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大全(19篇)
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在编写报告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以确定适当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报告类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如何更好地撰写有效的报告。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一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习,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习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当然,上述调查成果的取得,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既离不开老师的宏观指导,也离不开小组所有成员的辛勤努力,在此对老师的指导。所有小组成员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二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三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成为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
这项调查结果是6月25日发布的,调查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完成,共访问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大学生。
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一个多月来,我在公司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除交际困难外,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盲人,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
还有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由恋爱失败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异是最为突出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在大二时,我的前女友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至今觉得无法解脱。”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调查发现,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一名接受调查的大二学生说:“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睡不好,经常做噩梦。”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务实性和功利性是当代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当代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从性别来看,分别有69.4%的男生,45.2%的女生自己寻找兼职,38.8%的男生,25.5%的女生通过熟人寻找兼职,22.9%的男生,27.5%的女生通过中介机构寻找兼职,还有部分同学通过广告寻找兼职。调查还发现,8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确保兼职的安全。
又是一年暑假,大学生活已经匆匆过了一半,是时候该想想步入社会该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体验一下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感受。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四
我于2009年4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镇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紧张而又快乐的实习生活结束了,这次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镇高中,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22个班。该校在兴宁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四,但近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附近的济平中学增设了高中。由于经济的影响,梅州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粤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难以体会。我觉得教材较多地针对大城市的学生,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的经历比较接近,山区学生的体会较少,难以把握个中情感。
该校放学时间为4点20分,由于较早,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厚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五
我于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六
[摘要]: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差距拉大,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在“高校贫困生”群体中,他们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因此,相对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贫困生在缺乏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和身心严重受损的情况下,学业上感到困难和吃力,他们或者因四处奔波打工学习时间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压力和生活困顿而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由此学业受损而影响其长远发展。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不可轻视的问题,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发展,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使他们理性地对待贫穷,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确看待贫富和义利,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经济贫困的现象。提高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和行为指导等步骤,分析学生无助、困惑、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帮助学生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习生活,让贫困大学生懂得只有摆正心态,奋发图强,德才兼备,自我完善,才能报效祖国,才能最终彻底摆脱贫困的道理,所以,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为此,我调查了长春市奋进乡兴华村、太平村、隆西村、隆北村、一间村。访问了18—25岁的相对贫困的大学生120名。
(1)自卑心理。
表现为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看不起自己。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与那些衣食无忧、大把花钱的同学相比,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贫困生的贫困虽然并非其个人造成的,但是贫困却常常困扰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就业,有些同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参加学校各类活动也相对较少,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综合水平弱。此外,由于在中学时代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训练,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和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以上种种不利因素直接导致贫困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自惭形秽、自我封闭、不相信自己。
(2)焦虑心理。
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由于深知家庭经济的困难和父母的艰辛,知道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贫困生虽然身在学校,却始终惦记在远方的家庭,总为家里担心。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面对未来,他们经常考虑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忧虑、彷徨随之而来。他们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改变贫困的生活,为家里减轻负担,然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读书的成本和就业的预期收入产生很大矛盾,因此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诸如此类问题,使他们容易产生对个人的生存和未来生活危机持续的焦虑心理,表现为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甚至产生对未来的恐惧感。
(3)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挑战困难与憧憬未来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成长的主线。在大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现状,他们既有想进一步学习深造的考虑,又有对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担忧。一方面渴望竞争,寻找到理想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害怕竞争,害怕竞争中的失败,害怕选择带来的风险。这种压力长期存在,再加上在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健全的今天,大学生各种社会关系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客观上会造成各种的不平等,特别是有一部分学生在校表现并不是太好,然而毕业之后却能依靠父母的关系找到不错的工作,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些学生不堪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最终走上自杀之路,为了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健康快乐的过好大学生活,本人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措施,具体如下:
1.家庭方面。
贫困大学生家庭中,家长尽量不要给贫困生过高的期望,这样会加大他们的心理负担。双方要多理解宽容,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幸福不但是靠钱累积起来的,没钱但是相互支持理解同样可以幸福。
贫困生应该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努力实现就学和就业。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增加资本,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不是像部分大学生那样昏昏度日。
2.学校方面。
学生工作既是服务学生也是教育学生,是促进学生成材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学生工作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学生成材教育联系起来,也必须和学生的家庭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学生工作应该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原因在于,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是和广大同学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思想状况、心理问题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未有实质性进步,这是所有做学生工作的同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大多不是心理学专业或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毕业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缺乏专业知识,甚至有的采取轻视的态度来对待。由此,我认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自身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心理素质和修养,当好学生的先导和楷模,大胆创造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七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
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
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就业压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推行,大学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教育与企业的需要脱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问题。
情感问题: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是友情、爱情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感困扰主要集中在恋爱困扰。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部分同学通过爱情排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过于腼腆,和异性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38%的大学生遇到烦心事或感到压抑时不向任何人诉说。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倾诉的对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师(9%)、学长、学姐(6%)、心理咨询员(5%),而有38%的大学生选择不找任何人。
调查结果从积极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学遇到心理困扰会他人倾诉,从反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淡漠。受传统心理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讳疾忌医,极力掩饰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烦恼,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八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解决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里及现存的问题。
调查对象:六盘水市四中初中学生。
一般对象:初一,初二,初三。
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和随机抽样,在六盘水市四中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80份收回65份,回收率为81.25%.
20xx年9-11月。
主要是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方面。在此共设计15个问题,12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具体内容见调查问卷及报告。从而得出城市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分析。
1.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
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观不同,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没有学习兴趣。但也有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一部分初中学生认为现在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问题。
大部分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观,有6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而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考高中或中专。仅有9%的学生没有考虑。同时城市初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与教育相联系,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是初中毕业生挣钱多。其中11%的学生认为小学生挣钱多。有6%的学生认为是文盲挣钱多。
现在城市初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学课程理念,有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存在的问题特别严重。有55%的学生认为现在课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选修。其中40%的认为现在教学注重学科而轻活动,而只有5%的认为现在课程设置没有存在问题。
具有明显的厌学心理,学习欲望不强,无学习兴趣,调查表明,完全不讨厌上学的初一占51.6%,初二占37.3%,初三占33.7%。认为乐在其中的初一占53.7%,初二占41.5%,初三占63.7%,其余则认为学习“很苦很累”或“无可奈何”,喜欢现行学习方式的占32%,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城市初中教学学生中,半数以上不喜欢现行的学习方案。
2.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态度。
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有69%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有15%的学生学习热情度处于中等,有16%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占相当数额。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一是与教育者密切联系,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三是与公共性密切相连。79%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的热爱度高,而对学习性强的科目。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敢兴趣。有69%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生活几乎没用”。
3.城市初中生的学习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认识素质教育,他们都认为素质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有8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教导,同时有76%的学生希望在劳动技能和活动课上学到较多和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其中,有63%的学生希望学校让学生在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之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学习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毕业后有53%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6%的学生选择就业,11%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虽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为现代社会是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社会。从而使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转为另外另外两个特点、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想结合,增加更多的实用术。虽然初中生已经步入青春期,趋于成熟,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足,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所以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从当今严峻的就业来看,不仅中专生就是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这一现象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
当前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大部分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许多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而使他们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但有更多的人责处于失业状态,从而淡化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3.科技创新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使一个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使生存的前提。从而在学习中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忽视了学科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4.家庭的影响。
当前城市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的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
1.加强道德规范的制定,宣传和教化工作,用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道德行为上。让学生学会求真、学会至善、学会爱美。从而使学生皆知、皆信、皆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社会道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2.作为教师要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解放。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发展先进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学习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他们借以滋生的土壤,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
3.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扩招的合理性、科学性。现代社会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解。
4.开设心理辅导班、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
5.开摄入职业教育、用以在毕业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九
为了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资料信息统计,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调查。
1、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2、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3、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4、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6、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4、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学生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处理现在和将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社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一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吴珊吕桥
一、问题提出
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研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21%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2%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3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吴珊吕桥中学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二
学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5年制10级。
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完成日期:20xx年1月14日
指导教师:王丽娇。
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平等、独立、自愿结合、互助互惠横向的友好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通过这种同伴交往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与同伴经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可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的开展下去。当代幼儿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体,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的交往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卡耐认为:
“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所以,形成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而幼儿园是孩子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品德与交往最重要的一个场所,而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一步步成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幼儿园中的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与幼儿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细心观察与关注,对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幼儿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了其正常的同伴交往。教师对于幼儿的交往情况给予的关注,并通过幼儿的交往情况发现幼儿的交往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教师对的关注与指导,往往能影响幼儿为来的社会发展。
(一)调查对象:120位中班教师。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内容:教师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关注程度,共20个题目。其中包括。
(一)对于交往的方式上的关注程度。
第1题观察幼儿主动把自己介绍给新伙伴。
第2题观察幼儿使用微笑、挥手、点头等体态语。
第3题观察经常一个人独自呆着的幼儿。
第8题经常观察幼儿的交往语言吗。
(二)在活动时对于幼儿交往的关注程度。
第5题在活动中能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发表意见的机会。
(三)教师的帮助幼儿交往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
第10题能经常把班里的幼儿的交往情况及类型划分吗。
第11题当幼儿有告状情况时会进行处理吗。
第12题对于经常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能否经常提出表扬让大家学习。
第4题对于幼儿之间争吵时是否及时调节。
(四)在心理方面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
第9题对于受被忽视型的小朋友的关注程度。
第13题关心不快乐或受到伤害的小朋友。
第15题分析忧郁,性情压抑、退缩型的小朋友并提供帮助吗。
第7题观察孩子进入陌生班级时情绪。
(五)对幼儿的交往的帮助。
第16题经常。
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礼貌用语吗。
第17题会上一些社会交往能力的课吗。
第18题是否能对幼儿经常提出表扬。
第19题是否能常家园合作,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对中班120位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成功收回120份,其中有108份有效。结果分析如下: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幼儿交往的关注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可是这种关注的并不深入,由于多教师不能真正的细致的对幼儿的交往进行观察分析并解决,从数据的大致分析来看对于总是观察的和经常观察的差别不算太多,说明大部分教师的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的频率算是比较高的,但是经常关注的比例还是要比总是注的比例要高一些,这说明教师的关注还需要加强。而很少以及从不和前两个的比例相对来说差别较大,它们所占的的比例很小,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一日生活中对于幼儿交往的关注,关注幼儿的交往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1、讨论。
教师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关注程度。
(一)对于交往的方式上的关注程度。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三
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研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研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研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四
通过深入调查,特别是通过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了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呼吁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当代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范围,提供有利条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马同志、陈同志等的观点,提出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南京一项“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在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当代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1、家庭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开放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五
社会环境的嬗变,给当代中国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不可避免地将会才产生大量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高的相关性。据调查,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大部分压力事件中,主要有几个方面:感到竞争激烈,择业困难;考试负担;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别人;理想与现实有差距;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2月24日下午15时许,天津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马晓明,砍死疼爱自己的奶奶和爸爸,杀母未遂被劝自首。据报道,在案发前,马晓明的成绩一直不好。放寒假前,他就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上大学后,马晓明的成绩一直不好,在两年半的大学时间里,他竟然有14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对其进行劝退,回家后,他却怎么也不敢告诉父母实情,还是和过去一样报喜不报忧。
马晓明向警方表示: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不敢想像,一旦父母知道他的真实情况,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整个寒假,马晓明都是在焦虑和惶恐中度过的。他一方面害怕父母知道真相后会伤心难过,另一方面又害怕开学后没法向学校领导交待。眼看着开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马晓明的压力也一天天增大起来。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是好,心情越来越烦躁。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割脉自杀,一了百了。可就在他准备自杀时,他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而且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一旦失去了自己,他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而且自己成绩差的真相也会随之而暴露。与其让他们痛苦地活着,还不如将他们一起杀了之后,自己再自杀,这样,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死去。在“深思熟虑”之后,马晓明开始了行动。在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吃完团圆饭,准备送他去学校报到之前,他先用热水瓶将正在打盹的69岁的奶奶砸昏,然后用电线勒死了她。47岁的父亲催出门被他从门后拿出斧头劈了后脑,也死了。随后,心情越来越烦躁,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是好。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割脉自杀。本来,马晓明是准备将母亲刘云一起杀死的,可母亲那慈爱的目光在瞬间遏制了他罪恶的念头,使刘云侥幸逃过一死。
在这个犯罪过程中,当事人马晓明明显处于压力负荷过重的状态下,在成长过程当中家庭的溺爱、教育的不当导致的人格缺失最终酿成了悲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费安玲说,中国的教育机制往往不太重视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也坦言中国在心理教育、环境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方面有所欠缺。然而社会对大学生寄予了厚望,学校也往往凭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判一个学生,这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期望与现实离得太远时,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很快崩溃。
二、典型案例及其分析。
1、案例1及其分析。
[访者a基本个人资料]性别:男;年级:级珠海学院。
[主述内容]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来访者自认为性格内向。想改变自己,但又不知从何做起。
[案例分析]在该案例中,来访者虽然没有提到压力二字,但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首先,来访者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来访者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访者内向的个性,直接决定其应对压力的方式及特点:内在指向性和内在性体验,敏感,脆弱和消极。
2、案例2及其分析。
[访者b基本资料]性别:女;年级:级法学院学生。
[主述内容]自卑,看不起自己。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来访者是个冷漠、孤傲的人。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访者学习成绩在班上前茅。
[案例分析]访者b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首先,来访者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其次,来访者前来咨询和求助,表面看来是为了改变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局促不安、紧张和脸红等行为方式,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症结之所在。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再次,来访者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因而,来访者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来访者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正如来访者所述的苦恼和自卑等。第四、当来访者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六
四、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大学生只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更好的处理现在和将来的各种问题,这样,社会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七
我于20xx年9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八
学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5年制10级。
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完成日期:20xx年1月14日
指导教师:王丽娇。
目录。
幼儿间的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平等、独立、自愿结合、互助互惠横向的友好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通过这种同伴交往所形成的同伴关系与同伴经验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可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的开展下去。当代幼儿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体,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的交往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卡耐认为:
“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所以,形成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而幼儿园是孩子孩子学习知识、能力、品德与交往最重要的一个场所,而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一步步成为孩子的内在品质。幼儿园中的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与幼儿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细心观察与关注,对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现在的幼儿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了其正常的同伴交往。教师对于幼儿的交往情况给予的关注,并通过幼儿的交往情况发现幼儿的交往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教师对的关注与指导,往往能影响幼儿为来的社会发展。
(一)调查对象:120位中班教师。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内容:教师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关注程度,共20个题目。其中包括。
(一)对于交往的方式上的关注程度。
第1题观察幼儿主动把自己介绍给新伙伴。
第2题观察幼儿使用微笑、挥手、点头等体态语。
第3题观察经常一个人独自呆着的幼儿。
第8题经常观察幼儿的交往语言吗。
(二)在活动时对于幼儿交往的关注程度。
第5题在活动中能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索、发表意见的机会。
(三)教师的帮助幼儿交往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
第10题能经常把班里的幼儿的交往情况及类型划分吗。
第11题当幼儿有告状情况时会进行处理吗。
第12题对于经常乐于助人的小朋友能否经常提出表扬让大家学习。
第4题对于幼儿之间争吵时是否及时调节。
(四)在心理方面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
第9题对于受被忽视型的小朋友的关注程度。
第13题关心不快乐或受到伤害的小朋友。
第15题分析忧郁,性情压抑、退缩型的小朋友并提供帮助吗。
第7题观察孩子进入陌生班级时情绪。
(五)对幼儿的交往的帮助。
第16题经常。
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礼貌用语吗。
第17题会上一些社会交往能力的课吗。
第18题是否能对幼儿经常提出表扬。
第19题是否能常家园合作,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对中班120位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成功收回120份,其中有108份有效。结果分析如下:
现阶段大多数教师对于幼儿交往的关注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可是这种关注的并不深入,由于多教师不能真正的细致的对幼儿的交往进行观察分析并解决,从数据的大致分析来看对于总是观察的和经常观察的差别不算太多,说明大部分教师的对于幼儿的关注程度的频率算是比较高的,但是经常关注的比例还是要比总是注的比例要高一些,这说明教师的关注还需要加强。而很少以及从不和前两个的比例相对来说差别较大,它们所占的的比例很小,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一日生活中对于幼儿交往的关注,关注幼儿的交往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1、讨论。
教师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关注程度。
(一)对于交往的方式上的关注程度。
初中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篇十九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际上却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边吃边玩,挑剔,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于。因此,怎样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班级小朋友的饮食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并和家长取得联系,找出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调查时间:
(二)、调查地点:小红花幼儿园。
(三)、调查对象:大上班。
(四)、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
在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实习期间,我观察了我所在大一班全休幼儿在班级就餐时的饮食习惯,对于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做做出如下统计:
1、挑食、偏食9人。
2、吃饭时讲话12人。
3、进餐时间超过30分钟7人。
4、汤食5人。
5、饭前忘洗手、饭后不擦嘴3人。
6、饭菜撒在桌上10人。
7、吃饭情绪低落3人。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调查,我发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
1、家庭因素影响。
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现象在家中发生多于在幼儿园,因为家长的过分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这样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有此家长缺乏相应的经验,或者因为工作忙,自己的饮食态度和习惯就不正确,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2、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老师和家长的评价都会影响孩子的就餐情绪,而就餐心情的好坏能很大程度影响孩子进食。
幼儿在家零食不离口。或则在家吃早餐再来幼儿园,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养成。
响进餐,例如同伴之间闹矛盾,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佳。
3、身体因素影响。
大班幼儿正在换牙期,换牙期间会食欲不佳;身体状况,生病也会影响饮食。
根据各个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其中包括对饮食材料的偏好,烹调方法的偏好,以及烹调风味及佐料的偏好。饮食习惯是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世界各国人们的饮食习惯由于受到地域、物产、文化历史的种种影响而十分多元。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偏食、挑食、饮食没有规律。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所有的食物都来自植物和动物。人们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铸就我们健康的身体,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个人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
的时侯没有了饭吃,就没有精神在外面做游戏,看书、画画,从而破坏孩子的学习生活规律,影响学习休息。
饮食无规律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不能按时回家,给孩子提供无规律的饮食条件,使就餐时间被迫推迟,或因还不到就餐时间就已经做好了,也会造成孩子饮食无规律。其次,孩子爱吃零食,是造成就餐时没有规律的原因之一。孩子吃零食后不会感到饥饿。到了就餐时间,就可能吃不下饭。等过了吃饭时间,食物已经凉了或者该睡觉时,又感到肚子饥饿了。长此以往,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再次,父母的饮食习惯不符合孩子的生理需要。有的家庭一天两餐或三餐,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显得不够,因孩子的胃容量有限,每次吃不下太多的东西。另外孩子活动量相对较大,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而又必须多吃一些食物才能够有充足的能量,来维持孩子对营养的需求。所以孩子由于饥饿而不得不在非就餐时选择零食,以达到生理上满足。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孩子饮食无规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