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说课稿(专业23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验和收获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接下来是一些写作示例,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创作灵感。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一
《黄山奇石》是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二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三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我们似乎并不是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你一定会更喜爱黄山石,也一定更会欣赏黄山石了。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板书)
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生:有
师:那我们要出发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啦!
活动3【活动】1、活动一:字词自测(第一关字词比拼)
师:让我们出发吧,进入第一关字词大比拼!(先自我检测一下,能顺利读出来的同学把五角星涂黑)开始吧!
师:指名读——齐读
真是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及时的复习,才能把生字词记得牢牢得!
活动4【活动】2、活动二:书写自测(第二关:来读、来写)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生字词,赶往黄山奇石考核的下一站(来读、来写)
师反馈:自由读——学生读——齐读
(你的朗读真棒,发现尤其、极读重音)学着小老师的样子读一读——齐读
同学们,真是聪明能干,一连闯了两关,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为同学加加油,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师:上一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黄山的特点,还浏览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领略了黄山的怪石,谁能做做小导游,把上一节课学习的两个景点介绍给同学们!
生:请两位同学介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介绍的流利、清楚。这位小导游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真是有模有样——表扬认真听的孩子)
活动5【讲授】3、总结方法,自学伏笔
师:孩子们,我们来一起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两个段落的,这两个段落有什么共同点。
生:名字、形状、地方、动词、……像什么(相机板书)
活动6【活动】4、活动三:合作学习4、5自然段(第三关:我来说)
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4—5自然段,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动动笔、圈圈划划,学一学。
3、汇报学习成果。
师:根据阅读要求,动动笔,参照小方法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师:哪一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汇报——补充——评价——读(小组、个别、男女、做动作读)
师: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是让老师惊讶,小组之间的合作又真是默契十足,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互相合作学习的同学们吧!
师:孩子们,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还有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还有很多?
生: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很多)
活动7【活动】5、活动四:第四关:听我来
师:小练笔(请你选一选,介绍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
利用提示语,先说——再写——组内改(评价对照板书)——选读(发证)
师:你们真是不得了,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完成了第四关——听我来,恭喜同学们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黄山奇石导游员。
活动8【练习】6、观视频、课后巩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秀丽神奇的黄山奇石。(视频)
师:课后,请你视频里的一块巨石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当一当小导游,介绍介绍黄山的美景!
活动9【作业】作业设计
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石
活动10【讲授】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名字:“———”
猴子观海形状:……像……(波浪线、三角形)
地方:山顶的石盘、高高的山峰(圈一圈)
2黄山奇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2黄山奇石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山奇石(板书)
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生:有
师:那我们要出发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啦!
活动3【活动】1、活动一:字词自测(第一关字词比拼)
师:让我们出发吧,进入第一关字词大比拼!(先自我检测一下,能顺利读出来的同学把五角星涂黑)开始吧!
师:指名读——齐读
真是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课后一定及时的复习,才能把生字词记得牢牢得!
活动4【活动】2、活动二:书写自测(第二关:来读、来写)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生字词,赶往黄山奇石考核的下一站(来读、来写)
师反馈:自由读——学生读——齐读
(你的朗读真棒,发现尤其、极读重音)学着小老师的样子读一读——齐读
同学们,真是聪明能干,一连闯了两关,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为同学加加油,自己给自己鼓鼓掌!
师:上一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黄山的特点,还浏览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领略了黄山的怪石,谁能做做小导游,把上一节课学习的两个景点介绍给同学们!
生:请两位同学介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介绍的流利、清楚。这位小导游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真是有模有样——表扬认真听的孩子)
活动5【讲授】3、总结方法,自学伏笔
师:孩子们,我们来一起找一找,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两个段落的,这两个段落有什么共同点。
生:名字、形状、地方、动词、……像什么(相机板书)
活动6【活动】4、活动三:合作学习4、5自然段(第三关:我来说)
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4—5自然段,读通顺,读准确!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动动笔、圈圈划划,学一学。
3、汇报学习成果。
师:根据阅读要求,动动笔,参照小方法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师:哪一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汇报——补充——评价——读(小组、个别、男女、做动作读)
师: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是让老师惊讶,小组之间的合作又真是默契十足,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互相合作学习的同学们吧!
师:孩子们,黄山的奇石只有这么多吗?
生:还有很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出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来还有很多?
生: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很多)
活动7【活动】5、活动四:第四关:听我来
师:小练笔(请你选一选,介绍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点)
利用提示语,先说——再写——组内改(评价对照板书)——选读(发证)
师:你们真是不得了,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顺利完成了第四关——听我来,恭喜同学们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黄山奇石导游员。
活动8【练习】6、观视频、课后巩固: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秀丽神奇的黄山奇石。(视频)
师:课后,请你视频里的一块巨石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当一当小导游,介绍介绍黄山的美景!
活动9【作业】作业设计
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石
活动10【讲授】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名字:“———”
猴子观海形状:……像……(波浪线、三角形)
地方:山顶的石盘、高高的山峰(圈一圈)
tags:黄山,奇石,课稿,一等奖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四
《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3、指导书写“闪、狗”2个生字。
4、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
4、媒体辅助法。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欣赏“奇石”。品读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黄山,你会在那快石头前面拍照?
3、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2)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4、齐读第6自然段。
5、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
三、学习写作方法。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指导写“闪、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2~5自然段。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五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说学情】。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说教学设计流程】。
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丰富积累。
【说教学过程】。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伸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六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说理念】。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使识字、阅读、作文做到了三位一体。
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说学情】。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较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4)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时,同学们还要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信息素养方面。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在网络中模仿、创编的能力。
【说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说教学】。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品味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从词句的比较中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王老师把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与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王老师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王老师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例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石头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师让学生结合看书上的插图,自己在小组内交流脑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随组式巡视和倾听。在王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小组的讨论交流显得扎实有效。这时,王老师又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重点学习2——5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王老师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更多有关黄山奇石的文章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岩石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
学生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脑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师就让学生从她提供的黄山奇石图片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打写创作。就这样,学生把这节课对语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使创造性思维与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还认为,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平常在语文教学中,能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相信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说效果】。
这节课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落实目标扎实,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七
《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3、指导书写“闪、狗”2个生字。
4、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学习你人、比喻的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图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
4、媒体辅助法。
三、说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认读。
2、认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欣赏“奇石”。品读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所描写的黄山奇石的名字。
2、边读边想:如果我们全班都去黄山,你会在那快石头前面拍照?
3、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
(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
(2)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4、齐读第6自然段。
5、回归文题,体会“奇”的意思。
三、学习写作方法。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指导写“闪、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2~5自然段。
五、【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首先指导学生学习“仙桃石”,“猴子观海”引导学生用感情朗读、画、抓重点词、动作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的兴趣很浓,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前松后紧,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还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八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丰富积累。
一、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品读课文,欣赏“奇石”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伸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五、关注写字,提高写字习惯。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六、自主选择性作业: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奇)(趣)。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九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xxxx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二)浏览教材,提出研究问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2、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同时也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
如:黄山奇石奇在哪儿、为什么会称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黄山松与别处松不一样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可引导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利用网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主选好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并有价值的问题。
2、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进行“超媒体”阅读,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1、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间进行一下交流。
2、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学生在汇报“黄山奇石奇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完全可让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先把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种资料进行随机演示解说。这样通过图、文、声对照,让大家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问题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自然解决了。
3、教师借助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学生再次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1、让学生点击“网络教材”中的“创造天地”一栏,激起创造意向。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激励语:通过我们自制的网络教材《黄山奇石》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我们的'家乡新登也有很多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传说、习俗等),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庆,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新登。
2、教师启发:学习《黄山奇石》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学会像这位作者那样去创造美。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请计算机教师将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新登风光”模拟网站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
4、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从而让慢慢学会这类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即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概括、整理。
(3)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景点的自然景观与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六)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1、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准备。
2、教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与必要的帮助,架设出较好的一个平台,使得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可以是跨越时空的。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发展独白语言。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深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教法选择。
1、情境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4、媒体辅助法。
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教学时间 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式复习生字。
(二)紧扣“奇”字,破题激趣,导入新课。
2、找出关键字,破题;
3、提出中心问题,导入新课。
(三)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奇”在何处。
(四)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奇”在何处。
1、朗读全文;
2、从重点景观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大胆描述,自由交流,教师延缓评价;
3、以“金鸡叫天都”为例,感受文中的意象美,进行学法指导:
(1)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2)抽读相关文字,采用多种方式训练朗读,进行读法指导;
(3)引导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意象美;
(4)学法小结。
4、学生再选重点景观,运用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选出景点,自行自读自悟;
(2)质疑释疑,解决字词难点;
(3)汇报交流,训练独白语言;
(4)适时评价,延续学习热情。
(五)图文结合,积累语言,感受“奇特”
自主选择景点,背诵相关文字。
(六)拓展延伸,训练表达,突出“奇特”:
(1)、模仿课文,自由练说;
(2)、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2、自由想象:“狮子抢球”
3、仿写片段,写出“奇特’。
1、天狗望月。
2、仙女弹琴。
3、狮子抢球。
(七)课后延伸,激发兴趣,深化感情。
板书设计。
各种黄山奇石通通围绕着一个“奇”字,大大的“?”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
本节课是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教科书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丰富积累。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奇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课前教师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整理成图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样子,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站伸指)。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啼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伸啼叫。
(奇)(趣)。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这节《黄山奇石》课例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是:【说教材】【说理念】【说学情】【说目标】【说策略】【说教学】【说效果】(幻灯片2)。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说理念】。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使识字,阅读,作文做到了三位一体.
【说学情】。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4)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时,同学们还要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信息素养方面。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在网络中模仿,创编的能力.
【说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说教学】。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品味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从词句的比较中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王老师把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与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王老师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王老师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重点学习2——5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王老师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更多有关黄山奇石的文章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岩石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
学生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脑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师就让学生从她提供的黄山奇石图片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打写创作.就这样,学生把这节课对语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使创造性思维与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还认为,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平常在语文教学中,能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相信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说效果】。
这节课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落实目标扎实,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处处能体现王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这节《黄山奇石》课例,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王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三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这节《黄山奇石》课例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是:【说教材】【说理念】【说学情】【说目标】【说策略】【说教学】【说效果】(幻灯片2)。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说理念】。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使识字、阅读、作文做到了三位一体。
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说学情】。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较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说目标】。
l知识与技能方面。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4)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l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时,同学们还要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l信息素养方面。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在网络中模仿、创编的能力。
【说策略】。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说教学】。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品味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从词句的比较中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王老师把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与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王老师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王老师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例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石头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师让学生结合看书上的插图,自己在小组内交流脑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随组式巡视和倾听。在王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小组的讨论交流显得扎实有效。这时,王老师又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重点学习2——5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王老师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更多有关黄山奇石的文章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岩石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
学生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脑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师就让学生从她提供的黄山奇石图片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打写创作。就这样,学生把这节课对语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使创造性思维与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还认为,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平常在语文教学中,能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相信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说效果】。
这节课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落实目标扎实,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四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qut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二)浏览教材,提出研究问题。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2、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学生所提问题,同时也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
如:黄山奇石奇在哪儿、为什么会称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黄山松与别处松不一样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可引导他们在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利用网源,合作深入探究。
1、学生自主选好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并有价值的问题。
2、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进行“超媒体”阅读,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品味课文,交流点拨提高。
1、学生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之后,让他们互相间进行一下交流。
2、自由汇报,充分展示探究成果。
如学生在汇报“黄山奇石奇在哪儿?”这个问题时,完全可让学生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先把有关的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再借助大屏展示的各种资料进行随机演示解说。这样通过图、文、声对照,让大家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情感也得到充分渲染,问题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自然解决了。
3、教师借助网络教材进行激情渲染,学生再次品味朗读,尽情表达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感悟和情感。
(五)整理素材,自主创造积淀。
1、让学生点击“网络教材”中的“创造天地”一栏,激起创造意向。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这样的激励语:通过我们自制的网络教材《黄山奇石》的学习,你是否已被这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秀美的文字打动了呢?你是否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了呢?我们的家乡新登也有很多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与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先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历史、典故、传说、习俗等),也可以结合身边的特色事件,如我校的百年校庆,再把它写下来。并在网络上发表,让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我们的家乡----新登。
2、教师启发:学习《黄山奇石》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我们不仅要感受美,还要学会像这位作者那样去创造美。请你根据“创造天地”的提示,去研究,去完成。
3、请计算机教师将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新登风光”模拟网站和网络教材链接起来。
4、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从而让慢慢学会这类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1)确定自己研究的主题,即研究家乡的哪一个景点,根据主题去广泛地阅读有关资料。
(2)搜集自己需要的有关资料,并做必要的记录,可以摘录原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概括、整理。
(3)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把描写家乡景点的自然景观与搜集整理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六)架设平台,鼓励充分展示。
1、学生自行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成果的方式,加以准备。
2、教师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机会与必要的帮助,架设出较好的一个平台,使得这种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而可以是跨越时空的。
如:用e-ail将自己的作品发送给朋友,将作品在网络上发表,制成电脑小报在校内外发行,也可刻成光盘提交给老师、父母欣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五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检查字词,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奇石。”这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在这个环节,通过检查生字和说话练习,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词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块:品位词语,感悟奇石美。
这里让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
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通过“好像、飞、落”等词语,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里抓住“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词语欣赏“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句话里学习作者使用“望、站、伸、指”这些动作把静态的奇石写成动态的手法。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的教学,从雄鸡的颜色“金光闪闪”,和雄鸡的动作“伸着、对着、啼叫”入手,通过观察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黄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简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板块:延伸课堂,加深奇石美。
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简写的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这一板块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奇石。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第五版块: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学写本课的9个生字。
2、找一找黄山奇石的图片,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介绍的文字,喜欢画画的也可以画上一幅黄山奇石图来展示。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这节《黄山奇石》课例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是:【说教材】【说理念】【说学情】【说目标】【说策略】【说教学】【说效果】(幻灯片2)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网络环境下的跨越式发展试验,使识字、阅读、作文做到了三位一体。
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较熟练掌握网上阅读、网上打写、网上浏览等信息技能;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l 知识与技能方面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4)熟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l 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时,同学们还要进一步体会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l 信息素养方面
通过阅读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在网络中模仿、创编的能力。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王老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品味词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或现实中尚不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从词句的比较中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想象的方法,王老师把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与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在山顶的石盘上。”两句话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王老师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 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寓予了神气的色彩,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就这样,王老师从品味词句入手,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理想像的含义。
二、引导观察、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例如: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石头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王老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学习方法,以自学与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蹲”“望”等一批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
王老师让学生结合看书上的插图,自己在小组内交流脑海里想象到的景象。她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随组式巡视和倾听。在王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小组的讨论交流显得扎实有效。这时,王老师又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把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三、想象训练,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在重点学习2——5自然段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维中语言表达的顺序,即先介绍景物的名称,然后叙述景物的形状特点,最后介绍景物所处的地理位置等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王老师让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先了解更多有关黄山奇石的文章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等岩石进行再造想象,续编新内容。
学生在大量阅读了相关的黄山奇石的其他文章后,脑子里的文字素材大大增加,王老师就让学生从她提供的黄山奇石图片中,找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打写创作。就这样,学生把这节课对语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使创造性思维与信息化技术有效地整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体现了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学习,使学生在阅读和创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王老师还认为,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平常在语文教学中,能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相信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广阔性会得到有效的发展,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这节课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落实目标扎实,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七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
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
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八
本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四册第26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秀丽神奇,点明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四处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第6自然段改口介绍了几处有特点的奇石。结尾依据不仅交待了黄山的奇石数量多,而且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想象。
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奇”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赞美。
据调查,我班学生没有一人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因此,在课前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所以,本课时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知识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写“陡峭”两个字。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情感目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喜爱黄山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难点: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
品味课题理解“奇”字
默读感知找出“奇石”
精读品读欣赏“奇石”
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自主性作业丰富积累
以问题导入,提问: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石的特点?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对“奇”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让学生体会出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有趣极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绍,描写的正是“奇石”。学生头脑中想象着黄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学中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奇石的名字,说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并想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比较句子,体会“奇”
如:仙桃石
句子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句子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发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飞”和“落”两个字。于是抓住这两个词,让学生想象,体会到仙桃石不会飞,这块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顶上是静止的,用了“飞”和“落”两个词语描述它,变静为动,把这块桃石写活了,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点词语,领悟“奇”
如:猴子观海
教学中抓住抱、蹲、望三个字,让学生体会这三个字把猴子写活,使得这块石头不但像猴子,而且它还有猴子的动作、神态,多像一只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滚的云海”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录像,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词的含义。没有去过黄山的人,很难想像云海的样子,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看到云海翻滚的景象,深刻的体会云海的浩瀚与壮美。这时再让学生读,学生对“猴子观海”这一奇特景观理解的更为深刻。
3、展开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想象这位仙人的样子,想像他会说些什么。
又如:金鸡叫天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金”时,想想金光闪闪的雄鸡什么样。理解“叫”时,提问:难道这只鸡还会叫吗?结合句子想像它伸着脖子,好象在那里对着天都峰鸣叫。这时,巧妙地导入了一段空谷回荡的金鸡鸡叫声,金鸡鸣叫其实是作者的联想,课件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4、师生同读,加深“奇”
引读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赏黄山奇石怎么奇。就说仙桃石吧:学生接;还有有趣的猴子观海呢:学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鸡叫天都怎么样!
5、发散思维,创造“奇”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说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样子,为没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这里学生的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尽情想象和创造的乐园。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节课我安排学习“陡峭”两个字,它们是一个词语,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有利于书写指导上的迁移与模仿,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少说一些,多练一些。
课前学生收集了黄山风景图片,课下小朋友互相介绍。安排此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的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初步学习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积累。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十九
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注重识字教学,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单元分析
本组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安排了一个识字与4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一。分别是《识字1》《1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硕果累累。读着本组教材,我们感到了“爽”,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金秋时节,神清气爽;我们感受到了 “美”,大雁南飞,山河壮美,春华秋实,劳动创造美。通过读本组教材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通过朗读导语,走进秋天,了解秋天。教材内容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本课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黄山奇石的记叙性短文。课文重点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本课图文并茂,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不由我们惊叹黄山的神奇,惊叹大自然的创造。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别适合朗读,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多在读中感悟、体验、领会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老师要指导他们在趣味阅读中落实识字教学。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
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课前我就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关于黄山的资料。在讲到“翻滚的云海”时,学生就可运用课前收集的有关“黄山四绝”的知识帮助理解。又如在教学本课第1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要求学生交流一下“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对文字信息的关注。
整体建构,和谐教学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习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秋天,本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知识树)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 植物妈妈有办法
秋天的图画 古诗两首
识字1 语文园地一
美丽
的
秋天
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黄山奇石。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领略一下黄山的怪石。揭题:2 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由单元知识树本课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节课做好准备。)
2、明确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后,向学生出示了清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后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
4、认识生字,把课文中的生字拼读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结合段落整体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秀丽神奇。,激起学生进一步研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黄山奇石”的热情。学生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检查识字情况: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认一认。同桌将生字卡片上的生词互相读一读,检验字音的掌握情况。
(3) 辨一辨。“风景区”与“巨石”——找出“区”“石”字型的异同点;给“区”“石”组出其他的词语;朗读词组:风景区、地区、区分、山区,巨石、巨大、巨人、巨轮。“脖子”与“胳膊”——出示人物图像,指出脖子、胳膊以及脸、腿、脚各部位;观察字形,说出自己的发现;小结与身体有关的许多字都带月字旁。
(4)玩一玩,做变字小魔术。
“著”——课件演示“者”来到草字头的下面;说一说“著”是怎么变出来的;小结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变字。“尤”——课件演示“优”字的单人旁离开了它;小结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变字。
做个魔术师,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变出字卡中的生字。
2.分段朗读课文。带着“我能将藏在文章中的生字认出来”的感受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设计意图:运用自学、辨析、游戏等多种识字形式引导学生初步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识字的规律,并通过接下来的阅读过程掌握字音、理解字义、初识字形。)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并朗读句子:“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找出中心句所在的段落,朗读第一自然段。
(3)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4)把“尤其”换成“特别”再来读读句子。
(5)读了这句话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聚焦中心句,结合段落整体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秀丽神奇。扣住“尤其”,结合换词、画面、朗读等方式感知奇石的有趣。设问引路,激起学生进一步研读的积极性,辅以教师语言的渲染,激发学生探究“黄山奇石”的热情。)
2、学习二到五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
(2)、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石头的,体会黄山石的奇。
(4)、指名介绍自己喜爱的“奇石”。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读中感悟,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在小组内介绍自己或伙伴的图片、绘画,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感受了黄山奇石的神奇,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希望同学们以后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相信你会对大自然有更深的理解。
2.单元回归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黄山奇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学习本单元的后两篇课文,他们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把本节课的知识及时的回归到它的上位单元系统中,让学生不断的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秀丽神奇 仙人指路 神奇
怪石有趣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二十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二十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说课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学生,第三部分说教学目标,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是说教学效果。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具有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这堂课的教学,应抓住“奇”字,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体会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读课题后,我问学生:“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我用课件出示“奇”的几个义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懂得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最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其他的奇石的样子,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黄山的“奇”。
通过看图,了解文章大意到突破重难点,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课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形象性、直观性,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遗憾的是课堂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其实有些地方让学生读可能比讲更好些。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二十二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14个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在这个环节,通过检查生字和说话练习,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词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景色之美。
这里让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
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通过“好像、飞、落”等词语,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里抓住“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词语欣赏“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句话里学习作者使用“望、站、伸、指”这些动作把静态的奇石写成动态的手法。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的教学,从雄鸡的颜色“金光闪闪”,和雄鸡的动作“伸着、对着、啼叫”入手,通过观察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黄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简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简写的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这一板块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奇石。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1、学写本课的8个生字。重点指导“区、巨、它、安”四个字,认识“三框儿”这个新部首。
2、找一找黄山奇石的图片,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介绍的文字,喜欢画画的也可以画上一幅黄山奇石图来展示。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黄山奇石说课稿篇二十三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中的“奇”字,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我们想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发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听了蒋美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四方面:
揭示课题后,老师就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了解了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老师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重点,使整唐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此时,老师在板书时“用心良苦”,取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书写,使学生发现问题:文章的祥略写法,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蒋老师却巧妙地将文章的写作手法渗入其中,令人佩服、称道。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老师在讲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时,让学生选择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奇妙。比如感受那“仙桃石”之奇妙: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可以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在教授完课文中介绍的奇石之后,蒋老师在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初步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