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大全(1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总结时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感悟,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建议。范文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成果。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一
张庄中心校
小数除法单元备课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六)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我的例子提醒(注意)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83.2÷26=78÷65=
39.6÷48=1、小数点怎么办?
2、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怎么办?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51.3÷2.7=
91.2÷0.57=1、小数点怎么移动?
2、商的小数点应该与移动后的还是与移动前的对齐?
商的近似数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13.67373……≈
循环小数举例子、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循环节
※1.5÷7的商是循环小数,记作0.2142857142857……,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第40位上的数是()。
2、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怎么读?
3、小数的分类中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一般的三步应用题
2、审题(划关键词语)
3、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4、写思路或者数量关系
小数除以整数(一)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小数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内容:
一、复习准备
出示224÷4,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百,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二、导入新课:
2、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1、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指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思考: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4、分小组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二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5的乘法口诀》,我想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学习了1到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运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因此,这部分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教材首先出示了小朋友划船的场景图,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列表得出几个5相加的得数,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性经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3个: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使学生经历编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编口诀和用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是: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接着,我说说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最后,我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我想采用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口诀;
(三)、实践运用,巩固深化;
(四)、总结提炼,课后延伸。
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作用,我设计了游乐园划船的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对话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用5个5个地加,也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前面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来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用加法是很麻烦的,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能算得又对又快,于是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究口诀。
为了突出重点,也为了能轻易地突破难点,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在把两面国旗五角星的颗数写成一个乘法算式2×5=10后,问学生:“你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学生可能会说:“2乘5等于10或二五一十”。然后引导学生说出2乘5等于10是算式的读法,二五一十是乘法口诀。那么根据这句口诀,你还能说出哪些乘法算式呢?5×2=10呢?因为这个算式的因数和积与前一算式一样,我们就用同一句口诀“二五一十”来表示。有了“二五一十”这句口诀的基础,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写三五、四五、五五这三句口诀。然后进行汇报,讲一讲怎么编,都可以算那些算式?最后问:“一面国旗上有五颗星,也能用乘法算式和口诀来表示吗?”,从而引出“一五得五”这句口诀,因为“一五得五”这句口诀与其他几句不同,放在最后学习,便于学生理解。
将这一过程写成板书:
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0。
4×5=20四五二十5×4=10。
5×5=25五五二十五5×5=10。
第三环节:熟练口诀灵活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创造性地运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程度的练习题。
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xx)三五(xx)五五(xx)。
四五(xx)二五(xx)。
(2)5×3=1×5=5×2=5×4=3×5=。
5×1=5×5=4×5=2×5=5×1=。
2、综合性练习: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1)填一填:在(xx)填数并说一说意义。
(xx)×5=(xx)。
(2)你能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计算吗?
5+5+5+4=1+2+3+4=。
3、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一面五环旗有五个圆,3面五环旗有几个圆?4面呢?
(2)每个小朋友有5本书,3个小朋友有本书。
4个小朋友有本书。
5个小朋友有本书。
(3)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四环节:总结全课适当延伸。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一课后的收获,课外让学生去编其他的口诀,将本课的学习延伸到以后将要学的知识中,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三
1、一本故事书12.4元,五年级某班有52人,如果没人买一本,一共需要多少钱?
3、一个长方形花坛,它的长时4.35米,宽式2米,那么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0.85米,那么,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6、一本故事书17.5元,李老师买了3本,王老师买了7本,她们一共应付多少钱?
8、学校操场长102.7米,宽98.3米,学校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10、芳芳有500元钱,买了2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160.5元,还剩多少钱?
12、运输队第一天运货64.5吨,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3倍,两天一共运货多少吨?
17、一列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用23.4小时,这列火车每小时行142.8千米,甲站到乙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18、水果店有42箱苹果,每箱26.48千克,这些苹果约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9、一个长方形水池,长86.56米,宽42.32米,请你计算这个长方形水池的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1、若1美元大约折合人民币6.83元,那么5.4美元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保留一位小数)
30、一幢大楼有22层,每层高2.74米,这幢大楼高约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31、一个正方形水池,边长是41.36米,请你计算出这个正方形水池的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3、一种钢管没跟长5.46米,每米重4千克,这样的380根钢管重多少吨?
36、一种大米的价钱是每千克2.84元,小明帮妈妈买了25千克,小明要付多少钱?
39、一台碾米机16小时能碾米3.04吨,这台碾米机12小时能碾米多少吨?
40、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10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1、55个同学共采集树种148.5千克,平均每个同学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50、某玩具厂42天共生产了1634个玩具,平均每天约生产多少个玩具?(得数保留整数)
51、甲城距乙城65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城到乙城用了7.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56、小玲家2010年全年的电费是824.4元,小玲家平均每个月的电费是多少元?
59、做一个水桶需要铁皮3.4平方米,22.8平方米铁皮能做几个水桶?
60、1.5张纸能做3朵花,4.4张纸能做几朵花?
61、做一套运动服需要2.4米布,54.2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运动服?
62、1个笼子能放4只鸽子,75只鸽子最少需要多少个笼子?
63、工人师傅一天做25个零件,做124个零件需要几天?
67、一个瓶子最多能装1.25升纯净水,要装34升纯净水,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71、做一个铁桶需要铁皮0.75平方米,现有铁皮13平方米,能做多少个铁桶?
72、芳芳有10元钱,买日记本花了3.8元,剩下的钱能买13支铅笔吗?铅笔每支0.5元。
75、两辆货车4次共运货101.6吨,平均每辆货车每次可运货多少吨?
76、将75.5厘米长的纸带每7.8厘米做成一个拉花,可以做成几个拉花?
77、一桶油重3.75升,把它倒入能装0.65升油的瓶子里,最少需要几个瓶子?
81、一个纺织厂一年(365天)能织布142.34万米,照这样计算,这个纺织厂平均每天大约织布多少万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要怎么学才能学好
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学好数学,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学习数学概念,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学习定理公式,要紧紧抓住定理方向的内在联系,抓住定理公式适用的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数学解题实际上是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要著重学习各种转化方式,培养转化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精髓,悟其中的规律和实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系,以促进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迁移和转化。同时,还要注意知识形成过程无处不隐含著人们在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策略,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南,而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时最希望要学到的东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四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让学生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利用数学过程来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身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提示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本课时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口诀部分的5的乘法口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老教材中在2、3、4口决的基础上来编制口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但通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手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口诀;编写乘法口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生运用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目的能力。
(3)在整理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让学生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积极丰富的学习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性、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所以我想到了每个人都有的手,通过数手指,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考虑到学生胆小,发言少,我尽最大努力对学生进行启发。本课我遵循了直观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讨论完善自己的想法。
3、通过游戏性质的练习,巩固口诀。
叶圣陶先生曾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首先,教学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此外,合理设计练习,强化新知。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练习有:降落伞、看花片找规律、送信等活动,让学生巩固5的乘法口诀。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由于我经验不足,在教案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五
在宁波学习,听了镇明中心小学胡老师的一节《7的乘法口诀》,也听了钱希有老师的点评,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了以下的评课报告:
从整体上说,本节课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胡老师整节课都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的探究、交流中教学。不管是口诀的编写还是记忆,老师都能大胆让学生独立尝试,把枯燥的口诀学习变成动态、有趣的学习。
胡老师用七巧板引入,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里是否可以不要一下子7个图案全部出现,改为一个一个出现。先出现一个,然后让学生数一数,拼一个小船要几块三角形,再出现1个,那拼两个图案要几块?引出1个7相加是多少,2个7相加是多少……为后面学习7的口诀打好基础。不过教师能充分利用7——49这一组数,用不同的形式问出不同的问题,如7、14、21的排列有什么规律?21、28是几个7相加的?35、42、49是怎么算出来的?为后面的口诀学习打好基础。
7的口诀教师让学生自己来写,我觉得这个环节很好。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所以这里教师完全可以由扶到放。我个人觉得7的.乘法算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写一写,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写过了,印象会比较深刻。
我觉得胡老师的练习设计很有层次性,也很有趣味性。除了通过游戏的方式,还远及古代,比如计算唐诗的字数,近到当前,比如计算日历,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还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因为7的口诀学生很多早就会背,所以记口诀这一环节可以适当时间少点,步子大点。而练习地方可以时间再多一点,最后还可以安排学生做点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六
7.83÷91.35÷2.754.4÷0.1627÷1.8。
6.76÷0.52。
22.78÷3.4。
4.8÷3。
18÷48。
二、口算。
2.4÷248÷0.696÷3。
0.24÷0.24.8÷60.96÷0.03。
2.4÷0.24.8÷0.69.6÷0.3。
3.24÷243.24÷0.243.24÷2.4。
三、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
13.67373……≈。
8.534534……≈。
4.888……≈。
四、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
(1)3.2525……。
(2)17.0651651……。
(3)1.066……。
(4)0.333……。
五、列式计算。
两个因数的积是0.226,其中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七
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八
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乡村四月时节的景象。
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诗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抓住诗中的重点字,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美。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感悟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和热爱。
四、说教法。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目标。对本首诗的内容来说,乡村生活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切入点。本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夏的独特景色,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出来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读、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学方法的一条主线。从开始接触古诗时要求学生读通顺,读正确,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接着,通过虚拟情境,以游戏闯关的模式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最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诗的影子,旨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说教学流程。
针对教材,针对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第一步:初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给诗正音。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的理解。
第二步:解诗题,明诗体。
学生自己说说诗题的意思和诗体。
第三步:知诗人。
通过老师科普与诗人相关的资料。
第四步:理诗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生入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绿、白”、“遍、满”“才了、又”等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把画面说活了,说美了。
第五步:悟诗情。
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闲人少、才了、又”等进一步品读诗句,想象蚕桑和插田的画面,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勤劳及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同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感悟诗人当时心情。
第五步:观看古诗讲解视频。
让学生带着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走进江南春色的观光视频,穿插着意味深长的配乐讲解,使学生体验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第六步:拓展延伸,积累古诗。
一节课只教一首古诗容量确实不大,宝贵的四十分钟,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和许多古诗进行碰撞,同内容的,同作者的都是延伸的方向。我在课堂上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一首是我自作的《忆终南山露营》。由此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并激励学生学习作诗。
教学反思: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缺乏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但我认为短短的28字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掌握,或在课后练习当中渗透,没必要占用上课时间。从课件制作当中看,本节课我所制的课件形式上过于多样化,有分散学生注意力之嫌。但我的初衷是除让学生理解古诗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非常规教学的模式,模拟情境,老师以主持人的姿态引导课堂,让学生从对古诗的恐惧感和厌烦感中解放出来,原来古诗还可以这么学,原来古诗这么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九
1、口算。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05÷32≈答案210÷18≈答案74.035÷2.4≈答案。
(2)、竖式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81÷7≈答案32÷422≈答案46.4÷13≈答案。
4、用竖式计算(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0÷6=答案10÷3.3=答案35÷74=答案。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
今天我在此对周老师的课作以简单评析,发表一下自己浅陋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多指教。周老师是我校的一名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的内容简单枯燥,一般来说,很少有人把它作为公开课的内容,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把口算教学拿出来进行交流。但周老师却把如此枯燥的内容上得趣味横生。
周老师的课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秋游事吗你们玩了那些项目”同时出示了秋游的情景图,继而出示了主题图后要求学生看主题图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看图后能正确列式。在探究口算算理时深入浅出,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
这节课在练习设计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对口算乘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个题目之间的导语生动有趣,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这节课始终把数学同生活紧密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切实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与以往的口算教学单纯以口算为主,枯燥乏味的口算有着极大的区别。周老师的口算教学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具人性化,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课,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的坐姿,书写姿势以及口算习惯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学生学的扎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一
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
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xx×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四、说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二
一、口算。
8125=1-0.48=2.651=0.2500=。
2.54=3225=1216+816=。
二、运用运算定律填空。
0.42.1=○0.4。
(12.34)2.5=○(2.5)。
(8+0.4)25=25+25。
9.8124=(-)124=-。
三、简便计算。
0.125640.681013.265.7-3.260.7。
55.699+55.61.252130.819.625-(4.379+9.625)。
3.425.7+4.33.428.7511-8.759.9212。
四、用数学。
3、张阿姨家平均每月用电25千瓦时,照这样计算,她一年用电多少千瓦时?
4、李叔叔买了25箱饮料,每盒1.7元,一箱有8盒,共需要多少钱?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三
谈话导入:。
师:谁来说说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师适当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板书)。
师:那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同样适用呢(板书课题)。
课件引入:。
(出示ppt课件:内容是整数乘法简便算法与得数相连,用篮筐和篮球表示算式和得数)。
师:你能将篮球投入相应的篮筐里面吗(学生依次回答)。
师:这是什么运算(整数乘法简便运算)。
师:那么,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板书课题)。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比较简单,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师生互动,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
首先出示小飞机情境图,引导学生开展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发现加数相同,都是3,并强调5个3相加。
然后出示小火车情境图,引导学生开展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发现加数相同,都是6,并强调4个6相加。
首先出示过山车情境图,在充分理解图意,并列出加法算式后,追问:如果是10节车厢、20节车厢,算式如何写呢?然后介绍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并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乘号。最后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次感受乘法的简洁性。通过追问“2×7=14”的算式中,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把图一、图二的两个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并请同学到黑板板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收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简便的乘法来表示。教师评价并总结。
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五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 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七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14.8×23=()1.48×23=()0.148×23=()()×()=34.04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说课稿篇十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需要和题目要求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
1.计算下面各题。
1.5×240.37×2.64.02×8.3。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2)说一说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2.求下面各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3.12;5.549;0.3814。
保留两位小数:4.036;7.7963;8.42378。
(1)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7.7963的近似数为什么是7.80?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学习内容涉及小数乘法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应用,而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已经有较长时间没有接触了,所以通过简单复习,帮助学生唤起对已学知识,特别是对“四舍五入”法的记忆,为后续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ppt课件呈现谈话内容。)。
2.揭示课题: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了解信息,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图(ppt课件)。
小狗正在做什么?人们训练小狗缉毒是利用了小狗的什么特点?小狗嗅觉灵敏与嗅觉细胞的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下面请看一个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出示例6(ppt课件)。
(1)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怎样解答?
(3)题目中对解答这个问题有什么特殊要求?
3.学生独立尝试,指名两名学生演板。
4.组织学生观察、评价黑板上两名演板同学的解答过程。
5.组织学生交流、反馈自己的解答过程。(教师适时演示ppt课件。)。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你是怎样将“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的?
(4)写横式的得数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除了通过例题中对得数的要求来揭示求“积的近似数”的教学内容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判断已知条件中“0.049亿”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为什么不用准确数?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准确数既无必要又不可能,而用近似数就可以了。至于例题的具体解答过程,难度并不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教师只是在重点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突出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和过程,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细节。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一)求“积的近似数”的基本练习。
1.第11页“做一做”第1题。
(1)出示题目(ppt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全班齐练,指名两人演板。
(3)集体订正。
2.补充题。
(1)出示题目(ppt课件)。
补充题:
将“1.35×0.96”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
小数,所得的近似数是()。
a.1.29b.1.30c.0.13。
(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判断和选择。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是怎样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教师强调: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所求得近似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随意去掉。)。
(二)求“积的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1.第11页“做一做”第2题。
(2)全班齐练,教师巡视。(选择两名同学演板,一人的得数是准确数,一人的得数是近似数。)。
(3)集体订正,追问质疑。
2.集体讨论。
(1)再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
(2)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设计意图】用“做一做”的第1题和补充的选择题来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而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有的求的是积的准确值,有的求的是积的近似数,甚至求出的近似数也可能不完全相同,可能保留的是两位小数,也可能保留的是一位小数,还有“舍”与“入”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比较和争论中积极思考,让这些丰富的资源引发出精彩、自然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体会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
1.课堂作业:练习三第1题第(2)小题、第3题。
2.家庭作业:练习三第1题第(1)小题、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