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计划”试点大学名称是什么
序号 | 大学名单 |
1 | 北京大学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3 | 清华大学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 | 北京理工大学 |
6 | 中国农业大学 |
7 | 北京师范大学 |
8 | 中央民族大学 |
9 | 南开大学 |
10 | 天津大学 |
11 | 大连理工大学 |
12 | 吉林大学 |
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4 | 复旦大学 |
15 | 同济大学 |
16 | 上海交通大学 |
17 | 华东师范大学 |
18 | 南京大学 |
19 | 东南大学 |
20 | 浙江大学 |
2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2 | 厦门大学 |
23 | 山东大学 |
24 | 中国海洋大学 |
25 | 武汉大学 |
26 | 华中科技大学 |
27 | 中南大学 |
28 | 中山大学 |
29 | 华南理工大学 |
30 | 四川大学 |
31 | 重庆大学 |
32 | 电子科技大学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34 | 西北工业大学 |
35 | 兰州大学 |
36 | 国防科技大学 |
你说的坚强的基础计划是什么意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强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部决定2020此后,部分高校开展了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又称强基计划)。对相关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完善李德树人实施机制,探索多维考核评价模式,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人才选拔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服务国家战略,招收一批志向远大、志向远大、才华横溢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项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提供后备人才。坚持以教育为导向,探索招生中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简单方式,引导中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统筹加快”双一流“建设、培养基础学科尖子生、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形成改革合力。促进公平正义,努力完善制度和规则,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平。
2、 飞行员定位
强大的基础课程主要是选拔和培养愿意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的学生,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或拔尖的基础学科。重点关注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合理安排招生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以数学、物理为重点化学生物史、哲学、古地理学等相关专业。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和招生形势的要求,调整强基计划招生。
3、 招生学校及规模
初期将建设一批“一流大学”(见附件)1)在高校选拔范围内开展试点。相关院校可向我系提出申请,提交相关专业招生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系组织专家综合考虑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高校,专业和规模招生根据“一校为单,一国两制”的方针,制定强有力的基础规划。2020此后,高校自主招生将不再组织。
高校要充分与地方教育部门沟通协商,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和指导、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高考综合改革进程和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省(区、锡蒂)强县规划的招生数量,并将其安排在各省(区、市)的省区规划中。
4、 报名方式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的考生招生评估模型。根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高校应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为坚实的基础规划做好准备。符合高考要求的考生可以在高考前申请到强大的基础课程。根据高考成绩,高校根据参加省(区、市)强基础计划的学生人数,确定参加高考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考评估后,各高校将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的比例综合考生综合成绩,高校综合评价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比例不低于)85%),根据考生填写的申请表,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少数具有相关学科优秀人才和业绩的考生,有关高校可以制定考试条件和录取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学校应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符合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报生源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破格录取。原则上,特殊录取的考生高考分数线不得低于各省(区、市)一批本科学生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批次录取的省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5、 培训方式
招收高校应通过强有力的基础规划,为学生录取单独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尖子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人才培养的统筹规划。通过坚实的基础规划录取学生,可以单独安排班级,配备一流的教师,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实施导师制和小班制的培养模式。畅通增长和发展渠道。对于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高校可以优先安排研究生免费推荐、直接广泛教育、公办留学、奖学金等。探索建立本科与硕士衔接的培养模式,需要加强能力培养本科阶段基础学科的质量。在硕士阶段,我们不仅可以学习本学科,还可以探索跨学科的培养。推进科教协同教育,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综合研究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等吸引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与重大科研任务相结合。加强质量保证机制,建立科学、多阶段的动态出入机制,对进入强夯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检查和科学分流。建立学生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控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和培训模式,不断改进招生培训工作。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重点领域提供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对强有力的基础规划的政策支持。
6、 严格规范管理
高校强基础规划的招生工作由学校纪委监督,建立信访渠道和举报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高校考试。笔试和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试题按保密事项管理。面试采用专家和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完善信息公开,实行教育部、省级、学校三级信息公开制度,合理设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积极接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行为。违反规定和纪律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处理。对管理不善、造成混乱、舞弊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高校,应当取消其基础性强的招生资格,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7、 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强有力的基础规划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省(区、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高校应充分认识落实强基础规划的意义,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负责监督相关高校开展地方基础性强招生工作。高等学校是贯彻落实《大学基础强纲要》的主体,高校的主要负责同志应当全面负责高校的相关考试的录用和培训工作。要统筹兼顾学校实际,深入研究,按照文件要求,精心制定招生和培训方案,确保有关工作科学、规范、公正、稳定、有序。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宣传和解读的坚强基础规划,积极开展考生和家长的政策咨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教育部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建立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