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0月31日,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正式报名阶段。考生每天9:00至22:00可登录“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进行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至22:00。在线预报时间为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至22:00。
准考证打印时间
考生应于2020年12月19日至12月28日期间,以网络报的身份证和密码登录“研究型招聘网站”,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准考证应打印在A4大小的白纸上,使用过程中前后两面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可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一、二次考试。
第一次考研时间
202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次考试时间为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将于12月28日(开始时间为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得超过14:30)。
第一个测试是写出来的。
12月26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与管理综合能力联考
12月26日下午外语
12月27日上午商务1班
12月27日下午商务2班
12月28日测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特殊要求如使用画板
各科目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专项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具体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相关要求由考试中心和招生单位公布。
研究生入学考试冲刺中的常见问题
如何处理问题制造与阅读的关系
共同的目的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两手都要抓。
&经常看书。读书时,我们不应该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多问原因,挖掘隐藏的知识。问的问题越多,回答的问题越多,对知识的理解就越透彻,思维也就越清晰,遇到问题就不会无所适从,一下子就能做到。
复习阶段,在做大量练习的同时,不能忽视看书。复习知识点,理清知识背景,加深印象是必要的。特别是,期末复习要有回归意识,即复习各种科目,尤其是复习薄弱科目,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找出不足和漏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注意多做问题。没必要再问了。关键是要精确;。通过提问,可以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如果我们能及时回到书本上,我们就能找到读书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问题制作中贯彻和运用课本知识。
复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一般性审查侧重于效率和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审查。除了学校安排的时间表外,还应该有自己安排的课余时间时间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每周课余时间的学习时间表,做到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以免相互忽视。这种有计划的安排应该与相关学科的教学相一致,但不能因为相关学科的频繁考试而受到干扰。被动应付平时的测验,没有计划可言。
第二,审查要有针对性。这里,一是指考试须知中规定的相关知识点,二是指自己的薄弱学科或某一学科的薄弱环节。复习可以先进行系统的单元练习,第一轮后应重新组织组卷,练习整个试卷。培训结束后,注意收集和分析错误。
第三,检讨要有系统。理清该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努力构建相应的思维和解题技巧网络。系统地复习典型例题和易犯错误的问题,把握这些题目的切入点,总结这些题目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手段,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如何更有效地复习文科
(1) 整理网络知识。最后,文科复习不需要从头复习所有的知识。关键在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关键词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最好回到课本上,仔细阅读,掌握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但阅读并不是每一个字。建议我们应该学会使用已标明教材主要内容的书目。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尝试回忆和整理知识网络。
(2) 阅读并做测试。在最后阶段,不要做太多的问题,特别是难题、偏题和怪题。
应该在考卷前做,然后安排适当的时间阅读,一般学生都会在试卷上做错题,有的方面还要注明为什么错,这是阅读的重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自己做错了的知识,同时也要抓住自己在反复阅读中的学习弱点,从而找出缺失之处。
阅读的另一个重点是一些特殊的问题。文科中,大多是书面题,但图形、表格、漫画等题型所占比例却与日俱增。通过深入阅读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熟悉他们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避免走弯路,节省时间。第三件要看的是过去两年的例题和论文。它们是最理想的模拟题。
(3) 抓住热点,找出不足之处。热点一直是最重要的部分。作为热点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太多。热点常常作为背景材料出现在试卷中。作为热点材料,我们应该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不必过多地调查它的细节。
在掌握热点的同时,书籍也要阅读,不能完全丢弃。然而,没有必要平均一页一页地消耗能量。相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找出缺失的地方,把书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知识补上。在最后一个阶段,我们不应过多地扩大知识面,而应掌握所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概念、原则、过程和基本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