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汇总15篇)
婚姻家庭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是由一男一女根据法律或道德经济关系建立的一种终身伴侣关系。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可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如果你对总结范文感兴趣,不妨来看看以下这些,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一
水生植物的颜色十分丰富,尤其是水生花卉,在开花季节绽放出色彩各异的花朵,鲜艳亮丽,能让平时并不十分出众的景观大为增色,大大提高其欣赏价值。水生花卉的颜色常见的有白色、红色、蓝色和黄色等。白色的水生花卉主要有王莲、白睡莲、泽泻、慈姑、姜花和水鬼蕉等,给人以圣洁纯净之感;红色系的水生花卉常见的有千屈菜、红睡莲和水蓼等,让人感到娇艳热情;黄色系的水生花卉主要有黄花美人蕉、黄菖蒲、黄睡莲、黄花水龙、萍蓬草和荇菜等;蓝色的水生花卉常见的有凤眼莲、雨久花、燕子花、再力花、梭鱼草和芡实等,令人感觉平静祥和。仔细观察的话,除了各色艳丽的花卉之外,水生植物的叶色其实也十分的丰富。虽然大致上都是绿色,但是色彩的明暗和饱和度之间都存在诸多变化,例如菰的叶色为黄绿、菖蒲为亮绿、梭鱼草是油绿,而慈姑的叶色为草绿、黄菖蒲是粉绿、水葱则是深绿等到。具有不同颜色花朵的水生植物在栽植时可以根据各异的颜色进行片植或混植,形成不同颜色的带状景观或是混合景观,再适当与不同的叶色进行协调搭配,不仅能充分体现水体景观的艺术性,同时也能为水景增色不少。目前很多城市水景中应用的水生植物存在严重的雷同,使得景色单调重复,在不改变水生植物品种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不同的规划搭配,使景色呈现出別具特色的美感。
二、水生植物的姿态。
水生植物的姿态也是各不相同,挺水植物一般高大挺拔、直立于岸边;浮叶植物的叶片浮于水面,根则相对固定;漂浮植物整株漂浮在水面之上,依水流而动;沉水植物整体沉于水中,具有很强的生态功能,景观作用相对稍弱,但其枝叶在水中随着水流而摇曳,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岸边的滨水木本植物,在水面与陆地之间形成自然的过渡,不仅增强了景观的连续性,还优化了驳岸,使景色具有连贯的美感。水生植物高低各异,按照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草层、中草层和矮草层。高草层主要由株高1m以上的水生草本植物构成,常见的代表性植物为芦苇。成熟的芦苇株高2牐恚浚担恚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或河堤沼泽地中,叶片为长线形或长披针形,质感粗糙,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呈大型毛绒状,秋季抽生于顶端,季相变化明显,极富野趣和渲染力。古人常借芦苇以抒发春去秋来时光飞逝之感,如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云“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或寄情芦華以表达清贫自守的志节,如余亚飞在《咏芦苇》中写到“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中草层主要由30cm ̄90cm的水生草本植物组成,包括水烛、菰、香蒲、水葱等挺水植物,这类植物大多挺拔直立,细长如剑,质感细腻,用来表现含蓄雅致的空间氛围再合适不过,成片种植时可构成规则的竖线条,与岸边陆地的水平线形成鲜明的形态对比,矮草层则由株高不到30cm的水生草本植物构成,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因浮于水面,株高不明显,都可以看作为这个层面的组成部分,还有水岸边的大多数湿生植物也都属于矮草层。合理搭配不同高度层次的水生植物栽种于近岸水域,不仅可以丰富品种,还能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水岸景致。
三、水生植物的质感。
不同水生植物由于生长特性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质感也不一样,有的柔和纤美,有的刚毅粗犷,不同的质感也给人以不同的心里感受。例如精细质感的水葱、石菖蒲等水生植物,整体纤细柔软,令人愉悦放松;而粗糙质感的芦苇、海芋、再力花等水生植物,粗放的线条搭配强健的形态,给人以有力的视觉冲击;而干屈菜、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既不过分纤细也不过于粗糙,将不同质感的水生植物完美的衔接在一起,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连续而丰富。在水体景观中搭配水生植物时,应注意不同质感的水生植物间的互相搭配,既要有对比,也要协调统一,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
四、水生植物的芳香。
观赏植物除了欣赏其鲜艳的花朵、独特的姿态和各异的质感外,在幵花时节所散发出来的令人陶醉的芳香,也是吸引人们的_大因素。水生植物很多都能绽放出芳香的花朵,因此在营造水体景观时,也要综合性的考虑到这一点。有些水生植物甚至连叶片都具有芳香,例如温暖气候下的甜菖蒲、水薄荷,叶片会散发出独特的清香,别具一格。精致的美景,怡人的芳香,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还能带来嗅觉上的偷悦,微风拂来,花枝摇曳,香气流转,时浓时淡,不变的景观突然变得灵动起来,显得生机勃勃,令人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在水体景观中很多水生植物与人存在一定的观赏距离,不能十分靠近,而这种芳香正好拉近了人和植物、人和自然的距离,显得更为亲近。例如睡莲,漂浮在水面,人们往往只能远观,而其浓郁的芳香却让人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它的优美和雅致。不同的水生植物所散发出来的香味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在栽植时要考虑在这_影响因素,香味较浓郁的水生植物往往要单独栽植,例如荷花、睡莲,可以在某个区域内片植,观當效果为佳。不要将香味浓郁而各不相同的植物栽植到一起,这样不同的香味互相交叉,不但不能增强效果,反而会加重游人的嗅觉负担,根本无法欣當美景。
五、季相变化。
季节变化对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水生植物造景时应当考虑到这一因素,尽量做到水体景观在时间上的延续和连贯。对杭州西湖风景区内的水生植物生长规律进行研究发现,水生植物集中在3月份萌发,4-5月份快速生长进入花期,4月中旬黄菖蒲就可开花,多数植物花期集中在4-11月份,禾本科植物如芦苇、斑茅等的花期则在10 ̄12月间。这一时间很多水生植物会进入枯萎期,10月过后水葱、干屈菜、荷花、慈姑等会接连枯萎,12月中旬时绝大多数水生植物都已枯萎。12月到次年2月是休眠期,除了芦苇等具有观當价值植物之外,其他水生植物要么腐烂要么被收割,景区较为萧条。春季的黄菖蒲,夏季的荷花、睡莲,秋季的斑茅等都是季节鲜明具有代表性的观赏植物,而冬季的主要观赏植物主要是禾本科的芦苇、芦竹等。了解不同水生植物的花期,然后通过分层配置、分区种植和混合种植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延长花期,创造出四季花景,体现四时变化,增强整体景观的全年观赏性。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二
文化和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无可取代的核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中,应该在景观元素和设计手法上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意的营造。
1)明确园区的功能和性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性质不同,需要明确景观主要功能和性质,如工业遗产类产业园,艺术社区产业园,综合消费类产业园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不同类型的园区应该有所区别,弄清它的主要功能和性质,也是景观设计符合产业园本身的需要。
2)明确园区使用主体和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主要使用者是创意阶层,他们有着独特的工作方式。另外,在一些对外开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消费者也是使用者,需要考虑到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活动需求。为了营造能激发创意阶层的创造力的环境氛围,在创意产业园区内的物质环境空间可分为两部分:创作空间和交流空间。首先,创作空间种类要多样,需要室内室外兼而有之,同时不仅需要安静独立思考的空间,也需要交流协作的空间。需要设立激发创意灵感的景观元素,例如一些娱乐设施,趣味景观小品等。此外,创作空间还需要有人性化的环境,在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将内庭、回廊等户外空间引入工作环境中,这样可以减少人们长时间在密闭的工作空间内产生的压抑、烦躁和疲劳感,继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交流空间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交流空间一般在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要求有较大的室内空间尺度,为各类创意人士和普通大众提供广阔的互动交流空间;非正式交流空间种类很多,包括一些室内的特色餐厅、咖啡屋、酒吧、书吧等,当然还包括步行道广场、庭院等户外空间场所。创意阶层的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思维得到放松、活跃和激发,从而产生创意和灵感。
1.2.1多义性规划原则规划园区空间。
多义性空间一般具有功能的多元性和功能转化的灵活性,也就是指创造的丰富空间能够满足不同活动的不同需求,或者是多种功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调整。具体做法是:。
1)同点多时混合使用。对于同一个地点,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人群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同一空间通过多时段、不同层面、多种功能地混合使用,可以促进活动的不断发生。
2)多种活动的混合。产业园区应该提供能够满足多样变化的活动空间,这样才能提供与城市大众生活相联系的机会。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各类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同人群活动的彼此交融和沟通。
3)场地资源的共同享用。通过场地共享使人的活动集中,使场地中的人可以看见别人的活动,这样的场地更容易使人停留,从而激发各种活动的产生。
4)交通可达。交通可达指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选择的路径数量及其便捷程度。场所的可达性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它。
1.2.2原场地元素的利用和改造。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在工业建筑为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就包含着先天的旧工业文化和后天的创意文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的厂房等建筑物,管道、烟囱等构筑物或是铁轨、码头、机械等设备这些具有明显识别性的元素,记录工业时代的奋斗故事,它们所象征的工业精神与文化应该被艺术地重塑和表达。从场地中提取原有的元素,如原厂房的钢构架、断墙、铁轨、机器等,进行艺术地再创造,例如利用原厂房改造成使用功能建筑,铁轨成为道路装饰,断墙或机器重新装饰成为空间小节点的主景。让这些元素成为园区的“标志”,唤起造访者的记忆与共鸣,同时又具有新时代的功能和审美价值。
1.2.3新元素的植入。
保留原场地元素是营造场地文化的重要手段,但还应该为了塑造园区的新功能而进行再创造,这就需要植入新的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应该具有时代性和产业的主题性,这样才能和原场地元素一起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空间特征。新的景观元素可以独立设置,成为主景,有的可以和原场地元素组合,形成复合型构成元素,彰显场地文化与特征。
1.2.4植物配置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一般不具备大面积绿化的场地,所以植物规划往往是“见缝插绿”,这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植物配置设计最大的特色。在原有植物尽可能保留的基础上,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原有植物能够增强场地的成熟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场地的历史。植物种植上也需要像其他类型的元素一样,采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一棵树成一景,一种植物成一季。在需要突出植物的空间中,选用形态个性、色彩变化的树种,在需要隐藏植物,但是需要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空间,就需要选用形态规整,色彩和枝叶均质的植物,以融洽植物和大环境空间的关系。
二、结语。
1)传承文脉精神。应该深度发掘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塑造具有园区文化的环境,使人们获得认同感。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在城市或区域的文化提炼,传承区域文脉精神,形成大区域文化氛围下特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脉精神。
2)营造创意氛围。创造力产生的源泉,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灵魂就是创意。所以,创意氛围的营造可以增强园区的艺术气息,同时也将增加园区自身的艺术魅力,这将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3)发挥艺术魅力。景观设计与艺术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上所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更是如此。艺术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与改造、雕塑小品的主题表达、功能性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重视生态设计。良好的生态环境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设计不仅仅是保留原有的植物,还要考虑通过保留、调整、增添营造合理的生态体系,发挥植物造景的功能,改善促进生态恢复等。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三
该设计主要使用几何元素以整体式布局为主,在本景观以及一二教学楼周围采用自然式布局主要种植花草树木,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花草树木与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休闲娱乐环境。一二教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交通区面积大。在二教北面设计乒乓球区供师生休闲娱乐。在左侧入口处建有雕塑和右侧建有求知亭起到引入的作用。
2、功能分区。
广场中央为学习休闲区,广场南面为休闲娱乐区,广场周围为绿化区,左右两侧入口处分别有雕塑水池和求知亭,其余部分为交通区。
3、设计元素。
本设计多为几何元素,其中设有花池、水池、银杏树、桃树、宣传栏、学习长廊、休息椅、乒乓球台等具有学习休闲娱乐功能的元素。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四
转载。
标签:
分类:室内设计·转来韵。
杂谈。
兰州石化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1.总述。
石化学校新址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兰州交通大学后部,新增总面积约128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新址新建行政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图书馆与实验楼各一栋,学生宿舍四栋,综合楼一栋,体育场一个,食堂一座,还有活动中心与体育器材室及配电室等。建筑小品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一座、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一处、主楼边的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以及宿舍楼前的花架一座、还有图书馆周边的小型广场以及雕塑,设计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小品设计。总体效果见图纸2。
2.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2.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2.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
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3.道路设计。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8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4~6米,路边人行道的宽度为1.5米,园路的宽度为1.5~2米。
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学生们晨读和休息时的使用。
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国槐、椿树等。(见图纸1)。
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4.1入口区。
学校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
校园主入口区位于校园的南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主要包括主校门、入口广场、主景花坛、行政办公楼、停车场等。因此处是学校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进门的层叠式花坛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然后是旗台与行政主楼。(见图纸7)。
4.2春园。
广场西边为一个小游园,园内种植了丁香、黄花连翘、迎春、竹林等,还有一部分乔木,目的是为了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可观,加上亭子的设计使同学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休息。此处的这种设计体现了学生们每天都有一个春天般的日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
春园主要是满足学生休息、放松、锻炼、娱乐、交往的需要,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开展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重要意义,对美化校园有重要作用。
休憩绿地是通过创造一定的人为环境,以供学生消除体力疲劳和调剂心理和精神上的疲倦。休息、交流环境应该是宁静的、色彩应该是淡雅的,没有刺激性的,因此选择了枝叶柔软的观叶植物。
在绿地内适当布置了座椅,散步小道、休息凉亭等,以满足人们不同使用的需要。(见图纸3)。
4.3教学区。
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见图纸4)。
4.4喷泉小广场。
在主楼与学生居住的主要通道上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四个喷泉,象征了学校一年四季兴旺发达,在旁边设计了合欢与银杏结合的绿化设计布局,象征着学校的师生们天天欢乐,并且可以像银杏一样永葆青春。座凳的设计可以使师生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来学习。地点选择了在此处目的不仅为的是可以使在主楼边上有景,更重要的是在居住、区和教学区有一个的过渡阶段,喷泉后的一排五角枫给予此处一片红红火火的气象。(见图纸5)。
4.5林区规划设计。
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丁香园、柳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
4.6图书馆前广场设计。
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一座雕塑位于其中,因考虑到此处为图书馆,门前的规划与绿化设计中,行道树主要为雪松,园路的设计与广场的巧妙结合,既方便了学生与其后部的林区的相通。雕塑的设计是一座古代孔子的人物雕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7图书馆后的林区设计。
在图书馆与运动场之间种植了很多的白杨树、泡桐,目的为了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使图书馆这样的学习区与活动区有一定分隔。林区内主要选用了一些乔木类树种,种植比较密集,使学生在运动之后不会感到闷热,还可以在此休息学习。
4.8运动场的设。
4.9学生宿舍楼区的规划设计。
由于学生宿舍1#楼与2#楼楼门对开,为使楼与楼之间相互连接,在两楼之间做了一座花架可以起到通连两楼的作用。在园路的设计上也是主要考虑到两栋楼之间的走动与学生们的活动。在周围的绿化植物主要是合欢,丁香和雪松等。空旷草坪上种植了一些乔木。学生宿舍2#楼与3#楼由于楼门不相对,在两座楼之间设计了一座花坛,种植了一些时令花卉,给人一种花香四溢的感觉。
5.绿地规划设计。
5.1立足实际。
突出绿地的功能实效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特定的因素和使用主体决定了环境的基本特点。作为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一般来说校园内的休闲绿地不会承担诸如大型集会、观光、儿童活动等功能,学生对其要求无外乎能够满足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聚会、小型活动、交流、读书、休憩等。因此,在平面布局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如主楼前的小广场设计、教学楼前的广场设计等。
5.2注重立意。
到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莘莘学子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如春园、飘园、梅园的设计。
5.3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4以绿为主。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栽植要避免了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植物的选择要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选择了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如国槐、白蜡、银杏、毛白杨、国槐、垂柳、女贞等。草花选择了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美人蕉、波斯菊、虞美人、葱兰等,这样在价格上也低。在立体绿化面利用地锦、紫藤、爬山虎等。使它们在形状、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生长速度、生长习性、配置效果相匹配。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
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详见“现状图”。
4、现状分析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
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也是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
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2、功能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与人的交流)。
(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中,公园设围墙和大门,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
(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3、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4、经济性。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
(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
(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
六、总体布局。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
(1)娱乐休闲区。
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筑,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
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所以位于公园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还有的是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在另一个娱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
(2)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蹦蹦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区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
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
(3)水上活动区。
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功能结构分析图”。
(4)老年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会很吵闹,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所以用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欢乐无穷。
(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
2、景观和空间格局。
(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
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铁路及步行路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
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系。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路宽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2.5米。一高架栈桥斜穿水面,轻盈活泼,局部柳枝夹道,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好去处。
(2)广场。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
(3)停车场。
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
6、种植规划。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针阔叶混交林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3)行道树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
7、水系格局。
分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8、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高程在4至5米之间变化。设计水面常水位0米,最高水位0.5米,最低2米(河道规划水位2米),水底最低处在2至3米之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汉口江滩(一期)夜景规划设计。
abstract:inthisarticle,thematter-scapepatternthatis“fivepoints,fourties,threedistrictsandtwoclusters”aboutthewaterfrontnightscapeofhankou(thefirstperiodoftime)isintroduced.andthreepartswhichare“lightgavelssky,waterbeatsthedrum”,“lightinvertsthesunandthemoon,watertouchesthestate”,“lightdancesinheavenandearth,waterfiddleswiththestring”formonemusicmovementwhichis“abrilliancesymphony---thespiritofyangtseriveandtheverveofchu”.
1.背景介绍。
汉口江滩是武汉市防洪建设的大手笔,江滩工程所构筑的防洪体系将使汉口沿江草木皆兵的防汛景观成为历史;代之而起的是,长江洪水惊涛拍岸而沿江的人们确闲庭信步。该工程的建设还将彻底改变武汉临江不见江的状况,使长江之美尽收眼底。以充分体现景之“观”;该工程也将使过去杂乱的江滩变成一幅优美的画卷,一首可解读武汉的诗,一部反映武汉进步与发展的时代交响,这是我们可观之“景”。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因滨水有一亮丽的夜景而成为游客的“必修”,象纽约曼哈顿、芝加哥、东京、香港、上海等。如东京的夜景宛如星河泻地,银灿灿一望无际;纽约曼哈顿则如硕大无朋的彩画,与港湾的水体相呼应幻成一片金光闪耀,璀璨夺目;香港的夜景却以城市及海湾的妩媚风采夺人等。城市夜景观已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象征。它使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来展示自身的形象与活力,使城市在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2.光亮的物质景观格局。
按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江滩一期的总体布局为“三区四带”。其夜景观必须与此有密切配合,以体现景观本体的本质美。夜景观是景观的再创造,一方面,在反映人们对景观面貌多样化的同时体现本体景观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延伸;另一方面,在突出景观本体优势的同时还能通过光亮的变化弥补其不足。为此我们对江滩夜景观作出“五点、四带、三区、两簇”的空间安排。
露天剧场、主广场、以及水上乐园。
五个亮点的设置使江滩夜景观主次分明,“重音”突出。
2.2四带:即滨江特色带、游憩林荫带、堤防观景带、以及堤外车行带。
亮带是各亮区、亮点的联系纽带。他们共同反映了夜景观点、线、面的关系,使夜景观明暗中有主次、变化中有统一。
为使江滩夜景层次更为分明,我们重点突出了滨江特色带,选用直接发光型灯具和绚丽夺目的高科技灯具,使光亮对江景空间产生更大影响。
2.3三区:夜景观是亮与暗的空间艺术,而分区则使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明与暗的配合得到整体体现,因此我们以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三区”结构为基础,对三区进行了升华,并赋予不同的文化主题。
2.4两簇:除了点线面的分级我们还在临江索膜与露天茶座两处使用了两组向空中发射的灯光以使夜景观对江滩整体产生软制空,并丰富竖向、控制空间,从而构成了多级综合的夜景观体系。
3.文化景观结构:“三部一曲”
本规划设计除按上述空间原则安排了一物理线索外还贯穿着一条反映武汉时代性与地域特点的文化线索。从而形成了“三部一曲”的音乐篇章。这才是江滩夜景观的灵魂。
3.1一曲:光辉交响江魂楚魄。
江之魂: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中华文化的灵魂。
楚之魄:领风气之先的气度与一鸣惊人的大手笔。
我们的设计创意是用一曲文化赞歌来突出江与滩的关系,并结合光和灯具的特性加以组合,使之构成一个以城市为背景,大地江河为舞台的景观交响。这首交响中既有中华民族的强音,又有楚地文化之和弦,还时代的伴奏。
3.2第一部曲:“光槌九霄江击健鼓”该夜景观曲核心为临江的一组索膜,共九个。其中八个用“城市之光”作彩色变幻。
最大的索膜,采用幻灯在其上形成投影。该投影既可为楚文化高唱赞歌,也可为商业广告展示舞台。公益与效益的结合使亮化具有两个文明特征。
九个索膜随机布置了56组频闪灯,寓意我国56个民族。
九为阳之极数,隐寓九头鸟。还寓意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领风骚。这些频闪灯通过智能化控制作随机闪烁,似光之槌在九霄中挥舞,而江中的倒影又好似江击健鼓。
3.3第二部曲:“光邀日月江汇乾坤”主广场区是整个江滩夜景的核心,我们专门设计了大型主灯“擎天梅”和灯光隧道,使之形成从入口到观江平台的一系列的光空间变幻,营造出一种“光邀日月,江汇乾坤”的磅礴气势。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灯具——大型标志灯“擎天梅”和荷叶组灯等则向四方来宾展示了武汉人民广交朋友,热情好客的坦荡情怀。
3.4第三部曲:“光舞天地江抚柔琴”
激光灯具向空中发射了九束光线,智能化控制系统使光色不断变幻,犹如光舞于天地之间,其临江倒影又似江抚柔琴。每一柱光都如丝丝琴弦,为滔滔长江所拨,天籁之音由衷而生。不仅丰富了江滩立面,而且从文化上影寓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琴意”。光舞天地的气势是楚文化开拓、进取与浪漫气质的综合体现。
光辉交响的音乐化结构,使夜景观刚柔相济、鼓瑟共音。实现了高科技的声光电动与武汉地域文化的零距离,也使江与滩相互照应。
4.灯具选型。
夜景观的灯光、灯色有软质景观特点,而灯具却为硬质景观构成。因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软硬皆施”。我们在灯具选型方面注重灯具造型与武汉的地域文化特点的结合,并强调灯具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4.1“汛息万变”,用于天津路入口广场,采用高科技led数码变色技术,突出环境的特殊性,形象的表现了长江水位变化。
4.2“扬帆起航”,用于观景平台,帆为张膜,寓意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4.3“红火一生”,用smt柔光照明技术反映了武汉人民的生活红红火火,渲染了露天剧场的欢快的气氛。
4.4“擎天梅”高杆标志灯,用于主广场中央,其灯型取意市花光线明亮,数里可见。作为整个广场的空间标志,与水平方向的灯景交相辉映。
4.5“蒸蒸日上”,用于主广场,反射板梯次安装,象芝麻开花节节高,象征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4.6荷叶灯,布置在白鳍豚雕塑旁。意在用荷叶造型反映武汉多湖多水,人杰地灵的地方特色。
4.7“万众一心”,用于堤防观景步道,沿防洪大堤一字排开,充分体现了江城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好似用一道灯光铜墙铁壁。
4.8“九头鸟”,突出灯具造型对江景作用,反映汉派文化。
武汉争得荣誉。
4.10“中国结”灯光雕塑,取自数学拓扑中的悖论原理,其圆环虽是立体空间的造型,但却由一个面构成。他象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也代表了华人世界的凝聚。中国结用300间隔的不锈钢网络体形成一空间结构,霓虹灯随网络体分布。自动控制系统使灯光在一个面上流动,循环往复、首尾相衔。文化性、趣味性及科普性均在此得到发挥。
1设计的主题思想。
主要体现高尔夫会所周围绿地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
1.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主要体现在: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尺度的合理性(按照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湖岸设计体现亲水特性,植物搭配讲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给会员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视觉猎奇的要求。
1.2创造出现代休闲环境会所应该是现代休闲气息很浓的地方,而会馆绿地是球场的重要地带,其直接影响着高尔夫球场的形象,会馆的绿地要和周围的建筑形式想协调,进行重点设计。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的树种组织绿地景观。
1.3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种植四季植物,讲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个景观在时间和空间有相应的变化。体现自然生态群落景观。该地雨水处理要到位,南京属于南方,多雨水,防止以后下雨后道路上流下的污水影响景观,要注意合理排水。
2场地分析。
2.1地理环境分析。
银杏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位于素有“金陵佳丽地,十朝帝王都”之称的南京市的南郊的江宁区谷里镇。整个球场紧靠宁芜铁路、长江码头,宁马高速立交桥入道口,与经济开发区相通,距禄口机场3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以湖为依托,规划有18洞华东最大的国际高尔夫球场及休闲度假区、茶花观赏区。
会所位于银杏湖边,周围的整个规划面积有3万m2,其中原已经有的建筑面积有4500m2。该会所前的原有地势(设计广场的区域)最高,高出湖面4.1m。该地方的地势向周围是逐渐降低的。另外,会所的前的地势比后面高出2.8m,所以在会所前使用了挡土墙,当游客们一下车进楼时候,就到达了会所的二楼。
2.2气候环境分析。
据收集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气象环境为:
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年平均雨量1005.7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日照率49%。
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温度-2.1摄氏度。
最大平均湿度81%。
最大风速19.8m/s。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
3功能分区。
3.1植物景观区。
植物景观区即为进入会所前的公路两边绿地。考虑到汽车在公路的有一定的速度,在景观要求要追求大的植物斑块和色彩才能增加该区景观的节奏感吸引会员的注意力,所以在公路的两边设计大色块的模纹,主要有黄色类的金叶女贞,红色类的红花继木,紫色类的紫叶小檗,绿色类的雀舌黄杨。
公路和湖边之间的距离主要的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其中秋色植物景观采用的植物有银杏,池杉,红枫,并在植物群落的下层种植常绿的火棘球和枸骨之类的小型灌木植物来弥补秋色叶植物在冬季的景观不足。热带植物景观的造景主要有棕榈类的植物用高的棕榈来做植物的高层景观,用凤尾兰和龙舌兰做底层植物。再在其之间点缀景石,为了增加该景观的一点色彩,在景石旁边植载了迎春灌木。
总之,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多用适合该地的乡土树种。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3.2中心广场设计。
该区域位于停车场与会所之间,面积有1800m2。对该区域设计要考虑的点有:
3.2.1方案分析。
(1)要考虑并改造并利用该地原有的山石。
心的假山瀑布景点很好的满足这个区域的形状,很好的协调这两个轴线成为了。
(3)该广场位于会所前,其景观性与现代性和高雅性对整个会所周围的景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体现它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3.2.2方案比较。
对该地设计曾经设计了几个方案:
方案之1:中心设计为跌水,水流向4个方向。外面用一些方型的的池和花坛来围合,并在局部点缀一些景石。以次来协调轴线的矛盾。但该方案的不足是,不能满足广场功的基本功能要求。缺少广场所需的平地空间,很难利用现有的空间和地形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增加设计的预算。
方案之2:中间设计一个圆形水池来使得其没有明显的轴线问题,其它的地方采用精细花纹广场铺装。但这样设计给人感觉太过于简单,而且景观元素太少了!
方案之3,即现有的方案,考虑到该中心假山处的地势较高,还是设计了一个圆心水池来围合它,又考虑到人到广场需要一定的场所感,广场要与外环境有一定的分割,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只好在广场铺装的颜色和铺装的形状上下功夫了。在颜色选择上考虑到交通路色彩暗淡,而广场设计要体现出欢快,热闹的氛围,所以广场的外围的铺装采用偏深的颜色,广场的内围的铺装采用偏鲜艳、明亮的颜色,中间区域使用过度色,逐步衔接,使设计环境与原有的环境相互协调融合,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广场场所感!
3.3停车场生态设计。
停车场位于广场的西边,该区采用生态形设计,上层植物用大乔木香樟,使其夏可遮荫,同时在树下面种植杜鹃类阴生小花灌木。使其有一定的景观变化,同时树下的树池采用具有高低错落的形状来达到“现代景观”的总体设计意图。
3.4会所出发广场设计。
会所出发广场是会所建筑左边出口前的一块区域,所有面级有685m2。考虑到会员们在去球场前要等候杆弟员开车来,所以需要一个地方等候,于是在此地设计了一个小型林荫广场。该广场靠近建筑出口的地方设计了两个单排花架,并在其后面的树池种植内种植了紫藤,来为其遮荫,并丰富其景观。在单排花架前采用池竹来分隔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有二:
候的区域相分隔,同时又不失整体性。通过各树池之间的空隙保持了景观联系。
最后,为了丰富真个广场的景观,在角落设计了一个林荫式的广场,采用高杆乔木高杆女贞做其树种,并在树池周围种植草坪。
该景观区域位于会所后面,临湖。对面有秀丽的山峰和碧绿宽阔的湖面,所以可以更好的采用借景手法来丰富该景点的景观,同时在该广场上种植高大的棕榈科类植物来增加它的垂直景观和现代气息,并用细致的铺装来表现其时尚与现代,并在树下设置一些露天桌椅来增添其高雅情调,为来此休息的人们提供一个喝茶、聊天、赏景的空间。
3.5.1码头设计。
3.5.2亲水平台的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用四季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要的植物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藤木有:紫藤。
还有不同颜色类的草花。
北京汤house规划设计概况。
1、背景分析。
“汤house”位于北京市小汤山镇。小汤山镇地处昌平卫星城东南。南距亚运村17公里,东距首都机场10公里,处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上。全镇辖区内有中央、市、县属单位70余家。全镇总面积70.1平方公里,人口3万余人。
小汤山自古以来就以温泉名闻天下。据考证,该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湖,在白垩纪时期,由于地壳的大规模运动,湖水被覆盖并封闭于地下,受板快挤撞形成高温高压,历久而成今天著名的小汤山温泉。由于成因上有别于一般地热和岩浆形成的温泉,因此小汤山温泉水质甘甜秀美,淡黄清澈,与一般颜色浑浊,带有硫磺味的温泉水截然不同,故享有“一盆金汤”的美誉。
小汤山温泉富含大量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达到了国家矿泉水的标准。汤泉水中还含有多种珍贵的稀有元素,可以在人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对治疗皮肤病、色素沉着、色斑、关节炎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疗效。
独特而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赋予了“汤house”优越的发展优势,也为其增添了丰富的渡假、疗养、休闲、时尚的居住生活条件。
2、区位概况。
南依葫芦河,北面为小汤山镇顺沙公路,西临汤尚路,东望车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23公顷。拟建轻轨从地块南面通过,并在地块东南角设一停靠站点。基地周围交通便利。“汤house”东北角紧邻的空军招待所,是一所设施齐全的疗养康复基地,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健身资源将为小区居民提供相当的便利。西北角建有小汤山镇电信局、小汤山镇医院和全国人大疗养院。这些机构设施,为小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西南角地块业已开发的地块,已建有小区供水、排水及供暖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小区附近还有一些知名物业,如:王府大社区、静之湖、冠雅苑、太平家园、蓬莱园、天通苑等。各大部委还在此处设立了培训中心。
在这样一种休闲疗养的氛围下,“汤house”将建成为一个环境优雅、亲切闲适的温泉渡假花园小区。
1、以建设一个“健康、环保”的温情渡假式花园休闲居住小区为目的。
2、根据北京汤house规划设计要求,协调本规划区相关外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规划功能布局与开发建设规模,并通过汤house的建设,丰富小汤镇景观,促进小汤镇住宅建设的发展。
3、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自然温馨的生活小区。
4、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美环境、文化内涵的舒适雅致的自然生活居住空间。
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有利于起步分期开发,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本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完全的栖息之地。
规划理念:
1、人、自然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
2、禅意的居住环境及内外环境渗透合一的空间居住形态。
3、生态型居住小区的营造。
4、具有认同感的个性化空间设计。
规划主旨:
1、突破习惯性围合式小区的规划手法,强调利用带状的景观空间来串联各个组团,强化优势区域的同时,也提高弱势区域的居住空间品质,使整个小区更加协调统一,创造均好的休闲生活环境。利用景观的串游,加强带状景观与各组团小块绿化空间的整合,使景观具有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户外休闲空间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2、充分利用小汤山地区的温泉资源,将温泉引入小区生活,使小区内的居民在平常生活中享受到渡假的闲适与关怀。
3、采用局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以环路与尽端路相结合,使居民在绿化景观带及组团内享受怡人的步行活动空间。
4、改变建筑与环境分开的做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将绿化环境渗透进每户住宅内部,结合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布局,使建筑空间内外浑然合一,体现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意念。
整体布局:
系统化与组织化??本规划以低层高密度的温泉花园住宅为主,在地块最南端与最北端分别布置两幢酒店式公寓,一幢为十层,一幢为五层,裙房部分则分别是南北两区的会所。中间则布置多层及低层的温泉花园住宅,以环线组织交通,并以步行交通来组织绿化活动空间。建筑布局紧凑而合理布局,公共景观空间开阔而形式灵活,并具有传统中国园林的空间收放特点,充分体现“禅意居住”的特色。
结合传统内敛而贴近自然的建筑语汇塑造小区宁静古朴而不失现代感的造型,契合禅意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
度假性与休闲性??住宅的布局中充分考量了小区地块的天然优势?温泉,在住宅的合理位置设置泡汤池,将温泉引入住宅,延续小汤山镇的泡汤文化,同时也将住宅由单纯的居住定义延伸至时尚的休闲与度假范畴,为小区生活增添新的魅力与活力点。
公建布局:
区位性标志性与服务性??发挥沿街区位优势,在小区南北两地块之间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商业点和物业管理用房,既服务于社区,也服务于城市。在北区东南部规划幼儿园,靠近东站西路次入口,大片绿化围绕,方便而安静,并在此处五层酒店式公寓的底层裙房设置南区的会所,在北区北端小高层酒店式公寓的裙房设置部分沿街店面和北区的会所。在南北两幢酒店式公寓的地下室设置了泵房和配电所等设备用房以及地下停车库,同时在南北两区分别设置了多个垃圾收集站。
道路系统:
系统性便捷性与景观性??本规划道路系统采用局部人车分流的方式,以环状交通组织小区主要车流,结合尽端式道路组织外围停车,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设计相结合,将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与建筑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景观空间。既合理地做到交通系统的便利与明晰的同时又将交通系统与景观系统合理地结合在了一起。
绿化系统: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五
在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中,以城市设计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包括: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概论等一些涉及到环境和行为关系的理论。以辽宁工业大学校园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课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第一手数据材料,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和一定的行为模式特征后,进一步把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趋向,研究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对校园公共空间设计长生哪些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对现代大学校园的发展和未来趋势的现有蓝图进行分析,为校园设计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和设计理论。
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了关于校园公共空间应具有多元化、公共化、秩序性、开放性的设计要素,特别是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指出适宜的校园公共空间是促进形成学生们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空间诱因,在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满足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通过设计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能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交流并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气氛。论文最后辅之以辽宁工业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作为对本文研究结论应用的尝试。
1研究的意义。
在当代高等教育规模飞速发展,大学校园承载能力不足,适当地进行扩建活动以适应人流量的增长。在校园设计中,在空间利用率、用户保养和空间尺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校园外部空间作为在校生活的用户的重要场所,应该是是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学生发生在校园外部空间的活动是校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成公共记忆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为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生活,学习空间会从教室扩展到整个校园空间中去。因此,对校区外部环境空间设计亦应考虑给予受足够的关注度。通过学生行为的变化对于本校园功能设计的影响,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对校园设计方面的理念进行一个较全面的整理并根据现在学生行为发展变化进行一定的补充。
2高校校区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现状。有一些高等学府需要进行扩建新校区或建成新的高校。校园是青年学子放飞希望与梦想的地方,是青年人集中聚集的区域。它的规划关乎着校园气氛和教学环境的质量。通常的方式是引入城市设计的做法来设计校区。在这个过程中侧重的不是单纯的景观规划和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应当是一个有组织方向的规则,在人的潜意识里人人可以参与在建筑单体与单位空间的使用走向和设计流程中来。对于校园内的空间应考虑其建设的年代性,使不同年代的建筑在同一个校园平台中和谐共存,应用新建建筑功能上的优势来弥补其他建筑的不足,连贯整合建筑内外部空间,打造出一个不仅具有时代感而且能保留校园建筑所特有的精神缩影和文化内涵。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改进功能主义规划原则的不足之处,呼吁对人的行为习惯应给予关注并深刻理解,并力图为设计者、行为学者和日常使用者之间架设起联系的桥梁,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把视觉信息分析做为工具,探讨使用者在既定环境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从而提出改造,的评价体系和设计程序,在教学研究与现实设计中进行应用。
3大学校园研究的特殊性。
大学园区建设区别于常见的单体建筑设计,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他是单体的建筑营造方式,而是多个上万平方米的建筑单体,依照不同功能和用途进行的建筑空间整合,其次,它不会受到社会政治、人民经济因等素的影响,而是使用方式相对单纯,占地面积广阔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不能单单只的从平面分区规划出发,也不应该只侧重于单纯的建筑设计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六
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情感化”设计是将情感的因素融入到环境中,使来到这个环境的人们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它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等元素的设计,加入了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尤其是现代设计中。由于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科技的发展也让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家居环境能够体现主人的自身价值和品位素养,公共环境设计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
以著名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为例,巴洛克风格教堂的建造方针,意在匹敌甚至超越中世纪以前的文物古迹的建筑结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教会权力的象征,其始终具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吸纳所有的天主教徒,坚定他们的信仰,重新团结异教徒和他们的教会,将真正信仰之光照耀在非教徒的身上,让人们感受到宗教的神秘感、威严感、神圣感等。
从人与环境的艺术设计角度来说,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都有一种舒适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所以,校园中的轴线设计首先应确定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以人为本,宁静自然而优雅清新的自然生态空间。
根据我校实地调查分析,从学校校门到观书塘的区域,主要有喷泉、石碑、广场和升旗台,学生经常在这片区域进行娱乐活动。而现在的状况是,水池不太整洁、池底覆盖满了青苔显得不太雅观,与观书塘后广场没有呼应。观书塘处于我校中心地带,是区域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设施影响着整个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有:水域宽阔,无便捷性路径;广场石凳夏热冬凉没有遮挡物,几乎没有实用性;水域周围树木杂乱,没有供学生学习、休闲的地方;缺乏半私密空间的设施;传统的石柱围栏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观书塘后广场没有考虑晚上的照明效果,缺乏安全性;区域中间没有休息座椅、垃圾桶少;空间破碎,缺乏集会的大场地。同时,图书馆前广场几何化的形式感、现代感很强,各种材质的变化富有节奏感。但针对的人群需求的利用率较低;整个广场设计较为破碎,缺乏整体感;交通路线不够明确、便利;广场硬质铺装较多,过于生硬,特别是夏天,硬质铺装对阳光的反射,会让整个广场更加炎热;植物缺少层次变化,过于单一;广场上的大屏未尽其用,同时,整个广场也缺少人文内涵。
作为校园景观的设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基地位于湖南工业大学大门、图书馆中轴线,其受众主要是学生及老师。应增加更多的艺术气息、校园景观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使学生在这里交流思想、增进感情。作为大学生活的载体,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记忆青葱岁月,可以是我们对艺术最初的开始与碰撞。
这个方案以情感设计为重点,在满足校园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抓住师生之间的情感寄托,突出“一心一景”,“一景一忆”,在情感内容上突出“亦心亦忆”。方案的设计应在细节上打动师生的心,应抓住学校包装专业这一特色,让参与其中的师生能够对湖南工业大学留下美好的回忆。该方案是学校从进门到图书馆这条路线上的改造设计,主要服务人群是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首先,该设计要与现有环境相融合,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目标区域的缺点,为目标人群提供更方便的路径导向、防暑防寒的休息以及娱乐场所、安静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该设计应主要以规整的布局为主,在水池广场以及部分观景区采用自然的布局,做到人工和原始生态相互结合,让人产生寄情于山水间的美好环境。
此方案设计主要分为四个区域:校训广场、观书塘、观书塘后广场和图书馆前广场。其中,重点体现情感的就是观书塘前的许愿池喷泉。世界上最著名的许愿池,是罗马的许愿池喷泉,它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风格的杰作,拥有着许多美好的传说。此方案中的许愿池,截取了罗马许愿池中的美好希望,希望每个投币的学生、老师或者其他人员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来观赏。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希望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使其将来再回到学校,激励下一代的学生努力学习。
然后,是观书塘的情感设计。原来的观书塘本身有一个曲折的木质桥,很多学生喜欢在桥上给鱼儿喂食,桥的两头绿树成荫,是个观景的好地方。该方案保留了这个桥,还在观书塘中间位置增加了雕塑景观,是由包装盒拼接而成的雕塑,体现了学校以包装设计为重点学科的特点。观书塘后广场设计成了一个酒瓶形状,在两边分别设计了三条流通路径,方便学生通过。同时,增加了座位以让人休息,中间的广场采用比较平滑的地面铺装,可以让学生进行滑板、溜冰等娱乐活动。
湖南工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应该体现学校特色,以及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本学校的文化是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以及包装设计文化,城市的文化是火车头文化、炎帝文化等。“厚德博学、和而不同”是学校的校训,体现了对学生寄予的要求和期望,也是一种教学理念。
3结语。
环艺设计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能确立交往的范围和适当的人际距离,使人们的行为有据可依。将艺术心理学方法运用到环艺设计中,可以使人们更贴近环境,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凤凰空间.商业景观设计[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皮绍南(198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级研究生,主修环境艺术设计。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七
摘要: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承载体,其不仅承担着向社会各界传递校园文化的重任,还在提高师生身心健康以及树立良好的高职形象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从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出发,对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原则和表达依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方法,以期营造更好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美丽校园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校园;景观设计;文化内涵。
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对高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联系,其能通过校园景观这一载体,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近况、未来展望做出充分的展示,并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层面,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炼炉。
在高职校园景观的构建上,文化内涵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广场、运动场地、集散空间、道路、植物、山石水体以及各类建筑等,这些景观的存在发挥着他们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学校师生提供着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便利的生活场所。其次,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人文景观两类。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上,多种多样的植物类型、接近自然的山石、姿态多变的水体与人为的建筑艺术相结合,共同营造了一个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最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将人性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完美的诠释出来,以达到激励师生不断学习与进步的目的。
2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和表达依据。
(1)中心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也称为主题性原则,其在高职校园的景观设计上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不同的校园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及内涵,但不管怎样,这些文化内涵的出现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点。因此,在同一校园内,文化内涵的展现也可以是复杂多变的,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建筑构造、山石水体,都承载着文化内涵,这些载体的存在让文化内涵统一成了体系,共同展示着校内特定场所或景观文化所需表达的主题文化。
(2)规划性原则。
规划这一举措,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不仅需要对校园硬件规划做到充分考虑,还需要对景观文化规划的体现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进行高职校园景观文化设计时,应当立足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以文化规划为核心,将校园文化规划与其他建设规划融为一体的同时,加强校园景观设计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推动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实现。
(3)生态性原则。
高职校园内的众多景观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但在文化的体现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在高职校园内改造景观或新建景观时,应当深入其形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中去寻找设计灵感,有效把握校园的文化脉络,用生态的理念进行校园景观设计。
(4)欣赏性原则。
校园景观的存在,是高职学校成为一种能够产生欣赏美感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富有文化内涵且具有美感的景观文化会受到众多师生的驻足,让师生对校园景观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产生探索兴趣,并在探索途中促进学校师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景观艺术观赏主题的多样性让其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它以美学元素为基础,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欣赏性元素。
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并不是由建设者随心所欲来完成的,其需要以高职文化内容为主体,将学校办学性质、学校场地的使用、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进行素材升华,最后将需要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达到展现文化内涵的效果。
建筑表达法。
每一栋校园建筑的构建,都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独特性等特点,它们对校园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一栋时代气息浓厚的图书馆,会让众多学生对它流连忘返。同时,校园内的园林建筑也可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亭、廊、花架等结构的组成让文化内涵的表达更具形象感。
植物配置法。
花草林木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一开始人们栽种植物是为了获取植物具备的功能用途,但渐渐的,随着对植物生态和属性的掌握,在高职校园内往往会配置一些与周围氛围相吻合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这些精心设计的植物将高职校园点缀成妙造自然的效果,在校内师生情操的培养以及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中,植物大多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人们的思想、情感、性格都可以通过植物来传达。
构筑表达法。
雕塑、假山、小品、喷泉、亭台、花架、长廊、原桥等构筑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它们丰富了学校的景观构造,易于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被广大设计者所接收。雕塑即使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其能在反应校园特色的同时,对校园的精神风尚进行展现与弘扬,并对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出了表达。同时,雕塑具有多种形式,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可以将圆雕、浮雕等形成的雕塑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展示着校园的文化内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做好文化内涵的表达工作,不但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而且能对学校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注重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在突出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对融入学校生命与校园文化的景观进行设计与建造,从而让校园景观文化生态更富生命力,使校园景观更加生态活泼、独具特色。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八
当然,我们看到美国的庭院设计就和我们中国的庭院设计完全不同,园林里也不仅仅是花草绿植,还有一些假山、景观之类的,这些共同搭建起了园林的风格。
比方说武汉别墅装园林设计作为室内风格的延续,自然要考虑到设计之间的延续性,使得风格过渡的自然。
其次,根据空间面积选择合适大小的植物。
匹配度是相关重要的,如果您家的园林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却在空间中种植了一些体积较大的绿植,这样的话在整体的视觉效果上会显得很突兀。
而大面积的庭院栽植密密麻麻的小体积的植物,空间又会显得乱糟糟,所以园林景观设计师的把控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别墅园林景观设计和室内空间一样,也要根据业主的爱好和需求来决定。
很多的别墅业主自己对植物管理养护比较有兴趣,那么在设计中就应该充分的听取业主的意见,多栽植业主较为喜爱的植物。别墅设计方案汇报ppt。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九
校园景观应力求表现学校的文化,历史和精神。给予老师和学生学校精神的感染,并为之而奋斗。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应从学校的整体出发,所以要先了解校园景观的建设背景并通过先进科学的方法,合理地为之规划设计。
1校园景观的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大学又是激发创新,孕育科技,传授知识和鼓励实践的高等教育学府。而校园环境也将反映一所大学的校园精神,学习风气。在起初的教育,只限于教室内知识的传授,而不关注教室外的环境。如今的学校教育,大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占到50%以上,校园外部环境也变得重要起来。而且国家对于教育得内涵要求也在逐步的提升,因此,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也成为重要的环节。
2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原则:大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因此要满足一个基本的功能—学习。良好的景观与学校建筑的结合来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驻足学习,研究探讨的地方。譬如建筑之间的适当尺度,适中的公共广场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学习的空间。大学里,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人交流也很重要,而一个良好的校园景观规划将会更好的提供场所以便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大学,学生将是自己自主的学习,学生将拥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事,锻炼运动是大学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用来放松身心,消除日常琐事的烦恼以及在人际交往与学习中的压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在一天的忙碌疲惫中得到放松。因此在校园景观中中结合运动的活跃,休息的宁静将是学校师生的乐事。总之,校园景观不仅要满足教学,学习等物质功能,还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培养情操,激发灵感等的功能。(2)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景观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除了给人以视觉享受以外,还要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和人际交往空间。在学校,老师与学生是主要的人群,所以要充分的掌握其的时间行为规律。例如,在进餐时段,食堂附近的道路应该尽量宽些或者在绿地中设置捷径等等。(3)校园文化特色景观原则:在大学,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而看书听人了解未免过于呆板生硬。校园景观应义务担当这个责任,利用景观规划将校园的文化体现,学生将在休闲中获悉校园的历史与文化。不知不觉的得到这些知识将是一大成就,而且进入校园的外来人士,学生,居民等等将可以了解学校的情况,也将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利用一些雕塑,石碑等等并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4)生态原则:生态原则即要体现可持续发展。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所优秀大学必不可少的,而且生态思想融入校园景观,将人们从人造的绿色环境走向自然的生态环境,最终以达到生态效果为目的的校园景观是很成功的。在追求生态的的时候还要兼具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判断,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不提倡的。利用当地本有的资源,进行巧妙的利用回收,创造生态和谐校园。而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将给大学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5)艺术原则:艺术是人们通过借助一些特殊的材料和辅助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心灵与审美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而校园景观将主要通过视觉与听觉艺术进行校园文化的传承。在大学校园中,毫无艺术感的景观人们只是一扫而过,因此,现在的校园中也应该利用艺术的手法,建造一些富有学校特色的建筑小品和景色。假如在拐点处有着精美,可能会让学生在其中领略惊喜,激发创新,而且校园景观的艺术性也是评价一所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质量的标准。
3校园景观建设途径。
(1)正确的设计方向: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寻找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并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而且在景观设计中,过多的堆砌可能会显得繁琐复杂,相比之下,广阔的蓝天白云,清新怡人的空气要好很多。在设计中,要充分的结合校园内的建筑,外部的景观看成是建筑外部的延伸。在内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一些手法,让师生宛如置身于一片绿色环境中。利用成排的树木形成幕墙的形式还能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而且绿色植物有助于学生缓解疲劳。(2)“以人为本”环境的建设:校园景观并非观赏物,它是为其使用者即师生而服务的。如同建筑一样,是提供学习、交流、照明等等完善的功能系统。而“以人为本”的环境建设着重于合理化、生态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育人环境,人际交流。只有环境要求都满足时,才能建设出和谐校园。(3)文化景观的建设:学校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校园景观应该与文化结合起来。利用一些雕塑、石碑等方法或者利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强烈的材料建造校园的标志物来反映校园历史、杰出的人物来帮助学生更好认识校园文化,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鼓励学生向更高攀登。(4)坚持主流方向,发掘自身特色:校园内的空间合理化,功能完善化,并且充分地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创造别具一格的特色环境。其中,校园文化融入景观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性质学生长时间呆在建筑物中不免无聊,乏味。在室外环境中设计可观与可触、可赏与可听的景观,富有文化和审美的价值。而且在绿化环境中摆放一些休息的设施,构成轻松的环境。在中国园林中常有一些石头小径,校园中一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起到指压板的作用,让学生可以赤足走上去,享受石头的按摩,将有利于身心的放松。
4结束语。
中国俗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凭借声音来判断一个人,而大学校园也是一样,凭借校园的环境便可以判断出这所学校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因此,校园景观是评价一所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而且,在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人文,生态,健康这些理念。在这些理念基础上,挖掘校园的特色,才能形成优秀的校园景观文化。如今,大学也在不断地发展,校园景观的设计也应该跟随校园的发展,才能创建和谐统一的校园。同时,校园的景观文化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景观的发展也将带动城市景观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十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城市化建设中,园林景观建设由于受到国外设计理念影响较大,充斥着对自然资源的挥霍浪费,存在许多的盲区和缺陷[1]。一些地区为了过分追求园林景观在形式上的光鲜,一味求大、求新,不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而建,浪费严重。针对这种日益泛滥的铺张浪费现象,2006年xxx特别召开了建设节约型园林会议,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校园景观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景观,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2]。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节约型校园景观的概念。
所谓的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节约型景观是指,景观建设在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状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所投入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和环境效应[3,4]。高效率、可持续以及低资源和能源成本是节约型景观应体现的主要特征[5]。相比于节约型景观的概念,节约型校园景观所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这样导致在校园景观建设之中,要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其次,相对于其他景观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效益要求更高。在获得相同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要求更少的用水和资金投入,以便渐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中,十分注重对校园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如何做到节约的同时,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底蕴,需要设计者花费更大努力去思考。
2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在创造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或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这恰好是节约型校园景观与其他设计理念本质的区别。因此,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坚守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景观设计必须应当以他们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中心。回顾部分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失败的案例,多半是设计者忽视了环境的生态规律和师生的共同需求,仅凭个人主观臆断进行设计所导致的。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多样化和系统化,从而使校园缺乏实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校园师生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如为学生学习建造读书亭廊,文化广场、露天舞台、外语角,提供师生休闲的游园和石桌椅等。美观性原则节约型校园景观不等同于粗制滥造的景观[6]。在追求最少的成本、最大的效益的同时,校园景观的美观性不能降低,反而要求更高,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而美观的体现并不是繁复的装饰,而是要花心思从细节上出新意。如树种的搭配上格外用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自身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等。
3节约型校园景观的设计思路。
总体控制概念。
景观设计应该有大局观,有大体的投入框架概念,不论是空间布置还是植物配置。校园景观从建筑规划开始就应该考虑景观的空间布局关系。景观空间就像一台戏,有主角有配角,有客串有龙套。有主线有辅线,有浓妆有淡墨,贯穿全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为体现节约的理念,主次景观的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的空间布局要符合学校师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使用功能的考虑,因为校园景观是为师生工作学习服务的,“使用”要比“观赏”更重要,要追求高效的使用,减低不必要的“奢华”,减少不必要的多余空间设计,也就是设计上的“垃圾空间”。
丰富有效的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组织各景观要素的竖向布置形式。对于节约型校园景观的,其竖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依坡就势,随高就低,尽量减少土石、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施工成本。但在利用现有地貌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不同植被的高低落差及前后遮挡形成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各种设施及地貌在高程上能够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景观建材的选择与加工。
首先,注重建造材料的地方性。依据校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运输条件、工匠特点,参考建筑设计风格和园林景观的风格,结合本土材料来考虑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地方特色,便于施工管理,在项目成本上可以有效控制在异地购买材料的资金和管理成本支出。其次,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再利用。材料的丰富并不等同于景观的丰富,材料的品种用得太泛,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整体色调太花哨,容易出现俗气的设计效果。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日渐繁荣,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在景观设计领域全面推广。由于其多元性、包容性等特征,后现代主义广泛应用于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中,高校已然成为接纳多元文化、鼓励创新的基地。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校园;景观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将重点都放在了凸显功能的普遍适应性上,相似的空间效果会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很难在人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设计师在对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能凭借叙事景观的方式,利用增强使用者的参与度,激发人们的记忆兴趣以及潜能,保证空间带有动人、深刻的内在含义。在此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符号学诞生和发展,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带动下开始对现代主义景观进行反思,首先,借鉴后现代主义建筑以及波谱艺术的先进经验;其次通过实践方式的现代主义景观,推动自身的发展;随着国内高等院校校园的高速发展,针对校园景观设计的探讨成为现在的热点,怎样在大规模创建校园景观的同时,有效的规避校园景观的均质性以及庸俗性,从而达到原真以及创新、可读性以及可塑性的有效统一,是现阶段景观设计最急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叙事景观的定义当成基础,营造了一种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维。
1后现代风格景观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能划分为六种类型或者特点:历史主义、直接复古主义、新地方风格、依据自然环境创造、建筑和环境背景紧密结合、隐喻与后现代空间。叙事景观利用延续文脉、利用结构隐喻的方式,创造独特、有趣的,带有记忆性的校园景观,充分的表现了后现代的实质。
文脉的延续。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带有历史风格景观的复原,更是对其延续,有目的的选取历史文化中主要代表,利用混合拼接、变形结构等方式,将历史文化中的精华进行传承,和现代精神进行有效融合[1]。叙事景观组织场所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对群体性记忆进行高度的聚集、对城市社会进行固话、体现历史以及文化的发展历程,加大人和环境的亲密度。
符号和隐喻。
叙事景观从环境、文化、场地信息等创造要素中提取符号而且将其进行结合,利用隐喻的方法阐述最新的景观意义,同时也保留了元素之前的意义,不仅让各个元素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让其彼此之间保持关联性,将重点放在了历史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上。
趣味性和独特性。
后现代主义最主要的特征为差异性以及流动性,其最忌讳的是普通平庸以及抄袭,其最看重的是自然、舒适、高雅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将人性经验放在首位,重点强调设计的文化内涵。叙事景观利用故事的形式打造景观空间,创造出了许多独特的趣味。
有记忆的空间。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为会说话的建筑以及有记忆的城市。一种可以被理解以及阅读的空间文本。后现代景观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为人、空间以及历史文化营造一个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沟通空间。在此目标下,在创造叙事景观的时候,将空间当成可读有趣的文本,将使用空间的人当成故事的演员以及导演,向人们浅浅诉说或者演绎在此片土地上发生的或者平淡或者有趣但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故事。
叙事景观营造后现代景观。
叙事景观重点站在故事的立场上对景观进行理解和创造,进而有助于清楚了解场所中的人文生态实质。更加有助于增强场所的可读性以及人们的参与性,有助于在校园中创造叙事景观。
校园在环境、文化、场地信息上的地位比较重要,是我们了解自然的主要渠道。自然环境体现了校园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体现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积极探索的学术精神,场地为叙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学校长期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存在差异,假如规划设计可以把这些历史以及文化融入到校园的场地中,进一步解校园环境特征以及文化内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校园文化,促进了广大师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使用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景观空间景物,在建筑轴线以及景点轴线上科学的对室内室外的空间进行组建,营造具有鲜明特色、趣味各异的场地,而且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核心的体验性的空间序列[2]。与此同时,和古典造园艺术方式以及和自然景观的特色进行有效结合,有效的体现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人和自然、景观和感情、科技和文化的有效统一。以传承为基础,发扬我国的历史文化,把其和现代校园景观进行有效结合。中央广场是教师和学生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同时也是举办校庆以及各种所动的首选地。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使用凸显典型人物的叙事方式,不仅仅统领了中心广场,而且和四周的中心水景区和绿地进行了完美衔接,使用的空间布局方式为开敞型;比如以苏州机电高等职业学院为例将詹天佑塑像当成主景,一来能和主要入口的“逢渠”桥和“眷诚”湖共同体现国内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的业绩,二来充分的体现出广场名叫“志承广场”的主要内涵,从而鼓励广大的师生要学习前人的刚毅不屈,积极进取,为了民族努力奋斗的精神,进而树立爱国爱校的校园风气。
3结论。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十二
初次接触湖北经济学院校园景观规划项目,使我有机会对现代大学的校园景观构成体系作较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大学校园是微缩的城市,校园里包括了诸多的建筑类型:如教育设施、图书馆、研究实验室、服务机构、宿舍、运动娱乐设施以及构成校园环景的景观元素:如道路、水体、地形地貌、绿化、公共设施等。规划师研究的是大学的规划结构和教育思想,建筑师研究的是大学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形态,而景观设计师研究的应该是构成校园景观特色的合理体系。
现代大学的综合发展的教学思路,使学校科目全面、设施更趋齐全,促使学校的发展需要更大的使用空间,市区内已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大学校址选择了城市郊区,对于原始的城郊环境,在倡导以生态保护为设计宗旨的今天,使得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需要一套较为科学的设计体系,本文结合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环境设计的实际课题,初涉构成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领域。随着大学的教育方式从以教师授业为主转为以学生学习为主,我们研究构成新型高校校园景观的规划核心,即强调交融性:校园环境是为学校与社会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各学科之间提供合理的交流空间;强调学术性:校园环境是为校园塑造各种景点的象征性与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的环境功能和景观特色;强调知识性:充分展现校园环境的智能化特色;以及应用高科技的环境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强调生态性:注重景观的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维护,尽量保持现存地貌特征,将景观的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完美结合,创造符合校园教学功能的完善的生态体系。
由于该校址位于科技园区,是以创新为生命和以人文本的高科技为主体,要体现其集科教、生活、娱乐、社区、交流为一体的功能综合性,体现其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景观综合性,宜人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生态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灵感。其次,是对景观规划项目作科学的系统分析,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十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分别为:景观节点、构造系统、场地竖向设计系统、场地交通系统、景观硬质铺装系统、照明系统、公用设施系统和文化展示系统。本文将侧重于竖向设计系统、景观硬质铺装系统、微气候调节系统、照明系统和文化展示系统设计五个方面的校园景观设计系统性作探索和研究。
一、竖向系统设计。
三、微气候调节系统。
校园用地呈长方形,东面临湖,西、北两面临城市干道,利用丰富的水景及合理的绿化布置,创造出有利于微气候调节的生态系统。设计中西、北两方向及规划路的校园边界,密植以樟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带,能有效隔绝公路噪音,并且能过滤灰尘;东面临河,种植垂柳、芙蓉、桂花、银杏等。冬季,西北边界密实的常绿阔叶林带能将寒冷的西北风吸收、减弱,南面的乔木树叶落尽,稀疏的枝条毫无遮蔽地将宝贵的阳光与暖气流引入校园;夏季,校园内地表的升温使热空气上升,吸引冷空气流向校园,南面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大荫浓,可遮蔽炎热的阳光,来自南面的夏季主导风从树冠的底部直入校园,带来凉爽的气流,并将南边芳香植物的气息带到校园各地。中心水景的水雾状喷泉组,形成一片水雾幕,在夏季降低气温,在冬季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数量,达到提高空气温度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四、照明系统设计。
照明设计需满足行车、行人的运动、安全及景观需要。根据被照明范围不同的使用性质,所选用的照明器及照明方式是不同的。有高杆路灯,它的布置强调良好的视觉导向性,形成校园内的主要照明骨架;庭院灯,它是对景观及绿化的整体普通照明,为景观基础照明;壁灯,由于耗电量不大,可作夜间安全照明使用;脚灯,用于步行导向与提示,可作夜间安全照明;投光灯,耗电量较大,能产生令人激奋的视觉效果,使用于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潜水灯,用于水景照明。基于对照明的性质与能源消耗的考虑,整个照明采用3种分时照明方式:节日照明方式、常时照明方式和安全照明方式,不同的照明方式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减少投资。
五、文化展示系统设计。
设置不同的人文景点、雕塑景点,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息。在校园的核心部位,人流量较集中处设置主题雕塑,丰富校园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的景观特色,设置亭、园、岛、广场等不同的人文景点。校区的指示标牌经过精心设计,各个不同功能分区既统一又各有特色。集中体现校园的整体文化。
六、结语。
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在校园景观系统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打破了传统校园景观设计中对道路、绿化、水体、地形单一的表面处理,结合各学科的技术手段,以生态的景观处理方式,对校园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改造,将文化、经济、美学等要素在相互协调性原则指导下,创造出一个能满足教育、休休闲、运动、生活、富有文化气息,生态优美的校园环境空间,即具时代精神又蕴含地方特色。在这里,我们提倡的是自然之美,以自然的景观形式,掩饰人工雕琢的痕迹,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原生的景观元素,包括用于湖岸绿化的水生植物,如藻类、芦苇等,通过用水生、湿地、自然材料——那些常被人忽视的材料,来传达人们新时代的审美取向,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养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探索。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十三
在室外环境的布局与设计中,植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除了能作为设计的构成因素之外,还能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植物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等特征上,都各有变化。它们丰富多彩的效果,为景观增添了活力与色彩。
虽然植物的观赏特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植物在景观中并非只是装饰物。在景观中,植物的功能作用很多,主要表现为构成室外空间,遮挡不利景观的物体,护坡等。
植物能够表达自然景观的地域性,也是反映景观类型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植物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日常使用的功能,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并且能够保证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为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强调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使得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植物景观设计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3.1 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作用
园林植物具有美化环境,改良土壤及经济生产3方面功能,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配置。植物配置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土壤性质的城市和地区选择不同的树木种类,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例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在植物配置时应先充分考虑树木的防护和净化功能。而在一些以旅游为主的城市,树木的美化绿化功能就应放在首位。此外,住宅绿地与街头绿地,城市广场绿地和校园绿地,等等,根据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方式。只有通过如此,才能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变化万千、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3.2 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处理好种间关系
自然界的植物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多种植物合理搭配,使植物群落富于变化。任何植物的生长发育都脱离不了环境,同样,环境中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园林植物栽植前对其生态环境的预测及种间搭配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根据其生长习惯进行合理配置。
3.3 植物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该遵循美学原理,重视园林的景观功能,根据美学要求,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园林形式确立不同的立意方式。例如,烈士陵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植物色彩以冷色调为主;节日广场、街头绿地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植物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观赏和游玩时能产生美的体验。
3.4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配置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使其显得协调统一,且富于变化。同时,由于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设计要素,随着时间的变化,植物体量和形态都会产生变化,所以在权衡园林景观的及时呈现和远期发展时,要注意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此外,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想要充分展现植物景观设计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意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合理搭配,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4.1 主次分明,疏密相间
主即是明确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主干树种,其它树种进行陪衬。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植物造景中尽量避免人工的痕迹。植物景观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绿化,概括地说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组合搭配,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多彩变化的美的体验。
4.2 注意植物景观景色季相的变化
除去大小、形态之外,植物最引人注目的观赏特性,便是植物的色彩。植物色彩直接影响着一个室外空间的气氛和感情,因此植物的色彩可以被看作是情感象征。在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突出一个季节景观的同时,应该兼顾其他三个季节,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或者少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衬托景色。
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应,而且更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以及深入到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何从传统的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吸取精华,如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需求且美观的植物景观,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十四
转载。
标签:
分类: ?兰州石化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1.总述。
石化学校新址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兰州交通大学后部,新增总面积约128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新址新建行政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图书馆与实验楼各一栋,学生宿舍四栋,综合楼一栋,体育场一个,食堂一座,还有活动中心与体育器材室及配电室等。建筑小品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一座、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一处、主楼边的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以及宿舍楼前的花架一座、还有图书馆周边的小型广场以及雕塑,设计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小品设计。总体效果见图纸2。
2.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2.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
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3.道路设计。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8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4~6米,路边人行道的宽度为1.5米,园路的宽度为1.5~2米。
整个学校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整、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在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在本方案的设计中,主要道路的设计为线形规整式道路,而所有园路均采用了自然式,园路的线型设计以方便游人游览整个游区为主,同时也满足学生们晨读和休息时的使用。
道路绿化以遮荫为主,行道树主要选用国槐、椿树等。(见图纸1)。
根据整体景观布局以及局部景观设计的要求,先整体后局部,逐步设计,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4.1入口区。
学校出入口是学校绿化的重点,在主道两侧,种植绿篱、花、灌木及树姿优美的常绿乔木,使入口主道四季常青,也可种植开花美丽的大乔木,间植常绿灌木。
校园主入口区位于校园的南部,面临着城市主要干道。主要包括主校门、入口广场、主景花坛、行政办公楼、停车场等。因此处是学校向外界展示自我风采的窗口,所以整体绿化采用规整式布局,体现学校庄严的风格。两排雪松并排栽种,体现宽阔庄严的气氛,进门的层叠式花坛给予人们鸟语花香的意境,过后便是一片空旷的广场,然后是旗台与行政主楼。(见图纸7)。
4.2春园。
广场西边为一个小游园,园内种植了丁香、黄花连翘、迎春、竹林等,还有一部分乔木,目的是为了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景可观,加上亭子的设计使同学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休息。此处的这种设计体现了学生们每天都有一个春天般的日子,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让学生努力去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
春园主要是满足学生休息、放松、锻炼、娱乐、交往的需要,对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开展业余文化娱乐活动有重要意义,对美化校园有重要作用。
休憩绿地是通过创造一定的人为环境,以供学生消除体力疲劳和调剂心理和精神上的疲倦。休息、交流环境应该是宁静的、色彩应该是淡雅的,没有刺激性的,因此选择了枝叶柔软的观叶植物。
在绿地内适当布置了座椅,散步小道、休息凉亭等,以满足人们不同使用的需要。(见图纸3)。
4.3教学区。
教学区的设计因考虑到此处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所以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假山叠水的小广场与一座单排花架,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可以使他们在闲暇之际,一边休息一边学习。山水的结合,前面加上植物的种植,给学生一种学而不累的景致。教学楼前的景观设计是采用了中国古典自然式的布局形式,宽阔的广场为的是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可供学生们和老师们学习、娱乐、聊天等。(见图纸4)。
4.4喷泉小广场。
在主楼与学生居住的主要通道上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中间有四个喷泉,象征了学校一年四季兴旺发达,在旁边设计了合欢与银杏结合的绿化设计布局,象征着学校的师生们天天欢乐,并且可以像银杏一样永葆青春。座凳的设计可以使师生们一边观赏喷泉,一边来学习。地点选择了在此处目的不仅为的是可以使在主楼边上有景,更重要的是在居住、区和教学区有一个的过渡阶段,喷泉后的一排五角枫给予此处一片红红火火的气象。(见图纸5)。
4.5林区规划设计。
林区的设计采用了多种树种的组合,三座亭子的搭配布局,是林区的主要景观,微地型的设计与亭子其结合,让亭子的位置提高,边上的绿化设计上主要是采取了乔灌木的结合,整个小林区的规划设计通过路分成了不同的景区,分别有丁香园、柳园等。各个游园有机相融,构成一幅亮丽的风景。
4.6图书馆前广场设计。
在图书馆前设计了一个方形的广场,一座雕塑位于其中,因考虑到此处为图书馆,门前的规划与绿化设计中,行道树主要为雪松,园路的设计与广场的巧妙结合,既方便了学生与其后部的林区的相通。雕塑的设计是一座古代孔子的人物雕塑,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多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7图书馆后的林区设计。
在图书馆与运动场之间种植了很多的白杨树、泡桐,目的为了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使图书馆这样的学习区与活动区有一定分隔。林区内主要选用了一些乔木类树种,种植比较密集,使学生在运动之后不会感到闷热,还可以在此休息学习。
4.8运动场的设。
4.9学生宿舍楼区的规划设计。
由于学生宿舍1#楼与2#楼楼门对开,为使楼与楼之间相互连接,在两楼之间做了一座花架可以起到通连两楼的作用。在园路的设计上也是主要考虑到两栋楼之间的走动与学生们的活动。在周围的绿化植物主要是合欢,丁香和雪松等。空旷草坪上种植了一些乔木。学生宿舍2#楼与3#楼由于楼门不相对,在两座楼之间设计了一座花坛,种植了一些时令花卉,给人一种花香四溢的感觉。
5.绿地规划设计。
5.1立足实际。
突出绿地的功能实效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特定的因素和使用主体决定了环境的基本特点。作为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一般来说校园内的休闲绿地不会承担诸如大型集会、观光、儿童活动等功能,学生对其要求无外乎能够满足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聚会、小型活动、交流、读书、休憩等。因此,在平面布局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学生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如主楼前的小广场设计、教学楼前的广场设计等。
5.2注重立意。
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前面曾经提到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莘莘学子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如春园、飘园、梅园的设计。
5.3简洁明快。
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最忌类似我国曾出现过的广场热、草坪热,大家盲目攀比,到头来不伦不类,毫无品位可言。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注意体现了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4以绿为主。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本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几点:。
以绿为主,采用常绿树与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栽植要避免了过于杂乱,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
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
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详见“现状图”。
4、现状分析。
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
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也是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
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2、功能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与人的交流)。
(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中,公园设围墙和大门,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
(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
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3、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4、经济性。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
(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
(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
六、总体布局。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
(1)娱乐休闲区。
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筑,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
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所以位于公园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还有的是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在另一个娱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
(2)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蹦蹦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区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
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
(3)水上活动区。
位于公园南部,以曲折有致的水面(起蓄洪作用)为核心。周围以堤、岛、港、河湾、码头、栈桥等围绕,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满足划船、钓鱼、探险、野餐、烧烤和湿地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功能结构分析图”。
(4)老年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会很吵闹,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所以用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欢乐无穷。
(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
(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
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
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铁路及步行路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系。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路宽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2.5米。一高架栈桥斜穿水面,轻盈活泼,局部柳枝夹道,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好去处。
(2)广场。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
(3)停车场。
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
6、种植规划。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针阔叶混交林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3)行道树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
7、水系格局。
分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8、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高程在4至5米之间变化。设计水面常水位0米,最高水位0.5米,最低2米(河道规划水位2米),水底最低处在2至3米之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汉口江滩(一期)夜景规划设计。
abstract:inthisarticle,thematter-scapepatternthatis“fivepoints,fourties,threedistrictsandtwoclusters”aboutthewaterfrontnightscapeofhankou(thefirstperiodoftime)isintroduced.andthreepartswhichare“lightgavelssky,waterbeatsthedrum”,“lightinvertsthesunandthemoon,watertouchesthestate”,“lightdancesinheavenandearth,waterfiddleswiththestring”formonemusicmovementwhichis“abrilliancesymphony---thespiritofyangtseriveandtheverveofchu”.
1.背景介绍。
汉口江滩是武汉市防洪建设的大手笔,江滩工程所构筑的防洪体系将使汉口沿江草木皆兵的防汛景观成为历史;代之而起的是,长江洪水惊涛拍岸而沿江的人们确闲庭信步。
该工程也将使过去杂乱的江滩变成一幅优美的画卷,一首可解读武汉的诗,一部反映武汉进步与发展的时代交响,这是我们可观之“景”。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因滨水有一亮丽的夜景而成为游客的“必修”,象纽约曼哈顿、芝加哥、东京、香港、上海等。如东京的夜景宛如星河泻地,银灿灿一望无际;纽约曼哈顿则如硕大无朋的彩画,与港湾的水体相呼应幻成一片金光闪耀,璀璨夺目;香港的夜景却以城市及海湾的妩媚风采夺人等。城市夜景观已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象征。它使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来展示自身的形象与活力,使城市在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2.光亮的物质景观格局。
按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江滩一期的总体布局为“三区四带”。其夜景观必须与此有密切配合,以体现景观本体的本质美。夜景观是景观的再创造,一方面,在反映人们对景观面貌多样化的同时体现本体景观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延伸;另一方面,在突出景观本体优势的同时还能通过光亮的变化弥补其不足。为此我们对江滩夜景观作出“五点、四带、三区、两簇”的空间安排。
2.1五点:我们根据本体景观特征确定了五个表达重点,即天津路入口广场、凭江观景台、露天剧场、主广场、以及水上乐园。
五个亮点的设置使江滩夜景观主次分明,“重音”突出。
2.2四带:即滨江特色带、游憩林荫带、堤防观景带、以及堤外车行带。
亮带是各亮区、亮点的联系纽带。他们共同反映了夜景观点、线、面的关系,使夜景观明暗中有主次、变化中有统一。
为使江滩夜景层次更为分明,我们重点突出了滨江特色带,选用直接发光型灯具和绚丽夺目的高科技灯具,使光亮对江景空间产生更大影响。
2.3三区:夜景观是亮与暗的空间艺术,而分区则使对象的形态结构通过明与暗的配合得到整体体现,因此我们以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三区”结构为基础,对三区进行了升华,并赋予不同的文化主题。
2.4两簇:除了点线面的分级我们还在临江索膜与露天茶座两处使用了两组向空中发射的灯光以使夜景观对江滩整体产生软制空,并丰富竖向、控制空间,从而构成了多级综合的夜景观体系。
3.文化景观结构:“三部一曲”
本规划设计除按上述空间原则安排了一物理线索外还贯穿着一条反映武汉时代性与地域特点的文化线索。从而形成了“三部一曲”的音乐篇章。这才是江滩夜景观的灵魂。
3.1一曲:光辉交响江魂楚魄。
江之魂: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中华文化的灵魂。
楚之魄:领风气之先的气度与一鸣惊人的大手笔。
我们的设计创意是用一曲文化赞歌来突出江与滩的关系,并结合光和灯具的特性加以组合,使之构成一个以城市为背景,大地江河为舞台的景观交响。这首交响中既有中华民族的强音,又有楚地文化之和弦,还时代的伴奏。
3.2第一部曲:“光槌九霄江击健鼓”
该夜景观曲核心为临江的一组索膜,共九个。其中八个用“城市之光”作彩色变幻。
最大的索膜,采用幻灯在其上形成投影。该投影既可为楚文化高唱赞歌,也可为商业广告展示舞台。公益与效益的结合使亮化具有两个文明特征。
九个索膜随机布置了56组频闪灯,寓意我国56个民族。
九为阳之极数,隐寓九头鸟。还寓意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领风骚。这些频闪灯通过智能化控制作随机闪烁,似光之槌在九霄中挥舞,而江中的倒影又好似江击健鼓。
3.3第二部曲:“光邀日月江汇乾坤”
主广场区是整个江滩夜景的核心,我们专门设计了大型主灯“擎天梅”和灯光隧道,使之形成从入口到观江平台的一系列的光空间变幻,营造出一种“光邀日月,江汇乾坤”的磅礴气势。
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灯具——大型标志灯“擎天梅”和荷叶组灯等则向四方来宾展示了武汉人民广交朋友,热情好客的坦荡情怀。
3.4第三部曲:“光舞天地江抚柔琴”
激光灯具向空中发射了九束光线,智能化控制系统使光色不断变幻,犹如光舞于天地之间,其临江倒影又似江抚柔琴。每一柱光都如丝丝琴弦,为滔滔长江所拨,天籁之音由衷而生。不仅丰富了江滩立面,而且从文化上影寓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琴意”。光舞天地的气势是楚文化开拓、进取与浪漫气质的综合体现。
光辉交响的音乐化结构,使夜景观刚柔相济、鼓瑟共音。实现了高科技的声光电动与武汉地域文化的零距离,也使江与滩相互照应。
4.灯具选型。
夜景观的灯光、灯色有软质景观特点,而灯具却为硬质景观构成。因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软硬皆施”。我们在灯具选型方面注重灯具造型与武汉的地域文化特点的结合,并强调灯具的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4.1“汛息万变”,用于天津路入口广场,采用高科技led数码变色技术,突出环境的特殊性,形象的表现了长江水位变化。
4.2“扬帆起航”,用于观景平台,帆为张膜,寓意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4.3“红火一生”,用smt柔光照明技术反映了武汉人民的生活红红火火,渲染了露天剧场的欢快的气氛。
4.4“擎天梅”高杆标志灯,用于主广场中央,其灯型取意市花光线明亮,数里可见。作为整个广场的空间标志,与水平方向的灯景交相辉映。
4.5“蒸蒸日上”,用于主广场,反射板梯次安装,象芝麻开花节节高,象征武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4.6荷叶灯,布置在白鳍豚雕塑旁。意在用荷叶造型反映武汉多湖多水,人杰地灵的地方特色。
4.7“万众一心”,用于堤防观景步道,沿防洪大堤一字排开,充分体现了江城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好似用一道灯光铜墙铁壁。
4.8“九头鸟”,突出灯具造型对江景作用,反映汉派文化。
4.9“托盘水仙”,取意于杂技中的“转碟”,这项杂技由武汉演员最早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为武汉争得荣誉。
4.10“中国结”灯光雕塑,取自数学拓扑中的悖论原理,其圆环虽是立体空间的造型,但却由一个面构成。他象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也代表了华人世界的凝聚。中国结用300间隔的不锈钢网络体形成一空间结构,霓虹灯随网络体分布。自动控制系统使灯光在一个面上流动,循环往复、首尾相衔。文化性、趣味性及科普性均在此得到发挥。
1设计的主题思想。
主要体现高尔夫会所周围绿地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
1.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主要体现在:功能设计的合理性,景观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尺度的合理性(按照消费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湖岸设计体现亲水特性,植物搭配讲究色彩的季节性变化,给会员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视觉猎奇的要求。
1.2创造出现代休闲环境。
会所应该是现代休闲气息很浓的地方,而会馆绿地是球场的重要地带,其直接影响着高尔夫球场的形象,会馆的绿地要和周围的建筑形式想协调,进行重点设计。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的树种组织绿地景观。
1.3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种植四季植物,讲究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搭配,使整个景观在时间和空间有相应的变化。体现自然生态群落景观。该地雨水处理要到位,南京属于南方,多雨水,防止以后下雨后道路上流下的污水影响景观,要注意合理排水。
2场地分析。
2.1地理环境分析。
银杏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位于素有“金陵佳丽地,十朝帝王都”之称的南京市的南郊的江宁区谷里镇。整个球场紧靠宁芜铁路、长江码头,宁马高速立交桥入道口,与经济开发区相通,距禄口机场3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以湖为依托,规划有18洞华东最大的国际高尔夫球场及休闲度假区、茶花观赏区。
会所位于银杏湖边,周围的整个规划面积有3万m2,其中原已经有的建筑面积有4500m2。该会所前的原有地势(设计广场的区域)最高,高出湖面4.1m。该地方的地势向周围是逐渐降低的。另外,会所的前的地势比后面高出2.8m,所以在会所前使用了挡土墙,当游客们一下车进楼时候,就到达了会所的二楼。
2.2气候环境分析。
据收集的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气象环境为:
年平均无霜期225天。
年平均雨量1005.7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2162小时,日照率49%。
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
年度最佳气节为秋季(9-11月)。
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温度-2.1摄氏度。
最大平均湿度81%。
最大风速19.8m/s。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向东北、东风。
3功能分区。
3.1植物景观区。
植物景观区即为进入会所前的公路两边绿地。考虑到汽车在公路的有一定的速度,在景观要求要追求大的植物斑块和色彩才能增加该区景观的节奏感吸引会员的注意力,所以在公路的两边设计大色块的模纹,主要有黄色类的金叶女贞,红色类的红花继木,紫色类的紫叶小檗,绿色类的雀舌黄杨。
公路和湖边之间的距离主要的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其中秋色植物景观采用的植物有银杏,池杉,红枫,并在植物群落的下层种植常绿的火棘球和枸骨之类的小型灌木植物来弥补秋色叶植物在冬季的景观不足。热带植物景观的造景主要有棕榈类的植物用高的棕榈来做植物的高层景观,用凤尾兰和龙舌兰做底层植物。再在其之间点缀景石,为了增加该景观的一点色彩,在景石旁边植载了迎春灌木。
总之,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多用适合该地的乡土树种。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植物景观。
3.2中心广场设计。
该区域位于停车场与会所之间,面积有1800m2。对该区域设计要考虑的点有:
3.2.1方案分析。
(1)要考虑并改造并利用该地原有的山石。
(2)该广场设计的一个难点、该区的停车场与会所的入口的轴线不在同一轴线。怎使其中心的假山瀑布景点很好的满足这个区域的形状,很好的协调这两个轴线成为了。
(3)该广场位于会所前,其景观性与现代性和高雅性对整个会所周围的景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怎样体现它的景观性、现代性和高雅性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3.2.2方案比较。
对该地设计曾经设计了几个方案:
方案之1:中心设计为跌水,水流向4个方向。外面用一些方型的的池和花坛来围合,并在局部点缀一些景石。以次来协调轴线的矛盾。但该方案的不足是,不能满足广场功的基本功能要求。缺少广场所需的平地空间,很难利用现有的空间和地形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会加大施工的难度,增加设计的预算。
方案之2:中间设计一个圆形水池来使得其没有明显的轴线问题,其它的地方采用精细花纹广场铺装。但这样设计给人感觉太过于简单,而且景观元素太少了!
方案之3,即现有的方案,考虑到该中心假山处的地势较高,还是设计了一个圆心水池来围合它,又考虑到人到广场需要一定的场所感,广场要与外环境有一定的分割,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只好在广场铺装的颜色和铺装的形状上下功夫了。在颜色选择上考虑到交通路色彩暗淡,而广场设计要体现出欢快,热闹的氛围,所以广场的外围的铺装采用偏深的颜色,广场的内围的铺装采用偏鲜艳、明亮的颜色,中间区域使用过度色,逐步衔接,使设计环境与原有的环境相互协调融合,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广场场所感!
3.3停车场生态设计。
停车场位于广场的西边,该区采用生态形设计,上层植物用大乔木香樟,使其夏可遮荫,同时在树下面种植杜鹃类阴生小花灌木。使其有一定的景观变化,同时树下的树池采用具有高低错落的形状来达到“现代景观”的总体设计意图。
3.4会所出发广场设计。
会所出发广场是会所建筑左边出口前的一块区域,所有面级有685m2。考虑到会员们在去球场前要等候杆弟员开车来,所以需要一个地方等候,于是在此地设计了一个小型林荫广场。该广场靠近建筑出口的地方设计了两个单排花架,并在其后面的树池种植内种植了紫藤,来为其遮荫,并丰富其景观。在单排花架前采用池竹来分隔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有二:
(1)银杏湖的苗圃基地有大量的池竹,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能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
(2)这样设计可以增加该广场的空间景观,同时又分隔了空间,将电瓶车等候的区域和会员等候的区域相分隔,同时又不失整体性。通过各树池之间的空隙保持了景观联系。
最后,为了丰富真个广场的景观,在角落设计了一个林荫式的广场,采用高杆乔木高杆女贞做其树种,并在树池周围种植草坪。
该景观区域位于会所后面,临湖。对面有秀丽的山峰和碧绿宽阔的湖面,所以可以更好的采用借景手法来丰富该景点的景观,同时在该广场上种植高大的棕榈科类植物来增加它的垂直景观和现代气息,并用细致的铺装来表现其时尚与现代,并在树下设置一些露天桌椅来增添其高雅情调,为来此休息的人们提供一个喝茶、聊天、赏景的空间。
3.5.1码头设计。
3.5.2亲水平台的设计。
该区域位于建筑的东北方向,临湖而建,考虑到游客们在赏景时需要一个休息的空间以及人的亲水性,在此设计了一个亲水平台。平台上设计了花架小品来丰富它的垂直景观。亲水平台的两边有入水台阶,中间的平台上设置了一些现代式的花钵来软化硬质景观的僵硬性。
植物景观设计上合理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相互搭配,用四季植物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主要的植物景观有秋色植物景观、热带植物景观。
乔木有:银杏、黑松、水杉、垂柳、棕榈、香樟、合欢、女贞、乌桕、红枫、银海枣、圆柏。
藤木有:紫藤。
还有不同颜色类的草花。
北京汤house规划设计概况。
1、背景分析。
“汤house”位于北京市小汤山镇。小汤山镇地处昌平卫星城东南。南距亚运村17公里,东距首都机场10公里,处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上。全镇辖区内有中央、市、县属单位70余家。全镇总面积70.1平方公里,人口3万余人。
小汤山自古以来就以温泉名闻天下。据考证,该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湖,在白垩纪时期,由于地壳的大规模运动,湖水被覆盖并封闭于地下,受板快挤撞形成高温高压,历久而成今天著名的小汤山温泉。由于成因上有别于一般地热和岩浆形成的温泉,因此小汤山温泉水质甘甜秀美,淡黄清澈,与一般颜色浑浊,带有硫磺味的温泉水截然不同,故享有“一盆金汤”的美誉。
小汤山温泉富含大量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达到了国家矿泉水的标准。汤泉水中还含有多种珍贵的稀有元素,可以在人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对治疗皮肤病、色素沉着、色斑、关节炎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疗效。
独特而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赋予了“汤house”优越的发展优势,也为其增添了丰富的渡假、疗养、休闲、时尚的居住生活条件。
2、区位概况。
南依葫芦河,北面为小汤山镇顺沙公路,西临汤尚路,东望车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23公顷。拟建轻轨从地块南面通过,并在地块东南角设一停靠站点。基地周围交通便利。
“汤house”东北角紧邻的空军招待所,是一所设施齐全的疗养康复基地,其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健身资源将为小区居民提供相当的便利。西北角建有小汤山镇电信局、小汤山镇医院和全国人大疗养院。这些机构设施,为小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西南角地块业已开发的地块,已建有小区供水、排水及供暖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小区附近还有一些知名物业,如:王府大社区、静之湖、冠雅苑、太平家园、蓬莱园、天通苑等。各大部委还在此处设立了培训中心。
在这样一种休闲疗养的氛围下,“汤house”将建成为一个环境优雅、亲切闲适的温泉渡假花园小区。
1、以建设一个“健康、环保”的温情渡假式花园休闲居住小区为目的。
2、根据北京汤house规划设计要求,协调本规划区相关外部环境条件,合理确定规划功能布局与开发建设规模,并通过汤house的建设,丰富小汤镇景观,促进小汤镇住宅建设的发展。
3、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自然温馨的生活小区。
4、规划设计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美环境、文化内涵的舒适雅致的自然生活居住空间。
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有利于起步分期开发,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本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划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完全的栖息之地。
规划理念:
1、人、自然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
2、禅意的居住环境及内外环境渗透合一的空间居住形态。
3、生态型居住小区的营造。
4、具有认同感的个性化空间设计。
规划主旨:
1、突破习惯性围合式小区的规划手法,强调利用带状的景观空间来串联各个组团,强化优势区域的同时,也提高弱势区域的居住空间品质,使整个小区更加协调统一,创造均好的休闲生活环境。利用景观的串游,加强带状景观与各组团小块绿化空间的整合,使景观具有丰富变化的视觉效果,户外休闲空间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2、充分利用小汤山地区的温泉资源,将温泉引入小区生活,使小区内的居民在平常生活中享受到渡假的闲适与关怀。
3、采用局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以环路与尽端路相结合,使居民在绿化景观带及组团内享受怡人的步行活动空间。
4、改变建筑与环境分开的做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条件将绿化环境渗透进每户住宅内部,结合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布局,使建筑空间内外浑然合一,体现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意念。
整体布局:
系统化与组织化本规划以低层高密度的温泉花园住宅为主,在地块最南端与最北端分别布置两幢酒店式公寓,一幢为十层,一幢为五层,裙房部分则分别是南北两区的会所。中间则布置多层及低层的温泉花园住宅,以环线组织交通,并以步行交通来组织绿化活动空间。建筑布局紧凑而合理布局,公共景观空间开阔而形式灵活,并具有传统中国园林的空间收放特点,充分体现“禅意居住”的特色。
住宅布局:天人合一与禅意合院本规划在住宅布局中强调传统的居住理念,体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利用住宅室内外空间的丰富穿插,将居外的空间?自然环境引入室内,同时也将人居生活延伸到自然中,在内外的穿插与交接中体验心灵的禅境与人文关怀。同时结合传统内敛而贴近自然的建筑语汇塑造小区宁静古朴而不失现代感的造型,契合禅意人居环境的设计理念。
度假性与休闲性住宅的布局中充分考量了小区地块的天然优势?温泉,在住宅的合理位置设置泡汤池,将温泉引入住宅,延续小汤山镇的泡汤文化,同时也将住宅由单纯的居住定义延伸至时尚的休闲与度假范畴,为小区生活增添新的魅力与活力点。
公建布局:
区位性标志性与服务性发挥沿街区位优势,在小区南北两地块之间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商业点和物业管理用房,既服务于社区,也服务于城市。在北区东南部规划幼儿园,靠近东站西路次入口,大片绿化围绕,方便而安静,并在此处五层酒店式公寓的底层裙房设置南区的会所,在北区北端小高层酒店式公寓的裙房设置部分沿街店面和北区的会所。在南北两幢酒店式公寓的地下室设置了泵房和配电所等设备用房以及地下停车库,同时在南北两区分别设置了多个垃圾收集站。
道路系统:
系统性便捷性与景观性本规划道路系统采用局部人车分流的方式,以环状交通组织小区主要车流,结合尽端式道路组织外围停车,将步行系统与绿化环境设计相结合,将道路设计与广场空间、绿地空间与建筑空间相结合,共同塑造户外景观空间。既合理地做到交通系统的便利与明晰的同时又将交通系统与景观系统合理地结合在了一起。
绿化系统:
整体性与生态性规划绿化系统布局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通过水体与景观步行。
景观设计设计说明论文篇十五
校园景观有其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需求,又有其教育性质的特殊场所需求。校园是科学、技术、文化的荟萃之地,其文化景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具有真正的、最广泛意义的教育内涵[1]。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专属性和文化性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就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方案过程中所碰到的校园空间与文化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2、项目背景。
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位于许昌市区,是许昌市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基地整体为南北向矩形,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新校区景观分为南北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设计与二期设计在理念,结构,设计手法上均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本文主要就一期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项目总结。
3、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三片区”。
中央主题景观轴(一轴)。
轴线位于中央,贯通南北,组成一串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广场序列。形成景观性、文化性、韵律感三合一的核心轴。
疏影园(两翼)。
两翼位于中央主题轴两侧,挖掘许昌“梅花文化”,营造大面积集中生态绿地“疏影园”,与中央主题轴硬质景观形成互补和差异性发展。通过自然地形的营造,提供完整的生态化,园林化区域,满足师生放松身心,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片区。
根据校园功能分区,三片区分别为教学实训区、学生生活区和综合行政区。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性质,营造相应的场所景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
4、文化主题。
许昌乃人杰地灵之处,新校区的景观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主题系统主要通过“地方文化轴”+“技工文化轴”来表现。
两条“文化轴”是两串连续的文化空间序列,对于文化轴线的感知,不应只是单纯的各文化空间感知的叠加,而是有一系列连续的印象,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2]。
地方文化轴。
“地方文化轴”是东西横轴,主要依靠许昌的“钧瓷文化”“三国文化”支撑。
轴线连接东入口广场,钧瓷水景广场,魏都广场和西入口桥,成为一条大气开敞的文化景观视觉通廊。
钧瓷水景广场。
钧瓷水景广场取自许昌“钧瓷文化”,这条人行步道广场始于东入口止于新校区核心建筑图书馆,不仅承担重要的集散功能,交通功能,学生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集会活动,同时感受校园独有的人文气息和标志性元素。
为了表现钧瓷文化,方案着重从两点提炼钧瓷的特性来进行展示,分别是色彩和肌理。
钧瓷的釉色灵活,变化微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乃是对钧瓷的最高褒奖。抓住这一色彩特点来做文章。在这里则又隐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源泉,入校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培育,将成为在社会各行业出彩的栋梁之材,从而最大限度的凸显技工学校的特色。
钧瓷的釉面肌理也是其一大艺术特点,钧瓷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有冰片纹,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这也正是方案中所要体现的钧瓷肌理特性。
钧瓷水景广场,水景是其核心景观。在设计手法上,主要通过流动的水景与灯光组合的形式来表现“万彩”的概念。池底也做了特殊处理,通过平面铺装的构成和不同的设计标高的分层,将冰裂纹和勾缝的意象概念表达出来。
魏都广场(图书馆下沉广场)。
图书馆是整个新校区的核心建筑,其外形厚重,取自“东临碣石”。魏都广场的文化主题取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魏都广场的亮点在于,设计了一大幅文化景墙来迎合原来将近4米的下沉高差。景墙高米,宽42米,大气恢弘,整体景观与厚重的建筑相协调。在功能上是台阶挡墙,适当地分隔空间,阻断视线,使空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在形式上,采用主题浮雕的元素,将三国曹魏文化展示于墙上,并且注重材质的变化和细节的雕刻,来避免大尺度景墙的生硬违和感。从而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空间与文化的融合。
技工文化轴。
“技工文化轴”是南北纵轴,通过中央主题景观轴串连“天工之门”、“开物广场”、“鲁班广场”、“传技广场”、“名师苑”五个文化主题节点。
开物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天圆地方,序列先端,开门见山,渐入佳境。
开物广场的文化内涵取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科学技术专著。广场布局方正,尺度空间较大,为新校区的门面景观,标志性的天工开物碑(主题雕塑)立于广场中央,具有很好的文化形象展示作用。
鲁班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开敞空间,刚柔并济,阵列有序,实训有道。
鲁班广场毗邻实训楼,是景观轴上最主要的师生开放性活动空间,硬质场地上根据甲方要求设置鲁班大师的雕塑,以其为视觉焦点,布置草坪绿化空间和休憩小品。在小品的设计上也花了番心思,小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例如以“鲁班锁”为模型的灯箱坐凳,以“鲁班尺”为意象的特色铺装,值得玩味。主题展示的细节,平添的不仅仅是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当其与环境相融,增加的更是场所的专属性和领域感。
名师苑。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静谧空间,浓荫庇护,文化深邃,意境升华。
名师苑毗邻教学楼,属于轴线空间序列的尾声,其实质是尺度宜人的林荫广场空间。在两侧高大的乔木遮护下,草坪空间和步道空间有序分割,给整个空间罩上一层庄严感。在林荫下对称布置各技工名师的简介牌,结合灯箱设计,古朴而不失现代,从而打造出一个勉励人心,发人深思的文化空间。
5、结语。
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以师生为本,不仅仅使生活行为上得到便捷,更应该探索如何对行为本身进行有益的影响或是有益的引导。学校是育才树人的地方,空间的文化性尤为重要。所谓空间和文化的融合便是指,空间设计中渗透着对基址和城市的历史与环境的多重隐喻,作品深层的文化含义使之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3]。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整体的景观结构到详细的节点设计,笔者都试图层层深入地赋予其文化内涵,并用两根主线串联――当地文化和技工文化,旨在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文化空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