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各地2高考试卷的难度备受关注。教育部党委书记、考试中心主任孙海波介绍说2试卷高考将以“稳”字为龙头,采取科学准确的政策。高考命题将使试卷结构、题量和考试难度保持相对稳定。让我们了解2020全国各地2对高考综合试卷的难度体系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评析。
12020全国各地2高考综合试卷难度系数评析
1物理:第二轮复习重在提高能力
1、 解决第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和基本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加强规范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 知识重组:将所学知识连成线,铺面编织成网络,梳理知识结构,有机结合,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能力:通过建立知识网络,一是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技能,二是提高规范化问题解决的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注重提高能力,集中精力解决中档问题。
2生物学:表达将成为新一轮高考的亮点
第一,2020高考生物试题仍将重视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突出主体知识,兼顾知识覆盖面。
第二个方面强调能力的考核。从知识概念到能力概念,命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测试项目。
此外,在2020在实验命题方面,考生应能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注意实验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用表格和图像表达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加以表达将成为新一轮高考的亮点。
三是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试题的科学价值和时代性。
四是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科学思维,2020高考仍将要求考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运用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法,分析试题的基本思路。
3,化学注重课本实验和练习
1、 热点话题经常被审查。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仍然是关键。考察了反应物或产物的判断和配比关系、陌生方程的编写、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2、 注重教材、实验和练习。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与结论、沉淀转化时间与量的关系等,练习中涉及的元素如锡、锑等都值得深思。
2、 高考理科大学名单
名次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1 | 清华大学 | 2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7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 | 8★ | 世界一流大学 |
4 | 天津大学 | 10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6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6 | 同济大学 | 20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1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8 | 西北工业大学 | 24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9 | 东北大学 | 26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0 | 大连理工大学 | 27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1 | 华南理工大学 | 29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2 | 北京理工大学 | 30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3 | 电子科技大学 | 34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4 | 河海大学 | 37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1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41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6 | 北京科技大学 | 43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6 | 南京理工大学 | 43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8 | 北京交通大学 | 45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19 | 华东理工大学 | 46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0 | 北京邮电大学 | 47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21 | 合肥工业大学 | 48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0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3 | 武汉理工大学 | 51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4 | 西南交通大学 | 52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5 | 东华大学 | 56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6 | 北京化工大学 | 60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7 | 昆明理工大学 | 61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8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67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29 | 福州大学 | 68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0 | 北京工业大学 | 71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73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2 | 燕山大学 | 76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3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76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34 | 太原理工大学 | 78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35 | 上海理工大学 | 79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6 | 中国矿业大学 | 80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7 | 浙江工业大学 | 84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8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85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39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91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0 | 南京工业大学 | 94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1 | 齐鲁工业大学 | 96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2 | 广东工业大学 | 97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3 | 河北工业大学 | 100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3 | 成都理工大学 | 100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3 | 武汉科技大学 | 100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6 | 长安大学 | 113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7 | 南方科技大学 | 115 | 5★ | 中国一流大学 |
48 | 天津工业大学 | 122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49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129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0 | 华北电力大学 | 130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1 | 南京邮电大学 | 132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2 | 山东科技大学 | 137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53 | 浙江理工大学 | 139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5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141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5 | 大连海事大学 | 142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6 | 长沙理工大学 | 145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57 | 西安理工大学 | 149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58 | 长春理工大学 | 151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59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15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0 | 东北电力大学 | 15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56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2 | 河南理工大学 | 158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3 | 重庆邮电大学 | 16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4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165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5 | 兰州交通大学 | 166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6 | 兰州理工大学 | 169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7 | 西南石油大学 | 170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68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17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69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173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0 | 江西理工大学 | 17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1 | 陕西科技大学 | 178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2 | 上海海事大学 | 180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73 | 沈阳工业大学 | 181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4 | 东莞理工学院 | 183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5 | 青岛科技大学 | 186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6 | 天津理工大学 | 187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7 | 天津科技大学 | 190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8 | 武汉工程大学 | 19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78 | 桂林理工大学 | 19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0 | 河南工业大学 | 19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1 | 大连工业大学 | 196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2 | 重庆交通大学 | 201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3 | 湖北工业大学 | 202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4 | 中北大学 | 203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6 | 河北科技大学 | 207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87 | 重庆理工大学 | 211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88 | 西安科技大学 | 216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89 | 东北石油大学 | 218 | 4★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90 | 中国计量大学 | 220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1 | 沈阳建筑大学 | 223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2 | 南昌航空大学 | 227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3 | 青岛理工大学 | 230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94 | 西南科技大学 | 23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4 | 大连交通大学 | 23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6 | 安徽工业大学 | 238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6 | 辽宁科技大学 | 238 | 2★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98 | 华东交通大学 | 24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8 | 中国民航大学 | 24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98 | 安徽建筑大学 | 244 | 3★ | 区域一流大学 |
3、 国家2高考综合试卷评分标准
·物理学·
(1)等值分
高考评分标准往往给出一道题的多种答案,以及每道题每一步的评分原则。只要公式是一流的公式,并且能真正推导出正确答案,就得满分。
(2)只看对的,不看错的
在高考阅卷时,对于必要的公式,高考阅卷的方式是,只要把与问题相关的公式写出来,并且答案正确,就给满分。
(3)不重复扣除
同一题目出现两次错误,只扣分一次。这也是物理阅卷和数学的区别。物理阅卷认为,只有第一道题出错,第二道题是正确的,结果错误只由第一道题引起。
(4)只看物理公式和答案,不看数学运算过程:在物理试卷中,不能出现数学运算,因为只有公式和最终答案是给分的。
?化学?
(1)化学语言规则
化学第二卷40%你应该用左右答案化学还有一些学生化学语言运用不规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化学术语的使用相当严格,例如:
(一)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扣一半分,不平衡或生成反应物化学公式中有一处错误不得分;错误使用“”和“==”不得分;省略“↑”或“↓”标记的,酌情扣分。
② 热化学如果方程中没有表示每种物质的聚集态或没有表示焓变值,则计算错误,没有单位,如果省略“-”号,则判为无分。
③ 威尔化学将式写为名称,将有机物结构的简单公式写为分子式,离子方程写为化学方程式没有得分。
(2)化学简单答题规则
有些学生不注意单词的简洁和准确。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容易浪费时间和推理。在考试过程中,他们对试题背景了解不透彻,答案偏离试题要求,或笔迹潦草,笔迹有错误和白字。但是,对于计算过程,计算过程并没有反映解题过程,而且计算结果没有单位或不注意有效的数字问题,对高考分数线有明确规定。
① 如果答案有科学性错误,不得分;
② 有错别字,错别字为关键词,不得分;
③ 简短回答不全面,得一半分;
④ 关于实验设计的简短回答缺少部分步骤、现象和结论。如果你想一步一步地得分,你只能得到部分分数;
5化学计算表达式或数据有误不得分,无单位减半,不重视有效数字酌情扣分。
(3)多答案多项选择题的评分原则
第二册的多项选择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但只要答案中有一个错误的选项,将不得分。如果答案不完整,将给出相应的分数。
(4)非标准答案的具体表现
① 物质的名称化学字迹不准确。如果需要写“化学要求写出邻二取代苯环异构体的简单公式,但写为m位或对位。
② 基本有机质的结构式(简化结构)不规范。例如,乙烯的结构简单地写成C2H4或CH2中国2。
③ 有机化学有些方程是不完备的和非标准的。例如酯化方程中省略了水分子,结构式中碳多碳少,氢多氢少;化学有许多上标、下标等等。
④ 专业语言不符合要求,不清楚或出现错别字。例如,“消除反应”写成“消除反应”或“消除反应”,“酯化反应”写成“脂质反应”,“取代反应”写成“取代反应”。
⑤ 问题的词干显然需要“使用”化学这个方程式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用途,但它仍然用“制造塑料”、“制造聚乙烯”和“制造乙醇”来表示。
⑥ 代表化学在计算反应速率时,需要指定用哪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在计算反应速率时,如果容器的体积不是1起来,别误会1L。
⑦ 至于高考第二卷的选择和填空,在做题时要慎重,逐一分析,严防多选。
·生物学·
4、 国家2卷高考相关文章分享
2020全国各地2完成高考试卷难吗2高考综合试卷难度系数评析
2019全国高考2试卷和答案
2019全国各地2我国高考试卷综合答题难度分析2高考综合考试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