于老百姓的不良习惯,作为干部没有去引导改变,反而认为理所应当,甚至自家的户容户貌也存在类似现象。对于环境整治工作,还停留在清扫表面,而路边堆积的杂物视而不见,村内违建的猪圈厕所清拆不彻底等,导致群众怨声载道。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注重宣传,改变老百姓思想意识,村干部、党员要以身作则带头改变户容户貌,树立榜样作用,以此辐射全村。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环境整治工作是持久战,要坚持的好,运行的好,资金链不可或缺,上级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维护好资金链,并及时足额发放,提高环境整治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