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人高考将于10月24日至25日举行。政治作为高考必修课,必须好好复习。以下是你的重要政治考点。
关于2020年政治考点的说明
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自由王国实际上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三。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作有:《中国社会各阶段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
4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和认同。
6实践的科学意义在于人们能够积极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中一切社会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8人民创造历史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是:生产实践。
9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这里所指的人将不被现实所转移。
1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得体,防止过度或不足。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程度。
14“二次革命”理论的提出者: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8198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19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园区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一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论土泰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菲律宾总统尤恩达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2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六大
25强小旺指出,“贫资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履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目前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社会发展的动力
(1)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因为:(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体的社会形态。在这两对矛盾中,前者更为根本。(2) 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区别于其他运动形式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3)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他们的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社会发展以生产力为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与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要求改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导致上层建筑的转型;社会发展的变革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新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从而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形成了以生产力为根本、整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一总的过程体现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社会的继承过程中,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2)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与意义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标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 物质生产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3) 物质生产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4)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最终决定上层建筑,并不断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是一种不可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它决定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有一定的限度,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反对历史多元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单一的。生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革命、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促进社会的发展。它们结合成一种综合的力量,包括行动和反应、决心和相互作用。但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的反应,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社会革命、科学技术,归根结底也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多元论认为,历史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的思想和知识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否定物质生产力的最终决定性作用,从而否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坚持生产力标准,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一)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是判断各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2) 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一切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3) 是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一切制度是否先进、优越的根本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所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检验真理的客观实践标准的运用和深化,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则的体现。生产力标准是判断社会进步的利器;是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实践、尊重实践的重要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是进一步深化、改进改革、扩大开放的利器。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终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因此,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反映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