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精选24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保证每一堂课的有序进行。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一
118班66人,115班48人。118班学习数学的氛围很浓。但由于高一的函数部分基础较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影响很大。数学成绩或多或少都有尖子生,但如果能认真复习函数部分,学生努力,前途无量。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他们,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a)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分析方法、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解、一个不等式问题的多重证明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让学生体验不等式、直线、圆以及围绕它们的圆锥曲线,培养运用数学学习数学的意识。
(3)探究不等式和二次曲线的本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交流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以情感目标为基础,规范教学过程,增强学习信念和信心。
(5)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班级和探索发现的权利,给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机会,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个挫折3354个矛盾——个顿悟——个新发现”的科学发现过程的神奇。
(2)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1)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思维方法和逻辑模式时,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让记忆准确持久,快速正确的重现。
(2)通过对定义和命题的整体结构的教学,可以揭示它们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和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的概念、公式和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训练,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概念、公式、规则的`清晰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分析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清晰、合理、简单的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快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促进知识的渗透和传递。
(5)利用数字和形状的结合,寻找另一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用参数求解不等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缜密和逻辑思维。
(2)通过多解、多解、多证分析几何和不等式,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推广和普及不等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的不同思路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思维转化的途径。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和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人格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深度。
(3)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和圆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
(2)难点:
1、不等式的解包括绝对值和不等式的证明。
2、角度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及简单线性规划的求解。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寻找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在教学中,要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坚持与高三接触,踏实面对高考,以数学五大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启发性。研究并采用基于“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与和组织集体备课,共同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坚持听同龄人讲课,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坚持学习方法,加强个别辅导(差生和优等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养尖子生。
7、加强数学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指导,培养知识的实践能力。
这学期有81个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圆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班18小时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二
作为一名优异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负责,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每一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制定,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整体学生的能力。
根据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及教研室的工作方针与计划,以提高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个人业务水平,努力做到:求真务实、保质高效,力求突破,促进全组教师的全面发展。
1、传达学校精神,落实工作计划
学期初,利用备课组会议,传达、学习本学期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到上情下达,每位教师都了解工作计划和目标。
2、本学期工作重点
开展互帮互学,促进教师发展。加强常规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继续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3、做好期中、期末、月考评测及分析工作;做好本学期教学总结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
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题,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对重点、难点有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反对个人主义。作业要求分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相应的作业,并注重作业反馈。
(1)每周的周四下午参加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每周的星期五下午第4节为固定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一个主题,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都有文字记录。
(2)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科目或同科组的课,鼓励多听。
(3)每周面批学生作业一次。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三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掌握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新授课。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2、确定点的位置就是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
四、数学运用。
例1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2在面积为1的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m,n为焦点并过点p的椭圆方程。
例3已知q(a,b),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出p的坐标。
(1)p是点q关于点m(m,n)的对称点。
(2)p是点q关于直线l:x-y+4=0的对称点(q不在直线1上)。
变式训练。
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思考。
通过平面变换可以把曲线变为中心在原点的单位圆,请求出该复合变换?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六、课后作业: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四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五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5分)。
1、的值是()。
a.b.c.d.。
2、若函数,则=().
a、b、c、d、
3、函数的单调增区间是()。
a、b、c、d、
4、观察下列各式:,则=()。
a、15b、17c、19d、21。
5、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则()。
a、2b、3c、3d、4。
6、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方程表示在轴、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的直线,拓展到空间,在轴、轴、轴上的截距分别为的平面方程为()。
a.b.c.d.。
8、已知函数在上是单调函数,则的取值范围为()。
a.b.c.d.
9、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轴垂直,则与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a.b.c.d.
10、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的取值范围是()。
a、b、c、d、
11、已知为上的可导函数,当时,,则函数。
的零点个数为()。
a.0b.1c.2d.0或2。
12、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过点作曲线的切线,若,则满足条件的切线条数是()。
a、1b、2c、3d、1或2。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
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一步要证的不等式是_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的导数为且满足则=________。
15、=.
16、若函数在上有最大值,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设函数。
(1)求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
(2)求在区间的最值;
1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记为,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已知函数,
(1)当时,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若对于任意,均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求椭圆的'方程;
(2)当点(不与重合)在圆上运动时,求证:直线与圆相切。
21、已知函数,.。
(1)求函数在()上的最小值;
(2)若函数与的图象恰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的值;
(3)若函数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选做题(任选一题完成,全选则按第一题评分,每小题10分)。
22、过点作曲线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
24、已知,求证:.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六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思想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知识学习上侧重双基训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迁移、归纳拓展、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联系本校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2、认真做好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以及本学期每次的测试试卷的质量分析,对试卷要认真评讲,找出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3、学生平时作业要认真批阅,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督促学生订正错误,以便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方法上存在的缺陷。
4、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实,从基础概念,基本方法入手,夯实双基,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做到精选例题,讲解到位,及时练习,精心批阅,督促改错。
5、利用早自习和晚自习,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七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略)。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八
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高二下学期必修3有三章(算法初步;概率;统计);选修2—3有三章(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案例);选修4—5(不等式)。
必修3,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概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通过实例,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4、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参见例3)。
5、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第三章统计。
1、随机抽样、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参与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通过实例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参见例1),体会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实例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标准差。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3、变量的相关性。通过收集现实问题中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经历用不同估算方法描述两个变量线性相关的过程。知道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选修2—3,主要涉及三章内容:
第一章计数原理。
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问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是学习排列、组合和概率理论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
1、重视基本概念教学,正确区分分类与分步,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和实际事例,让学生不断感悟和总结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并能应用两个原理解决问题,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2、在分析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应充分利用列举法和树形图进行分析,让学生从直观,感性上理解问题,辨别排列与组合问题,总结规律,探究快捷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通过实例,总结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含义。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概率的基础上,学习某些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及其均值、方差及内容,初步学会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思想描述和分析某些随机现象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概率模型的作用及运用概率思考问题的特点,初步形成用随机观念,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
1、随机观念贯穿于这部分内容的始终。首先要认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对刻划随机现象的重要性;其次掌握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广泛的概率模型。
2、通过实例,理解所有的概念,避免过分注重形式化的倾向。教学中不应简单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机械地模仿,得出概念。重点是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均值、方差、正态分布的概念。
第三章统计案例。
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1、教学中应该通过生活中详实事例理解回归分析的方法,其步骤为通过散点图,直观地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通过分析残差,相关指数等,评价模型的好坏。
2、教学中应用实例分析总结得出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并且认真体会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路,类似于反证法,会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得出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3、回归分析注重步骤和过程,鼓励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要尽量使用统计图直观展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有条件的学校要利用统计软件画散点图、进而直观判断它们是否线性相关,然后在线性相关前提下尝试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最后还通过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来判断拟合效果。
选修4—5,主要涉及一章内容:
第一章不等式。
在本专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重要的不等式都有深刻的数学意义和背景,例如本专题给出的不等式大都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把握这些几何背景,理解这些不等式的实质。主要考察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这也是我们讲课的重点。本专题特别强调不等式及其证明的几何意义与背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不等式的数学本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回顾和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不等式。
2、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1);
(2);
(3)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高二下学期的授课内容为必修3和选修2—3及选修4—5,必修3和选修2—3的前两章在期中考试前完成(约在5月1日前完成);选修2—3第三章及选修4—5在期末考试前完成(约在7月10日前完成)。
提高数学设计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建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使教学设计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建立中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对探究性数学教学设计的评价能力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推动中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向前发展。
告知教学目标,讲述;板书或由问题引入等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复习旧知识,提问;小测验等激活原有知识。呈现新知识,设计先行组织者、图表;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提供直观教材等选择性知觉新信息。
1、学习兴趣与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查,我发现班上有一半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问其原因,大部分都说数学太难,学不懂,老师讲的都不明白,基础太弱,导致课堂上无所事事。这样越来越对数学没有兴趣。
2、学习习惯。
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抄袭等等不良现象。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好,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为他们补充初中知识的盲点,加强基础知识。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以基础简单题目为主,争取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加强合作学习。对于班级出现的两极分化情况,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算法初步(必修3)9课时。
概率(必修3)10课时。
统计(必修3)8课时。
计数原理(选修2—3)10课时。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选修2—3)15课时。
统计案例(选修2—3)3课时。
不等式(选修4—5)5课时。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九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也到了做总结的时候了,回想半年的工作,有付出,有收获,有憧憬,有彷徨。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在新课标下,要学会用教材,理解课标,而不是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备教材备课标。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如何处理教材和补充哪些资料,才能教好。
3、备学生。两个班的学生有较大的差别,一个易于组织课堂教学,另一个则要有较强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考虑到课堂的一些因素。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本学期结合以前的教学,采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主,又遇到高中会考,所以安排好课时是很关键的,如何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不费功夫是很能达到的。以前本校要教好,多采用“抓”,“练”,在时间上抓紧和占用的同时,多增加练习,这提高成绩是很明显的,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也给其他科目造成作业无法认真的完成。所以本学期积极探索能够提高学生成绩的更好的方法。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虽然学生已是高中生了,但思想和重点的学生是有较大的差别的,还很爱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学习不自觉,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
二、教学要求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三)知识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三、教材简要分析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四、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二)难点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六、课时安排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一
通过高二上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较为一般,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同时,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研究,没有注意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多,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无策。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五段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二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2、会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求简单的定积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实例体会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定积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事物间的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2、了解微积分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基本定理计算简单的定积分.
难点: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
复习:1.定积分定义:
2.定积分的几何意义:一般情况下,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是介于轴、函数的图形以及直线之间各部分面积的代数和,在轴上方的面积取正号,在轴下方的面积去负号.
曲边图形面积:;。
变速运动路程:;。
3.定积分的性质:
性质1。
性质2。
性质3。
性质4。
二.引入新课:
计算(1)(2)。
上面用定积分定义及几何意义计算定积分,比较复杂不是求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我们必须寻求计算定积分的比较一般的方法。
问题:
设一物体沿直线作变速运动,在时刻t时物体所在位置为,速度为v(t)(),则物体在时间间隔[a,b]内经过的路程可用速度函数表示为。
另一方面,这段路程还可以通过位置函数在[a,b]上的增量-来表达,即s===-而。
推广:
微积分基本定理:如果函数是上的连续函数的任意一个原函数,则。
为了方便起见,还常用表示,即。
该式称之为微积分基本公式或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它指出了求连续函数定积分的一般方法,把求定积分的问题,转化成求原函数的问题,是微分学与积分学之间联系的桥梁。它不仅揭示了导数和定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提供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如此,它甚至给微积分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成果。
例题1:计算。
练习:
例2.计算定积分。
练习。
回顾: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函数f(x)c。
sinxcosx。
lnx。
导函数f′(x)0n。
cosx-sinx。
新知:基本初等函数的原函数公式。
被积函数f(x)c。
sinxcosx。
一个原函数f(x)cx。
-cosxsinxln。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借助于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以及图形得出了特殊情况下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成立,进而推广到了一般的函数,得出了微积分基本定理,得到了一种求定积分的简便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到被积函数的原函数,这就要求大家前面的求导数的知识比较熟练,希望,不明白的同学,回头来多复习!
2.微积分基本定理揭示了导数和定积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它也提供了计算定积分的一种有效方法.微积分基本定理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的定理。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三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四
1、在排列数列的游戏中,深入理解序数和熟练掌握求数列中未知数的方法。(重、难点)
2、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探究数列的欲望。
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序数、正数和倒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要玩在数列里找序数的游戏,接下来我们就和小动物们一起去神秘的宝石森林探险,找更多的序数。
1、知道一列小动物的总数和其中一个动物的正数顺序,求倒数顺序。
指令:知道小动物的总数和其中一个动物的正数排第几,求它倒数排第几。
要求:认真阅读作业单上的内容,按内容要求进行边操作边记录。
个体探究
学情分析:
1、阅读作业单时总数和正数顺序会出错。
2、倒数顺序错误。
3、总数、整数的顺序正确,找到的答案也正确。
讨论重点:在已知条件下,求倒数。
针对学情1、2:请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针对学情3:教师给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找出正确的方法。
2、已知一排几何图形的总数和倒数的顺序,求正数顺序。
教师:我们看一看第二关和第一关哪里不一样?
指令:第二关的任务是:已知图形的总数和一个图形倒数排第几,求正数排第几。
要求:认真阅读作业单上的内容,按内容要求进行边操作边记录。
个体探究
1、阅读作业单时总数和倒数顺序会出错。
2、正数顺序错误。
3、总数、倒数的顺序正确,找到的答案也正确。
群体讨论
讨论重点:在已知条件下,求正数。
讨论策略:依次出示学情分析中的内容,并且组织幼儿讨论。
针对学情1,纠错并改正。
针对学情2,纠错并改正。
针对学情3,教师给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找出正确的方法。
:在数列中找序数时,第一、要先知道总数是几,就放几只小动物。第二、知道倒数排第几,从右往左找到倒数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笔标上标记。第三、我们要求正数排第几,那我们就要从左往右数,找到做标记的小动物排在第几位。
师:今天我们在队列中找到了序数,为了进入宝石森林我们闯了几关。
第一关:已知动物的总数和一个动物的正数顺序,求倒数顺序。
第二关:已知图形的总数和一个图形的倒数顺序,求正数顺序。
师:闯关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
第一关:在数列中找序数时,第一、要先知道总数是几,就放几只小动物。第二、知道正数排第几,从左往右找到正数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笔标上标记。第三、我们要求倒数排第几,那我们就要从右往左数,数到做标记的小动物排在第几位。
第二关:在数列中找序数时,第一、要先知道总数是几,就放几只小动物。第二、知道倒数排第几,从右往左找到倒数的位置在哪,然后用笔标上标记。第三、我们要求正数排第几,那我们就要从左往右数,找到做标记的小动物排在第几位。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在队列中找到了序数,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和序数有关,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回来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五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能大胆地动口、动手用序数词来正确表示6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3.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序数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1.幼儿课前了解"格子铺"。
2.课件。
3.幼儿操作材料:每人水果、蔬菜、玩具等图片、画有'格子铺'的纸人手一张。
2.小动物坐双层公交车"瞧,开了了一辆公交车,这辆公交车和我们平时坐过的公交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课件出现双层公交车:是的,这种公交车有两层,叫做双层公交车。)"6个小动物分别坐上了自己喜欢的座位,看(课件出现)""咦,小猴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引导幼儿学习从下到上数、从左往右数如:第二层的第二个位置。""小狗坐在第几层的第几个座位?""小鸡呢?""第二层的第五个座位上坐着谁?"其他动物同上方法。
3.小动物们参观'格子铺'
"格子铺到了,瞧,就是它。这个'格子铺'总共有几层?(箭头出现,从下往上数:总共有五层,幼儿边数边在每层旁边出现数字)'格子铺'每一层有几个格子?(箭头出现,从左往右数:总共有6个格子,幼儿边数边出现数字)'格子铺'的营业员看到小动物们来了,赶紧把老板们要卖的货放进格子里。看,香蕉放在第几层的第几个格子里?牛奶放在第几层第几个格子里?第五层的第六个格子里放的是什么?……"
4."小动物们帮忙放货""就在小动物们参观的时候,来了很多客人把'格子铺'里面的货都买光了。生意真好。营业员请小动物们帮忙把货放进格子里,可是营业员对货物的摆放有要求,小动物们很聪明都找对格子了,你们能像小动物们那么聪明找到对的格子放货吗?"幼儿操作(如:请把蘑菇放在第一层的第三个格子里,把足球放在第五层的第四个格子里……"验证(幼儿回答,课件展示)
5.结束活动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六
《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闻阅读与实践》。
这三本教材为湖南省首次使用的课改教材,其中《外》名小说赏析,《中》为古文研读,《新》为读写训练。275、286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外》主要是小说,以阅读鉴赏为主,重点学习世界文豪的名著。《中》主要是古文,以儒家作品研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论语》、《大学》、《中庸》、《朱子语类》等等。
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体系,对正文进行了大量压缩,而增加了彩图和活动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学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让275、286班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语文基本技能,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语文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热爱母语,树立科学的写作观、口才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锻炼胆量、口才和笔才。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期的教学方法及教研教改措施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开展好课前3分钟活动,炼胆量,训口才。
2、结合身边人和事,与长沙一中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提电脑)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加强教师的`团结互助,加强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统一30%以上的教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的经验及教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让学生写好周记,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及时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使老师的教更贴近学生实际。
5、开展朗诵比赛,搞好半月检测,培养语文能力,发现语文人才。
时间内容。
第一、二周人物(第四单元)、情节(第五单元)、叙述(第一单元)。
第三、四周场景(第二单元)、主题(第三单元)、情感(第七单元)。
第五、六周结构(第六单元)、虚构(第八单元)。
第七、八周第一、二单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九、十周第四、七单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十三周第三、五、六单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四、十五周第八、九、十单元(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六、十七周第一、二、三章(新闻、消息、通讯)。
第十八周第四、五、六章(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迎考。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七
废纸盒一只,泡沫纸和橡皮筋若干,彩色纸,安全型大头针,数字卡,记号笔。
l、用彩色纸包装纸盒。
2、用泡沫纸剪成若干个圆形,用记号笔在上面写上数字。
3、用安全型大头针将这些圆形泡沫纸固定在纸盒上。
4、在纸盒的左下角贴上一张数字卡(如图一)。
5、另准备饮料瓶瓶盖,并用记号笔写上数字和算术符号,供幼儿列式用。
玩法:
1、用橡皮筋套住2至3枚大头针,使圆形上的数字相加等于左下角的数字,数字卡可根据需要变换。
2、根据围套住的几个数字、数字卡上的数字列算式。
各色泡沫纸,彩色回形针,数字卡片,房子形状的记录纸。
1、用绿色和棕色泡沫纸制作若干棵小树,再用其他色纸剪出不同的水果,分别贴在小树上。
2、用打孔机在小树两边下方和数字卡片上下打小孔。
玩法:
1、幼儿根据水果树上的水果数量,按照数的组成规律找出相应卡片,用回形针串挂在果树两边,直到所有的分解方法挂完为止(如图2)。
2、将所有分解方法记录在小房子里(如图3)。
三、占棋盘废纸盒一只(如衬衫盒),小瓶子(如口服液空瓶)和彩色纸若干,骰子一个。
l、在纸盒内贴一张卡纸做底板,再将彩色纸剪成的小圆形整齐地贴在底板上做棋盘。
2、将小瓶子装饰成小兵,分红蓝两色。
玩法:
两人一组,各拿一种颜色的"小兵"。游戏开始,两人轮流投骰子,将所得点子相加或相减(投骰子前两人约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如:3+3=6或6-3=3。谁先报出得数即可将一"小兵"放入棋盘中,以小兵占得的空格多为胜(如图4)。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八
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一)常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文学常识——赋。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一〕导入并检查预习。
选取一些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给加点词语注音,并在文中标注到位。
活动单。
(二)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2、古今异义。
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今义:士兵。)。
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
3、词类活用。
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春生秋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4、文言句式。
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来。。。。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固定句式,为什么。。。。)。
明确;秋声比喻的方法。
2、作者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借有形之声写无形之声的妙处,这些妙处何在?
明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另外作者巧妙地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4、这两小节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
3,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朗读并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对秋状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
4,此部分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
明确;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其中色、容为实,气,意为虚,手法是由实入虚,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悲的'特点。接着作者用“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慨,从中看出秋的肃杀。
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明确:人生的忧虑烦恼、劳顿困乏会耗损人的经历。
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
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这一段,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明确此段是本文主旨所在。
补充资料: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十九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
1、联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关于教具。
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
2、课文配乐朗读。
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__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二十
1、在猜头箍的游戏情境中发展有意观察和识记能力,并尝试表达对问题的思考。
2、愿意参与游戏,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一张展示桌和若干展示架(放置头箍的架子);各种自制的头箍(10个左右)(光版头箍加上纸制品,有不同颜色、花纹、图案、装饰等)
一、导入游戏,引发兴趣:
介绍游戏材料:各种头箍(三个仅颜色和形状差异的头箍放在展示架上,其他都用遮布遮盖)介绍简单游戏规则:
二、尝试游戏,感悟猜头箍的方法:
当有孩子猜出自己的头箍时:
主要提问:你怎么知道是个x色的头箍?你又怎么知道这个头箍就在你的头上?
三个头箍可以按照孩子的情况决定猜几轮;
三、继续游戏,感悟记头箍的方法:
五个头箍的游戏(差异点多样)主要提问:马上就来猜,还是需要先看一会儿头箍?
你明明看到过现在又猜不出来,是不是没记牢?
你觉得自己记住了,可现在又忘记了,是不是要换一个办法来记头箍了呢?
谁能上来不直接告诉他是什么头箍,而用其他方式提示这个孩子?
四、交流感悟、尝试表达:
主要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并猜出头箍?
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有的小朋友为了能表演节目,表现出传花的过程中有意的拖延时间,不往外传的现象。这说明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胆量增大了。虽然,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做为老师也应当引起注意,在肯定孩子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应当遵守游戏规则,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二十一
1、会按一端对齐的方法对4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
2、会清晰念读数字1-10。
3、会按数字6取相应的物品,做到数物对应。
4、能独立操作“一维二次分类操作板”,完成分类操作。
5、能用身体动作、声音进行规律排列。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过比长短,按数取物,有一维分类的经验等知识
2、幼儿学具:学具“金箍棒”,“从短到长”、“从长到短”的标记图,数字卡1-10,积木,学具“分纽扣”
教师:“我快速出示数字卡,请小朋友念读数字,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1、比一比
请4位幼儿将学具“金箍棒”按标记“从短到长”、“从长到短”排序。
2、数一数
请小朋友数6块积木,并到老师处检查
3、分一分
4、做一做
老师有规律地做出三个动作(摸头、摸肩膀、摸脚)或者叫声(叽叽嘎嘎噜噜),请幼儿跟着老师做并有规律地做下去。
小朋友在操作时要保持安静。请小朋友把学具放好,收拾整齐。
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具体表现为:
2.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到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3.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2.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4.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第一周: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说出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
第二周:学习按物体量的关系进行4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第三周:能目测比较两者高矮,区别最高和最矮。
第四周:体验物体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顺序关系(5个以内),尝试按高矮排序。
1.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
2.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3.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4.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第一周:指导幼儿将两个集合中的物品上下对应排列(5个以内)。
第二周: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第三周:了解2、3的形成,知道1添上1就是2,认读数字2;知道2添上1就是3,认读数字3。
第四周:了解4、5的形成,知道3添上1就是4,认读数字4;知道4添上1就是5,认读数字5。
1.学习手口一致的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
2.能根据数字1、2、3、4、5取相应的实物,感知数与量的结合,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从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品。
4.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第三周: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从生活中找出相应的物品。第四周:能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组合拼搭。
1.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取拿和摆放操作材料。
3.辨别前、后、里、外的关系,尝试使用表示方位概念的词。
4.能理解“早晨”、“中午”的含义,了解时间概念。
第一周:能理解“早晨”、“中午”的含义,了解时间概念。
第二周:辨别前、后、里、外的关系,尝试使用表示方位概念的词。第三周: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周: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取拿和摆放操作材料。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二十二
本节课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4的乘法口诀,安排了两道例题,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教材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向学生展示口诀怎样编写的,而是让学生参与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
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的进行的。教材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教材改变了过期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忆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
教材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教材改变了过期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忆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中,又把用口诀乘法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是学生能充满情趣的练习乘法口诀。
1、在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重点:感知4的乘法口诀推导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
难点: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二十三
知识与能力:
1、抓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旨意。
教学方法。
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位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能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标出自己感到疑惑的语句。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题目。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怎么理解。
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强大的。
四、品读重要文段。
(过渡:刚才我们初步分析了题目,请问,题目是从哪一段哪一句中摘选出来的?--第三段第一句--请学生读):
(一)品读第三段:
(先分析人脆弱的特点,然后分析人能思想的特点)。
1、对,就是这一句:“人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脆弱的东西;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过渡语:我出示的句子和课文中有没有区别?少了哪几个字?我们在分析文本时,要学会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你先说说,“只不过”“最”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行。“只不过”“最”这些修饰语突出了人的脆弱。
追问a:本段中还有哪一句写人的脆弱?请读一读:“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追问b:“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应该重读哪个词语?
(明确)应该重读“足以”,突出极微小的东西也能致人于死地,加强了语气。
2、(过渡语:那么,要“但”又有什么用呢?)。
“但”字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表示重心在后面,突出“能思想”才是重点。
3、人“能思想”的特点,在本段中是怎样表达的?(本段中哪句话体现了人“能思想的特点”?)。
(明确)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4、小结这段的思路:这段的思路很清晰,第一句是主干句,点出人的两个特点,脆弱和能思想。然后,后面就围绕这两个特点展开,阐释这两个特点,典型的总分结构。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人能思想的特点,那么“能思想”对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在文中有一句高度凝练、高度概括的话,是一个独句段。它就是第二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二)品读第二段:
(分析了人能思想的特点后,进一步分析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学情分析:学生不理解的主要是人为什么因思想而伟大,应帮助学生理解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超越自然,超越宇宙。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然后,老师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并解读:
解读:
孔子: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一位先人我们是绝对不能遗忘,他就是孔子。孔子虽然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但是他的思想,却引领着我们从公元前,走到公元后,它的思想光芒照彻了整个世界,为后人景仰。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霍金:特别提出的的是霍金,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是“宇宙之王”。但是,他在21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在轮椅上坐了将近50年,后来病情发展到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弹,但仍然创作出了伟大的著作--《时间简史》。可以说,霍金就是轮椅上巨人,他可以通过他的《时间简史》引领着我们去穿越时空,探索世界的奥秘。虽然他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触碰到尽在咫尺的、冰冷的控制器按钮,但是他广博思想却早已延伸到遥远的宇宙天际。
(三)品读第四段:
(了解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后,进一步分析人应该怎么样)。
1、给第四段填空: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________它________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________,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明确)正是由于,而不是由于,因此。
2、根据你填的关联词,你觉得作者想强调哪一句?(或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解读:“道德”是每个人、每个生命个体必修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根本特点就是能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如果不努力地好好思想,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的条件,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也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四)品读第五段: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解读:这里实际上讲的是人与宇宙的辨证关系。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着浩瀚的宇宙,发出了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渺小的哀叹。有诗为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一首歌里唱到的一样“我还想再活五百年”。其实,就算再活一千年,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也是显得多么地短暂渺小。也就是说,如果只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将人和宇宙一争高下的话,只会走进死胡同,是不会有希望的。
人的形体始终是被宇宙所吞没,但宇宙不一定能吞没人的思想,甚至反过来说,人的思想可以吞没宇宙。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在《文赋》中说过“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是说人的思想可突破空间限制,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自由地、任意地驰骋。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里的胸怀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的高度、广度、宽度。我们可以把整个宇宙作为我们的思考对象,去探索去思考。
“质点”,形象地突出了人的渺小。
五、课堂小结。
(过渡语:讲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哪两个特点?其中,突出了什么特点?第二个,能思想对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三个,认识了这两个特点后,人应该怎么样?而本文也正好是按照这种思路来展开的。)。
因此,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生理层面来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突出脆弱的特点。
第二层,因为有了思想,人变得高贵、伟大。
第三层,基于这两点认识的基础上,人应该努力好好思想,用思想来追求尊严,这才是最高境界。
三层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六、课堂练笔。
(过渡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向人们昭示了思想的高贵和伟大,其实有很多的名人事例,甚至是平凡人的事例都印证了思想的伟大,下面,我们也来写一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曹雪芹能用饱蘸人生感慨的笔墨,创作出伟大著作《红楼梦》。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孟德斯鸠能用洞察社会的智慧,撰写出鸿篇巨制《论法的精神》。
请按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的形式写一两句话,要求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文采。
大家请看右边的的雕像作品,它的名字是什么?罗丹的《思想者》。下面也让我们来做一个思想者。请大家拿起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也让我们的思想自由地驰骋。
学生自由写,互相交流,并展示成果。
七、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过渡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其实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思想”名言,请大家说出几个,我们来欣赏一下)。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拿破仑)。
3、思想的启发使人类摆脱了奴役,进入了自由王国。(爱默生)。
……。
八、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性。
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你不能打败他。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照亮了我们前进道路。我们要像帕斯卡尔一样勇于提高自己,勇于追求尊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实现生的价值。
高二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套篇二十四
上完《中国古典诗歌散文》一书,上《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篇目。
全力复习必修(1-5)的所有内容,全力准备学业水平考试。
以教材为依托,基本完成高考一轮复习的大致内容。
向45分钟要质量。
每节课保证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8分钟的课堂练习,7分钟的`学生讲解或者订正,将高考一轮复习内容贯穿其中。
8分钟练习具体内容为:
一、3月着重为字音字形题,病句连贯题的,成语文学常识题的综合考察。
二、4月着重成语题和名句题的考察。
三、5月着重考察文言文现象的。
四、5月文言现象的考察,每天5道题目。
五、6月古代诗词的考察。(每天一首)。
六、6月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人物传记阅读。)。
七、7月整套试卷复习,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
一、3月,学霸考霸评选。
二、4月,读书会,评出书香小组。
三、5月,语文基础知识大赛,评出优秀个人。
四、6月,作文大赛,选出推出去参与比赛。
天天做,周周清,每天争取学生拿出语文书,主动拿出语文书,喜欢拿出语文书。
一、加强继续教育的培训。
二、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写作上能教学生学写,自己提笔就写,让学生读,自己就先读的好习惯和好习惯。
三、撰写科研论文,至少发表一篇。
四、参与课题研究。
五、积极阅读关于教改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践行教改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