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专业17篇)
8.总结是对自己所面临问题和挑战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感,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成绩和进步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排列。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路,更好地提升自我。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一
按照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失地农民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地农民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委员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深入走访、建立台帐、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夯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做到了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择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完善措施、组织帮扶、促进社区居民实现就业。
针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提供用工信息,鼓励社区能人带动再就业。发布用工信息78条,为居民自主择业提供信息服务。分流安置了部分失业人员,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社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40余万元将社区原来的旧危房改造成105间,3603平方米的再就业校园服务区,解决了74户210余名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三是认真进行空岗调查,积极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共建,学院将后勤岗位和非招投标工程交给社区,安置失地居民123人;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协调公益性岗位70个。五是帮助160余名居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通过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广泛宣传、提供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居民楼院为他们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34场,受教育人数达150多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街道社区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居民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五、下一步打算。
(一)大力开展空岗调查,积极推荐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加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更多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助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自主创业。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助企业、稳岗位、促就业的主题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合理使用促再就业资金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使我市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
一、目标完成情况。
2.共为744名创业人员和3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75万元;。
3.为50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372万元;。
5、对全市329名创业人员减免各项税费216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才可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二)开发岗位,集中帮扶,积极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一是通过集中援助与常规化援助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等形式,建立形成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效援助机制。今年共安置公益性岗位342个,我们利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按照“认定一户安置一户”的要求,累计共安置“零就业家庭”29户29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7人、自主创业3人、灵活就业9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援助活动,通过提供入户摸底调查、就业服务援助、就业岗位援助、创业培训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提就业岗位1000余个,帮助实现就业人员773人,援助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5人。
(三)落实再就业资金及扶持政策,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就业资金,促进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注入400万元,为就业工作及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二是与相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税免费、小额贷款等重要政策措施努力落实好,用足用好就业扶持政策,使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政策上的帮助。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确保广大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是加快了优惠证发放速度,对待符合办理条件的人员,做到应发尽发;二是加强了同工商、税务、等部门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的落实;三是通过《就业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后期跟踪服务,进一步掌握了持证人员失业原因和再就业去向,为做好就业再就业统计和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共发放《就业失业优惠证》733本,其中失业462本、就业271本。
(五)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增强就业再就业能力。
为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们贴近实际开展“订单式”培训的培训工作机制,根据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单一的特点,我们紧贴市场需求状况,讲求培训实用性和有效性,重点在一些用工需求大、培训见效快、适合下岗职工求职和自谋职业项目上开展培训,如计算机维护、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通过采取集中授课、集中辅导、单独授课、分散学习等不同方式,20,共举办技能培训5期、创业培训4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74人。由以前培训简单劳动者向现在培训创业者的转变,培训效果明显增强,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培训后实现就业1362人。
(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并把安置“4050”人员作为安置就业的重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开发就业岗位。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适合“4050”人员就业的后勤服务、保洁保绿、家政等服务业;二是为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方式的变化,鼓励“4050”及就业困难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三是积极落实就业政策,鼓励扶持他们自谋职业。确保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
(七)积极开展社区基层就业工程,加强社区就业平台建设,促进和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一是抓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提供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二是做好社区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制,促进社区就业的安置;三是抓好社区就业典型的宣传,营造社区就业的良好氛围,以此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八)扩大规模,完善措施,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一是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我们把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实行每周汇报制度。二是各司其职,多方配合。小额贷款贷款工作涉及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我市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沟通与协调,实现整体联动。三是与承贷银行积极配合,认真细致的开展审核工作。深入到申请贷款人员的门店或家中,详细了解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四是简化程序,缩短时间。针对小额贷款办理程序较多、反担保门槛较高的状况,在政策范围内减少了借款人相关证明,放宽反担保对象条件,将办结时间缩短为五个工作日。五是开展活动,广泛宣传。我市于10月15日起11月15日在全市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在市电视台播出公告,告知全市人民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已全面铺开;同时,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宣传发动,对有创业能力、需求的企业和符合贷款要求的人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讲解贷款流程、操作规则。
回收工作:为了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运作,达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的目的,我们通过定期回访、业务分析、提前催告等贷后跟踪服务,加大对到期资金的回收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实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截止目前到期286笔1619万元,还款率达到100%。
(九)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开展了“创业服务进社区”活动,邀请郑州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有关专家深入我市基层为创业人员进行了现场课程辅导,并提供了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服务咨询、创业项目咨询等相关服务,吸引了600余名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前来参加,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以“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将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紧密结合,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对120名合格结业的学员,颁发了siyb证书,有效发挥小额贷款促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举办“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暨创业明星评选活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包括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者、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创业群体踊跃参加,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感动的创业事迹。例如:下岗职工吴全中,93年从百货公司下岗后,如何就业一直困扰着他。性格变得焦虑、矛盾、烦躁,这使他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部分资金,做起小家电生意,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和我市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他的生意越做越好,经营面积几十平方的小房子变成现在几百平方的家电龙头,去年经过参加创业培训,进一步理清思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通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现在已发展到在三个乡镇都有直营店。一人富不算富,他积极吸纳身边的下岗职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先后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十)园区建设,搭建平台抓创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二
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和招就办的指导下,经过全学院师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做出了较为出色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4.7%。
20xx年我校毕业生共101名,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还有一部分在省内就业,全学院一次常规就业率达61.2%,总就业率达94.7%,其中考取研究生5人。
-我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里专门组织了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既善于做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又熟悉毕业生学业状况的人员成立领导小组,并由学院党委书记吴友平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负责处理毕业生就业的日常事务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一、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其二、我们注重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眼高手低、心高气盛等现象,我们在毕业生中开展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其三、我们还十分注重毕业生的心理咨询,经常与他们谈思想、谈就业、谈发展,以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引导毕业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面向市场,走向社会,因此要不断密切用人单位与学校间的供需关学院,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实现“毕业生”与“职”的最佳匹配。首先我学院充分运用和发挥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其次,我学院多次主动与深圳、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的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联学院,并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并与中山海一舟公司、深圳金蝶公司签订了协议,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广泛发动我学院教职工在当地电脑公司、通讯公司、机电公司等多家单位为毕业生谋取就业岗位。
总之,今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了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三满意”,学生走向社会及时、愉快,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三
社区20xx年度就业与一年来,本社区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全年共解决户籍居民就业14人,超额完成街道下达的4人的目标任务,居民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区20xx年度就业与。主要做法和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2、对有培训愿望的失业人员,积极配合街道劳动服务中心做好培训登记,落实培训计划;
3、重新修订奖教奖学制度,由居委会给予资助学费,鼓励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提升知识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年,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
再就业工作是民心工程,是稳定工程,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工程,一年来,在街道办事处和区劳动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区就业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们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爱心,把再就业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工作,我社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人,其中“4050”人员35名,劳务输出37人,其中:省内2人,省外27人,国外8人,为9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33万元,其中帮助一名下岗失业人员还清了去年的贷款,并成功的又贷了8万元。为50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补贴,为16名失业人员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为4人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1、建立好基础台帐,年初在新伟街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领导下,摸清了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并完善了再就业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做好日常工作,每月的报表实行实名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能够做到及时登记、及时整理、及时上报。
2、掌握求职用工信息,3月7日和5月18日在区就业局的'组织下,召开了全区的两次招聘大集,共发布用工岗位40多个,用工信息100余条,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0多人。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用工单位,掌握用工信息,使我社区的失业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就业。
3、抓好政策的落实,送服务、送政策上门。
加强教育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为下岗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为手持《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补贴,使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像这种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进行落实,严格按政策审核,为50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灵活就业补贴,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灵活择业、竞争就业。
4、为9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33万元,使他们实现了创业,其中帮下岗失业人员杨彦萍参加了创业培训办理了20xx年的贷款的偿还,并成功的'又贷了8万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5、抓好典型扶持,增强下岗人员再就业信心。
帮助特困下岗失业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实施“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计划”,培养更多的兴业领头人,支持鼓励有创业愿望和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特困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援助,我社区对有志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帮扶,结成帮扶对象10对,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切实解决其生活难、培训难、就业难的问题。
通过努力,使所有下岗和待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四
(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61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6%,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77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5%,登记失业率为3.17%。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各项任务。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我县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工作意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政府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全县人民服务。
2、认真做好平台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根据省市要求和考核目标,我县16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所,城区15个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站。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15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分别配备了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为各劳动保障所又增配了一名工作人员以充实力量,这些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财政出资为各社区劳动保障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真正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工作"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站不断完善工作职能,切实做到下岗职工有人管、有人问。
3、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加大就业扶持和援助力度。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使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企业实际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人数,县财政给于一定的社保补贴。同时对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今年以来,共给予"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会保险费16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100万元。我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40万元,全部纳入专户。
4、继续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区岗位开发,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对象重点是"4050"人员、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
(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的功能。
今年以来,我们共为2638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403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按照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障工作程序,对今年新进入失业保险程序的失业人员计1030人全部给予免费就业与再就业指导培训,使这部分弱势群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习求职技能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提高了就业与维权意识。
2、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
在国有、县属集体企业已基本倒闭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配合地税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征缴范围;保持重点、克服难点抓好征缴工作;通过发送通知、上门催收提高工作力度;召开调度会,对重点欠缴企业进行调度。截至目前为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人,已征收失业保险费428万元,预计全年可征收失业保险费500万元,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任务,征收额为历年之最。
3、积极宣传失业保险方针、政策。
为了提高失业保险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我们以两个条例为依据印制了失业保险宣传材料。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相关科室及地税部门征管员广泛发送。同时通过举办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有关政策,让参保单位及职工增强了缴费意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加强失业保险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失业保险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的使用,财务账簿的设置,报表的填制比较规范,做到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期间的会计资料。今年以来,该项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xx年末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35.3万人,净增2.6万人,其中培训后农村劳动力转移15163人,完成任务的108%;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21675人,完成任务的108%。收入达20.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比去年人均增加105元。
1、实施镇镇通工程,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
我们在去年实施镇镇通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加强南北交流,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南北劳动力交流会议精神,我们紧紧抓住与江阴对口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区域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互利双赢。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反乡创业。
近年来,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把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商投资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为他们创业兴业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现在全县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和经济能人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外引内联,创办塑料制品、木材加工、铸造、餐饮服务、纺织等涉及几十类企业600多家,其中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既活跃了当地经济,又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也加快了我县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4、搞好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按市劳动保障局要求,在今年全市六个县(市)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中,我们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积极争取资金,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实现了镇劳动保障所"市场化""窗口化",于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其中三星级标准达标率在50%以上。
5、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全县26个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我们从职业介绍资质,职业介绍行为等方面入手,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到了我县职业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经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全年共向县外输出6979人,有5548人实现了就地转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我们通过在省确立的二十一家培训机构中好中选优,确立了14家"扶贫"定点培训机构和7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统一教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2、大力推行培训卡制度。
我们在总结去年做法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培训卡"制度,通过以卡换券的形式,确保"培训券"的安全,使农民直接受益。
3、培训补助向品牌培训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倾斜。
我们大力发展和扶持车工、焊工、缝纫工等专业,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一般农户学习数控车工补助600元、普通车工补助500元、焊工补助400元。贫困劳动力学习数控车工补助1200元、普通车工补助800元、焊工补助500元。
4、加大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的宣传力度。
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外,还印制了1万条份宣传材料,张贴到村组,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队员逐户宣传的统计;各培训机构统一制作宣传培训券制度,补贴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公示牌,目前已为3760名农村劳动力发放培训券12509张,兑付培训券补助资金86.57万元。
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创业培训9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5%。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给他们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也还存在着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甚至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2、失业保险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改制,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同时我县失业保险基金节余少,承受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实际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县失业保险费发放仍采用十余年的标准,远远低于规定水平,极大地损害了失业人员的利益。
3、县内企业用工荒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内许多企业纷纷投产,用工需求量很大。但从今年以来为南通新福达电子厂(厂址在王集镇)等企业招工情况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一些新企业不断落户睢宁,用工荒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大。
xx年,我们将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在做好自身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兴办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多渠道、多从次地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努力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在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缴手段,包括限期征缴、冻结缴费单位银行帐户等措施,确保重点缴费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对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直接负责人实行罚款措施。
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对有一定规模、人员相对稳定的企业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按照省市文件,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纳入失业保障。同时继续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失业金发放标准提高到相对合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利用2-3年时间使创建率达90%以上,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普查登记,全面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失地农民通过社会援助和自谋职业实现安居乐业。
(四)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将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善于探索适合睢宁实际劳动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筑辉煌。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五
时光荏苒,现在我们就业创业服务部已经完成了1个多月的工作量。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可否认我们犯了些许错误,甚至为此走了很多的弯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部门集思而广益做了如下总结以备在以后工作中有新的进展。
在本部门的工作日程中历来都把对应届毕业生信息采集作为重中之重,因为我们所面向的服务对象便是他们。只有对他们的即时情况有了足够的掌握我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而这也是这项工作的难点所在。毕业生随时都有就业意向甚至就业单位的变更,签订协议的时间也不确定,就业类型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追随调查的服务,并且登记信息一般都是一改再改,最后还要进行整合。个中的工作量不亲自参加恐怕难以体会。针对这种情况,就业创业服务部部长王子健及副部长郭梦茹带领全体干事成员进行了例会讨论,最后决定先建立一个信息excel模板,然后在模板上添加毕业生所有的登记项目。在对信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刚开始用纸临时登记,直到最后完成统计确定下来以后再填入电子表格中。这样不但不会遗漏某一项信息,而且确定以后有可信性。这避免了以前信息繁杂统计困难,表格很多却可信度不高的尴尬局面。是在应届毕业生信息采集方面的一次突破,并且已经开始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也为下届更好的展开工作做了先期准备。
作为公司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如何在二者之间建立信息交互是我们部门工作的重点。如何获取各公司的资讯信息及招聘岗位,选择与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招聘会是我们的一大工作模块。在获取公司的相关信息后我们在宋老师的指导下用飞信及qq群及时的通知各毕业班参加招聘会,利用这些现代通讯技术传输信息使我们的工作更为便捷和即时。有了良好的循环体系,建立以宋老师为“中轴”,以就业部为“曲杆”,学生为“受力者”的工作模式。在宋老师的指导下,我部现已建立了庞大的公司信息整合存档及招聘会流程细则,与一些有实力能为在校学生提供很好就业岗位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但可以避免刚毕业大学生盲目就业容易找错方向,还可以利用学校与公司的信息交互来定向培养学生使本系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总之,在做好学生信息整合之后,必须有足够的岗位来匹配才能对号入座,这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部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我们坚信在系里各老师努力下,我们学生的素质会有质的提升得到更多单位及公司的认可,我们部门也会积极地做好这一块的协调工作。
就业协议的签署本质上是下属学生情况统计这一块,但由于它是公司与学生简历雇佣关系的凭证又有着极强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为此在宋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将其分成一个独立的小模块,独立成册管理。现已建立《管理工程系就业协议上缴登记册》对其进行独立统计并归档,其中加注了协议上缴的份数、时间、且要求本人签字等一系列手段来保证它的即成事实性。
就业协议书需要人力资源中心(人事局)的盖章认可,就业协议签署后,由于毕业生忙于工作,我们就业部门就主动代劳。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手段,目的是让我们系的就业工作在全系老师的支持和宋老师的带领下做好做扎实,让就业创业部的工作能够被学生所欢迎被老师所认可被公司所接受。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六
按照市、县、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实施意见,以社区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用工信息,帮助失地农民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地农民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现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委员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做到了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择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针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提供用工信息,鼓励社区能人带动再就业。发布用工信息78条,为居民自主择业提供信息服务。分流安置了部分失业人员,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社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40余万元将社区原来的旧危房改造成105间,3603平方米的再就业校园服务区,解决了74户210余名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三是认真进行空岗调查,积极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共建,学院将后勤岗位和非招投标工程交给社区,安置失地居民123人;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协调公益性岗位70个。五是帮助160余名居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通过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使居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居民楼院为他们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培训34场,受教育人数达150多人。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参加了街道社区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社区居民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帮扶,树立了一批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积极创业的居民再就业先进典型。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大力开展空岗调查,积极推荐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
(二)加大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帮助更多居民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助失业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帮助落实经营场所,协助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和申请享受减免税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自主创业。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七
20xx年,xx社区劳动保障办公室在县、镇正确领导下,在居委会全体同志的帮助和支持下,借助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切实抓好组织落实,积极宣传,努力开发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充分落实了就业安置工作。我社区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紧密依靠辖区单位及人民群众,充分落实了各种文件精神,更进一步的做好了辖区内失地农民、城镇失业、企业下岗人员的就业登记与再就业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社区充分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社区充分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社区及时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劳动保障检查网络化动态管理工作小组。紧接着,完善了各项制度及办事流程并规范上墙,做到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做到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劳动保障的就业和失业工作,在统筹城乡劳动保障思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为辖区的就业失业中专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管理系统,也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摸清辖区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是再就业工作开展的基础。我们利用社区干部包组、组长包楼(户)、楼(户)包人的分片责任到任的工作办法,了解下岗失业人员择业要求,掌握就业动态,并对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台帐,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就业状况,做到六清,即: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社保关系清,技能水平清、培训与愿望清、就业去向清。对再就业人员情况做好记录,实行定期和不定期随访和回访并做好了回访记录。
建立了三必访制度,即登记后未就业必访、有困难必访、信息不清楚必访。当下岗失业人员有困难时,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各种应急帮助,并带着岗位登门造访。
1、加强培训、改变就业观念。
发放培训券,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劳动者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宣传,促进观念转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再就业信心。利用墙报、宣传栏、横幅、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灵活就业等用工形式,转变失地农民以及下岗职工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再就业的信心。
2、积极开展政策宣传。
一是大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为解决单亲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向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困难人员宣讲政策、发放宣传资料,使他们了解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好处。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不仅使用人单位得到了税收的减免以及政府给予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单亲家庭困难补助等各类补贴,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和开支。同时又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3、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
全力解决社区就业的难点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4050人员的人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要把解决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办好绿色通道,落实好工作目标。一是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残疾人员、夫妻双方失业、一户两代人失业、单亲扶养子女失业人员这四类就业困难家庭身上。二是在就业岗位开发的方式上有所改进。
按就业局要求,对劳动保障网络进行了更新;按镇劳动保障的要求,完善工作台账,并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检查。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截止到20xx年11月30日,清康社区今年保障情况如下:
1、城南居民医保人数达1210人。
2、接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390人。
3、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170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63人。
4、解决失业人员5人,其中4050人员2人。
20xx年近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弥补不足的地方,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好就业登记和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就业困难对象就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八
20**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助企业、稳岗位、促就业的.主题,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充分合理使用促再就业资金,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使我市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
一、目标完成情况。
2.共为744名创业人员和3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75万元;
3.为50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372万元;
5、对全市329名创业人员减免各项税费216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来抓,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才可得到保障,才能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为此,我们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列入为民承办的“十件实事”之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
(二)开发岗位,集中帮扶,积极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一是通过集中援助与常规化援助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技能等形式,建立形成对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长效援助机制。今年共安置公益性岗位342个,我们利用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按照“认定一户安置一户”的要求,累计共安置“零就业家庭”29户29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17人、自主创业3人、灵活就业9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在全市范围内认真开展援助活动,通过提供入户摸底调查、就业服务援助、就业岗位援助、创业培训援助等多种形式,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提就业岗位1000余个,帮助实现就业人员773人,援助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5人。
(三)落实再就业资金及扶持政策,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就业资金,促进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在市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为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注入400万元,为就业工作及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二是与相关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税免费、小额贷款等重要政策措施努力落实好,用足用好就业扶持政策,使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政策上的帮助。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失业优惠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确保广大下岗职工的切身利益。一是加快了优惠证发放速度,对待符合办理条件的人员,做到应发尽发;二是加强了同工商、税务、等部门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的落实;三是通过《就业失业优惠证》的发放和后期跟踪服务,进一步掌握了持证人员失业原因和再就业去向,为做好就业再就业统计和决策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共发放《就业失业优惠证》733本,其中失业462本、就业271本。
(五)加强培训,提高技能,增强就业再就业能力。
为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们贴近实际开展“订单式”培训的培训工作机制,根据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工作技能单一的特点,我们紧贴市场需求状况,讲求培训实用性和有效性,重点在一些用工需求大、培训见效快、适合下岗职工求职和自谋职业项目上开展培训,如计算机维护、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通过采取集中授课、集中辅导、单独授课、分散学习等不同方式,20**年,共举办技能培训5期、创业培训4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74人。由以前培训简单劳动者向现在培训创业者的转变,培训效果明显增强,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培训后实现就业1362人。
(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并把安置“4050”人员作为安置就业的重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主要面向三个方面开发就业岗位。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积极开发适合“4050”人员就业的后勤服务、保洁保绿、家政等服务业;二是为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方式的变化,鼓励“4050”及就业困难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三是积极落实就业政策,鼓励扶持他们自谋职业。确保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以下。
(七)积极开展社区基层就业工程,加强社区就业平台建设,促进和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一是抓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为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提供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二是做好社区就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制,促进社区就业的安置;三是抓好社区就业典型的宣传,营造社区就业的良好氛围,以此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八)扩大规模,完善措施,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一是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我们把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实行每周汇报制度。二是各司其职,多方配合。小额贷款贷款工作涉及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我市明确部门职责,加强沟通与协调,实现整体联动。三是与承贷银行积极配合,认真细致的开展审核工作。深入到申请贷款人员的门店或家中,详细了解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四是简化程序,缩短时间。针对小额贷款办理程序较多、反担保门槛较高的状况,在政策范围内减少了借款人相关证明,放宽反担保对象条件,将办结时间缩短为五个工作日。五是开展活动,广泛宣传。我市于10月15日起11月15日在全市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在市电视台播出公告,告知全市人民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已全面铺开;同时,市人社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宣传发动,对有创业能力、需求的企业和符合贷款要求的人员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讲解贷款流程、操作规则。
回收工作:为了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安全运作,达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的目的,我们通过定期回访、业务分析、提前催告等贷后跟踪服务,加大对到期资金的回收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实现小额担保贷款良性运作,截止目前到期286笔1619万元,还款率达到100%。
(九)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开展了“创业服务进社区”活动,邀请郑州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有关专家深入我市基层为创业人员进行了现场课程辅导,并提供了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服务咨询、创业项目咨询等相关服务,吸引了600余名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前来参加,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以“抓好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就业”的工作思路,将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紧密结合,通过聘请专家授课,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对120名合格结业的学员,颁发了siyb证书,有效发挥小额贷款促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举办“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暨创业明星评选活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包括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者、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创业群体踊跃参加,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感动的创业事迹。例如:下岗职工吴全中,93年从百货公司下岗后,如何就业一直困扰着他。性格变得焦虑、矛盾、烦躁,这使他的生活再一次陷入困境。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部分资金,做起小家电生意,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和我市全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他的生意越做越好,经营面积几十平方的小房子变成现在几百平方的家电龙头,去年经过参加创业培训,进一步理清思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通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扩大经营规模,现在已发展到在三个乡镇都有直营店。一人富不算富,他积极吸纳身边的下岗职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先后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十)园区建设,搭建平台抓创业。
一是我市突出重点区域,建设品牌园区,按照整体联动、突出优势、整合资源的思路,全面落实全民创业工作。围绕六个园区,新修道路128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共落户企业800多家,实现主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80%左右。例如:薛店镇中小企业孵化园,规划占地面积300亩,该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竣工,政府总投资4000万元,13栋4.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与之相配套的水电路,消防,绿化,灯光等基础设施,设施全部到位,已有9家企业已成功入驻。共安置865人就业,入驻企业投资近1.67亿元。二是打破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办园区的观念,积极探索“以企建园”模式,通过组建建设投资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多渠道融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雏鹰农牧示范园区占地5110余亩,拥有26个养猪示范区和11个肉猪示范区及13个种禽示范区,累计带动农户7000多户,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万余人,为失业人员及农民创造效益达8000万元。先后被《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等报纸媒体宣传报道。三是从起,我市加大乡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基金、3000万元的工业经济专项调节基金、1000万元的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和500万元的招商引资专项基金。
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构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是由于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新的就业压力,造成城乡就业压力并存。二是“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突出,已成为今后就业工作中的难点。
2、市场开发运作不够,就业培训工作比较滞后。失业人员面对着重新就业的突出问题是失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就业的需要。由于受培训条件所限,无法满足各类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培训需求,直接影响着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及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需求。
1、继续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实现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根据市里对就业工作的总体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就业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2、继续加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重点是适合大龄困难群体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各用人单位更多地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扩大安置渠道。
3、创新小额贷款机制,强化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扩大贷款对象、扩大贷款规模,积极推动创建信用区建设工作。以小额贷款为创业资金支撑,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
4、加大社区就业的工作力度,完善就业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努力实现街道社区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社区就业工程的深入开展,力争所有社区全部达标星级社区。
5、进一步落实“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对象的扶持政策,建立“零就业家庭”自愿申报和退出制度。对所有“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实行电子台账管理,开展针对性的个性服务,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广泛收集公益性岗位,逐步完善统一调配公益性岗位筹集制度,建立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长效机制。
6、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使下岗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使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再就业政策实现再就业,营造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社会氛围。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九
xx社区居委会处于石门县城城乡结合部,总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其中有山林面积近350亩,原耕地总面积近1350亩。社区划分6个片,下设24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716户,总人口3180人。全社区劳动力为1226人。
上半年来,社区依托重点工程建设求发展,拓展就业门路,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离土离乡,向外输出。转移外省就业的有102人,省内外县就业的30人。二是离土不离乡,就地安置。依托在社区内的电厂安置70人,在县城里的医院,超市等三产安置21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们就按上述途径安排了50名还乡人员。三是自主创业。社区内有上规模的养鸡场2个,养猪场3个;原新双居委会书记张宏金把触角伸向县城,夫妻两开设了安踏运动鞋专店,安置本社区8人就业上岗。
(一)是落实组织机构,强化领导。
成立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机构。由社区总支书记杨华平任组长,居委会主任马业青为副组长,并明确专干,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居支两委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社区制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使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既有长远计划性,又有现实可操作性,形成了一个任务明确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力发展本地经济,不断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的.空间。发展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本社区积极发展养猪养鸡场,以典型带路,进一步扩大影响。
(四)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社区依托金城驾校开展驾驶员培训,共培训20人,这次还乡人员中就有4人经过培训后,在县城开的士。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城镇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特别是我社区,靠近县城,有在县城开店,开的士,务工的优越条件。
(六)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稳定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果。近几年我社区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有35人。
自上半年以来,我社区农民在本乡以外地域就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1%。输出劳动力转移本地就业占劳动力总数26%。外出劳动力,每年的收入均在万元左右。在县城务工人员每月收入也在800元以上;至于那些自主创业,办养鸡场、养猪场,开超市的老板,更是建起了小楼,开起了小车,步入小康水平。从社会效果看:
1、发展了效益农业。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
2、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许多农民在城务工,部分农民在镇上或城里购买或租赁住房,在城镇里生活,我们社区的张宏金的示范作用就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这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也是实实在在的。
3、劳动力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农民从田头走向工厂,从农村走向城镇,从依赖土地走向自主选择就业,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主要途径。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
本文目录。
今天是下岗再就业三个月纪念日——8月11日至今三月,在这个国美背景的开发商担任负责市场研究的高级专员职务已顺利转正,今年制定的事业目标基本达成,虽然由于奥运及市场大势影响跳槽历经波折,总体而言我还是比较幸运的。
回想起来,进入这个公司当时做决定很仓促,人事总监开价在我预期范围内,双方轻易达成共识,一周时间快刀斩乱麻排除了前公司五位说客的干扰办完了下岗手续。当我最后一天离开公司后在星巴克从容挥手和前老板打招呼时,心中无上成就感溢于言表,但事后一种失落油然而生。这便是我的性格使然吧,一旦决定就要干,不容别人分说,独断专行;一旦达到了目的,又马上丧失了兴趣及激情,去追逐新的目标。心高气盛,不屑随波逐流;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得而复失又不甘心,是我的感觉始终便是我的。
奥运是地产市场的年度低谷,观望低迷成了我各项研究报告的主旋律。在这里学会了一个大公司应有的流程及文化。国美的理念说白了便是“薄利快销”,用电器卖场理念引导地产,领导个人权威主导一起,执行层所需要做的便是设法落实。就像公司门口放了一个大鼎一样——“一言九鼎”便代表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我所能做的便是搭建出新部门的工作架构,梳理出例行工作框架及工作规律,自己设定的规律一旦形成,自己难免开始随遇而安,坐享其成了。每月15份例行专业报告,换来的便是老总两个批示——“已阅”,在开发商的眼中,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不过是摆设而已,我也乐想其闲,以自己在代理行摸爬滚打两年多的真功夫,每月应付十几份报告游刃有余,平时将基础工作分配出去,自己专心构思,有思路便写报告,没思路便写博客。金融危机大潮下一个难得的避风港,将裁员减薪屏蔽的一干二净。
要说美帝的金融危机来的巧,我也算赶上个好时候。刚转正,第一天从公司oa上看到通知,公司通讯补贴削减。虽说对我影响较小,但这种利空信号也预示着开发商储粮过冬,开源节流的大势所趋。可以说我入行就没赶上好时候,xx年9月开始国家一轮轮调控组合拳打的市场蒙头转向,市场急转直下。今年不景气在奥运期间背到家了,不知何处是低谷。市场及行业前景黯淡,从个人职业规划来说,稳住现有工作及胜利果实是当务之急,短期内不做他想。苦练内功,修身养性,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谈完事业,再谈谈个人生活。我一向事业为重,一心打拼,全是拜“伯母”刺激所刺。我能有今年的进步,完全归功于她。今年7月在酒店中寥寥几句对话,我才发现自己取得的成就在她老人家眼里不过是鸡毛蒜皮,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更强了。加之与冤家的不愉快重逢以一场争吵告终。持续冷战不久前又被她打破了。何必争来争去呢,主动权始终不在我手,共同分享进步聊以自慰吧。
这种情绪使我对身边的很多东西产生了排斥心里,用谢秘书话说我已经心里扭曲变态了。但以我看来,如果扭曲变态能换来超出同龄人的成绩,那么就让我这这个旋涡中在挣扎一段吧。手纸厂这边一切尚好,前一段时间由厂长掀起的拖沓风气被严厉制裁,老司机及厂长先后伏法,下面该是为我再就业庆功了,只有在这帮人面前我还能说几句实话,想起来难能可贵。高中那帮一盘散沙我已经懒得维系了,厂长一句话说得好,你费心去维系一帮人人家领情吗,你的好心得到回报了吗?这是厂长对我工作方法的一种否认,也是对今后的一种忠告。一切随缘不必强求,自己做决定也要考虑到他人感受及承受度,也要考虑社会影响,思之感慨万千。
大学这边实在在事业上拉开了一定差距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连同宿舍的回国邀请几回我都懒得去,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是保留了押司等几位不时探讨的密友便足够了。和丫头为吃饭地点一场小架让我积蓄在心中的一些问题全面爆发,至今几经反复难以回暖,只是网上买几样东西安抚一下罢了。冷战是我喜欢的形式,但我主动破冰没有得到相应回应,那便是理解能力差距了,一时不可强求。看来理解和默契很重要呀,个人资质毕竟不同。
返回目录。
一、全面完成各项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
(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61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6%,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77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5%,登记失业率为3.17%。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各项任务。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我县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工作意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政府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全县人民服务。
2、认真做好平台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根据省市要求和考核目标,我县16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所,城区15个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站。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15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分别配备了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为各劳动保障所又增配了一名工作人员以充实力量,这些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财政出资为各社区劳动保障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真正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工作“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站不断完善工作职能,切实做到下岗职工有人管、有人问。
3、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加大就业扶持和援助力度。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使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企业实际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人数,县财政给于一定的社保补贴。同时对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今年以来,共给予“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会保险费16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100万元。我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40万元,全部纳入专户。
4、继续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区岗位开发,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对象重点是“4050”人员、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
(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的功能。
今年以来,我们共为2638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403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按照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障工作程序,对今年新进入失业保险程序的失业人员计1030人全部给予免费就业与再就业指导培训,使这部分弱势群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习求职技能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提高了就业与维权意识。
2、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
在国有、县属集体企业已基本倒闭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配合地税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征缴范围;保持重点、克服难点抓好征缴工作;通过发送通知、上门催收提高工作力度;召开调度会,对重点欠缴企业进行调度。截至目前为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人,已征收失业保险费428万元,预计全年可征收失业保险费500万元,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任务,征收额为历年之最。
3、积极宣传失业保险方针、政策。
为了提高失业保险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我们以两个条例为依据印制了失业保险宣传材料。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相关科室及地税部门征管员广泛发送。同时通过举办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有关政策,让参保单位及职工增强了缴费意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加强失业保险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失业保险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的使用,财务账簿的设置,报表的填制比较规范,做到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期间的会计资料。今年以来,该项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xx年末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35.3万人,净增2.6万人,其中培训后农村劳动力转移15163人,完成任务的108%;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21675人,完成任务的108%。收入达20.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比去年人均增加105元。
1、实施镇镇通工程,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
我们在去年实施镇镇通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加强南北交流,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南北劳动力交流会议精神,我们紧紧抓住与江阴对口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区域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互利双赢。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反乡创业。
近年来,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把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商投资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为他们创业兴业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现在全县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和经济能人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外引内联,创办塑料制品、木材加工、铸造、餐饮服务、纺织等涉及几十类企业600多家,其中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既活跃了当地经济,又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也加快了我县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4、搞好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按市劳动保障局要求,在今年全市六个县(市)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中,我们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积极争取资金,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实现了镇劳动保障所“市场化”“窗口化”,于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其中三星级标准达标率在50%以上。
5、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全县26个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我们从职业介绍资质,职业介绍行为等方面入手,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到了我县职业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经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全年共向县外输出6979人,有5548人实现了就地转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我们通过在省确立的二十一家培训机构中好中选优,确立了14家“扶贫”定点培训机构和7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统一教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2、大力推行培训卡制度。
我们在总结去年做法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培训卡”制度,通过以卡换券的形式,确保“培训券”的安全,使农民直接受益。
3、培训补助向品牌培训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倾斜。
我们大力发展和扶持车工、焊工、缝纫工等专业,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一般农户学习数控车工补助600元、普通车工补助500元、焊工补助400元。贫困劳动力学习数控车工补助1200元、普通车工补助800元、焊工补助500元。
4、加大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的宣传力度。
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外,还印制了1万条份宣传材料,张贴到村组,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队员逐户宣传的统计;各培训机构统一制作宣传培训券制度,补贴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公示牌,目前已为3760名农村劳动力发放培训券12509张,兑付培训券补助资金86.57万元。
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创业培训9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5%。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二、存在问题。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给他们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也还存在着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甚至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2、失业保险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改制,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同时我县失业保险基金节余少,承受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实际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县失业保险费发放仍采用十余年的标准,远远低于规定水平,极大地损害了失业人员的利益。
3、县内企业用工荒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内许多企业纷纷投产,用工需求量很大。但从今年以来为南通新福达电子厂(厂址在王集镇)等企业招工情况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一些新企业不断落户睢宁,用工荒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大。
xx年,我们将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在做好自身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兴办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多渠道、多从次地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努力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在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缴手段,包括限期征缴、冻结缴费单位银行帐户等措施,确保重点缴费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对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直接负责人实行罚款措施。
全面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对有一定规模、人员相对稳定的企业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严格按照省市文件,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一样纳入失业保障。同时继续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失业金发放标准提高到相对合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促进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充分就业。
继续做好政策宣传,使每个下岗、失业人员都能了解到国家优惠政策,都能够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出台一些针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大量吸纳下岗职工,缓解失业人员就业压力,减轻政府压力。充分利用社区平台抓好社区充分就业创建工作,利用2—3年时间使创建率达90%以上,大力开发小型加工性企业和各类服务型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鼓励失业人员创业上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在就业援助上找出亮点,以点带面;调整就业格局,扩大就业范围和再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在工作实践中,要总结和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帮扶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普查登记,全面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广大失地农民通过社会援助和自谋职业实现安居乐业。
(四)做好农村适龄劳动力充分转移。
大力开展农村有组织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扩大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异地输出与就地转移并举,进一步贯彻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抓出实效。同时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五)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将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善于探索适合睢宁实际劳动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筑辉煌。
返回目录。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就业。
二、落实政策,创新举措,促进就业。
三、加大投入,完善就业服务。
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过去一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年,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
返回目录。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任组长,居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委员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深入走访、建立台帐、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夯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社区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社区组织人员坚持每月深入居民区、楼院走访了解社区内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做到了失业原因清,家庭情况清,择业愿望清,技能水平清。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完善措施、组织帮扶、促进社区居民实现就业。
针对社区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提供用工信息,鼓励社区能人带动再就业。发布用工信息78条,为居民自主择业提供信息服务。分流安置了部分失业人员,缓解了就业压力。二是社区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40余万元将社区原来的旧危房改造成105间,3603平方米的再就业校园服务区,解决了74户210余名居民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三是认真进行空岗调查,积极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共建,学院将后勤岗位和非招投标工程交给社区,安置失地居民123人;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业人员积极联系协调公益性岗位70个。五是帮助160余名居民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为他们再就业享受优惠政策提供了方便。通过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广泛宣传、提供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一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就业部门的指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现结合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20xx年,我局共征集盟内外就业岗位8009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较20xx年同比增长0.6%;安置城镇各类人员220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1%,同比增长10.2%;农牧民转移就业30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同比增长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开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45期,共培训学员298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0%,同比增长39.3%;其中培训城镇各类人员1178人,农牧民转移技能培训1452人,家庭服务业培训136人,技能提升培训217人。开办创业培训班12期,其中syb创业培训班10期,iyb创业培训班2期,共培训学员29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1.5%,与上年持平。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到724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8.6%,同比增长2.4%;征缴失业保险费80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4.9%,同比下降22.2%。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22万元,同比下降24%。发放社会保险补贴414.7万元,同比增长16%。
20xx年,我局继续将开展各类就业服务做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积极落实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针对各类重点人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活动。
(一)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1月18日至2月18日开展了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活动期间,我局工作人员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150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125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15人,低保家庭成员55人。共帮助6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5人,低保家庭成员25人。
(二)组织春季专场招聘会。
4月15日,我局联合多伦县总工会成功举办20xx年春季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吸引县内外用工单位60家,其中县内企业37家,县外企业23家,共提供就业岗位20xx个,涉及操作工、管理人员、财会、文秘、业务员、服务员、机械加工、电脑操作、普工等36个工种。入场求职者达到1577人,其中856人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三)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活动。
9月18日至9月28日开展了以“实名登记精准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共有98名高校毕业生到就业局服务大厅进行实名登记。9月27日,我局在就业局服务大厅举办了20xx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本次招聘会共吸引县内的15家企业入场,提供就业岗位400个,就业见习岗位20个,共有98名高校毕业生入场,其中为50人提供就业推荐,为15人提供就业指导。经统计,通过本次招聘会共计15人达成就业见习意向,参加就业见习;20人达成职业技能培训意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成功推荐就业30人。
(四)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网上就业服务。
20xx年,我局将网上就业服务纳入到了日常的就业服务工作当中,利用劳动就业信息系统,动态监测、管理全县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培训情况及创业情况。全年我局通过网站及公众号“多伦就业”共发布求职信息40条,政策类信息20条,工作动态类信息30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余份,对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宣传。
年末,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多伦就业”公众号的网上服务功能,正式开通网上报名平台,提供求职登记、职业培训报名、创业园入驻报名三大网上报名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服务的渠道,方便了我县广大劳动者。
(五)成立多伦县就业服务中心。
9月,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我局联合兴盛兴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润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多伦县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宽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就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对整合我县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促进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及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就业、增加收入,方便社会闲散劳动力与企业、家庭、个人之间的用工交流,优化我县劳动力市场环境,提升劳动者服务质量,劳动力市场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劳动者创造了优质的就业环境,还为劳动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优惠政策。
今年,我局继续将城镇规划区内“4050”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补贴范围。全年共1098人通过审核、公示符合社会保险补贴条件,共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414.7万元。其中,社区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及城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1089人,补贴金额407.7万元,“残疾人”4人,补贴金额1.8万元,企事业单位9人,补贴金额5.2万元。
(一)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20xx年,我局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主动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向,将我县目前用工需求量较大的家庭服务业、旅游餐饮服务业、电工、电焊、会计、电子商务、手工编织等专业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工种,联合盟内外具有正规培训资质的培训学校,开展以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使培训者更好的掌握所学技能,各工种的培训适当的增加了实训的课时,让培训者可以通过操作消化所学知识。同时,我局还加大与小微企业的联系,将小微企业作为培训后安置学员的主要途径。
(二)筹备建设多伦县公共实训基地。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局申请了多伦县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多伦县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周期两年,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200万元,地方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xx平方米,为二层框架结构。基地内设置汽车修理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农产品保鲜加工实训中心、电工电焊实训、家政服务实训中心、美容美发实训中心、挖掘机、装载机操作实训中心、玛瑙雕刻实训中心、手工艺品制作、客房餐饮服务实训中心十个功能区,项目建成后年培训能力2500人。
(三)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新标准。
20xx年,按照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关于规范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发改费字〔20xx〕1552号)文件要求,我局重新调整了职业技能补贴标准,新的补贴标准分类更细、补贴金额更明确。新补贴标准的实施也为我县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9月12日,我局依托县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本次比赛共设立19个项目,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英语口语、机电技术应用、美术、音乐等,共有来自10个专业的242名选手参赛。本次比赛还是为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选手的选拔赛,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选手将代表我县参加自治区职业技能比赛。
20xx年,我局推进以“创业培训指导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带动创业、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创业工作。同时,针对不同创业群体,扶持成立了多种形式的创业协会,使创业者可以抱团取暖,增加创业成功率。
(一)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
今年,我局共开办各类创业培训班11期,其中syb创业培训班9期,iyb培训班2期。培训过程中,培训讲师严格按照要求,对课程进行分步讲解,通过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教学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我局选派专人参加全区创业培训师资班,提高讲师素质。
20xx年,共有445名创业者报名申请贷款。四月份,经过店面检查、银行征信复查等程序,共230户贷款人符合贷款要求,12月初,我局分两批为贷款申请人办理了贷款相关手续并进行了工资担保公证。经统计,今年我局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22万元。
在我县财政困难难以足额拨付担保金的情况下,我局与盟就业局协调,用失业保险结余资金填补创业担保贷款担保金的不足,确保了我县20xx年度创业担保贷款的正常发放。
(二)加强创业孵化园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园功能。
今年,我局进一步完善我县创业孵化园功能,利用园区内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手工编织、剪纸、调酒师等具有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5月,我局联合小微企业商会在创业孵化园内建立了创客空间,为创业者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有创意、有项目的年轻人提供了寻找投资的平台。
为使更多的创业者享受到创业孵化园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园二期、三期及农牧业产业创业孵化园建设。
1.创业孵化园二期项目建设。
二期创业孵化园位于龙泽湖路西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计划由闲置商用楼改建,目前,我局正与房屋产权人办理房屋过户的相关手续,预计于20xx年对园区进行装修改建。
2.多伦县科技创业园项目。
10月中旬,我县于天津鑫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由该公司投资1亿元,在我县建设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园。目前,我局正联合发改、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与鑫刚集团对接孵化园建设的前期事宜,联合小微企业商会进行园区招商工作,项目将于20xx年正式开工建设。
3.农牧业产业创业园项目。
为促进我县农牧业产业发展,多伦县大地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中粮集团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农牧业产业创业孵化园。园区选址位于多伦县诺尔镇北临北二环路、南临会盟大街、西临东五路、东临东六路,占地面积388亩。园区建成后,可容纳300家农牧业企业入驻,将吸纳就业2800人以上,带动就业5000人以上。目前,项目正进行前期手续审批工作,预计可于20xx年开工建设。
(三)扶持建立社会创业团体,促进劳动者创业。
为推动我县创业工作的开展,我局今年相继扶持成立了妇女创业协会和多伦县大地农牧中小企业创业协会,创业协会成立以来,我局积极与其进行业务对接,为其提供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介及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为我县妇女创业者及农牧业创业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创业空间。
20xx年,我局继续将非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新建企业作为失业保险扩面的主攻方向,努力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同时,加大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力度,对企业失业人员实施跟踪服务,努力提高失业后再就业率。强化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业务流程,严把支出审核关,规范基金管理和使用。在受经济下滑、企业减员、失业保险费率降低(1.5%)的情况下,我县依然超额完成失业保险金征缴任务,失业保险参保人员达到7243人,共为伊利乳业有限公司、协鑫矿业有限公司、盛华公司、中智阜新公司等企业的345名失业职工累计发放1515人次失业保险救济金,合计234.5万元,充分发挥了失业保险保民生、促就业的作用。
自10月24日,我局联合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站深入各村,调查走访贫困户实际情况,采集贫困劳动力的个人信息,并向其宣传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了解贫困劳动力就业意向及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相关信息。并与县扶贫办进行对接核实信息,确保信息全面准确。截至目前,信息调查工作全面结束,经统计,共调查贫困人员2341人,经筛选共有1697名贫困劳动者符合建档立卡要求,目前,我局工作人员正在完善就业信息系统中扶贫对象的实名制信息,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实现数据标准化。
结合我县贫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我局与县扶贫办积极探讨扶贫办法,制定出了以转移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加强部门联动等手段为主的就业扶贫工作计划。
征集盟内外就业岗位8000个,安置城乡各类人员20xx人,农牧民转移就业7000人。其中,依托重点项目、企业安置就业500人,依托创业孵化园带动就业200人。
开办创业培训班12期,培训26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培训后成功创业260人。
(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0xx年,依托重点项目、特色旅游等领域,技能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000人,农牧民1000人,定岗式培训200人。
做好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和参保人群的扩面工作,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作用。20xx年,计划征缴失业保险费870万元,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员300人。
(五)社会保险补贴工作。
落实国家、自治区、盟各级补贴政策,联合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认定,做到不遗漏、不做假,对认定结果进行公示,确保符合享受补贴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全部享受优惠待遇。
(六)创业孵化园建设工作。
做好创业孵化园二期建设工作,协调科技创业园及农牧业创业园建设工作,落实创业孵化园区招商工作。
通过扶持创业、推荐就业、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300名贫困劳动力以就业创业的方式实现脱贫。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二
在***市就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就业局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全市1-6月份完成就业再就业安置任务511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2%;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3期,已培训了81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1%;《再就业优惠证》发放8496本。安置公益岗位人员9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今年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劳动力市场、乡镇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求职登记人员3845人,已安排1191人就业。家政服务应聘人员103人,已推荐成功95人就业。发布各类就业信息784条以上。接待各类业务咨询5350人次以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及协作关系853家。每周三定期开办企业用工洽谈会。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40、50人员”就业991人,完成计划的86%。
三是针对海林“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812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xx年市局先进单位。
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886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自去年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推行城区周例会,乡镇月例会制度。对社保员开展工作中学习,实践中进步的工作方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保员业务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29个社区保障员按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分成七个区分片考核。制定并下发了《海林市社区劳动保障员考核管理办法(试用)》,并严格按“办法”要求进行考核。
在七月份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组织社保员到牡丹江参观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及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社保员工作的动力及方向,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为加强社区办公现代化建设,就业局为29个社区购买了先进的品牌电脑及打印机,将使我市社区平台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加强社区平台“新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了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再就业情况数据库,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二是积极协调各部门,做好1650名托管人员平稳有序的出中心工作,截止6月21日,为已办理解除托管关系的827人发放了三分之一补发工资。并协助他们顺利地办理好失业保险、养老关系的接续手续。目前,余下的577人也在积极办理解除托管劳动关系事宜。三是并轨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各项基础资料已基本就绪。共有126户企业,13436名下岗离岗人员。海林市并轨工作方案已出台,各项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四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输出人员范围已覆盖了全市各个乡镇,不仅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帮助,而且各类待业人员也得到了就业帮助。我局已与深圳、北京、大连等地的就业局或就业中心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或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初步建立了劳务输出网络,为以后年度完成劳务输出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今年各项责任目标的完成。下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培训工作的基础建设,完善培训工作中急需的培训设施,落实培训基地建设。在保证我市基本培训内容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一是把创业培训作为下半年培训工作新的.突破口,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把再就业培训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二是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针对我市劳务输出的实际,下半年将增加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输出人员的素质,打造我市劳务输出的品牌。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今年出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加强与税务、工商、城管、银行等部门协调配合,把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推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
(六)、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要认真学习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实干,善于摸索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再筑辉煌!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三
在牡市就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就业局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全市1-6月份完成就业再就业安置任务511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2%;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62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13期,已培训了81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1%;《再就业优惠证》发放8496本。安置公益岗位人员9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今年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
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劳动力市场、乡镇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求职登记人员3845人,已安排1191人就业。家政服务应聘人员103人,已推荐成功95人就业。发布各类就业信息784条以上。接待各类业务咨询5350人次以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及协作关系853家。每周三定期开办企业用工洽谈会。
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40、50人员”就业991人,完成计划的86%。
三是针对海林“4050”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812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20市局先进单位。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886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四
(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扎扎实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561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3.6%,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377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5%,登记失业率为3.17%。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各项任务。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新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我县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工作意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政府服务,为弱势群体服务,为全县人民服务。
2、认真做好平台建设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根据省市要求和考核目标,我县16个镇和经济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保障所,城区15个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站。我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为15个社区劳动保障站分别配备了两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并为各劳动保障所又增配了一名工作人员以充实力量,这些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财政出资为各社区劳动保障站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真正做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经费、工作“六到位”,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站不断完善工作职能,切实做到下岗职工有人管、有人问。
3、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加大就业扶持和援助力度。
加大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力度,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使再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切实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按照企业实际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职工人数,县财政给于一定的社保补贴。同时对从事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并给予小额贷款贴息。今年以来,共给予“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会保险费16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100万元。我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40万元,全部纳入专户。
4、继续援助困难群体就业。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区岗位开发,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对象重点是“4050”人员、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人员。
(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1、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的功能。
今年以来,我们共为2638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失业救济金403万元,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按照失业人员进入失业保障工作程序,对今年新进入失业保险程序的失业人员计1030人全部给予免费就业与再就业指导培训,使这部分弱势群体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学习求职技能和相关的劳动法规,提高了就业与维权意识。
2、认真做好失业保险费征缴工作。
在国有、县属集体企业已基本倒闭的情况下,我们积极主动配合地税部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扩大征缴范围;保持重点、克服难点抓好征缴工作;通过发送通知、上门催收提高工作力度;召开调度会,对重点欠缴企业进行调度。截至目前为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2万人,已征收失业保险费428万元,预计全年可征收失业保险费500万元,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县的失业保险费征收任务,征收额为历年之最。
3、积极宣传失业保险方针、政策。
为了提高失业保险的知名度,增强人们的参保意识,我们以两个条例为依据印制了失业保险宣传材料。通过劳动保障部门相关科室及地税部门征管员广泛发送。同时通过举办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学习有关政策,让参保单位及职工增强了缴费意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参加失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加强失业保险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失业保险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的使用,财务账簿的设置,报表的填制比较规范,做到了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核算期间的会计资料。今年以来,该项工作多次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
(三)强化措施,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xx年末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35.3万人,净增2.6万人,其中培训后农村劳动力转移15163人,完成任务的108%;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输出21675人,完成任务的108%。收入达20.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比去年人均增加105元。
1、实施镇镇通工程,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
我们在去年实施镇镇通工程的基础上,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2、加强南北交流,促进区域优势互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南北劳动力交流会议精神,我们紧紧抓住与江阴对口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区域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互利双赢。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外出人员反乡创业。
近年来,在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把外出农民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把返乡创业农民与外商投资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为他们创业兴业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现在全县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和经济能人利用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外引内联,创办塑料制品、木材加工、铸造、餐饮服务、纺织等涉及几十类企业600多家,其中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既活跃了当地经济,又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也加快了我县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4、搞好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
按市劳动保障局要求,在今年全市六个县(市)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中,我们从机构建设、场所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积极争取资金,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实现了镇劳动保障所“市场化”“窗口化”,于今年7月份全面完成星级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其中三星级标准达标率在50%以上。
5、进一步加强对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
全县26个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我们从职业介绍资质,职业介绍行为等方面入手,按照《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来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做到了我县职业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经各职业中介机构介绍,全年共向县外输出6979人,有5548人实现了就地转移。
(四)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水平。
1、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管理。
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培训学校管理力度,扶持培育上规模,规范管理上台阶,并按市场化的需求,实行优胜劣汰。对于培训场地大、师资力量强、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学校,我们大力扶持;对于教学不规范或就业无保障的学校坚决进行整顿取缔。我们通过在省确立的二十一家培训机构中好中选优,确立了14家“扶贫”定点培训机构和7家“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享受政府补贴。对培训机构制定的相关工种(专业)培训大纲和计划,认真审核把关,规范统一教材,指导培训机构认真实施教学,对培训学校的教师进行专门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求培训学校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录取、结业、就业花名册》等基础台账,培训学校每期学期结束向局培训科申报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培训结业证书》,确保培训质量。
2、大力推行培训卡制度。
我们在总结去年做法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培训卡”制度,通过以卡换券的形式,确保“培训券”的安全,使农民直接受益。
3、培训补助向品牌培训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倾斜。
我们大力发展和扶持车工、焊工、缝纫工等专业,贫困劳动力基本实现了免费培训,一般农户学习数控车工补助600元、普通车工补助500元、焊工补助400元。贫困劳动力学习数控车工补助1200元、普通车工补助800元、焊工补助500元。
4、加大培训券管理使用办法的宣传力度。
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宣传外,还印制了1万条份宣传材料,张贴到村组,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对贫困农户专门安排扶贫队员逐户宣传的统计;各培训机构统一制作宣传培训券制度,补贴标准和收费标准的公示牌,目前已为3760名农村劳动力发放培训券12509张,兑付培训券补助资金86.57万元。
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14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2%。创业培训9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95%。预计到年底可全部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1、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依然存在。
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给他们再就业带来了很大困难,即使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也还存在着就业岗位不稳定,劳动报酬偏低甚至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
2、失业保险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企业改制,具备享受失业救济条件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增长而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减少,同时我县失业保险基金节余少,承受能力弱,远不能满足实际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县失业保险费发放仍采用十余年的标准,远远低于规定水平,极大地损害了失业人员的利益。
3、县内企业用工荒问题日益凸现。
近年来,由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县经济开发区内许多企业纷纷投产,用工需求量很大。但从今年以来为南通新福达电子厂(厂址在王集镇)等企业招工情况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随着一些新企业不断落户睢宁,用工荒问题还将进一步加大。
20xx年,我们将以落实《就业促进法》为契机,认真总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经验,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
(一)对城乡新增长劳动力和经济薄弱村贫困劳动力充分培训。
对城乡“两后”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顺畅连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
在做好自身培训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发挥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兴办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多渠道、多从次地提供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努力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在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衔接,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缴手段,包括限期征缴、冻结缴费单位银行帐户等措施,确保重点缴费单位定期缴纳失业保险金。对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单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对直接负责人实行罚款措施。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五
在牡市就业局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就业局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以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为标准,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全市-月份完成就业再就业安置任务人,完成全年目标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完成人,完成全年目标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期,已培训了人,完成全年目标的%;《再就业优惠证》发放本。安置公益岗位人员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今年上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素质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制度化。
一是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有机衔接的工作流程,通过劳动力市场、乡镇社区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市场上半年求职登记人员人,已安排人就业。家政服务应聘人员人,已推荐成功人就业。发布各类就业信息条以上。接待各类业务咨询人次以上。与各个用人单位建立用工及协作关系家。每周三定期开办企业用工洽谈会。
落实了覆盖海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机构网络。
二是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和即时公益性岗位援助。根据牡丹江就业局确定的再就业援助任务要求,制定专门就业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统筹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园林、城市管理、〔by:〕环卫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上半年安置“、人员”就业人,完成计划的%。
三是针对海林“”人员就业现状,对就业竞争能力弱势群体按照国家政策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小额贷款工作已与牡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商业银行取得联系,贷款担保由牡丹江市就业局担保中心统一担保,为有创业条件而无资金的单位及下岗职工统一提供资金但保。
四是政府出资免费培训制度。完善职业介绍补贴和再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职业技能培训班已培训了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和培训,形成政府购买就业服务和培训成果的机制。已开办的培训班有治安员、园林管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安员、收银员、计算机、导游、交通协管员等。对下岗失业职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进行就业前培训。培训工作一年以来得到了市局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年市局先进单位。
二、抓行业职能建设,全面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一是加大发证力度。《再就业优惠证》关系到下岗失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为了确保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不错不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发证,上半年对符合条件的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优惠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再就业优惠证申报办理程序等印制成宣传材料,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站,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定期上街设立劳动法规咨询服务台,现场解答失业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还通过电视、宣传栏、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使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了解政策,掌握政策,转变择业观念,安心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
自去年开展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推行城区周例会,乡镇月例会制度。对社保员开展工作中学习,实践中进步的工作方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保员业务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个社区保障员按街道办事处及乡镇分成七个区分片考核。制定并下发了《海林市社区劳动保障员考核管理办法(试用)》,并严格按“办法”要求进行考核。
在七月份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组织社保员到牡丹江参观学习先进社区的经验及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社保员工作的动力及方向,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为加强社区办公现代化建设,就业局为个社区购买了先进的品牌电脑及打印机,将使我市社区平台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也是加强社区平台“新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六
一年来,本社区按照街道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就业,全年共解决户籍居民就业14人,超额完成街道下达的4人的'目标任务,居民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主要做法和成效简要汇报如下:
本社区充分认识到就业和再就业是城市化后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2、对有培训愿望的失业人员,积极配合街道劳动服务中心做好培训登记,落实培训计划;
3、重新修订奖教奖学制度,由居委会给予资助学费,鼓励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提升知识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就业再就业工作总结篇十七
一年来,我局在县局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为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了20xx年创业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20xx年创业培训工作做以总结。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培训方向。
为了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仅创业培训学校技工学校就安排一名副校长主抓创业培训工作,培训部在原有基础上并派一名主任和三名干事充实力量。通过培训队伍的加大,使培训质量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一定的培训效果。其中,向学员推介种植、养殖、餐饮服务、农机修理、汽车修理、美容美发、食杂店等15个培训项目,而且,新开发项目种植和养殖2个。培训后,开展后续服务工作,跟踪后续服务160人次,并向小额贷款推荐,进行贷款扶持,从而促进了培训后的成功创业。
在创业培训工作中,根据创业培训工作的要求,技工学校设置创业培训教室一个,并购置了桌椅、投影仪、移动黑板等设备。
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也开始投放计算机40台,培养创业培训教师,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学习iyb、gyb培训教程逐步适应创业者的需求。
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主管校长工作职责;主任、副主任工作职责;干事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授课教师职责;学员听课制度;学员请假制度;备品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为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在教学管理上做到了抓备课、抓授课、抓考勤、抓考核,从而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在档案建设上,做到了培训一期建档一期,达到了学员档案基础资料齐全完备。
总之,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一是,(siyb)创业培训的培训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和提高;二是,培训项目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三是,跟踪后续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在新的一年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创业者提供各项扶持政策,努力拼搏,齐心协力,克服不足把创业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