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融媒体调查报告(实用15篇)
报告的写作要注意准确、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完成报告初稿后,应该进行多次的修改和校对,确保语法、标点和用词的准确性。此外,范文中还包含了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的避免方法。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一
**市人民检察院(4月)**市女检察官是检察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班子的领导岗位上,还是在查办职务犯罪、出庭公诉、诉讼监督等各个岗位上,女检察官们都以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战斗在检察工作的每一个领域,以卓越的工作实绩撑起了检察事业的“半边天”。
一、全市女检察官的状况我市检察机关共有检察工作人员465人,其中女检察官147人,所占比例为31.6%。市院37名女检察官中,副处级以上女检察官8人,所占比例为21.6%,副科职以上女检察官15人,所占比例40.5%,县(市)区院女检察官任副科长以上人员49人,所占比例48.9%。从学历来看,女检察官中研究生学历8人,在读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113人,大专学历15人。学历分布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特点,其中大专学历均为50岁以上女检察官。从年龄来看,女检察官中30岁以下的37人,30岁至40岁的36人,40岁至50岁的49人,50岁以上15人。50岁以上人员所占比例较少,其余各个层次分布比较均衡。从岗位来看,女检察官大部分在办公室、案件管理科等综合服务部门。如市院案管科共有干警6人,其中女检察官5人,占科室人员83.3%;市院办公室共有干警7人,其中女检察官5人,占科室人员71.4%;政治部共有干警7人,其中女检察官4人,占科室人员57.1%。全市检察机关女检察官奋力拼搏,取得了诸多成绩与荣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省院新闻发言人王东晖便是从**市院走出来的,一直是**市女检察官的骄傲。在榜样的激励下,近年来,先后涌现了“湖南省十佳公诉人”“**市十大杰出女性”谭天瑶、“湖南省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杨莹洁、马慧、“湖南省十佳公诉人”刘星、“湖南省监所检察业务标兵”郑慧等先进模范人物。
二、女检察官在检察工作中的优势。
1、认真负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检察工作千头万绪,许多岗位的工作性质繁杂琐碎。比如内勤岗位,担负着案件法律文书的登记、备案,每月、每季度的'报表填报,每年的量化考核、工作总结、年终评比等诸多工作;其次是反贪、反渎、批捕、起诉等业务部门。每天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堆积如山的案卷。这就要求在面对工作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女检察官日趋增多,这与女性的性别优势不无关系,实践也证明,我们的女检察官们凭着特有的耐心细致,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善解人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女检察官在办理涉及妇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对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审查过程中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感性、细腻和易于沟通的性别优势深挖罪因和进行感化教育,做好息诉息访工作。女检察官能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如被省院评为优秀项目的“社区矫正大讲堂”即针对未成年人犯罪而采取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好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3、洁身自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打击犯罪、惩治腐败是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但同时,司法腐败之风也不时向检察机关袭来。而我们的女检察官们业余时间大多扮演着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角色,以家庭生活为主为重,使得她们参与不良的社会交往较少,面对各种诱惑能做到清心寡欲,不轻易放弃人格尊严。她们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女检察官大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司法过程中也很少有徇私枉法、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三、女检察官成长过程中的机遇与困难。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坚持“优选、精育、严管、重用”8字方针,着眼建立一支适应司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女检察官队伍,使大批优秀女检察官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一是党组高度重视。全市两级院党组把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核心价值观”的大格局中进行谋划。政治部牵头揽总,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落到实处。市院近3年被提拔、晋职(级)的女检察官14人(次),去年上半年任命的5名副科职干部中女检察官有4名,占80%。并将获得“湖南省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湖南省公诉论辩最佳风采奖”等荣誉称号的80后女检察官公诉科副科长杨莹洁下派至雨湖区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全市两级院政工部门建立了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女检察官到党校学习和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的理论培训制度,使全市检察机关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发挥女检协作用。女检协积极搭建女检察官成长成才的平台,建立女性人才库,充分发挥呼吁、协调和举荐作用,向政工部门推荐优秀女检察官。在党组的支持下,建立了女检察官挂职制度、走访谈心制度,并每年组织女检察官外出参观学习,不定期地请妇联同志或医院专家给女检察官传授相关专业知识,使女检察官多方位多层次加强了锻炼,增长了阅历,拓宽了视野。我市检察机关培养选拔女检察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年轻女检察官的培养和交流得到加强,女领导干部尤其是中层干部中女检察官的比例持续上升。但是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女检察官任职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副职多,正职少,基层院没有一个女检察长;综合服务性科室多,主要业务科室少;科处级领导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
2、女检察官使用中存在“求全责备”、“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和偏见。当今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男性和女性评价标准的不平等,社会对男性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而对职业女性却是社会和家庭双重责任的标准。所以,在培养选拔女干部时,往往存在某种求全责备的心理,不愿给女检察官压担子,不敢把女检察官放到重要岗位上,甚至于在提拔使用年轻女检察官时顾虑重重,担心存在非议。
3、女检察官个体存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困扰。25岁以前是女检察官的黄金期;26-32岁左右是“百事缠身”期;33-40岁是第二个黄金期;41-45岁是精力分散期;46-51岁左右进入第三个黄金期。由于生理方面自然差异的影响,女检察官普遍存在瞻前顾后、安于现状、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对事业和工作的目标要求相对较低。
四、促进女检察官成长成才的建议作为检察机关,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为更好地发挥女检察官在检察工作中的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要采取多项措施,切实提高女检察官综合素质,要选贤用能,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女检察官思想与业务素质。首先是进一步宣扬优秀女检察官的先进事迹,运用典型的引领效应,使女检察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意识。其次要抓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女检察官的业务培训力度,给予女检察官更多的机会和保障,创造更多的教育培训条件,切实提高履职技能。提供实战锻炼机会,强化业务技能。()根据女性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如:可以运用女检察官感情细腻、心态平和、耐心细致等特点成立女子办案组,让女检察官更多地办理女性犯罪嫌疑人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女检察官承办重大、疑难的案件,培养其应战的素质,积累办理大要案的办案经验,创造女检察官的工作特色。改变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女检察官少的状况,充分发挥女性直觉思维敏锐的优势办理自侦案件。
二是树立科学的用人观,为女检察官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首先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坚持用一把尺子衡量干警,使男女检察官享受同等的竞争机遇,不以性别论高低,不以男女论职位,在女检察官人才开发使用工作中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其次应树立用当其时,用当其才的观念,将合适的女检察官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岗位与人员素质相匹配,使女检察官最大限度地发挥才干。
三是建立统一的两性评价标准,给女检察官更多人文关怀。作为女检察官既要执法办案又要操持家务,同样的工作业绩要比男干警付出更多的辛苦,承受更多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女检协在工作中,对女检察官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应给予更多思想上的关心和理解,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以缓解其心理压力,舒展其紧张情绪。对女检察官在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尽量在时间上多给予照顾,多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二
20xx年,镇在市农牧业局的大力推动下,在市委、市府的重视下,按照我市“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镇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因地制宜推进我镇特色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合理规划布局,抓好核桃苗木、天麻、半夏、生猪等优势产业,肉牛,蚕桑,园区中药材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我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确立了核桃、生猪、肉牛、中药材、蚕桑、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要求各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建立特色基地,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镇、特色村。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重点的核桃产业,以金山观村为重点的'蔬菜产业、以生猪、肉牛为重点的大柏垭村、以粮油为重点的多宝村、化琳村;以中药材为重点的回龙村、以肉牛、天麻为重点的明清村、以蚕桑为重点的金鼎。“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凸现特色。
二是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种植大户,以规模生产、种植、养殖、政策扶持为依托带动“一村一品”发展。目前,我镇的核桃苗木种植规模达到600余亩,辐射带动150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发展。规模养猪大户4户,肥猪年出栏20xx余头。肉牛养殖大户2个。
三是搞好人才培训,培养“一村一品”带头人我镇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多种渠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一村一品”带头人。组织村干部、企业家、种养能人参加乡镇组织的培训班进行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三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目前已培训1000人次,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和就业能力。
四、发展“一村一品”的下步打算。
我们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途径,进一步发挥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特色品牌,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努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格局向前发展。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规划布局,抓好优势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发展规模。立足资源和传统优势,紧紧围绕“壮大核桃、天麻种植,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建立特色基地,培育典型农户,进一步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镇、特色村。
第二、将通过与种植基地衔接的方式,对基地产品:如天麻等进行初加工,鼓励基地申请注册商标,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同时根据我镇的产业特色,壮大专业协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大户,能人带动,以专项为主,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组织,集中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培育典型模式户,发挥典型辐射作用,促进“一村一品”典型村形成。根据各村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大典型模式户的选树与培育力度。通过对典型模式户的宣传和推广,发挥其在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鼓励农民向农村规模经营转变,引导和调动农民进行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村的形成。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三
本文目录。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1.媒体个性化突出:2.选择性增多:3.表现形式多样:4.信息发布实时。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了每天必做的事情。而新媒体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博、看新闻等。新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信息,更多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打发业余时间一种最好的方式,满足了我们对娱乐的需求。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与朋友、亲人视频、聊天,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上传信息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特别是微博,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会有人发微博,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这样的权利,所以导致新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点一滴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切社会生活都经由传媒,新媒体已经深刻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新媒体,阅读最新新闻,浏览网页,聊天等。但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来说有积极影响也同样有消极影响。最突出表现在可以帮我们收集信息,是我们广泛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我们无奈了解社会。第二点就是完善自我,开阔眼界,发散思维。第三点就是加强跟朋友、亲人的沟通。但是新媒体信息的泛滥,容易使我们感到迷惑。在新媒体中人们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所以我们在对待新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时,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今社会新媒体逐渐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信息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其不受时间、空间、年龄局限和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此感兴趣并使用。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好的一面,学习和完善自我。尽量克服消极的一面,要让新媒体更好的引导我们的行为,传递正能量。
返回目录。
我于xx年**月份,对我实习的学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的把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2、学生对于云够用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3、学生希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1、访谈,与本学校几个班共10位老师进行了访谈。
2、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对多媒体教学价值观、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一)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
1、中老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或培训时间较少,所以在课堂上不用或极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讲的很吃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青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一部分青年教师,因其有过培训经验,其有熟练的信息操控技术,加之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较快。因此平时都会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年轻教师中使用率较高。
总的概括,不足40%的语文老师经常使用多媒体,33.9%的教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应用,有10%以上的老师有计算机证,但上课从没用过多媒体,另外9.88%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
(二)学生的看法及建议。
对于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课中运用的基本问答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并不陌生,85%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上课效果好,15%的学生认为一般,94%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8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多媒体进驻语文学习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对话,而是师生、机三位教学,学生有新鲜感。
目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调查结果总的来看,学生认为多媒体上课效果好,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但它统一的展现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会剥夺学生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创造个性,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还仅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只是一种演示工具,在课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内容,有“人灌”变成了“机灌”,没有注重发挥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只是突出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恰当借助。
课件。
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课件,这样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来进行讲授,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固然很好,优化语文教学,但这里也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滥用多媒体,就不会起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了。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勿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获得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能光靠教学技巧和小袋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醉于里行间,留恋于墨韵书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语文课的特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浓浓的人文气息。
返回目录。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四
(一)、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
1、体育场地不足。调查显示,有70%的学校体育场地未达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镇普通中小学建校标准》,甚至有少数学校基本上就没有运动场或者活动场所,有些学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简易的运动场所,导致很多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开课时数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几个年级开设体育课,象征性的表示学校开设了体育课。
2、体育器材短缺。根据调查,有30%的学校体育器材基本达标(指能基本满足大纲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学校体育器材缺少,5%的学校几乎没有体育器材,而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现有体育器材大部分陈旧、破损,其原因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时,这为正常的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由于受体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学校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二)、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1、专业教师短缺。从调查情况看,有近40%的学校专业教师短缺,10%的学校无专业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不包括自考、函授毕业生)的仅占37%。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调查显示,有73%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梯队建设,有38%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师学历要求。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不合理势必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3、师资培训意识淡薄。通过调查,大部分学校都未能制定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也未能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活动,致使大部分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及思想意识停留在一个较低水平。这是造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
1、少数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认为农村孩子身体好,不用参加体育锻炼,开不开体育课无所谓。而主管部门领导在检查、督导学校工作时没把体育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来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视,加上对学校体育设施等要求未做硬性规定,即使体育设施达不到要求,验收也能合格通过,使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
2、体育经费严重短缺。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支持乏力,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因经费困难不能对体育进行投资。
3、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思想不稳定。正规体育院校、系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千方百计想办法不到农村学校任教,致使学校体育教师短缺,近30%的学校专业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只能用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或自行培养的自考生或函授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学校不重视,加上经费短缺,部分体育教师思想不稳定,从事第二职业或对本职工作不认真对待。
4、缺乏激励机制。对执行《标准》好的学校及体育教师个人,没有配套的激励机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5、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不普及。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受各种因素影响,一直开展不利,无其是农村对体育工作认识不正确,认为劳动是最好的体育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没有用。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体育活动热情不高。
三、发展对策。
1、解放思想,多方筹集体育资金。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采取政府拨款,学校投入,社会赞助等方法,确保体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工作氛围。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要认真对待体育工作,吸引广大体育专业院校、系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并积极为他们施展才能创造条件,使他们安心在学校开展工作。
3、挖掘地方特色教材,重视表彰先进典型。农村学校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对自制体育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学校、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并大力推广经验,在每年举行的学校运动会上,应充分安排这些本地特色体育项目,推动体育工作全面开展。
4、积极开展互助活动。通过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城、镇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对子,改进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以满足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生中一直存在着爱好体育活动但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这大概与沉闷、单调的体育课教学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要求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学习简单的运动技能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大潮催生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妇女逐步成为农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笔者认为,丰富农村妇女文体活动形式,加强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是有效发挥半边天作用、保证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并结合我镇实际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现简单分析如下:
一、**镇农村妇女文体活动概况。
1、我镇农村妇女文体活动的主要形式。
笔者就我镇农村妇女文体活动做了一些调查,选择了我镇100名农村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深入村场进行走访,总结出我镇农村妇女文体活动现状如下:
一是农村妇女参与文体活动少,特别是集体性文体活动较少。64%的被调查妇女未参加过集体性文体活动,36%的妇女偶尔参加。
二是农村妇女文体活动内容单调。看电视、打麻将成为为数不多可选择的娱乐方式,48%的妇女经常或有时参与打麻将,69%的妇女选择了玩手机、看电视等作为主要娱乐方式,33%的妇女选择散步、健身器材锻炼、跳广场舞等体育健身活动。
三是农村妇女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年轻女性耳闻目睹了城市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式,眼界更为开阔,需求更为迫切,67%的被调查妇女表示对农村文体活动不满意。
2、农村妇女文体活动与社区妇女文体活动的差异。
一是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老年妇女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人局限于家务农活,健康娱乐意识淡薄。社区妇女有较多精力和时间、资金组建专业的文体团队,文体活动形式更为多样化。
二是农村文体基础设施薄弱。我镇24个村、场,其中包括5个村居合一,24个村、场都有农家书屋和配备体育健身广场,但是农家书屋图书借阅量很小,有的几乎形同虚设;因居住分散和思想观念的因素,体育健身广场中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远不及社区。
三是农村妇女较受环境因素影响、传统观念的束缚,接受新事物明显滞后,导致对文体活动的参与热情低,而社区妇女因交通便捷、信息渠道畅通等优势,思想上更为开放、先进,文化活动相对广泛而丰富。
二、**镇农村妇女文体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农村妇女自我意识淡薄,文体活动内容单调。由于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很多农村妇女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需照料,整天围着家务、农活、孩子、老人转,没有精力参与文体活动,空闲时间多选择易于组织的打麻将等活动。
2、农村文体基础设施投入不够,活动受到制约。农村村落分布分散,一个村一个健身广场、一个农家书屋、一个阅报栏根本无法满足分散居住的农村妇女的文体活动需求。
3、社会舆论引导不到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部分老年农村妇女认为唱歌、跳舞是年轻人的事,自己家里家外劳动就是锻炼了,不需要再参加文体活动。另一方面社会舆论的导向不明显,村级基层组织的监督约束力量趋于宽松,,导致赌博等娱乐形式占据了农村妇女文体活动的主阵地。
4、新生代农村女性文体活动需求提高,指导和组织不到位。新生代农村妇女更习惯于通过网络等先进传媒接收新知识、掌握资讯,农家书屋、阅报栏等传统载体已无法吸引她们的眼球。村委会、村妇代会对农村妇女文体活动创新不够、招数不多,指导和组织不到位,开展集体性文体活动的质和量都有待提高。
三、提高农村妇女文体活动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倡导,打造文明乡风。村党组织和妇代会要不断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管理和引导作用,打造文明乡风,引导她们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提升生活质量。村妇代会要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女能人选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农村妇女主动参与,宣传倡导正能量;要积极发挥巾帼志愿者、“五老”的作用,通过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引导广大妇女提高精神文化素养;要加强对优秀家庭、先进妇女的典型宣传,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妇女在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中的作用,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
2、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妇女文化教育,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始终是我们基础妇联工作的一项长期性任务,必须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妇女实施培训教育。一是面向青年妇女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二是面向农村从业妇女,开展现代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引导她们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三是面向创业妇女和女能人、女经纪人,开展创业致富、营销知识等培训,增强他们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面向基层妇女干部,开展业务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妇女干部队伍,更好地为广大妇女服务;五是面向各年龄层次的妇女,开展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维权能力和文明习惯。
3、加大设施投入,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文体设施投入。争取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行村与联系单位文化共建,建好农村文体活动的阵地,为开展农村妇女文体活动提供载体;二是加强骨干培训,重点发掘培养农村的女性文艺、体育骨干,通过她们带动和引领农村妇女参与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三是因村制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建乒乓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舞蹈队等,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四是整合资源,实行村(场)、社区结对,开展联谊活动,借助社区在文体活动上人力、物力优势,带动农村妇女文体事业发展。
4、实行分类指导,开展按需服务。依托村妇女儿童之家这个阵地,结合本村妇女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不断探索农村妇女文体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在广泛调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村妇女群体实行文体活动的分类指导服务。一是善引导。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妇女可以鼓励她们参与打牌、跳广场舞、健身等活动,年轻有文化的妇女可以组织成立政策宣传、法律维权、农业技术、爱心服务、文艺宣传等群众性组织,建立妇女志愿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二是善创新。组织农村妇女开展文艺健身表演、趣味运动会、“巾帼风采”展示、家庭才艺展示等各具特色的文体系列活动,让每名农村妇女都能在活动中寻找到自己能参加的项目,激发她们的参与热情。三是善借力。借力“文化下乡”,组织和邀请文化团体下乡演出,编排贴近农村妇女需求的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妇女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主导精神的教育,促进农村妇女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的提升。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六
开发区工委宣传部成立调研小组,对我区群众文体活动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与社区(村)负责人座谈、问卷调查以及听取两街文体服务中心工作汇报等方式,调研小组较系统地对现阶段我区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一、武汉开发区群众文体活动现状。
武汉开发区现辖两个街道、22个社区、2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14万人。
1.文体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近年来,随着管委会不断加大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开发区文体基础设施有所增加:武汉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建成,并且有多个文体广场可进行全民健身活动;沌口街文体中心和军山街文体中心通过小型多项建设项目有所完善;社区通过“883”行动建设了文体活动室和健身路径。这些工作的顺利实施,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
2.政府文体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开发区成功举办了首届车都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健康家庭节,并且参与了残奥会火炬接力武汉站的工作,这些大型文体活动的开展,既体现了管委会对群众文体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政府在文体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更极大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另外,两街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观众达12万人次,反响十分热烈,如沌口街每年一度的社区夏日纳凉晚会和军山街每年一度的元宵联欢暨焰火晚会。此外,各社区(村)也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比如黄陵社区腰鼓队的巡回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发现和培养了人才。
3.群众自发性文体活动较为活跃。社区群众文体活动最为活跃。从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以来,到目前,22个社区都有一个甚至多个群众文体队伍,每天早晚的锻炼既有扇子舞、太极拳剑,又有健身操,这已经成了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比如碧湖社区、滨湖社区、黄陵社区等。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体活动将群众从牌桌酒桌上解放了出来,从闲言碎语中解脱了出来,从暮气沉沉中解救了出来,整个社区风气一新,昂扬向上。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方兴未艾。目前开发区只有军山街还有21个行政村,村民们正逐步摆脱“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生活方式,正在从农民向市民转变,思想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健身休闲娱乐的观念。比如军江村自筹1万多元购置的6件套健身路径,以前无人问津,现在是人满为患;还有凤山村村民自发组织的腰鼓队,不仅自娱自乐有模样,而且经常创收有效益。
4.特色文体节目逐步形成。开发区从才开始进行小区建设,20才开始社区文化建设,应该说基层群众文体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懈努力,各社区(村)都有了自己拿手的特色文体节目,比如红升村创作的节目傣族舞蹈《红是红绿是绿》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系列节目的舞台,还有驻区单位省未管所的节目《戏迷》在多项活动中获奖。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凝结着群众创作的智慧和勤练的汗水,体现了开发区群众文体活动较厚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精神诉求。
二、武汉开发区群众文体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文体活动阵地比较缺乏。
1.情况说明。
从区级来看,公益性群众文体活动阵地基本为零。虽然拥有武汉体育中心这座一流的场馆,但它毕竟是市场化运作,不能为群众文体活动提供足够的公益空间,而且受交通限制,体育中心免费开放的几个广场利用率还有待提高。虽然区内有艺校实验剧场可以使用,但自己的戏要到别人的舞台上唱,这显然不利于群众文体工作的长远发展。
从街道来看,沌口街文体中心虽然初具规模,有办公场地、培训场地,还有一个影剧院,但功能上还不齐全,缺少书报刊阅览、科普教育、体育室外活动场地等;军山街文体中心条件就更为艰苦,在黄陵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办公,面积仅有70平方米,只有办公室和图书室;另外,军山街虽然有中山湖公园,但因面积只有3亩,给活动的群众带来很多烦恼:音乐互相干扰,练着练着就走神;空间互相挤压,来晚点就没有地方。
从社区(村)来看,随着883行动的逐步推进,大部分社区都有社区文体活动室和户外健身路径(比如滨湖社区、碧湖社区、万家湖社区等),但是没有建成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除东荆社区有汉纸广场),特别是室外文艺演出舞台,这样一来,群众文体活动只好在街头路边进行,放电影和送文化活动也只能“占道经营”,这一方面带来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使得群众文体“正规军”变成了“游击队”,不利于扩展群众文体活动的参与面和提高群众文体活动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浅层次、小规模的阶段。另外,社区(村)里普遍缺乏老年活动室(除东荆社区),以致于滨湖社区的老年人只好在社区内的一个公厕里聊天、下棋,这边“泉水叮咚”,那边“其乐融融”,情何以堪。
2.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转型社区建设规划的限制。受历史阶段的限制,开发区的农村转型小区建设时充分考虑了居住,而在文体设施上考虑不足。二是商业开发社区政策执行的不力。一方面是开发商社会责任感的淡薄,另一方面也由于政府监管不够,使得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文体设施与相关标准不符。三是军山街开发建设的阶段需要。自托管到开发区以来,由于面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军山街势必只能延后进行基础文体设施建设。四是政府对基础文体设施建设的淡视。开发区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是重点工作,经济指标是生存红线,项目立区是一贯原则,文体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次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公益性的文体设施建设难以摆上急迫的位置。
(二)群众文体活动经费比较缺少。
1.情况说明。
从社区(村)来看,群众文体活动专项经费缺乏,而为参加街道和开发区组织的群众文体活动,资金多由各个社区(村)自行消化,甚至有些社区的文体负责人自掏腰包解决费用,比如凤山村自筹6000元为腰鼓队购置服装道具,碧湖社区为组织群众参加首届车都艺术节自行筹资15万元。
2.原因分析。
一是现有的文体财政预算没有建立应有的递增机制,预算基准仍停留在建区初期,没有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二是开发区的定位决定了区街两级工作重心仍在发展经济,文化体育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特殊的社区体制导致社区之间文体经费不平衡,包含自然村的社区可以从自然村筹集文体经费,单位型社区(东荆社区)和商业开发型社区(金荷社区、奥林社区等)则一穷二白;四是托管后开发建设的过渡期使得军山街的行政村既丧失了原有村级单位的经费预算,又未能及时从“村改居”中得到补偿,正处于困难时期。
(三)群众文体活动人才比较缺失。
1.情况说明。
从区级来看,社发局作为主管部门,目前无专业文体人才,也没有下属的群艺馆和文化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主要借助外部资源。从街道来看,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主要由两街文体中心负责,其工作人员中也无专业文体人才。从社区(村)来看,虽然有很多长期活跃的文体活动爱好者,他们也一直热心积极地参与甚至组织各种文体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再加上水平、年龄和设备的限制,使得基层群众文体活动处于模仿阶段,学别人的多,自己的东西少。
2.原因分析。
一是开发区“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决定了机构和人员的精简;二是基层文体单位的待遇难以吸引专业人才;三是开发区还没有开展社区文体指导员培训工作。
(四)群众文体活动特色比较缺欠。
1.情况说明。
从开发区近几年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看,除红升社区的舞蹈节目、宁康园社区的器乐队、万家湖社区的民族鼓、得胜村的舞狮、沌口街书画协会的字画篆刻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特色外,其他社区(村)的活动形式都比较单一,文艺方面就是歌舞,器乐、声乐和语言类很少,全民健身方面不外乎功夫扇、健身操、太极拳剑、腰鼓、莲香等。当然,喜闻乐见、简单易学是群众文体活动得以延续的关键,但是站在一个地区的立场,必须有地域性的东西,才能保持一个地区群众文体活动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2.原因分析。
一是人才缺乏致使创新不够,不能结合当地特色自创好的节目;二是场地有限,使得诸如门球之类的活动不能开展;三是开发区才走过21个年头,历史和人文积淀还不深厚,难以凝结和孕育出特色活动;四是大型活动比较少,群众开眼界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停留在自娱自乐阶段。
三、武汉开发区群众文体工作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进一步做好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完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推进车都职工活动中心建设。二是扩(改)建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建议利用小型多项建设资金,完善沌口街文体中心功能,建设图书室、体育室外活动场地等。新建军山街文体服务中心。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群众文体活动经费。
一是各级文件均要求确保文体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结合我区实际,建议区级文体工作经费按10%逐年递增。二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中单列文体活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现有文体场所配套设备。
一是通过社区列单、群众勾选、政府采购的方式,提高现有社区(村)图书阅览室的图书更新率。二是为条件具备的社区(村)更新或添置健身器材、乒乓球台器具等,并在室外因地制宜开辟羽毛球和篮球场,比如军山街幸福桥村。三是对人气高、规模大、活动规律的晨晚练点配备便携式音响设备,指定专门文艺骨干保管使用。
(四)创新思路,多渠道筹集群众文体活动资金。
一是制定群众文体活动年度安排,通过一揽子企业冠名协议解决部分经费问题。二是共驻共建,与社区(村)内企业和单位签订文化共建协议。三是设立公益文体活动发展基金,接受社会定向捐赠,按捐赠人意愿使用。四是引导文艺骨干成立文艺团体,指导其创新节目内容和表演形式,鼓励其进行商业化演出,促使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以商养文。
(五)积极谋划,打造群众文体活动品牌项目。
一是重点提升现有的周期性群众文体活动的档次和规模,如沌口街社区艺术节、夏季纳凉晚会、广场文化交流和军山街元宵文艺演出、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推陈出新,打造系列特色文体活动。二是实施“一社区(村)一品,一街多品,一特多强”工程,对各社区(村)加强指导,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创作精品,如得胜村的舞狮、红升社区的舞蹈等。
(六)立足长远,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群众文体队伍。
一是开展三级文体指导员和农村文体中心户培训发证工作,分批培训500名文体骨干,覆盖43个社区(村),每人至少掌握一项文体技能,发挥带头作用,给予一定奖励。二是对文体工作人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三是两街文体中心引进专业文体人才从事文体工作,发挥其专长,还可聘请有水平有热情的人士作顾问。四是对现有文体团队在资金和业务上进行保护和扶持,加强指导,主动服务,规范活动,培养一批队伍稳定、活动规律、水平高超、影响力大的文体团队。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七
首先,公关活动调研过程受新媒体技术影响,可以在短时间内更为快捷有效地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新技术将带来海量的`信息,如何分辨并运用将是一段时间内公共关系工作研究的重点;其次,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用户的自主性提高,对于媒介的选择有更高的要求。受众群体依据选择媒介的不同开始区别分类,社群逐渐形成,如何针对特定受众群体施行有效的公共关系传播值得思考,公共关系的策划愈发复杂;再次,在内部公关的应用上,新媒体也能有所帮助,互联网的运用使企业能够更为快速有效地划分、联络员工,以便及时传达组织信息,在节省传播成本的同时也更适合多样化的传播推广;最后,在公共关系的评估阶段,新技术的运用简化了评估流程,使评估结果更为准确,尤其是在有巨大的信息量及大范围受众的情况下,结果反而会更为精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八
区司法局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充分营造法律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区司法局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法律宣传工作,为全区农村的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做好普法治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
搞好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村法治化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深化法制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把法律交给人民,掌握在人民手中,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变成生动的法治实践。薛城区积极转变法制宣传理念,突出重点、突出实效、创新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完善普法网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普法,形成全民学法用法的大好局面。
(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切实增强普法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普法内容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和民本精神,坚持需要才是根本的原则,做到紧贴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如针对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宣传普及了《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产品质量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
(二)、创新形式、搭建载体,普法形式呈现多样化。
不断坚持法制宣传形式的探索创新,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路子。一是抓活动、造声势,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利用不同主题的各种法制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月”,实行全区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同时,购买了各类法律书籍2万多册,组织公证、律师、法律援助等人员送法下乡、进社区、进企业和进学校39次,使每年全区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高潮迭起。二是抓载体、搭平台,夯实法制宣传的基础。为了加强指导、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我们先后搭建起三个工作平台。即:开通了“薛城普法网”;建立了普法联络员队伍;创办了《普法简报》。三是抓联动、求协同,形成法制宣传的合力。区司法局、普法办先后与计生局、国土资源局、老龄委等10多个专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系列活动。四是抓媒体、建阵地,营造法制宣传的环境。我们充分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传播迅速、覆盖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与媒体联合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法制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较好地发挥了现代传媒在普法中形象化、立体化覆盖的作用。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
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以机关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和守法为抓手,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促进了重点对象法律素质的提高。特别在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的学法、用法上,按照学用结合原则,依托区委党校建立了教育培训基地,对村(居)新任“两委”成员和社区基层干部开展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11月,根据省、市普法办的统一部署,我们分别对村(居)、镇(街)、企业干部及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和执法人员进行了普法考试,这也是我区首次将村(居)“两委”干部和镇(街)一般干部及执法人员纳入参考范围。全区应考人员2600人,实际参考人数为2560人,参考率达98%。
对于推进全区各级干部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在青少年的学法上,积极向农村倾斜,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对全区各类中小学校普法骨干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以及创建农村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编印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逐步构筑以主课堂为主,课外为辅,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体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九
在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网络谣言过多地消耗民众的信任度,无论对微信公众平台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一种打击。微信对传播传统文化知识、精神的准确性掌握是做好新媒体传统文化普及的重要前提。除了加强监管并限制微信中不实言论传播,还可以对微信公众号采取信用评级制度,评级结果公开显示在该公众号的首页上。同时,我们应当鼓励颇具公信力和专业素养的传统媒介敞开怀抱接纳新媒体,在新兴平台上为大众带来高质量的文化享受。
(二)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项目。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微信的推送,在大众脑海里形成的是碎片化印象。将零碎的传统文化知识打造为深刻而系统的精品文化项目,也可以积累一批忠实的读者。
(三)提高传统文化微信传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厚重积淀,远不如时事新闻、娱乐八卦所能给用户提供直观的刺激和新奇的享受。世界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也需要推陈出新。结合时事热点,注重版面版式,提高微信产品的整体质量,改善用户的阅读体验,都能为传统文化内容吸引大量读者。在文化传播之余,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互动平台,提供传统文化爱好者交流探讨的园地。由此,微信因传统文化丰富了内在价值,而传统文化也将以其自身优势,投入新媒体时代的洪流,在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中焕发新的活力。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十
为充分了解我校多媒体教学现状,进一步做好多媒体教学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于07年5月对我校部分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362份,调查结果如下。
1.传统教学2.多媒体教学3.无所谓4.其他(请注明)对于本问题,有2359位同学作了回答,具体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喜欢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
1.是2.否3.甚至降低4.其他。
对于本问题,有2360位同学作了回答,具体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66%的同学作了肯定回答,认为多媒体教学增强了他的学习兴趣。当然也有23%的同学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纯文本2.图文并茂3.视频和动画4.其它(请注明)本问题为单选题,但也有少量同学选择了一个以上的答案,具体结果如下。从上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喜欢视频和动画(占72%)和图文并茂(占26%)类的多媒体课件,这类课件也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和特点。但从平时课件审核的情况来看,我校教师使用的大部分课件还是以文本为主,只是板书电子化,这在以后要加以改进。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4.无所谓。
本问题为单选题,共有2354位同学作了回答,具体结果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63%的'同学回答一般,回答满意(18%)与不满意(16%)的同学相当。说明我院今后在多媒体教学方面还要加大研究和教师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的水平,提高同学们的满意度。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4.无所谓。
本题为单选题,共有2356位同学作了回答,具体结果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63%的同学回答“一般”,回答“不满意”(21%)超过了“满意”(13%)的同学。说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还不够,今后还要加大投入,在数量和档次方面都要进一步提升,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1.坐着讲2.站着讲3.无所谓。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十一
从小就习惯了伴着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温暖的声音入睡,如今广播的声音更是深入千家万户,北京地区广播。暑假期间我来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等北京的主流广播媒体就现在的广播发展状况展开了调查。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创建于1949年2月2日。建台之初,只有14名工作人员,办有一套频率节目,每天播音8小时50分钟,发射功率不足1千瓦。到20xx年底,北京电台发展到500多名工作人员,办有4套中波频率节目(其中有两套中波节目在两个小调频同步播出)、3套调频频率节目,每天播音141个小时,总发射功率180千瓦。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电台多次对节目进行调整和改革。1990年8月6日创办了北京经济台。1992年底,在总结经济台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创办专业化系列台。这是北京电台历史上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决策,从此,以建立专业化系列台为龙头的宣传改革全面展开。到1994年,先后创办了新闻台、音乐台、交通台、文艺会、教育台和体育台。至此,北京电台全部实现了专业化广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京电台锐意改革,创新内部激励机制,改变用人分配办法,20xx年起,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20xx年起科以上干部竞聘上岗。20xx年建立了节目考评机制,对全台节目质量进行考评,促进了全台节目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调查报告《北京地区广播》。20xx年在国内广播系统中首家通过了“iso9001(20xx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制定了“导向正确,宣传有效;保障及时,服务到位;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使全台的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广告创收全部为广告公司代理。目前,节目和经营业绩在全国电台中名列前茅。
我在调研中得知,目前北京电台拥有8套开路广播,15套有线调频,在北京有线电视网数字平台上有16套数字广播节目,每天播音约353个小时,总发射功率190。5千瓦,除覆盖北京地区外,还覆盖华北的部分地区。北京电台与国内省市级电台保持着密切地联系,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几十家世界主流媒体建立了节目合作交流关系。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当今世界,广播媒体要怎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在广播窄播化得今天究竟有哪些节目是吸引大众的。对此我采访了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宣武区,崇文区,海淀区,丰台区在内的500人。得出结论如下:北京电台拥有众多听众喜爱的优秀节目:《北京新闻》、《空中笑林》、《新闻20xx》、《消费者热线》、《今夜私语时》、《中国歌曲排行榜》、《新闻大视野》、《一路畅通》、《路况信息》、《欢乐正前方》。
北京电台拥有众多听众喜爱的主持人:王佳一,杨洋,王为,刘思伽,李莉,伍洲彤,王东,王薇,梁洪,顾峰。
俗话说有竞争才有进步,北京电台在巨大的压力下自我完善,创新进取。
近年来,北京电台整体的日到达率不断攀升,20xx年3月份的到达率为45%,而9月该数字上升到48%。北京电台的听众人均接触广播的分钟数达到了45分钟左右。以八个专业台组成的北京电台占有北京广播市场70—75%的份额。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十二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1.媒体个性化突出:2.选择性增多:3.表现形式多样:4.信息发布实时。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了每天必做的事情。而新媒体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吃饭、走路、逛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摆弄着手机,聊qq、发微博、看新闻等。新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信息,更多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打发业余时间一种最好的方式,满足了我们对娱乐的需求。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与朋友、亲人视频、聊天,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上传信息分享身边的新鲜事。特别是微博,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会有人发微博,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这样的权利,所以导致新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点一滴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一切社会生活都经由传媒,新媒体已经深刻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新媒体,阅读最新新闻,浏览网页,聊天等。但新媒体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来说有积极影响也同样有消极影响。最突出表现在可以帮我们收集信息,是我们广泛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我们无奈了解社会。第二点就是完善自我,开阔眼界,发散思维。第三点就是加强跟朋友、亲人的沟通。但是新媒体信息的泛滥,容易使我们感到迷惑。在新媒体中人们既是信息的受者,也使信息的发布者,因此网络等新媒体上既有进步、合法、有益、真实的信息,也有反动、非法、有害、虚假的信息。所以我们在对待新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时,要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今社会新媒体逐渐代替传统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信息的传播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因其其不受时间、空间、年龄局限和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此感兴趣并使用。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好的一面,学习和完善自我。尽量克服消极的一面,要让新媒体更好的引导我们的行为,传递正能量。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十三
全媒体时代,妇联作为群团组织,如何借助新媒体更加高效地引领妇女思想、宣传妇联工作?这是新时期妇联宣传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群众就是媒体。以微信为例,朋友圈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每日必然关注的空间。在这个扩散性的立体空间里,每一个微信号都连接着无穷多的人群和无穷大的领域。而资讯在这个无穷大空间里的传播速度却是极快的,有时就在转瞬间就已经为成千上万的人所知。新媒体逐步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常态。
妇联宣传工作正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妇联工作是面向群众的工作,妇联宣传工作,重在引领妇女思想、宣传妇联工作、弘扬核心价值。妇联宣传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将想要宣传的内容宣传到更多群众身边,为更多人所熟知、所接纳、所践行。这与新媒体的发展特质相符合。
新媒体应当成为妇联宣传工作的阵地和载体。新媒体所联结的广泛人群,决定了新媒体应当成为妇联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普及度、传播速度与便捷度,决定了新媒体应当成为妇联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重要渠道。
近年来,南通妇联也在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展示妇联工作、传播女性声音、弘扬时代主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实践证明:新媒体确实是创新开展妇联宣传工作的有效平台。
运用新媒体服务妇女群众。侧重于通过官方微信发送与妇女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生活技巧等,具体包括政策解读、时事资讯、科学家教知识、日常生活小窍门、健康常识、心灵美文等等。同时,依托微信、官方网站等,发布各类公益培训、讲座等服务活动资讯,方便群众。
运用新媒体传达巾帼声音。依托官网、官微第一时间传递各级妇联工作动态,发布与妇女相关的工作研究与思考成果,交流各地妇联和妇女工作的特色经验,让广大妇女群众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妇联、认同妇联;全面展示各行各业优秀巾帼典型的风采,大力弘扬女性“四自”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正面积极的网上妇联。
运用新媒体延伸妇联工作。依托官方微信走近妇女群众和家庭。设计一些便于群众参与的互动栏目,比如生活中的“小确幸”有奖征集活动、家庭学法达人赛微信竞答活动等,通过互动拉近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距离。依托官微、官网进一步拓展一些重点工作。连续登载寻访到的“最美家庭”的故事,择优登载“与‘最美家庭’同行”主题征文,放大活动效果。
从目前运转情况看,最为主要的问题有二。
问题之一:妇联宣传工作在新媒体上的受众面需拓展。官网、官微等妇联自有新媒体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比如官网的点击率、官微的粉丝数尤其是活跃粉丝数都还比较有限,而且现有粉丝大多为系统内的,或者是“官方”的,真正的妇女群众占比还不够。究其原因,重点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对自有新媒体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二是自有新媒体吸引力不够,涉及版块设计的亲民程度、具体内容的“行政化”程度等等;三是与其他行业新媒体相比较而言的个性化特征不够,以微信为例,妇联官方微信所发布的内容与其他公众号推出的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
问题之二:妇联宣传工作中的新媒体运用率需拓展。从目前情况看,除了作为知识普及的载体,新媒体在我市妇联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主要还停留在工作信息报道,也就是“事后”信息的发布。事实上,新媒体在妇联宣传工作中,完全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媒体是开展妇联宣传工作的有效手段,同时,新媒体所联结的女性受众也是妇联宣传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基于此,在未来一个阶段,妇联宣传工作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是妇联宣传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将新媒体作为妇联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要提升妇联宣传工作中的“网络意识”、“网络思维”。当我们谋划一项工作是时必须要考虑的是,新媒体在这项工作中可以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更好的工作效果?要习惯于将新媒体作为妇联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比如,利用新媒体来运作和管理一个服务群众的项目,将新媒体作为组织联络的工具、信息发布的媒介、人员管理的平台、民意评价的渠道等等。由此还带来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就是妇联自有新媒体影响力的扩大。最直接的体现,也就是受众面,比如官方网站的流量、官方微信的粉丝量及内容的点击率的增长等等。对此,我们的设想是依托新媒体实施好的项目,让更多的群众自动认同、接纳,从而提升妇联新媒体的受众面。
将新媒体作为妇联宣传工作的重要领域。新媒体代表着一定的空间、联结着不特定的人员群体,这些都预示着妇联宣传工作中一个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直接面向新媒体受众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将成为妇联宣传工作的一项重点。新媒体受众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如何面向这一群体开展好我们的工作?可以尝试建立虚拟组织,将妇联的组织体系拓展至新媒体。以微信为例,在妇联官方微信的粉丝中,邀请活跃粉丝建立一个常态化组织(可名为“xx之家”之类的),成为妇联与粉丝之间的桥梁,不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达到妇联组织凝聚粉丝、组织粉丝、引导粉丝、服务粉丝的工作目标,并进而可能依托粉丝放大工作实效。
将新媒体工作队伍的建立作为发挥新媒体在妇联宣传工作中的作用的支柱。新媒体与妇联宣传工作的深度融合,必须建立一支开放性的工作队伍。初步设想,这支队伍应当至少包括妇联工作者、新媒体从业者、网络活跃者、热心志愿者及妇联相关工作联系部门工作者等等。新媒体的升级换代速度是极快的,因此,在建立队伍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十四
我于xx年xx月份,对我实习的学校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情况以及学生对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的把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旨,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究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2、学生对于云够用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3、学生希望运用多媒体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方法
1、访谈,与本学校几个班共10位老师进行了访谈
2、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对多媒体教学价值观、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
(一)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
1、中老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由于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或培训时间较少,所以在课堂上不用或极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讲的很吃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青年教师的使用情况:
一部分青年教师,因其有过培训经验,其有熟练的信息操控技术,加之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较快。因此平时都会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年轻教师中使用率较高。
总的概括,不足40%的语文老师经常使用多媒体,33.9%的教师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应用,有10%以上的老师有计算机证,但上课从没用过多媒体,另外9.88%的教师根本就不会用。
(二)学生的看法及建议
对于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语文课中运用的基本问答大多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并不陌生,85%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上课效果好,15%的学生认为一般,94%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87%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创新意识,多媒体进驻语文学习课堂,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对话,而是师生、机三位教学,学生有新鲜感。
目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调查结果总的来看,学生认为多媒体上课效果好,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认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是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
但它统一的展现方式容易抑制学生的想象能力,简化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思维过程,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片面,会剥夺学生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创造个性,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演示员,更是一个教育者、引导者,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有些教师运用多媒体还仅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还只是一种演示工具,在课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内容,有“人灌”变成了“机灌”,没有注重发挥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只是突出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每堂课都制作课件,这样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精力甚至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忽视对教材重点难点的钻研,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制作成课件来进行讲授,若为制作课件而牵强附会,课件不但起不了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固然很好,优化语文教学,但这里也存在着一个“度”的问题,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一味的滥用多媒体,就不会起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了。只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切勿忽视人文精神。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获得情感的培养,人文的熏陶不能光靠教学技巧和小袋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醉于里行间,留恋于墨韵书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既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又要遵循语文课的特点,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现代科技的氛围中,洋溢浓浓的人文气息。
融媒体调查报告篇十五
1.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2.学生对使用云端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3.学生希望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1.面试,我们学校几个班的10个老师。
2.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四个方面:多媒体教学的价值观、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
(一)教师使用多媒体的现状。
1.中老年教师的使用:。
2.青年教师的使用:。
一些年轻的教师,由于他们的培训经验,有熟练的信息操纵技术,并迅速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通常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多媒体在年轻教师中的使用更加频繁。
(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学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总的来说,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形状、声音和颜色等方面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虽然多媒体教具的作用很大,但适当的课件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强大。但如果每节课都做课件,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甚至会转移老师的注意力,忽视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而且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做成课件来教学。如果做课件很牵强,课件不仅会失败,还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