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师范学院坐落于东北东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吉林省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惟一的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始建于1929年,当时校名为辽东省立(通化)第六师范学校,历经七次变革,1978年12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通化师范学院。建校以来,通化师范学院铸就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办学精神,形成了“文明、和谐、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积淀了“坚持用靖宇精神办学育人、服务长白山区”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 “崇德广业、与时偕行”的校训,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社会,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推进长白山文化传承与创新,创办成实践性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型师范院校。至2020年将学校建成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创新研究基地、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性创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长白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文化科技创新基地,为通化市建成东北东部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文化和智力支撑。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一批学术精良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704人,专任教师536人,其中教授55人、副教授1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8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二级教授1人。
学校现有15个学院,44个本科专业(已招生专业40个)和7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863人,有7个学科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的毕业生也深受社会各界及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7%以上。
学校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大学外语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和17个科研机构。学校现已建成省精品课程11门,省优秀课程39门,校优秀课程72门,网络课程上百门。获得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1门。
学校注重特色学科建设,充分利用长白山地区丰厚的历史与人文资源、独特的地理优势、多样的民族与环境资源优势、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研究优势,推动我校特有学科的发展和有影响的重点基地的建设。现有专门史、植物学、民俗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长白山药用植物重点实验室;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研究基地——高句丽研究基地、长白山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 1个省级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历史学、生物学、药学、教育学4个校级重点学科,民俗学、文艺学等10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汉语言文字学等10个校级一般建设学科。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28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398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101篇。学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6项,其中国家级10项,纵向科研经费达1045.7425万元。学院校师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4项。学校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明专利10项。
学校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建设的省教育厅项目“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2008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该项目突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丰富了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广泛推广应用;学校与修正药业、吉林中志集团、靖宇县、长白县、长白山森野葡萄酒公司、通化弘宇木业、长白县绿洲山珍食品公司等单位进行科技项目开发合作,促进了成果转化及企业发展。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20余项。
学校着力开拓实践性创新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种比赛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2年,学生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4项,吉林赛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第六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铜奖2项,优秀奖1项。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俄罗斯马加丹国际师范大学、日本中京学院大学及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国内与各高校交流广泛,并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省属师范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和定期联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