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2020年高考录取政策及高考加分政策规定

文/admin

填写候选人的愿望表。

考生志愿填报具体办法、时间和方式由省招委根据本地区招聘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并向社会公布。考生志愿表的设置和填写方法,应有利于反映考生报考意愿,有利于招生管理,有利于新生录取。

考生应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规定及所在地省招委公布的招生规定和招生计划,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填好的志愿者。考生本人对自己的疏漏或错误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中教育学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的考核志愿填报政策解释和技术指导。除教育部规定的具体事项外,各级招生办不得在申请结束前向有关高校提供考生高考成绩。

37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由省级招生委员会组织实施。

38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在线招生。省招办要全面推行远程招生管理模式。高校应采取远程、远程招生的方式开展招生工作。在录取期间,各高校和省招办要保证沟通顺畅。

39各省级招生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实际,合理安排高校招生批次。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同一招生类型的招生计划,原则上在同一省(区、市)同一批次安排。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同一地区其他专业同批次录取。除教育部规定的条件外,要严格控制高校和专业提前录取。高校安排的招生批次与上年有变化的,由省招办提前与高校协商,并向社会公布。

40省招委根据省(区、市)高校安排的招生计划数量和考生考试成绩,综合考虑确定各批次或相应招生类型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41各省级招委、各高校要结合本省(区、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报考规则,及时向社会公布,正确处理考生成绩与愿望的关系。省招办要向社会公布备案规则,并在备案前向有关高校提供生源分布情况。根据生源地省(区、市)招生计划数,结合生源分布情况,各高校应与省招办协商,确定查询考生档案的要求。根据高校的要求,省招办将考生的电子档案放在上面。按志愿投档批次顺序,原则上控制大学生投档比例120%在里面。根据平行志愿对于批量档案,高校应根据模拟档案情况,在正式档案前完成计划调整,原则上控制档案调整比例105%确保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被录取。

42高校和省级招办按照“学校负责、招生监督”的原则,实行新生入学。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条例中的招生规则招生。对通过思想政治品德考试,符合相关专业身体健康训练要求,符合同批次录取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学校档案调整要求的考生,由学校决定是否招生和招生专业。对已备案但未被录取的考生,校方负责解释其退学原因,校方不得超计划招生。省招办负责监督本地区高校贯彻执行国家招聘政策和计划,纠正违反国家招聘政策、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43为保证考生电子档案的正常流通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高校应按照生源地省(区、市)规定的程序,按时完成档案调整、阅卷、复习、预录、撤档等工作。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的高校,由省招办主动与之沟通。对无故拒绝联系或故意拖延时间的高校,省招办根据相关高校的计划号和录取规则,根据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可将考生电子档案设置为预录取状态。同时,省招办应立即书面通知有关高校,并将有关情况报教育部备案。

44除军事、国防、公安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各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招生比例,限制报考非外语、文学专业的考生外语类型,除国家政策规定外的其他限制。

4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招委可以根据当地备案录取办法,决定在文化统考总分中增加一定分数线;符合本校备案条件的,大学应审查并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符合多项加分条件的,只能取其中一个最高分,不得超过20要点。

(1)烈士的子女;

(2)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取得二等功以上或者被战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

(3)边疆、山区、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候选人;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及台湾省(含台湾户籍)候选人。

46退役士兵个体经营的,可以在文化统考总分中加一定的分数,分数不得超过10要点。

47. 和45条款46考生在相关情况下只能取最高分。

各省(区、市)要落实中央有关部署,充分考虑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准确确定加分资格条件,合理降低加分幅度。根据《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的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市)地方加分政策仅适用于省(区、市)所属高校使用,分数不得超过20其他项目不得分(包括45条款46第条)中规定的点数是累积的。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和分数线不得用于没有省级和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在哪里?45条款46第六条有关省(区、市)增加的有关情况和政策性照顾项目的人选,须经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高校网上公示后,方可批准。高级介质教育学学校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考生所在班级进行宣传。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奖金项目和分数,不得纳入备案使用结果。

48平时二等功、战时三等功以上的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因公牺牲的军人子女,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驻扎的军人子女国家和西藏自治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确定的两类以上岛屿,已经累计完成工作20年,军人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确定的特殊岛屿上工作10军人的孩子,对飞行或停飞不满1在船上完成工作的空勤人员的子女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空航天和核相关岗位工作15参加全国统考符合高校立案条件的军人子女优先。退出现役的考生和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残疾人警察,按照有关规定录取。

因公牺牲、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公安民警中的公安烈士、公安模范和残疾公安民警子女,按照加强和改进因公牺牲公安烈士、残疾公安民警子女的教育和优待(公共政治)2018]27否)应予以实施。

国家综合消防队队员及其子女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按照《关于做好国家综合消防队队员及其子女教育优待工作的通知》录取2019]37否)应予以实施。

分散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诚信联合激励机制表彰,获得5甲级青年志愿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9. 定向招录和非定向招录同时备案。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不能在学校调整分数线完成的,可以在学校调整分数线以下完成20录取控制分数线在同一批次以内或以上的,由省招办补充备案。各高校将根据考生定向录取和志愿录取情况,择优录取。若减分计划未完成,则现场转入非定向计划。

在实践中平行志愿对建档的省(区、市),高校可以采取单独志愿、单独建档,或在政策规定的减分范围内,如按学校、按专业、按分数检索、批量建档等方式。在一批高校内未完成定向就业的招生计划,可以采取补录的方式完成,也可以当场转入非定向计划。

50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调整方案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高校要集体研究决定使用本校调整计划,调整计划安排在生源多、质量好的省(区、市)。高校调整方案应在相关省份录取批次前归档,省招办应根据调整后的计划号、考生意愿和分数线,将高校调整方案归档到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对调整方案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高校负责处理,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定考生录取。严禁高校利用调整方案为考生点名或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有关的任何费用。省招办不得为调整计划数量而随意放宽招生政策或降低分数要求。

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的调整,必须在招生规模内,并经有关省级招办和高校主管部门批准。未完成的高校招生计划,应当在生源地向社会公开。

51对已达到高考要求、能够独立完成专业学习和生活的残疾考生,学校不能因为残疾而拒绝录取。

52. 学校应在拟录取考生名单(含统考、保送、单独考试拟录取考生)上注明录取类型,报生源地省级招办批准,并补充相关特殊类型招生计划。经省招办批准后,形成招录考生数据库,并相应打印相应的招录考生名册,加盖省招办招录专用章,作为考生被相关高校正式录取的依据,备案。同时,录取考生的报名表必须在同一批次录取结束后寄至相关高校。

学校根据省招办批准备案的考生名册填写录取通知书,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加盖学校印章,并负责将考生录取通知书连同相关报名通知书、补贴政策措施等相关材料直接发送给被录取考生。

53各省(区、市)都要录取7从一个月的前十天开始,8月底前结束。其中,本科第一批录取应在7月10至日15从几天到月底前结束。

54除按规定应当向社会公布的信息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提供或者公开,禁止非法传播、出售候选人个人信息和需要分阶段保密的工作内容在录取过程中。

55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通过省招办或学校指定的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核实确认。考生可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和相关要求办理登记手续。不能按时报到的考生,应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延期报名。

根据省招办批准的考生名册和录取考生持有的录取通知书,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办理新生入学及其他相关手续。

未经校方同意,考生逾期不报到的,视为自愿放弃录取资格。各高校应根据生源地省(区、市)及学校规定的正常报名截止时间后,汇总自愿放弃录取资格的考生名单20日内,向省招办提交有关生源。严禁高校对未经注册的学生进行注册。

56招收护送人员的高校必须4月10近日,我们将我校合格学生数据库上传到“阳光高考”平台。省招办4月20近日,我们在“阳光高考”平台上查询确认后,下载了相关数据,按程序办理了入学审批手续,并及时将学生的入学名册发送到相关高校。

自主组织高考的高校,应当按照有关要求6月30日前,将拟招生的有关资料和书面报告报送学生所在地省招办。

57各省级招办不得在正常招生结束后增加或变更本科层次招生;对招生结束后未完成全国高职(专科)生源计划的省(区、市)高校,经学校申请和省招委批准,省招办还可以根据考生意愿和有关录取要求,在省(区、市)招收不到学生,组织高等职业(专科)层次的补充录取,并及时将补充录取名册送达有关高校。少数真正需要跨省增加的高职(专科)院校,应向所在地主管部门和省级招办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通过所在地省级招办增加学生所在地。

58因网络传输、工作失误等因素造成的招生遗留问题,由有关省级招办和高校协商妥善解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