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

文/网编3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一湖积平原、海积一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黄河冲积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加之以人为原因,华北平原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

风沙、旱涝、盐碱

中国北部的大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米以下,大部分不足50米。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加以土质肥沃,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毫米,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4米,有的地方高出10米,而历代对黄河疏于防治,以致黄河决溢、氾滥、改道频繁。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道迁徙又影响海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宣洩,使华北平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浅平洼地,排水不畅,加重了洪涝威胁。低平洼地还容易使土壤盐碱化。

华北地区春雨只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时有发生,因此旱、涝、碱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治理问题。黄河南、北的旱、涝、碱危害出现频率不同,一般洪涝南大于北,旱害、碱害北重于南。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1800公里长的大堤每年都维护培修,保证了黄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还在黄河两岸放淤造田,治碱改土,引水灌溉。淮河、海河也得到大规模的治理。华北平原已是中国小麦、棉花、花生、芝蔴、烤烟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区,也是温带果品苹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红枣等的主要产区。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盐产地。已在规划兴建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根本解决华北平原干旱问题。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

大气污染

2011年2月20日上午11点35分,由美国宇航局的Terra卫星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所拍摄的气象照片,可以看到,浓密的烟雾正笼罩在中国的北部平原地区上空,烟雾非常浓厚,呈灰棕色,以致于很难看清楚地面上的情况。北京机场在同一时间的气象台所公布的能见度仅为3公里,而下午的能见度又下降至约1.8公里。

还无从得知2011年2月20日的这场浓雾中具体含有哪些污染物,但其中很可能含有黑炭、烟尘和地面臭氧等气体。烟尘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特别是柴油和煤)、木材和其他生物燃料燃烧而释放出来的。这个过程还可能会释放出若干化学物质,然后在阳光的作用下形成臭氧气体——甲烷,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而在中国,煤炭是用于家庭取暖、做饭和制造能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燃料。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

水污染

在中国华北地区,农民大多是将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由于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未建成即投入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破损渗漏以及污水排放缺少防渗设施等原因,工业污水、农耕肥料、城市生活污水等渗透到地下水,部分农民担忧饮水质量影响身体健康,被迫外购经净化过的自来水或桶装水。

有关专家表示,华北地下水污染一大原因是大部分河流断流,成了城市纳污渠,随后成为灌溉水源,大面积污染地下水。由于上游大修水利、气候干旱,华北大部分河流变为季节河,常年干涸,成了城镇工矿企业纳污渠。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就近排放,成为地下水的一大污染源。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治理

1.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灌溉洗盐、引洪放淤,其中排水是一项带根本性的措施,应结合各地不同自然条件和地形部位的特点,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排灌系统,有利于灌溉使土壤中盐分溶解于水中,通过在土壤中渗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沟排除。所谓放淤是把含有泥沙的水通过渠系引入事先筑好的畦埂和进、退水口建筑物的地块,用减缓水流的办法使泥沙沉降下来,淤地造田,由于增加新的淡土层,使地下水位相对降低,抑制土壤返盐,且含丰富的养分,有别于作物的生育。

2.农业技术改良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水稻、平整土地、耕作培土、施有机肥等。有人说“叫地生放,无沟种稻”,因为种稻的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这样就能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遭到淋洗,随着种稻年限的延长,土壤脱盐程度不断增加,据黄淮各地经验,即使含盐量达0.6~1.0%的盐碱土,种植水稻二年以后,1m土层中的盐分即可降低到0.1~0.3%。同时结合平整土地,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可以加速土壤淋盐,防止表土返盐。

3.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种植牧草、绿肥等,植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林木根系不断自土壤深层吸收水分复消耗于叶面的蒸腾作用,据测定,5~6年生的柳树,每年每亩的蒸腾量可达1360m3,此林带就象竖排水作用的抽水井那样进行生物排水,可以显著降低地下水位。

绿肥牧草种植,具有培肥改土的作用,尤其是它们都有茂密的茎叶覆盖地面,可减弱地面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据新疆地区测定,种植紫花苜蓿三年,地下水位下降0.9m,土壤脱盐率也大大提高。

4.化学改良措施:采取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学改良物可收到较好效果。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平原的区位因素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环境问题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灾害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柴达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