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介绍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院校介绍

文/网编3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院校介绍

冶金材料学院

冶金材料学院现有冶金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炭素加工技术三个专业,现有教学班级18个,学生924人。

冶金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的龙头专业,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的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最长的专业,近60年来,为全国特别是云南省冶金行业培养了近万名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了各冶金企业杰出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目前拥有23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8人(含二级教授2名),副教授9名。近三年来,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需要,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冶金矿业企业挂职锻炼、参加科研和技术服务、接受业务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职教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改革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吸引冶金矿业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参加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等教学活动,长期聘请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28名,充实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充分满足工学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冶金技术专业经过三年示范建设,已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建设任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升了冶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该专业依托云南有色冶金行业,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培养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主、兼顾钢铁冶金方向,可在有色冶金企业、钢铁冶金企业的熔炼、电解精炼、球团焙烧、高炉运转等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先后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及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项目建设的推动下,该专业进一步围绕冶金行业产业链的需求,带动金属矿开采技术、矿物加工技术、地质勘查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四个专业的建设,构成适应冶金企业岗位群的特色专业群。目前,冶金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同时面向云南全省招收三校生,学制三年。2010年该专业在校生566人,其中越南留学生13人。

该专业注意针对云南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以锡、铜、铅锌、铝为主的特点,在已经率先推行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双定生、双领域、双平台、双证书”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双定生”——即对学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就业,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课程、调整培养方式,以“出口”决定“进口”,实行典型的“订单式”培养,完全“以销订产”,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2009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双领域”——即根据有色金属冶金生产工艺的特点及云南冶金企业的实际,将冶金生产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个岗位领域,并以此进行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双平台”——即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冶金生产工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和依托云南冶金企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双证书”——即学生通过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训练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获得毕业证书和金属冶炼人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

“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对学生从招生、学习、毕业到就业各个阶段的服务、教学、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强调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宗旨的功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在此模式的指引下,该专业完成了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及实训项目开发、社会服务及专业群等项目的建设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专业分别加强与云锡集团、云南铜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及其下属冶炼企业和矿山企业的合作,发挥企业先进的技术优势、工艺优势和装备优势,共同构建了反映冶金矿业工艺流程的新课程体系,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的一致性。编写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按标准编写出版13本新教材,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优质核心课程5门。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冶金技术专业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难题,该专业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冶金生产工艺理实一体教学项目,实现对学员的操作技能仿真培训,理论知识自主学习和班组形式的协作学习。目前,已成功开发的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实训软件、铝电解虚拟现实实训软件,满足了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要求。解决了冶金技术高危行业现场实训独立上手难的问题,填补了有色冶金专业仿真教学的空白。该项目不但应用在2007级、2008级学生的教学中,同时应用于云南文山铝业公司600名新员工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该公司测算,仅节约的相关培训费用就达522万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在开发仿真实训软件的基础上,该专业积极与云南省内各冶金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了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等冶金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还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外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学校与企业间逐步形成了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校企共赢的多元格局。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解决了大量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多次受到云南冶金集团、云南省科技厅的表彰。

先进的教育模式,优质的教育环境,具有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冶金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平台。冶金技术专业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质的办学条件以及深厚的办学积淀,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好评。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8%以上,双证(毕业证、技能等级证)领取率分别为100%,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使其保持全国冶金类高职院校的领先地位。2010年,冶金技术专业就业率达98.2%,其中,签约率达75.5%,在学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更可喜的是,在2010年学校高考招生工作中,冶金技术专业在云南省的录取最低分数线高出云南省二本分数线3分,平均分超过二本最低控制线15.9分,且全为第一志愿录取,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冶金技术专业办学的高度认可。

矿业学院

2010年学校机构改革成立新的矿业学院,矿业学院管理金属矿开采技术、矿物加工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安全技术管理、尾矿设施工程与管理6个专业。现有一个包含有采矿综合、通风安全、选矿、地质实训室的矿业实训中心。

学院在岗教职工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7人,其中多人为省内行业中知名专家。目前在校学生有22个班级1000余人。

2011年学校安宁新校区初步建成,矿业学院15个班600余名学生入住新校区,学院在莲花校区和安宁校区同时办学。

学院有院长王育军,书记况世华,副院长李志成、邱阳、沈旭。采矿教研室主任夏建波,选矿教研室主任周小四,采煤教研室主任刘仁路,地质教研室主任王雅丽,安全教研室主任林友,尾矿设施与管理教研室主任李志章。实训中心主任翁春林。学院学生服务与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磊,团委书记卢萍,分工会主席朱鸿德。

一、教师队伍

60年来,学院教师人才济济,他们中:

1.担任过校级领导的教师

选矿:王资(校长)、马仲勋(副校长)采矿:陈中经(副校长)、汪德琪(副校长)、朱永生(副校长)、徐石铮(副校级)

2.获得教授职称的教师

1992年以前:共4人,周洵远(采矿)、陈中经(采矿)、朱嘉安(采矿)、汪德琪(采矿)。

2000年以后:共11人。其中采矿8人:叶加冕、时思、段永祥、王育军、况世华、李志成、杨建中、翁春林。选矿2人:王资、李志章。地质1人:王雅丽

3.担任过采、选院(系、科)正职负责人的教师

孙维铸(选矿)、詹锡福(采矿)、马仲勋(选矿)、陈中经(采矿)、徐石铮(采矿)、兰伯英(选矿)、朱嘉安(采矿)、罗明扬(地质)、周洵远(采矿)、王保恒(采矿)、时思(采煤)、赵文亮(测量)、叶加冕(采矿)、王育军(采矿)、况世华(采矿)

二、毕业生

矿业学院培养的6000余毕业生中,大多工作在冶金有色矿业企业,他们中有冶金厅正副厅长、有色公司正副董事长、总经理等司厅级领导干部,有的毕业生成长为冶金有色矿业企业的民营企业家,多数毕业生成长为矿业企业管理、技术骨干。

三、教研、科研获奖

我院教师已累计编写大中专教材近100本,公开发表论文近500篇,完成科研、教研项目100余项。其中2000年以前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2000年以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列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被劳动部等六部委联合授予“云锡矿工肺癌防治做出突出贡献单位”。通风实验室获“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电气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和教育部批准的首批8所全国高职高专优秀院校之一,具有58年的办学历史。2010年初,在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自动化电力学院更名为电气学院,成为全校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电气学院拥有7个教研室:电气自动化技术教研室、电力系统技术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机电设备教研室、应用电子教研室、城市轻轨控制教研室、城市轻轨车辆教研室;七个专业(电气自动化、电力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城市轻轨控制、城市轻轨车辆)。学院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在学校和深圳华力特公司的支持下,学院成立华力特电气学院,2010年已经开始招生。学院还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领域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双方建设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服务教学科研,积极承担教改和科研,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实践训练,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集团和系统培训。

学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及全国高职高专重点设的50个“精品”专业之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云南省高校重点专业和学校六个特色专业之一。在几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学院教学质量进一得到加强,学生就业率进一步提高,截止至2011年1月我院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上万人。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55人,其中学院领导6人,首席就业辅导员兼学服办主任1人,团委书记1人、学生辅导员5人,学院秘书1人(兼辅导员),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24人,讲师(实验师)22人,副高职称比例54%。

学院有2名省级知名专家(一名省级教学名师、一名省级安全生产专家),2008年龙志文教授获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马志诚2008年被冶金总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

自动化与电力学院目前已拥有较完善的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二十多个,为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实践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中均取得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东风路下穿隧道排水工程远程控制”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公交集团全自动洗车机”、“云天化安宁水厂自动控制系统”获云南冶金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洗车机专用电流互感器” 获国家实用新技术发明专利;在2006年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3项、银奖3项,并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高精度电压表”、“自动平衡小车”分获2007年电子设计大赛云南省一、三等奖;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我院的“智能机器人”项目获全国二等奖、“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获全国优胜奖;教师编写出版各类教材二十余本。

学院始终遵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办学方针,按照“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云南发展需要,努力办出高职特色”的学院办学思路,围绕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开展工作,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十多项管理制度。通过艰苦努力,在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院教职工将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务实求真,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使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应用电子专业群相互交融、协调发展,更加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示范建设专业的引领作用而努力奋斗。

建工学院

建工学院成立于2010年2月,由原建筑与艺术学院分离而成,建筑与艺术学院(共13个专业)的前身是由我校的建筑与艺术设计系和管理工程系合并而成。我校的土建类专业始建于1984年,由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专)开始。1997年开办专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1999年开办高职专业——工程造价管理,目前形成了一个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平台的土建类专业群。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02年7月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9月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资助经费重点建设的高职高专示范建设专业;2008年7月我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立项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六个国家级示范建设专业之一,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三个专业成为其带动的专业群。

建工学院拥有一批学历职称高、专业技能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7名,其中大部分教师拥有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锻炼经验。教师中教授4名,占6 %;副教授21名,占31.34 %;讲师33名,占49.25 %。中职及以上教师全部取得了建筑相关专业的注册执业资格证书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拥有校级教学名师4人、学术带头人4人、专业带头人12人、“双师型”教师48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研究生25人。兼职教师队伍多数来源于我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建筑类企业、房地产公司,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院有20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进修。学院教师主编(著、编著)教材20余部。其中《钢结构施工》2009年11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评为2009年度国家精品教材,《工程经济学》2010年3月被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评为土建大类优秀教材(部级)一等奖;4部教材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院教师除承担教学工作外,还积极开展科研教研工作,参加对外技术服务。现主持、参与的各级教研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和校级教研科研成果奖。

学院在安宁校区有一幢学院大楼,有多媒体教室17间。并拥有建筑施工理实一体实训室、建筑工程检测实训室、基础工程施工实训室、钢筋工程实训室、钢结构工程实训室、道桥工程实训室、建筑给排水实训室、建筑照明与供配电实训室、建筑消防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建筑工程管理实训室、建筑软件实训室和建筑工程检测中心等13个校内实训室。其中建筑工程检测中心与冶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合作,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面向全省冶金行业的质量检测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70多家,云南建工集团、云南十四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北京广联达造价咨询公司昆明分公司等30余家企业成为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学校还与云南盛翔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全面合作,成立“昆明冶专盛翔建筑学院”,通过这一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就业机会,形成多方共盈的良好局面。

2010年,学院院长时思教授荣获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和全国冶金职教师德标兵;2008年学院党总支被云南省高工委授予“云南省高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的称号。2009年10月建筑工程教研室、工程造价教研室被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授予“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的称号。2010年3月建筑工程教学团队被命名为云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0年8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十四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被命名为云南省省级示范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院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和省级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示范校外实训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专业3个,校级示范校外实训基地2个。

目前,我院共有专业11个,在校生规模达1600余人。各专业毕业生职(执)业资格取证率达100%,毕业生由企业提供薪酬进行顶岗实训半年以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测绘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2年,1955年开设“矿山测量”中专专业,1978开始招收矿山测量大专班。1993年为了扩大专业服务面,将原“矿山测量”专业更名为“测量工程”专业。1998年6月,测量工程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产学结合(第四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业建设和改革在全校起到了引领作用。2004年更名为“测绘工程技术”专业。2003年举办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2011年举办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2013年举办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58年来,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

2008年8月,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测绘工程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示范性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进行建设。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2010年1月成立了测绘学院。

学院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实验师及工程师10人;硕士(含在读)12人,在读博士3人;有注册测绘师2人,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我院2名教师分别担任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副秘书长。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于2008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省级教学团队进行建设。首批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工作室——“赵文亮名师工作室”设在我院,是云南省高职高专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教学研究基地和教师培训中心,可接受全省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的教师到校访学和进修。测绘学院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果丰硕:荣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编教材分别获云南省优秀教材奖1项、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2011年,测绘学院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现代测绘技术实训中心于1999年获云南省教育厅“双基合格实验室”、2003年获“云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实验室”,2011年获“云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心下设:测绘技术应用研究所、测绘工程实训室、 数字化测图实训室、GIS工程实训室、摄影与遥感测量实训室、测量项目实训室、矿山测量实训室、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量队(国家“乙级”资质)和3个自建的野外实训基地,实训仪器设备和软件总值1000万余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之余,还承担多项教研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2项,校级课题若干。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国家级奖5项,获省级以上奖13项,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种,主编高职高专“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18种,主编、开发工学结合系列教材6种,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

学院现有在校生近900人,近三年来录取分数均在三本线以上,社会认可度高。2011年、2012、2013年直接到校招聘岗位达到6:1,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

环境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由原材料与机械学院教学二部、教学三部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汽车、数控、机设、机制、材料成型、力学、制图七个教研室,负责学院专业课程和全校力学类、制图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经过多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专业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26人。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5个专业,其中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示范建设专业群的成员之一。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各专业均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由机械行业专家、高等院校学者组成,他们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学院拥有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现有公差与配合实验室、机械零件与原理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电气控制实验室、电机维修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机械拆装实验室共十二个校内实验室和一个金工实习工厂,并建有十几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面向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机修钳工(初、中、高级)、维修电工(初、中、高级)、汽车高级维修工、数控工艺员的培训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可以参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操作员、高新技术考试培训,获得操作员证书,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多证书、多技能的要求。

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

学院党总支下设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青协分会等部门。长期以来,学院党总支带领全体师生努力实践学生“四自管理”精神,曾多次荣获“云岭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学生服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建材学院

建材学院具有32年的办学历史,承担我校建材类专业的教学、科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院目前开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三个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79年,是我省唯一从事硅酸盐材料教学研究的宽口径专业,是云南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建设专业。

学院建有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拥有21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室,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虚拟仿真实训室、硅酸盐X荧光分析实训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训室的条件在全国同类高职院校中居领先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2009年被评为云南省校内示范实训基地。

学院拥有一批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12人。他们当中有云南省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和委员、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分委会委员、云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全国冶金职教杰出教研室主任和杰出班主任、“云南省普通大中专学校毕学校业生就业先进工作者、学校“十佳教研室主任”和“十佳班主任”。近几年,在云南省优秀多媒体课件比赛和学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学院教师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化工学院

化工学院属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10年1月,下设学院行政办公室,学院分工会,学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学院二级团委,教师党支部等。目前学院有两个教研室,应用化工教研室和生物化工工艺教研室,三个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生物化工工艺”和“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全院共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辅导员:2人(两名兼职年级辅导员)。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人,占15%,副高职:4人占20%,中职:10人,占50 %。博士:2人,硕士:12人。学术学科带头人:1人,专业带头人:2人,双师型教师:14人。目前化工学院共有三个年级11个教学班级,学生总数450多人。

化工学院是学校成立不久的新学院,学院在成立之初,学院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了学院的各种管理制度及规定,顺利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并开展了课程建设、专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等建设工作,全力支持配合了核心专业的示范工作,建立并完善了学院各种教学及实训资料。目前学院已进入良好的运行状态,相信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学院

计算机信息学院的前身是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2000年3月,由应用技术系的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和学校计算中心合并而成。2001年1月将成立伊始的计算机科学系名更改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03年6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研室和计算中心从系部分离。2006年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和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并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调整组建测绘与计算机信息学院。2010年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和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离开,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和计算机中心(代管)并入,改名为计算机信息学院。

●2000年3月至2001年1月 计算机科学系

●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 测绘与计算机信息学院

●2010年1月至今 计算机信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的成立,缘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各类人才的急剧需求。计科系成立以后,发展成为了一个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院(系),重点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将原来的微机专业改造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逐步申报和招收了电子商务(2002年电子商务专业划归到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专业。在学校的支持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研科研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计算机信息学院设有3个专业,已成为一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学院。

绿树葱葱,学校增辉。今天的计算机信息学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院将继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的优良传统,秉承“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校训、“行胜于言”的院风以及“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计算机信息学院跻身省内领先的行列,为国家和云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

专业发展沿革

●1993年招收第一届微机中专班,班级编号微机1班;每年招生一个班一直到微机3班,属于成人教育,由学校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管理;

●1996年招收全日制中专微机4班,每年一个班一直招收到微机8班。2000年结束中专招生。从微机4班到微机8班由学校基础部(后改名应用技术系)管理;

●1997年8月招收第一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专班,班级编号微机971班和微机972班,由学校应用技术系管理,2000年3月移交到计算机科学系管理;

●2001年8月招收第一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大专班,班级编号网络0101班,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

●2002年申报电子商务专业成功,同年被划到经济管理系招生和管理;

●2004年8月招收第一届软件技术专业大专班,班级编号软件0401班,由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

商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成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成立的工业会计教研室和企业管理教研室。2010年,商学院正式成立。历经30年的风雨沧桑,已累计为省内外行业企业培养输送了5000多名毕业生。

学院目前设有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知识产权管理共8个专业,在校生1242人。其中,会计专业于2007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会计教学团队于201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会计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被学校列为重点培育专业建设项目。

学院有《现代企业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有《会计电算化》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1门,该课程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有《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云南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网络营销》、《导游业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全国导游基础知识》9门校级精品课程。有《基础会计》、《模拟导游》、《网页设计与制作》、《推销谈判技巧》、《饭店管理》、《税法》6门校级重点课程。2009年,会计教研室被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授予“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学校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中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综合竞争力40强本科院校和50强职业院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为重点,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40%;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28人,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教职工总数的70%以上。学院现有注册会计师4人、注册税务师3人、注册资产评估师1人、统计师1人、会计师6人、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书1人、会展经营策划师18人、高级营销师2人。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学院教师主编、参编教材50余部。其中主编的教材《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法案例教程》、《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实训》、《税法》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企业管理》评为云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全国冶金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成果奖。《市场营销实务》被评定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学院教师主持、参与的各级教研科研项目达100余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公开论文200余篇。

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学院商务实训基地下设5个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和ERP模拟实训室,并拥有35个校外实训基地。2010年,云南省电子政务中心校外实训基地被云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2012年,学校与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捐资助学协议,在商学院设立“光彩事业七彩云南班”,对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50名学生每年资助4000元学费直到完成学业。同时,企业还为受助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学生毕业后亦可自主选择就业。2013年,昆明诺仕达集团仍将继续在我院设立“光彩事业七彩云南班”,资助我院2013级所招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

学院始终坚持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保持特色,融入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优化知识结构、突出职业核心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专业特色为着力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不断深化专业改革。2012以来,学院先后承办了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财务会计类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等多个国家级教师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学院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双证融合”为要求,开展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毕业时双证率达到100%。学生毕业时能够会计从业资格证、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助理营销师、营销策划师、电子商务师、茶艺师等20多种职业资格证书。

物流学院

一、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勤奋求实、积极进取、治学严谨的教学队伍,现有教职工3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8人,硕士及在读硕士27人,学术学科带头人1人,专业带头人1人,双师型教师29人,硕士及研究生学历30人,学院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研、科教活动,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省、厅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20多项。

主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4本,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共主、参编高职高专应用型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是我校校级优秀教育团队。

二、人才培养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人才岗位的需求,不断完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专业人才。学院各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许多知名企业积极与学院联系招聘毕业生。

三、专业建设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产学研合作为基本方式,抓住特色,全面推进学院各专业建设,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开办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五个专业,其中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物流工程技术、连锁经营管理、商务管理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技术专业要在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学生的基础上,拓展生产物流方向,特别是要围绕学校有色冶金的特色,发展有色冶金生产物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健之佳、天顺集团等企业深入开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合作,扩大专业在云南省的影响;商管专业充分利用昆明会展经济发展迅速的契机,突出实践特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立足云南面向东盟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办出特色。

四、课程建设和实习培训基地建设

学院现有云南省特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物流信息技术》,省级规划教材《国际物流实务》,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精品课程一门,学校精品课程3门,校级一类精品课程3门,校级二类精品课程4门,校级立项重点建设课程8门。投资150多万建立的物流实训室已达国内先进水平,是云南省目前最先进的物流实验室,可满足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连锁经营管理和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的实训,也可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同时为云南省高校相关专业提供服务。学院已建成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省级校外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并与云南天顺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天顺奖助学金专项’奖学金”。学院与云南宏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顺商业连锁有限公司分别合作成立了昆明冶专宏星物流学院、昆明冶专天顺管理学院。

五、职业素养提升月

长期以来,物流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院在以往良好的学生活动基础上,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摆到了突出位置,在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院同学先后荣获全国首届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全国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首届高职高专大学生物流技能竞赛二等奖、首届全国相关高校大学生会展策划技能大赛三等奖、首届全国高职高专管理创意大赛专业组织集体金奖、第一届全国店长“明日之星”总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优秀奖、全国大学生物流沙盘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及云南省一等奖等荣誉,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得到了众多用人单位好评。

外语学院(东盟国际学院)

外语学院(东盟国际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目前开设有四个语种:英语、越南语、老挝语和泰国语;五个专业:应用英语(设有旅游和文秘两个专业方向)、商务英语、应用越南语、应用老挝和应用泰国语专业;六个教研室:公共英语、应用英语、商务英语、应用越南语、应用老挝语和应用泰国语教研室。

外语学院(东盟国际学院)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教师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团结向上、勤奋努力的师资队伍。目前外语学院(东盟国际学院)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教师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团结向上、勤奋努力的师资队伍。目前,教职员工共计57人,其中正式员工51人,合同工1人,外教5人;3位院领导和6位行政人员;现有师资中,45岁以下教师占到全体教师的75%;博士、硕士和在读研究生人数为36人,比例为全体教师的70.58%;教授1人,副教授14人,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为23.52%;双师型教师22人,拥有双师素质的老师比例为43.13%。 教师获取的职业证书涵盖学院所有的专业方向:商务英语翻译证书、英语导游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国际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证书、国际航空贸运代理证、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考官资格证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等。整体师资队伍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为外语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及科研工作。目前应用英语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应用越南语专业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应用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为校协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2013年还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厅小语种人才重点培养示范点。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重点课程4门、完成科研(教研)项目40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5项、厅级奖励8项、校级奖励20项。近年来,外语学院的学生双证书取证率为100%,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我院毕业生中,约23.7%就业于冶金系统,约36.7%从事旅游业,另有24.6%学生分散于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从事个体经营或出国留学,绝大部分毕业生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

艺术与设计学院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2年,学校占地1400余亩(含正在建设的安宁校区1000亩),校内实训仪器设备6000余万元,图书藏量100多万册,高职专业65个,现有省级以上品牌专业12个,省级以上品牌课程14门。学校是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百所之一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云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学校已建成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重点基地、中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7个重要基地。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在原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于2010年,现开设有 “环境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 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四个专业,内含5个专业方向(室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1999年开始招收建筑装饰类高职高专学生,2002年招收第一届艺术设计类学生,现已为云南及全国培养了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1000余名。

艺术设计学院现有在校生近300名,新校区艺术设计大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整个大楼的功能设置合理、区域划分明确、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齐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优越的条件。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 “摄影工作室”、 “装饰材料陈列室”、“模型制作室”、“陶艺工作室”、“金属工艺制作室”、“雕塑室” 等一流的艺术设计实训工作室,并设有“多媒体教室”、“作品陈列馆”、“专业图书资料室”等教学设施。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25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0%。其中云南省美术名家1人、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4人。学院聘请了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理事会大中华区副主席罗锦文先生,国际专业房地产协会副总裁林国桢先生等十多名中外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与兼职教师。教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各类美术作品展览与设计比赛并获奖,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60%的专业教师被设计公司聘请为设计总监或首席设计师。

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我院坚持设计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密切结合,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道路。针对云南特色优势资源,开设了斑铜、斑锡、黄龙玉等工艺品的设计与加工。在10多年创业的历程中,确立了“艺术与技术并重,传统与创新同行”的办学理念。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改革,并邀请加拿大、香港等地的设计大师到我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艺术设计动态。在技能水平培养中,加强顶岗实习和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近几年先后与二十多家企业签定了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并作为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形成了集办公、教学、科研、实训、生产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特色。学院设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核发的“室内装饰设计师”、“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点。

培养的学生以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强,能设计、懂制作,有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现已有12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而且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创业,许多毕业生成为设计总监、企业骨干,一些毕业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或设计工作室。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社科部)是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经校党委会2011年2 月 25 日研究决定:将原文理学院更名为社会科学学院(与社会科学部合署办公),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学院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统一管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和《军事理论》四个教研室。主要承担着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校业余党校的主要教学任务以及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研究和学科建设等工作。

学院机构配置为:庄雷副教授为院长、石嵩麟教授为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杨文海副教授为学院办公室主任、分工会主席、王雪副教授为办公室副主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高茜副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邓绍艺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孙锐副教授;《军事理论》教研室主任陈敏讲师。

学院主要开设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军事理论》。

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党员22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硕士研究生10人,研究生班毕业9人;教师专业方向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经济、法律、历史等,学缘结构合理;45岁以下教师12人,45岁以上11人,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2005年1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两课”建设优秀学校。2006年以来,先后有多人被授予省和学校的先进德育工作者、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省教育厅、学校组织的教学比赛中均有多人奖。社科部2005年有三项科研课题获省级奖励;社科部2005年4月省教育厅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五个一”活动优秀组织奖;社科部2006年荣获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学校“先进党支部”称号。社科部2007年7月被学校授予“云岭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社科部2007年被省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10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获教育厅颁发的“云南省高职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10月,被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想了解更多关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信息,请多多关注学分网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页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