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故事: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文/admin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历史故事: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历史典故,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

一、历史故事: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

唐代民间音乐鼎盛

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乐、安国(今乌兹别克布哈拉)乐、天竺(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

唐代音乐演奏图

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风靡霓裳羽衣舞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见于《教坊录》着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以其为着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

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有描绘该大曲演出过程的生动诗篇《霓裳羽衣舞歌》。

唐代民间乐队常用乐器——琵琶

在唐代的民间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

唐代音乐:琵琶为主乐器

受到龟兹音乐理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的乐学理论。唐代曹柔还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记谱法,这种民间音乐的理论学一直沿用至近代。

唐代末年还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和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大面、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这已经是一种小型的雏形戏曲。

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快;诗人也以自己的诗作入乐后流传之广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这些机构以严密的考绩,造就着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塑造了一大批民间音乐人,也会后世留下了非常多的音乐名篇。

二、历史故事: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精神层面的发展少不了物质层面的依托,唐代文化艺术的欣欣向荣离不开唐朝国力昌盛、经济繁荣,正是其强大的国力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进步、交通的便利使其音乐具有普及性、民族多样性等特点。唐朝统治者的重视也是其音乐能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唐朝的音乐机构在此时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其音乐教育的管理与制度的完善也达到一定的规模,此时太乐署、教坊、梨园等机构的发展壮大也为唐代的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载体,培养提供大量的音乐人才,对唐代的音乐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唐代的音乐机构很庞大,其管理分别由政府和宫廷来实施,由政府来管理的是太乐署和鼓吹署,隶属于中央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太常寺,由宫廷来管理的是梨园和教坊。在唐初地方府、县还有“县内音声”,盛唐以后已普遍建立了“衙前乐”的音乐机构,规模比以前有所扩充。

学分网小编提示:以上是历史故事: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回顾唐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高中历史故事。学分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推荐阅读:

历史故事:崖山海战中为什么南宋会败给蒙古军背后的原因
历史故事:胡斯战争起因是什么 胡斯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故事:唐朝历史: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
历史故事:正话反说 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十个皇帝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