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选择一个适合考生的专业,也就是说,要考虑考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并充分自觉。但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是谁,根据个人喜好找到合适的专业,兼顾考生的个人职业价值观,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本文将为考生自主选择专业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1. 根据个人特点选择专业
“我不知道庐山的真实面目,但我在这里。”在分析你个人偏好时,我们建议你使用一些专业的测试工具来帮助你,比如荷兰专业兴趣测试、MBTI等权威的评估工具。同时,也建议咨询身边的亲友,并考虑客观的考试结果与他人的主观评价,但不要相信考试结果。当然,合格的考生可以与招生计划专家或高考志愿面对面咨询。他们的专业背景常常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在了解自己个人喜好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专业的选择。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专业时需要搜索专业的详细信息。要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基础课程、学科要求、未来职业方向等要素,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否定或过分肯定某一专业,也不能只听一言一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不要忽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于年龄、学历、家庭等因素的差异,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各种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地位也有好有坏。但是,无论选择什么专业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都应首先考虑对兴趣、能力和个性的尊重,然后再考虑工资福利、个人发展、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2. 从家庭和社会关系中选择专业
当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孩子未来的发展与自己或家人的事业联系起来。那么,无论考生的兴趣爱好如何,在根据家长或家庭的网络资源选择专业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建议家长和考生对行业有深入了解,选择能进入行业的强专业。锁定这个行业的强势行业,途径是在网上咨询更多的行业信息或资深人士。在填写申请表时,建议以专业为导向,适当降低高校的要求。既然我们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选择某个行业的强专业,就必须考虑我们的分数是否能达到目标大学的专业。考生最好减少对学校的要求,保证目标专业准确定位,这样专业的选择才能符合整个家庭的整体安排。当然,不建议牺牲高校水平换取专业录取。为了平衡高校和专业,考生不妨考虑偏远的同级高校,精确锁定专业,这样将来毕业后就业就更有保障。
3. 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
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哪些专业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呢?从五个角度看,一是专业内涵上有实用技术类专业和基础研究类专业。一般来说,毕业后想进入社会的毕业生都适合报考实用技术类专业,而考虑出国考研的毕业生则建议报考基础研究类专业。二是从就业率中选择专业。民政、教育等行政部门将公布高校就业率。这些数据可以为他们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三是从就业质量上选择专业,主要包括毕业生工资水平和毕业生就业企业是否为行业大型龙头企业。这些材料可以在网上找到。四是看专业是否有利于公务员考试。考生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一定要防患于未然,提前查阅一些以往的公务员招考简章,看看哪个专业更受欢迎,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五是看高校新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无论是面向全国的新专业,还是面向高校的新专业,都属于当前或未来人才培养紧缺的领域。因此,新专业所揭示的人才需求趋势,可以作为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
4. 从考研或出国深造的角度选择专业
如果选择毕业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建议在填写申请表时选择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另外,这所大学的硕士学位有你想申请的专业,因为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对来说更容易成功。研究生入学考试推荐哪些专业?它们是自然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医学(临床、口腔、基础医学等)密切相关的人文学科(文学、历史、哲学)、相关学科(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命遗传学等)。
与理工科相比,文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人数相对较少。人文、经济、管理、新闻和传播学教育学类和心理学其他专业比国外更受欢迎。在理工科,从事基础学科(包括数学、化学等)的中国学生更容易获得高额奖学金,尤其是受到信息产业和金融产业特别关注的数学毕业生。目前,出国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5如何选择没有专业倾向的专业
对于没有考虑未来就业方向、没有明显职业倾向、没有特殊兴趣的考生,有三点建议。首先是这种考生最好以高校优先填写申请表。也就是说,学校的分数越高,成绩越好。二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热门专业。如果考生的分数高,最好优先选择学院的热门专业。即使热门专业不是考生的兴趣所在,大学里也有不成文的规定。热门专业转为相对冷的专业比较容易,但冷专业转为相对热的专业却非常困难。因此,进入大学调整专业时,可能有回旋余地。第三,要明确毕业后是找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同时要考虑家庭经济环境。计划毕业后就业的考生,可以考虑以就业方向为标准的实践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