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准备和研究生学习都是一个过程。教育就像电影票。在观看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收获都不一样。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想法,在其中找到更多美好的东西。
辛亥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研究生政治概述
(1) 主要矛盾
① 1919年5月4日至1927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群众的矛盾。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建立了民族革命统一战线,领导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国民革命,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 1927年7月15日至1937年7月7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民主的工农统一战线,领导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进行土地革命。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 1945年8月15日至1949年10月1日,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领导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结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后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不同。
(2) 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周年纪念日
1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有可靠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中国革命有坚强的领导。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党提出的纲领和目标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革命方法,也把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现阶段的最高纲领应该是:推翻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51924年,召开了国民党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并在广州作出了解释。
在民族主义方面,突出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民主权利应该是“平民共享”,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民生主义被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资本控制”两项原则(后文“土地”命题)“为耕者”提出,改善工农生活条件。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61925年,大革命
① 群众动员更加广泛;②斗争规模更加宏大;③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领导的问题。
71935
(1) 遵义会议:重点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它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它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
(2) 瓦窑堡会议:阐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首先论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其次,批判“左”的闭关锁国政策,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我们又一次建立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将“人民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3) 第129次运动:高呼“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推翻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团结世界”等口号。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8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
红军长征造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一是把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二是舍己救人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三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是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紧密团结的精神;五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活依靠人民群众的精神死,同甘共苦,努力工作。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作风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91936年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当前形势转变的支点,+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0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件大事)
(1)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26日)
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b、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它强调,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关键是使发动的战争成为全民族的全面抗战。会议强调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战争路线。这是一个彻底的抗日计划。
c、 1937年9月平兴关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军队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d、 1938年3月台儿庄胜利:国民党在前线战场的第一次胜利(国民党军在防御阶段组织了四次大战役:主席松湖、新口、徐州、武汉)。
e、 1938年5月,毛泽东出版了《论持久战》
① 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
② 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是:敌强我弱,敌小而我大,敌后我进,敌弱而我强;
③ 预计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最关键阶段。
(2) 战略僵局阶段(1938年10月26日至1944年底)
a、 1939年1月,国民党第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反共委员会”,决定“解散共产党”
“合作、预防、限制、反共”的方针。日本改变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对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以政治诱导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b、 百团大战: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战争
旨在攻击敌人交通线的进攻性战役。我们要削弱敌人,加强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局面,为战略反攻的实施做好准备。
c、 抗日根据地建设: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新民主主义》等著作,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政策。(1) 三是民主政权建设。(2) 降低租金和利率,发展生产。(3)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d、 延安整风运动:改革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的刻板文字。
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的刻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首要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
毛泽东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这是对马列主义的态度。这是全体党员的工作态度。
(3) 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底至1945年8月15日)
a、 联合国成立: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旧金山举行
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b、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将在延安举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c、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投降仪式。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和被日本占领50年的澎湖群岛被中国收复。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标志。
d、 重庆谈判: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重庆会谈于8月20日至10月10日结束。双方签署了
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谈的总结,即“双十协定”,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原则,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11946
(1) 全国内战开始的标志: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 《关于清算、减租和土地问题的指示》(历史上称为“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党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了从削弱封建剥削向改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121949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被认为是为新中国奠定基础的三个历史文件。当时的“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在全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3)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
申请研究生有什么好处
毕业生不仅有一份好工作,因为起点更高,而且薪水也比本科生高。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研究生的工资都会高于本科生。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差距不大,但会随着本科生、研究生的生活而持续多年,并存在一辈子。拥有研究生学位的员工也更有可能得到晋升和加薪。