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热门16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并利用资源。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部分,可以用激励和展望未来的方式来提升文采。掌握总结的写作要领,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法和学法;
6、教学过程;
7、板书设计;
8、评价分析。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该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二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亲情”为话题,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展现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习本单元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理解和体会人间真情。本课计划两课时讲完,第一课时以“积累”与“诵读”为主;第二课时以“赏析”与“学习写法”为主。基于“已学过”与“主题理解可能不深入”两方面学情,所以本节课是以拓展课的形式出现的。共三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包括课前积累与复习(课前积累主要是课内外字词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和名句诗词积累,意在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是赏析环节,主要是赏读与理解尤其是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三是习作环节,主要是“直事曲写”意识的形式和练笔。以上是设计思路的陈述。
第二方面谈谈切入点。教学中以“换题目”为切入点,由“散步”到“心灵的散步”过渡,围绕“心灵的散步”这条主题线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方面主要谈谈方法,从教法上说意在突出三个意识,一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读的能力、说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写作能力)二是注重学法的指导(比如积累的意识、赏读的方法、写作思路与方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学法上说学生要想理解就必须动脑思考,广泛交流,会表述能说到关键点上。所以讨论交流、独立质疑、归纳概括等方法将用到课堂中,师是引导过渡员同学们是主角,同学们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同学们完成;另外这里面也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定有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谢谢!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学习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品味语言。
一家人散步的事大多数人都做过,但能把这件事写入文章的却不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一下他们的家庭气氛。
1985年的初春,南方的田野,作者全家三辈四口人在散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后来,作者在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谈时,柯尔特先生赞赏,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又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一个在发达国度的人,为什么对“敬老爱幼”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却如获至宝、津津乐道?这使作者莫怀戚感慨不已,欲罢不能,于是《散步》便在他的笔下诞生了。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注意积累生字新词。
2、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很美,美的概念很广,因此美的表现也不止一点,如:景美、人美、情美、语言美,细读课文,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美、欣赏美。
1、景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是春的气息的透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母亲所望到的小路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此处景物描写是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
2、人美、情美。
(1)喜欢文中这个小孩的举手。为什么喜欢他?从哪里看出来?
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2)、喜欢课文中“妻子”的请举手。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听从丈夫,夫唱妇随!(板书:贤妻良母)。
(3)、喜欢母亲的举手?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疼孙子,爱儿子!这种疼爱之情,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的?)(板书:疼爱孙子)。
4、最喜欢作者的举手。为什么?
他很孝敬母亲。哪里看得出来?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生命多么脆弱!严冬,对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就是一个坎儿啊!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怎能不盼望春天,盼望春天带来新的生机,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这个愿望还能留到明年春天兑现吗?是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决定——“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对一个家庭而言,上有老、下有小,这就是整个世界。中年人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
本文通过散步这件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同时还道出了中年人身上的重大责任,这种通过小事表现大道理的写法叫以小见大。文章还通过很多细节表达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形象,这种方法叫细节描写。以上两种方法在写作上值得借鉴。
片断练习:学习本课以小见大和细节描写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或细节,表现一家人之间的亲情。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儿子。
疼爱孙子聪明可爱。
爱
我和妻子。
尊老爱幼。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四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就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就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就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就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就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就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就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就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就是母亲,妻子背的就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就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就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就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五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读文知意,搜索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听文悟情,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了解这个家庭的和谐美。
(3)品文寻美,通过让学生圈画批注自己最欣赏的词或句,感受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触文话事,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平凡小事中孕育的浓浓亲情,并通过写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和语言的印象,达到学练结合。
1、重难点突破。在赏析语言环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一词、一句中都可能有丰富的收获,引导学生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比如找哪些句子或巡视中肯定学生已有的发现等,学生能找出来、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说。难点处(中心句的理解)也不要心急,让学生先谈,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2、拓展训练。能将本节课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比如说的训练围绕“以小见大”的构思,写的训练围绕“整齐句式”的运用。
1、教师的能力有欠缺。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语言的凝练度;教学激情等都有待提高。
2、课堂互动上做的还不够,师生、生生在课堂生成或思维碰撞的还是有点少。学生在文本感受与生活体验的衔接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放开谈。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六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3课《散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说一下我的讲课思路。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七
《散步》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语文10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围绕这情和爱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五年级学生正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对他们感悟和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真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
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习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努力做到了既传承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理念。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拘泥于备课时设计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际操作中应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要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巧妙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在每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脱离文本,一切观点都要落实到对文本的朗读与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要求数量更要追求质量,要努力营造情境,将学生的情感凝结到一个高度,真正感动身心。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散步》。下面我从八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1、课标与文本关系;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法和学法;
6、教学过程;
7、板书设计;
8、评价分析。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方面:
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基于《新课标》三个维度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的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教师运用情景导入、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了八步,分别是:(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目标展示把握方向。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进一步补充培根的名言,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该坚持和发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六)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2、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第二道题,让学生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完成课堂练笔。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七)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亲爱的同学们: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送给大家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本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师生达到情感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设计意图:行胜于言,由言到行,行后有感,学生能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来自于生活的检验,用笔将感受表达出来完成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九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散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1、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前四个单元分别以人生和自然为主题编排文章,第五单元紧跟其后,编者显然意图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家庭与亲情。其中,《风筝》与《羚羊木雕》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现的则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级上册的特殊地位:一是与小学的衔接,二是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具体说来,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教学《散步》时应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十陵镇虽地处农村,但近年来,由于二0四、三五四、天兴等几个大厂的迁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车,各个房地产、旅游开发项目的纷纷启动,十陵镇已经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人口巨增,各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形势当中,十陵的学生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不再孤陋寡闻,自卑落后,他们思维活跃,消息灵通,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朝气蓬勃,自信乐观。而《散步》这篇文章相对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可放手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鉴赏文章是教学难点。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语的设计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朗读训练
1、伴随着一段节奏舒缓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读后简要评价并作适当指导。(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作适当指导和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写的人物是祖孙三代;是母亲、我、妻子、儿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儿子、媳妇、孙子;等等都可以。)
2、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课文内容,如:文章通过散步一事,表现的是爱,是责任,是亲情,是尊老爱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师都应予以认可。)
(四)、整体阅读与圈点批注训练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幻灯展示批注要点和批注范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而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这一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品评鉴赏文章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开集体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热情洋溢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胆发言,勇敢争先,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如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刻画、关键语句的品味、对称句式的运用、景物的描写、语言的特色等,教师则可以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六)、比较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两篇文章的感人之处与现实价值。(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和思考,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导学生。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述自己身边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对家庭与亲情进行较为有深度的探讨,从而感悟家庭亲情,树立责任意识。(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能有一个更清醒、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又要尽力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家庭观。)
(八)、师生各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师生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时刻。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而且,这种带有个人体验性质的东西是教师绝对不能替代的。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
1、将生字词的音形义在作业本上各抄写三遍并用心识记。
2、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附板书:
散步
莫怀戚朗读—理解—比较阅读—小结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散步》。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它们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1、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前四个单元分别以人生和自然为主题编排文章,第五单元紧跟其后,编者显然意图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家庭与亲情。其中,《风筝》与《羚羊木雕》表现的是家庭矛盾冲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现的则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级上册的特殊地位:一是与小学的衔接,二是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具体说来,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教学《散步》时应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基本要求。
十陵镇虽地处农村,但近年来,由于二0四、三五四、天兴等几个大厂的迁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车,各个房地产、旅游开发项目的纷纷启动,十陵镇已经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人口巨增,各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处于这样一个变革的形势当中,十陵的学生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不再孤陋寡闻,自卑落后,他们思维活跃,消息灵通,勤奋刻苦,积极进取,朝气蓬勃,自信乐观。而《散步》这篇文章相对浅显,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教师可放手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划;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朴实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其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语句,品评鉴赏文章是教学难点。
1、朗读教学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散步》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文辞冲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这些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真正领会的,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学习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导入语的设计应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朗读训练。
1、伴随着一段节奏舒缓的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将那些自己读不准或不能理解的字词句作上标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朗读课文,体味文中蕴涵的浓浓亲情,读后简要评价并作适当指导。(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提出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并作适当指导和进行鼓励性评价。)。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人物(允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写的人物是祖孙三代;是母亲、我、妻子、儿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儿子、媳妇、孙子;等等都可以。)。
2、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课文内容,如:文章通过散步一事,表现的是爱,是责任,是亲情,是尊老爱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师都应予以认可。)。
(四)、整体阅读与圈点批注训练。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幻灯展示批注要点和批注范围)。(有效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而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重要。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这一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品评鉴赏文章。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就各人批注的地方及其理由展开集体讨论与交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力求通过这种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应热情洋溢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大胆发言,勇敢争先,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重要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来,如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的刻画、关键语句的品味、对称句式的运用、景物的描写、语言的特色等,教师则可以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更广泛、更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定目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探究,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欣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习到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六)、比较阅读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两篇文章的感人之处与现实价值。(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去感悟和思考,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不必强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导学生。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予以鼓励和支持。)。
(七)、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述自己身边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实故事,让他们对家庭。
与亲情进行较为有深度的探讨,从而感悟家庭亲情,树立责任意识。(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能有一个更清醒、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更深的体验和感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又要尽力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家庭观。)。
(八)、师生各用一句话或一小段话小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总结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利,而应成为师生展示教学成果的最佳时刻。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而且,这种带有个人体验性质的东西是教师绝对不能替代的。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也非常重要。)。
1、将生字词的音形义在作业本上各抄写三遍并用心识记。
2、课后收集有关尊老爱幼的名句,并抄写在成长记录手册上。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一
《散步》这篇文章是人教教版七年级学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亲情友爱”。文章记叙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情感,颂扬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晓畅素雅的语言文字和温馨美丽的生活场景给人以享受,极具审美价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叙事美文!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两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
认知目标:会写“袖、粼”2个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词语,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标:在品味文中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的生活态度,提高人文素养。
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虽然现在学生生活在亲情的氛围里,被爱包围着,但他们对爱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描写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生的真情,发自内心的产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
1、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充分体验,真正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设计本课教学的又一基本理念,让学生真情投入地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间真挚的情与爱。
第一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学生们边听歌边欣赏自己带来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时教师深情朗诵:我爱我的家,我爱爸爸和妈妈,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我一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朗读。
一是捕捉直觉,想像画面,读出感受。同学们,在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画面用朗读表现出来。
二是透过文字,深入思考,读出理解。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品味给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看看你能透过文字,对这个中年人,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子读懂些什么?学习步骤是先把这个语句用“一”画出来,再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并将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体验,读出意蕴。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好角色,读出扮演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表演时尽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语言,其他同学可以评价,也可以向剧中人物提问题。并评选出最能体现尊老爱幼这一主题的优秀小组。
第三个环节: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这篇叙事散文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内涵、景物描写、细节刻画、对称句式的运用……让我们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第四个环节:回归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由这个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谐社会呢?以“在我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或以“和谐社会需要….”为话题进行交流。
2、真情行动,建设亲情。亲情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更应落实到行动。回家以后,同学们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脚、聊聊天……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记下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妻子 爱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二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好,通过观察区域游戏及教学活动,我发现我班有耳对绘本的兴趣较大,但是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缺乏方法,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图书的内容。为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思想,我选择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作为本次的教学内容。《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又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上的能力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发展情况,我拟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时却无条理性,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据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表达上。把难点拟定为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三、说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我做了以下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ppt,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展示绘本内容。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及电视在中间,利于幼儿观看及师幼交流互动。
3、母鸡萝丝和小狐狸的图画教具,适当的教具能够更好地导入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逐渐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我组训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综合了观察法、讨论法、悬念导入法、提问法等让幼儿理解画面,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增强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能力。采用了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主动地探究、发现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在看看、听听、说说、讲讲的轻松氛围中达成教学目的,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说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掌握故事内容,且能够达到更好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还能训练到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我通过安排幼儿回家给家长讲活动故事来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三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说如何设计这一堂课。
从教材来说,《散步》讲述了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一家祖孙三代四口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教学理念来说,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从学情分析来看,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的回报这份爱。
因而基于上述三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围绕“散步”事件梳理内容,初步掌握概括叙述事件的方法。
3、揣摩精美词句,品味文章所展现出来的语言之美、人情之美。
4、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培养珍爱生命、珍惜亲情、尤其是尊老的“孝”道。
其中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至于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文章特点确定为:理解(最后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美读引路,感受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教师与学生分读示范、学生自由读、学生挑战选读、学生齐读等。
2、快速抢答,感知内容。可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可设制情境(假如这个家庭获得了“五好家庭”),让学生为这一家四口中的任一人写一份颁奖词。
4.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如:朗读、概括、品味方法的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基于本文内容较为通俗,难点也不多,且为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首先,请学生讲述“你们一家人在生活中你认为最幸福的片刻”,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后引入作者一家人的幸福片刻,导入新课。这样导入可使教材与生活,读者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沟通。
正如前面所说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教师与学生分读示范、学生自由读、学生挑战选读、学生齐读等。如: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生挑战选读环节可以竞赛的形式,并且也可让学生先推选代表与老师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
在这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叙述事件的概括方法。
(大屏幕显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这一环节可承接上一环节,紧抓住散步过程中面对“分歧”我所作的“决定”来展开。让学生依次思考这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
2、我这样决定是不是因为我不爱儿子,并从文中找依据?
3、面对我的决定家中其他成员有什么样的反映?
随着这三个问题的逐渐思考引入,将引导学生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散步途径的问题”,而是一个“爱的诀择”(“我”爱儿子,也爱母亲,但当其发生矛盾时,我将如何来诀择),从而在学生面前不仅展示了一个具有浓浓亲情、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家庭典范,也展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肩负着赡上抚下的中年一代的责任。
其中在这一精读引导过程中可适时插入两个活动:
1、当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家庭合谐氛围的感触时,可设制一个情境让学生能当堂动笔训练,以写促读,深化感情。譬如可这样设计:这样一个互敬互爱、合谐幸福的家庭,如果在我们的小区家庭参评中一定是一个“五好家庭”,如果你是小区的工作人员,现在要为这一获奖的家庭人员写颁奖词,你将怎样来写呢?(由于时间关系可任选其中一位家庭成员来写)。
2、当学生领悟到,“我”所作的这个决定已不仅仅是一个选择路径的问题,而是一种爱的难以诀择,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作为一个肩负赡上抚下的中年一代的矛盾与责任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在朗读感悟和情境体验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具体方式可采用先读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本文不仅情感上亲情浓郁,语言上也是玲珑剔透,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学习、借鉴。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2)传情的句子(3)对称的句式。
(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其写景、传情的妙处、作用及对称句式的互相映衬,富有情趣的对称美)。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这种以小事显真情抒真理的“以小见大”立意法,启发学生在今后习作时注意立意的深刻。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2、尝试插入景物描写的句子、运用对称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瞬间"。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四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五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步》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说教法学法以及说教学程序这五个方面来对这篇课文进行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前两课重在写家庭矛盾、冲突给家庭成员造成的“精神虐杀”和心灵伤害,后三课重在展现温馨、和美的家庭氛围。五课分别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来讴歌亲情,引导学生感悟建立怎样的家庭人际关系,才能实现和谐的家庭格局。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的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本课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揣摩本文的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二是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本文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依据:最后一段话较为抽象,七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深刻理解的基础,需要教师加以点拨。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为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的条件下,我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首先是教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需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学生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其次是学法,主要有两种方法:
1.一是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二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最能表现亲情的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然后相互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教学重点。最后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让学生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莫怀戚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同学们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抒写对亲人的祝福,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
5.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分钟说课篇十六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学生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学生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