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

文/网编3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http://www.xuefen.com.cn/)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区是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已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为核心的完整工业体系。工业区由南向北逐步推进,除原有的沈阳-抚顺-鞍山-本溪重工业区外,还出现了以机械、化工为主的旅大工业区,以煤炭、化工等为主的辽西走廊工业区,以机械、化工、造纸等为主的长春-吉林中部工业区,以电机、石油、机械工业等为主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区,以煤炭-森林工业为主的黑龙江西部工业区等。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理资源

冶金工业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钢铁工业遇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极大困难。正在进行的两个转变的改革,调整结构与转换经营机制,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九五”期间重点生产板、管材,主要发展汽车用钢板,轻工、建筑和家电用镀锌板,造船用中厚板,石油用管和电站用高压锅炉板管,铁道用钢轨等特殊钢材,钢铁基地已初现转机。

在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的基础上,东北区建立了与钢铁、机械工业密切关联的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有铜、铅、锌、钼、镁、铝、金、银等的开采与冶炼。沈阳、抚顺是两个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前者以生产铜、铅、锌为主,原料多来自吉林和辽宁的东部山区,后者以炼铝为主,原料来自当地。此外,锦西杨家杖子的钼矿,储量很大,产量全国第一,多供抚钢及鞍钢炼钢用。大石桥镁矿是世界最大的镁矿床,多用作冶金耐火材料。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地理资源

机械制造工业资源

机械制造工业是东北区工业体系的核心,更是全国老机械工业基地之一,其产值一直居于各工业部门的首位,部门较多,专业化协作密切,对区内各经济部门的技术改造以及支援全国,都有重大意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5个城市是东北最大的以机械制造工业为主的工业中心,其产值都占各市工业总产值的30%~40%左右。

主要产品以矿冶机械、运输机械、动力机械、机床和工具,以及轻工业、化学工业和农业等的机械设备制造为主。沈阳、抚顺、齐齐哈尔是本区最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前两城市以生产矿山机械,并生产部分冶炼设备为主,齐齐哈尔以生产大型冶炼、轧钢设备和各种大型铸锻件为主。本区运输机械业非常发达,大连是海洋轮船、机车车辆、矿车的制造中心。

长春是汽车、客车的制造中心;哈尔滨是内河船舶制造中心;齐齐哈尔也有机车车辆制造工业。沈阳、哈尔滨是本区两大动力机械制造中心,包括有生产电机、汽轮机、锅炉、电线与电缆、变压器、高压开关、绝缘材料、电刷、电器仪表、水泵等的现代化大型工厂。机床、轴承、工具制造以沈阳、大连、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其中以沈阳的生产厂家最多,设备最为完善。哈尔滨以精密机械和工具制造为主。

大连与齐齐哈尔以机床生产为主。东北区制造轻工业和化学工业机械主要生产造纸、印刷、制糖、化工(酸、碱、化肥、石油)、纺织等设备。农业机械制造是发展较快的部门,拖拉机制造以长春、沈阳、鞍山等地为主,大型收割机以佳木斯、四平等地为主。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耕作、排灌的机具制造和修配网。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目前,东北原油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木材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1990年以来,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性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相对仍较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GDP是广东的2倍,而现在广东是辽宁的2倍;1980年黑龙江省的GDP与东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当,现在为其46.2%,人均GDP仅是上海的四分之一。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流失严重,技术创新后劲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源获取主要有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等途径,均以人才作为基础。多数老工业基地面临人才大量外流的压力,长期积累的产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渐削弱。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老工业基地许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外迁,大量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以省会城市为主体的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本地企业和科研机构人才青黄不接,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2009年,湖北省襄阳市办理调出手续人员374人,调入仅有30多人,且没有一个高级职称。

(二)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活动不够活跃。技术创新不仅要有人才基础,还要有大量的研发投入。老工业基地研发投入明显不足,陕西、四川、湖南等地国有大型企业提留研发经费不到年销售总额的1%。2010年,老工业基地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1%,远低于全国1.76%的平均水平。投入不足导致老工业基地研发活动不够活跃。以发明专利申请为例,2010年,我国申请国内专利约39万件,同比增长了24%,居世界第二位,说明我国企业、院校的专利意识增强,这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但老工业基地发明专利现状并不乐观,2010年,老工业基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仅为1.1件,远低于全国每万人约2件的平均水平。

(三)军工企业技术扩散动力不足,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汇集了大批航天、核工业、电子等重要领域的军工企业,具有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布局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对中西部地区形成相对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老工业基地的军工企业,带有浓厚的计划布局和战备经济特征,与地方产业关联不多,且军工企业多属央企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与地方合作缺乏动力,对地方产业技术进步的引领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缓慢。老工业基地工业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础性强,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前向、后向都有较大延伸空间,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基础。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以沈阳、大连为代表的重点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取得明显效果,如大连正在形成高端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大连机床、齐二瓦机、科德数控等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激发高端数控机床及配套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但与大连相比,齐齐哈尔、天水、宝鸡等老工业基地虽然汇聚了一批机床企业,但仍存在产业总量规模偏小,企业间协作配套不足、缺少技术交流等问题,难以形成集群效应,进而激发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措施

(一)鼓励科技人才向老工业基地产业化、市场化环节转移。促进老工业基地科技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研究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在老工业基地开展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创新激励机制探索试点,提高老工业基地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动力。支持老工业基地科技研发机构与本省(区)中心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之间加强合作,促进人员交流,提高研发效率。

(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环境。支持老工业基地参与研究、制定新兴产业关键领域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老工业基地组建国家级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为设备制造、采购提供技术安全保障。加强新兴产业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风电、电动车、复合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等重要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提高主要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提供技术支撑。老工业基地地方政府可采取技术购买、应用示范推广、购置补贴等政策手段对本地企业技术创新予以支持,分散企业技术攻关风险。

(三)促进军转民技术的辐射、嫁接和转化。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促进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在军工企业比较集中的老工业基地,推动军工企业与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对技术成熟度符合产业化要求的解密军工技术,制订推广项目指南并发布。通过推广转化机构、中介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辐射。促进“三线”企业加强同当地企业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合作,积极融入地区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四)加强对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扶持。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亟待调整改造的老工业基地,结合装备制造、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等传统产业基础,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的差异化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注重发挥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联合研发攻关,加强协作配套,完善产业链条,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提升老工业基地产业综合竞争力。

推荐阅读: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中国钓鱼岛区位因素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北美区位条件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南美区位因素
2017年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西非地理区位因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