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汇总23篇)
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教案的编写还应该注意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考察手段的选择,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看下面的教案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
1.出示拼音教具。
2同学们读的真棒,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去汉字王国里认识生字宝宝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识字一,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大家来读一遍,
1.学生自读一遍。
2.全班齐读(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是相信肯定有读得更好地,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个读(教师评价)。
4师范读(再来听老师读一遍,老师读得时候你要认真听,听听老师读的和刚才这几个小朋友读的哪里有什么不一样)。
6再次个读。
7大家都成小诗人了,老师要奖励一首儿歌《数鸭子》。
师:在这首童谣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从童谣中请出来!
1请小朋友开火车来当小老师,每一个小朋友要声音洪亮拼读一个字(小火车)。
2真棒!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好老师,这样你会读吗?(打乱顺序)。
3游戏:找朋友(领读两遍)。
4去掉拼音读。
1、(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田字格,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记住它(拍手读)“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范写:(师手在白板上示范后再书写)“一”,这就是“一”横在田字格里就是一,边写边讲解要领:起笔稍重先顿一下,然后运笔,从左往右写在横钟线上,稍稍往上,收笔时再顿一下再往回提一下,向右稍按一下,写在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写一个)。
3,“二”这就是“二”就是两横,观察一下,我们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这两横有什么不一样?二也是由横组成,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写一个)。
4,“三”(三有三横组成,应该注意什么?)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写一个)。
5,在课本上描红再写,教师巡视指导大屏幕对比。
这节课我们会读了这篇课文认识了十个生字宝宝,还写了三个生字,收货可真不小,明天我们继续在学习这篇课文,去认识更多的朋友!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具体表现在: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读文时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先练习笔画,横、竖、撇、捺各一行,然后带着学生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学生兴趣盎然。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情景,发现古诗蕴含的数字规律。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电子大书、课件动画等。
一、欣赏图片。
——师: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教师出示电子大书,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小山村)请大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画的内容比较多,引导由近处往远处看)
——鼓励幼儿说出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古诗。
师:宋朝诗人邵康节,看到这幅美丽的景色也赞叹不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来赞美它。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逐句给幼儿解释古诗大意。重点理解词汇“烟村”“亭台”。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三、绘画活动。
——请幼儿根据古诗的大意,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画下来。
——请幼儿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应变
可以先复习《我们一起跳房子》等含有数字的儿歌,然后再引入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可以让幼儿多接触一些含数字类的古诗。例如:郑板桥的《咏雪诗》。
区角活动
语言区:制作可以插入文字的古诗图片或图书,即让幼儿在适当位置插入1至10,然后念故事。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画好的作品贴在主题墙上。
家园同步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有中国古代小镇特色的地方游玩,让幼儿增长见识、拓展视野。
相关链接
《一去二三里》网络视频资料。古诗大意:诗人从别处走来,大概走了二三里路,看见前面有个小山村,有四五户人家,屋顶正冒着炊烟呢。远处还有六七座亭台,围绕着亭台有好多的鲜花,八、九、十数都数不过来。
附录一:
邵康节即邵雍(北宋哲学家)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定居洛阳。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梅花诗》等。
附录二:
《咏雪》
清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三
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引领孩子们亲历朗读、识字、感悟、美读、写字的整个学习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精心创设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使得孩子们乐于参与,喜欢学习。
谈话引入,亲切自然;形式多样,诵读古诗;合作探究,识记生字;游戏激趣,巩固识字;畅谈所悟,品读全诗;探究指导,书写生字;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一)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4.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5.感悟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三)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
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生字卡片;写有本课生字的拼音卡片;与本诗和谐一致的音乐。
一、亲切谈话,自然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答。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看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向大家简单的说一说?
生介绍。
师:宋朝有一个叫邵雍的人,跟我们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旅游,他还把他旅游时看到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既亲切又自然,同时,又相机进行了口语训练。
二、熟读古诗,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古诗。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指字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指名读。
5.齐读。
给孩子们足够的读书的时间,大胆放手,鼓励他们尝试着读,可以使孩子们对自身的认知水平有一个较明晰的了解,增强听读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听读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全班交流,识记生字。
指名当“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字以及记忆方法交给大家。对于孩子们认读起来较困难的字,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鼓励孩子们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们去学,相信他们能学会。
2.小组合作,识记生字(运用生字卡片)。
3.师出示识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以组为单位进行检查,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在齐心协力争夺“小红旗”的活动中,孩子们会深深地体悟到:互助合作的快乐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
其他同学迅速拿出相对应的卡片,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
活泼有趣的游戏,有效的激活了孩子们的参与欲望,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巩固拼音与识字的过程中。
三、感悟内容,感情朗读
1.齐读古诗。
2.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邵雍都看到了什么?
生猜。
“猜一猜诗人看到了什么”,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们说出熟读古诗之后的个人的独特感悟。
生答(很美,很漂亮)。
借助画面,丰富孩子们的个性化的感知,深化他们对古诗的整体感悟。
4.师:那么,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得很美。
师:那就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生配乐朗诵,边朗诵边加动作。
和着优美的乐曲,孩子们一定会把品读之意、体味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教师引导,认识田字格: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1.师指生认。
2.师说生指。
3.同桌互认。
(二)合作探究,学写“一、二、三、十”。
1.教师分别板书横和竖,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
2.全班交流: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竖从上往下写,要写直。生书空。
3.小组合作,书空交流四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4.讨论: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提示:除了要注意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以外,还要注意横要写平、竖要写直,更要特别注意二、三两个字的横的长短变化。
5.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6.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三)合作探究,学写“四、五”。
1.教师分别板书横折、横折钩和竖弯,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四)合作探究,学写“六、八”。
1.教师分别板书点、撇和捺,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五)合作探究,学写“七、九”。
1.教师分别板书竖弯钩和横折弯钩,生仔细观察,应该怎样写。全班交流,生书空。
2.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两个字的笔画、笔顺。全班交流。
3.讨论交流: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师: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有关节日的资料,要交代清楚几月几日是什么节日(注:日期用中国数字表示;其它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请父母帮忙),只要你亲自搜集了,你就会得到一张“搜集资料小绿卡”,积极行动起来吧!
本环节旨在:其一,帮助孩子们树立搜集信息的意识,初步培养他们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其二,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生字,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四
提高幼儿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四、五、六、七、八、九、十。
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字卡、课本。
1、谈话引起兴趣。
你们会不会背古诗啊?都会哪一些?对已学习过的古诗进行复习。
教师朗诵古诗。
你刚刚听到了什么?这里面都说了一些什么?
3、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要说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意思呢?
4、在知道诗意的基础上,完整朗诵这首古诗。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五
1、学会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优美意境。
2、愿意用吟、唱以及打节奏等多种方式来学习和表现古诗。
3、感受学习古诗所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课件ppt、节奏卡、数字卡片
一、数字游戏,激发兴趣。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数字宝宝,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好吗?(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认读)
2.玩数字游戏:看数字拍手、给数字排队等2.教师: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宋朝,有个名叫邵雍的人,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小山村,看到了山村美丽的景色,而且和这些数字有关。让我们一起跟着邵雍去欣赏一下小山村的景色吧。(欣赏视频)
3.提问:在这段视频里,你看到了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随着视频的播放进行小结: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有山有水,走过去二三里路就到了。住着四五户人家,正是烧饭的时间,家家户户的烟囱飘出了一缕缕炊烟。小山上有六七座美丽的亭台,很别致,再加上盛开的鲜花,小山村显得更加迷人了。
二、学习古诗1.初次欣赏古诗教师:邵雍看到这样的美景,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是“山村咏怀”,又叫“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古诗是怎样的。(放视频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山村的美,感受诗歌)。提问:你听到了些什么?2.再次欣赏古诗提问:你有没有发现这首古诗里面有一个小秘密?(里面有1-10的数字)
教师小结:诗人把数字巧妙地融入古诗,表现了山村美丽的景色,好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而且这首诗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一起来朗诵一遍。3.请个别幼儿朗诵一遍。4.配上节奏朗诵古诗。教师:小朋友想不想试试,边拍手边念这首古诗呢?教师示范边拍手边念古诗,幼儿朗读古诗。出示节奏卡,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集体按照节奏卡边朗诵古诗边打节奏。教师:小朋友表演得真不错,想不想换种表演方法呢?请幼儿两个人一组,x x节奏时两位小朋友相互击掌,x节奏时自己拍手。
三、学习演唱歌曲
1.教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试试把这首古诗编成歌曲,好吗?我们听过一首《柳树姑娘》的歌曲,今天老师把古诗唱进这首歌曲里,听听好听不?2.教师随《柳树姑娘》的伴奏带唱歌。提问:“好听吗?”“你听到老师唱了几段?“你听到老师唱这首古诗时和以前唱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时是念的,有时是唱的)教师:歌曲第二段是念的,叫说白,因为是很有节奏的,所以叫有节奏的说白。3.教师再次完整示范一次。4.集体学唱歌曲。5.请能力强的幼儿念说白,集体演唱。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打击小铃边念说白,随乐曲伴奏演唱歌曲。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六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识别八、入;九、几。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
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协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动身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同学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同学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同学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扮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同学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和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同学练写。
八、安排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同学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同学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从横的长短变化和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同学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同学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七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我主要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程序的安排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涌动着新奇感,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但少数学生也可能不会读。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教案《小学教学比武说课教案》。(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生字卡片;课件。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出示一至十、我已经认识了哪一个的形式,读一读,说说怎么记的,组组词,说说话,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指名读,请其他小朋友来评一评,提提意见。重点读准:里、烟村、亭台。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哪些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问学生:找一找诗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然后同桌合作,一生读诗句,一生指图。读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借助插图理解亭台、六七座、烟村、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让不懂的小朋友抛出问题,其他小朋友想办法解决,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探讨问题,理解诗意。
觉得这首诗美吗?那么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来,好不好?
总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使朗读教学和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八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诵读课文。
难点:把图中的事物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分辨“八”和“入”。
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去,你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请看课本上给我们带来的这幅美丽的图片。
2、根据画面提问:你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3、提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这幅相配的童谣“一去二三里“
板书课题,领读课题。(解释“里”)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可以同桌互相帮助)
2、再读课文,用圈圈出文中的生字。
2、全班交流,检查自读情况,分句读分句纠正:
(1)区分“四”、“十”的读音。
(2)找一找诗中其它的平翘舌音的字。
(3)读准“烟”、“亭”。
3、请学生读诗:谁把古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图文结合,诵读古诗
1、示范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还看到了什么;
(2)谁最喜欢远处景点,请你读。适时点评句中的停顿,并结合实例理解“里”。
(3)小朋友,再往远点的地方看,看到了什么呀?俯下身子又看到了什么?根据回答适时评价:“听了你的诵读,我看到了美丽的亭台,鲜艳的花儿,真是美极了!”
(4)小山村的景色这么美,让我们再放眼看一看吧!(集体朗读古诗)
四、用生字卡片初步认读生字,提出要求写的三个字。
五、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我会记:
(1)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交流形近字的异同:“八”和“入”。
3、拓展延伸:找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一、认识田字格,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在黑板上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各部分名称。
2、认识笔画“一”:介绍名称,范写并讲述书写要领导。学生书空,跟读并练写两三个。
3、指导写字: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从横的长短变化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两方面来说。)
(2)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3)示范写出“一、二”,边写边讲述要领。(让学生在书上描红一个,练写一个,注意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4)让学生交流“三”怎么写。(引导学生说出“三”字的先后顺序,长短变化,描红、临写。)
二、复习背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2、自由读,要求试背课文。
3、借助图片背课文,
4、引导学生自由配上动作背课文。
三、扩展活动
1、 读绕口令,看谁读得又快又准: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
2、我会用:
(1)老师出示卡片,会读的同学上台接过卡片带着大家读生字两遍,并读含有生字的诗句。
(2)图选字填空:出示四条鱼、六支笔、三本书、十朵花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指名先卡片填空。
板书设计:
1 地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九
学生唱单韵母歌。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幼儿可以愉快,舒畅地朗读古诗,使幼儿很快地认读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幼儿接受能力很快,教师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地。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一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能分析古诗,培养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_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教学反思。
幼儿可以愉快,舒畅地朗读古诗,使幼儿很快地认读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幼儿接受能力很快,教师也顺利完成这次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地。
小百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_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二
讲授课。
(1)教具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1)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和本学段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总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本学段课程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学习联系生活识字,结合图画识字学文。
情感态度。
1.感受识字的快乐,喜欢识字。
2.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3.学习运用表数字的汉字,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1)教材简析和教学重、难点。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忙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1、含有数字的词语。
2、一些节日。
3、含有数字的古诗《咏雪诗》。
(3)课堂练习设计。
在语文课本第45页田字格中描红并练写。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3)学生差异分析。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在数学中认识了10以内的数。有部分学生已在入学前就认识了本课的部分生字。
1、情境教学法。
2、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
1、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数数)。
3、指名读,齐读诗题。(相机纠正一的变调、二、三的发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正音。
3、出示带拼音词语。
(指名读同桌互读)。
4、去掉拼音词语。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5、交流识字方法。
(重点指导区分八与入,通过编字谜记忆去和里)。
6、检查认读情况(开火车读)。
7、出示词语、句子。
(指名读齐读)。
1、(出示画面)提问:图上画了哪些景物?诗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相机理解烟村亭台。
师小结:在一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诗人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风景如此美丽,于是诗兴大发,高声吟诵(播放古诗范读)。
2、小朋友,你们也想这样读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要想把这首诗读好,可以把自己当成诗人,想象自己也来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读出来了。
3、配乐诵读全诗(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1、指导认识田字格。
(1)为什么叫田字格。
(2)读儿歌,加深对田字格的认识。
2、学写笔画一。
(1)师范写,讲解要领(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生书空练写。
3、观一二这两个生字的异同之处。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4、师范写,生描红并练写。
1、出示古诗,师范读,生听,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生交流。
3、齐读、指名读。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等等,比比谁找得多。
数数。
听师范读诗题。
读诗题(听别人读)。
参与齐读诗题。
自读古诗。
读古诗(听别人读)。
读词语。
读词语。
参与交流识字方法。
参与开火车读字卡。
读词语、句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听师小结。
听范读。
自己读古诗。
配乐读古诗。
认识田字格。
读儿歌。
听师讲解。
书空笔画横。
观察生字。
看师范写。
描红练写。
听师范读并思考。
参与交流。
读诗认真记清楚作业。
9.反馈。
(1)当堂教学效果反馈(作业)。
(2)教学反思。
在执教《一去二三里》这堂课中,我在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学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通诗句。
1.我用充满趣味的数字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他们大胆学习新知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自主研读,自读自悟。在教学设计上我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基础学习,将认读生字,读熟课文放在第一位考虑,在指导生字学习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同时又重点指导难读的字音区分,使识字教学达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指导读文时,重视图文对比读书,这在低段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
3.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示范指导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第一次书写汉字,重视了学生基本功的学习。
4.读、看、想结合,充分利用图片理解古诗。
有的学生会背很多的古诗,可是却不理解古诗的意义。在古诗诵读课上我们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古诗诵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古诗诵读,如果用生硬的说教式,或抓住一个字、一个词逐词逐字地分析明显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会打消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不想学古诗,害怕学古诗。因此,我在处理这一教学难点的时候就运用了诗文边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们一个个都读得兴致勃勃,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三
1、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
2、欣赏和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一到十”和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图画、一到十的数字卡片若干张(大小写的)。
活动过程。
2、讨论:你们听到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师引导孩子说出“一到十”这些数字)。
二、和数字做朋友。
出示“一到十”的数字卡片。
1)请认识这些数字的小朋友大声的读出来。(注意多鼓励孩子)。
2)好朋友手拉手。找到你的好朋友与他拉拉手或问声好。(孩子拿着大写的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拿着小写卡片的朋友)。
1、引导孩子看图画,理解诗的内容。
2、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画面,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四、指导朗诵。
1、教师朗读,学生轻声跟读。(不强迫孩子跟读)。
2、孩子大声的跟读。
3、老师和孩子一起配上简单的动作朗读诗歌。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四
1、内容分析: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将识字与读书的任务蕴含在作品之中。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教材配有两幅插图。意境优美,画面形象。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2、教学思路:
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体裁利于朗读的特点,从观察入手,从朗读中寻求突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前期准备:
学生收集日历、门牌、报纸、课程表中带有表示数字的汉字的相关资料。
班级标牌、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认识十二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本课是继汉语拼音学习之后学生接触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寓学习表示数字的汉字于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之中。《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提倡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寓教于乐,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
1、从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给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识字成果的机会,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出示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汉字表示的数字等,不仅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同时也向学生渗透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可以学习语文的思想。
2、教学安排了4次读课文,突出了目的性和层次性。第一次: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第二次: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第三次:去掉拼音再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第四次是感情朗读。这样避免了学生朗读时的盲目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好习惯。
3、在教学中,多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识字教学中的同桌互读,初读课文中小组互读,互相评议、比赛读等。这样做,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有助于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提高识字的效率。
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读者”。本课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童谣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在读中感悟、体会童谣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验读书和语文学习的快乐。
师:(出示用汉字表示的班级标牌)引导学生认读,并观察其特点。
生:都是数字。
师:引出课题,板题。
师:引入童谣的阅读。
师:强调读准生字。
1、学生自已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音,看谁读得快,读得准。
3、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师:去掉生字的拼音,利用字卡指读,齐读。
师:指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4、小组内轮读,互评,指出优点和建议。
5、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6、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自由练读,指读。
三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像画面:
师:如果你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别人你看到的美景呢?(教师启发读书,相机指导。)。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努力读出小山村的小和景色的美。
3、小组内比赛读,推选出最优全班展示。
你平时还读过哪些带有数字的汉字的歌谣?相机向学生介绍郑板桥的《咏雪诗》和儿歌《香山红叶》,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灿烂和汉语的美感。
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笔画名称,并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这笔方法后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二”、“三”,书写指导略。)。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多种语文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使识字效果得以巩固,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自由读、指名读、互读互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由,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五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诗中的画面,图二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十个数字。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图一的挂图,写有阿拉伯数字的头饰或卡片。五幅简笔图,分别画着四块田、五片瓜、七条鱼、九朵花、六个球,图下为词语填空块田、片瓜等。
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四、十、三”。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如同座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
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如利用图二做找朋友的游戏。让十个学生戴着头饰或手拿阿拉伯数字卡片站在台上先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应汉字卡片的同学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让大家读一读。又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
2写字。
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配上拍手儿歌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要会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一”,要认识并指导写法。一只有一笔“一”。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二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三有三横,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点拨要领。写字教学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
(三)词句。
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虚数,意思是说距离不远,人家不多,有几座亭台,有许多花儿。本课只要求学生知道“里”在诗中的意思,其他词语注释仅供教师参考,不必专门解释。教学时让学生在插图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释“里”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如果操场有400米的跑道,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操场跑道一圈多一点儿;如果教室到校门口的距离有200多米,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教室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总之,一定不照搬注释,抽象讲解。
(四)朗读、背诵。
课文儿童情趣浓,语句琅琅上口,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即可在脑中形成,在熟读之后可让学生背出来。
指导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朗读时“一”要变调,在第四声前念第二声。句中要注意适当停顿,数词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五)实践活动。
1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谁找得多。
2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从图入手,读文认字写字。
(一)谈话引入。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出示课题。
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三)自读课文。
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四)自学生字。
画出课文中的数字,读给同座听。
(五)检查自学情况。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六)指导朗读课文。
(七)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八)巩固练习。
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九)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六
今天,有幸在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听了邱丽丽老师的《一去二三里》。虽然邱老师是新老师,但是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趁热打铁,把自己的几点学习写下来:
游戏名称:开火车
适用范围:
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游戏名称:贴商标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拼音复习、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
(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 (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还有很多其他的识字方法,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让孩子们轻松地在玩中学。
听邱老师的课就好像在家吃家常饭,平淡但又不失本真。与学校老师一起外出听过很多名师、特级教师的课,但是当我们私下去模仿时候却又觉得这里不对,那里不像。其实,这大概是我们的“功力”尚欠火候吧。所以,我更喜欢听“家常课”,有许多地方值得借鉴和学习。
首先,是课堂教学的语言精炼。邱老师没有废话,也不重复,在学校教研课上,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句话重复很多次,大概是担心学生没听懂吧。其实这样做不好,因为我们再重复之前的话时,可能会改变,那就会给学生不明确的要求。
其次,注意在课堂上学生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一个月多。课余时,我经常能听到低段老师的抱怨。今天,在课堂上我不止一次看到邱老师的“润物细无声”。
『教学片断一』:教师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台下已经又孩子跃跃欲试了,“老师,我,我……”看着一双双小手,张老师拍了拍手,提高声音:“不要着急,先把老师要说的话听清楚了。”当然,张老师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孩子们“我看你最积极了,别急,先听清老师说的话再举手。”
还有诸如:举手答题、请把话说完整了、要站起来回答……这些看似平常的养成教育,却是最能反应平时教学,我相信张老师的学生一定在习惯养成上做得很好。
再者,课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一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所以经常听到老师说,时间不够用,有些知识没有讲。这堂课上,张老师重点教学:生字的正确认读,流利朗读童谣。难点是:感受童谣的意境。
这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张老师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把图中几个重点景物:亭台、烟村再这里出示为下面的朗读童谣做了铺垫。我想这应该是张老师精心的预设,其实在最前面的yan cun qu的课前操练中已经开始了。
整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对于难点的突破,张老师用了配乐朗读,闭目想象等办法。
扎扎实实教语文,从张老师的指导书写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位置,然后范写“一”(注意到一个细节:整个书写过程,老师从起笔到收笔都做了详细的讲解。)然后“二、三”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并指名说一说。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七
1、初步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 )的桃花,( )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八
1.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王国的所有朋友。今天让我们带上这些拼音朋友离开拼音王国,朝生字王国的方向出发,去认识更过朋友,请各组坐上自己的火车,比比哪一辆火车开得快。
2.用开火车的形式复习全部的拼音。
1.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汉字王国的大门了,哇!这里真美丽。(出示本课挂图)。
大家看到什么了?谁来当当导游,把这里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学生观察图后,说说景色)。
2.这里还有一首童谣来介绍这个美丽的地方,现在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一起去认识它。
a.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己试读童谣。
b.这首童谣的名字是什么?
c.请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d.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哪些是在拼音和朋友的帮助下认识的?
1.我们一起去认识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全班齐读,重点引读四、十、三)。
2.拿出你们的生字卡片,小组讨论一下要怎么分,为什么要这么分?
3.汉字朋友其大家去他们的家里做客,我们一起去吧。瞧!车来了,我们把汉字朋友送上车(出示画有汽车的图案,在上面打上方格,让学生根据童谣给生字安排位子。)。
4.解释“里”在童谣中的意思。
5.路上的景色很美,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6.终于到了汉字朋友的家了,但是他们在路上跟老师说,他们想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交朋友,所以他们要考考大家,大门有一个机关,只有通过才可以进去。(出示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
网友讨论:
我上这课时就试过,效果更好一点,而且学生更能方便记忆课文,以上只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发现,不知道对不对,请多多指教。
曲曲:同意焰火的意见,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愉快识字的,把识字和读韵文更好结合就更好了。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十九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 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十
一、课前准备:
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 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
观察图画: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 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4、认识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5、我会画。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6、我会唱。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十一
1、我会认。
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隐去)。游戏说明: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2、我会记。
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b、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b、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能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分发给学生的材料上须注音)。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十二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语言课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二十三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认字写字。
辨认八、入和九、几。
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第一课时总()电()。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二课时总()电()。
1、我会认。
(1)变序抽取字卡,学生自由读。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不写)。游戏说明:老师随意点图画,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对应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教师相机贴上数字卡。
2、我会记。
(1)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人、入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后面有一个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2)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五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示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示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2345678910。
四十六一三九八二五七。
五六七八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