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一
生态保护是为了维护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剧增,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占山为王、占地为王”的观念和对资源的盲目扩张,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威胁,一些珍稀濒危的动植物逐渐消失,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因此,生态保护迫在眉睫,需要每个公民都积极参与。
第二段:个人在生态保护中的行动与感悟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积极参与了生态保护行动。首先,我坚决抵制一次性用品,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我使用可再生的环保袋购物,并且带上自己的杯子和餐具外出,减少使用塑料产品的数量。其次,我养成了节水节电的习惯。在洗手、洗澡和刷牙等活动中,我尽量减少用水的用量,关灯、关电器等。最后,我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例如树木种植、湖泊清理等。通过这些行动,我看到了自然环境的改善,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段:生态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生态保护不仅仅关乎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更关乎整个地球的未来。首先,生态保护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存需求。当我们破坏了某一种群落或物种的生存条件时,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影响到其他物种的生存。其次,生态保护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后,生态保护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人类自身的利益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段:加强生态保护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几个方面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其次,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普及生态知识和生态意识,增强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最后,个人的努力和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减少使用塑料产品还是参与志愿者活动,每个人的行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段:展望未来
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生态保护的队伍中来,共同努力,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我们和后代子孙都能够享受到清洁的空气、清澈的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让我们一起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二
山林生态是自然界的瑰宝,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了山林生态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通过亲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山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的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山林生态保护的认识,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工作。只有让人们了解山林生态的价值与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多个渠道开展环境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比赛等形式,使人们深入了解山林生态,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加大对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传播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山林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
第三段: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管
除了环境教育与宣传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山林生态保护涉及森林、野生动物、水资源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明确责任和权益。应加强立法工作,健全山林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范围、目标和措施。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对生态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区域进行划定,并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破坏环境资源行为。
第四段: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支持
科研与技术创新对于山林生态保护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认识山林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并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应加大对环境科学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开展植物、动物种群的研究,推动生态学等环境科学的发展。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生态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如生态修复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等,逐步改善山林生态环境。
第五段:提高公众参与度的重要性
山林生态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山林生态保护行动,如组织志愿者开展植树造林、野生动物保护等活动。同时,提高公众对山林生态保护的认识,强调个人责任感和行动力,培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只有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才能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结:
山林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监管,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支持,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山林生态,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三
20__年6月5日是第__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战疫情,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奔小康,14亿中华儿女数条战线“多手抓”,全面发力、脱贫致富。值此第49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统一价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携手共绘美丽中国图卷,我们时刻行动着。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保护自然,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落地生根、掷地有声。我们从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湿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生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后劲、积蓄潜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自然如同保护眼睛般,就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现给人类积淀的瑰宝,是要我们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讲好保护自然中国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确保环保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从身边人、身旁物、小事点滴中留住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四
如今,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环境问题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大家都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在实践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深切体会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总结并谈谈我在生态保护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强环保意识
生态保护首先是一种意识,只有人们拥有强烈的环保意识,才能真正对环境进行保护。在实践中,我发现社区里的一些居民对生态保护仍然存在认识上的盲区。为了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公益讲座,并发放了环保宣传资料,向他们普及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在讲座中,我们还列举了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不仅仅对我们人类有害,也会极大地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上强大的环保氛围。
第三段: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在实践中,我还参与了社区的一次自愿捡垃圾活动。这次活动不仅仅只是清理垃圾,更是倡导人们树立起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负责的观念。当我在捡垃圾的过程中看到大家积极参与、认真地清理,我深感团结协作的力量和每个人通力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因为垃圾分类直接关系到垃圾的再利用。所以,我在活动后也积极参与了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向居民们传授正确的垃圾分类知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环保行动的力量,以及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的重要性。
第四段:尊重自然规律
生态保护还需要我们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达到真正的生态保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能仅凭人为力量来维持,而是需要我们与自然互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在社区的绿化工作中,我们注重保护本地植物和树木,避免过度砍伐和种植外来物种。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环境治理的工作,比如修复湿地和河流,改善水质污染等。通过这些工作,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上的。
第五段:总结
在生态保护的实践中,我深受教育和启发。通过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尊重自然规律,我意识到生态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实践,我也了解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并在其中获得了成长。我相信只有人人都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合力打造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事业中来,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五
生态保护工作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曾有幸参与了一段时间的生态保护工作,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工作中,我不断干,不断学,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重视宣传工作
开展好生态保护工作,宣传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生态保护工作无法顺利推进。因此,我深刻意识到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宣传的重要性。在宣传工作中,我们要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使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要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第三段:加强监管执法
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中监管执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才能真正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严查违法行为,还要加大处罚力度,并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监管,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强化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力量。只有通过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保护措施。因此,我认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不断加大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投入,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问题。只有不断创新,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五段:加强合作与交流
生态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在推进生态保护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合作与交流。与政府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还注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的水平。
结论:
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参与一段时间的生态保护工作,我体会到了宣传工作、监管执法、科学研究、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工作,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会继续努力,为生态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六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年1月,毛**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在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七
生态保护是当今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未来。而作为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长时间的参与和观察,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重视环境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生态保护的核心是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环保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第三段: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严惩违法行为
要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关键是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严惩违法行为。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环保法律法规,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一些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从而构建一个对环境保护形成有效威慑的法治环境。
第四段: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生态多样性
生态保护工作不仅仅是保护环境,还包括保护生态系统和生态多样性。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手段,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保护各种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第五段: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是全球性的问题,解决生态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因此,我们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共同努力。
总结:尽管还有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生态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为创造一个美丽的地球而努力奋斗。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九曲黄河,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中国9个省区,不舍昼夜奔流入海。5000多公里的长度,百万年的历史,勾勒出一条大河的时空轨迹;水流泱泱,历史浩荡,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脉。千百年来,哺育滋养着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忧患。曾几何时,野性张狂的河水给沿岸百姓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足迹所至尽是关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从针对黄河成立了治河委员会,到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再到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黄河沿岸的发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2019年9月,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区域协调发展大棋盘再落关键一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之病,是对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谓是一剂良药。
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千秋大计,牵挂心头。数次考察黄河流域,***总书记给出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治本良策。
搞好生态文明,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2014年3月,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的***总书记专程来到黄河东坝头段考察,了解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2019年8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5月,总书记在山西察看黄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落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黄河,关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总书记语重心长。
此次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一以贯之:“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九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在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习近平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2019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宁,天下平”,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工作的重视。
《汉书》中说:“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自古以来,黄河被中华儿女誉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她代表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她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是无数文人骚客赞誉的对象。同时,黄河穿越崇山峻岭,千折万转。“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水流之湍急可见一斑。因此,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患频繁,严重影响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从大禹治水至今,治河工作一刻未曾停止,虽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已连续20年不断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黄河离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依然有不小差距,黄河治理仍需继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应是以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挥文化的力量和作用。
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事关立国之本、治国之道、兴国之路。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引导人们倾向积极的行动,而黄河文化在黄河治理工作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首先,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吸纳、融合了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历史上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代表性文化。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文化是广大治河工作者在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黄河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实践中创造的财富,反过来也必将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保护。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高人们保护生态、涵养水源的意识。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转变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20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听完这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论坛,我深刻理解了党中央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被称为“母亲河”的黄河自古以来就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自治区。它不仅是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自古时起我们就非常重视对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但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底下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再加上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的到没有根本改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把它作为国家的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黄河流域的军民和科研建设者一起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更加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明确表示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当然,承认我们长久以来工作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灾害频繁,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书中描写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依旧脆弱,上游局部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功能降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沉积现象严重,下游生态流量偏低、一些地方河口湿地萎缩。发展质量亟待提高,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稳定和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也觉得因为专业的关系自己与黄河的关系更加亲密,朱显谟院士生前一直致力于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现在的一部分本专业科研方向都是向黄河治理靠拢的,前辈们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水沙治理,植被恢复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作为一名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理应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将黄河流域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直传承去。
反观当下,现在的我应该努力建设我的“基座”,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先充实自己再追去创造创新,厚积薄发,寻求突破自我的机会;提高实干能力,从书本课堂走出去,扎根黄河,做不怕吃苦,勇于挑战的实干家;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不能只局限在考试得高分,而应该像朱显谟、唐克丽、山仑等前辈们一样,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我国当下面临的一些难题。
前仆后继,继往开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高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落到实处,让子孙后代看到更清更美的黄河风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0月28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李国英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走遍黄河上中下游沿线,亲自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强大动力。
李国英强调,要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牢正确目标方向,找准找全水利任务,细化实化项目举措,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大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国英要求,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水利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坚决扛起贯彻落实政治责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全力以赴落实好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实行台账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建立评估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涉及水利的任务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部领导、总师,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各司局、部分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学习研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国丰富水资源的最主要发源地。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日圆”,更有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数文人墨客都对黄河这条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不吝笔墨赞颂黄河。可以说,黄河在中华儿女的心目中地位是相当高的。
然而,随着近几十年的无度开垦和不加保护的粗放型工业发展,乱排乱放乌烟瘴气已经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黄河这条中华最古老的龙的血脉。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对阻止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有着力挽狂澜的作用,在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加强黄河治理保护,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着重从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几个方面着手。
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不经处理将污染物直排入河的企业进行严抓重惩,发动群众对这类行为进行广泛监督,形成长效机制,对屡教不改的企业进行重罚。对附近企业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采用环保设备,降低污染物的产生,并增加污染物处理变废为宝循环使用的设备的生产和投放。
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广泛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会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是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看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20__年6月5日是第__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战疫情,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奔小康,14亿中华儿女数条战线“多手抓”,全面发力、脱贫致富。值此第49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社会共识,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统一价值追求,答好“自然篇”携手共绘美丽中国图卷,我们时刻行动着。
尊重自然,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串联、生命相依。山水林田湖草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人类作为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让生态串联、生命相依的共同体得以在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中释放“绿色福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秉持休戚与共、平等相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顺应自然,让“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多向发力、同向偕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构筑一体化绿色产业体,深入推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目标任务的精准治理、综合整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工业革命到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以来,见证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路是行不通、走不动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要贯彻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打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组合拳”,做好脱贫攻坚、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绿色发展大文章。要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怀敬畏之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绝不可做为了经济发展而违逆自然的事,绝不能亲手毁坏大自然给予的“生态屏障”。
保护自然,让“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落地生根、掷地有声。我们从西溪湿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金名片”可以看出,湿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各种自然生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后劲、积蓄潜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自然如同保护眼睛般,就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不落实“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发展理念,带来的就是“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的巨大代价。大自然毫不保留展现给人类积淀的瑰宝,是要我们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保荣辱与共、互利共赢落地生根。要做好大自然的“代言人”,讲好保护自然中国故事,厚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人文情怀,确保环保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从身边人、身旁物、小事点滴中留住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答好“自然篇”是对每个人的严峻考验,留住绿色生态之美,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美丽中国”成为人与自然永恒不变的发展底色和执着追求。
10月2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意见。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勇担时代重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和“千秋大计”的战略高度,对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当前形势,深刻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锲而不舍的战略定力,为我们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好政治责任、履行好宁夏使命,坚决把党中央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好。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关键重点。要把握好重点方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牢牢把准把实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的重点方向,坚决防止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发展理念上的“误差”、行动实践上的“落差”,切实把大保护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要处理好重大问题,以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红线;以辩证的系统观把握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牢全国一盘棋意识,在重大问题上自觉服从发展大局、流域全局;以宏阔的历史观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保持历史耐心,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应对水安全、水灾害风险防控问题,全面提高灾害防控水平。要落实好重要任务,筑牢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薄弱环节尽快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贯彻落实“四水四定”的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扭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抓好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水污染防治,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的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实现空间规划、要素配置、生态保护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严格落实“双碳”“双控”要求,认真抓好能源保供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部署要求。“十四五”时期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牢记嘱托、担当重任,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自觉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先行一步、主动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进一步增强先行区建设的使命担当,在“先行”上担使命、在“深入”上下功夫、在“实效”上求突破。要进一步把握先行区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服务全局中促先行,在生态优先中抓发展,在“四水四定”中谋开发,在绿色低碳中求转型。要进一步落实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标准打造百年堤防,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高效率推进“四权”改革。要进一步形成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改革创新、强化督查督导,凝心聚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陈锐海)据水利部官网消息,10月28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
李国英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保护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走遍黄河上中下游沿线,亲自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号召,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增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江河战略”的强大动力。
李国英强调,要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牢正确目标方向,找准找全水利任务,细化实化项目举措,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大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李国英要求,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水利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要坚决扛起贯彻落实政治责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全力以赴落实好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实行台账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建立评估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涉及水利的任务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部领导、总师,驻部纪检监察组、部机关各司局、部分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学习研讨。
9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植树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质,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滔滔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回荡,奔腾不息,滋润着良田万物,保卫黄河,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10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强调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为新时期黄河保护治理、流域省区转型发展指明方向,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擘画蓝图。
总书记说,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
10月22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黄河全流域的专题座谈会——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着眼于“深入推进”,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作为新时代黄河发展的“掌舵人”,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奔赴沿黄九省区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布局,走实走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擘画着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掌舵领航。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听取了甘肃省和兰州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他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
“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入海口,他在考察调研中这样强调。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总书记的足迹遍布上中下游和流域九省区,为黄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把脉定向、作出部署。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对于流域省区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寄予厚望,又倾注心血。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一系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要求正在落地生根。
从青海到河南,“一根银丝两头俏”,恰是当前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迈入新阶段的生动注脚。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中,流域每个省区都不甘落后。
——在山西,2021年上半年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分列全国第6、第4和第3位,新动能增势强劲,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在山东,2021年上半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投资增长1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9.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在陕西,2020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3720列,是上一年的1.7倍,开行质量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实现逆势增长,对外开放不断加深,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
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流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亩均灌溉用水量分别较2019年下降3.4%、9.3%和8.8%,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正化为沿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一幅转型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打开,绿色、创新与开放的底色越来越浓。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河遭遇历史罕见秋汛。然而,得益于堤防、水库等的坚实护卫,以及流域机构的有效应对,张庄的良田安然无虞。
治黄专家指出,人民治黄70多年,解决了流域水利保障“有没有”的问题,实现了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解决流域水利保障“好不好”的问题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流域各省区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
继两年多前的郑州座谈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10月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大河东流。今天,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和流域亿万群众一起,正在见证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年1月,毛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习近平在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习近平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习近平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水安全和水资源优化利用,保障生态和生活用水,严控高耗水产能过度扩张。要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分区分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要扎实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高度重视煤炭清洁利用,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九曲黄河,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中国9个省区,不舍昼夜奔流入海。5000多公里的长度,百万年的历史,勾勒出一条大河的时空轨迹;水流泱泱,历史浩荡,铸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脉。千百年来,哺育滋养着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忧患。曾几何时,野性张狂的河水给沿岸百姓带来过深重灾难。“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足迹所至尽是关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从针对黄河成立了治河委员会,到先后开展4次大规模堤防建设,再到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才能真正实现黄河治理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三年两决口的惨痛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黄河沿岸的发展一定要有大局意识,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2019年9月,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区域协调发展大棋盘再落关键一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之病,是对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深刻警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可谓是一剂良药。
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稳固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千秋大计,牵挂心头。数次考察黄河流域,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治本良策。
搞好生态文明,不仅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也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2014年3月,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黄河东坝头段考察,了解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2019年8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5月,总书记在山西察看黄河第二大支流治理,指出要“增强太原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河,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始终落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30年,“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更为宽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3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多次提及人民。治理好黄河,关乎人民幸福。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此次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座谈会,“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一以贯之:“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心得体会篇十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进行了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我有幸参与了一项生态保护建设的项目,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对于生态保护建设的见解。
首先,我们要懂得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是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体系。生态的保护关系到大自然的平衡,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生态保护建设中,我们要认识到生态不容忽视,只有确保生态的健康,我们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指自然界中各种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在生态保护建设中,我们不能人为干预自然界的运行,而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我们要强调“生态优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注重生态平衡的维护。
再次,我们要注重科学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是生态保护建设的基础。只有科学规划才能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资源分布,多听取专家意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管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可持续。
再有,我们要强化宣传和教育。生态保护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对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重要措施。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最后,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加大对于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不断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专业化和智能化。同时,我们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交流,从国际上汲取生态保护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总之,生态保护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懂得生态的重要性,尊重自然规律,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保护建设的目标,为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贡献。让我们共同为生态保护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