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热门13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和探索许多不同的领域。一个好的写作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一
小数除法例4是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计算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
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在余数的小数末尾添上“0”继续除。教材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让学生明白这里在应用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又通过“20”表示20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4个十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具体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教学着重解决“应该在整数部分写0”,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习,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学过程如下:
由一个生活中讨价还价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数乘法也可以用小数除法来解决,这样引出课题,学生产生强烈学习小数除法的愿望。
1、创设情景: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景,引出1千克的苹果如何算。
2、进行估算单价。这是生活中经常要甬道的。
3、独立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9.6÷3的商。其中重点是解决用竖式来做的方法,知道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如果对答案有怀疑的还可以检算。
5、学生完成试一试以及改错的练习,最后学生自行总结小数除法的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里子商场促销活动,请同学帮忙买哪种比较合算,最后提示学生学好小数除法就不会出现开始的笑话了,只有多算、多练,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计算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学生能主动探索,找到计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小数的欲望,由讨价还价的场景吃到学好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学生能通过探索、讨论、尝试掌握小数除法的方法。
但尝试中学生对9.6÷3,商是3.2都会,但余的6角学生还是习惯表示成0.6,很难转变成6角再除的思维,接着用12÷5大多数同学只会商2(元)……余2元,没有想到精确地算出几元几角。而5.7÷6有许多学生整数部分要商0再除的想法一点都没有。确定商中的小数点是学生作业中难点。总之学生尝试中,有部分对算式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最后的试一试又是两道加除题0.2÷53÷15学生对3的后面加不加小数点起争论,加了就把被除数改了,不加很对齐再算,不加也容易把商的小数点对错。
这一节自我感受内容很多,同样小数除法,各种可能遇见的问题都在这一教时完成,有些贪多不烂,部分同学在云里雾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这样的课如何呈现,如何处理例题与试一试中5种不同的种情,而且还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这是专家才能解决的了,或者是编教材的人才能很好把握,本人有些手忙脚乱。以上仅此课的一些不成熟的反思。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二
《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1、针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3、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作,又要重学习。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一、复习准备。
1.口算题。
课件出示:
2/7×3=3/5×15=。
20×1/4=3/8×6=。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写得数,完成后集体对正。
设计说明:回顾学过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同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准备题(例3改编)。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工人叔叔介绍,“我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指名汇报、对正。
提出问题:怎样画图表示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呢?
组织交流,课件演示。
设计说明:为正式教学例3做准备,经历了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学生在解决例3时,就能类推出怎样列式;而课件演示画图表示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则为学习例3时研究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一)研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例3)。
1.乘几分之一。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思考怎样列式,指名回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提出问题:1/5×1/4怎样计算呢?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学生用尺子在学具长方形中画图表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同时课件演示,明确1/5×1/4的算理。
完成1/5×1/4的计算。
2.乘几分之几。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指名回答怎样列式。
提出问题:×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尺子在学具长方形中画图表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同时课件演示,明确1/5×3/4的算理。
完成1/5×3/4的计算。
组织学生交流,课件相应出示并摘要板书。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蜂鸟自我介绍并提出问题,“我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我也能侧飞,还能停在空中不动呢!我每分钟可飞行3/10千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2/3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吗?”
指名列出算式。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请不同写法的学生上黑板书写。
集体订正,对比不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写法。
重点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计算简便。
三、巩固应用。
1.教科书第11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1/3×1/48/9×3/106×11/12。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请三名学生上黑板书写。
完成后集体订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强调、纠正。
设计说明:通过单纯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练习二的第6题。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粉笔自我介绍并提出问题,“我是一枝粉笔,我的身长是3/4分米。你知道2枝粉笔长多少分米吗?1/2枝呢?2/3枝呢?”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完成后集体对正。
设计说明: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因此,本题的练习再次展示直观,且分数乘整数与分数乘分数的问题集中呈现,使学生体会分数乘分数是对分数乘整数的扩展,进一步巩固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算理的理解。
交流: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通过交流,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数除以分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整数除以分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地位、作用
《整数除以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了6个例题,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例2、例3、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并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2、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抽象、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要求、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本班学生的学情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由于本课内容与整数除以整数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难度应该不算大,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方法拟定如下:
1、谈话、创设情境法:上课开始通过谈话并出示四个橙子,通过分橙子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2、动手操作法: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本节课中在“探索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节课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尤其在演示“分橙子”、“分彩带”等环节,模拟操作,变静为动,学生乐于结束,也会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通过以下四个环节得以实现:
1、想一想:
2、说一说:
3、画一画:
4、议一议: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回忆铺垫
出示四个橙子,并提出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橙子,目的是激活学生对平均分及整数除以整数有关知识的回忆,并为下面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做好铺垫。
环节二:质疑问难,引发冲突
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环节三:探究计算方法
怎样计算4÷1/2,4÷1/3,4÷1/4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四: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环节三中得到的三道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4÷1/2= 4×2
4÷1/3=4×3
4÷1/4=4×4
整数除以分数,都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三个算式进行比较、分析和推理,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特点及小结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环节五:提出质疑,验证猜想。
设计意图:结合图形和前面学过的知识验证猜想,从而使学生在分析与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认识及理解。
环节六:总结计算方法。
4÷1/2= 4×2
4÷1/3=4×3
4÷1/4=4×4
4÷2/3=4×3/2
整数除以分数,就等于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环节七: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一”第7题。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记忆以及初步体会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方法上的内在一致性。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的加减法》。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同分母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数的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的分析以及同学的认知经验,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经历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同学现有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是重点是熟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加减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
1、情境教学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二)学法。
同时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思维不能依照单存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也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
下面我将详细地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要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我将要出示两道有关求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复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接下来的新课环节做铺垫,唤醒同学的旧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我首先出示例: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列出算式(1/2+1/4)并提问同学今天的分数加法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引入今天的课题是学习异分母的加减法,我并且适时板书。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我抓住契机,提问同学,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我该怎么求呢?我给同学充足的时间去分组探究,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去发现1/2+1/4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就让同学从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变为了具体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当好同学的引导者,这时我着力让同学去观察发现1/2可以看作几分之几?让同学试着说出是2/4,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初步感知要先将1/2进行通分,只有当分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加。
2、接着教学完例1后,我利用同学对异分母的加法的探究经验,引入同学做“试一试”的5/6-1/3,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尝试让同学独立练习,并集体交流。由于同学的个性差异,可能有些同学的结果是3/6,1/2,这时利用教学契机,提问同学3/6和1/2哪个更简洁?在交流中指导同学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接着让同学完成剩下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结果。
3、最后,让同学去说说是怎么计算异分母的加减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同学理清最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概括知识的能力。我在同学的总结中,最后加以给出准确的归纳,明确指出:“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候,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写成最简分数的要写成最简分数。”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主要是让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也是采取独立完成、集体校正的方法,对于同学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同学在练习环节达到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熟练过程。同时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练习中也涉及到了利用异分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设计主要让了同学体会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任务结尾。
这环节主要是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表现,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同学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同学正视自己对自己课堂评价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五
知识技能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是个难点,学生容易受整数除法的影响,很难理解商变大的现象,应利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教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检查。
投影出示: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
问:根据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问:这两个法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除法的法则。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六
《分数除以整数》是第十一册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是分数除法教学重心环节。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会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教学目的:
2、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本课教法主要采用:温故知新、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完善总结、巩固提高。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七
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本单元介绍了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中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基于前两个课题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认知的,例如在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中溶液的组成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起着理解作用。课题二“溶解度”中饱和溶液的概念则启示同生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此外,本课题是本册书中唯一涉及计算讲解的课题,也是九年级化学中最后涉及定量分析的课题,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南京中考试题可发现,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联系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内容进行编题,可见其重要性。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题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认知,同学将具备配置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能力。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依据,此前同学们已学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了定量计算的概念,对化学中存在的计算已经不再陌生。尤其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了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认知内容。此外,基于同学们的有关数学知识与其抽象化思维都有助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种类较多,体现了四个量“知2求2”的思维方式,所以只要在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好各种变换的题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只有在此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第二课时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我将以主板书的形式暗示学生,以突出重点。通过引导讨论法并结合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突出“两个公式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我将通过糖水实验复习旧知(溶液的组成)通过问学生“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糖,水,糖水的质量关系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要关系式“”。通过让学生回顾课题一中溶液与生活的联系,就此举出医疗溶液中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我会回到那杯糖水问学生“你会用百分比表示糖占糖水的量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为了巩固学生推出的公式,我将让学生填写书本中实验9-7下面的表格,我则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让他们比较颜色的变化,从视觉上刺激他们,让学生对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有一定感观上的印象。之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刚刚填写表格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而得出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简单应用的主要解题思路“四个量,知2求2”。
为了巩固这种思路,我将让学生练习一题有关“生理盐水中已知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一来让学生巩固新知,二来让学生感知溶液与生活的联系,三来与本节课的引入相照应。为了缓解计算带来的紧张气氛,我将回到那杯糖水,我会通过向学生求助“怎样使糖水味道淡一点”自然让学生引出化学用语“稀释”,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自己推测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这个结论。为了巩固学生推导出的结论,我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例2的解答,并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来讲解她的解题思路,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我将让学生自由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作为本节课的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
2、通过观察身边事物联系本节课的重要思维方式“四个量,知2求2”,自己编题并写出解析过程。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八
《百分数的认识》它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的基础上以及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特别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基础上设计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基础,特别是对于以后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法分析:
1.依据学生学情,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发展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
2.具体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发现----综合概括等教法。
学法分析:
1.基于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记忆和模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具体方法: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综合概括等。
3.通过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由网络调查表小学生最喜爱的动画片直接给出百分数,引出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百分数,并教授百分数的正确读、写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大量生活中运用百分数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探究活动四,再一次将生活中百分数的实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百分数在句子中的含义,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的是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通过板书再加强学生们的理解,最后通过趣味成语再一次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意义。
2、通过教师寄语让学生思考99%的汗水再加上1%的灵感等于成功这句话的含义!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九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有关分数的的教学,教材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教材学习中将系统地认识分数,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的阶段性,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因此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表象。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平均分,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时已有过接触;对于分数,大多数学生有所了解,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不很清楚,对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认识不清。
参照新课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情感与态度: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分数。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第一环节:玩中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用鼓掌的次数来表示分的结果,学生在拍完2下、1下后,立刻会产生困惑,半个蛋糕该怎么表示呢?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怎么表示心中的半个”,然后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释,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试试: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出长方形纸的1/2。教师在示范两次分数的书写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数的书写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教师在明确分数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向学生渗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对1/2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展示提供了舞台。
本节课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做中得。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拓展知识。以游戏和讨论的方式完成。
(二)、探究交流、发展思维。
在学生认识了1/2后,我会让学生进行折一折,画一画的游戏: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自己折出1/4,并涂上颜色,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对比。提问学生:大家看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4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4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4也不同。
学生了解了1/4后,我接着提问:同学们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手中的材料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可以表示出来几分之一,也可能表示出几分之几。
这部分内容我将采用自主创造的方式学习。学生利用学具折叠、涂色等方式,表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然后师生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深化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把表示分数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并写出相对应的分数。
3、练一练: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主要考察学会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课件出示练习内容)。
(三)实践理解、深化提高。
接着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国王给他的三个儿子分田地,涂色部分表示三个儿子分得的田地,先不画出等分线,让学生猜是几分之一,猜对后再画出等分线,并比较三块田地的大小。这个游戏练习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同时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3、1/6、1/8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打下伏笔。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总结延伸,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体会到了什么?
3、我还有哪些问题想与老师或同学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地方还存在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既做到了梳理新知、反馈评价,有能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学能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能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能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能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能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的加减法》。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同分母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数的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的分析以及同学的认知经验,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经历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同学现有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是重点是熟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加减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
1、情境教学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二)学法。
同时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思维不能依照单存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也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地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要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我将要出示两道有关求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复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接下来的新课环节做铺垫,唤醒同学的旧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我首先出示例: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列出算式(1/2+1/4)并提问同学今天的分数加法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引入今天的课题是学习异分母的加减法,我并且适时板书。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我抓住契机,提问同学,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我该怎么求呢?我给同学充足的时间去分组探究,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去发现1/2+1/4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就让同学从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变为了具体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当好同学的引导者,这时我着力让同学去观察发现1/2可以看作几分之几?让同学试着说出是2/4,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初步感知要先将1/2进行通分,只有当分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加。
2、接着教学完例1后,我利用同学对异分母的加法的探究经验,引入同学做“试一试”的5/6-1/3,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尝试让同学独立练习,并集体交流。由于同学的个性差异,可能有些同学的结果是3/6,1/2,这时利用教学契机,提问同学3/6和1/2哪个更简洁?在交流中指导同学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接着让同学完成剩下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结果。
3、最后,让同学去说说是怎么计算异分母的加减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同学理清最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概括知识的能力。我在同学的总结中,最后加以给出准确的归纳,明确指出:“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候,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写成最简分数的要写成最简分数。”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主要是让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也是采取独立完成、集体校正的方法,对于同学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同学在练习环节达到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熟练过程。同时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练习中也涉及到了利用异分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设计主要让了同学体会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任务结尾。
这环节主要是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表现,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同学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同学正视自己对自己课堂评价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十一
一、说教材:《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练习:师生操练。
(五)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二)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填写。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十二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分数除以分数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信息窗4《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能解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标解读:
行为动词“能”,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中心词“实际问题”,主要指根据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方程解决单位“1”未知的分数应用题。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通过出示信息图,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层次就是准确利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对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学习,总结解题方法。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通过呈现北京颐和园的信息,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课前,我设计了如下调研题进行了解:(课前调研题、前测分析)。
1.÷-×。
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了6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50千米要多少小时?
3.一袋大米,吃了20千克,还剩,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通过课前调研发现,全班40名同学参与前测,第一题计算正确的有36人,正确率是90%,第二题正确的是29人,正确率是72.5%,第3题会做的有17人,大约占一半。
鉴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理解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等量关系。
1.通过学习新知中的1、2环节和巩固练习中的2、3题检测目标1——能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2.通过学习新知中的2、3、4环节、巩固练习中1、3题和回顾梳理、总结提炼检测目标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导入环节,我通过创设“抢答”——看图列算式这一情境,对前面学习的简单的分数除法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进行了温故,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分析题意,自主探究。
首先充分利用复习题中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线段图,对其进行改编,变成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让学生通过看图改编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单位“1”是哪个量?已知还是未知?单位“1”未知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借助线段图进行数量关系分析,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若发现有的学生独立解决还存在困难,提示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观看微视频中的方法介绍,跟随微视频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解决出这个问题后,提示学生再次观看微视频,借助微视频的辅助作用突破重难点,理解题意,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3、回顾整理。
解决完问题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整理,总结、归纳方法,提升策略。
4、寻找异同,比较反思。
把本节课解决的新问题与复习题中的题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为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巩固练习,深入新知。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采用了进行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形式进行。
第一关:火眼金睛辨对错。
第二关:我会做。
第三关:慧眼识珠。
四、交流收获,归纳总结。
先让学生自己畅谈收获,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最后由教师画龙点睛,结合板书对本节课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进行梳理,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还有利于知识建构。
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分数问题。
颐和园面积-万寿山面积=昆明湖面积颐和园面积×(1-)=昆明湖面积。
总量-部分量=另一部分量总量×(1-已知分数)=另一部分量。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